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扬州慢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5扬州慢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2.5扬州慢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2.5《扬州慢》(人教版)[学习目标]1.体味《扬州慢》中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2.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3.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学习重点]1.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了解《扬州慢》突出的手法特点:衬托及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2.了解《菩萨蛮》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学习难点]1.学习领会两首词的表达技巧。

[天天预习]1.作家作品(1)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仕,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拖着衣襟)侯门,逢迎取合。

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

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清空峭拔,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

他深谙音律,能自度曲、工诗,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

(2)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

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高二语文专题07 扬州慢(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专题07 扬州慢(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用诗化的语言对全诗进行描绘。

【答案】秦淮河边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

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

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

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

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

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可是观赏的人又在哪呢?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这首元散曲抒发什么情感?【答案】作者看到秦淮河的破败,想到当年的繁华,不由的产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结合怀古伤今的诗歌的情感特征进行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雨花台朱彝尊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1)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描绘全诗。

【答案】白门外的条条江湾早已失去了往日波光粼粼的风采,透着沉沉的死寂,江湾边上原本应该在微风中摇曳,尽显婀娜,在阳光中闪动,尽现温柔的柳树,却是满眼的衰败之象,令我原本就哀伤的情感瞬间迸发,悲痛在我的身体里一丝一丝地蔓延开来。

眼前的大长干和小长干早已人去楼空,当年歌舞升平,莺歌燕舞,纸醉金迷的十里秦淮,如今只看见青楼半吊在空中的招牌和酒坊被撕成一缕一缕的旗子随着风在空中来回飘荡,没有歌,没有舞,没有人,只有破旧的渔桨在和河水中静静地游动。

秋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长、茂盛、枯萎,今日的雨花台早已不是当年的雨花台了,如今它只是一个荒芜,破败的空台子而已。

高中语文 2.5《扬州慢》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2.5《扬州慢》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2.5《扬州慢》(人教版)[学习目标]1.体味《扬州慢》中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2.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3.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学习重点]1.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了解《扬州慢》突出的手法特点:衬托及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2.了解《菩萨蛮》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学习难点]1.学习领会两首词的表达技巧。

[天天预习]1.作家作品(1)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仕,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拖着衣襟)侯门,逢迎取合。

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

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清空峭拔,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

他深谙音律,能自度曲、工诗,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

(2)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

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扬州慢》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扬州慢》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扬州慢》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扬州慢》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扬州慢》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扬州慢》的背景、作者及表现手法。

2、把握本词的基本意思、蕴涵的丰富内涵。

3、通过学习本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鉴赏能力、文学素养。

4、学会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寻找重要形象,并感悟诗歌对现实的批判及对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教师初步介绍《扬州慢》的背景和作者杨慎。

让学生听一下杨慎的诗朗诵及解释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让学生自行攻读全文,并进行分析、理解和鉴赏。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将自己的总结与收获提到课堂上进行分享。

第三课时: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回忆、分析、模仿本文中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节、情感表达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学修养。

第四课时:对本词的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探究。

让学生对当时扬州的历史和文化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将其与现实进行联系,探究《扬州慢》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朗诵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朗诵的形式来发出自己的感悟,借此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2、分组讨论。

为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安排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交流,与其他学生的见解进行比较,提升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接龙式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采取接龙式的授课方法,让学生依次发表自己对本词的理解和感悟,让课堂更加生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本词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理解《扬州慢》的意义和内涵。

本词语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文化韵味和历史沉淀,让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等内容,来理解其所蕴含的含义和内涵。

2、学生掌握《扬州慢》的表现手法。

本词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比喻、排比、插叙之类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的作用和效果,从而进一步把握主题思想。

五、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的教学课件,包括文化历史方面的图片、杨慎的诗歌朗读、本词的背景介绍等,方便教师更好地诠释、阐述和演示。

4.2《扬州慢》(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2《扬州慢》(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扬州慢》课型:新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时间: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疏通词意。

2.揣摩、理解词中丰富的手法,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意思是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

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出自《诗经》)。

二.自主预习(基础部分和要点部分:预习内容和预习题)1.知作者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

南宋词人、音乐家。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

2.释标题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

这首词写的是扬州战后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3.明背景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

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词人路过扬州,目睹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

三、自读思考四、1.小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意思是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

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出自《诗经》。

2.在赴扬州的路上,词人印象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词中原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3.词人进入扬州城,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看到——荞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视)听到——清角吹寒(听)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小结】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今日的扬州,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萧条景象。

四、合作探究1.造成这种“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析相关词句,体味蕴含的情感。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这三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词人将废池、乔木这些没有知觉的事物人格化,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极端痛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扬州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扬州慢
长沙市雷锋学校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第 周第 课时
课题
《扬州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识课文内容,体味诗人的黍离之悲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鉴赏,理解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缘景明情的思想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诗歌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和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难点:运用杜牧的典故及其作用
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诵读·鉴赏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了解“慢词”
《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较长。《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二、了解作者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他屡试不中,一生过着清客生活,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Fra bibliotek深的家国之恨。
四、熟读课文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
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扬州慢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扬州慢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扬州慢学习目标1、学习情形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体会忧国伤时的感情及“冷清”的境界。

知识累积文学知识对于词词又叫诗余,长短句。

从长短看,可分小令、中调、长调。

一般以为,58 字以下为小令, 90 字以上为长调。

从风格看,宋词可分两派:婉约派、豪放派。

宋朝是诗歌全盛期间。

词的平仄押韵稍异于诗歌,因词牌不一样,词的平仄押韵都不一样。

词牌是乐谱名称,所以填词是要听从音律的需要的。

《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亲密有关;此后此词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没关了。

慢,慢调,词曲的一种风格,因曲调舒缓而得名。

作者介绍姜夔(约 1155-约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少年期间生活在湘、鄂间,后移往湖州( 今浙江 ) ,遨游苏、杭、维扬等地,与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交往。

这对他在诗词艺术的发展上很有影响。

他拥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

他主张谨慎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嘴滑舌,不写淫词秽语;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代有较大影响。

他频频考进士都不中,没有做过官,一世过着清客生活。

正由于他寄身显贵门下,生活安逸,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离开,致使视线不阔,情调低落,这在他的诗词中有显然的反应。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写作背景在姜夔生活的年月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凉的边地。

但大部分的士医生却只顾宴饮享福,不思恢复。

词人21 岁时经过扬州,目击扬州破败荒凉的情形,联想起了往日的茂盛,不由思路翻腾,感触万千。

《扬州慢》是姜夔初期的代表作,抒发生者经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惋惜的情绪。

扬州简介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是我国的历史文假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远在公元前486 年的春秋战国期间扬州就开始建城,到现在已有2490 年的历史。

扬州早在东汉时即是我国东南地域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国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9《扬州慢》学案设计(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9《扬州慢》学案设计(含答案)

《扬州慢》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了解姜夔及其词风;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内涵;意象、修辞拓展训练。

3.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体味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导读1、了解作者。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

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韵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隐晦等特点。

同时他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留有《白石词》。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

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

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2、解题:扬州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朗州慢”。

以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为正体,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

另有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等变体。

代表作品有郑觉斋《扬州慢·琼花》等。

3、背景: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

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

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

高中语文《扬州慢》学案(共3课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扬州慢》学案(共3课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扬州慢一、学习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

2、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二、自主学习指导1、诗人介绍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和前代的唐诗,后代的元曲,都分别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

宋词按时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按流派,习惯上又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也称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词人李清照,后期则推姜夔。

《扬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

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韵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隐晦等特点。

同时他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留有《白石词》。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

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

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2、背景简介: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

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

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

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扬州慢是唐朝时期的一首古诗,有着优美、流畅的风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次教学设计将以这首古诗为对象,结合时下的流行音乐为学生设计启发性教学,将诗歌赋予现代的涵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并在课程中注重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扬州慢这首诗,了解唐代文学史上优美、流畅的风格,并发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扬州慢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思想,并能够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发掘出其时代性与现代性的共性。

3. 学生能够通过本次教学设计的启发性措施,运用诗歌去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辨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1. 首先,本次教学将以古代文学史的鉴赏及流行音乐的引导,激发学生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然后,学生们将学习老师先讲解的扬州慢和现代流行歌曲之间的关联。

老师会播放现代歌曲,并且引导学生从旋律、歌词,甚至MV等多个方面对歌曲进行分析和梳理,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与扬州慢的共性。

3. 之后,教师将介绍扬州慢的背景和文学语言特点,以此启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4. 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扬州慢进行模仿,并尝试自己作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5. 最后,教师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和思辨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多媒体呈现诗歌、现代流行歌曲的引导、讨论等。

2. 将诗歌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3. 采用启发性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魅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听取小组讨论文件和个人表达来评判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的核心内容。

姜夔扬州慢教案

姜夔扬州慢教案

姜夔扬州慢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姜夔扬州慢教案这是姜夔扬州慢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9扬州慢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9扬州慢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同学们各抒己见,描
绘实景与虚景中及构成的意境特点。
1、在诗歌鉴赏中,此
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以词句为本学会提炼相关信息,借助意象体会诗人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构建一个审美意境,从而使学生把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为准确感悟诗人的黍离之悲作铺垫。
2、训练学生在诗歌
鉴赏中运用“置身诗境”的阅读方法
主 要
教 学
方 法
质疑讨论法、比较鉴赏法、合作探究法
教 学
资 源
课本,导学案,图片、视频、PPT、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
教学过程预设(共一课时)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
情境导入
出示幻灯片:扬州慢 姜夔
同学们,你们曾经学过李白的一首很著名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一起背诵好不好?诗人要送朋友孟浩然去哪里?扬州,古代称之为“广陵”。三年前,我也去过那里,她的风姿常常在我眼前浮现,此刻你们也有幸一睹她的芳颜。(播放视频)
出示幻灯片:拳拳赤子心
深深爱国情
1、学生运用本节课“置身
诗境缘景明情”学习的方法进行拓展迁移到“圆明园毁灭”的图片上,进行思考。
2、全班同学齐读“拳拳赤子心,深深爱国情”,用激荡的感情与整齐的朗读声结束本课的学习。
1、此课后作业的设计,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观察“景物”,运用联想,由画面入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扬州慢
授课教师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风格特点;
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古典诗词;

《扬州慢》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扬州慢》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材分析《扬州慢》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和第一单元一样,依然是对中国古代诗词进行鉴赏,与前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不同,这个单元侧重于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其目的是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对于高中二学生而言,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掌握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但在诗歌鉴赏方面,仅仅掌握一种鉴赏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无法真正的走到作者创设的意境当中,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

因此,在这堂课当中,我会引导学生学习新的鉴赏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扬州慢》相关的一些文章,从而进行对比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教师自身对作品内容的体验,引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词人委婉含蓄、深沉悲戚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1.积累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2.学习本词中对比、用典、虚实结合的诗词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通过领悟诗词意境、体会诗词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4.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掌握对比、拟人、虚实结合的诗词表现手法。

2.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一时我们学习了《故都的秋》,里面提到了“二十四桥的明月”。

其实,不仅是现代散文,就是古代诗词当中,也有很多描写二十四桥的诗句,比如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姜夔的“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另外一首也描写了二十四桥的词-《扬州慢》。

(板书课题:扬州慢)二、知识积累1、作者: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2、解题:姜夔作词,常自作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故“扬州慢”既是词牌名,又是词题,与词的内容联系密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新城道中》《扬州慢》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新城道中》《扬州慢》教案
将所学全部运用起来,思路要开阔,从交代的几个方面去学习,语言要力求准确
小组
合作
赏析
阅读赏析指导验证
用所学方法自主、合作去赏析,力求细腻,问题要具体
熟练掌握赏析的套路,要素的完整,强调语言表述的精准
完善自
课堂检测内容
学案 (预习部分)
拓展
理解
预习内容布置
完成背诵,“课后练习”
赏析技巧是重点,规范语言是难点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学案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吟诵
感悟
自由诵读,感悟情感
引导学生说说读诗的体会,并能说出感情
吟诵,感悟,说出情感特点和内容
交代
目标 自主
学习
1、交代目标,赏析哪些方面
2、重在能指出如何表现情感的
先自学,后讨论,让学生将学习的所得记在书上。巡视,让B档学生发布
科目: 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 星期年月日
单元(章节)课题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本节课题
新城道中,扬州慢
三维目标
1、练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通过演练固定方法,形成能力
2、巩固诗歌鉴赏的步骤与方法,赏析诗歌技巧,做到心中有数
3、进一步体会语言组织的方法,力求表述中规中矩
提炼的课题
赏析的套路
教学重难点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第二单元作品扬州慢(1)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第二单元作品扬州慢(1)
难赋深情。”是作者想象杜牧如果再次来到扬州,一定会感到吃惊,即使是才华横溢,也很难写出面对扬州残破景象时的悲痛之情。这里作者通过想象杜牧的感受,虚写自己内心的惊讶。杜牧一生中曾两度在扬州生活,有人统计过,杜牧一共写过12首歌咏扬州的诗,而且都非常的出名,比如说,词中提到了“豆蔻”“青楼”。
《扬州慢》教学设计
教师:年级:高一年级科目:语文授课时间:1课时
【学生分析】
学生为高一年级学生,通过本学期诗歌鉴赏单元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初步了解了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概念,学生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般的怀古诗词的写作思路,但对诗词中虚实结合等手法的运用尚不熟悉,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材分析】
认真地品读姜夔的这首词,你的思绪会随着作者的情思而起伏,你想象着春风十里,却只见荠麦青青;想象着明月之夜、玉人吹箫,却只见波心荡漾、冷月无声。一虚一实,虚实相生。哀从中来,不可断绝。
通过虚与实的交相映辉,姜夔将黍离之悲表现地淋漓尽致。
师:那么,让我们试着带着一种悲痛之情,再来齐读这首词。
拓展:
屠隆在《与友人论诗文》:顾诗有虚,有实,有虚虚,有实实,有虚有实,有实有虚,并行错出,何可端倪。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是瘦西湖上的一处盛景,可是呢,物是人非,此时桥上则是如此孤单冷清,徒留一轮清冷的圆月倒映湖心。
二十四桥仍在,一个“仍”字,说明它以前在,现在还在。那么有没有变化呢?以前的二十四桥是什么样的,杜牧有诗写道: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明月朗照,玉人吹箫,是一幅多么风流的场景;而如今波心荡,冷月无声,是一幅多么凄清的场景。这种场景恰好就体现了扬州城的“空”。
《扬州慢·淮左名都》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篇目”。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词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词特有的意境美。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凄伤之情,诗意理解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诵读、想象,在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并学会从虚实的角度去赏析诗词中的意象。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扬州慢》【学习目标】1、了解姜夔生平作品及时代背景,了解慢词。

2、把握词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极其作用。

3、领悟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

【自主学习】1、了解姜夔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

一生漫游各地,到处依人作客。

政治上困顿、失意,屡试不中,未能做官,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

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

擅长诗词,精通音律,能自制新声,还工于书法,精于鉴赏,是个多才多艺之人。

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2、时代背景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地处江苏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描绘它的市容。

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至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留下无数动人诗篇。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

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

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3、黍离之悲《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黍米长满了田畴,高粱开始抽苗、结穗,在这荒凉破败的故都遗址上,“我”失魂落魄地走着,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是心里忧伤,不了解我的人怪我为什么久久徘徊不肯离去。

高中语文 扬州慢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扬州慢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语文 扬州慢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3、品味词中引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

一知人论事1、作者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

其词多写景咏物,记述客游,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词尤负盛名。

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2、背景介绍 见课本37面第12个注解3、解题这首词是一首慢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

《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

4、“黍离之悲——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

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

”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二自主学习1、字音字形初 霁. 戍.角悲吟 戊戌..变法 chu àng 然 自度.此曲 黍.离之悲 解鞍少.驻 荠.麦 都.在空城 豆k òu 2、解释 ①初霁.②.戍角悲吟 ③自度.此曲 ④解鞍少.驻 ⑤杜郎俊赏 ⑥.算.而今重到须惊 ⑦纵.豆蔻 词工 三、合作探究,议疑解惑(一)学习小序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二)赏析词作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2、“空城” 之“空” 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并作简要的分析。

3、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扬州慢》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扬州慢》课程教学设计
【课上赏析】
1.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请用词中原句回答。
2.昔日的扬州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思考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课外拓展】
1、关于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至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扬州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词人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四、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
【课前预习】
1、这首词前有一段精练的序文,请简要概括序的内容。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3、小序中的内容,在词中都有相对应的词句。请把这些对应的词句找出来。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学案设计
自主完成课前预习
初步了解作者和诗歌
课堂导入歌曲《烟花三月》
欣赏歌曲,进入诗境
为新课顺利开展做准备
课件展示
小组探究合作
师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慢学习目标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关于词词又叫诗余,长短句。

从长短看,可分小令、中调、长调。

一般认为,58字以下为小令,90字以上为长调。

从风格看,宋词可分两派:婉约派、豪放派。

宋代是诗歌全盛时期。

词的平仄押韵稍异于诗歌,因词牌不同,词的平仄押韵都不同。

词牌是曲谱名称,所以填词是要服从乐律的需要的。

《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以后此词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慢,慢调,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而得名。

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少年时期生活在湘、鄂间,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苏、杭、维扬等地,与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交往。

这对他在诗词艺术的发展上颇有影响。

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

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不写淫词秽语;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他屡次考进士都不中,没有做过官,一生过着清客生活。

正因为他托身权贵门下,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写作背景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

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享乐,不思恢复。

词人21岁时路过扬州,目睹扬州破败荒凉的景象,联想起了昔日的繁盛,不禁思绪翻滚,感慨万千。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扬州简介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90年的历史。

扬州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

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维扬等名称。

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

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字词汇总淳熙.(xī)初霁.(jì)荠.(jì)麦怆.(chuàng)然自度.(dù)其曲黍.(shǔ)离窥.(kuī)江戍角..(shù jiǎo)豆蔻.(kòu)课文精要理解主旨本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深情。

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

写作者路过扬州时追忆丧乱,“感慨今昔”,抒发“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寓很深的家园之恨,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理清结构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

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

《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浏览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

“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

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

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

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

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静寂。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牧是一个有卓越赏鉴的诗人,假如杜牧重到扬州,看到古都的今昔沧桑之变,一定会十分吃惊的。

这几句写杜牧,实际上也是写词人自己,扬州的变化出乎他的意料,使他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杜牧的《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

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

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旧址在今扬州西郊,相传古有二十四个美人在此吹箫。

夜晚,作者还在月下徘徊,看到的是二十四桥仍然存在,可如今再也听不到美人吹箫的声音了,冰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水波空自荡漾,显得十分清冷、空寂。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

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盛产红芍药花。

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来欣赏它们了。

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结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一片萧条、空阔、冷落、荒凉的景象。

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抒发感慨。

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的确深中肯綮。

写作特色这首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

一开始就将扬州作了今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概写了昔日扬州的繁盛;而待词人“过春风十里”,则“尽荠麦青青”,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其强烈。

在这种昔盛今衰的对比景物描写中,抒发了词人对国事的痛惜伤感之情。

在昔盛对比时,“昔”与“盛”用的是虚笔,“今”与“衰”用的是实笔。

它以“虚”为陪笔,用以衬“实”;以“昔”为陪笔,用以衬“今”;以“盛”为陪笔,用以衬“衰”。

如此比衬,虚实相生,而以反映现实为中心,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其“感慨今昔”之情,也就表现得十分强烈。

知识迁移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

摊声浣溪沙天雨新晴,孙使君宴客双石堂,遣官奴试小龙茶毛滂日照门前千万峰,睛飙先扫冻云空。

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定国①精明过少壮,次公②烦碎本雍容。

听讼阴中③苔自绿,舞衣红。

【注】①定国,于定国,西汉人,官至丞相,为人清廉,判决案件公允准确。

②次公,盖宽饶,西汉人,官为司隶,勤于职政,行清能高。

③听讼阴中:传说西周召公行巡乡邑,在甘棠树下审理诉讼案件,故有“听讼阴中”之说。

1.前人把这首词归为豪放词,请结合词的开头两句说明这样归类的理由。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1.理由:①意境开阔:晴空万里,日照千峰,体现了阔大的意境。

②语言富有气势:“千万峰”数量众多,“扫”有席卷、涤荡的豪迈气势。

2.①用典。

运用于定国、盖宽饶、召公等人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孙使君清廉公正、勤政能高的赞美之情。

②借景抒情。

孙使君治郡清平,民无讼事,所以庭中绿苔白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孙使君治政能力的赞美之情。

③即事抒情。

“舞衣红”描写了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表达了对孙使君治政有方的赞美之情。

拓展阅读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经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将人分为三等:狂,狷,乡愿。

孟子在《尽心下》中也把人分成三个等级:中道者为上,狂狷者次之,而“阉然媚于世”的乡愿者,则属最劣之等级了。

何谓“狂狷”?孔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狂者,就是有进取心的人;狷者,就是独善其身的人;而乡愿则是同流合污的人。

无独有偶,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等就分到了乡愿中。

姜夔为何归属于“狷者”,这和他的生平是分不开的。

姜夔一生从未入仕。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

姜夔从小就过着一种漂泊天涯的生活,这种生活遭际就使得姜夔年纪轻轻的就有一种冷感愁怀,而他的词作也就大都为一些离情别绪之作,特别品读一下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

当时的姜夔才二十一岁,来到扬州,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扬州慢》开篇擒题,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竹西亭是扬州的风景名胜,初次到扬州,作者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

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连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都厌恶说到战火刀兵。

天色渐渐黄昏,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

作者通过对扬州城的萧索之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则写对扬州的感受。

料想杜牧重回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丽词,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了当年的兴致和情思。

以杜牧笔下的诗境与扬州城的现境进行对比,作者的写法自然高妙,浑化无迹。

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

作者在下片中侧重于写情,主要是将唐代诗人杜牧对扬州的咏叹之词与扬州城如今的全貌作一番对比,从而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姜夔的词是非常讲究技巧的,这首《扬州慢》主要是用了对比和化入的方法。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言树犹如此,人何已堪?“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句,写出了扬州城物是人非的情景,“二十四桥仍在”,但心情、感情,已是“冷月无声”,写尽了扬州城的凄冷,同时也隐含了人们被战争摧残的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