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2.了解土壤》word教案(5)

合集下载

了解土壤-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了解土壤-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了解土壤-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是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2.理解土壤对人类、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性。

3.能够简单地描述土壤的特征和组成。

4.了解土壤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颜色、成分、特征及其重要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土壤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播放PPT、视频或图片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对土壤有个初步认知。

2. 学习与探究(30分钟)2.1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一些土壤样本,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自行探究土壤的成分与特征,收集一些土壤样本并描述其特点。

2.2 让学生合作探究土壤的重要性,发现土壤对人类、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列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几点。

2.3 学生观察种植芝麻的土壤样本,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水分等情况,理解芝麻种植需要哪些条件。

3. 学以致用(25分钟)3.1 学生分小组,用自己收集到的样本和草稿纸,绘制不同成分、不同颜色的土壤样板,让同学判断这是什么类型的土壤。

3.2 在体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自己动手制作芝麻饼干,并探究芝麻如何在适宜销毁条件下生长。

3.3 总结回顾:学生讨论本节课的内容,并回答一些针对课程内容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土壤样本、探究土壤重要性、绘制土壤样板、制作芝麻饼干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土壤特征和组成,并了解了土壤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重要性。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资源,避免破坏环境和生态环境。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且愿意探究问题的背后原因。

苏教版科学三下《了解土壤》备课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下《了解土壤》备课教案
二、自主学习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4.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分组讨论。
(2)大组交流。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3)小结: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三、课堂总结
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
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
△家乡的土壤中什么成分比较多?
△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这种成分?
△你认为家乡土壤里还有其它什么成分?
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了解土壤》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了解土壤》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了解土壤》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了解土壤》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了解土壤的性质、种类以及土壤中的生物等。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土壤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深入了解土壤的性质、种类以及土壤中的生物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探究土壤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性质、种类以及土壤中的生物;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土壤调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土壤的性质、种类以及土壤中的生物。

2.难点: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土壤调查,并分析土壤样本。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土壤样本、工具等实验材料。

2.制作课件,展示土壤的图片、视频等。

3.划分实验小组,分配实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土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土壤的性质、种类以及土壤中的生物。

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壤的构成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工具进行土壤调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1:观察土壤样本,了解土壤的颜色、质地等。

实验2:用工具挖取土壤样本,观察土壤的层次结构。

实验3:寻找土壤中的生物,如昆虫、植物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的性质和作用。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2了解土壤》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2了解土壤》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2了解土壤》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2了解土壤》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了解土壤的性质、种类和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种类、土壤的作用等方面,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土壤,提高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土壤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深入了解土壤的性质、种类和作用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加强培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种类和作用。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土壤的组成和种类的理解。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了解土壤的性质。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壤的种类和作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重要性和环保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

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

3.制作PPT,展示土壤的图片和实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土壤有什么区别吗?”让学生思考土壤的性质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土壤的组成,包括岩石、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等。

呈现土壤的种类,如黑土、红土、沙土等,并解释它们形成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土壤的性质。

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土壤颜色、闻土壤气味、感受土壤湿度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土壤的种类和作用。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我们是如何区分不同土壤的?”、“不同土壤有什么不同?”加深对土壤性质和种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土壤的重要性和环保意义。

苏教版科学三下《了解土壤》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下《了解土壤》教案
10、组织学生做实验。
11、组织学生将结果与预测相对照,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
12、调查家乡的土壤可以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三、回顾和解释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
为什么只有这些农作物?
激发学习兴趣
认识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认识土壤的成分。
研究土壤的种类、构成、特点。
了解本地土壤的类型。培养学生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认识到不同的土壤适种的植物不同
板书设计
2了解土壤
土壤里有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
沙土黏土壤土
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课堂反思
2、教师小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3、做下面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
4、说明土壤里有什么?(有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
5、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三种土壤中颗粒的大小。
6、教师小结三种土壤的名称。
7、教师将事先准备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边观察边阅读、比较。
8、这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如何比较?
组织学生预测
9、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渗水性。注意保持三个变量的不变。
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教学准备
三种土壤样本、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漏斗、纱布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集中话题
土壤可以孕育成千上万的生命,它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土壤(板书课题)
二、探索和调查
1、你们采集的土壤里面又哪些物体?鼓励学生观察后尽可能多地用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
课题
2了解土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三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2了解土壤》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1.2了解土壤》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1.2了解土壤》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2了解土壤》这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二是培养学生对土壤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土壤的奥秘。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土壤样本,分析土壤的成分,从而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并懂得珍惜和保护土壤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等。

但是,他们对土壤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容易将土壤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生长植物的物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土壤,拓宽他们的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土壤资源的保护意识,懂得珍惜和保护土壤。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土壤样本、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外观,激发他们对土壤的兴趣。

2.探究土壤的组成:让学生自带土壤样本到课堂,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

3.了解土壤的特性: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土壤的吸水性、透气性等特性,并记录实验结果。

4.认识土壤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了解土壤》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了解土壤》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了解土壤》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了解土壤”,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二课时。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到土壤的重要性,接着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土壤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局限于表面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土壤,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学会简单的土壤观察和实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2.难点:如何运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土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故事《土壤的悄悄话》引入,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

2.探究土壤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探讨土壤的质地、颜色、气味等特征。

3.实验:分组进行土壤实验,观察土壤的成分,如水分、空气、微生物等。

4.总结土壤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了解土壤的肥沃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5.保护土壤:讨论如何爱护土壤,保护环境,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土壤的性质与特点1.质地:沙质、黏土、壤土2.颜色:黑色、棕色、黄色等3.气味:微腥、腐殖味等4.成分:水分、空气、微生物等5.肥沃程度:与养分、水分、pH值等有关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了解土壤》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了解土壤》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了解土壤》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了解土壤》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周围环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土壤的组成、土壤的性质和土壤的功能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土壤他们并不陌生,但对于土壤的深入了解还不够。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乐于动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自主探究土壤的特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土壤的兴趣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壤的组成,土壤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2.教学难点:土壤的组成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土壤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引导学生发现土壤的特性,如颜色、质地等。

3.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土壤的组成,如水分、矿物质、有机质等。

4.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土壤的组成及其性质。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土壤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组成:水分、矿物质、有机质性质:颜色、质地、结构功能:生长、过滤、稳定、保护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

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2.了解土壤》word教案(5)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2.了解土壤》word教案(5)

2、了解土壤教学资源开发土壤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着的物体,大多数植物赖以生长,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

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土壤的种类所用的实验分析法,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者要对教材、学生作较深入得了解和分析,从中思索教学要求的不同层面,教学中又注意把个别学生的智慧,及时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学适应学生的各个层面,这对落实义务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有益的探索,也是教学“弹性”要求实施的一次实践。

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他们去讨论预测,设计方案,教师作为实验伙伴参与其中,提供学生需要的工具。

本课的内容紧紧结合儿童的实际,研究自己周围的土壤,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更热爱她。

在前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土壤的概念,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用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

根据学生的经验我们这样处理教材:让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或其它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土壤种类的资料,以便它们带着对土壤不同的经验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标准》提出:参观访问应是科学课必要的教学活动,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

在学习本课之前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土壤展览馆等。

如果没有条件,就放映一段介绍有关各种土壤标本的录像。

在材料设计方面,我们准备几种土壤的标本,黏土、砂土、腐殖土、学生生活周围的土壤。

这些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设定的知识目标。

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不同的植物选择不同的土壤生长,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处于便于操作和开放性原则,决定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教师除了提供材料,不做任何指导,让学生感到“自己学科学、做科学”更有乐趣。

所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要被纳入到儿童科学活动的整体中。

此外还需要为学生准备:玻璃杯(水)、玻璃棒、白纸、漏斗、塑料杯等。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最新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2.了解土壤》word教案

最新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2.了解土壤》word教案
活动一:观察土壤
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二:研究土壤的成分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做一做下面这个实验,看它是否对你了解土壤有所帮助。投影: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3、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告诉学生土壤样品的来源地,以明确观察的目标性,增强真实性。
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体会两种观察方法的不同结果,知道工具的重要性,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另外,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所看到的情况,并采用各种方式做一份有特色的观察记录,进一步深化土壤的表象特征。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谈话:为了更好的研究,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花园的不同地方采集了三种不同的土壤,分别装在了一号、二号和三号烧杯里。关于这些昨天采集的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板书并分类。
3、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板书课题)
注意事项: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2.了解土壤》word教案(10)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2.了解土壤》word教案(1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2.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4.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二、教学过程:(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2.了解土壤》word教案(4)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2.了解土壤》word教案(4)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砂土、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2.了解土壤中砂土、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2.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2.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三、教学过程:(一)提问激趣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2.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等)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

(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4.播放土壤的颜色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几种颜色?6.学生实验:用筛网把1号信封里的土壤过滤,观察土壤里留下了哪些物体,统计一下每种物体的数量。

(完成表格)编号 1 2 3 4 5 6 7名称数量(三)研究土壤的成分1.学生实验(1)拿出一号信封里的土,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了……(学生交流)(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儿又看到了……(3)搅拌以后,你看到了……,静止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了……2.学生交流汇报,完成实验表格。

(把2号信封里的土壤拿出)在表格中填写观察到的现象,并写出每一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什么?实验操作用纸巾包土硬土块放入水中搅拌水中土壤加热土壤观察到的现象土壤的组成成分3.阅读第5页最后一小节资料。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2.了解土壤》word教案(10)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1.2.了解土壤》word教案(1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2.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4.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二、教学过程:(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苏教实验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了解土壤》表格式教案

苏教实验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了解土壤》表格式教案

了解土壤 课题 研究土壤的一般组成物质:沙子、黏土 和腐殖质之间的比率关系。

用沉淀法分 离土壤中的三种成分,比较三种土壤的 渗水性。

重难 点1、 用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的成分 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3、教育学生保护土壤资源。

1、 能够用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 少 2、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成分。

3、 挖取土壤样品时既要注意安全,又要保护土地 资源,用完的土壤样品回归原处。

教材分 析教学 目标教学程 序 组织教 学教 教 师学活 生动 学 观察、记录。

教学意图 为下面的实验作铺垫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问:你看 到了什么?将看到的用图画、文字记录 下来。

一、研究土壤成分 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土壤 问: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记录下 来。

问:用什么方法分解土壤中的沙和 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 生把土壤放到水中的欲望。

引导学生做 土壤沉淀的实验。

二、研究土壤的种类, 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检测干燥的沙、黏 土和腐殖土的土样,问:你认为沙子和 黏土来自哪里,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三、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先讨论实验的 条件,确定条件后,对实验作出预测讲 授 新 课一、观察土壤,用 图画或文字记 录 。

二、 小组讨论分解 土壤中的沙和土 的方法。

三、设计实验、比 较不同土壤的渗 水性, 在实验纸上 记录自己的实验 设计。

四、汇报。

培养学生的观察、预测、设计、实验 及分析 能力。

实 验 操 作一、指导学生做分解土壤的实验二、指 导学生做沙土、黏土、和壤土的实验。

三、讨论、汇报结果。

问:1、你发现了什么?和你预测的结 果一样吗? 2 、能试着说一说通过发现你明白 了什么?一、 把土壤放到水 同上 里, 观察土壤再水 里的变化, 土壤分 解后静置观察并 描述看到了什么。

分析沉淀物的成 分。

二、做比较沙土、 黏土、 壤土的渗水 性的实验。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1.2了解土壤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1.2了解土壤 苏教版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分组讨论、交流
2、小结:红薯、花生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蔬菜最适合壤土。
板书设计:1.2了解土壤
沙土
土壤的种类黏土
教学内容:1.2了解土壤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不同。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粘土的不同。5、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小结: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讨论:在渗水性实验中,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不相同?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
教学准备:放大镜、烧杯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学生回答。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土壤
(1)同桌两人一组观察带来的土壤,并记录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把从土壤中看到的东西记下来。
观察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了解土壤
教学资源开发
土壤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着的物体,大多数植物赖以生长,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土壤的种类所用的实验分析法,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者要对教材、学生作较深入得了解和分析,从中思索教学要求的不同层面,教学中又注意把个别学生的智慧,及时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学适应学生的各个层面,这对落实义务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有益的探索,也是教学“弹性”要求实施的一次实践.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他们去讨论预测,设计方案,教师作为实验伙伴参与其中,提供学生需要的工具.本课的内容紧紧结合儿童的实际,研究自己周围的土壤,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更热爱她.在前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土壤的概念,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用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
根据学生的经验我们这样处理教材:让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或其它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土壤种类的资料,以便它们带着对土壤不同的经验来到课堂进行交流.《标准》提出:参观访问应是科学课必要的教学活动,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在学习本课之前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土壤展览馆等.如果没有条件,就放映一段介绍有关各种土壤标本的录像.
在材料设计方面,我们准备几种土壤的标本,黏土、砂土、腐殖土、学生生活周围的土壤.这些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设定的知识目标.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不同的植物选择不同的土壤生长,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处于便于操作和开放性原则,决定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教师除了提供材料,不做任何指导,让学生感到“自己学科学、做科学”更有乐趣.所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要被纳入到儿童科学活动的整体中.此外还需要为学生准备:玻璃杯(水)、玻璃棒、白纸、漏斗、塑料杯等.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知识与技能
●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具有探究土壤的热;
●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组织学生讨论它们观察到的结果,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比如有不少学生会发现土壤中有一粒一粒的的颗粒,有大有小.一般会提出以下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做出设想,设计方案.
(1)这些不一样的颗粒各是些什么?
(2)能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吗?那样我们就清楚它们各是什么了.
4.现在如果老师提供给大家杯子、水、玻璃棒,一份土壤(根据以下教学需要,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黏土与砂土含量不一样的土壤),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分开它们吗?(小组先讨论一下)
5.学生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需要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预测会有什么现象?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通常认为颗粒大的沉得快,在下面;颗粒小的沉得慢,在上面.这时,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放一段录像,看一看土壤是怎样沉降的?然后让学生描述所见到的沉降过程,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最后对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再对比,用眼看,用手摸,多感官去认识砂和黏土)
6.学生将几组玻璃杯中的土壤进行比较,有的杯中上层黏土多,有的杯中下层砂土多,有的上下层差不多的情形,还有的杯中土壤颜色不一样等.
(此时,很自然地引出学生头脑中的“风暴”,能否按土壤中含砂、黏土的多少来分类?肯定学生的想法后,也告诉学生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
活动过程:
(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关于沙子你知道些什么?它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
△关于黏土你知道些什么?
△你认为沙子和黏土来自哪里?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它们为什么不同?
(4)把学生分成两人小组,让他们研究沙和黏土.可以自行选择研究方法,如:轻轻摇动每一个杯子,听每一种土样发出的声音,和与之同时出现的一些现象.
(5)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土样,让学生讨论对沙子和黏土的观察结果.可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外观:每一种土样看上去像什么?
△颜色:每一种土样是什么颜色?
△声音:当你在杯子里摇动时听每一种土样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
△气味:闻每一种土样的气味有什么不同.
2.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
△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
△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
(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4)让学生滚动、搓揉每一种土样,看是否能把它们制成一个球.让每一位学生把制成的球(大部分或全是黏土)放在铺在桌上的报纸上.晾干后,再次触摸这些小球,看它们是否有什么变化.说一说如果制作泥塑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土壤,为什么?
(5)学生讨论刚刚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陈述是如何学习和学到了什么?
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
1.谈话:如果下雨时,这两种土保水性能、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猜一猜,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一般都认为沙的保水性能差.)
2.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
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
(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
(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
(5)不同的土壤保水性能与渗水性能的不同对植物的影响.学生根据刚才实验的情况,交流想法.
(6)讨论: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来认识它们的特点,让学生深切研究事物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且要能灵活地从多角度地去研究,结论才能更全面.
六、学以致用,加以拓展
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
(这不仅仅是运用,更是探究.在探究之前,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自己了解的家乡的土壤,然后根据制定出的计划进行研究,教材中的方法是一些最常规的,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更多的方法研究土壤.通过学生充分地预测、假设,猜想土壤中可能什么成分比较多,然后根据猜想,进行验证得出自己的结论——判断出自己家乡土壤的种类.)
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
△家乡的土壤中什么成分比较多?
△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这种成分?
△你认为家乡土壤里还有其它什么成分?
3.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
活动过程:
(1)自己的资料和经验开一个信息发布会,交流讨论土壤里生长了哪些植物?
(2)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或作品及调查结果贴在“土壤研究结果”大白纸. (3)尝试选择土壤种类,种植一些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