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三中高二地理导学案.20100522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地理教案吧。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1、天圆地方2、浑天说3、麦哲伦环球航行4、地球卫星照片5、地球是圆的6、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附:板书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3、纬线和经线4、经纬网定位环节五、作业布置: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篇2)教材分析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高中地理】地理必修3人教版:全册导学案(54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学会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
【自学探究】一、什么是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和边界。
3、不同区域由于的差异,人们的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等也存在差异。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但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的;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
3、长江三角洲是气候,松嫩平原是气候;长江三角洲以土为主,而松嫩平原以土为主。
4、长江三角洲是耕作业,松嫩平原是;长三角是性工业基地,而松嫩平原是基地。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土壤使人们的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和生产基地。
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人均耕地,生产规模,商品率,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
【能力提升】分析区域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编号:02 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出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一、概论[导读]阅读课本P6第一、二、三段内容,探究完成: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和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范文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重点和考点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知识点的梳理交流展示1.区域概念的内涵(1)区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2)区域是地表的空间单位 (3)区域的排他性 (4)区域的区位特征2.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
横向是区域区 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它是人们在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特点:有一定的 ,以及一定的 、 和 可变性:有的区域的边界是 ,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 性质 层次性: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 ,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整体性:区域内部的 相对一致地 理 环 境 对 区 域 发 展 的 影 响自然条件:河流、湖泊、沼泽 ;地势 ,土质 限制: 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发展缓慢克服限制条件: 的使用,使水域成为通道; 的改进和 的改良克服了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 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 成为我国 、 、 生产基地 , 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 让位于 和棉花生产比不上 和农业社会开发早期工商业发展 时 期发展时期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 域地 理 位 置气 候 条 件 土 地 条 件 矿产资源 纬度位置 区域位置 类型 特征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特点 长江三角洲 松 嫩 平 原区域名称 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土地 类型农作物 作物熟制 其他部门 长江三角洲 松 嫩 平 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例如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他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纵向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例1.区域是()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解析: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在地理差异的基础划分出来的。
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设计
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设计【篇一】《一》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掌握其有效的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学情剖析: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方法选择: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情景)设计:以图片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阅读课文和对三个探究问题的思考,组织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篇二】教学目标:1.结合教材内容,能够描述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
2.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理解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陆地,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方法。
学情剖析:在日常生活中已大量接触到一些不同历史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再加上媒体、舆论的宣传,对该问题已经相当熟悉。
方法选择: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师生归纳活动(情景)设计:通过创设情景,联系生活中有关实例,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导学目标: 通过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使学生对国内外的地理特点和优势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区域发展现象。
导学内容:一、国内特殊地域的地理特点中国地域广阔,拥有多种地理特点的特殊地域。
以下是几个值得关注的地理特点:1.高原地区中国拥有辽阔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这些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且地势起伏不平,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这些地区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和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使得其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工业发达地区华东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工业发达地区的代表。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国内外区域发展现象的解释1.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繁荣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相对较早地引进外资和优势港口的存在,使得该区域经济迅速崛起。
同时,政府对该地区的政策支持以及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促进了该地区的繁荣。
2.美国的硅谷现象美国的硅谷地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集聚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
这得益于当地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氛围的培育。
3.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经济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之一,其石油资源的丰富使得该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
石油产业成为了沙特阿拉伯经济的支柱,也带动了该国其他产业的发展。
4.巴西的亚马逊雨林经济巴西拥有广阔的亚马逊雨林,该地区的热带气候及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得该地区的生态旅游和木材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巴西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总结:通过学习中国特殊地域的地理特点和国内外区域发展现象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和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不同地理特点为各个区域的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带来了差异。
了解这些地理现象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国内外的地理优势和劣势,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理知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导学案设计: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习目标】1. 了解鲁尔区的基本情况2. 掌握鲁尔区繁荣的原因3. 熟悉鲁尔区衰落的原因4. 了解鲁尔区为了走出困境所采取的措施【重点难点】1.鲁尔区繁荣的原因2. 鲁尔区为了走出困境所采取的的措施【课堂导学】德国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位于德国的中西部,莱茵河下游,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百余年来一直是德国的煤铁工业基地,被称之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德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工业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的重工业和资源对德国发动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克虏伯公司在二战中积极从事军火生产,为纳粹制造武器。
蒂森公司在二战中成为希特勒政府的财政支柱。
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
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腾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描述鲁尔区的煤炭情况。
2.鲁尔区利用丰富的煤炭发展了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形成了哪些主要的工业城市?【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图2—24,说一说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有哪些?【总结】鲁尔区没有铁矿,为什么钢铁工业发达?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鲁尔区由于有较好区位条件,发展了五大工业部门,它们是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
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是鲁尔工业区的主要特征。
但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
【合作探究】考虑鲁尔工业区为什么会出现衰落?【合作探究】完成教材59页活动1.危害人类环境的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煤引起。
目前,欧洲、北美洲及东亚地区都是酸雨危害严重的地区。
解释燃煤与酸雨形成的关系。
2.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3.我国能源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有何治理良策?三.鲁尔区的新发展面对鲁尔区工业出现严重的发展危机,鲁尔区实施了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鲁尔区有了新的发展。
高二年级地理导学案---课题--中亚-导学案
高二年级地理导学案课题中亚导学案编号:016号主备人:审核人:高二地理组使用人:【学习目标】1、读图识记中亚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和湖泊的位置2、能够根据中亚的气候特点,说明主要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3、能够根据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重点、难点】能够分析中亚的气候成因【学习过程及方法】课前导学——方法指导:参照地图册进行基础知识的预习填写。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参考地图册)1、海陆位置亚欧大陆__________,深居_____________,距海较________,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经纬度位置纬度:经度:3、交通位置:(1)古代的________之路;东起中国________,西经中国新疆,经中亚、西亚到达黑海、地中海沿岸国家,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一条商路。
(2)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起: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
4、范围(1)主要的国家及首都(2)周围的邻国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分布(1)特征:中亚地形以_____________为主。
(2)分布:①东南部:是___________,地势高峻.海拔5 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②东部:_______山脉山体高大,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③北部:为丘陵(__________丘陵);2、干旱气候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1)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布:大部分地区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气候。
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西南部的_________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
3、河流与湖泊(1)水系水文特征:中亚河流多为______河,湖泊多为______湖(咸水湖),大部分地区为内流区或无流区,地表径流少,河水流量小。
(2)著名的河流:有①___________河(外流河)、②_______河、③_____河、④______河等。
高二地理导学案
高二地理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二地理导学案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变化、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高一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地理学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尚有不足。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地理分布等;(2)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变化,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3)掌握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如地域分异规律、生态平衡等;(4)学会运用地理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能够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获取、处理和展示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2)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4)注重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户外探险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2)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国家意识;(4)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班级: 姓名:【学习目的】1.识记:RS 、GPS 、GIS 和数字地球的概念。
2.了解:RS 、GPS 、GIS 在区域天文环境研讨中的运用。
3.运用:依据实践状况选择适宜的天文信息技术并剖析其作用和特点。
【重点难点】依据实践状况选择适宜的天文信息技术并剖析其作用和特点。
考点一 遥感(RS)与天文信息系统(GIS)1.遥感(RS)(1)概念: 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空中气球)或航天器(如天然卫星)上应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停止远距离的感知。
(2)任务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各不相反。
(3)主要环节:(4)优势:提高研讨任务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5)1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A .公路B .菜园C .鱼塘D .果园 2.在迷信调查中,应用遥感技术可以A .获取卫星云图B .查询天文数据C .选择调查路途D .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2.天文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置天文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功用:对天文空间数据停止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剖析和运用评价。
(3)顺序:信息源 → 数据处置 → 数据库 → 空间剖析 → 表达。
天文信息系统的运用(1)在城市树立和管理中的典型运用(2)运用天文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告洪涝灾祸、森林火灾等。
3.图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天文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树立提供 A .剖析、管理空间信息 B .跟踪静态定位信息 C .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 .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4.以下图表示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散布,读图完成效果。
天文信息系统可以辅佐A .企业空间规划决策B .总部调控消费C .总部监控产质量量D .研发中心创意 【特别提示】 GIS 具有地图所不具有的优点(1)信息量大、运用方便。
高二地理学业复习导学案10
高二地理学业复习导学案10 地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制作王国青审核高二地理组编号440 2018.05班级姓名学号小组一、易混点辨析易混点1 :不能正确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进行比较。
正确表述:正确表述: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
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
公路:短途、量小、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
铁路:远程、量大及不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
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
易混点3 :注意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与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和管道)的区别,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不能混用。
易混点4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而不是只考虑速度、运量、运价等因素中的某一个。
但许多时候只需要考虑其中的某一个,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
易混点5 :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虽然河运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海运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定。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水运地位逐渐下降。
易混点6 :公路运输网中某段公路单位时间可以通过的最大车流量应该是两点间最小通过车辆数之和,与“木桶效应”相似。
易混点7 :不知道什么是腹地。
正确表述:腹地是指位于港口城市背后,为港口提供出口货物和销售进口商品的内陆地区。
腹地面积的广度及其经济潜力的大小,通常受港口背后内陆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人口、经济因素的影响。
现已被引申指位于一般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周围的毗邻地区。
它们受中心城市的影响,起到为中心城市提供物资和销售市场以及接受中心城市文化服务的作用。
易混点8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然资源依附于一定区域的自然环境存在,在区域之间一般不是流动的。
在自然状况下,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及其组合状况成为该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重要特征,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对资源的需求量亦不同。
因此,立足区域自然资源的赋存量与需求量的差异,以及发展水平差异的分析,就能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
禄丰三中高二地理导学案(陈斌3)
禄丰三中高二年级地理导学案教师寄语:遇事第一反应:找方法,不找借口!2.2 中国地理分区—南方地区高二地理编写:陈斌审稿:高二备课组2010-5-23【高考考点】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3.南方地区的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及主要城市。
【命题规律】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及工农业生产特点。
2.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经纬网图、文字资料等为背景考查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从考核能力上看,注重考查空间定位、区域比较分析、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学法探究】1.图为先导。
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册提供的各种图表,将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逐一落实到图中去。
2.列表比较。
将南北方在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差异列表比较。
区别差异性,归纳共同性。
3.综合分析。
南北方在自然地理方面的差异,造就了南北方不同的自然、人物特征。
只有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才能准确地理解各种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过程。
【学案导学】﹝纲要预览﹞1、结合《区域地理》完成创新设计314页知识点2(构建体系夯实基础A级)【知识链接】北方地区﹝探究活动﹞一、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与自然环境(一)概况(C级)1.读3-2-22回答读图查阅(B级)及读图分析。
(A级)2.位置:(约32°N~34°N)以南,以东。
(A级)3.范围:、、各省。
(A级)4.少数民族:壮、苗、彝、土家、布依等,分布于云、贵、川、湘、琼等。
(二)自然环境(A级)1.气候: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A级)2.地形:、与、交错分布。
(A级)3.土壤:南方丘陵广布,四川盆地土,南方平原土,经济作物和林果分布广泛。
(A级)4.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A级)5.水文:众多,水量丰富,淡水渔产丰富。
二、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主要城市(一)农业(C级)1.读3-2-23回答读图说明。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高考]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具有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2.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初期阶段1.特点:区域内往往①城镇很少,②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二、成长阶段1.特点2.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⑩不协调。
3.主要问题{⑪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⑫环境污染加重思维活动1.区域发展是否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答案该说法是片面的。
区域发展往往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但也有的区域发展是由于便利的交通位置(如石家庄市)等其他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作为基础,而不断发展壮大的。
2.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加快,你能否判断我国的城市大多处于区域发展的什么阶段?答案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加快,表现为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扩大,且随着人口增长已出现部分城市化问题,因此属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三、转型阶段2.人地关系:人地矛盾加剧。
3.主要问题:出现⑮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
4.发展要求:调整⑯区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
思维活动3.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和转型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案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问题主要是资源枯竭、地价上涨和环境污染加剧,所以主要体现为资源生态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导致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衰败和萎缩;而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问题主要是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
四、再生阶段1.特点:区域又产生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⑰复苏。
2.主要措施(1)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⑱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
(2)大力发展⑲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⑳高新技术产业等。
(3)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21投资环境。
3.人地关系:逐渐由○22紧张走向○23协调。
思维活动4.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是区域发展的必然结果、必达阶段吗?答案区域的发展一般会经过初期开发、成长壮大到转型调整再到获得再生四个阶段,但再生阶段,并非是每个区域发展的必然结果,有些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日趋紧张,面临挑战的时候,自身缺乏转型、调整的能力和条件,导致经济停滞,从而逐渐衰败甚至消亡;还有些区域在成长阶段注重各个方面的调整、协调,使人地关系维持在和谐状态,从而长期处于成长阶段。
高二地理导学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发利用
高二地理导学案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发利用课题: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陕西省为例(2课时)班级______ 姓名编号【学习重点】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3.通过图表和文字材料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课堂导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即部队行军打仗的基础能量,失去粮草,兵马则衰亡。
那么,对于现代工业生产来说,其“粮草”又是什么呢?(能源)【双基过关】知识点一资源开发条件学习目标:1.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思考点拨:1我国更是如此。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2.晋煤开发的有利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分布______;煤种______;煤质______;开采条件______,适宜______开采和______开采。
(2)市场广阔。
能源消费大国我国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大市场广阔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一方面邻近主要的工业中心,输煤输电距离较近;另一方面有众多铁路线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这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及时训练:1.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生物能C.天然气D.太阳能2.下列关于山西省能源状况正确的是()A.煤炭、石油、天然气均非常丰富B.铝土矿和铁矿分布较为集中C.大同有“煤都”之称,以生产优质无烟煤而闻名D.煤炭资源储量大、质量好,且多数煤田埋藏浅3.读教材图3.2,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2007),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消费能源是_______,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什么?(2)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大于我国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禄丰三中高二年级地理导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国土资源整治——农业中地产田的治理(区域地理P-112)(第三课时)
编写:拜如雄审稿人:拜如雄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1、华北平原中低产田治理的背景。
2、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重点、难点】华北平原中低产田
【知识链接】华北平原概况
【学案导学】
四、华北中低产田的治理
(一)、耕地与粮食
(A级)1、农作物生长离不开,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我国的农业中低产田类型有、、、、等。
(A级)2、在目前耕地减少的前提下,提高的质量,是提高粮食总产量的关键。
(A级)3、完成《创新设计》P341——自主梳理。
(二)、中低产田的地里背景
(A级)1、黄淮海平原地处,是由、、冲积而成,跨、、、、、、、等省市。
(A级)2、对黄淮海平原地貌起决定作用是,整个平原地形的特点是。
(A级)3、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是、、。
(A级)4、该区域的气候是,其特点是、、。
(A级)5、人类不合理利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B级)6、读图6.2回答中低产田的限制性因素。
(A级)7、读图6.3和表6.2并得出结论。
(三)低湿地的治理
(A级)1、低、湿地的治理以为案例。
低湿地的特点是、、。
(B级)2、低湿地治理原则是“”,模式是“”;具体措施是。
(C级)3、请画出“鱼塘—台田”模式示意图,并说明其四种养殖模式。
(四)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A级)1、盐碱地的治理以为案例。
(A级)2、称为水盐运动。
旱季
强烈,土壤中随水分上升,水分蒸发,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
夏季,盐分随雨水。
(A级)3、在一年的周期中,返盐,淋盐,盐分稳定。
(A级)4、治盐的核心是,完善,使用和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调控土壤中的。
(B级)5、水盐调控的基本方法有、、、;具体的方法和作用有哪些?
【作业布置】
1、完成《创新设计》P343——即学活用(B级)
2、完成《创新设计》P338——双基落实篇——4、5(C级)
3、完成《创新设计》P346——课后集训篇1、2、10(C级)
【学习反思】
禄丰三中高二年级地理导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国土资源整治——东北商品农业区域开发(区域地理P-112)(第四课时)
编写:拜如雄审稿人:拜如雄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1、东北平原商品农业开发的背景。
2、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重点、难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知识链接】东北平原概况
【学案导学】
五、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开发
(A级)1、东北平原三面分别被、、山是环绕,由北面的
平原、南面的平原和东面的平原组成。
气候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A级)2、读图3—2—10进行分析。
(A级)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优势表现在。
(A级)4、东北平原的耕地集中分布在、、,土壤为和,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的。
(A级)5、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开垦后,由于,肥力下降,必须加强对
的治理,并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注意培肥土壤,最有效的措施是。
(A级)6、沼泽地位于,沼泽地的功能是、,对调节气候起重要作用,是的栖息地。
所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是、、。
(A级)7、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每年提供商品粮万吨,商品率为,占全国的。
该区主要粮食作物为,经济作物为,经营方式是,和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区现在除了发展种植业,还大力发展了那些产业?
六、商品林基地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A级)1、东北林区包括、、林区。
木材产量占全国的。
(A级)2、东北林区森林资源好生态遭到破坏的表现在。
(A级)3、东北林区森林资源优势表现在什么地方?
(A级)4、东北林区的首要任务是和。
(A级)4、东北林区森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那些?
(A级)5、请举例说明东北林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补充知识】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草原。
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面积约120万km2。
这里土壤肥沃,是美国玉米最大产地。
生产棉花、棉籽油和硬木等著名。
现已形成了农机制造、汽车装配、制药、木材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2。
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
【作业布置】
1、完成《创新设计》P344——考向研究和知能背景(B级)
2、完成《创新设计》P345——双基落实篇——6、7、8、9(C级)
3、完成《创新设计》P346——课后集训篇3、4(C级)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