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探索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1 教 学 现 状
《 微 机原 理 与 接 口技 术 》 是 大学 工 科 电类 专业
的专业 必修课 ,也 是专 业学 习 的主干课 ,内容涵 盖 微 机原 理 、汇编语 言程 序设 计及微 机 接 口技 术 ,是

差 ,从 而使 得课 堂学 习变得 枯燥 无 味 。这 就要 求教
师必 须改 变现有 的教 学模 式 ,对现 有 的教 学方 式 和 方法 进行 改革 。 如 何 让学 生 掌 握 良好 的 学 习方 法 ,如 何 让 学 生 变被 动 接 受 为 主动 学 习 ,如何 使 学 生 在 学 习 中 尽 可 能发 挥 自己 的智 慧 ,如 何 在 理 论 学 习 的基 础 上 提 高操 作 应用 以及 创 新 能 力 ,这 是 困扰 教 师 的
i n g a n d C l a n g u a g e a r e mi x e d t o g e t h e r ,t e a c h i n g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g o o d t e a c h i n g e f f e c t s h a s o b t a i n e d . Ke y wo r d s : mi c r o c o mp u t e r p r i n c i p l e a n d i n t e r f a c e t e c h n i q u e;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s i mu l a t i o n s o f t w a r e P RO T UE S; C l a n g u a g e 第l 1 卷 来自 l 期 2 0 1 3年 2月
实 验 科 学 与 技 术
Ex p e r i me n t S c i e nc e a nd Te c h no l o g y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致, 一定要让学生看到 自己的学 习成果 、 体会学习带来 的 乐趣。 学生的 自 信心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细致认真地布置作 业 和 坚持 提 问 、 检测 紧密 相关 。切 忌 分 层教 学 目标 与 学 习 任 务 特别 是分 层 检测 和作 业脱 节 。 4 . 重视 鼓励与表扬 是激 发学生学 习 主动性 的必要条 件 。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 的闪光点 ,把表扬作为课堂教学 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鼓励的手段 。 表扬是进步的阶梯, 是教育 最 主要 的 、 最有 效 的手 段 , 是 对学 生 良好 思 想行 为 的肯 定 。
语, 一个浅浅 的微笑 , 一个简单 的动作 , 对学生都会产生莫 大的激励作用。认识到这一点对教师非常重要。教师对学 生和蔼可亲 、 讲课风趣幽默 , 关心学生对社会 、 人生 、 流行 趋 势 的喜 好 , 满 足学 生 的情 感 需 要 , 这 一 切都 会 使 师 生 之 间更 多 地相互 了解 , 更 有 助于 教与 学 的顺 利进 行 。 6 . 重视 教学 方法 的多 样化 和创 新 是分层 合 作 的有力 保 障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 是分层合作教 学模式 的有力保障。教师要学做合格的“ 指挥者 、 导演 、 主 持人” , 如适 当借鉴电视节 目上的娱乐 、 访谈等 内容 , 把各 个教学环节设计成学生喜 闻乐见的形式 , 使学生更喜欢和 享 受 每节课 。 教 学 中的每一 个环 节 的顺 利 进行 都是 在教 师 的指挥下进行 的, 因此教师导向作用对于上好一节课是不 可或缺 的。教无 定法 , 分 层合 作 只是一 种模 式 , 采取 什么 样 的课 堂教 学方 法 , 要 依 据教 师本 身 综合 能 力水 平 。 只要 是 学生接受的方法就是我们成功的做法。教学是一门深奥的 艺术和创造 , 离开了探索和对新奇的追求 , 就会落于俗套 、 滞后 于 学生发 展要 求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Zh ng a Xi o on ah g Ab tr c E pe me a t a hi g s a i s a t x ri nt l e c n i n ndi pe a e i o a li k n he ou se e hi g I t s ns b] mp rt nt n i t c r t ac n . n he
微 机 原 理 与 接 口技 术 是计 算机 、 电子 信 息及 电气 类
专 业 的一 门专 业 课 程 , 通 过 该 课程 的 学 习 ,可 以深 入 了 解 微 型计 算 机 系 统 的 组 成 、 工 作 原 理及 常规 接 口技 术 , 掌握 系 统和 接 口的程 序 设 计 ,并 为 以后 的 开 发 和应 用 打
1 g of he i ht t te c n si u ti n f a hi g t a o o mi ro o ut r ri cj es nd i e a t h ol gy c c mp e p n Pl a nt rf ce ec n o ex e m nt p ri e , t s a ti e hi r ci poi ts o t s m re r th ug s a out t e n u oe fo m o ht b h ex er me al co e ts a d p i nt nt n n me ho , t t ds he t ac ng at ri ls t as es m nt e hi m e a , he s s e me h s t od an t e a g me m e d h m na e nt od .
实验 过 程 中侧 重 于 基 本 内容 、原 理 和 实 验 操 作 的 讲
解 , 而 实验 内容 中验 证 性 实验 比重 大 ,设 计 性 、 综 合 应 用 性 实验 偏 少 。 实验 内 容 上主 要 分 为 汇 编 语 言 部 分 和 接 口两 部 分 。其 中汇 编 语 言 部 分主 要 包 括 上 机 过 程 、分 支 程 序 、循 环 程 序 、 子程 序 的编 写 与 调 试 、 中断 调 用 等 。 接 口部分 主 要包 括 串/ 并行 口、 中断 控 制 、存 储 器扩 展 、 定 时 / 数 器 、A D 换 等 。 由 于验证 型 实验 较 多 ,又 相 计 /转 对 简 单 , 学 生 实验 时 间减 少 ,动 手 能 力 下 降 ,提 问和 思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
科技信息
博士 ・ பைடு நூலகம்家论 坛
《 微栅原理 及擅口技市》 教学 改晕晌掾索
江 苏科技 大学 电子信 息学 院 齐 亮
[ 要 ]微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 自动化等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 摘 《 是 该文尝试通过教 学改革 来解 决当前教 学活动 中存在的某 些内 容相对过 时、 内容多且课 时少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平 台等 问题。 [ 关键词 ] 微机 教 学 内 容 网络平 台
33部分章节 引入双语教学 I 例如 : 在介绍标 志寄存器的时候 , 个标志的定义非常难记忆 , 9 如果 把这 9 个标志位同相应的英文单词联合记忆 , 就能够达到很好的记忆效
果。 比如 :F进位标志 ) c( 的英文全称是 Cr F gA ( ay l ,F辅助进位标志) r a 的
图 3所 示 。
I !脏 机 的/举 电 ! C 塑 o 路 / 板 Ii 堡 译 码
图 3网络平 台
4 结 论 、
图 1Pw ron 教 学 图 o ep it
3 . 2引入 F s 动画制作{ lh a 3 1
基址变址寻址的功能
通过对教学 内容的优化 , 可以对课本 内容进行有 目的的选择 ; 通过 对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 并且大力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 , 能让学生在课 堂 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掌握微机系统软 、 硬件的基本知识 , 培养设计 开发 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证 明 , 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效 果明显 , 学生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 参考文献 [] 1 陈红卫. 型计算机基 本原理 与接 口技术 [ . 微 M] 北京: 科学 出版
上运行方便等特点 , 图、 、 、 、 、 能将 文 音 视 动 色六大要素通过不同组合展 现强大 的表现力。 利用 Fa 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重现, lh s 同时 , 使用新的 时空观念展现事物发展 过程 , 能有效地揭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学生在 学习微机系统的过程中, 常对 于数据 、 通 指令 的执行过程非常模糊 。考 虑到从基本电路部件到整个 处理器 的过程需要一个展示过程 ,所以在 这里可 以选用 F h l 来完成这个过程的重构 。如 图 2 s a 所示, 图中清 晰展 现基址 变址 指令的功能 , 通过动 画的切换 , 学生可以 了解取指过程 , 执 行过程 中控制字的变化 以及内部总线中数据 的流向。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摘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通信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式、实验设置、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作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现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学习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软硬件相结合的课程。

教学内容抽象枯燥,理论性、实践性强,教师的教学难度较大。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作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却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制约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以理论讲解为主,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教学课时不足。

一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理论知识,学生虽然也能听懂,但是往往是一知半解,学完以后还是对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很模糊,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掌握的也不好。

1.2 实验设备陈旧,硬件系统老化目前实验室中使用的实验设备大多数是实验箱。

并且实验箱提供给学生可做的实验项目有限,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合理目前高校中开设微机原理实验课做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是以验证性的接口实验为主。

学生按照电路图做好连线工作,然后直接将老师给的源代码输入电脑,直接编译链接运行程序看硬件的演示效果就算完成任务,并没有很好的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学习。

1.4 实验考核方法缺乏科学性现在实验课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和平时的出勤考核作为成绩的依据。

但是这样的考核缺乏科学性,并不能真正的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

因为很多学生都是抄袭别的学生的实验报告,并没有自己认真的做实验,而教师也很难分辨实验报告的原创性,所以成绩的评定存在很多问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 文结 合 《 机 原理 与接 1 技 术 》 程 的特 点 , 该 微 2 : 课 从优 化 教 学 内容 、 当应 用 多媒 体 课 件 、 恰 网络 课 程 的 建 设 、 化 实验 操 作 等 方 面 强 提 出 了一 系列 的措 施 与 改革 , 学 实践 表 明改 革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效果 。 教
关 键 词 : 机 原理 : 口技 术 : 化 教 学 微 接 优
中图 分 类号 : 4 G6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 3 4 (0 03 — 8 2 0 1 0 — 0 4 2 1 )1 8 2 — 2
Pr c c n x l r t n o m p t r P i c p e a h n a t e a d E p o a o fCo i i u e r n i l sTe c i g
《 机原 理与 接 口技 术 》 程 , 我 院 电 气 信 息类 各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 门 课 程 的 特 点 是 : 论 性 、 践 性 强 , 件 与 硬件 相结 合 , 微 课 是 这 理 实 软 教学 对 象 广 , 学 内容 信 息 量 大 , 学 内 容更 新 快 。 生 感 到难 学 , 师感 到难 教 。 了提 高 课 程 的教 学 质 量 , 强 教 学效 果 , 们 对 教 教 学 老 为 加 我
《 机原 理 与 接 口技术 》 门课 的教 学 改 革进 行 了一 些探 索 和研 究 , 面 就 结 合 自己 的多 年 教 学 经 验谈 谈 一 些 体 会 和看 法 。 微 这 下
1调 整 优 化 教 学 内容
《 机 原 理与 接 口技 术 》 程在 我 院教 学 总 课 时 为 4 微 课 2学 时 ( 中包 括 6课 时 的实 验 ) 课时 相 对 较 对 比较 紧 张 , 其 , 因些 在 教 学 章 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的调研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的调研报告
摘要 : 进一步贯彻高校质量工程,突出“ 为了 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实施 “ 基础、综合、系统、创新”
的教学体系,提 高计算机硬件技术教学质量,课题 组对 “ 微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课程教 学改革进行了 调研。通过调研,对于提 高该课 程 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启发,并对工科不同专业人 才的培养方向定位起到指导作用。课题 组依托微机接 口实验开发平 台和机电工程训练中心 教学优势, 建设满足多 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公共课程体系, “ 以 重组基础、 综合 交叉、 分类分层”为原则, 革新教学内容, 重构实验室实践平台,提 高教学质量。
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 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 ,为学生提供
四 结束语 语文包含着博大 的中华文化 的精 华,能够孕育 高尚的道德
各种 便利,为学生 的学 习服氖 教师作为 学习的参与者,要 和
学生一道寻 找真理 ,与学生进 行灵魂与灵魂 的对 话,心灵与心 情操。每个教 师的知识 和阅历能够给 予学生的也许只是茫茫大 灵的沟通,让语文课 堂真正鲜 活起 来。 海中的一滴水 ,但 是这一滴滴的水 终究会汇集 成小溪 ,汇聚成


调研 目的
()通过调研 ,了解企业对 计算机硬件技术课程建设 的需 1
构上 由点 及面 到系统 ,注 重加 强系统 观念 的培 养和 系统设 计 求 ,以便进行微 机接 口课 程体系重构、课 程 内容更新、专业培
方法 的训练 ,逐 渐增 强设 计性实 验 和综合 性 实验 比重,并 以 养 目标和课程教学 大纲的调整,将 微机接 口课程建 设成为学校
81 8 - 2.
予及 时的指导,充分放手让学生 围绕 重点 问题去探 索” 。另外, 育( 理论版) 0 8( : -I. , 0 .)1 j 2 1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我 院 微机 原 理 与接 V技 术 实 验 室 自建 立 以来 , 担 了计 算机 和 电子 专 业 的《 机原 理 与接 口技 术 》 I 承 微 实验 教 学 。《 机 原 理 与 接 口 微
技 术 》 计 算 机 和 电 子 专 业 的 专 业 课 , 生 普 遍 感 到 《 机 原 理 与 接 口技 术 》 门课 难 学 、 懂 、 念 抽 象 、 性 认 识 差 , 加 上 大 量 是 学 微 这 难 概 感 再 用 汇 编 语 言 编 写 的初 始 化 程 序 和 应 用 程 序 , 使 的 学 生 感 到 迷茫 。学 生学 习完 了这 门课 程 后 , 于 接 口芯 片 工作 原 理 和 在 计 算 机 中 更 对
Cur e ac ng Re o m r ntTe hi f r and e or i r c m put rPrnc pl nd n e f e Te hno o xpl eofM c o o e i i ea I t r ac c l gy
Y AN G u-hu谈 不 上创 新 设 计 。经 过 这 几 年 的 实 验 教 学摸 索 , 几 点 不 成熟 的想 法 和 大 家 探 讨 一 下 。 有
果 . 实提 高 学 生的 实践 动 手 能 力 和 职 业 素养 。 切
关 键 词 : 机 原 理 与 接 C 技 术 实验 ; 学改 革 ; 计 性 实验 微 / ' 教 设 中图 分 类 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3 4 (0 12 — 2 5 0 1 0 — 0 42 1 ) 5 6 8 - 3
C mp tr n we g n e ho g o ue o ldea dTcn l y电脑知识与技术 K o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设 计是 本课 程 的教学 改革重 点 之一 。从往 年梧 州学 院计算 机科 学 系的学 生学 习情 况来看 .部 分学 生在
时对该课 程 的主要 内容 掌握 不好 ,也严 重地 影 响 了
实 验 的教学 。
3 考试 形 式方 面 。该 课 程 的考 核 方 式 主 要 是 .
试卷的形式。这样会促使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
用 学 到 的知识进 行设 计 了 。出现这些 问题 的主要原
学中,经过不断探索 ,努力寻求一种更好 的方法 , 来 提高该课程 的教学效果 ,使得学生能有兴趣去 学,能为所用。鉴于以上的问题 ,为了提高该课程
的教学 效果 和学 生 的实践 动手 能力 ,在 以下 几个方 面进行 改革 。
针 对本 门课 程 的理论 教 学 。设 计 了一 套较 为科
设计 性实 验 以某个 接 口芯片 为 中心 ,主要 实现
与该 芯 片相关 的一些 基本 应用 。应 用领 域主要 是学 生 日常生 活熟 悉 的方 面 ,从 而让学 生体 会到该 课程
学 的多媒 体 教学 课件 ,尝 试加 入新 的元 素 ,将 该课
验室的设备比较落后 ,很多设备都不能正常使用 ,
并且 该课 程 的实验课 时相 对来 说较 少 。在实 验课 程
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该课程的应用范围逐
步扩 大 。在 其他非 计算 机专 业 的相关 专业方 向中也
开设 了这 门课 程 。
中,往往很多学生共用一 台实验设备 。导致学生 自
因有如 下这 几个 方面 。 1 理 论 教 学 方 面 。 该课 程 的理 论 性 较 强 ,在 .
电子类专业 的一 门专业基础课 ,在我国电气信息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WAN G Y i j i e ( H u a i n a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E l e c t r i c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l l e g e A n h u i H u a i n a n 2 3 2 0 0 1 )
摘 要 :《 微 机原理与接 口技 术》是 大学计算机及电子类专业的一 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 主要讲解计算机C P U 及其接 口芯片的的硬件结构及原 理, 涉及的内容庞杂, 知识点多, 概 念抽象难懂, 学生普遍 反映难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 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 因此 , 该文提 出了 一种 以实践 为 主以及借助仿真软件辅助教学的全新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取 得了 很 好的教 学效果 。 关键词 : 微机 接口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 T P 3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4 —0 9 8 x ( 2 0 l 3 ) 0 6( b ) -0 1 3 4 -0 2
Ab s t r a c t : Mi c r 0 c o m p u t e r p r i n c i p l e a n d i n t e r f a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c o u r s e o f c o mp u t e r a n d e l e c t r o n i c ma j o r i n c o l l e g e . I t ma i n l y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p r i n c i p l e o f C P U a n d i n t e r f a c e c hi p s o f c o mp u t e r . I t i n v o l v e s l a r g e a n d c o mp l e x c o n t e n t s a n d h a s ma ny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式展 示 给学 生 , 直 观 、 形象 、 更 更 学生 更 容 易理 解 。总 线 技 术 、 主机 系统 结 构 、 机操 作 系 统 , 以 简略 讲 解 。另外 , 盘技 术 、 示 技 微 可 键 显 术 、 印机 原 理 、 打 软盘 、 硬盘 、 盘 等 内容 可 以 让 学生 自学 。 光 微 机 原理 课 程 所 涉 及 的技 术 发 展 十 分迅 速 , 材 难 以 及 时更 新 , 此 在授 课 过 程 中注 意 补充 计 算 机 技 术 的最 新 发 展 状 况 , 充 教 因 补 相关 的新 生 事 物 介绍 。例 如 , 在讲 解 C U工 作 原理 时 , P 补充 现 在 市面 流 行 的 C U 的性 能 及 参 数 ; 讲 解 主存 储 器 时 , 入 内存 的 发 P 在 加 展过 程 , 以及最 新 的 D R I 技 术 的 内存 和 D R I 技 术在 显 卡 中 的应 用 。这 样 , D I D I I 提高 了他 们学 习的 积极 主 动 性 。 在 采用 多 媒体 教 学 中 , 注意 结 合 板 书 。例 如 , 每 节 课 开 始 前通 过 板 书 先 将 上 节课 的 内容 进 行 罗列 . 要 在 上课 开始 依照 板 书进 行 几分 钟 的 串讲 . 所谓 “ 故 而 知新 也 ” 存 讲述 新 的 内容 前 , 过 板 书 先 做 一 个 宏 观 的 分 析并 引 出 问题 焦 点 . 后 通 过 多 媒体 逐个 详 温 ; 通 然 细 阐述 ; 一 个大 的 问题 讲 完 后 . 以通 过 板 书进 行 总结 在 可
1教 学 内容 的 合 理 组 织
在 “ 型 计 算 机 原 理与 接 口技术 ” 程 授 课 中 , 后 内 容联 系频 繁 , 易 给 人 以繁 杂 的感 觉 : C U、 储 器 、 口 、 设 等 各 自 微 课 前 容 而 P 存 接 外 成章 , 零 碎 碎 , 易 给人 以零 碎 的 感 觉 ; 生容 易 把 每一 章 内 容 独立 起 来 理解 和 学 习 , 能很 好 地从 整体 上 把握 微 机 系统 结 构 。因 零 容 学 不 此 , 授 课 内 容的 组 织 作一 定 的改 革 , 第 一 章 计算 机 基 础 的讲 解 中 , 用 一 至 两 个 学 时 将 整 个 计 算 机 系 统 结 构讲 授 清 楚 , 结 构 对 在 多 从 框 图 出发 , 体到 部 分 , 后再 回到 整体 。 终 使 学 生 在进 入 各 章节 的学 习前 有 一 个 较 明晰 的 总体 概 念 。 整 然 最 并且 , 在各 章 节 的授 课 中注 重培 养 学 生从 总 体上 把 握 内容 , 理解 本 章 节 的作 用 和地 位 以及 和 其他 章 节 内容 在 总 体结 构 上 的 联系 。 在 授课 内容 安排 上 注 意做 到详 略得 当 ,0 8 C U 的 内部 结 构 及 工 作原 理 、 编语 言 程 序 设 计 、 储 器 、 用 外部 接 口芯 片 都 是 84 6 P 汇 存 常 重点 和 难 点 , 应该 仔 细 讲解 。 用 多媒 体 授课 , 采 可配 以动 画演 示 。 如。 解 8 8 例 讲 4 0 6指 令 的 执行 过 程 以及 C U 寻址 方 式 时 , 动画 的 形 P 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及实验改革的探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及实验改革的探索
的 实验 参 数 来 杜 绝 抄 袭 现 象 。
我 们 在 传 统 教 学 内 容 的 基 础 上 , 合 为 若 干 程 序 模 块 , 对 每 个 模 块 细 化 到 具 结 再 当 今 计 算 机 技 术 的 最 先 发 展 , 当 增 加 有 体 的 程 序 流 程 图 , 中 的 每 个 部 分 可 用 一 适 其 关 计 算 机 各 部 件 的 发 展 和 改 进 历 史 以 及 最 条 或 几 条 指 令 来 实 现 。 新 技 术 的 知 识 , 加 了 对 现 代 微 型 计 算 机 增 与 其 他 高 级 计 算 机 语 言 一 样 , 编 语 汇 系统 中所 涉 及 的 指 令 流 水 线 和 指 令 重 叠执 言 程 序 也 包 含 顺 序 结 构 、 支 结 构 以 及 循 分 行技 术 、 拟 存储技 术 、 速缓存 技术 、 虚 高 完 环 结 构 。 掌 握 了常 用 指 令 的 功 能 以 后 , 在 就 全 并 行 指 令 计 算 技 术 、 性 能 计 算 机 的 体 可 针 对 具 体 的 问 题 来 训 练 学 生 使 用 所 学 的 高 系 结 构等 。 c U部 分 , 了 介 绍 从 8 8 到 在 P 除 06 P n i m的演 变 过 程 , 以8 3 6 e tu et u 还 0 8 和P n i m 为 实 例 , 微 处 理 器 的 关 键 技 术 作 简 单 说 对
的 教 学 内 容 安 排 一 些 小 程 序 设 计 , 于 锻 用 当 前 社 会 竞 争 日益 激 烈 , 学 生 的 就 2汇编语 言程 序设计能 力的培养 大 汇 编 程 序 设 计 能 力 的 培 养 是 这 门 课 程 炼 学 生 对 具 体 知 识 点 的把 握 , 些 程 序 要 这 业 难 问 题 目益 突 出 , 些 都 对 大 学 生 的 综 这 然 合 素 质 培 养 提 出 更 高 要 求 , 为 强 调 大 学 学 习 的 一 个 重 要 环 节 和 目标 , 包 括 针 对 设 计 得 具 有 较 强 的 针 对 性 ; 后 根 据 当 前 更 它 个 具 体 的 问 题 和 任 务 如 何 去 分 析 ? 何 已 经 学 到 的 指 令 , 出 一 个 综 合 性 的 设 计 如 给 生 的社 会 适 应 能 力和 对专 业 知 识 的 实 际 应 它 用能力 。 算机是 现 代社会 工作和 生 活 当 计 表 达 自 己 的 设 计 思 想 和 编 程 实 现 ? 序 设 题 目 , 能 够 包 含 和 应 用 前 后 所 学 到 的 不 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探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探索
一 一
该课程 内容繁杂 、 知识点零散 , 很多学生在学 习后 . 不知道如何 掌 握其主要 内容 。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 .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 时很 困难 针对这些 问题 . 只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 才 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 提高教学质量 21 教学 内容详略得当 、 . 重点突出 、 点突破 难 《 微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 在全国高校 开设相 当普遍 , 大部分院校培 养的学生主要以应用为主 在这样 的教学 目标 指导下 . 在安排教学 内 容上就应该 以概念和原理为主来组织教学 . 据学 生专业情况适 当增 根 减教学 内容 。 本该课程 内容多 .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 重点难点 。 例如 . 在介绍 8 8 C U结构这章 时. 章的重点应该是 C U的内部 逻辑结构 、 06 P 本 P 总线 结构 、 储器结构。 存 对于它的外部结构 , 只需要 了解 它引脚 的功能和作 用就可以了。本章的难点在于存储 器的分段管理 和总线 时序 22 知识点融会 贯通 、 . 举一反 三 微 机原理的理论 知识具有较 强的相关性 , 有许 多知识 点前后相互 关联 , 教师应根据具体 情况适 当调 整教学 内容 的讲 解顺序 . 在讲解 并 有重 点关联的知识时 , 采用重复教 学的方法加强 复习 . 并进行 功能联 系. 形成 知 识 的 系 统性 例如, 在介绍 8 8 0 6内部逻辑结构时 . 介绍它 的寄存器要 和后面指 令、 程序设计 中要用到 的寄存器联系起来 。或者 当讲 到指令 和程序设 计 的时候 , 再次复 习一下它的 内部结构 . 才能使学生理解
微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是理工类专业本、 专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 微机接 E 片的讲解过程 中.很多接 口芯 片的工作原理不 同. l 芯 但 程. 也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 是它们 的掌握 的方法都相 同。对于这种现象 . 我们可 以重点讲解一两 微型计算机 的工作原理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口技术 . 接 使学生具有 汇 个主要芯片 . 的举一反三就可以 了 其他 编语言编程和硬件接 口电路开发的能力。但是该课程 内容繁杂 、 知识 23 采 用 类 比教 学 法 _ 点零 散, 论性 和实践 性都较强 , 学者普 遍感 到内容抽 象 、 以理 理 初 难 由于概念多 、 内容抽象 、 易理解 , 不 因此 . 深入 浅出地讲解课程 内 解。因此,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微 发学生们的学 习兴趣 , 培养学生们分析 容 可以减少学生对课程 的畏难情绪 对 于一些 比较抽象 的内容 . 能 若 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教学过程 中必须要解决 的问题 下面结合作者多 将其 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相联 系 .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通过 年的教学实践, 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 从 类 比. 往往能取得很好 的教学效果 例如 . 我们 在讲解 内存地址 的时候 . 我们可 以以学生的宿舍做类 1 根 据教 学 目标 确 定 教 学 内容 比。 每个学生宿舍它都有一个 编号 , 对应 的是 内存单元应该也有编号 , 《 机原理 与接 E技术》的教学 目的是使学生初 步掌握微型计算 这个编号就是它的地址 微 l - 4 机的基本原理和接 口技术熟 悉汇编语 言. 将软硬件结合起来进行 2 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能够 教学过程 中. 用多种教学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兴 采 开发应用等, 为后续课程 的学 习以及未来从事微机系统设计开发工作 趣 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加入声音动画等, 使抽象枯燥 的 打下 良好的基础。因此, 必须根据教学 目 标选择教学 内容 比如, 绍 C U指令 系统时, 在介 P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 尽 管在现代微 机中出现了很 多先进技术, 但是整个微机系统的基 学 习变得直观有趣。 抽象难懂的东西可以非常直观生动 的展示 出来, 使学习变得轻松 本结 构仍 旧没有实质性 的改变 因此, 了便于学生容易入 门、 为 容易把 演示, 激发 了学生的兴趣 握住 整个微机系统 的架 构。 在教学 内容 的选择上. 仍基 于 Itl ne 系列 1 易懂同 时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 6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有不足 的地方 采用幻灯片教学的时候 . 位经 典机型 8 8 0 6为主, 主要讲述 8 8 微处理器 的结构 , 06 存储器组织 、 个 比较 明显 的不 足就 是 . 讲解 的速 度很 快 . 学生没有足够 的时间理 指令 系统及其 寻址方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调试技术及 系统功能调 因此 , 在教学过程 中应该将传统的板 书结合起来 。 特别是在汇编程 用. 储器 扩展 , 存 中断技术 、 0端 口技 术 以及 85 A、 5 A等常 用的 解 。 I / 23 8 5 2 很难理解和掌握 这时 . 将 接 口芯片等 。除此 以外 . 教学内容里还应该补充一些 26 在 8 一奔腾系 序设计 中。汇编程序设计对于初学者来说 , 些代码写 下来 . 一方面可 以增加 学生理解的时 间, 另一 方面也可 以 列、 双核 C U的工作原理等知识 P 帮助学生理解 在 教学的过程 中, 要适当补充应 用实例, 使学生 能更容易理解 . 激 方便 的画一些简单的示意图. .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例如在讲汇编程序设计时 . 以给学 生介绍 一些 25 利用其他工具辅助教学 可 该 门课程实践性很强 . 单纯使用讲授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满意的 动画 、 发声 的程序 , 增强 学生的学习兴趣 : 在讲接 口芯片 时. 以结 合 可 应 充分利用其他工具 数字 时钟程序设计 、交通灯控制系统等, 这样 学生们 能更容 易理 解芯 教学效果 。教 师在进 行课堂教学时 . 结合实例 , 使 片的功能, 以及如何对实际的微机应 用系统进 行需求 分析 、 方案设计 、 进行知识点的演示 . 学生在尽快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解指令 的功 能后 . 可用 D B G工具演示该 指令 EU 接 E芯片初始化 、 l 硬件驱动程序和功能程序的编写等 的功能 , 让学生 观察指令 的运行效果 。 同时 . 也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利, 【 = } 』 2 应 用 多种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D B G工具来程序 的调试 EU

高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高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部分内容 ,软硬件结合 ,体现出本课程 内容在 实际生产 中的应 索, 从而提高专业 的教学质量 , 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 。 用。 芯片的介绍不在 于多 , 而在于精 和透 , 达到举一反三 的效果 。 参考文献 : 由于课程开始 的内容理论性较强 , 容易给学生下马威 。 了 【 焦纯等. 微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 为 1 ] 论“ 的课程设 置和改革. 价值工
语 言,它的学习过程可 以借鉴外语 的学 习方法 ,我们是按照单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 门人 才为 目标 ,微机原 《
词、 词组的顺序 , 然后根据语法规则连接成句 , 组成段落 , 甚至是 理 与接 口技术》的课程设置和改革也要 围绕 着这个 目标进行 ,

篇文章 。 汇编语 言也是从介绍指令开始 , 根据一定的用法和功 “ 基础理论教学 要以应用为 目 , 标 以必需 、 够用 为度 , 以讲 清概
2 1 / 32 0 1 激 发学生兴趣 , 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课堂伊始 , 从展示本课程 在工业 现场 、 机 程 . 0 0 2 :1 —21
器人 、 弹引信等 现实中的应用人手 , 习之初 , 学生了解这 f 陈卫梦. 高专《 导 学 让 2 】 高职 微机 原理与接 口技 术》 课程教 学与 实践改 门课程有什么用 , 明确了 目的性 , 变被动学为感兴趣而学 , 创造 革 科技信息, 1, : 1 2 0 4 8 0 11
牛的身体结构了如指掌 , 进行解剖时才能得心应手。 汇编语言是 果比较 明显的例子 , 固加强学生对顺序 程序设计 、 巩 分支程序设 面向机器的语言 , 只有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熟悉 , 才可 以编写与 计 、 循环程 序设 计 、 串处理程序设计 、 子程 序设计 和综合程序设 硬件相关的语 言程序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器 向单 片 机 、 嵌 入 式 方 向发 展 . 这 样 将 理 论 和 实 际应 用
结合起来 .学生通 过这种实例将理论转 换为各种看 得
见的应用产 品 .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但 是 嵌 入 式 芯 片 的发展很 快 , 接 口类 型 更 新 也 快 . 导 致 课 程 内容 较 多 .
在 有 限 的 课 程 教 学 中 学 生 学 习 主要 以 软 件 编 程 为 主 .
容 易 忽 略 硬 件 设 计 能 力 的 培 养 目前 大 多 数 高 校 以
干 Ⅱ I 仲} 卜 管加 9 n 1 n 卜 _雹 自
\、
教 学 园地

可融通 . 给 实 际 应 用 带 来 许 多 问 题 《 微 机 原 理 与接 口 技 术》 足 一 门 承 上 扁 下 的 课程 , 又 与其 他 许 多课 程 有 着 密切 的 关 系 . .例 如 . 在讲解’ 『 广 编 语 程 序 设 计 时 . 可
教 学 效 果
处 理 器 为 主 线 的课 程 体 系 . 二是 以 P e n t i u m 系列 微 处 理 器 为 主 线 的课 程体 系 , 三是嵌入式 、 单 片 机 内容 为 主 的 课 程体系l 1 l 。 三条主线各有优势 . 但 也 存 在 各 种 问题 以
P e n t i u m 处 理 器 为 主线 的 内 容 和 技 术 都 比 较 新 . 但是微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1 4 2 3 ( 2 0 1 4 ) 0 7 — 0 0 4 5 — 0 4
D 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7 — 1 4 2 3 . 2 0 1 4 . 0 7 . 0 1 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

《 机 原 理 与 接 口 技 术 》 自动 化 专 微 是 业 、 气专 业 、 电 通信 专 业等 电类 专 业 的 专 业 基础 课 , 课 程 主要 讲 授 微 型 计 算 机 的 基 本 本组 成 、 作 原 理 及典 型 的 接 口技 术 , 工 通过 建 立 微 机 系统 的 整 体 概 念 , 学 生 了解 微 使 机 的 内部 结 构 和 基 本 工 作 原 理 , 了解 8 × 0 8 微 处理 器 的 指令 系统 及 掌握 汇 编 语 言 程 6 序设 计 的 基 本 方 法 , 握 C U的 中 断机 制 掌 P 及 常 用 的 一 些 接 口芯 片 和 接 口技 术 , 而 从 使 学 生 具 有 进 行 软 、 件 系统 开 发 的 初 步 硬
课 程 所涉 及 的知 识 和 内容 较 多 ( 件方 硬 面 涉 及 数 字 电路 及逻 辑 设 计 基 础 、 算 机 计 组 成 与 结 构 、 机接 口技 术 等 方 面 内容 ; 微 软 件 方面涉 及汇 编语言程 序设 计的 基本 内 容 ) 由 于 知 识 点 多 、 容 抽 象 , 学 难 度 , 内 教 大 , 0 时 的教 学 学时 已经 非 常 紧张 , 6学 随着 微 处 理 器 的不 断 发 展 , 处 理器 进 入 6 位 , 微 4 课 程 中 l 位 的 CPU已经 不 能 满 足 需 求 , 6 因 此 增 加 了3 位 C 2 PU的 知 识 。 这就 要 求 在有 限 的教 学 学 时 内 , 授 课 程 涉 及 的 基 础 知 讲 识 及 课 程 发 展 的 新 技 术 新 知识 , 且 能够 并 被 学 生 接 收 且 掌 握 , 学 内 容 的 改 革 就 已 教
的 要 求 。 人通 过 多年 的 教 学实 践 , 结 合 本 并 学 生 反 馈 的 信 息 , 《 机 原 理 与 接 I 技 对 微 Z l 术 》 行 了一些 实践 性 的 改革 探 索 , 高 了 进 提 教 学 质 量 , 得 了 良好 的 教 学 效 果 。 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性教学探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性教学探讨
1 3 综 合 应 用 .
统 观 念 的培 养 和 系 统 设 计 方 法 的训 练 。作 者 根 据 自己多 年教 学 体 会 对 本 课 程 的 实 践 教 学 方 面相 关 问题 进 行探 讨 。
1 实验 内容探讨
综 合应 用 实 验 内 容 包 括 多 种 接 r 芯 片 的 组 I 合、 自动 实 时控 制 等 方 面 的 内容 , 重 培 养 学 生 综 着 合 应 用微 机 原 理 和 接 口技 术 进 行 设 讨‘调 试 微 机 、 应 用 系统 的能 力 , 决 实 际 问题 。如 : 行 接 l+ 解 并 心- 4
1 1 微 机原 理部 分 .
片 8 5 A与 中断控 制器 8 5 A 的组 合 , 25 29 学 町通 过 软 硬件 的 设 计 , 现 中断 控 制 方 式 的 并 行 接 口技 术 的实验 教学过 程 主要分 为 三个层 次 , 序渐 进 , 渐提 高学 乍 的实验分 析 能/ 循 逐 , J
周秋 平 , 赵 群 礼
( 肥师范学 院 计算 机系 , 合 安徽 合肥 2 0 6 ) 30 1 [ 摘 要]通过 实验 内容 、 实验形式 , 实验平 台等 几方 面, 对微机 原理 与接 口技 术实践性教 学进行探讨 , 以期改善课 程的教
学 效 果 , 到 教 学 目标 。 达
[ 关键词]微机原理 ; 口技术 ; 接 实验
考试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任 务是使学生从理论 和
实 践 上 掌握 微 型 计 算 机 的 基 本 组 成 、 作 原 理 、 工 汇 编语 言 程 序 设 计 方 法 、 口电 路 及 硬 件 电 路 的 连 接 接 , 立微 机 系统 的整 体 概 念 , 今 后 进 一 步 学 习 建 为 打好 基 础 , 时 该 课 程 又 是 后 续 课 程 如 单 片 机 原 同 理及应用 、 S D P技 术 、 M 嵌 入 式 系 统 等 课 程 的 AR 基 础 。课 程 内容 由 理 论 教 学 、 践 教 学 两 大 部 分 实 组 成 , 程 体 系 在知 识 层 面 上从 基 础 到专 业 , 渐 课 逐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第3 O卷 第 5期 20 0 8年 1 0月
电气 电子教学学报
J OURNAL 0F EEE
Vo. O N0 5 13 .
0c. 0 8 t2 0
‘ 机 原 理 与接 口技术 ’ 程 教 学 的探 索 与 实践 ‘ 微 ’ 课
张 兰红 , 陆广 平 , 云 龙 周
( 盐城 工 学院 电气工程 学 院 ,江 苏 盐城 2 40 ) 20 3
畏 难情 绪严 重 。
分, 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 的综合性课 程 。探 索“ 机原 理 与 接 口技术 ” 微 的教 学 方 法 , 发 激 学生的学 习兴趣 , 使学生学完本 门课程后具备微机 软、 硬件 协 同设计 的能 力 , 是从 事该课 程 教学 的教 师
面 临 的重 要 任务 【3。 1_ -
摘 要 : 文介绍 了在 “ 本 微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 教学 中采取 的若干教改措施 : 做好绪论课的教学 , 改革教学内容 , 采用模块 教学 , 心设计 多媒体 精
课件 , 采用灵活多样 的教学方法 , 改革实践 环节等 。实践表 明, 教学改革取得 了很好 的教学效果 。
关键词 : 教学改革 ;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 4 0 G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0 8 (0 80 —0 30 1 0 —6 6 20 ) 50 9 —3
ZHANG n- ng, La ho LU a - ng, Gu ng pi ZHOU n-o Yu l ng
( lcrcl n iern l g ,Y nh n nt ue f T c nlg E etia g neigCol e a ceg Isi t eh oo y,Y nhn 2 0 3 C ia) E e t o a c eg 2 4 0 , hn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的探讨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的探讨
I CS : 正 指 针 N I修
I NC DI
节 , 有 较 容 易理 解 和 生 动有 趣 的 范 例 , 没 比较死 板 、 燥 。 枯 ( ) 有 实 验 大 多 注 重 语 句 、 法 等 , 有 把 编 程 解 3现 语 没 题思 路 和 程 序测 试 等 放 在 首 位 。对 学 生 分析 问题 和 解 决
14 6
南 昌 高专 学 报
2 1 第 1 ( 第 8 期 ) 20 0 0年 期 总 6 0 9年 2月 出版
oN nhn o g f acagCl e h
N .( n 6 o S ) 1 u 8
Fb 00 e. 1 2
‘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实验教学的探讨
郑卫娟 , 李 国林 z 何 忠龙 s
S A T MO I30 H ; 立源 地 址 指 针 T R : V S,00 建
MO I4 0 H ; 立 目标地 址 指 针 V D ,0 0 建 MO X,05 ; 数送入 C VC 0 0 H 字节 X寄存 器 中 A1 : MO X, O ; 源 数 据 一 字节 送 入 A 中 VA 【 取 s X
点 是 分 不开 的 。 课程 与硬 件 的 联 系更 加 紧 密 , 又离 不 该 但 开 软 件 的支 持 , 因此 通 过对 该课 程 的 学 习 , 但 可 以培 养 不 学 生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更 重 要 简化 微机 原理与 接 口技 术 的入 门实 验操作 。 可
问题 的 能力 训练 不 够 。 我 们认 为 在 微 机原 理 与接 口技 术 的教 学 过 程 中应 该
D CC 判 断 是 否 传送 完 毕 E X;
J A1 NZ 32: J A2 _ MP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 微 机 原理 与接 口技 术”具有 实践 性 强 和 应 用灵 活 的特 点 , 适合 开 展 研 究性 教 学 。 该文探讨了 在 研 究性 教 学的 实施 过 程 中, 通 过 设 计教 学环 节. 对教 学过程 进 行 有效 控 制 以及 开展 综 合 评 价 讨 论 课 , 更好 地 提 高该课 程 的教 学 效果 。
的知 识 基 础 , 培 养研 究 、 判断、 反 思 等 高 阶 锐 意 进 取 的 科 1 . 3 以 教 师为 中心 的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忽 视 了 的 思 维 能 力 以 及 实 事 求 是 、 微 机 原 理 与接 口技 术 ”课 程 的 在 整 个 专 业 建 设 和 课 程 体 系中 占据 着 重要 学 生的 认 知主体 作用 , 不 利 于学 生创 新 思 维 学 精 神。在 “ 京 交通 大 学 电子 信 息类专业 的 专业 选修 课 ,
关键词 : 微 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研究性教学
教 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鳊号: 1 6 7 4 - 0 9 8 X( 2 0 1 3 ) 0 3 ( a ) - 0 1 9 6 - 0 2
Exp l o r a t i o n a n d Pr a c t i c e i n Pr i n c i p l e a n d I n t e r f a c e Te c h n o l o g y o f Mi c r O p r O c e s s O r Co u r s e Tea c hi n g
丛 Q: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e t  ̄ o n H e r a l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探索摘要:从实验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实验课程网络化管理、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系统;模块化设计;网络化管理;考核方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The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ique Experiment Teaching ExplorationWANG Xiao-ping, QI Hang-li,CHEN Hui-bin(Department of Opt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Zhejiang Hangzhou 310027)Key words: experiment teaching;experiment system; modularization design; networkedmanagement;examination mode《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硬件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微机的汇编指令体系,汇编程序设计方法以及常用接口技术及其软硬件设计方法,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达到初步具有微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

加强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能够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从实验设备的系统模块化设计,实验方式,实验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实验教学的一些思路和举措。

1 实验系统的模块化设计随着微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和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功能强大的芯片不断推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教学内容增加和更新的同时,与教学相配套的实验装置往往无法及时更新换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但是实验装置要做到与教学内容的同步更新,一方面经费不允许,另一方面势必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科的需要,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一些涉及新技术的内容如嵌入式单片机和ARM嵌入式系统等不断地充实到新的课程体系。

因此我们构建了集成多门微机类课程实验内容的“模块化微机类课程实验平台”,既能够满足多门课程的实验要求,又避免了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研制出“ZDGDTH-1型80C51/C8051/嵌入式(ARM9)/CPLD”实验开发系统。

“模块化微机类课程实验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提出以CPU为核心,对基础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应用型实验的共用性进行综合和统一设计的思想,构建由一块共用的接口主板和四块不同主芯片的核心板组成的集多门微机类课程实验于一体的“模块化微机类课程实验平台”,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块核心板为:80C51单片机核心板;嵌入式单片机C8051F020核心板;ARM9嵌入式处理器3SC2410核心板;CPLD(EMP3256)核心板。

实验平台适用于“单片机导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高级设计与实验”、“嵌入式系统与应用”、“EDA设计技术与应用”等课程。

该系统面向理工农医文的低年级学生、高年级的专业类学生和研究生,经过上千人近两年的使用,系统稳定可靠。

2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及实验课程网络化管理在改革实验教学设备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实验教学方法和与之配套的网络化管理模式。

2.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共16学时,实验内容从验证性、设计性到综合性。

软件编程仿真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涉及到开发系统的实验在实验室完成,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有很好的实验效果。

具体的实验内容共8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实验一(基础性):熟悉KEILμVISION2集成调试环境,熟悉程序调试步骤和方法。

实验二(设计性):循环、简单运算类程序设计与调试。

实验三(设计性):查表、搜索程序,子程序设计与调试。

实验四(设计性):查找关键字、求极值、乘法程序设计与调试。

实验五(设计性):并行I/O,外部中断实验,要求掌握单片机I/O口输入、输出的方法,外部中断的应用。

实验六(设计性):定时器/计数器实验,RS232通信实验,要求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定时与外部计数的应用及程序设计与调试;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实验七(综合性):按键输入和LED数码显示实验,要求掌握I/O与按键、LED数码管的连接方式,以及按键扫描和数码显示程序编写与调试。

实验八(综合性):A/D转换与D/A转换实验,了解A/D、D/A芯片与单片机的连接方法,掌握A/D、D/A 转换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方法。

2.2实验教学的网络化管理实验课程教学的网络化对于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1实验准入测试实验准入测试不仅可以节约实验前老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所花的时间,而且对学生实验前的预习能起到积极的督促作用。

准入测试针对每一个学生,实验前学生只有在网站上通过实验准入测试才能取得入室做实验的资格。

测试题库包括3类试题:基础知识题、实验装置题和实验操作题。

学生在线测试时,题库随机抽取3类试题中的10个题目,测试完后网络自动打分,答对6题以上可获得准入测试通过,学生可进入实验室做试验。

2.2.2实验考勤和检查为防止有的学生未做实验就提交实验报告和确保实验的效果,每次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时在计算机上签到,不签到的学生将无法在网上提交本次的实验报告。

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根据学生已做的实验进行检查、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或修改实验程序观察实验结果,确实保证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

2.2.3实验报告的提交在线实验报告的提交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很方便,可以节约师生不少时间,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后,教师可以在线批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巩固和消化实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2.2.4信息发布信息发布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课程的相关信息,如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实验报告提交要注意的问题等等,既省时又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5交流平台交流平台为师生课后继续探讨、深入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情况和学生了解教师的授课思路和指导思想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为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自我了解。

在该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与教师在线交流的情况,而且可以看到其他同学与教师的交流情况,对于同样的问题,学生只要查看交流记录就可以解决,教师不用重复解答,这样可以提高答疑效率。

3 考核方式的改革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验室从单一的实验教学发展到综合性的实验教学。

为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优秀的学生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余地,变繁琐的、应付式的书面考试为趣味的、积极参与的项目设计考核方式,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设计制作,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出了面向部分优秀学生的“优秀生免考机制”,课程成绩根据学生实践制作的单片机系统,进行成绩评定。

该机制建立生动、开放、多元化考查学生的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优秀学生的后续深造和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秋学期的理论教学和期中考试,成绩优良以上并对微机应用型课题设计有兴趣的学生,通过先期的课程学习、资料查找,自主设计,确定课题内容,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实施方法、预期结果和研究计划等方面撰写优生免考课题申请书。

课程组教师对提交的申请书从可行性、实用性、创新性和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等方面进行评审,确定立项项目。

确定立项课题后,课程组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ZDGDTH-1型80C51/C8051/嵌入式(ARM9)/CPLD”实验开发系统(可以带离实验室使用),提供该系统的详细使用说明和电路原理图;既方便学生开展课题的研究,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能力。

所有课题均为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开发系统提供了直流电机驱动、步进电机驱动、温度测量、开关功率驱动、数码管显示及矩阵键盘人机交互、LCD人机交互等微机系统设计接口模块,还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光电探测、温湿度传感器等其它接口模块。

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趣味性、综合性、创新性和扩展性。

免试学生的课程成绩由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和助教组成的验收小组通过答辩、提问和教师的点评,验收小组根据各小组课题的难易程度、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答辩情况和最终结果以及提交的总结报告等资料情况,讨论确定各小组的成绩排序,参考学生平时课程学习的表现,如上交作业、课程实验情况,参照参加考试学生的最高分数,确定免考学生的课程成绩。

“优秀学生免考机制”的推行,调动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4 结束语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好这门课,必修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充分重视实验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1]刘竹琴,刘艳峰.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6):97-99.[2]何乃淇,屈莉莉,邝小磊.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与实践环节教学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5):22-24.[3]王建萍.优化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的新思路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108-110.[4]肖静,马临.单片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南昌高专学报,2007,22(4):101-102.[5]陈静,周玉庭,徐启,陈玉明.“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11):177-1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