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导学案1 最新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第1课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第1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设计思路】岩石圈是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

研究岩石圈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有助于让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这也正是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纲举目张的能力。

第一课时:圈层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球的圈层结构;二是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三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地球的圈层构造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应该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理论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运用。

1、复习重点: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2、复习难点:利用本节知识去分析现实世界中岩石的形成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1: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必修一导学案系列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二)导学案

必修一导学案系列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二)导学案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2.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3.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二、知识探究:探究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 地理意义:如何利用地质构造及规律,指导生产中找水、找矿和工程建设呢?4.外力作用的表现(1)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关系三、重要图表解读图2-1-11、图2-1-12、图2-1-13、[解读]图2-1-11反映的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的初始状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褶曲形态与地貌形态一致。

图2-1-1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图2-1-13反映的是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图2-1-15、图2-1-16[解读]图2-1-15反映的是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岩性疏松,地表植被多遭破坏,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图2-1-16反映的是冲积扇的形成。

山地河流流出山谷到达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谷口为顶点的扇形倾斜面,向外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制约,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图2-1-17、图2-1-18[解读]图2-1-17风蚀蘑菇位于干旱地区,其形成与岩石不同部位风力侵蚀的强度不同有关:风力吹起沙石,吹蚀地表岩石,近地面的侵蚀作用强度大,故而形成风蚀蘑菇。

图2-1-18沙丘是沙漠地区基本的地表形态,属于风力沉积地貌。

主要是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

四、巩固练习:1.右图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315课堂导学案1zwf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315课堂导学案1zwf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315课堂导学案学校:响水二中主备人:周文斐时间:5月12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2.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3.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过程与方法: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地表以下的内部圈层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地表以上的外部圈层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岩石圈由________及________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2、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是________;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________。

3、判断下列岩石的类别: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砂岩、页岩、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4、沉积岩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5、说明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物质循环过程。

二、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1.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分别由哪些圈层构成。

2、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思考:(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是否均一?(2)两个不连续面分别是什么?说说地球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3)说出岩石圈的结构。

探究活动二:1、读P27图2-1-4“花岗岩与玄武岩”,结合课本,说出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常见岩浆岩及其特征。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导学案.doc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导学案.doc

通过观看教师微课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完成〈自学梳理>。

(观看方法:百度搜索 “江苏微课”=>点击“首页-微课大赛活动平台” =>地理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教材和微课视频,能说出地质构造的基本含义和类型;2. 通过演示岩层的弯曲实验,能分析出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和成因;3. 运用实例,说出地质构造在找矿、找水、修建大型工程中的实践意义;4. 通过学习活动,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人地关系,培养热爱大自然的 情怀,爱护环境,合理利用。

【学习材料】学习资料包:微视频(课前)、导学单、多媒体课件、演示道具若干、课本、同步练习【学习过程】〈课前自学〉=>微课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作者:杨洋) 〈自学梳理〉1 .是什么?一一基本概念⑴引起的岩层永久性、,称为地质构造。

(2) 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 o(3) 地质构造常常被保留在 中,被称为地壳运动的“足迹”。

2. 有什么?一一常见类型地质构造最常见的类型有 和I 组内互阅等第: |批阅人:•日期:L%1 成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力,使岩层发生%1 地形:世界上许多高大, 都属于褶皱山脉。

(请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

)%1 基本形态:和 两种。

%1 背斜岩层,在地貌上常常形成 O%1 向斜岩层,在地貌上常常成为 O%1 地形倒置:有些背斜 因受张力作用,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

%1 有些向斜 因受挤压,岩层变得,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 O (2)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并沿 断裂面发生明显的,形成断层。

大的断层常常形成 或。

断层构造中,相对上升的一侧叫做,相对下沉的一侧叫做3. 怎么做?一现实意义(1)石油、天然气多储存在 中。

(2)在 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

(3) 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 o 〈课堂小组合作探究〉〈任务一〉(1)请设计一个模拟演示,正确反映“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形成过程、地质 构造和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 最新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 最新

学案导学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3课时)一、课标解析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2.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3.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4.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5.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一)地球内部圈层横波:只能通过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能通过2.圈层结构:、、(二)、岩石圈1.结构组成:包括的全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2.物质组成:(1)岩浆岩成因:代表岩石:喷出岩:如;侵入岩:如成因:(2)沉积岩特征:、代表岩石:、、(3)变质岩成因:代表岩石:3.物质循环(1)过程:地球内部的上升冷却形成;地表岩石在一系列作用下,形成;已经生成的岩石在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又形成新的。

(2)意义: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②改变地表的,塑造千姿百态的③实现交换和传输,改变地表的(三)内、外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表现为、等。

2.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表现为、、、等。

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

4.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最常见的有、(2)褶皱①形态:和岩层形态背斜岩层一般向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拱起②判断方法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两翼岩层较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两翼岩层较未侵蚀地貌:背斜常形成;向斜常形成或盆地③构造地貌背斜顶部受作用,裂隙发育,易被侵蚀成侵蚀后地貌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常形成(3)断层:①含义:岩层受力并沿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大断层,常形成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②构造地貌: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或,如渭河平原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有时有泉、湖泊5.实践意义(1)背斜:①埋藏区②的良好选址③顶部地带适宜建(2)向斜:①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3)断层:①分布地;发育②等要回避6外力作用:(1)主要表现:作用、作用、作用、作用等流水侵蚀作用:常形成、、(2)流水作用流水堆积作用:常形成、、风蚀作用:例如、(3)风力作用风积作用:例如、三、规律总结1.外力随内力的增强而增强,减弱而减弱,一般地说,内力占主导2.就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3.断层线上往往发育河流4.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别背斜和向斜5.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图1是“护送201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2课时导学案.doc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2课时导学案.doc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目标导航】:1. 了解岩石圈的结构与地壳的特点2. 了解岩石圈的组成及各类岩石的形成3. 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过程【学习重难点】1. 岩石圈的组成及各类岩石的形成2. 地壳的特点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过程分析【自主学习】2.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 和 的顶部3. 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其位置在 的上部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1) 岩浆岩%1 岩浆岩是如何形成的?%1 常见的岩浆岩是 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S 3也壳 组成 幔 地 核 利 <岩石圈 软流层 铁镁的|皂也 硅酸盐 类组成 铁根为 )■:少吊: 轻元素 上 地 下 地 外 核 大J 核1.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主要圈层。

%1读图2.1』比较一下花岗岩和玄武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玄武岩中会形成很多气孔? (2)沉积岩%1沉积岩是如何形成的?%1常见的沉积岩主要有岩、岩和岩%1沉积岩的特点:和%1和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3)变质岩%1变质岩是如何形成的?%1石灰岩经变质后形成岩,页岩经挤压变质后形成岩,花岗岩变质后形成了。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读图2-1-7,完成以下内容:%1什么叫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合作探究】1、地壳与岩石圈的关系2.如何根据岩石特征来判断岩石类型3、如何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岩石类型(一、二、三个箭头)和地质作用?【典例分析】卜-图表示的内容是地壳物质循环,请据图完成相关内容:%1写出图中A、B、C所代表的岩石名称A、B、C、%1写出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名称a b c d【检测反馈:】1.岩石圈的范围是指A.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A.喜马拉雅山C.大西洋3.岩石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C.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4 .下列各岩石中可能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A.花岗岩、玄武岩C.板岩、大理岩() B.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 B.黄土高原D.刚果盆地() B.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D.花岗岩、岩浆岩、大理岩() B.砾岩、砂岩D.%1请简述地壳物质循环运动的过程T•锤万凿出深Hl,烈火焚烧若等闲。

扬州市宝应县山阳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扬州市宝应县山阳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C.地壳就是岩石圈D.岩石圈就是地壳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温度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
4、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玄武岩
二、综合题:
1、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
(1)写出ab
Cd
(2)写出①②③④代表的含义:
1、地球内部分为、、三层,它们之间的分界面分别是、。
2、岩石圈的范围是,与地壳是否一致?。
3、岩石按成因分为、、三种。
沉积岩最大的特点是、。
4、地壳物质循环是指
。意义主要有

新知探究:
【探究活动1】地球的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是什么?
内部圈层有没有岩石圈?
【探究活动2】表叙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它们形成的过程有什么不同?沉积研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地理导学案
பைடு நூலகம்课题
第2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昌寿海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及主要特点,特别是岩石圈的范围。
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特点、区别及典型代表。
3、理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意义。
学习重、难点
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日期
班级
学习过程
教师复备
前置性补偿:
[探究活动1]
【探究活动3】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岩吗?沉积岩、变质岩可以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吗?其它呢?地壳物质循环的主要意义?画出地壳物质循环的简图
形成性检测: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教案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教案

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包括岩石圈的机构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两个大问题。

首先,了解岩石的分类,其次是岩石的成因,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

这是本节重点。

第四,从“过程”来看,需要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2)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3)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2)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地壳内部物质循环难点: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以及知识对于实际现象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同步练习》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时的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问:地球内部圈层的构成包括那几部分?问:岩石主要包括哪几类(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导入(新课引入)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2、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3、各圈层的特点:二、岩石圈的组成1、岩石圈的范围:2、组成岩石圈的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播放视频:《岩石的形成》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概念2、循环过程3、意义(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五)学生质疑:九、课后作业:《同步练习》P31——36十、教学反思:变质岩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作用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再生。

《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学历案-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学历案-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1

《岩石圈物质循环》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岩石圈物质循环”,主要围绕地球岩石圈内物质循环的原理和过程展开,涉及岩石的形成、变质、侵蚀与沉积等基本知识,强调理解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相关原理。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岩石的分类和特性,以及岩石形成的内外部条件。

2. 掌握岩石圈内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包括岩浆活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等。

3. 学会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 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评价其对岩石分类和特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在讨论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深度。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和简答题,评价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并要求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图片和介绍其基本特性,引发学生对岩石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首先介绍岩石的分类和特性,然后详细讲解岩石圈内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包括岩浆活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等。

通过PPT演示、图表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等。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理解。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相关原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练习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岩石分类和特性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岩石圈物质循环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

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知识。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精品导学案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精品导学案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编号 : 07主备:杨婷审查:高一地理组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圈层构造,认识各圈层的主要特色;2.认识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主要特色,认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构造自学怀疑:1.地球内部圈层的区分依照?2.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_______构成的坚硬外壳。

它是一个___________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均匀厚度约_______千米。

3.地幔介于 __________面和 ____________面之间,厚度约_________千米。

在 _________ _____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构成的软流层,是_____的主要起源地。

___ ______与________主要有岩石构成,构成了岩石圈。

4.地核以 __________ 与地幔为界,厚度约_____千米,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合作研究:绘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并标出软流层与岩石圈的地点。

知识点二岩石圈的构成与物质循环自学怀疑:(一)岩石圈的构成1.三大类岩石阅读课本 P27-P28 有关内容,比较三大类岩石的特色,剖析其成因,填写下边表格。

分类重要特色成因典型岩石质地较坚硬岩浆岩常拥有气孔堆积岩变质岩常拥有变晶构造(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观点:2.意义(1)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 ______ _________ 。

(2)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现了地域之间、圈层之间的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进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合作研究:联合课本图2-1-7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达成P29 活动 1。

【当堂检测】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 岩石圈是指()A. 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B. 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C.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 地壳和上地幔2.以下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塔里木盆地右图为“地球圈层构造表示图”,读图达成3~ 4 题。

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导学案

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导学案

1.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导学案编号:04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编写人:徐伟审核人:王东审批人: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和表面形态(第1类)【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内部,掌握岩石圈的范围,以及三种岩石的成因和特征。

2.利用图表整理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培养阅读和总结能力。

[扩张计划]【合作探究】:根据教材第29页图2-1-7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梳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之间的转化化关系。

要求:用“→”表示转化关系,并标注出成因(作用)。

3.了解岩石圈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判断岩石类型和岩石圈物质循环;难点:岩石圈物质循环【基础案】【基础知识】:预习教材p26-29,并填写以下内容。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地球内部分成、、。

地壳:是一个的圈层,较厚,较薄,平均厚度通过一、地球内部圈层地幔:介于和之间,上部存在,是主要的出生地大约有公里厚。

地核:以与地幔为界,厚度约为,其温度很高,压力而且非常密集。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范围: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岩浆岩常见岩石:2.岩石圈组成特征:沉积岩常见岩石:特征:具层理结构,常含变质岩常见岩石:3.物质循环的意义:它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资源;改变和塑造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它实现了区域与圆的和谐,改变了地表环境。

【我的质疑】: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岩浆【扣标小结】:[合并案例]【检测反馈】: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I、II和III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1、昆仑玉和大理石镶嵌在2022北京奥运会金牌上的形成过程属于(a)。

② B③C④ D⑤ 2.古生物学进入和形成岩石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① B.二-③ C.三-⑤ D.i-⑥【学后反思】:编号:04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小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编制:徐伟审核:王东批准: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建议2课时)课程标准: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运用示意图说明岩札记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一、导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认识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相互转化进程。

(3)了解内、外力作用的特点及其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

2.能力目标:(1)能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结合实例,分析各种不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二、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的词语:“水滴石穿”,“沧海桑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知道从地质学观点看,这些词语是什么含义吗?“水滴石穿”体现外力作用中的流水的侵蚀作用;“沧海桑田”体现内力作用中的垂直运动导致海陆变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体现由于地质作用引起河流改道。

(2)我们今天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地壳演化史中的一个镜头,随着地壳运动,地表形态还将不断变化。

(二)岩石圈的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1.阅读教材前言部分及P27第一段,回答:(1)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几个圈层?从地心到地表依次为?(2)你能说出软流层的概念吗?(3)读课本P28图2—1—2岩石圈结构示意图,说出岩石圈范围?(4)【探究】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一样吗?二者有何区别?2.地壳的结构札记(1)阅读教材P27第二段,回答。

地壳在水平方向上分为几种类型?它们有什么区别?【探究】(1)大洋地壳没有硅铝层,对吗?(2)硅镁层,以硅镁为主,缺少铝,这个说法对吗?(三)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读P28第一段文字,结合图2—1—3“花岗岩与玄武岩”思考:岩浆岩是如何形成的?花岗岩与玄武岩有何异同?说明为什么玄武岩表面会形成许多气孔?2.读P29第一段文字结合图2—1—4“沉积岩形成示意图”,思考:沉积岩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两个典型特征?为什么说沉积岩能很好地反映地球历史?而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3.阅读P29第二段和表2—1—1“常见原岩与变质岩关系”,思考:变质岩是如何形成的?你知道常见原岩和变质岩的关系吗?举例说明。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1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1 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习目标】1、利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区分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4、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理解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活动1:读课本前言及“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名称,思考四大圈层之间的空间关系。

活动2:读课本“岩石圈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析地壳、地幔、软流层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填表2-1-1认识地壳结构的特点。

表2-1-1 地壳的结构②阅读课本,观看矿物标本,比较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分析其成因,填写表2-1-2。

③读课本“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请你设计一幅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

④讨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图1活动4:阅读课本内、外力作用的内容,填表2-1-3比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活动5:了解地质构造的概念,填写表2-1-4比较两类地质构造,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活动6: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填写表2-1-5。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处物质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2)写出图中各点的地质构造类型:甲 ,乙 ,丁 (3)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__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在_________地找到地下水。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表2-1-3 内、外力作用比较的理由。

必修一同步导学案: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必修一同步导学案: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A、属于作用B、属于作用C、属于作用D、属于作用(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分布区外力作用形式侵蚀地貌沉积地貌主要在湿润、如黄土高原千沟半湿润地区万壑的地表形态干旱地区高纬度、高海拔冰川作用U形谷、冰斗、刃脊、角峰地区四:学后反思一、选择题1.关于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B.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中最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C.判断向斜和背斜的主要依据是地貌形态上的差异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和高地(20XX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题) 读下图,完成6~7题。

2.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B.②C.③ D .④3.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从地形上看,C处是,形成原因是;D处是,形成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处;(4)该地区要开一条地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C、D两处的地下,哪一处较合适,为什么?。

课外训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姓名:1.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2.“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3.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读右图,回答4~5题。

4.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M5.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 )A. 庐山B. 喜马拉雅山C. 华山D. 泰山6、关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对的是 ( )A.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向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利于隧道工程建设C. 背斜谷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自流水盆地D.水库建设应该避开断层带7、红海将会不断扩大的是因为它位于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撞处C.板块的消亡边界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8、下列事象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地震B.火山喷发C.褶皱和断层D.泥石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导学案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导学案

昆明市官渡区钟英中学高效课堂“253”模式导学案 学科 课题 编者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高一地理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钱晓琳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

2.了解两种地质构造的特征,并分析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

并能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学习重点 了解两种地质构造的特征,并分析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习难点 判断地质构造中的背斜、向斜
学习过程 一、自学(20%知识)1.地质作用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1.判断图片中的山地为哪种地质构造?
2.想一想,除了用岩层的弯曲方向,还有什么方法区分背斜和向斜?
3.右图为某地的地层示意。

从背斜顶部向下钻井,
当钻头位于A、B、C “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看图思考某工程队打算在一山区修建隧道,该隧道应从A处还是B处穿过,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右图中,风向来自于沙丘的哪一侧
(缓坡或陡坡)请用箭头表示出来。

2.植树种草可防止沙丘流动带来的危害,其位置应选择在迎风坡一侧还是背风坡一侧?。

《岩石圈和地表形态-1》学案-(新高考).doc

《岩石圈和地表形态-1》学案-(新高考).doc

东平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案(2018级)学科:地理学案编号:02使用时间:主备:审核:班级:姓名:第二单元第一节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认识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知道其成因、代表性岩石、应用及特征。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外部圈层:_________ 圈、__________ 圈、 _________ 圈。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圈层,由液态、固态和乞态水组成。

(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不单独占有空间,广泛存在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是最活跃的圈层。

2.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变化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S:横波较固体传播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P:纵波较固体、液体和气体(2)界面:(即不连续面,指地震波波速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⑶划分①三个圈层:左图中C为_________ , D为___________ , E为________ (外核和内核)。

②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连续圈层, _____ 部分较厚,______ 部分较薄。

软流层:位于_________ 的顶部,是__________ 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可分为内核和外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3. __________________ 岩石圈:由__________ 组成,包括和_____________ 以上的部分。

二、岩石圈的组成小贴士:1.珊瑚礁石灰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其主要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

珊瑚虫适宜生存在温暖的浅海,自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

2.化石能源:是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

它由古代生物化石沉积而来,是一次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地幔介于__________面和____________面之间,厚度约_________千米。在______________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_____的主要发源地。_________与________主要有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4、地核以__________与地幔为界,厚度约_____千米,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2018连云港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8~9题:
8.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双选)()
A.A为沉积岩B.C为喷出岩
C.D为岩浆岩D.E为变质岩
9.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B.③为变质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D.⑥为重熔再生作用
5.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A.花岗石和石灰岩B.大理岩和砂岩C.石灰岩和玄武岩D.砂岩和片麻岩
6.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过程
B.血迹石的形成是岩浆上升冷却凝结而形成的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其实“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形成了血迹石。以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被工匠从山上采到。苏州的“千人石”实际上是一种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成而。经千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流纹岩里的氧化铁游离出来,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4.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B.地壳的厚度相同
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D.地壳厚度不均及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
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血迹石”。青灰色的石面上,夹杂的绎褐色斑纹,像是渗透到石头中的鲜血。有人说血迹石是明代方孝孺血浅宫门留下的。苏州虎丘有一块渗血“千人石”。传说是吴王阖闾在这块石头上砍死了所有修建坟墓的工匠,千人石每到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水”。
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A.C为大气圈B.A为水圈
C. E、F合为岩石圈D.B为生物圈
3.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软流层B.下地幔
C.图中D层D.图中G层
4.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课外训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姓名:
1.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D、岩石圈就是地壳
2.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由多到少依次是()
A、硅、铝、氧B、硅、镁、氧C、氧、硅、铝D、氧、硅、铁
3.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课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利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说出三大岩石的特征、成因,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二、课前预习
1.物理学家依据传播速度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主要圈层。
2.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_______组成的坚硬外壳。它是一个___________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_______千米。
5、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
按成因分类
形成过程
典型岩石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__________而成。
喷出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____________而成。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流水、风、海浪等作用下,被,并经作用形成。
沉积岩典型特征是:
①具有层理构造;②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
原有岩石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
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6、物质循环
(1)过程:地球内部的上升冷却形成;地表岩石在一系列作用下,形成;已经生成的岩石在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又形成新的。
(2)意义:
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
②改变地表的,塑造千姿百态的
③实现交换和传输,改变地表的
三、课堂研讨
1、读图下图完成填空
A、B、C、D、
E、F、
2、读图完成填空
A、B、C、D、
①、②、③、④、
四:学后反思
备注
检测案——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姓名:
一、选择题
1.岩石圈是指()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B.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壳和上地幔
(2018北京东城区学业水平测试)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