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特聘顾问

合集下载

欧阳自远院士:国家的需求就是我的选择

欧阳自远院士:国家的需求就是我的选择

欧阳自远院士:国家的需求就是我的选择作者:来源:《大众科学》2020年第12期人物简介:欧阳自远(1935.10.9-),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荣誉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院士联合体第一主席。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欧阳自远院士肩负起历史责任,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而努力。

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不计名利、敢于创造,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以实际行动阐释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欧阳自远院士长期致力于各类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作为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和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和著作,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个奖项,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在欧阳自远高中即将毕业时,国家号召年轻人“唤醒沉睡的高山,为祖国献出宝藏”,这在他胸中燃起了一团熊熊火焰,他认准方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北京地质学院。

“我觉得这很高尚,也是一个新中国新青年的责任,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应该学什么,完全是出自一片赤子之心。

”在一次记者采访时欧阳自远院士说。

就这样,他以国家的重大需求为努力方向,把科研事业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中,并且作为自己的使命一直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

欧阳自远院士走的是一条充满挑战的科研之路,他从钻研地质,到开展地下核试验的艰苦工作,到与月球结缘,再到深空探测,几十年的工作、生活经历,他个人的每次选择都与时代同步,都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

“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引导和培育我成长,塑造了我的人生。

”“我总感觉到,我能为这个时代、能为国家的需要去尽力,是无上光荣的,我很感激,也很感恩,国家给我这么好的机遇。

”欧阳自远院士的话语总能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

欧阳自远 天体化学

欧阳自远 天体化学

欧阳自远是中国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被誉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他出生于193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完成矿床学研究生学业。

欧阳自远长期致力于地球化学、天体化学、比较行星学以及地外物体撞击地球诱发生态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等领域的研究。

欧阳自远在天体化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的研究涵盖了月球和其他行星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演化过程,这些研究对于人类理解宇宙和地球的形成、演化及生命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等。

此外,欧阳自远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致力于提高公众对科学和天文学的认知。

他曾担任航天科普营荣誉营长,并在多个学术机构中担任要职,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荣誉院士等。

总之,欧阳自远是中国天体化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百年校庆

百年校庆

百年校庆校庆前夕我校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校庆期间,学校的各种活动安排,并向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发出邀请,共襄盛举。

12月16日上午9点半在贵州大学北区体育馆,贵州大学准时举行建校110周年庆典。

此次校庆的主题为“回顾历史、展示成就、凝聚人心、加快发展”,围绕“和谐校庆、学术校庆、特色校庆”的目标,学校层面开展校庆活动6大类40项,各学院校庆期间拟开展活动100余项。

,刚于12月12日在校庆新闻发布会上首次亮相的8名从贵州大学6万名学子中产生的学校形象大使也在此次110周年校庆中的重要场合展示风采。

校庆期间,名誉校长、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校友、地质学家肖序常院士将与郑强校长一道参与《论道》“大学之魂”的节目录制,从基础知识的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责任感培养、道德养成等多个方面畅谈大学人才培养。

12月14日到12月20日,即贵州大学110周年校庆期间,我校举行一系列活动,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揭牌仪式、中国白酒发展战略论坛暨“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大学白酒研究院”挂牌仪式、院士论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校长)论坛、中西部七省(市、区)八所综合性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校地产学研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校庆文艺晚会、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贵州大学第十四期“硕博论坛”等。

我们机械工程学院也在其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机械工程学院走出去的“贵大人”也响应院领导的号召于12月16日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已毕业的学长们在院领导的协助下给我院学生带来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就汽车问题为我院学生介绍一个新的领域。

当天学院机械楼热闹非凡,其中有稚嫩的在校学生也有不少成熟的毕业生,机械楼正门口俨然成了一场大型的车展。

机械楼为校庆拉起的横幅不仅是庆祝母校的110年生日,同时也是我院作为贵大一份子的骄傲!(机械楼大厅特为校庆焕然一新)(学院在哪机械楼拉起欢迎校友的横幅)。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玉兔号月球车上的中国最高智能机器人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玉兔号月球车上的中国最高智能机器人

河南教育热点新闻:"玉兔"号月球车上的中国最高智能机器人备受关注的中国探月工程传出新消息。

昨日,国防科工局就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举行新闻发布会。

目前,嫦娥三号已完成各项研制和试验,运载火箭和探测器已转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现场,将于12月上旬择机发射,预计在12月中旬着陆月球。

这将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我国首台月球车被正式命名为“玉兔”号。

此次探月将为我国航天员登月打下基础。

65万网民力撑月球车芳名“玉兔”昨天,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在由国防科工局举行的嫦娥三号任务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嫦娥三号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嫦娥再飞天需闯“七道坎”“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新研技术比例达到80%以上。

”吴志坚说,“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闯七道‘坎’,包括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地面试验验证等。

”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肩负三大工程目标和三类科学探测任务。

“嫦娥三号任务作为探月工程二期主任务,是‘绕、落、回’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对整个探月工程乃至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吴志坚说。

我国分别于2007年、2010年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

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嫦娥三号工程任务的亮点就是落月和勘察,这是我国在航天器上首次实现在地外天体软着陆,根据相关历史资料来看,世界上自1976年探月工程告一段落以后,就没有哪个国家再到月球上进行落月探测。

李本正表示,等月球车和着陆器落到月球上时,月球车从着陆器上走下来也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这也是亮点。

同时,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巡视器上携带了测月雷达,这些都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创举。

李本正昨天在发布会上还宣布,我国首辆月球车——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巡视器全球征名活动结束,月球车得名“玉兔”号。

中国月球探测计划

中国月球探测计划

中国⽉球探测计划2019-10-09主讲标题:《中国⽉球探测计划——“嫦娥⼯程”》专家精彩语录:我们甚⾄还提供给澳门、⾹港、台湾的⼤学,因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不管谁做出成果来,都是中国⼈的成果,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前,“嫦娥⼀号”的科学数据已经在⽹上公开,提供给全世界的科学家使⽤。

⼈物⼩传:欧阳⾃远系中国科学院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台⾼级顾问,中国⽉球探测⼯程⾸席科学家,中国矿物岩⽯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学、南京⼤学、中国科学技术⼤学等⼤学兼职教授,天津理⼯⼤学和贵州⼤学名誉校长,《环境科学》、《地球与环境》等杂志主编。

他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出版专著9部、合作主编专著14部、在国内外430篇。

曾获全国科学⼤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然科学奖等奖项。

1992年,我国⽴项了载⼈航天项⽬,表明中国具备了探测⽉球的能⼒,在技术上已经达到要求,在经济上也有这个实⼒了,所以我们向国家提出要做“中国开展⽉球探测的必要性可⾏性研究”。

研究完成以后通过了答辩,效果⾮常好。

国家要求我们进⼀步做“⽉球探测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的研究”,⼜通过了答辩。

国家⼜要求我们具体设计我国的第⼀次⽉球探测⽅案,我们据此完成了“我国⽉球探测资源卫星的科学⽬标与有效载荷配置”研究。

⼀直到2003年中央专委同意⽴项。

2004年1⽉23⽇,总理亲⾃批准中国绕⽉探测⼯程⽴项,前后论证10年终于得到了国家的⽀持。

总理批⽰:“探⽉绕⽉探测是⼀项复杂的多学科⾼技术的集成的系统⼯程。

要统筹兼顾,合理确⽴科学和⼯程⽬标,充分调动各⽅⾯的科研资源,加快各⼤关键技术的攻关⼒度,各部门要精⼼组织,团结协作,⾼标准,⾼质量,⾼效率地完成绕⽉探测⼯程任务。

”中国的⽉球探测分为三⼤步:第⼀步探⽉,探⽉就是不载⼈对⽉球的探测,即⽆⼈⽉球探测;第⼆步登⽉,即载⼈登⽉;第三步驻⽉,即建⽴⽉球基地。

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的祖父、父亲、叔叔,一家人以开药房为生。祖父在战乱年间卖过不少稀缺的药给红军,父亲为此 顶替去坐过牢。
抗战胜利后,父母迁移到永新县,家族药房“九州药房”在县城很有名气。
欧阳自远的名字取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欧阳自远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痛了一天一夜。最后医生只好用产钳把孩子钳了出来。正在侧房里念书的 舅父当时正好念到《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于是舅父就对家人说,这个孩子出生这么艰难, 肯定是来自遥远的地方,就叫他“自远”吧。欧阳自远由此得名。
欧阳自远提出一个人不一定要精通两门外语,但最好学两门专业,在专业边缘的结合处,恰恰会有新的东西 有待发现;他主张有条件的话,大家都转行,如果一个人有两门扎实的专业知识,他一定非常有出息。
人物影响
2014年11月,为弘扬欧阳自远的学术贡献和科学精神,一颗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6年 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91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欧阳自远星”。
感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1964年初,欧阳自远接受国防科委的委托,从地质所挑选了6个人,组成研究小组,命名“219”小组,承担 中国地下核试验场和试验前后的地质综合研究。
1966年4月至1988年6月,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 1976年,吉林陨石雨事件发生,中国组织了以欧阳自远教授为首的由全国有关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参加的一 个全国性联合科学考察组,对吉林陨石进行了综合研究。 1978年,欧阳自远对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时赠送的1克重的月球岩石样品取了0.5克作研究。 1988年6月至1993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 1991年,欧阳自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1年3月至1993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

欧阳自远院士简介Word

欧阳自远院士简介Word

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想
10月10日哈工大201讲坛(晚6:30~8:30)
欧阳自远,江西上饶人。

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贵州省科协主席。

欧阳自远院士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学研究生毕业。

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场地选址、爆炸过程图像模拟、冲击变质作用与影响、防止地下水污染等,爆后验证成功。

提出并论证了地球两阶段形成模式及对成矿与构造格局的制约,提出地球和类地行星的非均一化学组成与非均变演化的新理论框架。

提出了铁陨石成因的假说,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模式与多阶段宇宙射线照射历史的理论,以及新生代以来六次重大撞击事件诱发地球气候环境灾变的新观点。

近年来,从事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我国首次月球探测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我国月球二、三期探测方案与科学目标和我国深空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是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由于杰出的科研贡献,欧阳自远曾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个奖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专著11部,主编著作14部。

欧阳自远:誓圆嫦娥奔月梦

欧阳自远:誓圆嫦娥奔月梦

欧阳自远:誓圆嫦娥奔月梦作者:孟兰英来源:《共产党员·上》2014年第01期随着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面预选着陆区域的安全着陆、嫦娥玉兔成功互拍及五星红旗首次亮相月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人类第130次探月之旅完美上演。

对于头顶的这轮皓月,人类从未停止过畅想。

“嫦娥奔月”——这一寄托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美丽神话如今变成了现实,这其中凝聚着中国几代航天人的理想、智慧和汗水。

中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正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从地球到月球“历史性跨越”的“领路人”之一。

探月是儿时的梦想欧阳自远1935年出生于江西古城吉安。

他的降生让从事医务工作的父母欣喜不已,认为事业终于后继有人了。

然而,聪明伶俐的小自远却对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常常会望着那满天的繁星,津津有味地冥想着其中的奥秘:太阳为什么能长久不息地照射大地?月亮为何如此晶莹……“一天,舅父在旁边屋念书,念到‘有朋自远方来’。

后来舅父说,这个孩子出生时是难产,是来自很远的地方吧?于是,我的名字就叫作欧阳自远了。

我也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我研究的陨石来自遥远的太空,后来研究的宇宙尘、月球的岩石,也都来自遥远的太空,真很难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安排,算是一种巧合吧。

”欧阳自远风趣地说。

虽然打小就迷恋天空中的各种现象,但高中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国家急需大量矿产资源方面的人才,因此,欧阳自远没有选择喜爱的天文学,而是报考了地质矿产专业。

1957年初,国家第一次招考研究生,22岁的欧阳自远被录取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学研究生,主要研究长江中下游的铜矿和铁矿的成因。

他背着水和馒头开始了辛苦的作业,每天下坑道,在一个又一个巷道内提取样品、拍照,还要背一大堆石头上来。

回到北京的时候,欧阳自远足足运回了十几箱石头。

欧阳自远在读完研究生后,被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侯德封调去当了学术秘书,并着手从事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

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

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主讲人:"嫦娥之父"、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时间:2012 年5 月26 日(周六)上午9 时地点:前湖校区法学楼报告厅主持人: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第125 期" 前湖之风"周末讲坛,我是主持人刘思雨。

在开始本期讲座介绍之前,我想特别提醒在座的各位,我们的互动环节增设了微博提问方式,参与方式请看我们的微博大屏或问卷,上面有详细的介绍。

下面就进入今天的主题: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的一刹那,就意味着人类科技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几千年来,登上月球这样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星球,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一直在探索着。

终于,在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飞向太空,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 嫦娥奔月" 对我们来说已不再是梦想,而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胜利。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欧阳自远教授,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期待,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重整当年激动的心情,和欧阳教授一起来感受中国人的探月梦。

在请出本期嘉宾之前,请允许我对主讲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欧阳自远,男,1935 年生于江西吉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体化学学科开创者,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 嫦娥之父" ,现任贵州省科协主席,中科院地化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南昌大学荣誉教授。

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450 余篇,专著11 部,主编著作14 部;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其中《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吉林陨石综合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天体化学》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接下来的时间,就有请欧阳自远教授引领我们走进今天的主题--《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

掌声有请。

欧阳自远:谢谢大家!首先感谢" 前湖之风" 周末讲坛给我一个如此绝妙的机会让我回到家乡,向我的父老乡亲们、向各位同学们汇报中国的嫦娥工程,并讲述月球探测的故事。

我最爱的《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我最爱的《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我最爱的《军事文摘·科学少年》作者: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6年第07期阅读让我爱上科学这个星期,老师带领我们阅读了一本十分有趣的杂志,我立刻被它迷住了。

我是一名来自八年级的学生,说实话以前不是很喜欢读关于科学方面的书,但是这次不知怎么的,读了《军事文摘·科学少年》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使我爱上了阅读,更爱上了科学。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杂志跟其他的书不同,不复杂,简单而又真实就是它的特点,让我从最真实的生活里学会了小妙招。

杂志里面的一篇文章我记忆深刻:演奏音乐时人们通常会使用乐器,我们可以使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制作很多有趣又好玩的乐器。

此外,文中还给我们介绍了七彩水杯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我们在家里也可以这样做,不仅方便,而且简单又实惠。

总之,这本杂志告诉我们,青少年要多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及现象,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更好地探索未知世界。

以后也要多多关注并浏览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将来做一个懂科学,爱科学的好少年。

理事长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理事会员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青少年活动中心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一小学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实验小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北京市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北京海洋馆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太行山路小学名誉顾问欧阳自远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溪申行运田如森庄坤慧张喜军张鹏张海峰张继成张全新李晓红李云飞李文革吴长松沈兆平周涛庞之浩段彦君郝铁柱席青高峰耿超唐宁徐爱国符志民曹建中寇志华黎强敬告著作权人: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被认为自动承认其稿件系作者本人原创,无抄袭行为,无涉密内容。

未经本刊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转摘本刊文字、图片、图表等内容。

本刊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力。

稿件凡经本刊使用,如无数字出版、信息网络传播权特殊声明,即视作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传媒进行数字出版、信息网络传播,本刊支付的稿费已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费。

前沿资讯

前沿资讯

出版物刊名: 科技传播
页码: I0004-I0004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学院院士;老科技工作者;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审;特约研究员;欧阳自远
摘要: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2019年度颁奖典礼在京举行2019年12月10日,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2019年度颁奖典礼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办。

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邓楠,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顾问、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齐让,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顾问、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鲍红,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王庭大,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殷皓,来自中国科协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有关负责人、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理事单位代表、监事,以及各省科协科普部、科技馆负责人,农村中学科技馆校长、科技教师代表等近300人出席活动。

欧阳自远:跟月亮“打交道”的人

欧阳自远:跟月亮“打交道”的人

欧阳自远:跟月亮“打交道”的人欧阳自远,是一位中国的月球探测任务总设计师,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总指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领导了我国的探月工程,为我国的太空探索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被誉为“跟月亮‘打交道’的人”,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领军人物。

欧阳自远,出生于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文系,后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研究所工作。

1987年,他加入了中国航天事业,成为中国探月工程的骨干成员。

在这之后的二三十年间,他一直致力于月球探测任务的研究和发展,为中国的探月工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7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启动了“嫦娥一号”探月任务,出色的任务设计和执行,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进行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在“嫦娥一号”任务成功着陆月面后,欧阳自远受到了各界的高度赞誉和关注。

此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任务相继实现了探月器软着陆和月球车巡视,为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经验。

在这一系列的探月任务中,欧阳自远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他与团队一同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使中国的探月工程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9年,中国成功实现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成功巡视。

这是全球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软着陆和巡视任务,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欧阳自远作为该任务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为此付出了数十年的心血和努力。

欧阳自远与月球“打交道”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艰辛。

在月球探测任务中,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和困难,需要科学家们克服种种技术难题和自然条件。

欧阳自远和他的团队,为了实现探月工程的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攻坚克难,最终成功实现了中国的探月梦想。

欧阳自远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航天专家,他以其卓越的领导力和技术能力,为中国的探月工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他的冷静和果断、谦虚和执着为中国航天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在月球探测任务中,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敬畏和对技术的探索,他始终坚信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潜力和实力。

欧阳自远报告会心得

欧阳自远报告会心得

欧阳自远报告会心得背景介绍最近,我参加了一场由欧阳自远主持的报告会。

欧阳自远是一位公认的行业专家,他在报告会上分享了一些令人振奋的见解和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简要概述欧阳自远的报告内容,并分享我对他的见解和经验的心得体会。

报告内容欧阳自远的报告主题是“创新与颠覆”。

他首先介绍了创新的重要性,并解释了为什么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后,他引用了一些创新的成功案例,如苹果公司、谷歌和亚马逊等,以证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接着,他谈到了颠覆性创新,指出它是跨越传统边界和改变行业规则的创新形式。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欧阳自远分享了一些实施创新的方法和策略。

他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将创新作为一项战略,并将其融入企业的DNA 中。

他还强调了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指出创新需要领导者的支持和团队的共同努力。

此外,他还介绍了一些创新的工具和框架,如设计思维和敏捷开发等,帮助企业快速迭代和实现创新。

心得体会通过参加欧阳自远的报告会,我对创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认识到创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保持竞争力,并适应市场的变化。

其次,我明白了颠覆性创新的意义。

颠覆性创新并不仅仅是对现有产品或服务的改进,而是通过打破行业规则和传统思维的方式,彻底改变行业的格局。

欧阳自远还强调了领导力和团队合作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领导者,我们需要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一个有信任和开放沟通的团队文化,使团队成员能够积极参与到创新中。

在实施创新方面,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设计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而敏捷开发则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迭代和实施创新。

这些方法和工具将帮助我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

最后,我深深被欧阳自远的热情和专业知识所感染。

他的报告不仅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也激发了我对创新的热爱和动力。

欧阳院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欧阳院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欧阳院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欧阳自远院士是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名字,“嫦娥”月球探测计划是一个是妇孺皆知的工程。

实力自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起,欧阳自远一直奋斗在科研一线,他负责了国内地下核试验选场与综合效应研究,爆后验证成功;他系统地开展各类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是国内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

他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他的成绩的得到了全国和全世界的认可,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谦逊你注意到没?从到场一直到离开会场,欧阳自远院士多次鞠躬。

”一位同学说。

面对观众一次次的热烈掌声,75岁的欧阳院士频频以鞠躬回应大家。

开场时,欧阳自远院士说自己是来“汇报”,笔者不由得感到:一位拥有不谦逊的实力的大科学家却如此谦逊。

面对学子关于探月计划对国家有何回报的提问,欧阳自远以美国的“阿波罗”为例,给出了解释,以后他真诚地表示:“我们一定会逐渐积累,把所有的数据说得准确一点,现在对不起我说不清楚,也请你原谅!”希望面对当前全世界各国的登月热潮,欧阳自远表示,我们的科学家会努力克服科研难题。

讲演中,他的一句“中国的科学家是有骨气的”鼓舞了现场的青年学子,一时间掌声如潮。

谈及“嫦娥”月球探测计划的数据成果,欧阳自远一再表示所有数据对全国的所有高校都是免费提供的,他诚恳地说:“所有的成果都是纳税人的钱。

”会后,欧阳院士还把自己的邮箱留给了相关专业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他希望青年人在科研中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和包括自己在内的老一辈的科学工作者沟通,并希望新一代的学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1克月壤与14篇论文

1克月壤与14篇论文

1克月壤与14篇论文
作者:郑永娟
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21年第12期
2020年12月17日1点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壤顺利着落预定区域,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清楚记得,42年前,美国赠送给我国的月壤样品取回来后,国人看到的是一块装在有机玻璃里面的小石头,美国人在上面做了一个放大镜,使它看起来像大拇指一样大,但实际只有黄豆一般大小。

从此,中国科学家们不辞辛苦向星辰大海挺进。

这1克样品,中國科学家们最多只能用0.5克,另外0.5克必须保存起来。

面对稀罕的0.5克石头,欧阳自远和其他科学家们呕心沥血分析样本,细致入微地进行科学研究,先后花了4个月,写下了14篇科研论文,潜心完成了样品的基础物性、化学成分和实验室光谱等方面的基础和常规的分析,把它是什么、年龄多少、含有哪些东西,逐一弄清楚后,最终知道了它是什么石头、什么结构,帮助了人类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

这还为中国航天登月和太空探测任务的月表机械设计和操作、着陆点选择、宇航员服装设计等提供了可靠依据。

美国人对欧阳自远说:“我们什么都没说,你全知道了。


几十年来,欧阳自远还携团队潜心科普月球知识和登月的意义。

欧阳自远的妻子说,40多年来,他冷不添衣、饿不吃饭,不知道自己工资是多少,家里什么事都不管。

如今,我国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壤,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背后,离不开以欧阳自远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锲而不舍的探索和奉献精神。

(鲁言摘自《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7期)。

欧阳自远:弥补深空探测差距

欧阳自远:弥补深空探测差距

欧阳自远:弥补深空探测差距
要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
“人类共进行了122次月球探测、42次火星探测和40次金星探测。

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在科学认识和相关技术上还有较大差距。

”随着探月工程的实施,我国深空探测开始起步,在近日举办的首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上,我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院士如是描述中国深空探测在国际上的地位。

“中国要想弥补这样的差距,首先要瞄准世界前沿,解决最重要的科学问题;其次要紧密结合我国的科学技术能力;此外一定要具有中国的创新特色,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有重大科学意义的事情。

”欧阳自远说。

他以今年要“落月”的嫦娥三号为例,嫦娥三号年底发射时将携带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并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月球上观测恒星、星系和宇宙。

“我们搞深空探测一定要明确科学目标是什么,比如探测火星,是去了解生命、水星、火星内部结构,还是其他什么目的?我们不能白去。

”欧阳自远说。

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说,目前,中国科学家正在开展月球以远的探测论证工作,探测对象将拓展到太阳、火星、小行星、金星、木星等太阳系天体,探测方式将从环绕天体的遥感探测逐步扩展到天体
表面的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乃至天体表面的取样返回和载人登月等探测活动。

据介绍,此次论坛主题为“太阳系探测的科学与技术”,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承办,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科学、技术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中外交流与合作,更好推动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影响力。

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的重大意义

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的重大意义

的周期是一样的,因此月球始终只有相同的一面朝向地球,这导致我们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天文学上称之为“潮汐锁定”。

数十年来,通过对月球正面的探测,人类基本掌握了月球正面演化的历史,但是,月球背面记录着月球更古老的历史。

人类利用绕月探测轨道器也对月球背1959年苏联月球3号首年美国阿波罗8号第观测月球背面的地形地貌。

但是,在此次嫦娥四号造访前,从来没有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进行过软着陆,月球背面是着陆探测史上的空白。

对于人类而言,月球背面仍犹如一个秘境,有许多未知等待探测。

一方面,月球背面的地质情况与正面有所不同,研究探索月球背面的地质演化历史,对理解月球的形成和长亿年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来自宇宙空间在世界各国积极推进的探月工程中,中国的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无疑代表着人类跨出了新的一步。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不久后就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向月球飞行的旅程。

2019年1月3日,经过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南极-艾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成功着陆,成为世界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着陆器开展原位探测,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展巡视探测,两者将开展联合探测。

技术难题嫦娥四号的首次月背着陆对我国轨道控制、着陆和通信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

事实上,探月的每一步迈出,都需要攻克无数的科学技术难题。

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显然也是基于幕后不为人知的反复论证和严谨试验以及前面数次探月的实践。

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要实现月球背面着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信上的障碍,即要与地球地面建立联系。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无法和地球直接通信。

为此,2018年5月,我国先把“鹊桥”月球中继卫星送入地月拉格朗日L2晕轨道,作为接下来嫦娥四号与地球进行通信的桥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上天、入地、下海、登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上天、入地、下海、登极”

出版物刊名: 求学
页码: 36-37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0期
主题词: 行星科学;探月工程;地球科学;欧阳自远;月球背面;学科特色;特色与优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摘要:求学:请简要介绍一下贵校的行业特色与优势有哪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我校的学科特色以及在未来的发展可以用"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八个字来表述。

"上天",就是发展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技术,如参与国家的"探月工程"。

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有探测器到达月球背面的壮举,我校地球科学学院行星地球科学研究所的肖龙教授因参与这项科学研究而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见。

另外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是我校56届校友欧阳自远院士,他每年都会回到母校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歐陽自遠特聘顧問
歐陽自遠,男,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台高級顧問,著名的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首席科學家,被譽爲“嫦娥之父”。

1956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1961年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生畢業。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長期從事地球化學、天體化學、月球科學、比較行星學、地外物體撞擊地球誘發生態環境灾變與生物滅絕等研究,是我國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

參加和負責我國地下核子試驗地質綜合研究。

提出鐵隕石成因假說、吉林隕石的形成演化模式與多階段宇宙綫照射歷史理論和地質體中宇宙塵的判斷標志,提出地球核轉變能演化模式,補充並發展了太陽星雲化學不均一性模式與理論論證中國K/T介面撞擊事件,提出並證實新生代以來6次巨型撞擊誘發地球氣候環境灾變的觀點,論證組成地球原始物質的不均一性、地球兩階段形成與多階段非均變演化及對成礦與構造格局的制約,提出類地行星的非均一組成與非均變演化的理論框架。

參與並指導中國月球探測科學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是中國月球探測計畫的首席科學家。

代表作有《吉林隕石綜合研究》、《地下核子試驗地質效應綜合研究》、《核轉變能與地球物質演化》、《月球科學概論》和《天體化學》。

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等多個獎項。

“地下核子試驗地質效應綜合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吉林隕石綜合研究”分別獲國家與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與一等獎、《天體化學》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發表論文一百八十五篇、專著四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