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滚动检测3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2014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案【配套Word版题库】:x3-1 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1.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解析①是将一个DNA切成互补的两个黏性末端,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发挥作用;DNA聚合酶是在DNA复制时发挥作用的(④是DNA复制);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②);解旋酶是将DNA分子双链解成两条互补的单链(③)。
答案 C2.某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a转到马铃薯植株中,经检测发现Amy在成熟块茎细胞中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a只有导入到马铃薯受精卵中才能表达B.目的基因来自细菌,可以不需要载体直接导入受体细胞C.基因a导入成功后,将抑制细胞原有的新陈代谢,开辟新的代谢途径D.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可随着马铃薯的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传给子代细胞并表达解析培育转基因植株可以以体细胞或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必须借助载体才能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导入成功后,不抑制细胞原有的代谢途径。
答案 D3.以下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B.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C.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能耐高温D.如果RNA单链中A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40%,则一个双链DNA中,A与U之和也占该DNA碱基含量的40%解析由题意可知,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逆转录、DNA的复制、DNA、引物结合到单链DNA及互补链的合成。
①过程由逆转录酶催化完成,A错;由以上分析知B正确;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过程⑤是在70~75 ℃的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只有该过程中的酶需耐高温,C错;在DNA分子中有T无U,D错。
答案 B4.某种微生物合成的蛋白酶与人体消化液中的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很相似,只是其热稳定性较差,进入人体后容易失效。
2014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3-1-1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南京四校联考)下列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是()。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解析A、B选项描述的是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选项属于稳态的意义。
因此A、B、D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C2.(2013·潍坊、东营、淄博、滨州四市联考)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故D错误。
答案 D3.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答案 B4.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创新设计2014版高考总复习系列疑难聚集3(免费下载)模板
(2)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全 部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全部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掌 握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染色体上 (假设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推断前者的理由是 ________。掌握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 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F1雌雄果 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________。
aaXBXB∶aaXBXb∶aaXBY=1∶1∶1,粉红眼雌雄比为2∶1,
F2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Xb、
AaXBXb,其中AA占
1 3
,XBXB占
1 2
,故AAXBXB占
1 6
,则杂合子
占
5 6
。(2)①、②假设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代纯合红
眼雌果蝇为XTXT,F1雄果蝇为XTY,F2雌果蝇一定带有XT, 即不可能出现雌蝇性反转现象,F2雌雄比例一定是1∶1,故 T、t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
1 3
至
1 2
之间(或F2中雌∶雄在1∶1~
2∶1之间)Ⅲ.F2中雄蝇占12(或F2中雌∶雄=1∶1)
专项突破一 1.(2023·四川理综,31Ⅱ)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
因(A、a和B、b)掌握,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 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 红眼,其余状况为白眼。 (1)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 全为红眼。 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代雌果蝇能产生 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 雄比例为________,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 例为________。
2014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3-2-5
第5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江西协作体联考)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会产生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答案 C2.(2011·山东潍坊一模,25)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答案 A3.(2013·潍坊、东营、淄博、滨州四市联考)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B.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解析B项体现的是生态因素——光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
答案 B4.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些是来自无机环境,如物理信息中的光。
2014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2-3-2
第2讲人类遗传病(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2·南平检测)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时最好选取多基因遗传病B.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的患者应足够多C.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D.若所调查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则可判定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解析调查人群中遗传病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时应随机取样,并且调查人群足够大,B错误;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不一定是显性遗传病,D错误。
答案 C2.(2012·银川质检)下列人类遗传病依次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①原发性高血压②先天性愚型③囊性纤维病④青少年型糖尿病⑤性腺发育不全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⑦哮喘⑧猫叫综合征⑨先天性聋哑A.③⑥⑨②⑤⑧①④⑦B.③⑥⑨①④⑦②⑤⑧C.①④⑦②⑤⑧③⑥⑨D.②⑤⑧③⑥⑨①④⑦解析单基因遗传病有③⑥⑨,多基因遗传病有①④⑦,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有②⑤⑧。
答案 B3.人类的染色体组和人类的基因组的研究对象各包括哪些染色体( )。
①46条染色体 ②22条常染色体+X 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 染色体 ③22条常染色体+X 、Y 染色体 ④44条常染色体+X 、Y 染色体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解析 人类的染色体组可从配子中分析出组合方式:22+X 或22+Y ,但人类基因组研究时,X 和Y 两条性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段,所以为22+X 、Y 。
答案 B4.(2012·安庆模考)某相对封闭的山区,有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遗传病,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 —a 控制。
调查时发现:双亲均为患者的多个家庭中,后代的男女比例约为1∶1,其中女性均为患者,男性中患者约占34。
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该遗传病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12为杂合子C .正常女性的儿子都不会患该遗传病D .该调查群体中A 的基因频率约为75%解析 根据患病双亲生出正常男性后代,且男女患病率不同可判断该遗传病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2014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案【配套Word版题库】:3-1-4 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1.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T淋巴细胞C.致敏T细胞D.浆细胞解析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抗体的仅有浆细胞(效应B细胞)。
答案 D2.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感冒B.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与抗体复合物C.注射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D.皮肤接触花粉出现红斑和瘙痒感解析注射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是利用外来药物对细菌的杀灭作用,不是机体本身的功能,不属于免疫范畴。
答案 C3.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抗体包括抗毒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的反应B.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少部分是RNA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D.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解析干扰素属于淋巴因子;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球蛋白);抗体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答案 D4.淋巴因子在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因子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淋巴因子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C.淋巴因子主要通过加强抗体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D.再次感染相同的抗原时,记忆细胞会立即分泌大量的淋巴因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淋巴因子在免疫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效应T细胞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淋巴因子在这一过程中起加强作用,A项错误;淋巴因子可促使B细胞转化为效应B(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又可促进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参与细胞免疫,B项正确;淋巴因子主要通过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故C项错误;产生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而不是记忆细胞,故D项错误。
答案 B5.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
2014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2-1-3
第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豫南四校调研)细胞分裂的方式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
①DNA复制②纺锤体出现③联会④着丝点分裂⑤基因重组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④解析联会、基因重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
答案 D2.(2013·衡阳联考一)某同学总结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着丝点的数量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相同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内DNA分子数相同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总是相同的解析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2倍;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核内DNA分子数的一半。
答案 D3.在果蝇卵巢中不能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是()。
解析果蝇含4对同源染色体,卵巢中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A 图可表示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B图可表示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C图可表示卵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D图因为不是8条染色体,不是有丝分裂的细胞,又因为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也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
答案 D4.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 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 b,Y,Y B.X b,aY,YC.AX b,aY,Y D.AAaX b,Y,Y解析由于产生的这个精子中只有X,没有Y,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发生了分离;由于产生的这个精子中有A和a,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a没有分离而进入到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含AAaaX b X 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个A基因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分别是AAaX b和aX b的精子;含YY的次级精母细胞,则形成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
广西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三)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阶段滚动检测(三)第二、三、四、五单元(90分钟 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单独滚动考查)下列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B.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内质网膜能生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2.(单独滚动考查)图a与图b是不同放大倍数的某细胞结构模式图,图b中的①~⑧指代细胞内的相关结构。
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a可能是小麦的根尖细胞B.⑦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C.具有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①②④⑤⑥⑧D.染色体主要存在于③中,①中含有DNA分子3.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低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增强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下降4.右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内环境B.物质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可以直接相互交换C.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一定发生在内环境中D.内环境中含有递质、CO2、尿素等物质6.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7.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B.给肉牛注射生长素,可以使肉牛快速生长,早日出栏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增加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8.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B.B细胞、T细胞和效应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C.一个效应B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D.效应B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9.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下图所示进行了实验。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2014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同步测试(Word有答案)1-4-1细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B.温度和pH影响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周期C.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缩短D.已分化的细胞都失去细胞周期解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周期;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细胞周期缩短;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细胞周期,而有的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细胞周期,如造血干细胞。
答案 D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图中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的是()解析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主要观察分裂期的细胞,因此应选择分裂期相对较长(看到的分裂期细胞多)的材料。
答案 D3.下面的甲图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所需时间的示意图,乙图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酶活性的变化曲线。
关于这两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利用一定剂量射线处理a时期可诱发突变B.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视野中的大多数细胞都处于b时期C.温度在c点时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D.酶的最适温度必定为d点时的温度解析a时期是分裂间期,可诱发突变。
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视野中的大多数细胞都处于a时期。
温度在c点时较低,酶的活性降低,分子结构未被破坏。
d 点之后曲线未画出,酶的最适温度不能确定。
答案 A4.在体细胞的增殖过程中,肯定发生的是() A.DNA含量的变化B.纺锤体的形成C.基因突变D.染色体自由组合解析细胞增殖的前提是DNA分子的复制;有些体细胞的增殖属于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DNA分子复制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 A5.下列与细胞分裂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是主要方式B.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其细胞只能进行无丝分裂C.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解析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2014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之高考全程揭秘课件2-3-1生物的变异
都是可遗传变失异或,替但换不) 一定遗传基给因后型代。 数量或排序改变
2若段类.把”型三,基种则因变自视异发为的突染实变色变质、体解人上读工的诱一个基交位因叉“自互点由换因”,组、染合转色、基体染视色为目体点变结所异构在、的数“线
基基时因因间突重变组——细——胞““点点分””裂的的间变 结期化合或(点交减的换数前质(第期变点一或,的次后但质分期数与裂目量不均细变不胞变);分);裂过程中
答案:C
答案
揭秘高考必考点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原理
实验流程
实验注意 事项
典例
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影响染色体被牵引 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使染色体数目改变。
揭秘高考必考点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原理
实验流程
实验注意 事项
典例
实验原理
揭秘高考必考点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三种可遗传变异的 典例2 比较
1. 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确定方法
2.染色体组的组成特点 3.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方法 (1)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2)据基因型判断 (3)据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判断
训练2
染色体数/形态数比值意味着每种形态染色体数目 的由多上少图,可每知种,形要态构染成色一体个有染几色条体,组即应含具几备个以染下色几体条组:。 如=((各21))2上不一一,面相个个则果同染染果蝇。色色蝇体体体含细组组2个胞中中染染不 所色色含含体体同的组组源染。成染色图色体该体在比。形值态为、8大条小/4种和形功态能上
答案
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解析
解析 细胞癌变是细胞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创新设计》2014届高三复习一轮复习(人教新课标版通用)45分钟滚动复习训练卷(一)
45分钟滚动复习训练卷(一)(考查范围:第一~三单元分值:11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56分)1.如图G1-1所示,自由落下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及所受的合力的变化情况是()图G1-1A.合力变小,速度变小B.合力变小,速度变大C.合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合力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小后变大2.如图G1-2所示,轻弹簧的一端与物块P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先将木板水平放置,并使弹簧拉伸,物块P处于静止状态.缓慢抬起图G1-2木板的右端,使倾角逐渐增大,直至物块P刚要沿木板向下滑动,在这个过程中,物块P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先保持不变后增大B.一直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3.如图G1-3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图G1-3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D.将细绳剪断,若B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0图G1-44.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其v-t图象如图G1-4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1 s内,物体做曲线运动B.在1~2 s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C.在1~3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4 m/s2D.在3 s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5.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如图G1-5所示,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当此车减速上坡时,乘客()图G1-5A.处于失重状态B.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重力势能增加D.所受的合力沿斜面向上6.质量为0.3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如图G1-6所示的两条直线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图G1-6A.水平拉力可能等于0.3 NB.水平拉力一定等于0.1 N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等于0.1 N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等于0.2 N7.如图G1-7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C上的长木板B左端放着小物块A.某时刻,A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设A、B和B、C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各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且F1大于F2,则在A、B没有分离的过程中,图G1-8中可以定性地描述长木板B运动的v-t图象的是()甲乙图G1-7A BC D图G1-8二、实验题(26分)8.(10分)利用如图G1-9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图G1-9(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天平B.秒表C.米尺(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6分)如图G1-10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图G1-10若测得某一物体质量m一定时,a与F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a/(m·s-2) 1.98 4.06 5.958.12F/N 1.00 2.00 3.00 4.00(1)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在图G1-11中画出a—F图象.图G1-11(2)根据图象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甲、乙两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没有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后得出如图G1-12所示的a—F图象.图G1-12试分析甲、乙两同学可能存在的问题: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28分)10.如图G1-13甲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点的坐标为A(0,10)、B(0,0)、C(4,4)、D(12,0).根据v-t图象,求:甲乙图G1-13(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3;(2)物块质量m与木板质量M之比;(3)物块相对木板滑行的距离Δx.45分钟滚动复习训练卷(一)1.C[解析] 小球受重力和向上的弹力,在平衡位置上方,F合=mg-F弹,且弹力逐渐增大,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但方向一直向下,速度增大;在平衡位置下方,F合=F弹-mg,且弹力继续增大,合力增大,加速度增大但方向向上,速度减小.2.D[解析]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由于初始状态弹簧被拉伸,所以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当倾角逐渐增大时,物块所受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逐渐增大,所以摩擦力先逐渐减小,弹力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时,摩擦力变为0;当倾角继续增大时,摩擦力向上且逐渐增大,故选项D正确.3.CD[解析] 若绳对B的拉力恰好与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则B与C间的摩擦力为零,A项错误;将B和C看成一个整体,则B和C受到细绳向右上方的拉力作用,故C有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B项错误,C项正确;将细绳剪断,若B依然静止在斜面上,利用整体法判断,B、C整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其他外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0,D项正确.4.CD[解析] v-t图象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不代表运动轨迹,0~1 s内物体速度方向始终为正方向,所以物体是做正向的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正,方向应向右,速度大小不断减小,选项B错误;1~3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2,表示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4 m/s2,选项C正确;v-t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的面积明显大于下方的面积,故物体的总位移为正,方向向右,物体位于出发点右方,选项D正确.5.AC[解析] 车减速上坡,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将其加速度正交分解为竖直向下和水平向左的加速度,故乘客处于失重状态,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受到的合力沿斜面向下,A正确,B、D错误;因乘客在上坡,故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C正确.6.A[解析] 若摩擦力与拉力同向,则F+f=ma b,f=ma a,解得F=f=0.1 N;若摩擦力与拉力反向,则f-F=ma a,f=ma b,解得f=0.2 N,F=0.1 N,A错误,B、C、D正确.7.C[解析] 由于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1大于B、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2,当外力F小于F2时,A、B静止不动;当F大于F2时,A、B一起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2=(m A+m B)a,由于F逐渐增大,故加速度逐渐增大,对木板,当其最大加速度a m=F1-F2m B,此时F=F1+m Am B(F1-F2);当F再增大时,A、B即开始相对滑动,对木板B有:F1-F2=m B a,此后木板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8.(1)C(2)打点计时器与纸带间存在摩擦[解析] (1)处理纸带求加速度,一定要知道计数点间的距离,故要有米尺;打点计时器就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故不需要秒表;重力加速度的值和物体的质量无关,故不需要天平.(2)加速度小了,说明物体受到了阻力作用,据此说一条理由就行.9.(1)图略(2)正比例关系(3)平衡摩擦力时木板抬得过高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解析] (1)若a与F成正比,则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同时,因实验中不可避免出现误差,所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可.连线时应使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大致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视为错误数据,不予考虑.(2)由图可知a与F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3)图中甲在纵轴上有截距,说明绳对小车拉力为零时小车就有加速度a0,可能是平衡摩擦力过度所致.乙在横轴上有截距,可能是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10. (1)1.5 m/s2 1 m/s20.5 m/s2(2)3∶2(3)20 m[解析] (1)由v -t 图象可求出,物块冲上木板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1=10-44 m/s 2=1.5 m/s 2,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4-04m/s 2=1 m/s 2,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3=4-08m/s 2=0.5 m/s 2. (2)对物块冲上木板的减速阶段有μ1mg =ma 1对木板在水平地面上的加速阶段有μ1mg -μ2(m +M )g =Ma 2对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后的减速阶段有μ2(m +M )g =(M +m )a 3联立解得m M =32. (3)由v -t 图可以看出,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的距离Δx 对应图中△ABC 的面积,故Δx=10×4×12m =20 m.。
2014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3-1-2
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可称之为反射D.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刺激同一反射弧的不同部位,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二者一般不属于同一组织或器官;反射要满足反射弧完整和刺激达到一定的值两个条件;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
答案 A2.(2012·广东六校联考)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多选)()。
解析现象Ⅰ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Ⅱ属于条件反射,二者均有完整的反射弧;现象Ⅱ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且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较多,因是同一效应,故参与的肌细胞数相同。
答案BC3.(2013·辽宁大连双基测试,8)在如图所示结构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A.①→②B.③→④C.②→①D.④→③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传导方向可以是①→②,也可以是②→①;兴奋在突触中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兴奋传递方向只能是③→④,但不能是④→③。
答案 D4.(2012·洛阳统考)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当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时,会发生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此时突触小泡膜转化成突触前膜的一部分,该过程消耗ATP,而ATP每时每刻都在合成;神经递质识别和结合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
【免费下载】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3 2 4
第4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时间:45分钟)A级 基础演练1.(2013·孝感统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D.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而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不能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答案 C2.(2013·宝鸡质检)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输入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 图中Ⅰ代表生产者,Ⅱ、Ⅲ和Ⅳ都代表消费者,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A项错误。
每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可能有很多,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由很多条食物链组成,B项错误。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
答案 C3.(2013·安庆模考)如图所示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的总能量是285×1010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解析 图中“能量Q”是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错误;从图中信息可知,从生产者到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极低,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应人工补充能量,B错误;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中还有动物流向其的能量,C错误;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物质的循环,D正确。
2014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3-2-6
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合肥四校质检)下列有关生物圈稳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植物能吸收硫酸盐并将S元素用于合成糖类C.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的总和D.应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有利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组成,在生物圈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C错;糖类不含S元素;B 错;D项是人类遵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设计的人工生态系统,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D项正确。
答案 D2.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后,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
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
紫茎泽兰“入侵”到一个新环境的初期,可能会()。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新环境内的物种多样性④其种群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环境的初期,由于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外来物种与原环境中同一营养级的生物进行竞争,而导致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并被淘汰,从而减少当地的物种,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单。
3.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如图。
其中P表示磷;N表示氮;COD表示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量)。
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B.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N去除效果好于PC.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N和P的减少不是同步的D.从12月份COD的曲线变化分析,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解析由题图可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N去除效果要好于P;在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的N的含量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持续下降的,但P的含量呈波动趋势,所以不是同步的;从整体上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图中没有信息能反映出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2014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x3-3
第3讲胚胎工程(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分析下面图解判断以下哪一项不是精子、卵细胞发生的区别()。
A.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时间B.MⅠ和MⅡ的时间连续性C.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D.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解析初级精母细胞是雄性动物初情期开始后,才由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而初级卵母细胞是在胎儿期性别分化后形成的。
精子的产生过程中,MⅠ和MⅡ是连续的,而卵细胞产生通过MⅠ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在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过程中才完成MⅡ。
精子细胞形成后变形为蝌蚪状,卵细胞不需要变形。
成熟的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都含有相当于亲本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数目。
答案 D2.(2012·杭州名校模考)爱德华兹以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关于体外受精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A.获取的精子经获能后才能进行体外受精B.采集的卵母细胞应立即与精子共同放入培养液中才能形成受精卵C.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后即可移入母体子宫D.精子与卵子相遇后,会发生顶体反应,防止多精入卵解析B错误,卵子必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进行受精,采集的卵母细胞都要在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C错误,成熟的卵细胞与收集来的精子相遇形成受精卵,需培养到一定阶段才可移植;D错误,防止多精入卵主要通过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两道屏障。
答案 A3.如图是胚胎干细胞分离途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所示细胞将来能够发育成胎膜和胎盘B.胚胎干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核都较小C.胚胎干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D.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的人造器官正在大规模应用解析图中A是内细胞团细胞,将来能够发育成除胎膜和胎盘外的其他组织和器官。
胚胎干细胞的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
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可以只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利用胚胎干细胞可以诱导形成器官,但目前并没有大规模应用。
答案 C4.(2012·浙江四校调研)下列有关试管动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014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滚动检测5
单元滚动检测5(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美国科学家发现,绿脓杆菌利用独特的分泌系统将毒蛋白传递给附近的其他细菌,分解其他细菌中名为肽聚糖的结构蛋白,其他细菌的细胞壁出现崩溃,从而被绿脓杆菌所击败。
据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绿脓杆菌与绿色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主要是有无细胞壁B.绿脓杆菌能分泌毒蛋白,说明其具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C.绿脓杆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线粒体产生供给D.绿脓杆菌与其他细菌的关系为竞争答案 D2.科学研究发现植物的抗逆性与生物膜系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温度降低使生物膜系统的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抗逆性降低。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膜的磷脂结构和蛋白质结构均不相同B.有些内质网与细胞膜直接相连,有些内质网通过囊泡与细胞膜间接相连C.细胞内的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使得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D.叶绿体中形成的类囊体增大了叶绿体膜面积,有利于暗反应的进行答案 B3.(2013·枣庄模考)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水平都下降,酶活性减弱②体内细胞分化的方向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已决定,不能逆转③被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④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⑤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络的“信号”A.②④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③④解析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凋亡细胞内控制凋亡的基因表达,相应的酶活性增强,①错误。
被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③错误。
答案 A4.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化、衰老、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和胰腺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可能相同B.衰老的细胞“核/质”值变大,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正常的细胞中缺乏原癌基因,癌细胞中缺乏抑癌基因D.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不可能有细胞的衰老、凋亡解析在人体各种细胞中,与呼吸作用等相关的一些基因都能得到表达,故A错;正常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所致,故C 错;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也有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故D错;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导致“核/质”值变大,故B正确。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 综合滚动训练
综合滚动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是细胞中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如果缺乏了Mg元素,植物的叶片呈黄色B.蛋白质若含Fe或S元素,这些元素一定位于R基团中C.ATP中含有腺嘌呤D.人体缺乏I元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解析由于Mg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所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如果缺乏了Mg元素,植物的叶片会因叶绿素缺乏而呈黄色,A正确。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除R 基团以外的其他部位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若含有其他元素,则一定位于R 基团中,B正确。
A 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就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ATP中含有腺嘌呤,C正确。
人体缺乏I元素,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答案 D2.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多样性B.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修正,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荷兰科学家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并进行了命名D.细胞学说揭示了“老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解析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统一性。
英国科学家虎克对细胞进行了命名。
细胞学说揭示了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答案 B3.如图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结构上看,Ⅲ细胞与其他三者的差别最大B.Ⅳ细胞可能是菠菜叶肉细胞C.硝化细菌不含有②,但能进行有氧呼吸D.Ⅱ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是⑤和②解析Ⅲ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而其他三者均为真核细胞。
Ⅳ细胞含有中心体和叶绿体,为低等植物细胞。
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植物细胞会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所以开始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随着细胞液中水分的流出和细胞对K+和NO-3的吸收,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该细胞又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滚动检测3(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2·衡阳六校联考)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B.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因变量C.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是无关变量D.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可以随便控制解析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为温度,pH为无关变量;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自变量;在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为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属于无关变量;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应相同且适宜,而不是随便控制。
答案 C2.(2013·山西四校联考)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天需要水解200~300 mol ATP,但人体细胞中ATP的总量只有约0.1 mol。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B.ATP只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为人体细胞活动提供的ATP最多D.人体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 B3.(2013·龙岩教学质检)下列物质与其作用的对象不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的是()。
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B.载体与其转运的离子C.ATP与其参与的生理过程D.鸟嘌呤与胞嘧啶解析生物体内的很多生理过程的进行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 C4.(原创题)下图中曲线a表示在最适t℃、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曲线的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B.在曲线的B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酶,可以用曲线b表示C.酶的数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D.减少pH值,重复该实验,曲线中B点位置不变解析该题考查与酶有关的坐标曲线分析。
由于曲线a是在最适t℃和pH值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减小pH值,重复实验B点应向左下方移动。
因此选D。
答案 D5.(2012·合肥教学质检)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取生长状况一致的新鲜菠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避开大的叶脉),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容器内,分别给予a、b、c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适宜并且一致。
一段时间后,测得氧气的含量,甲装置未见变化,丙增加的氧气量比乙多。
对以上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仍在进行B.乙、丙装置中增加的氧气来自水的光解C.光照时乙装置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小于丙装置D.丙装置中的叶片光反应产生的[H]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解析由题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其余条件均适宜。
a条件下没有氧气放出,是因为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光合作用仍在进行,A正确;氧气来源于水的光解,B正确;丙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比乙多,说明丙装置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C正确;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细胞呼吸。
答案 D6.人成熟的红细胞、蛔虫细胞、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合成ATP的场所分别是()。
①细胞质基质②叶绿体③线粒体④高尔基体A.①,①③,①②③B.①③,①③,①③C.①,①,①③D.①,①③,①③④答案 C7.(2012·南京一模)某生物兴趣小组就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获得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都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B.当光照强度大于7时,该植物在15 ℃和25 ℃的环境中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相同C.随着温度的升高,该植物的呼吸速率逐渐增强D.该植物可在较低温度、较弱光照的环境中快速生长解析图中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只涉及温度和光照强度,并没有涉及CO2浓度;当光照强度大于7时,该植物在15 ℃和25 ℃的环境中积累有机物的速率相同,但是在25 ℃环境中该植物呼吸速率较大,所以25 ℃环境中该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较大;由题图知5 ℃和15 ℃时植物的呼吸速率相等。
答案 D8.下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蓝藻细胞的①②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③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植物细胞④过程的进行与⑤~⑩过程密切相关,与②过程无关C.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②D.图中②过程O2的释放量小于⑩过程O2的吸收量,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解析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④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植物缺Mg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光反应;②过程O2的释放量小于⑥过程O2的吸收量,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
答案 A9.(2013·东城区综合练习)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
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化。
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
(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解析由于甲组装置内放的是NaOH溶液,吸收CO2,所以甲组右管液面变化是锥形瓶内的O2体积变化所致。
乙组装置内放的是蒸馏水,那么乙组右管液面变化是由锥形瓶内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引起的;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酒精发酵。
答案 D10.(原创题)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下面关于这三个曲线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B.乙图中与细胞呼吸相关曲线的数据应在黑暗条件下测得C.由丙图可知,若该植物长期处于5 ℃或37 ℃环境中,则不能表现出生长现象D.由上图可知,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白天除应将温度控制在30 ℃还要补充CO2解析该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各种因素对应的坐标曲线。
由丙图曲线可知,大棚中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 ℃最有利于提高产量。
答案 D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6分)(2012·浙江调研)下列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问题。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作物在最适温度下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
甲与乙比较,A点时细胞呼吸强度较高的是________。
B点时影响甲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而影响乙的是________。
与甲比较,乙更适于生长在________环境中。
(2)取等量甲、乙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到乙的滤纸条上以滤液细线为起点的第一条色素带宽度大于第二条,而甲则相反。
据此推测,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含量比值高的是________植物的叶片。
(3)土壤中镁含量减少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
(4)为了延长作物生长后期叶片的寿命,可向叶面喷洒的植物激素是______。
答案(1)甲光照强度CO2浓度弱光(2)乙(3)镁含量减少使叶绿素的合成减少(4)细胞分裂素12.(18分)(2012·苏锡常镇四市一调)研制药效高、安全性好的绿色生物农药,是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之一。
几丁质(一种多糖)是昆虫的重要结构成分,对昆虫几丁质水解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几丁质的催化降解主要依赖于N乙酰D葡萄糖苷酶(NAGase)的作用。
温度、pH和NAGase催化产生的水解产物对NAGase催化活力的影响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Gase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在________和________左右。
(2)以NAGase催化水解的产物葡萄糖、半乳糖、蔗糖为效应物,这三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________作用,其中作用最强的是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
如图是降低酶活力的两个模型,判断精氨酸降低NAGase活力类型的方法是在研究实验中底物已饱和的条件下加入精氨酸,同时不断提高底物浓度,如果________,则属于模型A;如果________,则属于模型B。
解析(1)由题图中的曲线可知,NAGase的最适温度在40 ℃左右,最适pH在6.0左右,(2)以NAGase的催化水解产物葡萄糖、半乳糖和蔗糖为效应物,这三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具有抑制作用,作用最强的是葡萄糖。
(3)模型A中加入抑制剂后酶的活性部位没有改变,底物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被催化分解,故增加底物时反应速率能提高;模型B中加入抑制剂后酶的活性部位改变,底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反应速率不能提高。
答案(1)40 ℃ 6.0(2)抑制葡萄糖(3)反应速率能提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13.(16分)(2012·郑州三模,21)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
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缺乏暗反应必需的________,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_______。
(2)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叶肉细胞和植物B叶肉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
(3)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物A生活环境最可能是________。
从进化角度看,这种特点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4)如果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O2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具体修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为使测得O2的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量对照装置,该装置的容器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
答案(1)ATP和[H]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的和呼吸作用产生的(2)基本不变降低(3)炎热干旱自然选择(4)将小烧杯中的蒸馏水换成CO2缓冲液或碳酸氢钠溶液死的植物幼苗和CO2缓冲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