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生物对点训练:16-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b 含解析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训练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选择题1.下列能用拉马克进化学说解释的是( D )A.同一物种的成员在许多特性上存在差异B.细菌种群内部存在抗药性强和抗药性弱两种不同类型C.鹿和狼相互选择,发展了各自的特征D.种内的变异是由环境的作用引起的[解析]考查拉马克学说的内容及对变异的看法。
拉马克学说认为变异是由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是定向的。
A、B体现不定向变异,C涉及选择,A、B、C都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2.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B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解析]长颈鹿个体间普遍存在变异→⎪⎪⎪—长颈、长腿个体→适应环境,生存机会多—短颈、短腿个体→不适应环境,被淘汰3.根据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短舌啄木鸟啄食不到树洞中的昆虫,因此现在看到的多是长舌啄木鸟B.长着漂亮长尾的雄孔雀能得到配偶,因此雄孔雀的尾一代比一代长了C.狼善跑是因为狼想捕到鹿,鹿善跑是因为鹿想求生D.长期喷洒农药,农田中的害虫抗药性逐代增强[解析]C认为变异是由意愿决定的,是拉马克学说的观点。
A、B、D都是达尔文的观点。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D )①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作出科学的解释④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过程,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也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5.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C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解析]在理解和解释生物进化过程中,很容易注重环境的影响,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即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去解释和理解生物进化问题,如认为盲螈失明是黑暗中不用眼睛所致,食蚁兽的长舌是反复使用的结果,春小麦冬种变成冬小麦是因低温所致等等,这是许多同学的一致看法,即环境改变→生物性状(蛋白质)改变→改变的性状可以遗传(导致遗传物质——核酸的改变)→代代影响逐渐积累形成新性状。
现代生物进化理(重要知识点及答案)
专题八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知识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 遗传。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主要观点:②变异一般是 不定向的 的,自然选择是 定向的 的。
③ 自然选择 是生物进化的动力;④适应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⑤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
3.意义与不足:不足:不能解释 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 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单位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 同种 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 所有个体 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占 种群全部等位基因 数的比率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 基因频率 发生变化的过程(二) 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 、 染色体变异 和 基因重组 ,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统称为突变。
(三) 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实例:试解释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化原因:P1172.结论: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不定向的 ,经过长期的 自然选择 ,其中的不利变异被 淘汰 ,有利变异则 积累 ,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改变 ,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 决定的。
(四) 隔离 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概念:在自然状态下能够 交配 ,并产生 可育后代 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 不能自由交流 的现象。
①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的个体不能 交配 ,或交配后不能 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②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 种群 ,使得 种群 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3.物种形成:①实例(达尔文地雀的形成)②过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 基因频率 的改变。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
配餐作业(二十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2017·惠州模拟)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B.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则该种群肯定没有发生进化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表现型解析细菌本来就存在抗性突变,抗生素对其进行了选择,A错误;显性个体中有纯合子和杂合子,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但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发生进化,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生物进化,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D正确。
答案 D2.下列各项说法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的是( )①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庞大种群中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③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⑤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⑦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A.①②④ B.②④⑤C.④⑤⑥ D.③⑤⑦解析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要特别注意: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的变异只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并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产生了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另外要注意,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无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答案 D3.(2017·浙江)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解析抗药性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农药的使用。
高二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复习题及解析
高二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包括A.生物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可以遗传的B.各种生物的数量一般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接近的C.各种生物的基因库的组成在生存斗争中发生变化D.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具有适应性,而适应性在自然选择中被积累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
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B.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决定了进化的方向C.个体的表现型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图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b一定是自然选择C.c是自然选择学说D.d是基因的多样性4.如图所示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B.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5.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在变化过程中,P点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小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D.该种群基因库中A和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6.原鸡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饲养、驯化逐渐形成现在的家鸡,即使是家鸡中,也分化成为很多品种,比如长尾巴的观赏鸡、善斗的斗鸡等。
以下与此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鸡形成家鸡的过程中,必然有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多种品种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C.在鸡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对鸡起到了选择的作用D.若不经人类的驯养,原鸡种群中将不会出现长尾基因7.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
【学霸优课】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6-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b Word版含解析
1.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答案 B解析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A错误,B正确;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药性无关,C、D错误。
2.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答案 B解析由题意知,甲、乙两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若捕食者仅有一种食物来源,则被捕食者灭绝,捕食者也会因缺少食物而灭绝;若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则其中一种被捕食者灭绝不会导致捕食者灭绝;若捕食者灭绝,则被捕食者在一段时间内数量会增加,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减少,最终在一定数量上维持平衡,A错误;在长期进化中,两者之间相互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共同进化,B正确;两种群本身都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两种群之间互不影响,C错误;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能说明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D 错误。
3.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答案 B解析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甲、乙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乙、丙是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频率无法进行比较,C错误;甲、丙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有明显差异,但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并不是完全不同的,D错误。
2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018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含解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热点题型一自然选择学说例1、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 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答案】C【提分秘籍】“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模型(1)自然选择的对象①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②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③根本对象是相关的基因。
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2)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
(3)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
①类型: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捕食、寄生)、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②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
(4)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
【特别提醒】自然选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断进行,通过一代代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生物的变异被定向积累和加强,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举一反三】分析以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表示达尔文的物种形成解释模型,分析可知,其中的两个推论分别是:推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定向的________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达尔文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是这一学说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对进化原因的解释局限于________水平等。
2018年2月19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2月19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合的是A.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形成的B.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形成的,如多倍体的形成,A正确;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喷洒农药选择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强的个体,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错误。
1.隔离、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2.“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与原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但后代不育)。
(2)物种必须是可育的。
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均不可称为“物种”,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种”,因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者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另类物种。
1.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B.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2.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C.生物进化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B.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不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B.少量个体迁入某种群参与交配繁殖,不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C.某个体发生染色体变异但是不遗传给后代,此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D.某种群经历环境剧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1.【答案】D【解析】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是否接种疫苗无关,A错误;食品中残留的抗生素不会导致细菌突变,只会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的选择,B错误;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C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与抗生素使用与否无关,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集训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种间竞争是一种自然选择的方式D.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不会发生改变D[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现有生物的生存状况,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度,A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其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正确;种间竞争是一种自然选择的方式,C正确;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此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
]2.(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打靶试题)鲍曼不动杆菌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增强,将可能进化成“超级细菌”,对其引起的疾病的针对性治疗变得日益困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抗药性是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适应性突变B.鲍曼不动杆菌与抗药性有关的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其产生抗药性C.鲍曼不动杆菌进化成“超级细菌”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工选择作用导致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C[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抗药性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鲍曼不动杆菌与抗药性有关的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其产生抗药性,B错误;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下,含抗药性突变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存活下来并不断繁殖,不含抗药性突变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会被淘汰,该过程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抗药性的形成是经过抗生素长期的自然选择,使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错误。
]3.(2020·北京五十五中高三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起选择作用B.蜂鸟的长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特征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有个体发生突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进行了选择,A错误。
(完整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习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习题一、选择题1.达尔文观点,生物的生存斗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
过度繁殖 B.生活空间有限 C.食物短缺 D.遗传变异3。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环境改变是物种起源的根本原因 B。
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C.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5。
自然选择是指A。
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D。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6.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评价是A。
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
它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
它能解释自然选择作用,不能阐明生物界的多样性9.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种群是不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B。
种群中的个体死亡,但基因库却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C.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对一个种群有利的环境,可能对另一个种群不利10.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A。
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C.会使隐性基因灭绝 D。
会提高杂合的比例13。
基因频率是指A.某种基因型在某种群中出现的频率B.某种基因在某种群中出现的频率C。
某种基因在某种生物体中出现的频率 D。
种群的基因库16.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某种基因在这个种群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要采用抽样调杳的方法获得.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 a的个体占78%,a a的个体占4%。
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
18%、82% B.36%、64% C。
57%、43% D.92%、8%18.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5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15、30、5个,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A.60%B.40% C。
高二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淘汰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淘汰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答案】A【解析】图a中3个物种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则种内斗争较激烈,图b中3个物种共用资源部分较多,则种间竞争较激烈,A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图a中物种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其他物种共用资源部分比较少,种间竞争不激烈,B错误;对图b分析发现物种1、2、3中互相间共用资源比较多,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b中种间竞争激烈,种内斗争较弱,其中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此若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C错误;物种自身单独能利用资源比较多,与其他物种共用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a中种间竞争比较弱,种内斗争比较激烈;对图b分析发现物种1、2、3中互相间共用资源比较多,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b中种间竞争激烈,种内斗争较弱,D错误。
【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A项正确;蜂鸟的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蜂鸟与倒挂金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项正确;抗药性突变不是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的,细菌中原来存在着各种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青霉素对抗药性的突变个体起到了选择作用,C项错误;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向着特定的方向进化,D项正确。
【浙江专版】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6-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a Word版含解析
[考法综述]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对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的分析展开,可能涉及一些新材料的分析;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考查,主要考查的是相关计算,常联系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有时要求通过对基因频率的计算来判断生物是否发生进化,题目主要是选择题,也可能在非选择题中出现,题目难度适中。
命题法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答案 C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从根本上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①⑤⑥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及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②正确。
【解题法】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命题法2种群与物种的关系2.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答案 C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地理隔离。
【解题法】种群与物种的比较3.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答案 C解析A项中,两岛上的鸟类存在于不同区域,即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项中,环境变化较大,自然选择力度较大,形成的物种数目较多;C项中,两岛的鸟类各形成多个种群基因库;D项中,图示显示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
2.使用农药来防治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A.农药对棉红铃虫的抗药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B.棉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C.棉红铃虫逐渐适应了有该农药的生存环境D.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抗药变异【答案】A【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棉红铃虫本身可能存在着抗药性个体,在没有使用农药前,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很低,在使用农药后,不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很难生存并繁殖后代,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因此抗药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逐渐增多,药效越来越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对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具有新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故C正确。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4.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后者以种群为研究对象B.两者都认为生物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C.两者都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变异的重要来源D.前者认为遗传是获得性的【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高二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
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B.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代代相传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D.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依题意“雄性蓝孔雀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 可知,可知大尾屏的基因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即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A项正确;雄性蓝孔雀个体会衰老、死亡,也会通过生殖产生后代,即在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代代相传,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项错误;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的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会导致后代大尾屏的基因频率增加,小尾屏的基因频率减少,因此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项正确。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名师】本题以“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定要抓住“雄性蓝孔雀大尾屏个体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其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这一解题的切入点,再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作答。
2.野生番茄含有Mi-1抗虫害基因,它使番茄具有对根结线虫(侵染番茄的根部)、长管蚜和烟粉虱(俗称小白蛾)三种害虫的抗性。
下列相关推论正确的是A.Mi-1抗虫基因产生是野生番茄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B.长期种植野生番茄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会越来越少C.四种生物形成的种间关系共有寄生和捕食两种D.三种害虫与野生番茄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A中,生物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Mi-1抗虫基因的产生是随机的,与环境无关,A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答案 B
解析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A错误,B正确;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药性无关,C、D错误。
2.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知,甲、乙两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若捕食者仅有一种食物来源,则被捕食者灭绝,捕食者也会因缺少食物而灭绝;若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则其中一种被捕食者灭绝不会导致捕食者灭绝;若捕食者灭绝,则被捕食者在一段时间内数量会增加,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减少,最终在一定数量上维持平衡,A 错误;在长期进化中,两者之间相互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共同进化,B正确;两种群本身都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两种群之间互不影响,C错误;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能说明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D错误。
3.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答案 B
解析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甲、乙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乙、丙是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频率无法进行比较,C错误;甲、丙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有明显差异,但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并不是完全不同的,D错误。
4.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
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同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