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1课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三文化生活 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化生活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幽幽书香,百年沧桑。
隐匿于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
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92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久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
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是因为()①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④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利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文明乡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也为了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抒发爱国情怀,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某市举办中小学生经典朗诵比赛。
这体现了()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强制的、有形的④主旋律文化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由此可见,“媒体融合”()①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共享文化②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③能借助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④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其成功申遗填补了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在世界遗产名录当中的空白,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一线精品】 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共32张PPT)
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社会同步发展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D
四、 文化与经济、政治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
经济 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课件制作:黄卫国
时间:2018.11.27
自主 学习
1 文化的形式 2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 文化的社会作用 4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 文化与综合国力
一、 文化的形式
一、文化的形式
• 1、文化道德、教育、科学、
文学、 艺术等。 • (2)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
A
【解析】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借“文化交易”来发展经济, 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A项正确;政治是经济的 集中表现,B的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 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C项不选;文化有正误之分, 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在材料中也没 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
•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自古就有的,有了 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的素养都不是天生的, 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物质载体。文化实质是精神现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 不开物质载体。
三、 文化的力量
4.(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
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
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3页共7页
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4页共7页
学与练 达目标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试题层级
知识点
认知层级
获取和 调动和 描述和 论证和
基综 应
政治 科学 法治 公 共
了理 解解
分 析
评 价
解读信 运用知 阐释事 探讨问
息
识
物
题 认同 精神
意识 参与
础 性
合 性
用 性
1
选 择
文化对人影响的
√
题
表现Biblioteka 2选 择文化对人影响的
√
题
特点
选
3
择
优秀文化塑造人 生
√
题
选 优秀文化塑造人
2.根据考点,带着问题,再读材料,画出关键词句,提取整合有效信息。 3.分析选项,结合所学知识选择调用与材料信息相匹配的知识点。 4.得出正确答案。 【学生活动 1】按照梳理的思路选出选项。 【预设答案】D 【教师活动 2】完成解答后抽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并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 2】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思考,回答完后其它同学做补充。 【教师活动 3】出示正确答案,进行总结补充,规范专业术语。 【学生活动 3】根据老师出示的答案,进行修正。
反固学 纳综合
目标二:结合图片和材料,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第 2 课时 复习知识点
一、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一)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一)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 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三、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 提高。 (二)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目标三:结合材料情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
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人教版必修3
“十三五规划”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在艺术创作上要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从人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出发,体验人 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创作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佳作。
(1)人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有什么特点? (2)应该如何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要?
提示:(1)人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 化、多方面的特点。
[例 4] 湖南卫视推出的《爸爸去哪儿》播出后收视率节节 高升,引得众奶爸奶妈们一路追捧。节目中我们看到了温暖、 成长、乐观等内容,更收获了启迪和正能量。这启示我们( D )
A.文化创新是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应该满足人们对文化的各种需求 D.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①网络文艺应该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文艺的发展
③网络文艺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④必须加强对网络文艺的管理和引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网络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成果,因此才可能有网络 文艺,所以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文艺的发展,②正确;要使网 络文艺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网络文艺的管理和引导,④正确; 网络文艺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表现形式,其发展应该满足人民群 众的文化需求,①说法错误;网络文艺丰富了人民大众的文化生 活,但不是占据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主导地位,③说法错误。因 此本题选择 C。
②经营者: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要坚持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
③个人: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 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 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 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高中政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1框感受文化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文化是如何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 (1)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 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2)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 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页,共28页。
[要点·深耕] 怎样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方式来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①所谓潜移默化是指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方面,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这些 文化环境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在无形之中、不知不觉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另 一方面,在人们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这些文化活动中所蕴含的文化内 涵也会在无形之中给人以思想启迪或精神的享受,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并不是指文化对人的影响 都是被人们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自觉学习、 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动的重要性。
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2.能够评述文化对人的交往行为、交往 思维方式。
方式和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
的影响。理解思维方式形成后具有相对 远持久的特点。
稳定性。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
3.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能够根 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
的原因是( )
①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学生总是被动地接
受校园文化的影响的 ③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校园文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8-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有同学认为,大众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对此观点你是 如何认识的? 提示:大众文化中既有文化中的精华,又包含有庸俗和糟 粕的成分,不能将大众文化等同于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所倡导 的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
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理解·应用] 把握大众文化应注意的问题和克服的误区 (1)只有通俗、流行的文化产品才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 化 简析: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应该是具有多种类
提示:(1)可依据自己的见解阐述理由,如我赞成家长C的
观点。我们不应该卷入“人情债”的旋涡中去。以各种名义用 钱买人情,会使中学生不懂得珍惜家财,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 (2)在生活中,应该对同学之间的礼尚往来现象进行具体分
析,反对盲目攀比,赶时髦,追求所谓的时尚,从事一些与自
己的年龄和身份不相适应的礼尚往来活动。
客观的认识,我们才能趋利避害。
最近以来,文化领域庸俗的文化炒作不断出现。对此有人 评价说,在文化的海洋里有美丽的风景,也存在大煞风景的文 化垃圾。和同学交流一下:如何消除文化市场里存在的文化垃 圾?
提示:(1)对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要
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
(2)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 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3)个人要增强识别和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正 确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明星艳
照”,毒害青少年。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令 大家将关注的目光一度落到众明星身上,该事件的主角陈冠希 则备受关注,更有网友将此次“艳照门”事件主角的剧照放在 网上,组成“艳照门”搞笑版。这表明(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特点 课件 (共40张PPT)
易错剖析
对应训练:(2015·四川卷,5)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 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 航者。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 于它“激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这说明( )
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1.定考点:文化的作用
2.抓关键:一是明确文化不能 起决定作用,二是文化有先进 和落后之分。
3.析选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 息点“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 结合教材分析应该是考查文化的 作用,只有③④的观点正确,所 以选D。①错在主导地位,经济在 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 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②错 在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才是 根本动力
于 政 治 活
下列活动是文化吗?
1.西双版纳野象谷大象活动 (不是) 2.购买水果蔬菜 (不是) 3.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 (是) 4.某国议员竞选 (不是)
文化的含义
(而非动物或自然界)
文•化文的化特—点—之人一的:精文神化活是动人及类其社产会品特有 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而非经济或政治)
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x)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
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A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
没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
文化的
双重性 B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课件(共39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一、什么是“访谈”?
“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询之意。访谈 强调了交流中探询的意味。
访谈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者提出有关问题, 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访谈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 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访谈的类型:封闭型、半开放型、开放型访谈;正规访谈和非正规访谈;
文本示例:
访谈周大新:记忆、乡土与乡情 访谈人:张延文(张) 受访者:周大新(周) 张:周大新先生,您好!很荣幸有机会和您进行如此近距离的交流。有一首歌 唱到: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有戴 上呀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 到懊悔。您也是十八岁参军的吧?能不能谈谈当时的具体情况?
➢ 社会调查的方法与准备工作
选题,即选择调查、分析的内容、对象和角度。选 题是调查分析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参 考题目如下:
(1)家乡文物保护情况调查。 (2)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开展调查。 (3)家乡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的调查。 (4)家乡商业招牌体现的文化倾向调查。
2.确定调查方法 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确定灵活有效的调查方法。 比如:问卷调查、街头采访、个别访问、开会调查、现 场观察、蹲点调查等等。
一、文化基础设施简陋。没有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群众无休 闲娱乐、健身活动和阅读场所。
二、文艺队伍人才匮乏。规模不够,没有人才,后继乏人。重要的文艺活动, 还要到周边县市请外援。
三、文化产业数量稀少。我县除少量文化商演和工艺美术展览外,文化产业屈 指可数。
四、文化活动引导不利。除民间团体和个人自发的一些文化活动,如秧歌、排 舞、拳剑、交谊舞外,官方组织的很少,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够。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1-1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提示:汉字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人们根据农业生
产的工具、对象的特点创造了“牧羊”、“背”等文字;根据 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创造了“织布”等文字。人类社会的历史是
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类创造和发展
了文化。
5.教材P7
提示:两个镜头分别折射出两个人不同的文化修养,旨在
告诉我们,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培养出来的。 6.教材P8 提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从此,工人运动开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无产阶级进行反对
[理解·应用] 1.全面把握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 从本质 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 上看 刻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直接 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 落后的、庸俗的和腐朽的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 从性质 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其祸害之深 上看 非一时可以清除;而崇高的、进步的、健康的文化可 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振奋民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推动社会的进步
2.辨析: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
品,所以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本身并不是物质力量,但是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 化作为精神力量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是在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
【典例2】 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为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对世界 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
是文化吗?
[教材探究解读] (教师用书独有)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2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导语: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可是,你是否认真思考过: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对于社会的进步有什么作用?文化怎样影响人的成长?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将会看到: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1)文化的内涵(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六、【课文导语】: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
然而“熟知并非真知〞。
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
究竟什么是“文化〞?只要在社会生活中细细体味,我们就能真切地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七、【新课教学】:第一框题体味文化一、【课程标准】: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新课教学】: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活动背景背景一: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不仅给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背景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
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进人小康社会后群众的文化消费进入旺盛期。
据有关部门估算,到xx年,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
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盯上我国巨大的文化市场,急于抢滩登陆。
如果不抓紧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提高总体实力,很难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就会给国外文化产品进人我国留下巨大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
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蓬勃发展,对促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增强文化单位活力,对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高考领航】高考政治总复习 11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
五、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提示: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发展与经济的 发展并不一定是同步的。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问题探究
1.判断:(1)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 (2)文化就是知识,就是艺术。(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实践。( )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物质手段。( ) (5)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
2.简答:如何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文化是否必然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4.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是怎样相互交融的? 5.试一试:试举例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自我校对: 问题探究 1.(1)× 人们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与知识水平的高低并不是 等同的。知识水平高并不代表文化修养一定高,知识水平低并不代 表文化修养就一定低。 (2)×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 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是文化。把文化等同于知 识或艺术,是对文化狭义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答案:(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 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 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 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 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 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的。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课-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共33张PPT)
(3)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
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物质载体
。
3、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从静态角度看: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 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 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特别 提 示
第一单元知识网络
文化
文 是什么 化 与 生 活 文化
的作用
•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对社会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对人
•文化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全国卷5年6考 2018·全国Ⅱ卷,19 2018·全国Ⅲ卷,20 2018·全国Ⅰ卷,40 2017·全国Ⅱ卷,40 2016·全国Ⅱ卷,39 2015·全国Ⅱ卷,20
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 历史 中。
(3)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
促进 个人和社会的
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 阻碍 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二)重难层面突破
1、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 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
第二,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 等。
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
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 ) ①我国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D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⑧某国议员竞选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 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 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 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 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 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 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 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5.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不能说是同步的。文化具 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6.不是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过程,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的 过程,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 文化素养。 ★7.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都重视文化竞争力?(文化在综合国 力竞争中的地位)对此,我国怎么应对?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 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 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 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有反作 用。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 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 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 济的增长;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
4、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 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 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A
6.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谈到他最崇拜的人物是谁 时说:“我最崇拜李冰父子,他们修都江堰的故事, 我从小就听,就崇拜。在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找了大量 的有关他们修建都江堰的资料。我回国之初,站在都 江堰边,听到澎湃的江潮,想到这是2000多年前的伟 业,受到很大的激励。”林毅夫的话告诉我们: A.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个被动的过程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总是不自觉的 C.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个无目的的过程 D.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感 悟的过程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 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2)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 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 大影响。 (3)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6、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 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错。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 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 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 7、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 程度
(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3、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错。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 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 4、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错。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5、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 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
(2)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必须把文 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 族的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 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 支持。
1、“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 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文化 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 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句话主要 提示了 A、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B、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D、国际竞争的实质
• 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 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 2、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错。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 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D
8.2008年4月20日,第25届坊国际风筝会隆 重开幕,会议继续遵循了“风筝牵线、文化 搭台、经贸唱戏“的办会宗旨。这说明 ( ) A.文化是一种经济力量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B
• 9(2009江苏卷)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 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D
7.短信文化,是以手机短信为载体,手机发送为 传播媒介,在各手机用户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新兴 的信息传播现象。由于在手机上编写、发送短信 一般都依靠大拇指的活动,所以被形象地称之为 “拇指文化”,经常接发短信的群体也被称为 “拇指一族”。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 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 不断延伸,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映经济 C.文化决定经济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1)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奉行文化霸权主 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 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力日趋激烈,文化越来 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 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 济安全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
2、“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 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 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A
3、“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 古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 以艺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1)是一种文化活动。因为文化是相对 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 其产品,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 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 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向全国乃至世界 人民展示了山东文化,属于一种文化活动。 (2)这充分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 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越来越突出。
复习课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课件制作:钱小琳
注意点:
1.文化生活中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 于狭义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 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产 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 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如台风、地震等自 然现象)。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我们正是从这些“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中,透视人们的 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 4.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并不都是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先进的、 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1、 2008年9月27日,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 开幕。山东省旅游品牌新标识“好客山东”与文 博会标识共同悬挂在文博会会场。“好客”是山 东人的特性,是山东的文化。底蕴深厚的齐鲁文 化不仅早已与旅游结缘,而且已成为山东旅游之 魂。齐鲁旅游因为文化的推动发展的更好更快, 山东文化则借助旅游这一载体走得更广更远。静 态的文化感染力有限,文化只有动起来,让游客 置身于动态的文化氛围中,文化才能被更多的游 客接受,才能搭载旅游业的马车传播到四面八方, 也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否是一种文化活 动? 为什么? (2)“齐鲁旅游因为文化的推动发展的更好更 快,山东文化则借助旅游这一载体走得更广更 远。”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12、2008年9月2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大
庆市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培育了以“爱国、 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大庆精神。她是大 庆的城市之魂,是推动大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 升城市文明的不竭动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 于上个世纪60年代艰苦卓绝的石油会战,贯穿于40多 年火热的发展实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庆人的精神支柱和传家宝。 分析上述材料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D
10、[2009山东文综29] 材料: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 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万民俗文化资源,开 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