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合集下载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思考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道德内涵。

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相关问题。

一、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1、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小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从而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国学经典往往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

小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式和严谨的逻辑,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对经典的思考和理解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国学经典中蕴含着许多关于道德、伦理和人生哲理的内容,如“仁爱”“诚信”“友善”“勤奋”等。

小学生通过诵读和领悟这些经典,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二、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方法1、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国学经典读物在选择国学经典读物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经典;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渐引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内容较为深奥的经典。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配有生动插图和注释的版本,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学校和家庭要共同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在学校,可以利用晨读、课间操、课外活动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诵读;在教室设置图书角,摆放国学经典读物,供学生自由阅读。

在家里,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诵读,或者给孩子讲述经典中的故事,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作者:程正才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02期摘要: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做人和做事的本领,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在对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更加要注重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而培养小学生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增强他们的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精神。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德育教育;小学生养成教育;提升自我一、国学经典诵读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并提供机会的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还因为西方文化的涌入,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缺乏文化积累,浮躁和混乱,没有太多的学生了解传统汉学,很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只有一小部分经典的内容将会教,对语言学习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

近年来,随着汉学的日益普及,教育水平开始重视汉学的重要性。

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应该注意的内容(一)要拓宽国学经典教学的道路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中国传统名著时,不仅要教学生阅读,还要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名著。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教学生阅读,学生经常忘记很快,他们不能学到任何东西,只有让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有一些理解,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为了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巧妙的实施国学经典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着客观的差异。

有些学生学中文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深入学习国学经典,而有些学生掌握不好,只能学习相对简单的国学经典。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应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对国学经典有一定的学习。

(三)注重国学经典教学的基础国学经典的规模太过庞大,想让小学生明白是不可能的,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可以有一定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古典的终极目标在中国教学或教学服务。

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教学经典,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从中国经典中让学生能感受到深刻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语言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小学低年级诵读经典诗文之我见

小学低年级诵读经典诗文之我见

小学低年级诵读经典诗文之我见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只有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才使这项工作行之有效,而诵读经典诗文在德育工作中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正确引导学生诵读有价值的经典,长期的诵读薰习,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古诗文的习惯,让学生从小淋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之中,视诵读诗文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陶冶学生的灵性,开阔他们的心胸,端正他们的品行。

一、读背结合,加强积累在精选的经典中,我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做到“读书在遍,其义自见”为此我开展同桌互读、开火车读、教师引读、学生续读、男女生赛读、接龙读、师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熟读中引导学生背诵。

于永正老师说过:“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

背下来是经典诗文教学的落脚点。

‘幼学如漆’儿时背诵下来的文章,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因为孩子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

不仅终生不忘,而且终生受益。

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古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能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背诵便是积累。

据说巴金背诵了《古文观止》200篇,茅盾背诵了《红楼梦》,才有了《家》、《春》、《秋》和《子夜》等鸿著。

一周下来,我让学生把自己所诵读的经典诗文加起来,看看有多少字了。

有的说50个字,有的说有70或80个字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月下来,有的同学已经背得1500个字了,有的已经背得2100、2400个字了。

一年下来,有的同学最少可以背得18000个字了,最多的同学也可以背得26000个字了。

通过具体数字,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同时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读写结合,练口练手课前口语训练,已经被许多语文教师纳入课堂,它的益处无需赘言。

现在我们把它交给学生,低年级学生用于诵读经典之中,它必定会给我们带来可喜的效果。

我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给学生进行互检,学生也可以讲经典故事等等。

小学生经典诵读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经典诵读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经典诵读教育之我见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徐寨中学441223今秋学校开展了“与书同行快乐成长”经典诵读活动,有些人抱怨加重了老师们的工作任务,加重了孩子们的课余负担。

我就此谈谈个人见解。

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都有着关于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可是对于这方面的内容的教育,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教育理念。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经典诗文的内容也过于少了。

对于我们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是不够的。

而且对于经典诵读的开展,时间越早就越对孩子的成长有更大的帮助。

我们可以从台湾师范学教授王财贵先生的多年推广读经的教育理念中找到答案—即是老实读经,大量读经。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

没程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没资料空有程序,程序却是虚的。

记忆是基础,理解是发用,二者缺一不可。

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1至3岁即有显著的发展,3至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13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20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

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1至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以后方有长足之进展,18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我们提倡儿童读经教育,即是要利用他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

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至背电视广告。

而且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上,一生都受其益。

有些人认为理解才重要,认为叫一个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不应该的,认为那是“填鸭”的教育,所以特别讥之为“死背”“食古不化”而反对之。

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

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国学经典影响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这些精华对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的意义。

1、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

任何一个国家,假如摒弃了优良的文化传统,那就谈不上发展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不仅具备兼容并蓄、海纳万川的品格特质,还保持着别具一格,独有特色的优良传统。

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自觉地汲取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精神养料。

2、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必须进行深度文化教育。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现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已经出现了断层,我们必须及时补救。

诵读经典是人类攀登更高文明的阶梯,是个人开发和增长智慧的捷径。

4、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如美学大师朱光潜、文学大师鲁迅等名家就是小时候受到了很好的国学教育,从小时候就打下了很浓厚的文化根基。

二、诵读经典会对小学生的影响。

(1)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

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学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修养。

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实践与研究

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实践与研究

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实践与研究摘要:我国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经典,这些文化经典聚集着先人的无穷智慧,也浓缩了古人的思想精华,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是我们精神上的珍贵财富。

国学经典是国家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的深厚哲理对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小学教师为了更好地迎合素质教育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手段研究,发现经典诵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基于此,本文对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展开讨论。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和结晶的浓缩,其中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尤其在《弟子规》中体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等方面”的核心内涵,更涵盖了无数传统美德。

包括“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爱敬孝顺的做人准则;“凡出言,信为先。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的交际原则;“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的好学品格,“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的知恩图报品格等。

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能,进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和价值观,对小学生的素质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当前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很多小学生在言语表达上极不文明,甚至出现破坏公物、欺负弱小、索要财物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交往上,很多学生和家长缺乏沟通,与左邻右舍关系冷淡;和同学交往时表现出任性、霸道等特点。

在学习上十分被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精神涣散,心理素质差,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2.如何把经典诵读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2.1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国学经典作为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对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引导作用。

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品行的影响

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品行的影响

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品行的影响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丰富,在漫长历史当中传承下来的经典名著数不胜数。

尤其是国学经典,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不仅传承着我国民族精神与内涵,还影响着现代教育。

当前我国提倡进行素质教育,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多方面成长,其中便包括对于学生品行的教学要求。

而国学经典当中所包括的思想内涵对于学生的品行有着重要影响。

文章当中便分析了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小学生品行方面的影响,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从而更好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品行,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生品行影响我国在文化的传承上,有着多种传承载体,文学作品便是其中之一。

我国历史当中的多种文学形式竞相绽放,在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同时,还对于现今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国学经典作品当中,更是包含着长期社会发展中的精神、思想与文化捷径,本身便具备着重要的传统美德的教学意义。

现今我国提倡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便包括对于学生美德方面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教育当中引入国学经典,是当前教学理念的需求。

在小学期间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对于小学生的品行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养成小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在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虽然还无法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底蕴,但是其已经能够初步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如在《弟子规》、《三字经》等书当中,便提到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这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常有体现,所以小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意思。

因此,进行适当的经典诵读,能够让小学生较好的接受思想文化教育,以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德和品行。

二、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进行全面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当前教育当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尤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感恩思想,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恩情怀。

而且现今的教材当中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内容上也有所改变,增加了许多感恩思想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材与经典文学作品相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其中的感恩思想的元素,使得小学生能够有一颗感恩之心。

望谟县一小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之我见

望谟县一小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之我见

望谟县一小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之我见经典,即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国学经典指那些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像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诗经》《史记》等。

经典诵读旨在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国学经典,不断激发兴趣,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口诵心念,熟读成诵。

引导小学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提升语言质量。

国学经典需要传承。

纵观小学阶段的教科书,国学内容很少,不利于有效传承,特别是我们望谟县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更别提了。

因此,我本人觉得,在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势在必行。

我校从2012年开始就尝试经典诵读的研究,经过一年的诵读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们以兴趣班的形式小范围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每周二和周三的下午第三节课为诵读课,周五大课间时间为集体诵读经典时间,诵读内容为《三字经》《弟子归》《论语》《千字文》《中庸》等国学经典。

上课时学生身着古装,伴随着古典音乐,耳濡目染,入情入境,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感悟经典、爱上经典。

2012年8月,在我省举办的“全省中华经典童谣诵读大赛”的比赛活动中,我校组织的《三字经》获得省级小学组一等奖,这让我校师生甚至家长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开展经典诵读带给我们的喜悦: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学校老师小聚,饭桌上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处处令人堪忧:吃饭时各顾各且不说,老师站在身后没凳子坐竟无人过问,端来的菜没上齐就一抢而空,锅里的肉抢着往自己碗里夹,最后吃不了了就随手扔掉了……纵观望谟县的现状,很多孩子几乎如此: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最好吃的东西和最好玩的玩具他一人独享;电视霸占着看;不断地要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

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却不懂得珍惜,不知感恩社会;学校老师要求有干净卫生的学习环境,可对值日工作不负责任,不愿为集体做好事。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之我见摘要:国学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的学科,现今,经典国学教育纷纷进入各地中小学课堂。

而且由于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它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的人格、养成学生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对于当前的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大家探讨。

一、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的几个问题1.教师对国学经典诵读教学重视不够。

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该对小学生渗透国学教学,但是在实际上课时往往挤占诵读时间用于课本教学。

2.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时间不足。

依然有一些地区与学校没有安排固定的时间来进行国学诵读教学。

3.学习没有系统性,从而导致经典诵读教学毫无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诵读环境1.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给学生一种心灵上的美。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里的角角落落,创设德育教育的大环境。

当学生感受到校园里的浓郁的书香气氛,品味到国学经典的美文,他们会感觉到校园里到处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这都对学生的品德提升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

2.通过诵读,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细细地研读唐诗宋词后,我们发现,很多唐诗宋词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其实质是在表达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们教师可以把这些进行整理、归类,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引领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强烈爱国思想,从而激发自己对作者内心的理解,最终产生对祖国热情的情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生诵读多了,他们就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这些实词来表情达意。

比如,当我们组织学生春游时,他们看到大自然的景色,就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

3.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真正的友谊。

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挖掘国学经典诗文里面有关歌颂友谊的内容,比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小学生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小学生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小学生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精选12篇)小学生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1本学期开始,学校大力提倡各年级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

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品质,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

比如我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孩子的各种习惯都很差,那么《弟子规》就是一本很好的育人教材。

它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做到“首孝悌、次谨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才学文。

”这些基本人做人处事的道理,同时说明学知识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

国学经典诵读里面有不同的知识,通过诵读能让学生懂得许多课本上或家长老师讲的课本之外的道理。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起蒙》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自然为孩子阅读其他书籍时扫清了许多字词障碍。

(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

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

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

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潜能。

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

(四)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为提高孩子文化知识素养,我觉得国学经典诵读能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

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大潮也悄然走进校园,孔孟思想越来越多地受到家长们的重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朗朗的诵读声飘过校园的每个角落,国学无处不在,国学思想深入人心。

一、诵读———提升自我,规范言行在与学生朝夕相处和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但增长了教育智慧,丰富了人生体验,提升了国学素质及审美体验,而且还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言行,一举一动间不经意地严格要求自己,以圣贤为榜样,浓缩思想精髓,自觉感染熏陶自己的学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逐步树立正确思想及行为意识,在老师的引导下约束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初见成效。

比如,《三字经》中提到的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这些都在无形中提醒着学生,舒适自然、绿色健康应该是当代人对于衣着饮食等方面的追求,穿着打扮一般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气质,衣服合身最重要,而不在于名牌与华贵。

饮食上更要少精多粗,食不过量,方为养生之道。

这样的国学思想不但给学生树立了正面的教育思想,也提醒了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与做法。

二、诵读———熟诵于口而染于心在每天早自习的晨读中,在大课间操的诵读中,在课下微信群的视频中,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读于口,濡染于心。

在班级中的很多小事上可以看出,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无形中改变了学生的态度,他们懂得了如何做人处事。

学生借用东西时不再有借无还,情绪激动时不再恶语相向,他们懂得了长幼有序、理解父母、尊重师长、敬老尊贤。

实践证明,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提升了修养,健全了人格,发展了学生的情怀。

比如《庄子》中的《骈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具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从而达到经典诵读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三、诵读———强化学生的记忆力13岁之前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段,也是一生中发展的高峰期,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反复的诵读,直至熟练背诵下来,这对学生而言并非难事。

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品行的影响

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品行的影响

课堂艺术摘要:国学经典诵读帮助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民族精神,在认识的基础上培养道德情感,这样小学生才能接受并坚守良好品德。

人需要自信才能成就大事业,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这个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倡导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彰显国家文化自信,践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生品行国学经典内涵丰富,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到明朝小说等经典文化,当之无愧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教育中重视引导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小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学习优良的传统文化,成为人格健全、品德端正的人才。

一、诵读国学经典,培养民族精神小学生的短时记忆快速增强,由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转变,其理解能力增强,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

由此可以知道,小学是学习的黄金阶段,尤其在背诵诗歌、文章等方面效果甚加,诵读需要学生大声说、大脑想、眼睛看,这样记忆更加深刻,这也解释了一些成人对小学时期背诵的内容印象最为深刻。

在这一时期加强小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加强记忆,把一些诗句、文章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虽然小学生不能完全领会全部的含义,从多个维度欣赏国学经典内容,但是通过诵读国学经典,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学生以后的人生路上,不断地细细品读,随着人生的阅历丰富,得到不一样的感受,这何尝不是一种艺术。

小学阶段是塑造品行的关键期,著名的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第三阶段为初步自律道德阶段,该阶段儿童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更倾向自律。

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处于这一道德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更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增强道德意志力。

国学经典中的一些流传至今的典故、故事、诗句可以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带来启迪。

比如:在五年级的语文经典国学教材内容的《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主要讲的是控制对待富贵和贫穷的态度,翻译过来就是富贵大家都是想要的,贫困大家都是想逃离的,但是君子取财要有道,在最紧要的时候也不能丢弃仁德。

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策略

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策略

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策略摘要: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在常规生活教育中融入经典诵读,规范学生意识行为;在教育活动中融入经典诵读,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将经典诵读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养成教育;经典诵读;教育策略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养成教育中引入经典诵读,不但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够推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

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并探究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弱,难以辨别好坏,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容易受周围不良事物的影响做出不准确的行为。

如有的学生会有意识地破坏公物,并将其当作一种乐趣;有的学生道德感和羞耻心尚未形成,存在说谎、打架斗殴等情况;有的学生缺乏规则意识,常常做出扰乱纪律的行为[1]。

一方面,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以孩子为中心,事事都围绕孩子进行,导致孩子养成自私、自我的性格,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难以融入到集体中。

另一方面,教师将精力放在成绩的提升上,忽视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教育,当学生犯错时,通常进行严厉地批评和职责,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迫式的状态,有较强的厌学心理,常常出现在课堂中分散注意力、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影响学习效果。

为此,在小学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养成教育,将经典诵读渗透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的教育,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策略(一)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因此,教师要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国学经典启发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谈谈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谈谈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谈谈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中华文化风雨烟尘,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国学正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局部。

国学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华文化之魂。

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交往行为、方式,影响思维活动和认知方式,影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历史上中国人经历多次的民族融合过程,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易传》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我们民族精神与中华之魂的写照,也是燃照今天的火炬。

一、国学与养成教育国学,是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国学不但仅是哲学或思想,更不是守旧学者在书斋里研究的枯燥文章,它是贯穿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精髓。

国学最根本的是思想,是中国家国一体的和谐文化,是贯穿中国历史进程的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等为核心的八德思想。

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我国的国学主体即经史子集(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古代文集),是灿烂的中华古文明的结晶。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以养成良好习惯的一种教育。

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目的长期的教育和训练”。

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的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的方法,全面的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最终形成良好习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而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养成教育很有意义,本文着重从以下几点展开。

二、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能够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

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养成教育影响之我见

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养成教育影响之我见

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养成教育影响之我见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侵袭,国学经典内容的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

国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国学学习对提高小学生内在素养、净化心灵、启迪思想有极大促进作用,国学经典诵读也有利于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应该重视国学经典对小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生养成教育精神财富近年来,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校园中也开始兴起了国学经典诵读之风。

国学中的孔子思想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重视,在国外也有很多地方开始设置孔子学院。

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国学教育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致力于以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自我认知小学是学生记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对文章反复阅读,达到记忆的目的,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相对简单的事。

据调查显示,学生在每天诵读或者是记忆的内容越多,那么他的背诵能力也会越强。

诵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相对简单的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经过长时间的诵读训练,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记忆一大段内容,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大脑变得更加发达、活跃。

长此以往,学生诵读和记忆的效果都会越来越好,在诵读之后也会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自身的认知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规范自身言行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诵读的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对自身造成影响。

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不仅增长了自身的见识,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水平,也使学生自觉对自身言行进行了规范。

在国学影响下,学生会对自身有更严格的要求,争取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思想,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孔子说过的“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向学生表达了在思考问题时不应该只是考虑到自己,也应该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考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他人的思想。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

教学篇•经验交流在国学经典诵读中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王维花(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东四沟小学,甘肃金昌)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历代大家对道德、思想、人性、伦理等方面的理论精华,诵读国学经典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性中真善美的体现。

对于小学生而言,诵读国学经典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语文综合能力,是小学生养成教育中非常具有实效性的一种培养方式。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生;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

近年来,我国在传统国学教育上越发重视,孔孟思想精髓教育开始在小学校园普及,国学思想深入人心,这是我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也是小学生养成教育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本文将分析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规范小学生的意识行为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学生处于家长容易娇惯的年纪,难免在生活中有不好的意识行为,有的同学在吃穿方面攀比,感恩意识薄弱。

诵读国学经典著作能够有效规范小学生的意识行为,在不断地朗读背诵中教师将文意用白话详细解释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古代圣贤是如何在生活中做人行事的,明白为何有的人能够被称之为圣人。

例如有人在衣着饮食方面有着过分奢靡攀比之心,《弟子规》中有“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意为穿衣贵在整洁而不是奢华,穿衣要和自己的家境相称,告诫学生不要在穿衣上进行攀比;在饮食上《弟子规》中有“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的教诲,教育同学们不要在饮食上过分挑拣,吃饭要适量,不要超过平时的饭量,避免浪费。

而对于孝,《弟子规》更是将其放在首要位置,讲求“首孝悌,次谨信”这是教育人应该以孝为大,尊重父母、善待父母、理解父母。

小学生的意识行为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接受正确的教育对其好的意识行为的养成是极具帮助的,这也是当代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这符合新课改环境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知识、滋润人的心灵,同时能够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作为小学生,正是学习知识、塑造人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国学经典的诵读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生能够增加知识量,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涵养,对于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也是有重要作用的。

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不遗余力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教给学生们诵读的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诵读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通过经典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孝顺父母、热爱祖国,对孩子的背诵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经典帮助学生成长显得格外重要。

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我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到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渗透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快速增加识字量。

小学阶段的经典诵读就是开展《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这些经典韵律齐整、平仄有序,学生们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通过有效阅读,可以很好地开发他们的记忆潜能。

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经典的理解也会进一步深入,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记忆力的提高,还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孩子们对阅读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

同时通过诵读,孩子们也会自然轻松地认识很多汉字。

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的“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孩子们在文化素养上表现出来营养不良,同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缺乏集体意识的不良心态。

通过诵读经典,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文读写能力,还能很好地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作者:孟雪
来源:《黑河教育》2018年第10期
[摘要]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根基。

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国学经典;德育情怀;提升自我;语文素养
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大潮也悄然走进校园,孔孟思想越来越多地受到家长们的重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朗朗的诵读声飘过校园的每个角落,国学无处不在,国学思想深入人心。

一、诵读——提升自我,规范言行
在与学生朝夕相处和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但增长了教育智慧,丰富了人生体验,提升了国学素质及审美体验,而且还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言行,一举一动间不经意地严格要求自己,以圣贤为榜样,浓缩思想精髓,自觉感染熏陶自己的学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逐步树立正确思想及行为意识,在老师的引导下约束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初见成效。

比如,《三字经》中提到的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这些都在无形中提醒着学生,舒适自然、绿色健康应该是当代人对于衣着饮食等方面的追求,穿着打扮一般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气质,衣服合身最重要,而不在于名牌与华贵。

饮食上更要少精多粗,食不过量,方为养生之道。

这样的国学思想不但给学生树立了正面的教育思想,也提醒了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与做法。

二、诵读——熟诵于口而染于心
在每天早自习的晨读中,在大课间操的诵读中,在课下微信群的视频中,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读于口,濡染于心。

在班级中的很多小事上可以看出,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无形中改变了学生的态度,他们懂得了如何做人处事。

学生借用东西时不再有借无还,情绪激动时不再恶语相向,他们懂得了长幼有序、理解父母、尊重师长、敬老尊贤。

实践证明,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提升了修养,健全了人格,发展了学生的情怀。

比如《庄子》中的《骈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具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从而达到经典诵读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三、诵读——强化学生的记忆力
13岁之前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段,也是一生中发展的高峰期,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反复的诵读,直至熟练背诵下来,这对学生而言并非难事。

大量实践证明,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背诵超过一两百篇时,他们的背诵能力会更强,背诵对他们来说变得很容易,从开始时每天背诵三两句,到现在几分钟就能背诵十几句,学生在平时大量的诵读中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记忆方法,提高了大脑的存储能力,背诵效果也越来越好,更加熟练和扎实,还能有模有样地讲出几个典故,说出几个道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四、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量的国学诵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的学习过程是点滴积累的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学科,需要学生在不断学习中积累知识,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经典的国学诵读不但使学生增加了识字量,提高了对语文知识记忆的积累等,而且对阅读和写作也是大有益处。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行。

通过每周的国学诵读,能使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言行,让学生通过诵读养成珍惜时间、诚实守信等良好习惯。

五、诵读——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怀
把国学经典诵读与班会结合起来,通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内容,把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有机整合,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谦虚有礼,关爱同学,关心集体,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感受名人的励志故事,懂得民族利益至上,在常规的教学中把德育落到实处。

通過诵读弘扬中华民族之正气,并与丰富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比如国学诵读诗经《无衣》,表现了将士们无私爱国的品质和英雄气概,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养成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

六、诵读——创设浓郁的“儒雅”氛围
学校从环境入手美化校园,建立起国学教育阵地,开辟“百年校史”“世界在我脚下”“民族英雄”“经典荟萃”“经典图书城”等,努力创设一种“校园处处是经典,学生处处可诵读”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随处可以欣赏到经典诗文佳作佳句,不经意间将经典诗文记住。

同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教室的布置既体现规范,又彰显文化特点,开辟“古诗角”和“经典壁”,张贴优秀中华经典诗文的字画和条幅,建立“学生诗文诵读评比栏”“校园小导游”等板块。

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中收获更多,一些班级还组织学生成立了“诗配画小组”和“经典表演组”,让爱好绘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诗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绘成题诗图,并进行展示,对一些适合表演的经典古文,则由师生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热情。

小学生对活动比较感兴趣,寓教于乐的活动是教育的良好途径,作为一项内涵丰富的文化工程,不应是孤立的活动,只有把其融入学校的教育活动,才会更具生机与活力。

把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艺术教育相结合,把诵读活动作为校园文化艺术教育的载体,同时,又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来推进诵读活动。

通过诵读小能手、校园小导游等活动,进行展示、总结和评价,既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努力让抽象的德育变得有形,让有形的德育体现在活动中,让外化的活动变得多彩,让多彩的活动深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和行动,影响他们的一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七、诵读——促进小学生习惯养成
诵读能促进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我们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视角入手,把传统经典教育引进校园,纳入校本课程。

1.开设国学启蒙系列校本课程
由于誦读有利于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我们开设了国学启蒙系列课程,一年级开设《弟子规》,二年级开设《三字经》,三至六年级开设《论语》。

比如《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它包含了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融政治、伦理、道德与教育为一体,其核心是做人,是伦理道德修养,它提出的许多做人的原则和格言,都具有普遍的意义。

这些课程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素材。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节俭习惯的养成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内容,如《弟子规》中所阐述的道理,其内容涉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谦虚礼貌、勤劳节俭等方方面面,是非常好的养成教育教材。

开展读经典、背经典、谈经典活动,能培养学生守规矩、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思想意识,引导他们养成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文明的行为举止,着力提高学生修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将经典融于活动促进习惯养成
小学生的年龄小,意志力薄弱,理解力不强,如果只是一味诵读,很难维持他们对经典的兴趣,这样育人功效很难发挥。

要想使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必须为学生创设活动的平台,以活动促进养成教育效果。

为此,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经典融于活动,化枯燥为快乐,有效提升诵读效果和育人功效。

3.营造氛围,“经典”育人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在低中年级营造国学经典走廊文化,还可以在黑板报及班级特色栏中开辟国学专栏,发挥其育人功效。

另外,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强大功能,保证师生的阅读环境,环境优雅的新图书馆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他们。

在教学楼楼
道中所有可以利用得上的地方都建立走廊图书角,学生在课间随时可以翻看图书,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小课间随时拿到书来看。

同时,利用一些节日氛围,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把读书活动推向高潮。

诵读国学能成功地帮助学生和谐地、友善地与人相处,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提升人格品质,使做人的根基得以夯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的宝贵遗产,让这些传统经典有效地发挥育人功效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三石,赵春晖.国学诵读[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
[2]李海霞.加强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J].黑河教育,2017,(07).
(责任编辑冯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