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镜反应的进一步探究

合集下载

银镜反应原理详解

银镜反应原理详解

银镜反应原理详解银镜反应(Silver Mirror Reaction)是一价银化合物的溶液被还原为金属银的化学反应,由于生成的金属银附着在容器内壁上,光亮如镜,故称为银镜反应。

常见的银镜反应是银氨络合物(氨银配合物,又称托伦试剂)被醛类化合物还原为银,而醛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根离子的反应。

某些银化合物也可被还原剂还原,产生银镜。

原理:银氨溶液具有弱氧化性。

现象: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然后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2滴,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

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最后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被加热区域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过程:1.实验前使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试管,再用蒸馏水清洗。

2.取一支试管,加4~6滴酒石酸钾钠溶液和1ml蒸馏水,再加10滴甲酸钠溶液,振荡后加8~10滴银氨溶液,溶液呈淡棕色,再滴入1~2滴浓氨水,振荡后溶液变成无色。

在50~70℃水浴中加热约30~40秒即有银镜生成。

3.在试管中加入3~4滴甲酸钠溶液和2ml蒸馏水,充分振荡,边滴加银氨溶液边振荡至沉淀刚好溶解(约12滴)。

将试管置于70℃水中加热至近沸点即有银镜生成(约8分钟)。

银镜反应是用来检验醛及还原性糖的一个定性实验,主要用来检测醛基(即-CHO)的存在。

此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易于观察。

实验室中用这个反应来鉴定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工业上则用这个反应来对玻璃涂银制镜和制保温瓶胆。

本实验主要用于制镜工业,同时用于在工业实验室中的有机物原料的浓度鉴别,热水瓶内胆镀银有效防止热辐射从而保温。

银镜反应实验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银镜反应实验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银镜反应实验中若干问题的讨论银镜反应实验是中学化学有机反应的重要实验,是用来检验含醛基物质的特性反应。

中学化学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类、甲酸、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下面就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1.银镜反应需要的仪器和药品仪器:洁净的试管、胶头滴管、烧杯。

药品:2%硝酸银溶液、5%NaOH溶液、2%氨水、热水、2%~4%乙醛溶液。

2.反应物用量和实验具体操作过程(1)银氨溶液的配制:先加入2mL2%硝酸银溶液,再逐渐滴入2%氨水,边滴加边震荡,直到生成的沉淀刚刚消失为止,得到无色银氨溶液,再加入1滴5%NaOH溶液。

(2)银镜的生成:将配置好的银氨溶液放在试管内,滴入5滴乙醛溶液,轻微震荡后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里,此时不要再摇动试管,静置后银镜产生。

反应方程式: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3.实验注意事项(1)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用量:滴加氨水使沉淀刚好溶解即可,应防止加入过量氨水。

一方面银氨溶液中如果有过量的NH3,银离子会被过度地络合,降低银氨溶液的氧化能力;另一方面氨水过量会使试剂不太灵敏,且有利于氨化银的生成,不利于〔Ag(NH3)2〕+的解离,不利于形成银镜,此时若加入醛,还易生成易爆的雷酸银(AgOCN)。

(2)银氨溶液要随配随用,不可久置不能贮存。

若长久放置,会析出黑色的易爆炸的物质一氮化三银沉淀(Ag3N)、AgN3(叠氮化银)、AgOCN(雷酸银)。

这些物质哪怕是用玻璃棒刮擦也会引起其分解而爆炸。

在干燥时受振动也会发生猛烈爆炸。

(3)反应条件:水浴加热且温度控制在60℃左右。

若水浴温度超过70℃或直接加热,因乙醛沸点低(20.8℃),乙醛会大量挥发而使反应效果变差,或难以得到光亮的银镜,只能得到黑色细粒银的沉淀且还会生成雷酸银(AgOCN),有可能发生爆炸。

(4)加入少量5%NaOH溶液的作用:2mL2%硝酸银溶液中加入1滴5%NaOH溶液,实验效果最佳。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银镜反应是一种化学实验,也被称为Tollens试剂反应,常用于检测醛类化合物。

该实验利用银离子在碱性环境下与还原剂(醛类化合物)反应生成银镜的现象,可以用于检测醛类物质的存在。

实验目的:通过银镜反应观察醛类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实验原理:银镜反应利用Tollens试剂(银氨溶液)和醛类化合物反应,生成银镜的现象。

银离子在碱性环境下与还原剂(醛类化合物)反应,还原成银离子。

产生的银离子被还原成光滑、均匀的银镜。

实验步骤:1.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加入少量Tollens试剂(银氨溶液),并轻轻旋转试管,使液体涂满试管内表面。

2. 在另一只干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醛类化合物(如葡萄糖或甘油醇),加入少量NaOH溶液,并混合均匀。

3. 将第二个试管中的混合液缓慢倒入第一个试管中,放置一段时间。

4. 如果观察到试管内出现银镜,则说明醛类化合物反应成功。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如果观察到试管内出现银镜,则说明醛类化合物反应成功。

银镜呈现光滑、均匀的银色,可以清晰地看到试管表面的倒影。

实验注意事项:1. 银镜反应过程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需要加入NaOH溶液。

2. 倒入混合液时需要缓慢,避免剧烈反应。

3. 银镜反应过程需要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以便观察银镜的生成。

4. 对于一些易挥发的醛类化合物,可以将试管封上放置一段时间,以便观察银镜的生成。

总结:银镜反应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可以用于检测醛类物质的存在。

实验中需要注意保持环境的碱性和充足的光线。

实验中出现的银镜反应,可以通过自己观察现象和实验原理的分析,建立对银镜反应的科学认知。

银镜反映实验报告

银镜反映实验报告

生化探究实验报告银镜反映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体验学习银镜反应的发生实验原理R —CHO 含有醛基(官能团)实验器材烧杯、石棉网、酒精灯、试管,稀氨水,硝酸银溶液,醛基有机物配置溶液34233g )( ·NO NH OH A O H NH AgNO +↓−→−+逐滴滴加 O H OH NH A O H NH AgOH 223232)(g ·2+−→−+(刚好沉淀全部溶解)反应:O H A RCOONH OHNH Ag CHO R 234233NH g 2)(2++↓+−−−→−+-水浴加热 实验步骤1.取硝酸银少许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稀氨水,滴加期间并不停震荡,配制前期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并震荡直至白色沉淀完全消失。

2.不要震荡刚配好的银氨溶液,滴加R-CHO 少许,并在烧杯中隔水加热。

3.加热一会过后,熄灭酒精灯,取出试管,倒掉试管中溶液,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加热过程中,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较快,生成黑色疏松的银沉淀,加热结束后,倒出试管中溶液,试管壁上无光亮银镜现象。

(错误实验方式)2.加热过程中,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较慢,可以明显看到试管壁上有一层光亮的物质附着。

加热结束后,倒出试管中溶液,试管壁上有明显银镜现象。

(正确实验方式)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改正 银氨溶液只能临时配制,不能久置。

久置会析出沉淀物,并且分解而发生猛烈爆炸。

试验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是没有得到理论的实验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的量不足,碱性环境不强,可能导致了之后实验现象不明显。

第二是水浴加热时水温要在接近100℃,但不要沸腾,不能把配好的溶液放到室温下的水中开始加热,必须先把水加热再把试管放入。

第三试管要冲洗干净,以免无法得到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R-CHO 和银氨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能发生银镜反应,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

改正:在配制银氨溶液时,适当多加氨水,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银镜的实验报告

银镜的实验报告

银镜的实验报告银镜的实验报告一、引言银镜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观察到银离子的还原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本实验旨在探究银镜实验的原理、步骤和结果,并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实验原理银镜实验是一种典型的还原反应实验,其基本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并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银镜。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 + 2OH⁻ + H₂O → 2Ag + 3H₂O。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包括玻璃容器、银镜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等。

2. 将玻璃容器清洗干净,确保表面没有杂质。

3. 在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银镜试剂,倒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4. 将玻璃容器放置在温水中,保持适宜的温度。

5. 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特别是玻璃表面是否出现银镜。

四、实验结果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实验开始后,溶液中的银离子逐渐被还原为银原子。

2. 银原子在玻璃表面逐渐沉积,形成一层银镜。

3. 银镜的厚度和均匀性与实验条件有关,温度的控制对银镜形成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五、实验分析1. 实验中银离子被还原为银原子的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剂氢氧化钠提供了电子,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

2. 水的存在对反应的进行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反应的进行。

3. 温度的控制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银镜的形成,温度过高会导致银原子重新溶解,温度过低则会影响反应速率。

六、实验问题与改进1. 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表面有杂质或油脂,会影响银镜的形成。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应确保玻璃容器的表面干净。

2. 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可以使用温水浴或恒温器来控制温度,确保反应进行的适宜。

3. 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入眼睛或皮肤,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七、实验应用银镜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银镜反应反应原理(一)

银镜反应反应原理(一)

银镜反应反应原理(一)银镜反应反应原理解析什么是银镜反应?银镜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通常用于实验室或教学中展示。

这个反应以反应液的混合形成一层银色镜面为特征,因此得名为银镜反应。

反应原理银镜反应的主要原理是还原剂还原醛类化合物至醇,同时在氧化剂的氧化作用下,银离子被还原成银颗粒。

整个反应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合适的醛类化合物作为反应物,常见的选择是葡萄糖或蔗糖。

这些化合物具有羟基和醛基的结构。

2.制备反应液,将含有氧化剂(如硝酸银、碳酸氢钠等)的溶液与还原剂(如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这样的反应液中,氧化剂提供氧化作用所需的氧气,还原剂提供电子供给还原过程。

3.反应开始,醛类化合物被氧化剂氧化为羧酸或酮,同时氧化剂被还原为银离子。

在整个过程中,还原剂将被氧化剂氧化的电子提供给氧化剂。

4.银离子进一步被还原成银颗粒,并在溶液中聚集形成银镜。

这些银颗粒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因此反应容器形成一层银色镜面。

反应机理银镜反应的具体反应机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氧化剂(如硝酸银)与醛类化合物发生反应,醛基(CHO)被氧化成羧酸根离子(COO),同时氧化剂还原为银离子(Ag+)。

2.还原剂(如氢氧化钠)与氧化剂发生反应,还原剂的氢氧化物离子(OH-)给出电子,氧化剂的银离子(Ag+)接受电子并还原成银颗粒。

3.形成的银颗粒在溶液中迅速聚集,最终形成一层银镜。

实际应用银镜反应不仅仅是一种用于实验展示的化学反应,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例如,在镀银过程中,银镜反应被用于沉积银层在物体表面,以增加其装饰性和防腐性。

此外,银镜反应还在一些有机合成反应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小结通过对银镜反应的原理解析,我们了解到这个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

银镜反应以还原和氧化反应为基础,最终在溶液中形成一层银色镜面。

这个反应不仅仅是实验室中的一种展示,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银镜反应的机理是复杂而精妙的,并在镀银和有机合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探究银镜反应的原理以及对银镜的清洗方法的研究

探究银镜反应的原理以及对银镜的清洗方法的研究

探究银镜反应的原理以及对银镜的清洗方法的研究银镜反应实驗是中学化学中一个典型的演示实验,该试验的条件要求严密,科学性强,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精神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性学习通过进行银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究银镜反应的原理,并研究银镜的清洗方法。

标签:银镜反应、原理、清洗方法一、研究方法1.银镜反应(1)取一支试管,使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试管,再用蒸馏水清洗。

(2)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然后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2滴,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

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3)滴入一滴管的葡萄糖溶液,振荡后把试管放到热水中加热,不久可以看到试管被加热区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2.研究对比各种化学试剂清洗银镜时的清洗效果(1)取4支有银镜的试管,用热蒸馏水清洗。

(2)分别在试管中加入稀硝酸、过氧化氢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反应结束后将废液倒掉,查看各试管的清洗状况,并进行对比。

二、实验过程、现象1.银镜反应向溶液里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首先析出AgOH。

常温下AgOH极不稳定,分解为暗棕色沉淀物Ag2O。

继续滴加氨水,边滴加边震荡,直至沉淀全部溶解。

总反应方程式为:AgNO3+NaOH+2NH3`H2O=Ag(NH3)2++OH-+2H2O+NaNO3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葡萄糖,将Ag+还原。

2.银镜清洗(1)HNO3。

现象:在试管中加入稀硝酸,银镜溶解。

推断反应产物:由于硝酸具有氧化性,可以将Ag氧化为Ag+,则猜测生成物中含有硝酸银。

验证: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钠,再加入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解,说明Ag+存在。

综上所述,可推断HNO3清洗银镜的方程式是:3Ag+4HNO3=3AgNO3+NO↑+2H2O(2)H2O2。

现象: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银镜溶解,放热,产生气体和白色烟雾。

推断反应产物:H2O2具有氧化性,Ag可能被氧化成为Ag+,也有可能被氧化为Ag2O,但反应后的溶液中并不存在黑褐色的Ag2O沉淀,则猜测产生了Ag2O胶体,要判断到底是Ag+还是Ag2O胶体,仍需进一步实验。

高中化学中的“银镜反应”实验探析

高中化学中的“银镜反应”实验探析

高中化学中的“银镜反应”实验探析摘要:银镜反应是否成功主要与试管是否干净、银氨溶液的配制、浓度、溶液的PH值、醛基化合物的浓度、以及加热方式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银镜反应浓度控制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一章中,乙醛和银氨溶液的反应即银镜反应是验证乙醛具有还原性的重要实验,还是检验有还原性的糖的实验方法。

同时该实验原理与工业上的制镜原理类似,是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知识结合起来的典型实例。

掌握该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在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教材上对该实验的操作方法介绍简约,给师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留下了足够的探索空间。

要做好银镜反应关键在于条件的控制。

1、实验目的:说明乙醛的还原性及银镜反应2、实验用品:试管、烧杯、AgNO3溶液(2%)、稀氨水(2%)、乙醛3、实验步骤:①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6mL2%AgNO3溶液,随后逐滴滴人2%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沉淀刚刚消失为止,就得无色银氨溶液。

②银镜的生成:向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5滴乙醛溶掖,轻轻振荡后,把试管放人盛有热水的烧杯里温热(或水浴加热),此时不要摇动。

如果试管洗得很洁净.可以看到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的银;如试管不干净。

看不到光亮的银,只能看到生成黑色疏松的银沉淀。

③实验后用少量硝酸洗去银镜,并用水洗净后及时处理,不可久置。

反应方程式: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通式:RCHO+2[Ag(NH3)2]++2OH- RCOO-+NH4++2Ag↓+3NH3+H2O4、“银镜反应”实验成败的关键(1)加碱量不宜过多,碱的浓度不宜过大,否则得不到光亮的银。

(2)加葡萄糖或其它脂肪醛的量不宜过多,否则会产生疏松的黑色银粒。

(3)加氨水的量不宜过多,加到产生的沉淀刚溶解完为止否则将生成雷酸银,不仅使试剂的灵敏度降低,而且在受热时会引起爆炸。

银镜反应的的实验报告

银镜反应的的实验报告

银镜反应的的实验报告银镜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用于演示氧化还原反应和类似于双原子分子转化为金属的反应。

下面是一份针对银镜反应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银镜反应,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探究双原子分子转化为金属的过程,并研究反应中的化学变化。

实验原理:银镜反应是甲醛与银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中,甲醛(一个双原子分子)被氧化为甲酸,同时还原得到一层银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2O + 2Ag+ + 3OH- →HCOO- + 2Ag + 2H2O实验器材和试剂:1. 试管:用于反应的容器。

2. 银镜试剂:由银离子和氢氧化钠组成。

3. 甲醛溶液:浓度为10%。

4. 无水乙醇:用于洗涤试管。

5.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0%。

实验步骤:1. 取一支试管,清洗干净并烘干。

2. 将试管倾斜放置,向其中滴加一滴银镜试剂,并让其在试管的内壁上均匀涂散。

3. 倒掉余下的银镜试剂,并将试管倾斜放置于支架上,让其颈部指向下方,并等待试管内壁干燥。

4. 取一小瓷碟,滴加2滴甲醛溶液和3滴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5. 快速将甲醛溶液倒入试管内,让其沾湿整个内壁,然后立即倒掉溶液。

6. 用无水乙醇洗涤试管3次,将余留在试管内的未反应的试剂倒掉。

7. 用无水乙醇洗涤与洗涤试管相同次数的瓷片,并将瓷片放入洗涤液中以去除未反应的试剂。

8. 观察试管内壁,如果出现银镜,则表示实验成功。

实验结果观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壁出现了一层银镜,而试管中的液体呈现为无色透明。

实验讨论:银镜反应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根据反应方程式,甲醛被氧化生成甲酸,并与银离子反应生成银镜。

氢氧化钠的存在是为了提供氢氧根离子作为反应的底物。

甲醛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产物是甲酸,还原产物是银和水。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以观察到银镜反应的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确定银镜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甲醛被氧化为甲酸,同时还原为金属银。

谈探究性实验“银镜反应”在校本课程的运用

谈探究性实验“银镜反应”在校本课程的运用

谈探究性实验“银镜反应”在校本课程的运用导语: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探究性实验引入到校本课程中,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从“银镜反应”这一探究性实验的运用情况出发,探讨其在校本课程中的有效性和意义。

一、什么是“银镜反应”实验“银镜反应”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用于检测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存在。

在实验中,将含有还原糖的溶液与氢氧化钠和银氨溶液混合,再加热至沸腾,如果实验物中含有还原糖,那么会生成一层银镜沉淀。

这一实验直观地展现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性实验“银镜反应”具有明显的操作性和观察性,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亲自操作和观察反应的发生,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要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验能力。

2.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进行“银镜反应”实验时,学生需要不断观察和思考,分析反应现象并总结实验规律。

这种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其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并对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科学的认知体系,提升其科学素养。

“银镜反应”实验通常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并共同分析并总结实验结果。

这种合作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4.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通过“银镜反应”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过程,这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检测方法,还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有效性和意义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银镜实验的实验报告

银镜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银镜反应的原理和现象;2. 掌握银镜反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3. 通过实验验证醛类化合物与银氨溶液的反应,进一步理解有机化学中醛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银镜反应是指醛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的现象。

反应原理如下:R-CHO + 2[Ag(NH3)2]+ + 3OH- → R-COO- + 2Ag↓ + 4NH3 + 2H2O其中,R-CHO代表醛类化合物,[Ag(NH3)2]+代表银氨离子,OH-代表氢氧根离子,R-COO-代表羧酸根离子,Ag↓代表银沉淀,NH3代表氨气,H2O代表水。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烧杯、石棉网、滴管、量筒、玻璃棒等。

2. 实验试剂:银氨溶液、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银氨溶液:取一支试管,加入2ml蒸馏水,加入0.1g硝酸银,加入1ml氨水,振荡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2.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银氨溶液。

3. 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醛类化合物溶液,如甲醛溶液、乙醛溶液、丙醛溶液等。

4. 将试管放入50℃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

5.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 加入甲醛溶液后,试管内壁出现银镜;- 加入乙醛溶液后,试管内壁出现银镜;- 加入丙醛溶液后,试管内壁出现银镜。

2. 实验结果分析:- 醛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 醛基的还原性越强,银镜反应越明显;- 甲醛、乙醛、丙醛均为醛类化合物,具有还原性,因此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实验失败;2. 银氨溶液需现配现用,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失效;3.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氨气中毒;4. 实验结束后,清洗实验器材,避免污染。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银镜反应的原理和现象,掌握了银镜反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大学银镜反应实验报告

大学银镜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银镜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并分析醛类化合物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的银镜现象。

4. 探究不同条件对银镜反应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银镜反应是一种利用醛类化合物还原银氨溶液中的银离子,使其在试管壁上沉积形成银镜的化学反应。

其基本原理如下:\[ R-CHO + 2[Ag(NH_3)_2]^+ + 3OH^- \rightarrow R-COO^- + 2Ag + 4NH_3 + 2H_2O \]其中,R-CHO代表醛类化合物,[Ag(NH_3)_2]^+代表银氨溶液中的银离子,R-COO^-代表醛类化合物被氧化后的羧酸根离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乙醛- 硝酸银溶液- 氨水- 稀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试管- 热水浴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移液管- 滴定管- 烧杯- 酒精灯-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配制银氨溶液:向试管中加入1ml硝酸银溶液,滴加2-3滴稀氨水,振荡均匀,直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

2. 配制醛溶液:向试管中加入2ml乙醛,加入少量蒸馏水稀释。

3. 将银氨溶液和醛溶液混合:将配制好的银氨溶液缓慢滴加到醛溶液中,边滴加边振荡,直至混合均匀。

4. 加热反应:将混合溶液置于热水浴中加热,保持50-60℃左右,持续反应30分钟。

5. 观察现象:反应结束后,取出试管,观察试管壁上是否出现银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热水浴加热条件下,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银镜。

2. 分析:- 银镜反应的发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醛类化合物:实验中选用乙醛作为醛类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醛基,可以与银氨溶液发生还原反应。

- 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中的银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将醛类化合物氧化为羧酸根离子,同时自身被还原为银。

- 碱性条件: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氢氧化钠溶液提供碱性环境。

谈探究性实验“银镜反应”在校本课程的运用

谈探究性实验“银镜反应”在校本课程的运用

谈探究性实验“银镜反应”在校本课程的运用一、实验原理和步骤“银镜反应”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反应实验,通常用来检验还原糖的存在。

其反应原理是,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与银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镜。

具体反应方程式为:3Ag+ + C6H12O6 + 3OH- → 3Ag + C6H12O7 + 3e- + 3H2O“银镜反应”实验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取合适的试管,加入少量碱性银镜试剂;2. 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摇匀混合;3. 观察试管内溶液的变化,观察是否生成银镜。

二、实验在校本课程中的运用1. 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通过“银镜反应”实验,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反应产物的生成,从而增加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银镜反应”实验需要学生进行精确的实验操作,包括溶液的配制、试剂的加入和混合搅拌等。

这些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巧,为今后进行更加复杂的实验打下基础。

3. 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在“银镜反应”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到反应产物的形成,还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反思,探究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银镜反应”实验涉及到还原糖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还原糖的特点,学习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规律。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三、实验效果评价在校本课程中,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运用,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可以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

2.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得到了增加,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实验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究化学知识。

3.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了培养,他们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反思,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银镜反应的的实验报告

银镜反应的的实验报告

银镜反应的的实验报告银镜反应的实验报告引言:银镜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实验,通过观察银镜的形成来验证醛或酮的存在。

这种实验方法简单易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学教学和实验室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银镜反应的实验步骤、原理和结果分析。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需要的材料包括甲醛溶液、银氨溶液、氨水、硝酸银溶液、试管、滴管等。

2. 将甲醛溶液倒入试管中,加入少量银氨溶液,轻轻摇匀。

3. 在试管中加入几滴氨水,再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

4. 观察试管内的变化,如果出现银镜,则说明银镜反应发生。

实验原理:银镜反应的原理是醛或酮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实验中,甲醛作为醛的代表,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

具体反应机理如下:甲醛 + 2Ag(NH3)2OH + 3OH- → 2Ag + 2NH3 + HCOO- + 2H2O在反应中,甲醛被氧化为甲酸根离子,同时还原剂银氨溶液被氧化为氧化银,生成银镜。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如果试管内出现银镜,则说明甲醛存在。

银镜的形成是因为银离子被还原为银原子,沉积在试管内壁上形成银镜。

银镜的颜色通常为银白色或灰色,反应后的溶液呈现淡黄色。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2. 实验室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3. 实验材料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火源和阳光直射。

实验应用:银镜反应在化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观察银镜的形成,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此外,银镜反应还被用于醛或酮的定性分析,通过观察银镜的形成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醛或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银镜的形成,验证了甲醛的存在。

银镜反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有机化学实验方法,可以用于教学和实验室研究。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究银镜反应的机理和应用。

银镜反应 实验报告

银镜反应 实验报告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银镜反应)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银镜反应,测定碳酸钠的摩尔质量,并探讨银镜反应机理。

实验原理
银镜反应是由著名的法国化学家特拉瓦·阿梅尔所发现的,它是指銀溶液在碳酸钠溶液中呈质量变化的反应。

碳酸钠能够在溶剂中溶解,当銀溶液开始溶解碳酸钠时,银镜反应就发生了。

当銀离子(Ag+)接触到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HCO 3 -),可以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2Ag+ + HCO3- → Ag2CO3 ↓ + H+
实验器材及试剂
銀溶液
碳酸钠溶液
烧杯
移液管
蒸馏水
实验步骤
1.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
2. 将銀溶液、碳酸钠溶液分别用移液管装入烧杯中;
3. 用烧杯中的蒸馏水煮沸实验混合物,直至气泡开始产生;
4. 将实验混合物煮沸5-10分钟,观察实验混合物的变化;
5. 放凉后,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实验烧杯中的银镜溶液由浅灰色转变为浅黄色,能明显看出发生了沉淀,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银镜反应能将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HCO3 -)转变为银碳酸钠(Ag2CO3)沉淀,从而实现了碳酸钠的检测。

结论
本实验中,碳酸钠的摩尔质量显示为106 g/mol。

实验结果表明,银镜反应能有效检测碳酸钠的摩尔质量。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银镜反应实验报告引言:银镜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镜面银沉淀,可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醛或酮官能团。

本实验旨在通过银镜反应验证醛或酮的存在,并探究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原理:银镜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Ag(NH3)2+ + 4OH- + RCHO → 2Ag + RCOO- + 4NH3 + 2H2O反应中,醛或酮被氧化为相应的酸盐,同时还原剂氢氧化银与氨形成沉淀。

沉淀的银颗粒具有反射光线的特性,形成银镜。

实验步骤:1. 将试管A中加入10 mL 0.1 mol/L AgNO3溶液,试管B中加入10 mL 0.1 mol/L NH4OH溶液。

2. 将试管A加热至沸腾,然后加入试管B中的溶液。

3. 加入适量的醛或酮溶液,轻轻摇动试管。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操作,我们观察到以下几种情况的实验结果:情况一:醛的存在当加入醛溶液后,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乳白色,最终形成一层银镜,反应较为明显。

这是因为醛能够被氧化为相应的酸盐,而酮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情况二:酮的存在当加入酮溶液后,溶液仍为无色,没有出现银镜的现象。

这是因为酮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被氧化为酸盐。

情况三:反应条件的影响我们尝试改变反应条件,发现温度和浓度对反应结果有一定影响。

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实验,如加热至50℃左右,反应较为缓慢,银镜形成的速度较慢,且不够明显。

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如加热至80℃以上,反应速度加快,银镜形成较快且较明显。

此外,我们还尝试改变试剂的浓度,发现当试剂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较慢,银镜形成较不明显;而当试剂浓度较高时,反应速度加快,银镜形成较快且较明显。

讨论与结论:通过银镜反应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醛或酮的存在。

醛能够被氧化为酸盐,而酮不具有还原性,因此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反应条件对银镜形成的速度和明显程度有一定影响,温度和浓度的增加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并使银镜形成更明显。

银镜的实验报告

银镜的实验报告

银镜的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银镜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银镜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银镜反应是指将银离子还原成银的过程, 它在化学分析和电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将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实验观察,探究银镜反应的化学机理和条件要求。

2. 实验材料和设备•100 mL锥形瓶•硝酸银(AgNO3)溶液•枸橼酸溶液•葡萄糖溶液•碱性条件溶液(NaOH)3.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材料首先,我们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将100 mL锥形瓶清洗干净,并准备好硝酸银溶液、枸橼酸溶液、葡萄糖溶液和碱性条件溶液。

3.2 银镜实验过程以下是银镜实验的具体步骤:1.取一小部分葡萄糖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2.加入适量的枸橼酸溶液,并充分搅拌混合。

3.向混合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并再次充分搅拌。

4.加入数滴碱性条件溶液,再次搅拌均匀。

5.将锥形瓶放置在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稳定。

6.观察实验过程中管壁是否出现银镜现象。

3.3 数据记录与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数据记录和观察,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反应开始时,溶液呈现无色透明状态。

•随着加热和反应时间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乳白色。

•最终,在锥形瓶内壁上形成了一层银镜。

4. 实验结果分析4.1 反应机理银镜反应的主要机理是葡萄糖与枸橼酸的还原性作用。

在碱性条件下,枸橼酸促使葡萄糖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6H12O6 + 2NaOH → CH2O + Na2CO3 + 3H2O而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Ag+)与还原产生的CHO基团结合,形成无机银镜:2Ag+ + 2e- → 2Ag4.2 形成银镜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形成银镜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枸橼酸的浓度:适量的枸橼酸可以加速葡萄糖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银离子的还原。

•碱性条件:碱性条件有助于枸橼酸与葡萄糖的反应,并提供合适的环境促使银离子的还原。

•温度:加热可以加速反应速率,有利于银镜的生成。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银镜反应的原理和条件要求。

谈探究性实验“银镜反应”在校本课程的运用

谈探究性实验“银镜反应”在校本课程的运用

谈探究性实验“银镜反应”在校本课程的运用引言化学实验作为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而其中探究性实验更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欲望。

本文针对探究性实验“银镜反应”在校本课程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实验介绍“银镜反应”是一种观察性实验,在学生学习化学时常被使用。

该实验通过还原甲醛中的羰基,使之产生银镜反应,可以明显观察到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淡黄色沉淀逐渐变为镜子一般的银色反应物,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现化学反应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包括:试管、滴管、移液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实验需要使用的化学药品包括: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银氨溶液和氨水。

实验过程如下:1.取一只干净的试管,加入1ml甲醛溶液。

2.使用滴管加入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轻轻摇晃试管。

3.加入数滴银氨溶液,再加入数滴氨水,并轻轻摇晃试管。

4.观察试管中液体的变化,可以发现液体逐渐由淡黄色变为银色并形成一层银镜。

三、实验背景银镜反应属于甲醛的定性鉴定实验。

实验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所涉及到的化学物质和反应,需要对学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四、实验目的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用“银镜反应”鉴定甲醛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五、实验意义1.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测量等方面锻炼实践能力。

2.实验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3.实验内容的安排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银镜反应”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实验,但是在实验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所涉及到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需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出现化学品泼溅等意外。

2.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的浓度、PH值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需要严谨地控制这些参数。

有关银镜反应的再思考

有关银镜反应的再思考

有关银镜反应的再思考18?中学化学2011年第4期有关银镜反应的再思考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212300詹丽云银镜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也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它把化学与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意义.该反应也是重要的有机反应,现象明显但是对原理的理解是个难点.如果实验成功,对帮助学生理解醛的氧化反应是非常重要的.该实验只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关于如何能做成功实验以及注意事项,很多教师做了很多探讨.有关实验原理和实验注意事项这里不一一赘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是值得教师仔细研究.1.银镜反应为什么不用硝酸银溶液直接和含醛基的有机物反应?从反应原理上分析,银镜反应是利用银离子的弱氧化性,把具有醛基的有机物氧化,本身被还原成单质银,析出的银镀在容器内壁形成光亮的银镜.学生提出问题:在银镜反应中用的是银氨络离子,为什么不直接用硝酸银溶液?要使镀到容器内壁的银成为光亮的镜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要使析出的银颗粒要细小,这样才能使银镀层细致紧密,二是要使银镀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才会形成反光效果.如果向试管中加入加入1mL0.1mol/L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乙醛溶液,还原出来的银颗粒太粗,只能看到器壁漆黑,看不到光亮的银镜.若改用浓度较小的硝酸银溶液,如0.01mol/L,加入乙醛,则产生的银颗粒比较细小,可是达不到一定的厚度,仍然看不到银镜现象.从以上分析可知,银镜反应成功要注意两点: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要小,防止浓度过大银析出有机分子;对小分子的数目和类别未作限制,数目可多可少,类别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氢化物.消去单质分子情况见表1中(3),消去多个小分子见上例步骤④,分子间脱去小分子反应是取代反应.如:乙醇分子在浓硫酸,140%时的脱水成醚反应.4.消去反应的产物是含双键或三键的不饱和化合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以溴乙烷为代表的一卤代烃的消去,邻多卤代烃的消去情况较为多样:可转化为单烯,也可转化为二烯(见例1),还可转化为三键.例2请观察下列化合物A一日的转换反应的关系图(图中副产物均未写出),并填写空白: Ac罟EGcI①fI⑥f稀Na0溶液f400~C}稀NaoH溶液』n1l日丽DF日(1)写出图中化合物C,G,H的结构简式: C——,G——,日——.(2)属于取代反应的有——.(填数字代号,错答要倒扣分)解析A为C6H5一CHBrCH3或C6H5一CH2CH2Br,C为C6H5一CH=CH2,E为C6H5一CHBrCH2Br,G为C6H5一C=CH.对1,2一二溴苯乙烷(E)而言,与其相连的苯环碳上无氢原子, 所以只能从支链,相邻碳上消去氢原子得到苯乙炔(G).答案:(1)c:C6H5一CH=CH2o_一COCH3lG:C6H5一C-CHH:C6H5一CH—CH2OCOCH3 (2)①③⑥⑧.有些反应,产物中有小分子,反应物分子也只有个,但反应类型归为取代反应,其原因就是产物没有形成双键或三键.如形成分子内酯的反应即为此类情况.(收稿日期:2010—11—24)中学化学2011年第4期速率太快而导致银颗粒过大,不能镀在容器壁上; 另外溶液能按一定速率提供银离子.最终人们找到一种两全其美的试剂:银氨溶液.它的优点是: 银氨溶液中的[Ag(NH.)]OH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它电离出来的银离子很少.例如,0.05mol/L的银氨溶液中电离的银离子只有9×10~mol/L.当溶液中的银离子被消耗时,通过[Ag(NH3)2].---'Ag+2NH3这样就补充了被还原的银离子.随着溶液中银离子的不断的被还原,[Ag(NH)]就像是银离子的仓库一样,持续不断地供应银离子,这样使镀在器壁上的镀膜既紧密又具有一定的厚度,形成光亮的银镜.2.银镜反应为什么不能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中第79页"活动与探究"提出一个问题:银镜反应的条件一般控制在弱碱性,如果条件为酸性,实验结果将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按高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恐怕很难解决.因为这里涉及到了大学知识,及《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平衡移动原理,还有《物质结构》中配合物的知识.在酸性条件下:NO;+4H+3e一==一NO+2H20'p.(NO3-/NO)=0.960VAg+e一一Ag'p"(Ag/Ag)=0.799V在碱性条件下:,NO3+H20+2e一--NO;+20H一'p.(NO3-/NO2-)=0.01V[Ag(NH3)2]+e一一Ag+2NH3'p.([Ag(NH3)2]/Ag)=O.373V一方面,酸性较强时NO;氧化性强于Ag,主要是NO;被还原,自然也就不会有银镜生成.另一方面银氨溶液的电离平衡:[Ag(NH3)2].---~Ag+2NH3在酸性溶液中NH结合H,使平衡向右移动,平衡被破坏,全部解离成氧化能力较弱的Ag,在酸性条件和NO;存在下难于被还原成单质银.3.银镜反应需要的pH是多少?在酸性条件下银镜反应不能发生,那么是不是碱性越强实验越容易成功呢?溶液碱性如果太19?强,无须有醛基化合物,银氨溶液本身就会被还原.在强碱性和加热(氨挥发)条件下,都有利于Ag:0的生成,而Ag:0易分解形成银镜.具体操作为:在1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2%的AgNO溶液,然后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至产生的Ag0刚好溶解,然后加入1滴40%的NaOH 溶液,加热,大约2min左右便可得到均匀,光亮的银镜.实验证明,银镜反应适宜的pH一般控制在9~10.反应在弱碱性下进行主要是银氨溶液的氧化性比NO;强且反应速率适中,能得到光亮紧密的银镜.利用溶液中银氨络离子与银离子和氨分子之间存在电离平衡,也可以推知一水合氨的浓度不能过大且不能过量,否则平衡难以向生成银离子的方向移动,不利于银离子的还原,以至看不见银镜出现且容易产生爆炸性物质,一水合氨的质量分数以2%为宜.4.AgOH是不存在的物质,为什么在配制银氨溶液时会出现?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是将2%的稀氨水逐滴加入到2%的硝酸银溶液中,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为止.产生的白色沉淀就是AgOH.这种物质不是不存在,只是很容易分解. 怎样发生第二步反应?可以认为AgOH分解为Ag0和H:0是一个可逆反应,也可以认为Ag:0 溶于水存在一个溶解平衡,即AgOH并没有全部分解.当少量AgOH和氨发生反应时,平衡左移Ag,0转化为AgOH而彻底溶解.纵观整个银镜实验过程,实验成功的基本条件可以概括出两点:一是试剂的选择.一般来说,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和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均可以发生.二是反应速率的控制,既不能太快,太快析出的银不能及时镀在器壁会发黑,也不能太慢,太慢银镜的镀层厚度不够,不能均匀致密镀在容器内壁.速率问题需要控制好试剂的浓度,一个是银.氨溶液的浓度,一个是醛的浓度.试剂的浓度不能过高.(收稿日期:2010—11—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镜反应条件的进一步探究
刘金波
嘉峪关市第五中学甘肃省嘉峪关市735112
内容摘要银镜反应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通常用于醛基的检验,但
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银镜反应不容易成功。

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本文作
者使用电化学方法对银镜反应的条件进行了进一步探究,阐明了进行银镜反应
时必须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并应该控制氨水用量的原因。

关键词银镜反应电极电势氨水
银镜反应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通常用于醛基的检验,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银镜反应不容易成功。

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1],不少老师对银镜反应作积极的探索,但都是从控制实验条件、提高成功率的角度出发,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要那样做。

本文作者对银镜反应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探究。

对“该反应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提出了进一步的见解,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1、乙醛和硝酸银在酸性环境中的反应
硝酸银溶液水解,呈现弱酸性。

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与溶液的PH值之间的关系见表1:
表1 溶液的PH值与硝酸银溶液之间的关系
PH值
硝酸银溶液的浓度
mol·L-1
1 3.2
0.1 3.7
0.01 4.2
0.001 4.7
对于银镜反应的解释,现有的理论认为是银氨溶液中的二氨合银配离子释放出的银离子被乙醛还原生成银镜[2]。

根据化学反应速度理论,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可以想象,如果溶液中的银离子的浓度较大,则更容易发生银镜反应。

在硝酸银溶液中,银离子没有和氨形成配离子,银离子浓度较大,从理论上讲更容易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为此,进行实验1:
【实验1】取两只洁净的试管编号A、B,将1mL2%的硝酸银分别注入两只试管中,然后逐滴滴加乙醛,在A试管中滴加三滴乙醛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约1mL乙醛溶液,振荡
后,把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A试管呈现浅黄色混浊,振荡后,溶液变澄清。

B试管无银镜出现,也没有出现混浊。

【分析】在硝酸银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远大于银氨溶液中银离子浓度,因此,硝酸银溶液更容易发生银镜反应。

在硝酸银溶液中应该有银镜反应发生,或因反应速度太快,生成黑色单质银生成。

实验结果表明无银生成,说明在溶液中可能存在竞争反应。

在溶液中与银离子竞争的物质有:硝酸根离子和氧气。

在溶液中银离子、硝酸根离子、氧气的还原电势见表2、表3、表4。

由于乙醛的半电池反应的数据不易得到,且在几个反应中,均是乙醛被氧化,其电极反应相同,其电极电势也相同,对结果无影响,所以在此仅根据硝酸根离子、氧气、银离子的还原电势来说明问题。

Ag++e-=Ag φ0=0.799v
表2 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中,银离子的还原电势
硝酸银的浓度(mol·L-1)银离子的还原电势
(V)
1 0.799
0.1 0.740
0.01 0.681
0.001 0.622
考虑到在进行银镜反应时,使用的硝酸银溶液的浓度比较稀,且硝酸银水解显酸性,故选用如下的半反应:
N03-+4H++3e-=NO+2H2O φ0=0.96
硝酸根离子在不同PH值、不同NO分压时的电极电势见表3:
表3 不同PH值、不同NO分压时硝酸根离子的还原电势
PH
硝酸根离子的电极电势
(V)
P(NO)/P0=1 P(NO)/P0=0.1 P(NO)/P0=0.01
2 0.78
3 0.803 0.823
4 0.626 0.646 0.66
5
6 0.468 0.488 0.508 8 0.311 0.330 0.350 10 0.153 0.173 0.192 12 -0.005 0.015 0.035 14 -0.162 -0.143 -0.123 在不同条件下,氧气的还原电势见表4:
表4 不同PH、不同氧气分压下,氧气的还原电势PH 氧气的还原电势
(V)
P(O
2)/P0=1 P(O
2
)/P0=0.1 P(O
2
)/P0=0.01
2 1.111 1.096 1.081
4 0.993 0.978 0.963
6 0.874 0.860 0.845
8 0.756 0.741 0.727
10 0.638 0.623 0.608
12 0.520 0.505 0.490
14 0.402 0.387 0.372
从表1可以看出,2%的硝酸银溶液的PH约为3~4,而空气中的氧气分压约为0.2P0,在空气中,NO的分压较低。

考虑到这些反应环境,显然,在乙醛和硝酸银溶液混合时,由于硝酸根离子及氧气的还原电势均高于银离子的还原电势,所以乙醛首先被氧气或硝酸根离子氧化,即银镜反应不能在硝酸银溶液中进行。

2、乙醛和硝酸银在碱性环境中的反应
既然乙醛和硝酸银在酸性环境中不能进行,那么硝酸银和乙醛在碱性环境中能否反应?在碱性溶液中,银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银,氢氧化银不稳定,分解成氧化银。

在溶液中的稳定状态为氧化银,故采用氧化银的电极电势进行分析。

先进行实验2:【实验2】取两只洁净的试管编号A、B,将1mL2%的硝酸银分别注入两只试管中,然后逐滴滴加3滴1mol·L-1NaOH溶液,在A试管中滴加三滴乙醛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约1mL乙醛溶液,振荡后,把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加入NaOH后,两只试管中均有褐色沉淀产生,加入乙醛溶液,并加热,沉淀溶解,亦无银镜出现。

【分析】两只试管加入NaOH后,产生氧化银沉淀,加入乙醛溶液,沉淀溶解,只能说明有酸生成,反应中生成的酸溶解了氧化银,这种酸应该是乙醛被氧化之后生成的酸。

由表3、表4、表5可知空气中的氧气在碱性环境中,其还原电势仍然高于氧化银,首先和乙醛反应,而硝酸根离子的还原电势低于氧化银的还原电势,不能氧化乙醛。

表5 氧化银在碱性环境下的还原电势
PH 氧化银的还原电势
(v)
8 0.700 10 0.581 12 0.463 14 0.345
3、乙醛和硝酸银在氨水中的反应
分析银镜反应的实验过程,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加入乙醛溶液。

此时溶液中有可能形成胶体,银镜反应可能是由氢氧化银胶体和乙醛反应,为此,特进行实验3
【实验3】将1mL2%的硝酸银注入洁净的试管,然后逐滴滴加2%的氨水,振荡,待溶液变澄清后,先用一束光做胶体的散射实验(即丁达尔效应),观察现象,再加入适量的乙醛,放入到热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做胶体的散射实验时,没有观察到光路。

加入乙醛后,水浴加热,有银镜出现。

【分析】做胶体的散射实验,没有观察到光路,说明此时溶液中,没有胶体存在。

氢氧化银已经发生反应:
AgOH+2NH3=Ag(NH3)2++OH-
加入乙醛溶液后,有银镜出现,说明此时,在银氨溶液中,银离子已经可以和乙醛反应生成银镜,空气中的氧气及硝酸根离子已经不能影响银镜反应。

2Ag(NH3)2++e-=2Ag↓+2NH3φ0=0.373v
该反应在氨的浓度不同情况下的电极电势的影响见表6。

表6 不同浓度的氨对二氨合银配离子的电极电势的影响
氨的浓度(mol·L-1)
电极电势
(V)
c{Ag(NH
3
)
2
+}=1 c{Ag(NH
3
)
2
+}=0.1 c{Ag(NH
3
)
2
+}=0.01
1 0.373 0.314 0.255
0.1 0.491 0.432 0.373
0.01 0.609 0.550 0.491
0.001 0.727 0.669 0.609
由表6可知,氨的浓度越小,二氨合银配离子的电极电势越大,二氨合银配离子越易被乙醛所还原,因此,在进行银镜反应时,应当控制氨的用量,这一点亦为实验所证实。

【实验4】将1mL2%的硝酸银注入洁净的试管,然后逐滴滴加2%的氨水,振荡,待溶液变澄清后,继续滴加一定量的氨水,加入适量的乙醛,放入到热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此时,亦无银镜出现,也无黑色单质银生成。

【分析】在银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使溶液的还原电势降低,氧气的还原电势大于二氨合银配离子的还原电势,对银镜反应发生干扰。

综上所述,硝酸银和乙醛混合时,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及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还原电势高于银离子的还原电势,乙醛优先和氧气、硝酸根离子反应,故不能生成银镜;在碱性环
境中基于同样的理由,不能生成银镜;在银氨溶液中,氨浓度较小时,由于二氨合银配离子的还原电势高于硝酸根离子及氧气的还原电势,故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但氨浓度较大时,二氨合银配离子的还原电势低于硝酸根离子及氧气的还原电势,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因此在进行银镜反应时,应当注意控制氨水的用量,加入的氨水恰好使氢氧化银溶解最好。

参考文献:
[1]夏宏宇,祝贻林. 化学教学. 2006,1,p61
[2]曹锡章,宋天佑等. 无机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p8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