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合集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在失去克莱尔之后,苔丝开始对自我价值进行反思,最终将自己的命运掌控在 自己的手中,选择了与仇人同居以缓解家境窘迫的局面。虽然这种选择带给她 无尽的痛苦,但这也体现了她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苔丝的悲剧命运不仅是因为社会的偏见和压迫,也是因为她在追求自我价值和 爱情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重重困难。然而,尽管在面临困境时苔丝曾经陷入迷茫 和痛苦之中,但最终她还是选择勇敢地面对现实,并为了自己和家庭的生计而 努力奋斗。这种勇敢的精神和对命运的坚韧不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是一个美丽、善良、勤劳、坚韧的女孩。然 而,在那个男权主导的社会,苔丝的美丽和独立个性却成为了她的原罪。她被 诱奸,被迫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订婚,然后在新的婚宴之夜向丈夫坦白过去的 不幸。然而,她没能得到丈夫的谅解,两人分居,苔丝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苔丝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杰作,被誉为“威塞克斯系列”中的 一颗璀璨明珠。在这部小说中,哈代通过对苔丝·德伯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 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下一个贫穷乡村女孩的挣扎与抗争。苔丝的悲剧不仅 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道德与价值观的扭曲所致。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生活的贫困使她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到一 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然而,她在那里却被少爷亚历克诱奸。这个事件对苔 丝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她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亚历克的诱奸行为不 仅侵犯了苔丝的身体,更是对她纯洁心灵的摧残。这种伤害使得苔丝在以后的 情感道路上始终挣扎在阴影之中。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 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基本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经典小说,以其深入的社会 问题探讨和生动的人物塑造而著名。这部小说描绘了女主角苔丝的悲剧命运, 以及她在男权社会中与三个男人的复杂情感纠葛。本次演示将从女性主义视角 出发,对苔丝的悲剧进行深入解读。

解析哈代_三怪客_创作

解析哈代_三怪客_创作

2007年第43期周刊摘要:哈代是19世纪英国杰出作家和诗人。

他的短篇小说和他的诗歌和小说创作一样有成就。

本文试从乡土精神、悲剧意识和现实主义精神三方面解析哈代短篇小说《三怪客》的创作。

关键词:哈代《三怪客》乡土精神悲剧意识现实主义精神哈代(1840—1928)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优秀继承者。

他不仅擅长诗歌和小说创作,而且在短篇小说创作上也很有成就。

他的短篇小说精湛而精巧,巧妙深刻地揭露了维多利亚王朝的种种弊端,是英国农村衰落景象的挽歌。

他的短篇小说集《威塞克斯故事集》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哈代在故事集里通过对贵族家庭的崩溃,个人命运的悲剧以及贫穷农民破产的故事的描写,揭示了英国农村宗法社会的彻底瓦解。

短篇小说《三怪客》于1883年发表。

作者通过农村茅屋里的欢聚,集中描写了乡村里的各式人物。

三怪客的拜访更使故事情节变幻莫测。

在篇末又以淡淡几笔点出了破产农民的悲剧命运和穷人之间的互相支援。

小说曾被哈代改编为独幕剧而搬上舞台,被《时代》杂志称为“毫无疑问是最精彩的戏剧晚会”。

本文试解析哈代在《三怪客》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乡土精神、现实主义精神和悲剧意识。

一、乡土精神哈代的小说都是乡村题材。

他所写的故事以他的家乡为蓝本,但他从来都没有用过他家乡的真名“多塞特”(Dorset)来称呼他所描写的乡村,而是统一用“威塞克斯”(Wessex)这个古老的名称。

文学史上有过以人物统一系列小说的做法,但以地点作为统一手段尽管不是哈代的独创(在他之前就有过W·司各特的“威弗利”小说系列,特洛罗普的“巴塞特郡记事”系列),但是只有在哈代的小说和诗歌中,地点才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系统化。

哈代把他的小说总是提名为威塞克斯小说。

《三怪客》这个故事也是发生在“英国的农业区域内”,且这些区域“往往经历几百年依然不改变旧观”。

正如哈代出生和长大的地方那样是全英国最偏僻、最落后的地区之一那样,小说发生的地点也是通常人迹罕至,荒芜一片:“这3英里崎岖不平的高地,再加上一年四季接连不断下霰、下雪、下雨、多雾的坏天气,也足以令人望而却步,让随便哪个泰门或尼布甲尼撒与世隔绝;在天气晴和的时节,对于那些合群的人、诗人、哲学家、艺术家和其他一些一心向往赏心悦目事物的人来说,这一路能勾起他们兴致的东西就更加少得多了。

哈代与其威塞克斯小说弥漫的悲惨命运观

哈代与其威塞克斯小说弥漫的悲惨命运观

� � � � � � 中为数不 多的诗人 兼小说 家, 名副其 实的 "双 料冠 世于 年� 年与爱玛 � 拉文纳结婚� 在爱玛 军" �他出生于英格兰 西南部荒原上的多塞 特郡一 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在他的诗和 小说中, 哈代习惯 用古名 "威塞克斯" (即 "西撒克逊王国" )来 称呼他的 家乡, 满怀深情地描绘 了那里悲凉的秀美和 古朴的 风情, 也表现了资本主 义对这最后一片宗法 制农村 的侵蚀和渗透, 具有强 烈的批判性和浓郁的 悲剧色 彩�笔者仅就托马斯 � 哈代其人与他的小 说作品弥 漫出来的悲惨命运观谈点浅见�
然有 时是一次 冲动: �卡斯 特桥市长� 中, 亨察尔 酒 如洗的结局�偶然有时在幸福的时刻突然袭来: �无 名的裘德� 里, 当裘德和淑开始对生活 燃起希望时, 孩 子们的 惨死却将 他们击 溃�透 过这些 偶然性 事 件, 仿佛可以看见一个极恶 的精灵用它无所不 能的 手捉弄 着人们, 决定人类的一切悲 剧�� � 这 个精灵 就是 "宿命" � 哈代 在 �生活 与艺术� 一 文中对 偶然 性与必 然 性作 了这样 的表述 : "必 须在平 凡和不平 凡这两 个 因素之间保持恰如 其分的平衡" "小说及其戏 剧性 , 的全部 秘密, � 在结构 上,在于把不平凡的 事物 �� 同永恒的和普遍的事物处理得恰到好处�作者知道 如何安排平凡和不 平凡的事物, 才算掌握了打 开艺 术之门的钥匙" �我们不妨把 这里的 "平凡" 理解为 永恒, 普遍, 一般, 把 "不平凡" 理解为特殊, 偶然�那 些 接二连 三的偶然 事件并 不是哈 代作品 所要呈 现 的全部, 而且它们在很大程 度上是作者出于艺 术性 的考 虑, 为使作 品结构 更精巧 , 情节更跌 宕起伏 而 设置的�而其作 品的另一部分内涵, 或者说是 更重 要的内涵�� � "平凡的因素" "普遍的事物" 就隐藏 在偶然性之后� 偶然事件只是表象, 其后隐藏 着必 (二 ) 必然悲剧�� � 多种规律的合力 哈代曾广泛阅 读和研究过古希腊 悲剧, 古 希腊 悲 剧以及 渗透其中 的命运 观念对 哈代的 创作有 极 大影响�哈代的 "威塞克斯小说" 中的人物也一样具 有在命运面前毫不妥协, 全力抗争的精神�另外, 形 容 命运和 神之不可 抗拒的 言论在 哈代的 小说中 比 比皆是�在 �德伯家的苔丝� 结尾处, 哈代写道: "神 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 结了" ; �卡斯特桥市长� 中, 亨 察尔认为"有 一个邪恶的精灵一 心要折磨他" ��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莫过于他在 �德伯 家的苔丝 � 序 言� 中引用的 �李尔王� 中葛罗 斯脱的话: "天 神掌握 着我 们的命 运, 正像顽 童捉到 飞虫一 样, 为戏弄 的 缘故而杀害我们�" 然而, 我们不能据此 认为哈代的作品是对 古希 腊悲剧的复制�他的作品如果只是古希腊悲剧的简 单 复制品 ,它们就 决不会 在文学 史上占 有一席 之 地 �哈代 的命运观 是对古 希腊命 运观的 突破和 创 新�他没有像古希腊人那样用神秘的 "不可知" 来解 释命运, 而是对命运作出了多种 "可知" 的解释: 内在物理: 性格, 欲念, 野心和无意识本能� 内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

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

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本书作者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非凡的诗人。

哈代一生对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研读不已,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致使他对人生的见解悲观宿命。

他认为人类文明无论发展到何种地步,人类终是无法摆脱宿命的捉弄。

这一思想几成囿哈代创作的一大框窗。

哈代作品,巧合频频可见,自然气息弥漫侵入;役境为人,融性格与环境于一体,是乃作家别一匠心。

此外,因哈代早年曾攻建筑,故其作品之营造最堪玩味,如此精密完善,或情节、人物、风景、对话配合之紧凑和调和,当少有比肩者。

他将这些小说大体分为3类: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于结构的小说。

其中以第一类最为重要。

属于此类的长篇小说有《绿林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居人》、《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一般认为它们是哈代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剧故事《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最为杰出。

前者写贫苦美丽的挤奶女工苔丝因年轻无知而失身于富家恶少亚雷·德伯,受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煎熬,最后失去自己真心爱恋的安玑·克莱,悲愤绝望之中,杀死亚雷,坦然走上绞架。

后一部小说写贫苦善良的孤儿裘德·范立奋发自学欲赴高等学府深造,但无入门之道。

他与志趣相投的表妹淑·布莱德赫双双摆脱法定配偶而自由结合,但为社会所排斥,流浪街头,最后家破人亡。

《德伯家的苔丝》描写的是贫穷的农家女子苔丝一生的遭遇。

她渴望凭自己的劳动过日子,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却接二连三地受到沉重珠打击。

苔丝还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上德伯家去当女工,遭到资产阶级纨绔子弟亚雷·德伯的污辱,怀了身孕,成为一个“失了身的女子。

论哈代小说悲剧思想的形成

论哈代小说悲剧思想的形成

论哈代小说悲剧思想的形成[摘要] 哈代的小说中所反映出的悲剧思想是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运用主题学和接受、影响研究理论,探究哈代长篇小说中悲剧思想之源,论述古希腊悲剧及其创作理论、基督教的圣经文学、莎士比亚戏剧、特别是哈代的生活经历及其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对其悲剧思想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哈代在接受、继承、借鉴中又有所创新、改造,因此,他的悲剧思想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 悲剧思想接受与影响改造与创新在对时代氛围的高超把握的基础上,哈代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悲剧形式,拓展了新的历史条件的悲剧观念,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英国历史上维多利亚时代中后期人民社会生活的悲剧。

但哈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专门写悲剧的,他对悲剧的美学性质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过程。

1874年发表的《远离尘嚣》是哈代从喜剧转向悲剧的开始。

从此以后,清新秀美的田园风光消失了,所剩下的只有人在同命运的冲突中走向苦难和灭亡。

从《还乡》开始,哈代的小说一部接一部呈现出浓厚的悲剧气氛,《苔丝》与《裘德》豆是两部震撼人心的悲剧小说。

本文主要通过对哈代的生活经历与创作的社会文化环境、作家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力与感悟生活的独特性、古希腊悲剧、基督教的圣经文学、莎士比亚戏剧以及叔本华等人的哲学理论等诸多因素的研究,分析哈代小说中悲剧思想的形成。

一、生活的历练青少年时期,哈代目睹了农民饱受贫困之苦和自然灾害的肆虐,又遭受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压迫,生活失去了光彩和乐趣,剩下的只是为了生存而痛苦地挣扎。

那里的村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陈腐,具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和命运观念。

哈代的祖母和母亲也经常很自然地用宿命论观点来教育哈代,向哈代解释世界的一切。

那里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到苦难和不幸时,往往会说“这是命中注定的”。

这样的环境自然给哈代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命运悲剧的烙印。

1856年,他结识了多塞特郡有名的语言学家和诗人巴恩斯。

受其影响,哈代开始研读文学和哲学著作,并自学希腊文。

后来,哈代阅读了大量的古希腊悲剧作品、《圣经》和其它神学著作。

试论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艺术

试论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艺术

试论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艺术摘要: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后期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

他的小说创作是在维多利亚王朝从盛世走向衰败的时期进行的,其中以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的性格和环境小说最为重要。

而这一类小说充满一种神秘的命运观,种种看似偶然性事件的背后,暗藏着深刻的必然性。

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巧妙结合构成了小说发人深思、令人回味的悲剧艺术。

关键词:偶然性;必然性;悲剧;命运一托马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艺术概述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19世纪后期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

他以浓烈的悲观主义情绪,开创了英国文学的“哈代时代”,成为“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

①哈代的小说,尤其是“威塞克斯小说”中的《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徳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这几部小说都是在探讨悲剧的成因及艺术价值。

十九世纪,英国是欧洲最早最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早在1832年,英国就进行了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的确立,从此,英国从一个农业国逐步发展成为工业国,劳资矛盾也随即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这样的环境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很快发展成为文学的主流,并且产生出像哈代这样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作为“工业文明之后还残存的古老的、宗法制的农业社会的最后代表之一”,②哈代看出了人的命运与环境之间的悲剧冲突,但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对社会的规律性不能作出正确的理解,无法找出悲剧的根源,所以只能把一切归结为在偶然或者必然情况下神秘的意志力的作用。

在支配生活的命运面前,人是软弱无力的,连大自然对人也是冷酷无情的。

作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哈代尤其受到了德国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和“唯意志论”以及英国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在他的创作中深深留下了他们的烙印。

深刻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侵入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和风俗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展示了特定的历史时期农村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心灵创伤,弥漫着浓郁的悲观主义气氛。

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效果

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效果

浅析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效果[摘要]哈代的几部“威塞克斯小说”带有凝重的悲剧色彩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文章从性格悲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几个角度分析哈代笔下三位主人公的悲剧。

主人公的独特的悲剧性格,加上多舛的命运,诸多的偶然因素以及由农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特定社会背景和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风尚导致了各自的悲剧。

而哈代并非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的“威塞克斯小说”给人一种清新的美的感受。

[关键词]威塞克斯小说性格命运社会一、对性格悲剧的透视按心理学说,性格是指“一个人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不是一个能由人自由控制的元素,很大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且一旦形成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哈代笔下的人物有着人类性格的不同方面,哈代笔下的主人公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着某种致命的弱点,某种极端的偏执和激情。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创造了一个纯洁美丽,追求真爱的女子形象。

苔丝不仅具有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勤劳善良,富有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等优点,也具备自强自立,反抗不平等的传统社会观念,寻求真善美的新女性特点,而苔丝的悲剧与她性格的弱点也是分不开的。

苔丝的过于天真和执着,又很软弱。

对于潜在的危险的防御性是很低的,例如她第一次到德伯家认亲,面对亚力克的诱惑和挑逗,苔丝没有意识到危险性,也丝毫没有办法。

二、命运悲剧哈代的小说由一连串充满神秘性、偶然性和宿命论色彩的事件串连起主人公命运的每一个环节,组成命运之链把人牵向悲剧深渊。

哈代认为,盲目的偶然性是宇宙活动的本质,命运之网由偶然性编结而成,人们命中注定的各种偶然事件凑成了悲剧情势。

正是这种奇妙的关系才使人物性格与悲剧性的命运联系起来。

《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以高超的技巧组合了一连串偶然事件,使矛盾冲突一步步紧张,尖锐,逐渐趋于顶点。

首先是德伯家因为偶然因素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老马而导致苔丝去远亲家打工;苔丝本来对好色的亚力克处处设防,却因为一次偶然事件失身,导致苔丝整个悲剧的不可逆转性;在婚前向安吉尔坦诚自己的过去却因为信塞到了地毯下,致使苔丝新婚之际被抛弃;一直自强自立的苔丝因为失去住所,一家老小生存出现危机而不得不听任亚力克的摆布;最后看到安吉尔回心转意自己却又已经无法挽回失去的幸福,绝望的苔丝愤而杀人,最后自己也毁灭了。

哈代“威塞克斯”小说悲剧意识的多维透视

哈代“威塞克斯”小说悲剧意识的多维透视

玩弄女性 为乐, 致使天真 善 良的乡村姑 娘惨 死的特洛 伊中士 大地 震撼 了哈代 。贫穷 、落后 、饥饿、死亡与维多利亚时代
最终落得个被人打死 的命运 ,一切 皆是命 运使然 。 御用文人鼓吹 的 “ 乐观主义 ” 形成了鲜 明的对照 。 但这时 “ 哈 对 h代 “ 威塞 克斯 ”小说 中的这种 命运 悲剧意 识要 从 代不 是从社会矛盾 ,而是从凌驾宇宙之上的并支配它 的命运 多方 面 来理 解 。 一方 面 ,哈 代 反 映 的是 宗法 社 会 。在 宗 的那种神 秘力量那 里 ,去寻找 对生命 中悲剧 因素的解释 ” 。 法 文 明 中 ,“ 运 ”是 一 个 不 可 缺 少 的 组成 部 分 ,在 人 “ 命 人们认为哈代悲剧小说基本上部把悲剧主人公的悲剧根源归
文章编号 :1 0 — 5 0( 0 9 3 0 4— 2 0 8 7 4 2 0 )0— 1 5 0
托马斯 ・ 哈代 1 9世 纪批 判现实主义小 说家 、诗人 。他 们 的生 存方 式 中 ,它几 乎成 为人们 阐释 一切 变故 的根据 , 的“ 威塞克斯 ”小说 ,即 “ 性格和环 境小说 ” ,是 以其故乡威 从这个 意义上 说 ,哈代 乡土 小说 的宿 命论 正是从本质 上把 卡斯特 桥 市长 》 中,亨 塞克斯为背景创作的,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 以称之为乡土 小 握 了生活在 其 中的人 们 的心态 。《 说。 乡土原本是一个地域性概念 ,它是阐释乡下人生存状 态 察尔 的人生观 就充满 了浓重 的宿命论 色彩 。当伐 尔伏雷在 的空间。乡土小说的悲剧意识就是通过描述乡下人在此空 间 商业竞 争中 战胜 他 时,他会 用天命来 劝慰 自己,这 是他长 中的生存状态,将他们把握生命 的独特方式体现 出来 的。哈 期 生活在 宗法社 会 中的结果 。苔丝也 相信 一切都是 自己的 代 用笔描绘 出 “ 威塞克斯 ” ,在对这个 世界悲剧意识 的阐释 命 ,在 她 的短 短 的 一生 中 ,各 种 灾难 接 踵而 来 ,紧紧 围 中, 他寄寓着 自己痛苦 的灵魂 , 诉说着 自己浓 厚的乡土情结 。

威塞克斯乡村女性悲剧的原因从一个侧面解读《还乡苔丝无名的裘德》

威塞克斯乡村女性悲剧的原因从一个侧面解读《还乡苔丝无名的裘德》

威塞克斯乡村女性悲剧的原因从一个侧面解读《还乡苔丝无名的裘德》一、本文概述《还乡》《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三部著名的威塞克斯小说。

本文旨在从一个侧面解读这三部作品中呈现的威塞克斯乡村女性的悲剧命运。

通过对这些文本的细致剖析,我们试图揭示乡村女性在哈代的笔下所遭遇的社会压迫、道德困境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

这些女性角色不仅承受着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还要面对贫困、家庭责任、道德指责等多重压力。

她们的悲剧命运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反映了当时乡村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压迫。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哈代及其威塞克斯小说的背景,然后概述三部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乡村女性在这些小说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悲剧命运,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原因。

我们将总结哈代对乡村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对社会改革的期望和呼吁。

通过对这些文本的深入解读,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哈代笔下乡村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他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和深刻反思。

二、《还乡苔丝》中的女性悲剧解读《还乡苔丝》是哈代“威塞克斯”系列小说中的代表作,它描绘了苔丝这一乡村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苔丝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苔丝悲剧的根源在于社会等级制度的压迫。

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等级森严,阶级之间的流动几乎不可能。

苔丝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她的社会地位注定了她的命运。

即便她拥有美丽、善良和纯洁的品质,也无法摆脱贫困和社会压迫。

这种社会等级制度对苔丝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她的婚姻选择上,更体现在她的精神世界中。

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也是苔丝悲剧的重要原因。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价值往往取决于男性的评判。

苔丝在面对亚历克和克莱尔两个男性时,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地接受男性的选择和安排。

这种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不仅使苔丝失去了自我,更使她在面对困境时无法自救。

哈代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哈代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1)“威塞克斯小说”表现了工业文明与宗法制农村的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农村自然经济的侵蚀,不仅限于对现实的审视和批判,更揭示了现代文明进中人类心灵所遭受的种种伤痛,焦虑,忧惧,挣扎,绝望等。

自然环境不再是人修养生息之所,而成为人的异己力量,蕴含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

如《无名的裘德》通过描写有才华有理想而又勤奋好学的青年农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壮志难酬的悲剧,揭示了一个充满失望、痛苦和愤懑的普通工人的内心世界,也表现了整个社会的悲剧,是对资产阶级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婚姻制度的批判。

(2)作品表现了对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体悟,即人类生活在一个无意义的世界,人类成了自身之外某种力量玩弄的对象,渗透了悲观主义情绪。

如《还乡》把爱敦荒原作为威塞克斯宗法社会的象征描写,具有一种驾临宇宙之上并支配着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而《卡斯特桥市长》通过威塞克斯农民阶级的代表亨察尔同资产者伐尔伏雷在政治、商业的竞争中失败毁灭的悲剧,强调了命运对人的冷酷无情,宿命论的悲剧色彩浓厚。

(3)情节设置突破传统:爱情主题不再是畅饮爱情的享受者,而是啜饮痛苦的落魄客,爱情婚姻的美丽光环和浪漫幻想被消解甚至是被颠覆。

如《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忠于爱情而向心爱的克莱坦白往事时,克莱却对她缺乏起码的同情和谅解,表现出极度的自私、虚伪和冷酷,深刻打击了苔丝对新生活的憧憬。

小说对苔丝的悲剧发出悲天悯人的慨叹,流露出一种对人类永远无法解脱悲剧命运的无可奈何的被悲哀。

浅析哈代作品的悲剧性

浅析哈代作品的悲剧性

浅析哈代作品的悲剧性曲菲1,涂承日2(1.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术委员会;2.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部,河南洛阳471003)摘要:通过论述作者在长期探索中而选取创作题材的历程,对哈代悲剧性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作品风格的演化。

关键词:英国文学;悲剧;哈代中图分类号:I 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14(2003)02-0073-03为什么放着甜不尝,暖和的座儿不坐,偏挑那阴凄的调儿唱,辣味儿辣得口破。

[1]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位“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十分独立的现实主义者”[2],他就是生前荣辱无常,死后褒贬不一的哈代。

托马斯·哈代(1840-1928) 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继狄更斯、萨克雷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敏锐地洞察了他所处的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社会和时代,用他那如椽大笔挑开了维多利亚王朝外表繁荣的面纱,描绘了在当时社会舞台上正演着的一幕幕悲剧。

他的作品,尤其是《威塞克斯小说》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主人公大多在挣扎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正因如此,有人评价哈代的作品,尤其是后期的小说“具有浓厚的悲观色彩”[3],认为哈代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发展成悲观主义哲学。

时隔多年,尽管有许多人士极力为哈代鸣冤,但是“悲观主义”的标签依然贴在哈代头上,以“悲观主义者”称之。

哈代本人是忧郁的, 尤其在他后期悲剧小说中弥漫着一种浓郁的悲剧气氛。

然而他又是刚毅的,他的悲剧小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判决,从中可感受到爱与恨、愤怒与抗议、同情与悲伤、信心与意志。

他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悲剧艺术大师,而“悲观主义者”是多年来施加在他头上的精神枷锁。

翻开《威塞克斯小说》,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氛扑面而来。

亨查尔、克林、苔丝、裘德等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痛苦与挣扎,最终都落得绝望与死亡的结局。

然而哈代并不是最初就力耕于悲剧的“荒原”, 在未着笔悲剧创作之前,先吟唱的是田园牧歌,之后其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转折。

威塞克斯乡村女性悲剧的原因

威塞克斯乡村女性悲剧的原因

威塞克斯乡村女性悲剧的原因杜叶【摘要】:哈代的创作中描写了形形色色鲜活的女性形象,虽然这些女性地位、性格等各方面都非常不同,但是她们的命运却出奇地相似,都免不了悲剧的结局。

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

从客观原因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背景的原因。

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是男权意识,女性没有表达自我的权利。

社会把女性视为弱不禁风、没有理性的群体,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在思想意识形态上放弃自我,完全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女性在经济上附属于男性,男性享有对家中财产的支配权,由于女性所处的地位低下,她们几乎将一切希望都放在婚姻上,导致婚姻并非为了爱情,而只是谋取生存的手段。

她们认为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就是婚姻,婚后她们只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

一般情况下,婚姻是永久性的,妻子的贞操是丈夫的特权。

男权社会中,衡量女性好坏善恶的标准就是女人是否贞洁,是否对自己的丈夫顺从等。

如果符合这种标准,就被社会认定为是完美女性,不符合这种标准的女性就被认定是罪恶的妖妇。

这些对女性而言是不公平的,自然就直接导致了女性一生的悲剧命运;二是宗教原因。

宗教主要是宣扬神按照自己的模式和类似物创造了人,并给人们制定了道德戒律,实质上是建立在禁欲主义和男权主义基础上的道德观,具有伪善性,本质上是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工具,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宗教压制人的自然感情,摧残人性,尤其对女性这个弱势群体的迫害是深重的。

哈代有意用这种悲剧性的冲突来唤起人们的思考,使人们认识到宗教的吃人本质,从而达到批判宗教,呼唤变革的目的。

三是女性自身性格弱点的原因。

在哈代作品中,还有一些女性,由于她们自身的性格弱点也决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还乡》的女主人公尤斯塔西雅心高气傲,对于爱情和生活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偏执的追求,对现实不知足,导致她最后与情人私奔的途中落水身亡。

苔丝的悲剧也是跟她的性格弱点分不开的。

她虽然敢于反抗社会的不公,但是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的羁绊。

哈代悲剧意识原因

哈代悲剧意识原因

11. 《德伯家的苔丝》与哈代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在小说和诗歌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评论家普里特查德说:“在众多的英美诗人兼小说家—司各特、爱米莉·勃朗特、麦尔维尔、梅瑞狄斯、D.H.劳伦斯—当中,哈代可谓独占鳌头。

”1 更有人称他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哈代的小说充满浓郁的悲观主义色彩,其中以《德伯家的苔丝》最为著名,女主人公苔丝“的故事纯粹是悲剧——依我们看来,是伊丽莎白女皇时代以来所创作的最大的悲剧。

”2 卡尔·韦伯评论说:“没有人会为这种评价争论,即它是他最伟大的小说。

”3 作为哈代悲剧小说的创作顶峰,它融合了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为一体,是哈代悲剧意识,悲观主义思想的完美体现。

作为哈代的一个杰出成就,他为苔丝安排了一个如此悲惨的结局,并且认为“只能这样,不可能有其它结局”,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国外学者对苔丝悲剧成因的研究倾向于“苔丝是命运的牺牲品”。

4 国内也有评论说“一切悲剧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

哈代认为,苔丝的失身是“命中注定”;苔丝家人被逐是因果报应:“当初德北家是郡中望族的时候,一定有过许多次,曾把无地可耕的人,毫不客气地驱逐”;并通过安吉尔用遗传因素解释苔丝杀亚雷的冲动,“不知道德伯氏的血统里,究竟有什么令人不懂的特性,才会让苔丝作出这种离经反常的事来”。

哈代似乎在暗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现实的苦难与种种危机都是宇宙神秘不可知的意志,而在与环境的斗争中,人类必定受到命运的支配,这就是哈代思想上的宿命论与悲观主义的核心思想。

2. 哈代悲观主义思想的成因2.1 家庭背景的影响托马斯•哈代于1840年6月2日,出生在英国多塞特郡(Dorset)多切斯特(Dorchester),那里是一个远离工业文明并始终保有着宗法制传统的村落。

他自幼身体不好,常常沉浸在家乡的青山秀水之中,听闻过许多民间传说故事,他特别喜欢听家1 William H. Pritchard , Lives of the Modern Poets(London & Boston :Faber and Faber Limited,1 980),p.16 2W.特伦特:《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邵殿生译,《哈代创作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第203页 3卡尔·韦伯:《威塞克斯的哈代:生平和创作》,纽约,1940年,第131页。

从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看小说人物的社会悲剧性【VIP专享】

从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看小说人物的社会悲剧性【VIP专享】

《英国文学》课程论文行政班级:A1021 学号:11006190129 姓名:范瑀Theory:Causes of Tragedy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bstract: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e greatest novel of British famous writer Thomas Hardy, describes the unfortunate, short life of a poor peasant girl, Tess. It is also a realistic novel which reflects the miserable fate of the individual farmer of England in the late of 19th century. Tess’s tragedy is a true portrayal of the poor of her time. The cause of her tragedy is always a concern of people. This passage illustrates thre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cause of Tess’ tragic fate, which include destiny tragedy, accidental tragedy, and psychological determinism. Within the three theories, the social reas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eing a beautiful, innocents honest, sweet-natured, and hard-working country girl, she is easily taken in and abused by the bourgeoisie, constantly suppressed by the social conventions and moral values of the day, abandoned by her husband and eventually executed by the unfair legal system of the society though Clare(her husband)came back to her.Key words: Tess, destiny tragedy, accidental tragedy, psychological determinism.前言十九世纪是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创作时期包括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的阶段。

论哈代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

论哈代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

论哈代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收稿日期:2001208224作者简介:聂珍钊(1952-),男,湖北秭归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第40卷第6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11月V o l .40 N o .6Journal of Central Ch ina N o r m al U niversity (H 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N ov . 2001论哈代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哈代小说的悲剧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美好以及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第二个阶段描写这个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毁灭的悲剧性过程;第三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毁灭和农民阶级的消亡而给破产的威塞克斯农民带来的悲剧性后果。

哈代的小说在主题上是统一的,主要描写威塞克斯农村社会毁灭的悲剧。

关键词:哈代;悲剧主题;《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中图分类号:I 561.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456(2001)0620084205在19世纪,哈代主要以悲剧小说的形式记录英国南部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揭示英国历史上最后残存的宗法制农村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卢那察尔斯基因此称哈代是“描述各国屡次发生过的、稳定的私有者阶层衰落现象的优秀编年史家”,“是描述普遍的重要历史现象的艺术家”[1](p468)。

哈代小说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们的内部逻辑性。

无论在主题、思想、题材方面,还是在人物、结构、技巧方面,哈代的小说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逻辑连贯性。

一些批评家已经指出了这一点,如著名的哈代批评家高斯就曾经指出哈代全部作品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指出哈代的小说“从1871年的《计出无奈》到1897年的《意中人》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系列”[2](p268)。

总的说来,哈代小说描写的悲剧性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美好以及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第二个阶段描写这个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毁灭的悲剧性过程;第三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毁灭和农民阶级的消亡而给破产的威塞克斯农民带来的悲剧性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作者:胡芩玥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1期
摘要:“威塞克斯小说”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他用特殊的笔法揭开了维多利亚王朝中虚无的繁荣,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一幕幕悲剧。

哈代“威塞克斯小说”有着浓厚的悲剧性,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哈代;“威塞克斯小说”;悲剧性
托马斯·哈代是二十世纪初期英国文坛的伟大作家,他敏锐的观察到社会的本质,利用自己的洞察力揭开了维多利亚王朝中虚无的繁荣,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一幕幕悲剧。

他的作品,特别是“威塞克斯小说”中,蕴含着浓厚的悲剧意识,主人公最后多以悲剧收场,之所以如此,与作者的生存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社会的悲剧性分析
哈代使用他的故乡威塞克斯作为创作的背景。

他描绘的社会空间很小,仅仅是在泰晤士河的南岸、英吉利海岸四周大约一百公里的威塞克斯。

展现了这个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色,而且弥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但是社会生活落后、循规蹈矩突出的农村群落。

就是在19世纪以后,农村也加入到了资本主义革命的行列,哈代所在的农村也受到猛烈的冲击,传统社会快速瓦解,许多农民走在失业无业、贫困潦倒的艰难处境。

面对资本主义革命带来的损害,哈代怀有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心灵倍受打击,在思想中牢牢地遵循传统的宗法文化,斥责工业革命对农民社会生活的摧残。

哈代在作品中的社会悲剧的刻画是以这时候的黑暗社会为原型,以工业革命与传统文明的矛盾为着笔点,采用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某個点的客观描述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社会生存的艰难。

《苔丝》里,哈代对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对农村的打击实行了整体性的还原,然后把苔丝家描绘成当时农民形象的代表,深深地刻画了农民在潦倒的社会困境中的艰难生存。

二、命运的悲剧性分析
哈代每个作品中都带有宿命论的结局,想必大家已经达成这种共识。

这种命运的悲剧性也深深地融入他的乡土作品当中,对这种命运的客观性结局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其中一方面,是为了展示当时的宗法文明。

在传统的社会中,“命运”是每一个人的宿命,这是整个社会的生存法则,所有人都会作为生存的依据,从这个角度来讲,哈代乡土作品的宿命论就是抓住了人们生活的本质特点,从而分析他们的心理。

所以,哈代一方面对工业革命对人们造成的灾难进行斥责,同时又深深地陷入传统的宗法文化中去。

面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环境,他十分惆怅,痛苦,甚至越来越彷徨、凄惨,最后走向绝望的状态,从而产生了世人不可违背命运的失落情绪。

三、生命的悲剧性分析
哈代的乡土小说具有深刻的高层次思想观念,其中的悲剧性思想尤其特出。

哈代作品里的“展示出一种生命悲剧意识”,它依据生命个体对人类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索,分析了人类思想的崩溃及在整个阶段中每个人心灵的摧残和精神的分裂。

像《还乡》里的游苔莎,她在哈代作品中展示了多重性格。

在社会中像神一般的存在,却在孤寂凄凉中慢慢的死去。

整部作品描绘的就是游苔莎心灵的摧残和精神的分裂的整个历程,小说由浅到深的方式反映了人类在困境中的所受的苦难和心灵的打击。

游苔莎本来到这个陌生的荒原世界,这个原本不属于她的世界。

所以,她的思想文化与整个荒原世界掀起了波澜,永远不可化解矛盾。

她使出所有的力气想要离开这个世界,可她的思想已经受到了荒原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潜意识下深处已有了荒原文化留下了痕迹,使她无时无刻都在依偎着这个世界。

因此,在她决定离开的时候心里无比地痛苦,甚至无法抉择。

四、悲剧性文化的渊源
哈代乡土作品中的悲剧性文化的根源,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应有的“悲剧人生”的思想观念。

如从哈代的生活背景观察,就可看出其中的问题所在。

哈代生长在传统的宗法乡村,英国传统的文明中存在着深深的宿命论,使得小哈代心中就萌发了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伴随了他的一生。

从情感上分析,哈代非常依恋传统的宗法文明,从而心灵倍受打击,在思想中牢牢地遵循传统的宗法文化,斥责工业革命对农民社会生活的摧残;对人类的生活困境十分担忧,所以他是一直都是抑郁的。

但是他并没有悲观和失望,在他的乡土作品中他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展示了在困境中艰难生存、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斥责了人们心中的冷漠与残忍。

五、结束语
哈代的乡土小说虽然沉浸着深厚的悲剧性,但在悲剧过后都展示着他本人对家乡深厚的依恋。

他用笔刻画了自己心中的世界,在悲剧的社会生活中,抒发着自己广阔情怀,表达自己对故乡和谐生存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参考文献:
[1]陈俊.托马斯·哈代中短篇小说中有关“追求”主题的探讨[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6).
[2]张一鸣.关于哈代的“全景式”研究——《托马斯·哈代全面评论导读》评介[J].外国文学研究.2010(02).
[3]温中兰,马大森.二十世纪前夜的吟唱——评托马斯·哈代的诗歌《黑暗中的鸫鸟》[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02).
[4]李志坚,吴定祥.托马斯·哈代作品的悲剧性探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