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的假性增高
血清CK—MB活性假性增高原因探讨及对策
MB单 克 隆 抗体 免 疫 法 与 免 疫 抑制 法有 互补 作 用 , 可最终确定有无 C K— B B或 巨 C K的干扰 , 使 测 定 结 果 更 准确 可靠 。
4 3 0 0 6 0 )
研 究 着 重探 讨 非 心 源性 疾 病 患者 血 清肌 酸 激 酶 同 工酶 ( C K - MB ) 活 性 升 高 的 原 因及 与 疾 病 的 关 系 。方 法 4 7例 非 心肌 梗 死 患者 血 清 标 本 中 ( 包括 3例 溶 血 标 本 ) , 总C K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s t u d y t h e c a u s e o f t h e f a l s e i n c r e a s e d i s o e n z y me MB i s o e n z y me o f c r e a t i n e k i n a s e ( CK- MB )a c t 免 疫抑制 法 : 心肌梗 死 中图 分类 号 : R 4 4 6 . 1 l 2 文献标 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7 4 1 4 . 2 0 1 3 . 0 4 . 0 3 1
a n a l y z e r . P a t i e n t s wi t h i n c r e a s e d CK— MB a c t v i t y a n d CK— MB / CK r a t i o o v e r 3 0 we r e s e l e c t e d t o d o t h e f u r t h e r a g a r o s e g e l
肌酸激酶同工酶杂化型(MB)的应用与假性增高的原因及处理
肌酸激酶同工酶杂化型(MB)的应用与假性增高的原因及处理作者:白冰王鹏飞史光华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摘 ;要】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别名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是一种酶类成分,它有三种同工酶形式:肌肉型、脑型、杂化型,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杂化型的肌酸激酶同工酶简称(CK-MB),它在患者患有心肌损伤的时候是较好的血清标志物,目前广泛的检测方法是速率法,在大量的检测结果中证实此法所检测的结果中有小部分为假性增高,而CK-MB质量法采用的是单克隆抗体,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及高度专一性,与其同工酶CK-BB及CK-MM无交叉反应,可以更好的反应指标的高低,因此本文来对CK-MB的应用及检测方法上的缺陷和优势进行比较。
结合我院目前对于此种情况的处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肌酸激酶同工酶杂化型(MB);假性增高;【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082-021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分型及CK-MB的应用1.1分型: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肌酸激酶分子是由脑型亚单位(B)和肌型亚单位(M)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组织中常含3种同工酶,按电泳快慢顺序分别为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CK-BB主要存在于平滑肌和脑组织中,血清中几乎没有;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中,占血清中CK的0~4%;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占血清中CK的96%~ 100%。
CK-MB有自己的亚型,包括MB2(组织形式)和MB1(转化形式)。
CK-MB2从心肌释放后,羧基末端被血浆羧基肽酶N水解,去掉一个赖氨酸残基转化为血清修饰亚型CK-MB1。
CK和CK-MB是心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特别是CK-MB更具特异性。
心肌损伤过程中CK的升高主要是由于CK-MB的升高引起,表现为二者的同时升高。
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
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及处理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
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肌酸激酶位于肌细胞内,血液中肌酸激酶升高一般提示已有肌肉损害或正发生肌肉损害。
肌酸激酶(C PK)增高,为一个化验结果异常,可见于很多疾患,不是个独立疾病。
临床上我们常常见到肌酸激酶(CK)单独升高的情况,但是,经过各种有关心脏检查排除了心肌梗死的诊断。
此时,需要我们的医生要从多方面考虑,作出合理的有益的处理,以免延误病情,造成误诊误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杨铁生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如发现检验结果有疑问,应及时与检验科联系,了解相关情况,以做出正确诊断。
一、生化特性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系统命名为三磷酸腺苷:肌酸磷酸转移酶。
CK作用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在3种肌组织和脑组织中含量最高。
CK是由两种不同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这样正常人体组织常含3种同工酶,按电泳速率快慢顺序分别为: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二、组织分布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脑组织中,此外还存在于一些含平滑肌的器官如胃肠道、子宫内。
而在肝、红细胞中含量极微或者没有。
三、生理变异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
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其量和人体肌肉总量有关。
14岁以下儿童的CK-MB无论是绝对活性或相对活性,均高于成人,在诊断儿童急性心肌炎时应考虑到这一生理差异。
四、CK的测定(一)标本的采集、处理和贮存为了减少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一般主张化验前2天内尽可能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锻炼。
早晨匆忙赶到门诊的患者最好休息。
(二)测定方法CK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酶偶联法,荧光法和生物发光法等五、CK同工酶的测定(一) 标本采集、处理和贮存CK同工酶检测血清和血浆均可。
在4℃可保存数天,-15℃可保存2周,若用血浆宜用EGT A,而不用EDTA抗凝。
临床肌酸激酶异常升高临床意义及升高特殊情况原因
临床肌酸激酶异常升高临床意义及升高特殊情况原因肌酸激酶(CK),也被称之为肌酸磷酸激酶,主要分布于平滑肌、骨骼肌及心肌细胞的细胞质与线粒体中,在脑组织、肺、胃肠道以及肾内也可见少量的肌酸激酶。
CK是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形成CK-BB.CK-MB和CK-MM同工酶。
CK是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激酶,在ATP再生、肌肉收缩、细胞能量转运等生物学功能中占据重要作用。
CK异常升高临床意义生理情况CK水平可受年龄、性别、种族、地域、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运动所致的血清CK波动,是最常见的生理因素。
病理情况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l)的诊断:CK、CK-MB对诊断AMI极为重要,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既可以用于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
AMl发作后,CK和CK-MB在4-6h 升高,24h达到峰值,48-72h恢复正常。
❷见于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肌肉萎缩或者肌营养不良等疾病。
心肌炎在发病后l~2d血清CK和CK-MB就会出现上升。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多表现为早期血清CK急剧上升,血清CK水平最低不少于正常值50倍,最多可超过正常值100倍。
❸脑组织损伤及肿瘤:CK(尤其是其同工酶CK-BB)在脑部疾病及脑损伤时升高,包括急性脑炎、脑膜炎、脑外伤、脑出血、脑寄生虫病、脑血管疾病等,血清CK和CK-BB同时升高。
❹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减退,其肌肉细胞病理改变主要是粘液性水肿和肌纤维肥大,可导致肌酸激酶升高。
❺药物:如临床在应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经常有肌酸激酶升高的病例,其他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等。
❻儿童CK升高,主要可分为非肌病性与肌病性两类。
前者包括前列腺、肺或胃肠道等器官病变、心肌坏死或受损、肌肉运动量过大、肌肉受损或直接缺血,持续高烧不退等;后者包括炎症性肌病、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代谢性肌病等。
CK升高特殊情况癫痫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及阵发性异常放电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组慢性脑部疾病。
婴幼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原因分析
婴幼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原因分析作者:张治文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4期【摘要】目的探讨引起婴幼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的原因,避免临床误诊。
方法利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和动力学法测定肌酸激酶(CK),计算CK-MB/CK比值,比值>30%的标本测定CK-MB质量。
结果比值>30%的标本测定CK-MB质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婴幼儿CK-MB结果增高影响因素很多,应该综合分析原因避免误诊。
【关键词】同工酶;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免疫抑制法;质量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及其同工酶的测定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最具有价值的生化指标之一[1],但由于方法学不完善及其他可引起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升高的因素很多,导致临床上出现所检测的CK-MB活性假性增高的现象,甚至出现CK-MB 活性高于或相当于总CK活性的情况,针对此种现象,作者做了如下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12月儿科重症病房患儿68例,均排除心脏和肌肉损伤;同时从本院产科选取26例正常婴儿,检测CK-MB, CK活性及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手工致其轻度溶血(Hb1. 2 仪器与试剂选用迈瑞BS20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CK(速率法)和CK-MB(免疫抑制法)测定选用原装配套试剂;CK-MB质量测定仪器为贝克曼库尔特ACCESS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原装试剂。
1. 3 方法实验前校正仪器,保证测定项目在控。
将所有标本先用干化学法分别测定CK-MB, CK活性,对CK-MB/CK比值>30%的标本行CK-MB质量测定。
2 结果68例患儿CK-MB活性升高的有36例,其中黄疸患儿27例,脑损伤患儿9例, 36例患儿中有4例CK-MB活性高于总CK活性;人工致轻度溶血组测定的CK-MB和CK活性较溶血前有轻度升高。
对所有CK-MB活性升高的标本行CK-MB质量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和危害
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和危害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01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磷酸肌酸激酶在发病的3-8小时内就升高,并且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心肌血液再灌,也会导致肌酸激酶活性明显升高。
02肌肉创伤还有类型肌营养不良均可发生肌酸激酶偏高,其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酶的活力约可达正常的10--50倍。
03一般来说,肌酸激酶在心肌里面的含量较多,尤其是患有心肌炎的人出现肌酸激酶偏高这一现象较为严重。
04长时间骑车、滑雪及马拉松跑等剧烈体育运动都可能导致肌酸激酶偏高。
05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其他并发症也是诱发肌酸激酶偏高的一大主要原因。
肌酸激酶偏高的危害一、对骨骼产生影响首先第一点肌酸激酶高对我们的骨骼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它是存在于我们的骨骼之中的一种病毒,所以说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骨头发痛,肌肉发痛,一旦出现这种感觉就是肌酸激酶高的影响,大家需要及时的提高警惕,一定要要认真的进行对待,可以采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
二、会引发心脏疾病肌酸激酶高的危害,就是会让到我们得心脏疾病,会对我们的心脏器官以及其他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身体比较重要,而且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尽量减少让这种病毒的产生。
三、会影响肝脏健康肌酸激酶高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肝脏健康,会产生肝炎,这一点也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因为以前就有很多的案例证明肌酸激酶高会产生一定的肝炎症状,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不利的,只有危害而没有好处的。
四、影响细胞成活率肌酸激酶高影响到我们的肌肉血液细胞的成活率,影响到我们血液细胞的浓度和生长,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说,大家必须要提高警惕。
肌酸激酶临床意义异常结果:增高:(1) 主要用心肌梗死诊断,ck升高幅度较ast和ldh都大,且出现早,2-4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到高峰,2-4天恢复到正常。
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
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和预后估计。
肌酸激酶指标过高的原因
肌酸激酶指标过高的原因
肌酸激酶指标过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增高:如运动后可导致肌酸激酶增高,运动越剧烈、时间越长,肌
酸激酶升高越明显。
此外,分娩时和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活性高于正常值,一些治疗和诊断措施,如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电休克、放射治疗、心脏按压、心导管检查、泌尿系检查等,也可使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增高。
男性肌肉容量大,血清肌酸激酶活性较女性高。
2.外伤:如果身体部位受到了外力的碰撞或者是挤压,也有可能会导致出现
骨骼肌细胞的受损,同时会导致肌酸激酶升高。
3.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炎症性疾病,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会导致心悸、
胸闷或者是胸痛等症状,此时肌酸激酶也会升高。
4.病理性增高:肌酸激酶升高还可能与病理性因素有关,例如心肌梗死、病
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药物相关肌肉损伤等。
对于病理性肌酸激酶增高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结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判断原因对症治疗。
心肌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
心肌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
心肌肌酸激酶(CK),又称为甲状腺素激酶,是一种在心肌组织和肝脏中广泛表达的肌肉蛋白原,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测心脏病活动性的生物标志物。
正常人血清中心肌肌酸激酶的水平在超过37IU/L,过高的心肌肌酸激酶可能与心肌细胞凋亡和受损有关。
心肌肌酸激酶的升高可能暗示心肌组织的受损,通常由心肌梗塞、心肌炎和肌肉损伤引起。
1、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主要原因之一,即有一段运动后,由于心脏某一部位的动脉血管受突发性的阻塞,导致该部位的心肌细胞缺血受损,心脏细胞死亡后,心肌细胞释放出的心肌肌酸激酶会由血液发泄,从而导致血清中心肌肌酸激酶升高。
2、心肌炎: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在心肌损伤的同时,伴有炎症反应,主要原因可能是病毒引起,如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感染引起,如手足口病引起的心脏炎;还有一种发病机制不清楚,叫做伴随肝炎病毒合并先兆性心肌病毒感染,心肌细胞死亡后释放出的心肌肌酸激酶会由血液发泄,从而导致血清中心肌肌酸激酶升高。
3、肌肉损伤:肌肉损伤是一种肌肉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缺乏训练,外伤或体力劳动工作过度,导致的肌肉过度拉伸、压缩或撕裂,从而形成肌肉损伤。
当肌肉细胞受到损伤时,在细胞内会释放大量心肌肌酸激酶,并从血液中排出,从而导致血清中心肌肌酸激酶升高。
4、其他原因: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引起血清心肌肌酸激酶升高,如烫伤、脊柱骨折、感染性疾病、肝病尤其是肝纤维化病,以及一些药物,如氟康唑、利多卡因和可的松等,也可能导致血清中心肌肌酸激酶的升高。
总之,高血清心肌肌酸激酶有很多原因,例如心肌梗塞、心肌炎、肌肉损伤以及一些其他因素,所以当发现血清心肌肌酸激酶升高时,应尽快就诊并进行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和诊断,减少转化为心肌缺血受损而产生更严重后果的风险。
肌酸激酶指标过高的原因
肌酸激酶指标过高的原因
1. 肌肉损伤:任何形式的肌肉损伤,例如创伤、挤压、拉伤等,都会导致肌酸激酶指标升高。
因此,体育运动中的剧烈锻炼、重型训练或极端体力劳动可能导致肌酸激酶指标升高。
2. 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所引起的严重心脏病。
心肌梗塞会导致大量心肌细胞破裂释放肌酸激酶,因此肌酸激酶指标明显升高。
3. 急性肾损伤:急性肾损伤会导致肾小管坏死和破裂,并释放出肌酸激酶。
因此,急性肾损伤可以导致肌酸激酶指标增高。
4. 肌无力症:某些肌无力症,如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病等,会导致肌肉细胞死亡,从而释放出肌酸激酶。
5. 肌肉炎症:某些炎症性肌肉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肌炎等,会导致肌肉细胞损伤,从而引起肌酸激酶指标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肌酸激酶在多种组织中存在,因此除了肌肉和心肌组织的损伤外,其他因素(如运动、肌肉注射等)也可能引起肌酸激酶指标的轻度升高,因此在评估患者肌酸激酶指标时,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如有需要,应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疾病诊断。
肌酸激酶升高与相关病理
肌酸激酶升高与相关病理
肌酸激酶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肌肉损伤、心肌梗死、心肌炎、
炎症性肌病、转移性癌症等。
通过监测肌酸激酶水平,可帮助医生
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预后以及确定治疗方案。
在肌肉损伤方面,肌酸激酶的升高与肌纤维损伤有关。
当肌纤
维受到损伤,细胞内的肌酸激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的肌
酸激酶水平升高。
因此,肌酸激酶的升高可以作为判断肌肉损伤程
度的一个指标。
心肌梗死是导致肌酸激酶升高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在心肌梗死
发生时,心肌细胞受到严重缺血和缺氧的影响,导致细胞内的肌酸
激酶释放到血液中。
因此,肌酸激酶的升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的发生,并帮助医生做出相应的治疗决策。
除了上述两个例子,其他疾病也可以导致肌酸激酶升高。
例如,心肌炎是心肌组织的炎症反应,可以导致肌酸激酶水平的增加。
炎
症性肌病是一组肌肉疾病,也会引起肌酸激酶的增加。
转移性癌症
可以侵犯肌肉组织,导致肌酸激酶水平上升。
综上所述,肌酸激酶升高与相关病理密切相关。
通过监测肌酸激酶水平,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疾病进展。
然而,肌酸激酶的升高并不一定代表特定疾病的存在,因此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请注意,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和诊断决策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肌酸激酶升高与相关病理. 医学前沿, 20XX, 10(1): 1-10.
2. 王五, 赵六. 肌酸激酶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中国心脏病杂志, 20XX, 20(2): 50-55.。
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原因
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原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是体内常见的三种酶,它们在细胞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这三种酶的水平偏高时,可能会提示身体发生了某种异常情况。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探讨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原因。
我们来说说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是一种存在于肌肉组织中的酶,在肌肉受损或坏死时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
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可能的原因包括:运动后的肌肉疲劳或损伤,例如过度运动或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骨折或压迫性损伤引起的肌肉损伤;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肌损伤等。
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肌酸激酶水平的升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甲状腺肌病、多发性硬化引起的肌炎以及药物或毒素引起的肌肉损伤等。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乳酸脱氢酶(LDH)。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参与乳酸代谢的酶,它存在于许多组织和器官中,如心肌、肝脏、骨骼肌和红细胞等。
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的原因可能包括: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肌损伤;肝脏疾病导致肝细胞受损或坏死;溶血性贫血或其他溶血性疾病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LDH等。
肺部疾病、癌症、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LDH水平升高。
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肌肉、心肌、肝脏等组织受损或坏死所致。
在发现这些酶水平异常时,应当及时就医,找出导致异常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以保障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都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及时关注身体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健康。
谢谢!第二篇示例: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是体内常见的蛋白质,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在肌肉组织和心脏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这三种酶的水平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一些疾病或特定的生理情况下,它们的水平可能会显著升高。
本文将重点讨论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原因。
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原因
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偏高是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导致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可能原因,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一、肌肉损伤对于一些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肌肉损伤。
当肌肉受到损伤时,肌肉细胞内的CK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
这种情况在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过度运动或者进行高强度运动后。
二、心肌梗死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心肌梗死。
当心肌细胞受到缺血和缺氧时,会释放大量的CK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
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测也成为了临床上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肌炎和肌无力一些炎症性肌病和肌无力症也会导致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升高。
这些疾病包括多种肌炎、皮肌炎、皮肤系统硬化症以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和破坏,导致了肌肉的损伤和炎症,从而释放大量的CK到血液中。
四、创伤和手术创伤和手术也是引起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外伤或手术后,肌肉细胞受到损伤或者缺血缺氧,从而释放大量的CK到血液中。
五、其他原因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会导致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升高,比如药物的副作用、代谢性疾病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
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有多种原因,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
对于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并根据具体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诊断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患者时,临床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判断可能的原因。
一般来说,对于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详细的病史询问:对于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患者,应详细询问其近期的运动情况、药物使用史、是否有过外伤或手术史,以及其他症状,比如肌肉疼痛、乏力等,这些信息都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偏高的原因
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偏高的原因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偏高通常是不正常的生理状况的结果,可能暗示着某种潜在的健康问题。
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通常是通过血液检测进行测量的,这些酶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解释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偏高的可能原因,并对其中一些常见疾病进行讨论。
对于理解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偏高的原因,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些酶的功能和生理意义。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它在肌肉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无氧代谢和运动过程中。
而羟丁酸脱氢酶是一种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酶,它在能量产生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这些酶的水平升高时,可能显露出某种疾病或异常情况。
1.骨骼肌疾病:骨骼肌疾病是导致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疾病包括肌肉受损、肌少症、肌炎和肌营养不良等。
当骨骼肌受损或受刺激时,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导致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心肌组织发生损伤或坏死时,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会释放到血液中。
因此,测量这两种酶的水平可以用作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
3.肝脏疾病:肝脏疾病也可能导致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的升高。
肝脏在体内能够合成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因此当肝功能受损时,这两种酶的合成和清除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它们在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4.甲状腺问题:一些甲状腺问题,特别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能导致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的升高。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过度活跃导致的一种疾病,会引起代谢率的增加和心血管系统的受影响。
5.肌肉损伤:肌肉损伤,如创伤性骨折或肌肉挤压伤,也可能导致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的升高。
当肌肉组织受损时,这些酶会进入血液循环。
在这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潜在的原因可能导致肌酸激酶和羟丁酸脱氢酶的升高,例如运动过度、肥胖、代谢紊乱、药物或毒性物质的使用等。
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升高
许如意;杨晔
【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5(17)1
【摘要】以心肌肌钙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以前,免疫抑制法检测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同工酶是诊断AMI的“金标准”[1].受专科和经验思维的影响,患者CK同工酶异常升高者多被考虑为心肌损伤或肌肉疾患,特别是中老年伴有胸闷、胸痛或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2-4].实际上,CK同工酶异常升高要特别警惕一种相对常见的现象——巨肌酸激酶(macro-creatine kinase,MCK)升高导致的影响[5].
【总页数】2页(P101-102)
【作者】许如意;杨晔
【作者单位】100048北京,海军总医院干部心内科;100048北京,海军总医院专家组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升高46例分析 [J], 黄瑞金
2.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假性升高的前列腺癌1例 [J], 张仲迎;马淑;冯明;李耘
3.肌酸激酶引起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一例 [J], 李伟中;李杨;郭春江
4.巨肌酸激酶引起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MB同工酶假性增高原因分析 [J], 孟
令章;甘爱荣;孔斌;张明珠
5.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的因素分析 [J], 孙福明;周浩淼;刘增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肌酸激酶引起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一例
肌酸激酶引起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一例李伟中;李杨;郭春江【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01(14)6【摘要】@@1 病例资料rn男,15岁.因皮肤瘙痒经门诊初步诊断为荨麻疹于2001年3月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静脉血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力.测得CK活力为111 U/L,CK-MB的活力为114 U/L.因为CK-MB的活力不该超过CK的总活力,所以用免疫抑制法测出的CK-MB的活力有误,需要进一步验证.我们根据文献中介绍的鉴定方法,将CK同工酶质控血清(内含CK-BB,CK-MB和CK-MM)与患者血清一起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1,2].结果质控血清显示有三条区带,由阴极至阳极依次为CK-MM,CK-MB和CK-BB;患者血清显示有CK-MM区带和位于CK-MM区带阴极侧的巨CK2区带,未显示有CK-MB区带.经扫描仪扫描分析,患者CK-MM活力占CK总活力的45.9%,为51 U/L;巨CK2占CK总活力的54.1%,为60 U/L;因患者血清无CK-MB电泳区带,故其CK-MB活力应为0.显然,用免疫抑制法测出的结果有误.【总页数】2页(P457,458)【作者】李伟中;李杨;郭春江【作者单位】解放军252医院,;解放军252医院,;解放军252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相关文献】1.巨肌酸激酶引起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MB同工酶假性增高原因分析 [J], 孟令章;甘爱荣;孔斌;张明珠2.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16例病因分析 [J], 吴怡萍3.婴幼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原因分析 [J], 张治文4.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的因素分析 [J], 孙福明;周浩淼;刘增涛5.产妇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1例 [J], 赵桂梅;庄岳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肌酸激酶mb亚型偏高的原因
肌酸激酶mb亚型偏高的原因肌酸激酶MB亚型(CK-MB)是一种生物化学指标,它是由细胞核内膜表面及线粒体内膜表面构成的酶,它在人体中主要由心肌细胞(即心肌细胞膜)中产生和分泌到血液中,可以用来检测心肌细胞的损伤。
当人出现心肌损伤时,CK-MB会有显著的增加,因此可以用来判断和诊断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由于CK-MB的增高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般可以从代谢性疾病,损伤性疾病,肿瘤及药物性疾病等方面考虑。
1、代谢性疾病:有些代谢紊乱,比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肝病,肾病等,会导致CK-MB上升。
2、伤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变,瓣膜疾病以及出血性损伤,都会导致CK-MB显著增高。
3、瘤:由于癌细胞可以分泌CK-MB,因此肿瘤也可以导致CK-MB 升高。
4、药物性疾病:一些药物,如链脲佐菌素、维生素K、凝血酶原缺乏症治疗剂等,可以导致CK-MB升高。
有时,会出现CK-MB较正常水平显著增高,却无法找到明显的原因,这称为非特异性CK-MB升高,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某些未知的病因,比如炎性反应等导致的。
因此,当出现CK-MB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时,医生会要求病人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这些检测和治疗的方法主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比如用X光来检查心肌梗死;用核磁共振心脏成像检查心肌炎;用血液检查评估代谢性疾病;用超声检查肿瘤等。
当CK-MB浓度升高时,必须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以保证心脏健康。
比如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支架介入治疗或血管内溶栓治疗;心肌炎患者要采取抗生素治疗,以减缓心肌损伤;代谢性疾病患者要控制血糖、血压和脂肪等指标;肿瘤患者要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
总之,CK-MB亚型偏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治疗,以保证心脏健康。
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和危害3篇
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和危害3篇肌酸激酶偏高的缘由和危害1一、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缘由1.心肌病变肌酸激酶的同工酶存在于身体中全部的肌肉细胞中,在心肌中的含量会更高一些,所以留神肌出现了损伤,检测出来的这种酶多的数值就会偏高,比方心梗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会在患病6个小时以内会升高,24小时以内会到达高峰。
2.肌肉严重创伤当肌肉出现了严重的创伤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导致肌酸激酶的同工酶升高,比方因为外力的撞击导致肌肉受伤,或者出现了肌肉萎缩的疾病等,这种酶也会有偏高的状况。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危害假如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数值偏高,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心肌炎,假如这种数值持续偏高,可能会出现急性心梗,当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心衰,心律失常,甚至有猝死的危急,所以一旦发觉这种酶升高,就要留意准时治疗。
三、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怎么办1.口服养分心肌的药物因为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时可能患有心肌炎,所以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辅酶q10,磷酸肌酸钠等药物养分心肌,也可以应用血管紧急素转换酶抑制剂减轻心脏的病负担,缓解病情。
2.多休息患者要留意多休息,适当的限制运动的量,对于病情的好转也是有帮助的。
心肌出现问题时要严禁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猝死。
3.合理饮食同工酶偏高的人应当多吃一些新奇的蔬菜和水果,为身体补充维生素,对于降低心肌损害也有好处。
肌酸激酶偏高的缘由和危害2肌酸激酶是存在于正常肌肉组织细胞,包括心肌组织细胞中的一种酶,对于维持正常的肌肉细胞的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肌肉组织细胞受损后,肌酸激酶会释放入血,就可以使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
血清肌酸激酶的偏高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或危害的,只是肌肉组织细胞损伤的一种表现,比方骨骼肌的挤压伤或挫伤、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组织的急性缺血等,都可以使血清肌酸激酶偏高。
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应当针对能引起血清肌酸激酶偏高的疾病实行相应的治疗。
肌酸激酶偏高的缘由和危害3出现肌酸激酶偏高,主要的缘由和危害如下:首先是在缘由方面,之所以出现肌酸激酶偏高,既有生理性缘由,又有病理性缘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CK、CK-MB活性尽量不使用溶血标本 红细胞中含有腺苷酸激酶( AK) ,溶血标本中的AK 直接参与CK 速率法的第二步反应, 对CK-MB 的测 定结果也带来一定影响 试剂中加入抑制剂AMP 抑制AK 干扰, 抑制率仅90%~ 95%
巨CK1的临床意义
一般认为是良性现象 发生率低,仅0.8-2.3 %
巨CK2的临床意义
80-90%并不引起CK 总活力异常升高,其余仅略升高 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8322例患者中检出率1.2%
原发性肺癌检出率56.8%,13例结肠癌者术前9例检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例结肠癌或胃癌转移者中16例检出 肝硬化中检出率14%,肝细胞癌16%,肿瘤肝转移31%, 乳腺癌5%,
免疫抑制法:测定CK及CK-MB简单、快速、不需手
工操作、可上自动生化分析仪而被广大医院采用 原理:正常人血清CK-BB极少可忽略不计,应用 单克隆抗体与CK 中的M 亚基结合,抑制CK-MM 及 CK-MB 中的M 亚基活性,通过速率法测定B 亚基, 结果乘以2 即为CK-MB 活性
CK-MB主要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梗。当炎症或梗死 等原因引起心肌细胞受损或坏死, 大量CK释放入 血, 血清中CK-MB 占CK 总活力> 5%为阳性,最高
检测CK-MBmass的质量法,其原理是利用单克隆抗 体技术和全自动ELISA的方法直接检测CK-MB的浓
度,所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酶法的不足
THANK YOU!
CK亚基 M B CK同工酶 MM MB BB MtMt 主要组织部位 骨骼肌 心肌 脑和结肠 肌肉、脑和结肠
Mt
血清CK同工酶正常值(占CK总活力百分比):
琼脂糖电泳法: CK-MB<5%; CK-MM>94%~96%; CK-BB无或痕量
CK 同工酶的分离和定量方法包括电泳、离子交换 层析、免疫抑制法、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 法
56y女性,2006年体检时发现肌酸激酶明显升高, 无自觉不适。多年反复复查CK持续升高 (899U/L~1032U/L),心电图、MRI、风湿相关抗体、 肌电图均未见异常
1年前出现阵发胸闷,夜间憋醒,黑曚、喉紧
既往高血压
辅助检查:
冠脉CT:LAD近端局部偏心非钙化斑块,管腔轻度狭窄 <50%,余各支冠脉未见有意义狭窄;心脏超声:正常; holter:窦性心律,偶发房早;下肢动静脉超声:正常; 生化:CK 985↑U/L, CK-MB 1633↑U/L; 心梗三项(12病房):CK-MB<1.0ng/ml, TNI<0.05ng/ml,MYO 53.1ng/ml;TNT(-); 10.22
巨CK 的干扰 CK-BB 的干扰 溶血的干扰
巨CK1(MCK1):巨分子酶,多为CK-BB与IgG或IgA 的复合物,少数为CK-MM与IgG或IgA的复合物 巨CK2(CK-mt):存在于线粒体膜上,线粒体崩解时 随碎片进入血液,呈低聚状态 巨分子酶不被抗CK-M 抗体抑制,活性被100%测出, 计算时结果再乘以2,更扩大了误差,故形成CK-
MB 的假性增高
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 活性的方法是假定标本中
无CK-BB 活性。由于CKBB活性的升高, 必定影响 CK-MB 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测得的CKMB活性=CKMB+2CKBB,若CKBB>CKMM, 则:2CKBB+CKMB>CKBB+CKMM+CKMB
即测得的CKMB活性>实际总CK活性
值达12%~38%
除肌肉疾病外,中毒性休克、创伤、脑血管意外、 甲状腺功能低下、急性酒精或CO中毒都有CK-MB增 高,占总CK百分比平均5±2.5%
应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 酶活性时, 经常发现 CK-MB 酶活力占CK 总活力50%以上,甚至大于CK 活力的病例 原因:
1 2 3
CK-BB的临床意义
正常儿童血清中可检出 间接反映脑组织损伤情况: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
血,脑膜炎 小细胞肺癌,胃癌,胶质细胞瘤,绞窄性肠梗阻
临床实践中,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时,如CKMB/总CK超过30%甚至50%,如无溶血,须警惕巨CK 或CK-BB存在,进行CK同工酶电泳以鉴别
10.12.13协和医院 :
CK 1037↑U/L; CKMB-mass(定量)0.4ng/ml(0.3-4.0); CK-MM 5.2↓%(97-100); MCK1 94.8↑% (0-0)
在富含CK的组织中有三种存在于胞液的CK和一种存在于线 粒体的CK,每种同工酶含M,B,或Mt的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one sepsis, and only one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macro CK and total CK
---Clinical Role of Recurrently Elevated Macro Creatine Kinase Type 1,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 22:186–191 (2008)
10.24 心梗三项(检验科):CK-MB 0.5ng/ml, TNI 0.002ng/ml,MYO 13.4ng/ml; 心梗三项(CCU): CK-MB <1.0ng/ml, TNI <0.05ng/ml,MYO 34.7ng/ml;
甲状腺功能:TSH 5.96↑uIU(0.55-4.78),FT3, FT4,TT3,TT4正常; 肿瘤抗原(AFP,CEA,CA199,125,153):(-)
多见于肌炎、风湿、心脏病、溃疡性结肠炎、老年、
女性 是否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尚不确定,有些文献发现 巨CK1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其组分无明显改变 曾由健康人血中检出
MCK1引起总CK活性升高
105 patients with serum macro CK type 1 Of the 16 patients with repeated presence of macro CK type 1, clinical diagnoses were myopathy in 14 pati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