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自然界、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两种气体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气体有什么作用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教学内容:
-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完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收集和检验。
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相关安全知识。
-学生能够阐述二氧化碳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认识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说明一氧化碳的危害,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并适时给予提示。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教学内容:
-学生探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减少它们的排放,保护环境。
-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讨论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和检验方法尚不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实验技能。
3.学生对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较感兴趣,有利于教师引导他们关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4.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善于探究和质疑,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过程及结果。
3.针对课堂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应用及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通过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共同进步。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化学实验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认识可能局限于知道它们是气体,但对它们的性质、用途及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
-掌握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了解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掌握其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的原理。
2.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优质高效源于精心的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教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教学,我主要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评价四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地位、作用本节课以学习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为题材,是一节引导学生学习物质性质,总结探究方法的化学课。
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法,本节课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接下来再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
所以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实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尝试自我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熟练地操作。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与交流,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3、教学重点: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气体的制取,性质探究的知识学习线条。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会太大。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和用品:铁架台、塑料瓶、输液管、橡皮塞、烧杯、注射器、蜡烛、纸花、502胶水试剂:大理石、稀盐酸、醋酸、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石蕊试纸四、实验原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助燃、不燃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作用生成酸性物质(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五、实验内容和方法设计。
㈠、设计前提:前提1、教材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本人认为所用器材繁杂,药品消耗量大,耗时长,会使学生产生盲目感,不利于学生分组实验,需对该实验方法进行改进。
前提2、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连接、组装仪器,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等的能力。
前提3、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多数九年级学生能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可以利用QQ 群、微信进行信息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②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③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④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污染。
1.2过程与方法:①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②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备;③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对比,学习对比的学习方法。
④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⑤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及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②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③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④通过全面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任何事物的两面性。
⑤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的了解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装置设计及制取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2 教学难点①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有机结合。
3 专家建议4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对比学习法。
5 教学用具二氧化碳:仪器:大烧杯(2个)、试管(6个)、导管、橡皮塞、酒精灯、试管夹、集气瓶、试管架、铁丝、火柴。
药品: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三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蜡烛、稀硫酸、汽水。
一氧化碳:多媒体展示台、有关实验仪器(一氧化碳性质实验)。
6 教学过程6.1二氧化碳1用于人工降雨。
6.2一氧化碳OCO观察现象并归纳结论: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会产生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重新用作能源,来还原氧化铜。
装置,你有何新的有利的一面7 板书设计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无气体无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H2CO3= H2O+ CO2↑(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3)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探究。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气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气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认识这两种气体。
另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2.难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药品、仪器设备。
2.教学课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的图片和动画。
3.教学资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文章和研究报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气体的来源和性质。
提问:“你们知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展示它们的制法和用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要求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和实验结论。
-调查生活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排放源,了解减排措施,并以图表或报告的形式呈现调查结果。
3.阅读拓展:
-阅读有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这两种气体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业、医疗等,并撰写阅读笔记。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制备和应用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重点考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制备方法。
-撰写一篇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环保”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分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环保问题。
2.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事物,撰写观察日记或小论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温室效应、温室气体、煤气中毒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关系。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它们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3.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
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与石蕊溶液相互混合的各种情况的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三、教学过程【设问引入】在具体上本节内容前请大家思考以下2个问题【展示课件】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云,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墙壁的粉刷匠”,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
它是一种什么物质?【学生思考猜想】1、第一个问题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而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所以是植物的粮食3、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是灭火的先锋。
【点评引入】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除了有大家提到的这些性质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提问】那么在同学们的了解中,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并展示幻灯片】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4、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5、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不能支持呼吸【追问】那么这些性质是你们确实感受到的,还是老师告诉你的呢?你们有没有具体的事实或实验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和实验来让同学们更了解它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讲学)课标定位1、初步学会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燃着的木条检查集气瓶是否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检查时,木条应放在瓶口。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碳酸很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又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Ca(OH)2CaCO3↓+H2O,此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5.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O22CO2。
(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uO+CO Cu+CO2。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反应现象: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步骤: ①先通入CO 一会儿;②加热;③停止加热;④继续通入CO 到玻璃管冷却为止。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知识在线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77 g/L,约是空气密度的1.5倍。
(1)验证CO 2是否集满的方法,见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燃着的木条检查集气瓶是不是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检查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说明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沉在集气瓶底部,收集二氧化碳时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2)将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倾倒入烧杯中,见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CO 2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其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冰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二氧化碳学案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是化学原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
答案:C+O2点燃CO2Ca(OH)2+CO2====CaCO3↓+H2O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活动与探究]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探究]你知道汽水、啤酒打开时为何冒气泡吗?放出的气体是什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CO2叫干冰(致冷剂、人工降雨)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第六章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目标要求】1、记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及温室效应的产生和危害。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预习一】独立完成知识点一:填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色,状态,味,密度,溶解性,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2.3.知识点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知识点四干冰:知识点五二氧化碳的用途1.2.3.自主完成1.北方的农村,许多人家里都设有地窖用来贮存蔬菜。
由于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气体,因此,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会做一个“灯火实验”:就是把燃着的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证明里面聚有大量的气体,不宜进入;当看到,证明里面的气体较少,可以进去。
2.为了让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了?3.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称“死狗洞”。
人如果牵着一只狗进去的话,狗很快就会昏迷,但人却安然无恙,你能猜想这是为什么吗?【预习二】知识点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知识点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2.【探究练习二】煤炉中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点拨】【当堂检测】1、小强用如右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2)写出该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强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气体中CO2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体内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交换。
2、向蔬菜温室大棚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其目的是()A、使害虫窒息死亡,有效防治病虫害B、避免发生火灾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使温室内的温度稳中有升3、检验某无色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A、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B、将气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容器中C、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4、两支试管中各注入5 mL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一支加热,另一支撒入少量的活性炭,其颜色变化为:①红—紫—无②紫—红—紫③紫—红—无④无—红—无;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石墨用作电极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焦炭用于冶金工业6、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应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异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及区别。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7.课堂反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困惑。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2.撰写小论文: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与环保”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要求内容具体、观点明确,能够体现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家庭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要求安全、环保,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将实验过程和结果以文字、图片或视频形式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区别等。
2.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及环保意义。
4.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化学 人教课标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教案示例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材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材中有关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
教科书设置了4个实验和4个现象记录及分析表,配置了5幅图片,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述,为师生探究二氧化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可以依据教学需要做适当变通。
学生分析1.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2.通过前一阶段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要素或环节有了一定的体验。
在对二氧化碳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很可能成为“最近发展区”。
设计理念1.改变教师的角色,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不仅充当指导者、组织者,而且充当合作者、促进者。
2.创设探究情境和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勇于表达和交流。
3.根据课题内容的特点,把实验作为问题的生长点。
同时,又把实验作为探究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因而,采取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是:探究主题-实验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对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师(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氧化碳。
(播放影像并设问)舞台上人物出现时腾云驾雾的景象是怎样创设的?师(与生A1和B1合作进行实验并设问):向盛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内倒入1/3体积的水,即刻旋紧瓶盖,振荡后,瓶子由鼓变瘪,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想知道这些现象的奥秘吗?生(欲望强烈):想知道。
【用新奇的现象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强烈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创设情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家园。
4.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己。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如二氧化碳的溶解、一氧化碳的中毒等,引导学生关注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家园。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己。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差异。
3.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还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此外,我将设置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及物理性质,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有哪些独特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和与水发生反应。
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关于一氧化碳,教材主要介绍了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
本课题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教材介绍了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以讨论的形式提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等一些实际问题。
另外,本课题还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教材中的“调查与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充分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第1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并提倡“低碳”生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能灵活应用CO2性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仪器: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一套,铁架台,烧杯,试管,药匙,试管夹,集气瓶,玻璃管,酒精灯,玻璃片。
药品:稀盐酸,石蕊试液,稀醋酸,石灰水,水,大理石。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课前预习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多些行否?没有行否?2、二氧化碳有什么重要性质?3、碳充分燃烧生成______,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_____,生成物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____________,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不会给它们性质带来什么差异呢?课内探究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熔沸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合作交流:探究1:灭火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探究2:与水反应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I II III IV现象分析取出第四朵纸花,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精讲点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与石灰水的反应(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石灰水变化。
试管中取少量石灰水,通入CO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15至117页1.二氧化碳 _不______,不_____,且比空气____,可用来___________。
2.干冰升华时______大量热,可用它做_________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节化学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以及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但对其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性。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性。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样品、烧杯、试管等。
2.准备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3.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接触过这两种气体?它们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性,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和处理一氧化碳中毒。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人教版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活动二:
小结:CO2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 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1︰1);
现象对比:什么物质使石蕊试剂变色了呢?
补充实验:把(1)和(4)变红的纸花在酒精灯火焰烘烤发现(4)又变
二、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一)含量过高影响人体健康
(二)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灭火、光合作用、建筑等,ppt (三)干冰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温室效应的产生及其危害(ppt展示)
三、总结
6-3-1 二氧化碳
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它起什么作用?
2
课堂反思: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导学案(无答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本P117-P120)(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过程】自学指导1:认真看书117页,结合老师的演示实验,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实验6-3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6-4 现象:塑料瓶变扁。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小结: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固体: 干冰自学指导2:1.认真看书118-119页,结合老师的演示实验,归纳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结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二氧化碳的用途.2.化学性质:①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验满)②不能供给呼吸作用(做灯火实验)③与水反应:CO2 + H2O == H2CO3(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H2CO3== H2O + CO2↑ (红色的石蕊溶液变紫)④与Ca(OH)2溶液反应:Ca(OH)2 + CO2== CaCO3↓+H2O(CO2检验)3.用途:(性质→用途)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②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作致冷剂、人工降雨、舞台烟雾③气体肥料→光合作用④化工原料→合成化肥、制汽水、饮料等4.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①含量升高的原因: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CO O CH氟利昂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④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当堂训练:1、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试液由____色变成____色。
此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____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
2、取上述变色了的溶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并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管口,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给试管加热可看到溶液由____色变成了____色,同时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室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3. 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 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2.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3. 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温室效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对二氧化碳秘水反应的原理的探究。
【学习用品】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装有阶梯蜡烛的烧杯,充满二氧化碳的透明软塑料瓶1个,3个充有空气和不同量二氧化碳的瓶子,用滤纸制作的紫色石蕊小花4朵(干燥的),盛有稀醋酸的喷壶,盛有水的喷壶,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灭火器,一瓶或乐等。
【课时安排】 2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 碳的氧化物有和两种,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原因是。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常温下它是色,味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化学性质有: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有升华的性质,因此可作剂等。
3.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等。
防止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二、合作学习(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实验探究一(P117实验6—3)拿一瓶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按照课本图6—14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然后回答问题:(1)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2)观察实验现象:。
(3)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探究提升(1)你能设计实验证明某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吗?如果能,说出你的方法:(2)你还可以用什么实验或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实验探究二(实验6—4)按照课本图6—15,向一个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完成下列问题:①现象:②结论:讨论:(1)根据以上实验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事实,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补充实验一:用试管取少许实验2中软塑料瓶中的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猜想: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可能是:。
证明:自己设计实验或参考课本P118(实验6—5),利用实验桌上的仪器证明你的结论:化学方程式:4.补充实验二:用试管加热实验2中软塑料瓶中的水,观察现象。
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化学方程式:交流讨论:(1)为什么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会出现白膜?(2)根据以上实验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由课本P119表6—1图6—18,完成下列表格。
讨论:(1)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2)打开一瓶汽水,含有大量气体冒出,这是什么气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用途:(用途体现了性质,性质决定了用途)(3)归纳总结CO22. 温室效应(观察课本P120图6-20讨论以下问题)⑴什么是“温室效应”?⑵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哪些?⑶地球为什么喊救命?⑷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三自主检测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是()A.煅烧石灰石 B.点燃木炭 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碳酸分解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盐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经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的气体不一定是一氧化碳D.尝一下,有咸味的白色固体一定是食盐3、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A.加入澄清石灰水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4、下列各组仪器中,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A .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B .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C .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D .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5、“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碳减排”等日常出现在电视新闻或报纸上,其中关于“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 ( )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B.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 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6、 有一种无色气体,它可能是由N 2、H 2、CO 、CO 2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的,按图示操作,现象:①澄清石灰水浑浊,②干冷烧杯壁上没有出现水珠。
分析:此气体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可能有 。
*7、(5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选择 装置组合来制备和收集氧气(填字母编号)。
(3)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 。
*8、30g 稀盐酸和5g 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
试计算可以产生多少克CO 2?第2课时 一氧化碳【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探究并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
2. 了解一氧化碳的应用及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 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的认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2.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学习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 一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体,溶于水。
2. 一氧化碳燃烧时,放出,火焰呈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一氧化碳,原因是它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造成生物体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因此,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防止CO中毒。
4. 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具有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合作学习1.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观看一氧化碳燃烧的实验视频,记录现象并分析。
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可用来做:讨论:(1)在煤炉上方,常常看到蓝色火焰出现,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你能写出煤炉上、中、下各部分产生该气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吗?(2)冬天用煤取暖时若通风不畅,主要发生上面的哪个反应,可能产生什么后果?放盆水能否避免这一现象?原因是:2.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结合,致使人体缺而中毒,这说CO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讨论:(1)煤气厂为何常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加入少量难闻气体?若发生煤气泄漏应怎么办?的B瓶中,两个瓶都(2)将螳螂放在盛有C0:的A瓶中,将蟋蟀放在盛有CO和02拧紧瓶盖,结果瓶中的小动物不久都死了。
A瓶中螳螂的死因是B瓶中蟋蟀的死因是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观看实验视频,记录现象并分析: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这表明C0能使CuO转化为Cu,说明CO与前面学过的C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可用在方面,用来,CO冶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归纳总结CO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5.比较C0与CO2的性质与用途6.为什么CO与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7.要除去CO2气体中的CO,应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要除去CO中的CO2呢?三、自主检测1、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2、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化学工作者的义务。
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用液态氢作燃料发射火箭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催化剂把水变成汽油D、CO气体可用来冶炼金属3、CO和CO2相同的是()A、物理性质相同B、化学性质相同C、组成元素相同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4、甲、乙、丙、丁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1)甲+乙;(2)O 2+乙丙; (3 ( )A 、C 、CO 2、CO 、CaCO 3B 、CO 、C 、CO 2、CaCO 3C 、C 、CO 、CO 2、 CaCO3 D 、CO 2、C 、CO 、CaCO 3*5、A 、D 是常见的两种固体,其中一D 为亮红色固体,B 、E 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气体E 有毒。
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试推断:(1)A 、E 的化学式:A ; E 。
(2)写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碳氢 化合物,CO ,CO 2,和氮的氧化物(如NO )等物质,因而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
(1)尾气中的_________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2)治理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的作用是使CO 和NO 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请写出CO 和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你能说出几种鉴别CO 和CO 2气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