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专题调研的调查提纲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一. 背景和目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指农村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农村,到城市或者其他地区寻找工作机会。
该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和影响因素。
二.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使用随机抽样方法,在不同地区的农村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涉及转移就业的原因、目的地选择、工作类型,以及收入情况等。
三. 调查结果1. 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就业机会有限,收入较低。
另外,农村劳动力也受到家庭经济困难、教育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
2. 目的地选择: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选择到城市进行转移就业,主要原因是城市就业机会多、薪资较高。
少部分农村劳动力选择到其他地区,如沿海地区、工业园区等。
3. 工作类型: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主要从事建筑工、服务业员工、家政服务人员、工厂工人等工作。
4. 收入情况: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后,收入有所提高。
然而,由于工作类型和工作环境的差异,部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仍较低。
四. 影响因素1. 人口因素: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人口数量过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管理政策:相关政府政策和管理措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较大。
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课程和资金支持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
3. 就业机会:就业机会的分布和数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起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和工业园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五. 建议1.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资金支持。
2. 加强农村教育水平提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 加强城乡经济发展的衔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深化改革,放宽城市户籍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限制。
六. 结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了当前一个热点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报告。
一、调查题目和范围我们的调查题目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围包括了全国各地农村地区。
二、调查目的及方法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包括了农村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等方面。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了一些农村村庄,向村庄内的居民发放问卷,收集了问卷的回复结果,以此来了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情况。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我们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03份,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一些主要结论:1.性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男性占比54%,女性占比46%。
2.年龄分布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大多数是以20~30岁年龄居多,占比42%。
其次是31~40岁年龄段,占比36%。
这两个年龄段占了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8%。
3.受教育程度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只有30%的人拥有高中以上的学历。
而其中大多数的人只完成了初中教育或以下,占比达到了70%。
4.就业状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普遍比较困难。
其中,35%的人在城市找到了工作,25%的人在农村找到了工作,而有40%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四、问题分析及建议1.教育问题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应当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对农村学生的教育。
同时,还需要注重农村教育的实际效果,将教育与农村实际经济需求密切结合,培养出更多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2.政策支持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较大,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扶持政策,给予农村劳动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3.农村创业问题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找到工作的人数比较有限,很多人选择了去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精选五篇)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精选五篇)第一篇:“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劳动就业状况,充分把握全县就业形势,积极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
近期,我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全县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各类用工单位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盘点2010年就业,严峻与希望并存,现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基本状况(一)劳动力资源现状我县现有人口6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3万人,非农业人口12.1万人。
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企业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逐年增加。
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21.0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城镇新增劳动力0.37万人。
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资源中,青壮年劳动力占有较大比重,35岁以下的占37.07%。
根据统计调查数据,全县实有劳动力37.15万人。
其中:男性19.03万人,女性18.12万人;外出务工14.52万人;从事第一产业12.54万人,所占比例33.76%,从事第二产业9.53万人,所占比例25.65%,从事第三产业15.08万人,所占比例40.59%;县内就业10.09万人,省内务工4.49万人,省外务工9.96万人,国外务工0.07万人。
(二)就业状况调查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到我县期间状况的直接表象存在于三个方面:(一)大量民工陆续提前返乡,乡镇街头、车站陆续出现了到处观望和写满无可奈何表情的人们。
(二)广东沿海一带小型企业业主陆续回乡“渡假”。
(三)地产特色农副产品原料材料收购迟滞缓慢,有的无人问津。
县就业局分管领导通过认真了解分析、充分认识到事态发展的严峻性,一方面及时向上级汇报,依靠上级和政府为民生及时筹划;另一方面组织人力市场工作人员分头下乡、作详细认真具体的调查研究。
综合汇聚来自各方面的情况,使上级主管部门判断和决策依据。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以下是一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的范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近年来,中国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城乡劳动力的流动日趋频繁。
为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调研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关解决办法,本次调研旨在为制定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对一定数量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调查,在全面了解其转移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2.访谈:通过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者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相关政策和工作措施。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现状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如下:(1)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就业。
(2)劳动力转移区域集中,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
(3)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式多样,包括工人、服务员、销售员、保洁员等。
(4)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良好的城市主要有发达的经济、完善的社会保障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2.问题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存在:(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不对称,很多农村劳动力缺乏了解就业市场的渠道,造成就业难度增加。
(2)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过程中遇到歧视、欺压等问题,不得不回到农村就业。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享受与城市劳动力同等待遇的保障。
(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资水平较低,且对于劳动力安全和劳动条件不够关注。
3.解决办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办法:(1)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的公开和发布,提高农村劳动力了解就业市场的机会和渠道。
(2)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歧视和欺压的打击力度,保护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3)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享受与城市劳动力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4)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资水平,并加强对工作条件和安全的监管,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权益。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篇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切合我县县情的现实选择。
为此,我们就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缙云县总人口43.69万人,农业人口39.76万人,占91.0%,农村劳动力23.22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12.8万人,女性劳动力10.42万人,分别占55.12 %和44.88 %。
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不高。
2004年全县外出农村劳动力7.68万个,占农村劳动力总人口的31.70%。
二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
全县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8%,初中文化程度占57.2%,小学文化程度占26.8%,文盲或半文盲占3.2%。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
据统计资料,2004年我县乡村实有劳动力合计23.22万人,耕地面积15.25万亩,如果按劳均种植3亩计算,只需5.25万个劳动力,加上林牧渔业约需2.5万劳动力,除去外出劳动力,尚有8.11万劳动力需要转移。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1、劳动力转移异地化。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广,异地化转移为主要特征。
外出劳动力转移遍布全国二十多省、市、区,近致邻县,远到青海、吉林等地,相对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在广东东莞、惠州等地超过2万人,上海、江苏等地近2万人,广西东兴市、钦州市等地约5000人。
省内主要分布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
2、劳动力转移规模化。
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二多二少” 特点,即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多,工业、商贸、建筑等行业少;凭技术专长创业多,靠体力务工人员少。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步伐,加快劳务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按照县政协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安排,6月18日,县政协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劳动保障和民族宗教等界别的14名政协委员,由县政协副主席吾麻尔同志带队,采取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先后深入大丰镇、园户村镇、二十里店镇、石梯子乡,对我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县有农村劳动力47339人。
其中,男性27075人,女性20264人;少数民族22467人;小学文化程度17631人,初中文化程度24607人,中专以上学历5101人。
当前已实现就业42833人(其中从事一产的24621人,占就业人数的57.4%;从事二产5506人,占就业人数的18%;从事三产10000人,占就业人数的23.4%;自主创业2706人,占就业人数的6.0%)。
仍有富余劳动力2003人,其他2503人(其中在校学生2123人,现役军人380人)。
201X年以来,已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
其中,长期转移8903人,季节性转移1.7万人次,实现转移创收1.3亿元。
近三年来,我县年均转移就业3.1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近3亿元,农牧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先后培育打造了“园户村餐饮”、“呼图壁运输服务队”、“苗木花卉园艺工”三大劳务品牌。
这些劳务品牌的创立,有力地带动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相关行业和产业聚集,使广大农牧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
201X年,我县创建为“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示XX县”。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且男性居多。
二是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餐饮业、运输业、林果业和养殖业,且多为自己创业。
四是劳动力外出创业就业的渠道有限。
农村劳动力转移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业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的效果。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200份问卷,选择的调查对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
问卷涵盖了基本情况、转移就业情况、就业方式、收入情况、就业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中,男性占比55%,女性占比45%。
就业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占比为60%。
另外,大部分就业者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仅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比达80%。
2.转移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就业者参与非农劳动。
其中,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行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三大主要领域。
此外,约有30%的就业者选择了城市就业,而70%的就业者选择了农村或县城的就业机会。
3.就业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在转移就业的方式上,绝大多数就业者选择了找亲戚朋友介绍就业的方式(占比75%)。
其次是通过劳务中介(占比15%),再次是通过网络招聘(占比10%)。
这些方式都与人际关系的影响密切相关。
4.收入情况5.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就业者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
其中,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工作稳定性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者对工作比较满意的因素。
四、影响因素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亲朋好友的影响和城市就业机会等。
受教育程度低、家庭背景差的劳动力往往难以找到满意的就业机会,亲朋好友介绍的就业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者的就业具有较大的影响。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情况和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就业满意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岗位和就业机会。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人口在生产过程中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过程。
这一现象在中国以及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启示进行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通过对多个农村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 劳动力流出地点多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的地不仅限于城市,也包括乡镇企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域等。
流出地点的多元化反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差异化发展趋势。
2. 劳动力转移行业分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各种不同的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
这种行业分化既有劳动力的技能特点影响,也与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关。
3. 劳动力转移形式多样化:除了常规的务工形式外,农村劳动力也通过自主创业、返乡经商等方式进行转移。
这种多样化形式的转移反映了劳动力对选择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体现。
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
以下为调查结果:1. 人口因素:年龄、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人口因素。
年轻人和受过教育的农民更容易选择劳动力转移,而家庭背景较差的劳动力转移的欲望较弱。
2. 经济因素: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是促使农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经济因素。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而城市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这使得农民选择转移成为经济上的一种选择。
3. 政策因素:政府的农村发展政策、农民权益保护政策以及城乡发展差距缩小政策等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的政策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会和保障,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启示基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启示:1. 完善农业与非农业发展协调机制: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与非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以满足农民转移就业的需求。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第一篇:为认真落实xxx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XX〕36号和国发〔xx〕5号文件,做到建设现代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我们对全乡8个村1398个村民作了深入调查。
我们的调查采用了据实填写“ xxx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表”、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座谈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
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工种、就业收入等作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
现作简要分析如下:一、被调查的**个村共有**人,其中劳动力**人占总人口的**%。
经过各种职业培训和参加过正规职业学校培训几乎没有。
二、劳动力在本乡就业共有**人,占总劳动力的**%。
其中农业生产达**人,高居**%;从事专业养殖**人,仅占**%; 从事农产品经营**人,占**%;从事专业农产品加工**人,仅占 **%。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省外就业共有**人,占总劳动力的**%。
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其他地区等。
四、被调查劳动力的就业方式以“亲帮亲”、“邻帮邻”和自谋职业为主,有少虽劳动力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就业。
五、被调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外出务劳动力就业工程主要是制造、建筑业,采矿、其他服务业,另有少虽人员就业工种不固定。
六、对就业收入的调查,我们发现,文化程度高的月均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而文化程度低的的务工人员月均工资一般为400元至800元,有的低至月均工资300元,仅有少虽劳动力月均工资可达近1000元。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响应党和国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笔者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调查报告。
一、调查样本及覆盖范围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样本涵盖了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区,总共收集有效问卷513份。
二、调查结果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的在调查问卷中,有近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转移劳动力主要是为了赚钱。
此外,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转移劳动力可以丰富生活和工作经验,或者是为了摆脱本地的贫困环境。
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都采取了短期、季节性的劳务输出方式,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占到了近60%。
其次是进城打工,占比约30%,再次是自主创业或合作社,占比约10%。
3.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近半数受访者的转移劳动力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
其中,约有20%的人只有1000元以下的收入;有20%的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有不到10%的人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
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风险与挑战在问卷调查中,有不少受访者表示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风险和挑战。
其中,安全与健康问题被多数受访者所提到,如道路交通安全、劳动用工条件欠佳、环境卫生等。
另外,不少受访者认为在转移劳动力期间,家庭的经济和社会关系容易遭受影响,如子女学业、老人看护、婚姻和家庭关系等。
5.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生活变化由于转移劳动力的原因和方式不同,转移后的生活变化也各不相同。
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近半数受访者认为转移劳动力后生活更为充实和自我实现。
但也有约25%的人认为生活并没有太大变化,还有不到20%的人认为生活更加困难。
三、问题分析与探讨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普遍偏低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普遍偏低,这也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问题。
需要通过技术培训和提高求职技能等手段,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和增收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查报告
自然灾害
部分农村地区因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民种植的 作物受损严重,为了生计需要外出寻找新的就业 机会。
农业收入低
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传统农业收入不 高,很多农民选择到城市或发达地区寻找更高的 收入。
城市吸引力
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 展空间,吸引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前往。
转移就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然而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信息不对称和就业服务不完善等原因,许多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面 临就业困难和不稳定就业等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挑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政策制度不完善、就业服务落后、技能培训不 足、信息不对称等。这些挑战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发展空间,增加了他们的就 业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率
总结词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详细描述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实用的技能培训课程,如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 ;二是引导和支持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鼓 励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受制于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大量劳动力闲置, 缺乏有效利用。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 较低,缺乏专业技能 和知识,难以适应市 场需求。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减弱,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渠道不畅、务工收入低、用工流动性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调查。
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描述。
调查共在6个不同地区进行,涉及的调查对象包括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雇主和政府相关部门。
其中,农民工是调查的主要对象,共有1100人参与了问卷调查。
调查涵盖的内容包括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农民工的就业经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教育背景、用工单位的招聘渠道、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的服务状况等。
第二部分是调查结果的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在调查的1100个样本中,有近一半的人每月仅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占总样本的比例高达48.7%。
另外,有24.1%的样本的月收入低于2,000元。
2. 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教育背景普遍较低。
在调查的样本中,只有不到1%的农民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大部分人只是小学或初中文化。
此外,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匹配,导致很难有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3. 用工单位的招聘渠道单一。
由于农民工的教育和职业技能普遍较低,所以用工单位通常通过中介公司或亲朋好友介绍来招聘农民工,导致农民工的选择空间较小。
4. 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例如招聘信息发布、岗位匹配和职业培训等方面,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发布不及时等。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一些建议被提出:1.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例如,加强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提高劳动报酬部分的比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2. 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教育背景。
例如,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推广继续教育机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晋升和加薪机会,同时调整用工单位的工作模式,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十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十尊敬的领导:我们接到贵单位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任务,并于今年6月至9月对某县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提交如下:一、调查背景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但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已成为一种趋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也在努力推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
二、调查目的了解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明确他们的流动原因,了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满意度,同时探究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
三、调查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涉及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教育程度、土地情况、工作经历以及对转移流动的看法等问题。
走访则主要是深入了解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四、调查结果1、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状况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大多在18-55岁之间。
男性劳动力在外地务工的比例比女性要高。
受访者在家务农的程度不一样,其中有的人是有固定的土地和家庭,有的则失去了土地和家庭。
2、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因我们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流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家庭需要,农村劳动力要赚更多的钱支持家庭;二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需要更好的生活条件;三是工资高,可能出于工资的考虑去流动;四是家庭的矛盾,导致他们外出流动的需求增加;五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因。
3、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形式我们发现,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形式主要是两种:一是由个人自身决定流动,另一种是通过中介、招聘和朋友介绍流动。
其中,通过个人决定流动的人占到70%以上。
4、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满意度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外出打工,67%的受访者是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
此外,我们还从数据中得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满意度较为一般,不太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工作环境差、工作内容单一、工资低不稳定等。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调研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调研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调研近年来,xx县把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进一步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
20xx 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达5.xx万人,其中,劳务输出4.46万人,创经济收入2.31亿元。
据20xx年7月对全县10个镇20个村40个组2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xx县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但仍然存在农村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农村非农产业容纳能力减弱等诸多问题。
1、近九成劳动力有初中以上文化。
外出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xx.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6.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3.4%,大专及以上程度的占7.5%。
2、青壮年是外出务工主力军。
外出农村劳动力中,年龄在21-40岁的达76.1%,16-20岁的比重为17.4%,41岁以上的比重为6.5%。
3、建筑煤矿业吸纳劳动力多。
外出农村劳动力中,建筑煤矿业占转移人数的89.1%,住宿、餐饮业占4.4%,交通运输、仓储业占2.2%,批零贸易业占4.3%。
4、跨省转移就业比例明显提升。
目前,全县外出农村劳动力中,在省外就业的人数占17.8%,同比提高10.1个百分点。
5、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者增多。
近年来,xx加大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扶持力度,使一批有资金、有项目、有技术的返乡农民走出了一条快速创业、成功致富、带动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涌现出了刘显应、樊兴国等一批成功创业带头人。
6、劳务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县政府重视发展劳务经济,大力支持农民参与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初步形成了支持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投入增长长效机制及农村劳动力输出服务网络体系和跨省劳务合作体系,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
1、农村生产力提高,剩余劳动力增多。
随着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和生产技术进步带动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素质逐步攀升,由传统农业本身排斥出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
县农村人员劳动转移的调研报告
县农村人员劳动转移的调研报告一、农村人员的基本现状农村人员,按照目前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女满周岁、男满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人员。
压滤机滤布根据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统计,全县农村人员共有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男女性别比为。
在文化结构上:初中及以下人员人,占全部人员的比率高达,高中(中专)及以上人,只占,其中大专以上仅人。
在产业分布上:现有实际从业人员人,占总数的,从事三次产业的比例依次为,其中二产中,从事服装加工工业、建筑业、转椅家具业的人数分别达到人、人、人,三项之和占到了二产从业人员的,这与我县主导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密切相关;三产中,从事批零贸易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旅游业的人数分别为人、人、人,高居三产前三位。
在就业地域上:本乡镇内就业人数为人,占到了总数的;在县外与县内其他乡镇从业人员分别为人和人,占就业总数的和。
普查资料显示,我县属于农村劳动力资源范畴而未参加劳动的人数为人,再加上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全县有近人员在理论上有可能向二、三产业转移,这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体,也可以认为是目前我县人员的富余劳动力。
随着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大力推进,必然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今后的一产面临的主要是季节性农忙,富余劳动力在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将会被完全闲置,人员走出田间地头,实现就业转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农村人员的基本特征开展农村人员的调查,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人员的基本特征,有针对地开展劳动转移。
从普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村人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文化程度低,竞争能力弱。
由于农村人员九成以下都是小学文化水平,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又缺少一技之长,大多数人员只能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
二是家庭负担重,转移愿望强。
农村人员基本上都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阶段,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大多数承担着子女就学、婚嫁、造房等沉重的经济负担,养家糊口的愿望非常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专题
调研的调查提纲
一、调研内容
结合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形势,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专题调研
二、调研目的
1、科学研判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势,解决制约劳转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农民稳定就业、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加快农民专业化分工、职业化从业的进程,优化农民就业结构,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了解本地区劳动力发展形势和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对象
我县针对调研内容选定兴安乡和集贤镇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作为调研对象
四、调研地点
兴安乡的精神村、兴旺村,集贤镇的福厚村、双胜村。
五、调研时间
2012年5月15日至6月25日
六、调研方法
1、实地走访
2、问卷调查
七、调研步骤
1、了解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乡、村、户的劳动力基本情况。
2、开展问卷调查。
3、个别走访外出打工农户情况。
4、分析调研问卷与走访情况,撰写调研报告。
集贤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
2012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