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情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探究

合集下载

谈“情境教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谈“情境教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谈“情境教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我们目前《科学》教材封面背后的一句话:“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可以看出,我们现有的教科书已经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科学》教材从2012年的第一版至今十多年的时间里,凭借教师自身的研究和实践,加上网络的推广和普及,我们科学教师早已解决了科学知识“如何讲清楚”的首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突破,往往让一些老师感到“胸有成竹”。

教师的心情,从一开始对教材有所迷惑的“内疚与焦急”,转化为能够讲清楚的“坦然与穆守”。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上好一堂课?”这个问题,也始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现在在研究和商讨的问题。

从研究中我们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要上好一堂课,主要的问题已经不是教师能不能将知识讲清楚的问题,而是学生有没有兴趣听老师讲的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我们在弄清“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又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可见,我们要上好课,不能再保持那种“坦然与穆守”的心态,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要求自己不但要把知识讲“清楚”,更要把知识讲“生动”,让“生动”来“打动”学生。

实践证明:在科学课上,创设一定的“情境”,让课堂显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显然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生动的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实践,将学生的学习引入最佳状态,促使外部的学习活动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使知识与技能的协同发展。

实现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动力激发,思维导向,调节促进的作用。

下面本人就在科学课中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一下个人的几点尝试。

一、设置问题情境,给学生探究的动力。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情境教学是一种在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情境教学是指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或者模拟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知识。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讨论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并探讨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1. 设计生活化的情境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

比如在教授植物生长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种植和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在教授天气变化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观察天气变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天气的变化情况。

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利用科技设备的情境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科技设备,设计一些科技化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科技设备来实践和探究科学知识。

比如在教授地理地貌的知识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来体验不同地貌景观;在教授物理光学的知识时,可以利用激光笔等科技设备,进行光学实验和探究。

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科技设备来进行直观的实践,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境教学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知科学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参与到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的奥妙,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浅谈探究性教学中问题情景设置的原则与途径

浅谈探究性教学中问题情景设置的原则与途径

亮 度来 创 设 情 景 。 过 在 实 验 中仔 细 观 察 通 引发 学 生 发 现 问题 : 灯 的 亮 度 为 什 么 可 台 以 调 节 , 科 学 原理 是 什 么? 而激 发 学 生 其 从 探 究问题的欲望 。 2 3利用学 生原有 的知识 , . 解释 不 了的问题 , 来 设 置 问题 情境 在 教 学 中 , 师 可 根 据 本 节 课 的 内 容 教 介 绍 一 些 科 学 现 象 或提 出一 些 有 关 的 科 学 问题 , 求 学 生 利 用 原有 的 知 识 、 要 经验 去 解 释 。 生 会 发 觉 自己不 能 解决 , 产 生 强 烈 学 并 的 求 知 和 探究 欲 望 。 如在 讲 授 “ 因的 连锁 基 互 换规 律 ” , 师 可先 介 绍 果蝇 的 两对 相 时 教 对 性 状 , 求学 生 计 算 测 交 后 代 的 表 现 型 要 和 比 例 。 生 会 利 用 已学 过 的 “ 由组 合规 学 自 律 ” 出 有4 表 现 型 , 例 为 1: 1 1 这 得 种 比 1: : 。 时 , 师向 学 生 出示 不一 样 的 实 验 结果 , 教 启 发 学 生 必 须 学 习 新 的 知 识 才 能 解 释 。 样 这 设 置 问题 情 境 可 以 调 动 学生 学 习和 探 究 的 积极 性 , 而 获 得 较 为 牢 固的 知 识 。 从 2. 根 据学 生对 某 一科 学 问题 的不 同看 法 4 设 置 问 题 情 境
生 感 到迷 惑 , 然 想 知道 原 因 , 又不 知 该 虽 但 如 何 设 计 操作 实验 , 结果 就 可 想 而 知 了 。 如 果我们 先给 学生 不 同材料 、 同粗细 、 同长 不 不 度 的导 线 , 一节 电池 , 只小 灯泡 , 一 让学 生 用 不同 的导 线 连接 电路 , 使灯泡 发光 。 生在活 学 动中将 发现 , 用不 同 的导 线连 接时 , 泡的亮 灯 度不 同 。 是 产 生疑 问 : 于 为什 么用 不 同 的导 线 , 泡的 亮 度不 同 ? 师 引导 学生 认识 到 : 灯 教 灯 泡 的亮 度 不 同 , 明不 同 的导 线 电 阻的大 表 小 不 同 , 是学 生 很容 易提 出导 体 的 电阻究 于 竞 跟 哪 些 因 素 有 关 这 一 问题 。 所 以 在 自然 科 学 的 探 究 教 学 中 , 有 具 一 定 难 度 的 问 题 材 料 , 质 上是 为 学 生 探 实 究技 能的培养和 发展提供一 个极佳 的“ 愤 悱 情 景 ”, 发 学 生 主 动 探 究 的 激 情 与 兴 激 趣。 只有 通 过 学 生 各 自的 探 究 活 动 , 思维 才 能 更 加 括跃 , 体 地 位 才 能 得 到 体 现 , 习 主 学 的内部机制才 能更加健全。 1. 问题 情境 的 设计 应具 生 动性 3 如 ,凸透 镜 成 像 规 律 的 学 习 对 学 生 来 说 是 十 分 抽 象 的 , 使 学 生 知 道 凸透 镜 在 既

科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科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服 会 变 干 … … 这 时 学 生 就 会 产 生 疑 问 : 为 什么会这样? 在此基础上再提 出问题 : 物质是否 由肉眼看不见 的 微 粒 构 成 ? 成 物 质 的微 粒 是 否 在不 停 地 运 动 着 ? 构 2科 学实验——探 究热情 .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 精心设计的科 学实验 , 往 往带给学生惊奇 、 不解和矛盾 , 促使学生迅速调整 自己的认知结 构, 结合实验 现象进行科学思维 。 科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 动, 创设实验 问题情境 , 科学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科 学课 堂 教学 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 的实验方法 ,巧妙地安排新异 有趣 的实验 , 通过学生动手 、 动脑 , 创设寓教于乐的问题情境 , 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产生动力 , 主动探索。 如在教学《 大气压》 时我 出示了一支大试管和一支小试管 , 在 问题情境 内容要科学 , 以教学 目标为依据 , 以相应的科学知 大试管内装满水, 将小试管的一端插入, 然后倒置 , 然后让学生们猜 识点为依托 , 不可随意编造 , 具有针对性 和 目的性 ; 其次表述要 测会出现什么现象? 结果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小试管会落下。 然而当 科学 , 应简洁明确 。 我松开手时 , 他们惊异的发现倒置后 , 两管之间的水会流出来 , 而小 2适度性原则 试管却在大试管中上升。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 是什么力量使试管 根据维果 茨基 的“ 最近发展 区” 理论 , 那些与学 生已有知识 升上去呢? 什么是大气压? 它是如何产生的?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 和经验密切联系 , 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与思维强度的, 需要学生经. 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大气压到底有多大? ……又如学习《 摩擦》 一 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 晴 景才是有效的、 适度的。因此有效的 节时, 老师用筷子提起了 一杯米, 学生看 了 觉得非常奇怪, 充满强烈 问题 晴境难度要适宜、 适时——设计 的问题有一定难度 , 向于 的 但趋 好奇心, 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接着就会引起学生去思考一系 学生思维的“ 最近发现区”使学生可以“ , 跳一跳 , 摘桃子”其次设置 列的问题 : ;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有摩擦力的 存在?摩擦力有这么 时间要恰 当 , 要把握 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 突破 E 。 l 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然后让学生去猜想, 可能与物体 3探究性原则 . 的大小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接触 有效的问题情境要具 有启发性 , 学生于“ 与 “ 的状 面的大小有关?可能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置 愤” 悱” 态, 启迪学生思维 ; 其次要有开放性与挑战性—— 开放的问题情 3 . 热点新闻—— 开放思维 景为学生提供 了充分的思考空 间和多角度考虑 问题 的机会 , 有 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认为: ( 下转第 1 8页) 4

创设问题情景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同 。这 就 要 求教 师要 全 面 了解 儿童 年 龄 阶段特 征 和班 级
研究 和 分析 获得 的感性 信 息去 思考 问题 、探 索 问题 ,从
在化 学 教学 中 ,要 求教 师 必须 正 确处 理 预设 与生 成
这 一 矛盾 ,审 视教 学 资 源 ,弹性 设 计 教 学 ,即 时 修 订 、
关键 词 :科 学探 究 ;问题 情景 ;途径 中图分类 号 :G6 39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7 — 5 8 2 1 )7 0 2 — 2 3 .8 6 1 0 6 (0 2 0 — 0 1 0 问题 情 景是 一 种具 有 一定 困难 ,需 要 学 生 通过 努 力 去 克 服 ( 找 达 到 目标 的途 径 ) 寻 ,而 又 力 所 能 及 的 学 习 问题 。能否 有 效地 引 导学 生发 现 问题 、提 出 问题 在一 定 程 度 上 关 系 到科 学课 程 改 革 的成 败 ,对 于广 大 教 师 来 说 .这 又是 一 个新 课题 。要培 养 学 生发 现 问题 、提 出 问 题 的 能力 ,首 先要 给 学生 创设 一 个 问题 情 境 ,现代 教 学 论 认 为 :教 师 始 终 是 学生 学 习活 动 的 组 织 者 、指 导 者 ,
从 问题 开 始 .人 的思 维 活跃在 新 的有 趣 的 问题 亟待 解 决
而学 生始 终 是一个 发 现 者 、探 索 者 ,教 师 的教 要 为学 生
的学 服务 。 因此 ,在 教学 中教 师 要善 于 创设 具 体 生动 的 问题 情 境 ,打 开 学 生 思维 的 “ 门” 闸 ,激 发他 们 主动 探 索 知识 的热 情 和兴 趣 ,形成 强大 的 自主探 索 的动力 。
情 景 ( 习任 务 ) 实 践 证 明 ,任 何 学 习愿 望 总 是 在 一 学

创设问题情境 促进科学有效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促进科学有效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科学有效教学一、问题是促进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亚里斯多德曾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生来就好奇,就具有探究世界奥秘,寻求问题答案的原始冲动。

强烈地求知欲使他们总喜欢“打破沙罐问到底”,喜欢追根求源,能促进学习的动力,利于知识的建构,为学生的科学发现精神的培养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问题能激励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波利亚说:“我们大部分有意识的思维都和问题有关。

”例如,在学过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后,在学体温计,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有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就可以用它去测量在它的测量范围内的各种物体的温度,因此也可以用它去测量人的提问。

试想,用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测量人的体温合适吗?有哪些缺陷?应如何加以改进?这些问题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发状态,它将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之处:”思维起于问题。

”可以说,思维由“问题”产生,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触景生疑。

三、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进一步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也不是过去的“绝对权威”,而是学生的亲密伙伴。

教师要转变过去“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引领学生走向知识”,变“重教”为“重学”,重让学生自行探究,经历认识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的同时,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得到锻炼和提高。

此外,在教学中,问题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成功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

对策:不断寻求适当方法,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一、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催化剂”──用实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完成探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实验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直观性和客观性。

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处于变化的时期,形象思维在他们的认知心理中占有主要地位。

创设实验情景,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用实验的方法创设问题的情境能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发地对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情境。

科学课情景教学设计

科学课情景教学设计

科学课情景教学设计科学课情景教学设计是一种以情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科学课堂中,情景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科学素养。

一、设计目标1.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学习。

2.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情景模拟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综合素质:情景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原则1.情境逼真:设计时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2.任务明确:每个情境都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操作来解决问题。

3.个性化设置: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和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引导性强:情景教学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通过问题设置和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设计步骤1.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适合情景教学的教学内容。

2.确定情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逼真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3.设置任务:为每个情境设置一个明确的任务,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操作来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问题设置和提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5.组织实践活动:根据情境和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6.总结归纳: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引导他们反思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7.评价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践结果,进行评价,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四、设计实例假设我们要教学生关于水的循环过程,可以设计如下情景教学:情境设置:模拟一个水循环的场景,设计一个小型的水循环实验装置,以及相关的问题和任务。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效果与应用方法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效果与应用方法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效
0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故事、游戏等情境,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02 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矛盾的问题情境,引 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0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问题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 动参与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增强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渗透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渗透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使学生掌 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问题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尊重 事实、尊重规律、勇于创新。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问题情境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还注重学生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 学的效果与应用方法
汇报人:XX
20XX-01-20
目录
• 引言 •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效果 •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方法 •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步骤
目录
•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案例分析 •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的评价与反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问题情境教学的定义和意义
定义
问题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 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意义
问题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通 过问题情境的引导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此外,问题 情境教学还能够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

初中科学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措施探讨

初中科学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措施探讨

初中科学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措施探讨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任务型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下面将探讨几个科学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措施。

一、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问题情境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可以设立一系列与问题情境相关的实验、观察、调查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发现来解决问题。

教师还要将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归纳。

三、组织合作学习问题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

每个小组可以负责一道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问题情境教学需要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科普材料、互联网资源等,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信息和实践机会。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和整理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问题情境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实验结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报告、作品、展示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科学实施问题情境教学需要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合作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应用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应用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应用一、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优势1.增强学习兴趣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案例和应用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而问题情境模式教学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在讲解光的反射定律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分析光线的传播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进行解决。

在学习简单机械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和理解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自主思考、独立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电路原理时,可以设计一些电路连接问题,让学生分析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应用:1.设计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真实的生活案例或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实际问题和案例来引入物理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

2.组织实践操作和动手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实验,让他们亲自进行操作和观察,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和原理。

3.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问题情境模式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模式教学任务,如设计课堂小组活动、作业练习和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和让学生在情境中面临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情境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应用效果。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较为旺盛的,而传统的科学教学往往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难以产生兴趣。

但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场景和问题,让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

而情境教学强调学生在情境中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科学是一门需要懂得思考和质疑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强调知识的记忆和背诵,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而情境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要求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观察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质疑、分析和解决问题。

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科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科,单靠教师讲解和学生个体活动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而情境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们可以相互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可以尝试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1. 引言1.1 引言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情境教学的概念、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意义、应用方法、实际操作和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情境教学的概念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或引入特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情境教学强调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会设计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或者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容易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情境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联想,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促进综合性学习。

通过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2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意义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意义非常重要。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和体验到科学知识的运用,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实际。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学习动物生态系统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型模拟动物园,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动物园管理员,了解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供实践机会增强体验情境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时,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去植物园观察和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深入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规律。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景中遇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天气系统时,可以模拟天气预报员的工作,让学生根据气象数据预测当地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优势1.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生动的情境之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相比于枯燥的课堂讲解,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为他们置身于生活化的情境之中,更容易产生共情和认同感。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都会大大提高。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境教学强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实践和应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1.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资源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需要有足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设计出生动、具体、富有情感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情境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需要适合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情境教学需要适合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参与主动探索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深刻的科学概念和思维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对于自己的身边的事物充满了探索欲望。

通过在课堂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全身心的参与。

在教授光学的知识时,可以准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光的折射现象。

这样一来,学生们会更主动地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于科学的热爱程度。

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学习科学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概念和思维方式。

情境教学通过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从而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

在教授动物的生态系统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仅可以记住一些知识点,更能够理解动物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科学思维方式。

情境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现代科学的核心。

而情境教学正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在教授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植物的生长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运用情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情境要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

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参与体验科学的乐趣。

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

学生对于自己生活中的事物更加熟悉,更容易投入其中。

情境所涉及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

学生只有在面对挑战和困惑时,才能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科学是一门既理论性又实践性强的学科,其中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问题情境教学通过将学生置于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寻求答案,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
策略。

本文将从问题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和能力的促进、教师在问题情境教学中的角色、问题情境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探讨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一、问题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和能力的促进
问题情境教学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通过创建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地产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探索科学的本质,让学生自
主思考,积极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实践中进行实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
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出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师在问题情境教学中的角色
在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和促进者。

教师应建立起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互动交流,指导学生进行
实践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合理推断,帮助学生
整合和总结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灵活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方式,适时地做出调整和变化,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1. 设计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

在学习关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植物生长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亲身参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有关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光影游戏,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过程,自主探究光线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搭建合作情境,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搭建合作情境,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

在进行水循环的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制作小型的水循环实验装置,亲身体验水的蒸发、凝结、降雨等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能够通过设计生活情境、创设探究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探索问题,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发展潜能。

2. 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感知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交流合作情境教学能够通过搭建合作情境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合作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与他人交流,相互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 情境设计难度较大情境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灵活的运用情境设计技巧,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情境,这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教学资源投入较大情境教学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进行支持,例如实验设备、教学场地等,因此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

3. 学生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在合作情境中,学生可能出现合作时的沟通问题、分工问题等,这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调解。

初中科学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措施探讨

初中科学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措施探讨

初中科学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措施探讨
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让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或情景中来进行教学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实施问题情境教学。

一、选择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选择应该紧密围绕着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可以选择涉及科学原理的问题情境,如物理学中的摆动实验、化学中的反应实验等。

学生们将会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科学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选择问题情境之后,需要构建具体的问题情境。

首先应该明确实验需要的器材和实验步骤,然后给出实验目的和相关问题,并在约束范围内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引导思考
在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解决,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问题背后的原理。

四、多元评价
问题情境教学之后,需要进行综合评价。

除了考察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还要考察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如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口头汇报等方式,让学生全面发挥自己的能力。

总之,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学习者实际生活和认知发展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它通过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实践和合作的方式,主动探索和发展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小学科学课堂应用的具体实践和优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和社会情境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环境的感知、认知和探索,逐渐建构和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社会情境理论则强调学习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学习者通常是在社会情境中进行学习,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认知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情境教学应用认知心理学和社会情境理论的原则,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和合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能力提升。

小学科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具体实践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实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教材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学习“水的沸腾点”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沸腾点是多少度,以及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等。

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进行任务型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开展探究和实践。

当学习“生活中的光”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光源实验,观察不同光源的明亮程度和颜色,以及对物体的照射情况等。

通过任务型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实践和探究,发展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和实践来理解科学知识。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景为载体,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通过将学生置身于真
实环境中,让学生探究、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情境教学可以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不少抽象的概念,如“物体的变形”、“水的三态”等。

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
体变形的过程,或者观察水在各种情况下的状态变化,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

其次,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生天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情境教学
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探索自己感
兴趣的话题,自主探究并得到实践经验。

再次,情境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情境教学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学生在小组中可以相互协作、互帮互助,思维碰撞,创新思考,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不仅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最后,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运用自己学
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例如如何合
理利用自来水资源等等。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理论,并运用在实
践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由、活跃及
主动,创造真实情境,培养探究、合作、创新等能力,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应该得到广泛的
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问题情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探究关于“问题情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探究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摘要:“问题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解决问题,获取成功的体验。

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原则,耐心仔细倾听学生的见解,给予激励性评价。

关键词:问题情景科学设置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科学教师面临的迫切任务。

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善于提问,特别是农村学生更是如此。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里,营造恰当的“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又走向新的疑问,在不断的答疑解惑中理解科学的本质。

“问题情景”,就是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

如何创设问题情景,笔者认为从两方面去做,一是教师创造学生提问的情景,鼓励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是寻找“最近发展区”,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经过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笔者结合新教材的教学体会,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的问题必须是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使学生的兴奋点达到最高阈值,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1.实物媒体设置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生物部分教学中,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挂图一挂,教师讲、学生听,考试成绩不错,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实践努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新教材中我们要仔细观察生物,让学生在“做中学”得到提高。

例如《观察生物》一节,学生提出“蜗牛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蜗牛有视觉、听觉、嗅觉吗?”,笔者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在校园内寻找蜗牛,并且饲养蜗牛,在饲养中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得出结论,是教师课堂讲授所不可比拟的,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在“做中学”。

细胞和天体这类肉眼不易观察的对象,如何设置问题情景?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

例如《宇宙》一章,利用多媒体学生的空间思维得以提升,能很好解决诸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吗?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吗?宇宙的中心在哪里?等问题。

例如《地球的自转》《地球的绕日运动》中,因为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对这颗行星的自转和公转颇难理解,利用多媒体设置问题情景,学生对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意义就一目了然,相关概念理解深刻,思维得到拓展。

2.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情景,拓宽学生的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产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较高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复习《气体的性质和制取》,学生已经对O2和CO2的性质和制取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根据反应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发生装置,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了不同的收集方法。

例1: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有下列装置: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氨气的装置应分别选用(填序号)------------------ ------------------- ---------------- (3)把集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滴有酚酞指示剂的水槽中,可以看到哪些现象?为什么?从O2和CO2的性质和制取出发,学生能很好地利用它进行迁移,对氨气、甲烷、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制取容易理解。

通过类似问题情景的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到提高。

复习《功和功率》,探究“学生上楼的功率”时,学生对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楼高还是楼梯长非常困惑,怎么解决呢?笔者是这样组织的;①对人受力分析,强调重力的方向。

②复习作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③作(见下图)④应用;测爬山功率。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情景。

科学源于生产、生活,新教材生活化,教师可以从现实中提炼一个课题,作为问题情景。

学生只有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从中体验到科学知识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时,可联系实际,设置问题情景。

结合新农村建设——垃圾集中处理,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 “* GB3 ①农村垃圾有哪些类型?= 2 “* GB3 ②为什么烂橘子不能随处乱倒?= 3 “* GB3 ③你认为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应该怎么做?结合08年奥运会的主题——绿色奥运,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 GB3 ①北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地铁、电车交通,推广汽车使用液化气和无铅汽油?= 2 “* GB3 ②为什么不允许市民驾驶私人小汽车到奥运场馆观看比赛,改乘公共交通工具?= 3 “* GB3 ③首钢搬迁有什么意义?= 4 “* GB3④如何解决由于沙尘暴带来的灰霾天气?通过以上几问,学生很容易认识到环境状况的严峻性,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

然后教师进一步设问:如果你是环保局长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设问,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学习《电能》时,可以联系节约型社会进行情感教育。

节电从我做起,家庭节电措施之我见,讨论交流后可结合例题计算用电器待机耗电,切身体会节约的意义,同时也巩固了知识点。

附例题:(2006年湖州市)张宇同学家有一台34英寸的彩电,在正常播放节目时的功率为500瓦特,而待机(没有切断电源)时的功率为5瓦特,平均每天有1/4时间在插放节目,另3/4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则该彩电平均每天消耗__▲__焦耳的电能,其中__▲__焦耳是可以通过切断电源的方法节省的。

4.抓住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设置问题情景。

通过比较、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一节,教材在论述全球变暖将会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时,列举了不少不利影响,并认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严重污染的结果,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有些学生会想:气候变暖是一件坏事吗?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学生也能进行一些合理的想象:如南极大陆冰雪融化,植物得以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等,在观点的碰撞交流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产生新的火花。

二、设置问题情景的原则1、问题要有思考价值,有启发性。

问题情景创设和设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少问“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这类问题思维要求低,难以激发创新性思维。

多问“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还有哪些可能性”一类的问题,使学生的想法、解法、见解得到充分的表达,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多提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的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要倍加呵护。

例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中,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用什么物质?”“能否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能否用碳酸钠等物质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装置可选用前面学过的哪种装置?”“二氧化碳只能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在教师的设问下学生产生了疑惑和好奇,探究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然后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

当然“是不是”类的问题也并不是说不能设置,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还是很适宜的,能给他们以成就感,提升兴趣。

2.设置问题要难度适中。

提问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合作交流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要“让学生跳起来要能够摘到苹果”。

对基础不好的同学,更应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3.激励性原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评价。

对于创造性的回答,予以赞美;对于正确的回答给予表扬,尤其对那些有进步的学生,胆小害羞的学生,予以鼓励,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予希望,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三、鼓励学生质疑,积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在公开课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学会了……”,“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认为要转变观念,教学不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如果能把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带着“?”走出课堂,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教师要下功夫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去做:1.养成阅读的习惯,再阅读中思考。

笔者在几年的初三教学中,体会到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或课外资料为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空。

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经常阅读百科全书等科普读物,阅读中学生科学报,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自学中遇到问题,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而寻求答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2、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

3、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发问。

教学中要让学生发问,教师就不能限制学生发问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提问要给予肯定。

要改变过去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教师就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进行发问,学生的发问是源于他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后,不懂或感到迷惑的地方,或是自己想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从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教师可以是一种被动性的问,学生的问是一种主动性的问。

实现了这个根本转变,学生就由被动的地位,变成的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动发问,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断开发和思维习惯的不断养成。

当然,面对学生的发问,教师要不断学习,使这条小溪的水源源不断。

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获取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初中教与学-科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3]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