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相见欢理解背诵5分钟小测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9题)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9题)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译文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2.主旨、情感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对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对沦陷人民的同情和深厚的爱国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感),感人至深。
3.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答: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4.请自选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表达效果。
答: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实中寓虚,虚实相生,描写了落日映照万里河山,大江奔流的悲凉壮阔的景观,渲染了肃杀、悲凉的气氛,抒发内心因国家衰亡而生的抑郁苍茫之情;②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傍晚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用落日和逝水象征南宋的国势日趋衰微,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③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5.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6.请赏析“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的表达效果。
答:“簪缨”,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讽刺达官贵人,借以表达词人①对南宋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收复的愤懑和斥责;②渴望早日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③对失地的痛苦、无奈(或担忧)。
7.赏析“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的表达作用。
答:用拟人化的手法,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扬州前线战事的关心,抒发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8.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古诗赏析训练题库之59
初中语文(人教版)古诗赏析训练题库之5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作、译文、作家作品、赏析、主题、训练题库)预习、听讲、复习、考试,有此题库,还愁什么?初中语文课内及附录的诗歌赏析训练,一网打尽!八年级下册附录诗歌赏析训练题库(版权所有,盗版必究)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作家作品】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自号钟隐、钟山隐士、钟峰白莲居士等,徐州(今属江苏)人。
史称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
李煜擅长书画,妙解音律,通经史诗文,尤工于词。
以国亡降宋为界,可分前后期。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痛、遭际之苦,情调极为感伤。
【赏析】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上阕:“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楼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承载着他人生的无常之悲。
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痕。
《相见欢》朱敦儒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相见欢》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相见欢[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1.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3分。
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1分)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借代;(1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
(1分)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1分)
1。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
A.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B.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下片抒情,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D.应是南宋,本词词风豪迈苍凉)A.词的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充满慷慨欣喜之情。
B.下片格调由激越变为舒缓,“几时收”的发问,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
C.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诗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到前线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D.词人用象征的手法,由眼前的暮景联想到北宋国事的衰败,写景抒情,柔美婉约。
2.下面对《相见欢》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末句写词人乞求、渴望到前线) A.这首词上片一二句点出登临地点及季节,状写眼前凄清零落的秋景,实则暗示山河残破,气象萧条,悲秋之感油然而生。
B.上片第三句寓情于景,借夕阳垂地之暮景,象征南宋国势正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C.下片前三句用“乱”概写中原沦陷的现实;用“散”揭露统治者无心抗战心理;“几时收”,则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之情。
D.末句移情于物,“风”本无情,“悲”给“风”注入了浓厚的主观感情;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暗示词人在前线杀敌立功,亡国之痛升华为报国之举。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是借代,代指贵族和士大夫)A.开头两句,写词人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进而引发感慨。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用日落和逝水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苍凉感伤。
C.“中原乱,簪缨散”中的“簪缨”,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喻指南宋的达官贵人。
D.整首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转到直言国事,继而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
九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六首》相见欢重点语段训练 (新版)语文版
相见欢
重点语段训练: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
5、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孤独寂寞
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
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3、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4、比喻和情景交融。
5、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1。
【最新文档】《相见欢》阅读附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最新文档】《相见欢》阅读附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相见欢》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7分)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
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吴门道中二首宋孙买见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小题1:试赏析《吴门道中二首》中“湿”字的妙处。
( 3分)
小题2:古人善借景抒情,试比较两作品写景抒情上的不同点(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湿”字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的写出了雨中黄
昏清幽润泽的韵味。
小题2:(4分)《相》写冷落凄凉之秋景,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悲愁之情。
《吴》则写烟雨中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表达了对乡村静谧悠闲生活的喜爱和
向往
小题1:试题分析:“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
活蹦鲜灵的鱼”句中的动词和修辞都很明显,可任选一角度。
然后再结合语境,联系全文内容,赏析其效果。
小题2:试题分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由此可见,两文在写景之后都有思想感情的表达,所以是借景抒情。
《相见欢》测试题
《相见欢》测试题
一、默写《相见欢》
1.本词作者是南唐亡国之君( 李煜),史称( 李后主),被称为( 千古词帝).这首词是他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是( 凄婉)。
2.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 西楼台),时间是( 夜晚),季节是( 秋天)。
3.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一句是写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是俯视之景。
4.上阕中的词语( 清秋),既点出了时令,又写出了词人(孤独、寂寞、凄凉)的心绪。
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表现了词人因目睹残月而想起故国而产生的惆怅寂寞心境。
三、“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存着冷落凄清的感情;
(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不是月圆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四、“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被“锁”住,被“锁”的,不是清秋,是指人。
五、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七、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深秋月夜庭院的凄冷清幽景色
八、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了作者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和亡国哀思。
《相见欢》理解性默写汇编
《相见欢》理解性默写汇编1.李煜的《相见欢》中,以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藏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的词句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写了月亮的特点。
3.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选取典型景物,情景交融地描画出作者的孤独凄寒之感的词句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4.李煜《相见欢》中表明自己登楼独处的诗句是“无言独上西楼”,然后又借“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清环境突出了自己悲凉的处境。
5.李煜在《相见欢》中先写诗人独自登楼,接着以“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两句描述所处的情境,织就一幅凄凉的画面。
6.李煜《相见欢》中“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又俯瞰庭院的凄凉孤寂之景。
7.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词人秋夜独登楼,举头是“月如钩”,俯首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8.李煜善以景写愁,《相见欢》中,他低头看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愁情自显。
9.李煜在《相见欢》中刻意表现环境冷清和幽闭的一句词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0.李煜在《相见欢》中,用俯视的角度形象地描绘了萧瑟秋景的一句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1.《相见欢》中李煜以典型的季节意象描述环境透露情绪的一句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2.李煜在《相见欢》一词中,既点明时令,又写出庭院冷清的句子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3.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句借“梧桐”这一意象表达离愁。
14.李煜的《相见欢》中以景喻人,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词人失去自由的囚禁生活的孤独凄凉的句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5.李煜《相见欢》中情景交融地描画出秋的萧瑟与词人的孤寂凄寒之感的词句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6.《相见欢》中以比喻形象生动地写愁绪的句子是“剪不断,理还乱”。
17.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下片中,“剪不断,理还乱”两句,暗用“丝”作为喻体,生动地写出了词人此刻内心愁思的纷繁复杂和难以排解。
《相见欢》(朱敦儒)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相见欢》理解性默写
1.《相见欢》中,描写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
《相见欢》默写答案
1.《相见欢》中,描写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的诗句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相见欢》中,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的诗句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相见欢》中,渲染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诗句是: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4.《相见欢》中,作者对前线重镇扬州关切,从而表现对国事担忧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5.《相见欢》中,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6.《相见欢》中,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7.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8.《相见欢》中,点明时间、地点,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是: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9.《相见欢》中,诗人乞求西风送泪至扬州,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之情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相见欢》古诗词赏析
朱敦儒《相见欢》古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相见欢
(南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
扬州。
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相结合,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详解】
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及诗人情感的赏析。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意思是: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
此处用来代指贵族和士大夫。
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
“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直接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的意思是: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作者要请悲风吹泪到扬州的抗金前线,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由此可见,这首词的下片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强烈地抒发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八年级相见欢练习题
八年级相见欢练习题在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李煜的《相见欢》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的词作,也是我们练习和巩固诗词理解的重要素材。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些与《相见欢》相关的练习题。
首先,来看一道关于词句理解的题目。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几句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我们需要通过想象和分析来回答。
“无言独上西楼”,一个“无言”便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氛围,主人公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月如钩”,那如钩的弯月不仅点明了时间是夜晚,更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
而“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本就是一种带有愁绪的意象,深院里的梧桐在清冷的秋意中显得更加寂寞,一个“锁”字,仿佛把这满院的秋色都封闭在了其中,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压抑和愁苦。
再看这道题目:“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请赏析这几句词。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剪不断,理还乱”,用形象的比喻,将离愁比作丝线,无法剪断,也难以梳理整齐,生动地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和难以消除。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则把这种离愁的感受具体化,让人感受到那是一种独特的、难以言喻的痛苦。
接下来,是关于词的意境和情感的题目。
这首词整体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词中的种种意象和描写,我们能感受到整首词营造出了一种孤寂、凄凉、愁苦的意境。
作者李煜身为亡国之君,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深沉的离愁别绪,既有对国家灭亡的悲痛,也有对自身命运的哀叹。
还有这样的题目:请比较李煜的《相见欢》与其他同主题的词作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这就需要我们对相关的词作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
比如说,同样是写离愁,有的词人可能更侧重于对离别的不舍和思念,而李煜的《相见欢》则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和自身命运的感慨。
在做这些练习题时,我们要注意结合作者的身世背景和创作环境来理解。
李煜在亡国之后,身份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深沉的哀怨和无奈。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试题及答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意为“夕阳”?A. 日落B. 晚霞C. 夕照D. 日出答案:C2. “簪缨散”中的“簪缨”指的是什么?A. 妇女的首饰B. 官员的冠饰C. 武士的盔甲D. 书生的文房四宝答案:B3. 以下哪个城市在诗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被提及?A. 苏州B. 杭州C. 扬州D. 南京答案:C4. “金陵城上西楼”中的“金陵”是指今天的哪个城市?A. 苏州B. 杭州C. 扬州D. 南京答案:D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请解释“倚清秋”中的“清秋”。
答案:清秋指的是秋天的气候,特指秋高气爽、清爽宜人的时节。
2. 请解释“簪缨散”中的“散”。
答案:在这里,“散”指的是分散、散落,形容原本集中在一起的人或物变得零散。
3. 请解释“悲风”中的“悲”。
答案:在这里,“悲”用来形容风,赋予了风以悲伤的情感,表达了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
三、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15分)1. 请将“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站在南京城的西楼上,倚靠着清爽的秋天。
2. 请将“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中原地区战乱纷起,官员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恢复秩序?3. 请将“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试着请求那悲伤的风,将我的泪水吹送到扬州。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金陵城上西楼,______。
”答案:倚清秋2. “万里夕阳垂地______。
”答案:大江流3. “中原乱,簪缨散,______?”答案:几时收4. “试倩悲风吹泪过______。
”答案:扬州五、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答案:这首词通过描绘金陵城西楼上的秋日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国家战乱、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恢复和平的强烈期盼。
六、描写手法(10分)请分析这首词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六首》相见欢重点语段训练 (新版)语文版
相见欢
重点语段训练: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
5、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孤独寂寞
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
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3、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4、比喻和情景交融。
5、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1。
高三语文课前五分钟《相见欢》复习
《相见欢》理解性默写 1.登高望月,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藏的不能倾 诉的孤寂与凄婉的词句是? 2.形容人内心烦乱,无法排遣的两句? 3.直抒胸臆,写出曾经的君主离乡去国的悲痛?
答案 1.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2.剪不断 理还乱 3.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2.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 寓情于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 心头燕 直抒胸臆
风格:深沉自然 委婉含蓄 主题:国家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只有 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 中,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景) 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正是离开故国的悲痛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 痛苦。(悲痛)
相见欢 练习题
相见欢练习题相见欢练习题: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相见欢》,请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旧有的格式,进行重新整理和呈现。
本文不仅仅是对《相见欢》的简单复述,更面向读者,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古代文学作品。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相见欢》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___________(体裁)作品。
2. 作者自序中提到《相见欢》是“判断古今情事,了却古今志愿”的一篇___________(篇幅)作品。
3. 故事中的主人公被形容为“终南山上___________的姑娘”。
4.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代表着______________,女主人公代表着____________。
5. 故事的情节中,男主人公放弃了_____________家的荣华富贵,追求自由和真爱。
6. 故事最后,男女主人公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式实现了相见和团聚。
7.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情愿与女主人公共度一生,宁可____________匹配。
8.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
9.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
10. 故事中最感人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故事中关于“欢欣”的描写有:a) “心事静静地从左胸温柔地女儿心弹起的,如银丝杏染云光,一人连天地护看不尽两行脚印。
”b) “那女儿一把推走老婆子,又飞快地跳向马背……好一阵欢欢喜喜尖声笑。
”c) “玉颜不负珠帏子,人比萱花貌似玦。
”d) “射雁荆州,遥知梅里出群芳。
”2. 故事中男主人公为何放弃了过去的荣华富贵?a)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b) 为了摆脱繁琐的宫廷生活。
c) 为了寻找真爱和自由。
d) 为了逃避世俗的约束和压力。
3. 故事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a) 坚强、独立、聪明。
语文通用版:特色训练101 名篇名句即背即练(《相见欢》+《渔家傲+秋思》)+Word版含答案.doc
特色训练101名篇名句即背即练(《相见欢》《渔家傲·秋思》)一、相见欢[背原文——谨防易错字][易错字·写三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明文意——定位检索区间]本词是作者国破被囚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此词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伤痛。
[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以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藏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的词句是“,”。
(2)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选取典型景物,情景交融地描画出作者的孤独凄寒之感的词句是“,。
”。
(3)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词句是“,,,”。
(4)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常被用来形容人内心烦乱,或形容某些事物难以处理。
答案:(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4)剪不断理还乱二、渔家傲·秋思[背原文——谨防易错字][易错字·写三遍]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明文意——定位检索区间]①写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②写延州傍晚时分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
③词人自抒怀抱,表达思乡之情。
④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两句也用了“衡阳雁”的意象。
(2)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点明了地域、时令及词人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词句是“,”。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用相同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上课外古诗词
《相见欢》理解5分钟背诵小测及答案
相见欢(朱敦儒)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见欢》理解5分钟背诵小测及答案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