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鼻端白
观鼻头知健康,面诊之王——鼻诊
观鼻头知健康,面诊之王——鼻诊【鼻诊重要】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鼻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
通过观察颜色,形态变化,以及呼吸时候的动态改变来诊断疾病。
鼻子又叫“面王”,有“上诊于鼻,下诊于腹”的说法,可见在面部望诊中,鼻子的价值非常大。
【颜色变化与疾病】正常的鼻子颜色为,明亮,红润。
鼻色晦暗,赤红,青紫都是病色;1、【鼻为赤色】鼻头色赤:为脾肺实热;鼻头微赤:为脾脏虚热;鼻头内缘赤红,兼有鼻中隔溃疡,多是患有梅毒;鼻孔外缘红:是肠内有病的表现,多数场内有寄生虫。
妇女鼻翼部见赤色,多为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2、【鼻为黄色】鼻部色黄:表示里有湿热,如果面部俱黄,是黄疸,常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3、【鼻为白色】鼻部色白:多见气血两虚,为贫血表现,若鼻尖色白而有白色粟粒样小突起,常见女性经期延后,经色淡而量少;4、【鼻为青色】鼻部色青:是疼痛的症像,往往是腹部剧痛;鼻尖色青,又有红色粟粒样小突起,是肝胆火旺,或下焦湿热,或内分泌不调。
妇女为经血暗红而量多。
小腹呈持续性坠痛。
色青黄者:多见于淋症患者;5、【鼻为黑色】鼻部色黑:是水气为患,多见胃病,男子鼻翼部出现黑色,下连人中,多见腹痛,及男性生殖器抽痛;妇女鼻翼色黑,多见月经不调,痛经。
若鼻黑如烟熏者,表示病情危重。
6、【鼻为蓝色】鼻尖呈蓝紫色,为患心脏病的症象;【鼻形与疾病关系】1、鼻尖小而薄者,呼吸器官和生殖系统容易患病;2、鼻孔下缘,鼻孔大的人气管不好,是支气管过细的表现;3、鼻子大而硬者,可能有动脉硬化,或胆固醇太高,心脏中的脂肪积累太多;4、鼻子发生肿块,表示胰腺和肾脏有毛病;5、鼻尖红肿,表示心脏可能肿大;6、鼻部出现碎小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后出白色粉汁,为肺经血热臃滞;7、鼻梁垮塌如鞍鼻,伴有湿糜、溃烂多为梅毒;8、鼻根部出现静脉怒张,显示有肠内淤血;9、鼻子歪斜,与脚有一定关系,如鼻尖歪向那一侧,那一侧的脚有疼痛。
另外鼻子歪斜还可能是面部神经麻痹;10、鼻梁根高者,脚踝有病,多数内踝压痛。
调息之法原文
一、调息之法原文(摘于清宫太医汪昂所著的《勿药元诠》)调息: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故迦文垂教,以视鼻端,自数出入息,为止观初门,庄子南华经曰,至人之息以踵,大易随卦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王龙溪曰,古之至人,有息无睡,故曰向晦入宴息,宴息之法,当向晦时,耳无闻,目无见,四体无动,心无思虑,如种火相,似天元神元气,停育相抱,真意绵绵,{老子曰,绵绵若存}开閤自然,与虚空同体,故能与虚空同寿也,世人终日营扰,精神困惫,夜间靠此一睡,始彀一日之用,一点灵光,尽为后天浊气所掩,是谓阳陷於阴也。
调息之法,不拘时候,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缓带,{腰带不宽,则上下气不流通。
}务令调适,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嚥下,叩齿数通,舌抵上彧,唇齿相着,两目垂帘,令胧胧然,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直可明心悟道,不但养身全生而已也,调息有四相,呼吸有声者风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濇滞者喘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不声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也。
苏子瞻养生颂曰,已飢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动摇,如毫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死无犯,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强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随之不已,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雨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自灭,自然明悟,{定能生慧}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於此二、调息的主要意义:调息是气功修炼的三大基本内容之一(调身、调息、调心)。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_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_描写中秋节的诗句在古诗词中关于中秋节的诗句有很多,本页面收集了描写中秋节的经典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诗句作品《水调歌头》的第一段,其全文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1、把酒:端起酒杯。
【翻译】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张九龄。
其诗句全文如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秋宵月下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诗句全文如下: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鼻子色诊
2、鼻部色黄:鼻部色黄,表示里有湿热,如面目俱黄,是黄疸,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
3、鼻部色白:鼻色发白,多见气血素虚,为贫血表现;若鼻尖色白而有白色粟粒小突起,常有经期延后,经色淡而量少。
4、鼻头色青:鼻头色青是疼痛的征象,往往是腹部剧痛;若鼻尖色青而又有红色粟粒样小突起,是肝胆火旺或下焦湿热,或内分泌不调。妇女为经血暗红而量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腹呈持续性坠痛;色青黄者,多见于淋症患者。
中医认为,鼻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五宫),前面下端尖部高处,名鼻尖(又名淮头、面王);鼻尖两旁圆形隆起为鼻翼(又名方上);额至鼻尖隆起为鼻梁,(名直下、天柱、鼻柱);鼻之下部为鼻孔。<BR><BR> 鼻是脏肠组织的缩影,各脏腑组织在鼻部都有一定的相应部位。这些部位系统地、有选择地反应了脏腑组织的生理。病理状况,正如《灵枢·五色篇》所说,“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石室秘录》则认为,两目之间为明堂,属心部;
1·头面 2·喉 3·肺 4·心 5·肝 6·脾 7·肾 8·外生殖器 9·卵巢、睾丸 10.胆 11·胃 12·小肠 13·大肠 14·膀胱 15·耳 16·胸 17·乳腺 l8·头、颈 19·腰 20·上肢 21·臀部 22,膝关节23·足
5、鼻部色黑:鼻部色黑,是水气为患,多见胃病;男子鼻翼部出现黑色,下连人中,多见腹痛及阴茎、睾丸抽痛;妇女鼻翼色黑,见月经不调或痛经。若鼻黑如烟熏者,表示病情危重。
6、鼻尖色蓝:鼻尖部呈紫蓝色者,为患心脏病的征象。此外,国外学者发现,鼻子带有蓝色、棕色或黑色,表示脾脏和胰腺发病的征象。
苗医望鼻 瑶医观甲诊病的民间新疗法
苗医望鼻瑶医观甲诊病的民间新疗法苗医望诊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通过望鼻子可以诊断疾病。
苗医望鼻子诊病分为3个部分。
属于瑶医甲诊的范畴,在当地应用较广,为瑶医诊病特色之。
我们来看看苗医望鼻瑶医观甲诊病的民间新疗法。
苗医望诊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通过望鼻子可以诊断疾病。
苗医望鼻子诊病分为3个部分。
望色泽:鼻淡白无泽或鼻尖色白、色青,或黄而失泽,均为冷病。
若鼻腔内潮红或赤肿,或鼻尖色红为热病。
鼻尖色黑失泽多有肾病或腹中水毒过重。
女子鼻翼色红肿大多有闭经,小儿鼻尖色白多为乳食积滞。
男子鼻翼色黑下连人中,多有阴茎、睾丸疾病,,女子鼻翼色黑,多有女刁科经带疾患。
病中鼻黑如烟熏,或鼻尖苍黄而枯,均为危重之象。
望形态:鼻内生瘤谓之鼻舌。
鼻小平塌凹陷,主体弱多病。
鼻翼煽动,呼吸困难多为飞蛾症。
初病鼻煽为热病。
久病鼻煽为冷病。
病中鼻尖歪斜主病危,预后不良。
望鼻涕:鼻涕清稀为冷病,鼻涕黄为肺火,臭涕为鼻上骨窍脓毒。
*瑶医观甲月痕诊法属于瑶医甲诊的范畴,在当地应用较广,为瑶医诊病特色之。
月痕为指甲根部的半月形淡白色斑块,形如一弯新月,故称月痕。
正常男性拇指月痕约为3毫米,女性、老人略小,自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递减。
观察月痕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受检者掌心向下,平伸手掌,各指自然伸直。
高度以平心脏为宜。
医者距离30厘米左右以目视之,一般逐个观察各指月痕,再将双手相互对比,综合判断。
瑶医认为,月痕属阴,与五脏相应。
拇指月痕候肺,食指月痕候心,中指月痕候脾,无名指月痕候肝,小指月痕候肾,可反映相应脏腑精气封藏的状况。
如拇指月痕暴露太过,多属肺阴不足,肺热内炽,可出现咳嗽、咳血、潮热、盗汗等症;暴露太少,提示肺气虚弱,多见咳喘无力,气短懒言等症;双拇指月痕不对称,多为肺络不畅,气血瘀阻,可见胸闷、胸痛、气短等症。
若月痕仅拇指有,其余各指无,且甲下淡暗,提示近期体质下降,情志失调,抗病力弱。
各指月痕均无,则提示有可能出现循环系统疾病或血液病等。
苏轼养生论原文及译文
苏轼养生论原文及译文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散步逍遥,务令腹空。
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
常自念言:“今我此身,若少动摇,如毫发许,便堕地狱。
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恕。
”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
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息俱入。
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
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
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感到饥饿时才进食,还未吃饱就先停止。
然后悠闲地去散步,务必让肚子保持空的状态。
当肚子空了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室内(进行养生的静修),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坐着或者躺着随自己的方便,但关键在于收敛身心,让自己像木偶一样(静止不动)。
常常暗自告诫自己:“现在我的这个身体,如果稍有一点动摇,哪怕像毫发那样细微,就会堕入地狱。
(对待养生的规则)就像商鞅的法令,像孙武的军规,事情必须执行,有违反的绝不宽恕。
”又引用佛教的话语以及老子的话语,观看鼻尖的白气(这是一种静修时的观想方法),计算呼吸的出入次数,气息悠长细微好像若有若无,不要刻意用力。
数到几百次的时候,内心就会安静下来,身体也会静止不动,和虚空一样(平静),不需要刻意约束禁止(自己的身心),自然就不会动了。
数到几千次的时候,或者如果不能数了,那么有一个方法,它的名字叫做“随”:跟随着气息一同呼出,又跟随着气息一同吸入。
有时会感觉到这气息,从全身八万四千个毛孔中,像云气蒸发雾气消散一样(出入)。
自从开天辟地(这里表示从久远的时间以来),各种疾病自然就消除了,各种障碍也逐渐消灭,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开悟。
就好像盲人,忽然有了眼睛,这个时候哪里还用得着求人来指路呢?所以老人(我)的话就说到这里了。
中医色相学-----观鼻子
中医色相学-----观鼻子我们身体的许多变化都会在脸上表现出来,这在中医里叫色相学。
我们可以通过鼻子、眼睛、耳朵、嘴唇等些微形象和色泽的改变洞悉身体的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
我们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可以对许多疾病防患于未然。
我们今天介绍的是鼻子与健康。
鼻子,在中医里又叫明堂,它正中的鼻梁线是我们脸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也就是说它是脸上最亮的部位。
健康的鼻子应该是:1.明亮;2.润泽;3.含蓄。
中医最重视鼻子的气色,其各部分分别代表: 1.两眉之间-肺浮青:寒症浮红:热邪淡白:肺气虚发黄、发灰、变暗,有痰;发红则发烧。
此处的痰是中医病理学概念,有时称痰病、痰证。
它不指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那是外痰。
这里的痰指内痰。
内痰是机体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失去了正常的运行途径和规律,逐步停蓄凝结成为一种留伏在体内产生病变。
“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它可产生各种病证,比如:●某些中青年妇女,形体丰满肥胖,食欲旺盛,妇科检查,没有发现与不孕有关的病理变化。
但婚后长期不孕,这是“痰阻胞宫”不孕,通过以化痰为主进行治疗,可以祛痰而使之孕育。
●有的人周身皮下出现结节或肿块(也有仅仅在颈项和肢体的某些局部发生),经细胞学检查并非恶性肿瘤。
这种病证称为“痰核”或“痰结”。
如常见到的颈淋巴结核、皮下脂肪瘤等。
中医按化痰散结医治可起效。
●有的人肢体某一部位发热,有的人一些部位凉冷如冰,或肢体某些地方麻木不知痛痒,而精神、食欲均好,经检查并无阳性指征,这就是内痰阻遏气血运行而产生的病证,通过化痰,可以收效。
●有的人常年头痛、头重如裹,闷重不适,遇阴冷天病证更为严重,舌苔白腻,厌食油腻和多饮水,这是痰气上注于脑,阻碍头部清气正常运行的病变。
称为“痰厥头痛”或“痰湿头痛”。
这类病人中,有的血压较高,但长期服降压药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头重、头痛的症状得不到改善。
如果按中医化痰的方法治疗症状则可很快消失。
●有的人肝脏或脾脏肿大,胀闷不适,并兼有面色灰暗、食欲不振等证。
中西医结合望诊之鼻部望诊
中西医结合望诊之鼻部望诊鼻位于面部的中央,又称明堂。
鼻在上,下连于喉,直贯于肺,协助肺而行呼吸,为肺的外窍。
肺与鼻不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而且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诊察鼻窍,可知肺的生理病理情况。
鼻上和鼻周有各脏腑的相应部位(脏位于中央,六腑夹于两侧),鼻与经脉也有着密切联系。
鼻与脏腑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脉的循行联系起来的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外侧,上行至鼻根部;足太阳膀胱经起于鼻根部;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于鼻孔两侧;手太阳小肠经从颊到鼻两侧;督脉下行到鼻柱至鼻尖。
这些经脉及相关脏腑的生理、病理,均可由鼻部的变化来诊察。
因此,中医对鼻非常重视,认为“五脏独决于堂”。
望鼻不仅可以诊察肺和脾胃的病变,而目还可以判断脏腑的虛实、胃气的盛衰,预则病情的轻理和预后。
当然,临床上不能孤立地依靠鼻部布象来诊断疾病,还要参考其他脉症才能全面和住确地诊断疾病。
下面我们根据《灵枢·五色》的分法,按照鼻上部、鼻中部、鼻下部讲述鼻部望诊内容。
(1)鼻上部眉间—阙,阙上—咽喉,阙中(印堂)—肺,阙下(下极,山根)—心。
鼻上部是指阙中和阙下,即两眉间至鼻根部。
1、正常及异常色泽的临床意义正常人鼻上部色泽(以印堂为主)应红润、明亮、圆润。
红润是白里泛红且鲜活,明亮则指具有健康光泽,而非枯槁无光,圆润是皮肤饱满而非皱缩。
此处是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经过的地方,督脉起于两肾之间,膀胱经又入络于肾,两条经脉又都入络脑,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
鼻上部饱满、丰腴,代表人的精比较充足,髓海功能旺盛,智力较强。
异常色泽有红、黄、白、青、黑。
发黄,则说明人体脾胃虚弱水湿内停、气血不充。
发白,提示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供应不足,因其与肾相表里,肾中阳气通过膀胱经温煦人体背部之阳,而发白则预示肾阳不足、寒凝疑经脉。
现实生活中,那些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无力、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的人,都可能岀现印堂发白的情况。
发青,说明心脏大脑轻度缺氧,易受惊吓,小儿印堂有青筋,多有脾胃虚寒冋题,易患腹泻、感冒等。
调息训练述要
调息训练述要一、调息之法原文(摘于清宫太医汪昂所著的《勿药元诠》)调息: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故迦文垂教,以视鼻端,自数出入息,为止观初门,庄子南华经曰,至人之息以踵,大易随卦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王龙溪曰,古之至人,有息无睡,故曰向晦入宴息,宴息之法,当向晦时,耳无闻,目无见,四体无动,心无思虑,如种火相,似天元神元气,停育相抱,真意绵绵,{老子曰,绵绵若存}开閤自然,与虚空同体,故能与虚空同寿也,世人终日营扰,精神困惫,夜间靠此一睡,始彀一日之用,一点灵光,尽为后天浊气所掩,是谓阳陷於阴也。
调息之法,不拘时候,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缓带,{腰带不宽,则上下气不流通。
}务令调适,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嚥下,叩齿数通,舌抵上彧,唇齿相着,两目垂帘,令胧胧然,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直可明心悟道,不但养身全生而已也,调息有四相,呼吸有声者风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濇滞者喘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不声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也。
苏子瞻养生颂曰,已飢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动摇,如毫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死无犯,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强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随之不已,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雨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自灭,自然明悟,{定能生慧}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於此。
陆游与道家
乐观豁达学道养气——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健身养生之道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著名的爱国诗人。
纵观他的一生,在仕途上坎坷不平,因力主抗金,屡遭排挤和罢免,杀敌报国的壮志一直难以实现;在婚姻上,和表妹唐婉被迫离异,有着刻骨铭心的精神创痛;晚年闲居山阴,生活上也很拮据,常常要节衣缩食。
可是他在这种逆境中却活了85岁,而且到了晚年还耳不聋、眼不花,白发中杂现青丝,甚至还能去山上拾柴。
究其高寿原因,主要是他乐观豁达,善于养生。
而养生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坚持练气功。
陆游成为一位气功爱好者,首先是受家世的影响。
陆游的高祖陆轸,字齐卿,宋仁宗赵祯康定元年做过会稽太守,后来又做过吏部郎中、直昭文馆、赠太傅、睦州太守。
曾遇见深谙炼丹辟谷之术的唐代道士施肩吾(世称“华阳真人”,著有《钟吕传道集》、《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等书)。
陆轸得到施肩吾传授的气功秘诀《三住铭》,当作珍宝一样,代代相传。
陆游有诗说:”全家共保一忍字,累世相传三住铭。
”他在另一首诗中还写道:“学道先养气,吾闻三住章。
”(三住铭主要讲:心常御气,气与神合)陆游的祖父陆佃是临川学派的一位经学家,在他所遗留下来的诗作里,就有和慈觉大师、李柔得道士、真戒大师、法云长老的酬赠,也可以看出他和方外之人的密切来往。
陆游的父亲陆宰也广交方外之友。
陆氏家富藏书,光是道书一类就达二千卷之多,这些对少年嗜学的陆游来说,自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他自己曾作诗:“焚香读书户常闭,少年曾预老聃役。
”又说:“少年妄意学金丹。
”受家庭影响练气功之事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陆游爱好气功是受师、友的影响。
陆游的老师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是一位反对议和,不附秦桧的爱国诗人,精通佛老之学,曾写诗鼓励陆游读道书。
陆游自青年时代起,就常与世外高人、僧侣道徒交往,如青城道人、老洪道士、祖珠长老等。
晚年他的书斋里挂着王子乔、梅子真、李八百、许旌阳及近时得道诸仙像,常常焚吞敬拜。
王鸿谟:鼻头白是脾气虚的一种表现
王鸿谟:鼻头白是脾气虚的一种表现北京天健医院王鸿谟:一些人在发生一些疾病之前,身体往往都会有一些报警信号。
如果我们可以早一点知道这些报警信号的话,就可以将大病化小、小病化了。
【擅长】▼擅长察色切脉诊病,针药并用治愈疑难重病。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词叫“脾虚”,那既然脾虚了就补脾呗。
但是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疑问,脾到底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它对身体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脾胃主管人体运化,运是指运输,化是指消化。
所以无论是吃进去的饭还是喝进去的水,都要靠脾来运化。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好,我们吃进去的营养就能够消化、吸收,营养就有来源。
如果脾胃的功能不好,我们吃进去东西不能消化、吸收,不能把营养运送到应该运送到的地方去,于是气血就会虚乏,就会全身没力。
在人出生后,要完全依靠脾胃来消化、吸收营养。
所以,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
中医认为脾在腹中,正好在肚子的中间。
有人觉得,肚子中间不是胃吗?对,脾和胃相表里,是挨着的,“脾胃不分家”。
脾脏既然在肚子里,又看不到它,那怎么知道它的健康状况呢?其实中医学早就对此有所总结。
中医发现,尽管病发生在身体内部,但是任何疾病发生之前和过程中,都会在脸上有“气色形态”四种变化反映出来。
脸色发白往往是脾虚的一个标志。
如果只是单纯的白,那是一种疾病的表现。
但是,正常的白应该是白里透红、白里透粉的,这样才代表着气血充足。
脸上会出现两个极端。
第一个极端是脸上特别干燥,第二个极端是脸上老是油汪汪、水汪汪的,甚至于浮肿。
这两种情况都是不正常的。
脾脏在肚子的中间,而在脸上也对应着正中间,也就是鼻头。
鼻子在脸上位置最高,所以鼻头叫做面王,它是脸上高高在上的“君主”。
而辨脾胃之气,首先要看鼻头。
如果一个病人,满脸的颜色都很暗,但是鼻头的颜色出现了明亮、润泽的黄色,这说明病人脾胃之气已经恢复了,中医叫做“有胃气则生”。
我们都以为鼻尖是尖的,但实际上鼻子尖是一个坑,这是一个穴位,叫“素髎”。
以这个点为中心画一个圆,这就是脾脏的色部。
陆游
龙源期刊网 陆游作者:鲁湾来源:《科学养生》2009年第10期陆游留给我们近一万首诗,诗风雄奇奔放、沉郁悲壮,诗中充满爱国激情,被称为爱国诗人。
同时,他还是一个文人养生家,是历代诗人中的长寿明星,活了85岁。
他的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一部分诗歌里,这构成了他诗歌的另一个主题。
许多人据此推断他长寿原因。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晨斋枸杞一杯羹”,有人认为他长寿得益于“食粥养生”。
“洗足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肠”,有人据此认为“洗足养生”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
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
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
不如扫地法,延年直差易”。
有人据此得出“扫地养生法”。
“饭罢忌久坐,坚持绕村走”。
有人给他总结出“运动养生法”。
“默观鼻端白,正气徐自还”,“饭后自作揉腹功”,有人给他总结出“气功养生法”。
“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有人得出他素食长寿的结论。
“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有人得出童心长寿的结论。
“客稀门每闭,意闷重梳头”,有人认为“梳头养生”源自陆游。
综观陆游的诗歌,这些方法确实是他经常坚持的养生实践,也和他长寿不无关系。
但其中一两个方法并不能说明什么,方法的简单叠加也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陆游一生屡遭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坎坷,报国之志未酬。
他和唐琬的凄美的爱情悲剧,无疑对他情感上也是沉重打击。
这些人生不如意事,岂是一些养生方法可以解决的?“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开口”,坎坷的经历练就了陆游顽强不屈的性格,贯穿一生的爱国信仰撑起他大度的心胸。
以上种种在陆游身上得以比较完美的结合,他把握的恰如其分,成就了他这个“老书生”。
观鼻子,辨脏腑疾病
观鼻子,辨脏腑疾病中医认为,面部为一个整体,鼻子归属于肺;鼻部亦为一个整体,鼻尖属脾、鼻翼属胃、鼻根属心、鼻梁属肝、鼻侧属胆,通过观察鼻子的变化,可探知相关脏腑的健康状态。
所以,人的内脏有病,能从鼻子上看出来。
从色泽辨脏腑病变。
通过望鼻子的色泽,可以辨知内脏之病。
如鼻子苍白,常见于贫血、疲劳;鼻子呈黑色,常见于胃病或有瘀血;鼻翼发黄,多脾虚;鼻翼淡白,是胃气虚弱、消化功能减退的征兆;鼻翼淡红、干燥,是胃津液不足的表现;鼻翼红赤,是胃火亢盛的征象;鼻头发白发黄,预示肝病;鼻翼发青,多见于先天性脾大或严重的腹痛(疼痛);鼻头和鼻梁发红,可能是肝脏超载了,或饮酒过量时,身体为分解酒精,会把血液滞留在肝脏里,导致微血管扩张,就会出现“酒糟鼻”;鼻翼和鼻尖部发红并有小丘疹或小脓疱,常见于日常性痤疮;鼻梁部皮肤出现红色斑块病损,高出皮肤表面并向两侧面颊部扩展,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从嗅觉辨脏腑之部位。
鼻子除了呼吸,还是闻气味的。
如果闻不到气味时,可结合其兼症辨清其病变部位。
如嗅觉不灵敏,还经常咳嗽,有时甚至呼吸困难,这是肺功能逐步衰弱的标志。
闻不到味道且鼻塞,一般是由于肺受了风寒引起。
但医学研究还证明,鼻塞与肠胃功能不佳有关,别光顾着通畅鼻子,保养胃肠道也一样重要。
从痘痘部位辨脏腑。
若鼻部长青春痘,除了与肺、脾胃有关,还和肝胆有关。
十二经脉相通,气血贯流,可在鼻部表现出来。
鼻根至两侧嘴角区域属于面部危险三角区,血运丰富,且血管内无静脉瓣,此区域的痘痘不要盲目挤压,容易引起感染,细菌入血逆行,导致颅内感染。
若鼻尖出现潮红、粉刺等,可能是脾胃湿热蕴结,上蒸于鼻表现出来的。
从症状辨脏腑病机。
常呼吸时鼻翼掀动,可能是肺活量太低造成的,肺活量过低会影响身体正常代谢功能。
鼻孔干燥是肺热,鼻要发挥正常通气和嗅觉功能,必须依赖肺气调和,呼吸畅利,鼻孔干涩,呼吸都带着热气,往往是肺热引起。
经常流鼻血要查清原因,如肠胃衰弱的人无法吸收充足营养,肌肉和血管组织稍微碰撞就容易破裂而致流鼻血。
111.2.4望五官之望鼻中医诊断学
概 述
鼻之形态
鼻内病变
鼻之色泽
肆
概 述
壹
概 述
鼻居面部中央,为肺之窍,属脾,与足阳明胃经亦有联系。
鼻之色泽
贰
鼻之色泽
(一)润枯鼻端微黄明润,新病--胃气未伤--病较轻;久病--胃气来复,属病势向愈。鼻端晦暗枯槁--胃气已衰--病重。
鼻之色泽
(二)颜色鼻端色白--气血亏阴寒腹痛;小儿山根青筋--肝经气滞寒凝、肝脾不和、乳食积滞。
鼻内病变
(四)鼻内赘生物鼻腔内长有状若葡萄或榴子,光滑柔软,带蒂可活动,而无痛感的肉状物--鼻痔 (鼻息肉)--多因湿热邪毒壅结鼻窍所致。
同学们下节课再见
鼻内病变
肆
鼻内病变
(一)鼻流清涕伴见恶寒发热、鼻塞--风寒表证;常流清涕,量多,经久不愈--鼻鼽,--阳气虚弱所致。(二)鼻流浊涕伴见恶寒发热、鼻塞--风热表证;若常流浊涕,量多不止,其气腥臭,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渊,--外感风热,或胆经蕴热上攻所致。
鼻内病变
(三)鼻腔出血鼻腔出血--鼻衄。外感者--风热犯肺、燥邪伤肺;出血量多,色深红质稠--火热上炎;血色淡红而质稀--脾不统血;个别妇女经期鼻衄随月经周期而作,称为 “倒经”--肝郁化火犯肺,或阴虚肺热。
鼻之形态
叁
鼻之形态
(一)鼻头肿胀红肿或生疮疼痛--见于胃热或血热;鼻及鼻周围皮色暗红或血络扩张,伴丘疹、脓疱或鼻赘--酒齄鼻--肺胃蕴热,血瘀成齄所致。
鼻之形态
(二)鼻柱溃陷多见于梅毒患者;若兼眉毛脱落,为麻风恶候。
鼻之形态
(二)鼻翼扇动鼻孔两翼因呼吸急促而扇动的症状。是肺气不宣,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见于肺热,或哮病,或为肺气衰竭之危候。
与中秋和月亮有关的诗词
4.《秋宵月下有怀》唐 孟浩然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与中秋和月亮有关的诗词
1.《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宋 陈着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悭。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间蒙吐佳句,惠好灼衰冷。
何当翳华芝,飞步越林岭。
携手剁荆薪,欢言馔汤饼。
长啸凌紫烟,同升妙峰顶。
5.《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唐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雨一叶秋,北窗夜初永。
候虫鸣空阶,蝙蝠挂藻井。
龛灯照痴坐,苔壁印孤影。
试观鼻端白,粗了虚幻境。
万事皆浮休,百年正俄顷。
学诗寒山子,造语少机警。
故人王文度,襟韵独秀整。
关于“凝视鼻端”的质疑和答复
关于“凝视鼻端”的质疑和答复作者:陈之平松桑来源:《祝您健康》1988年第03期质疑:读贵刊《静坐养生法》一文颇受教益,但对静坐时要求“目光凝视鼻端”一条,认为有误。
既意守丹田,“使思想全部集中在那里”,又要凝视鼻端,岂不让注意力分散、心挂两头。
再说总是凝视鼻端,很吃力的,鼻子高的能勉强做到,鼻子低些的怎么办?何况,这也与静坐功要求身心放松相悖逆。
苏东坡在《养生论》这篇谈静坐的文章中有“观鼻端白”一句,朱熹在《调息箴》中也有“鼻端有白,我自观之”的话,这一源于佛教的气功术语的含义是:持之以恒练功的人,垂下眼帘后会呈现一团茫茫白色物体,仿佛置身于白色气雾之中,描述的是练功时一种自然而然感受到的境界。
现在社会上确有人抓住这一术语的一部分,望文生义,主观臆断,要求静坐者刻意去“凝视鼻端”,实是南辕北辙,一错皆错,练功者不可不慎的。
·陈之平·答复:一、“凝视鼻端”古已有之,并非杜撰。
如明·高濂在其《遵生八笺》中引用的《心书》里,就有“微开其目,常视鼻端”的说法。
再如张三丰在注吕祖《百字碑》的“降心为不为”句时,也谓“以眼观鼻,以鼻观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
”二、“凝视鼻端”的作用。
大凡初练气功的人常有两种景象:一是心中散乱,心猿意马;或是心中昏沉,容易瞌睡。
其克服的方法,按照近代著名气功师蒋维乔先生的说法是:治散乱,应当放下一切,专心一念,存想小腹中间:治昏沉的毛病,可提起意念,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
另,凝视鼻端还可以帮助习练者调整姿势,保持头正身直。
三、如果在练功过程中,总是用两眼紧紧地看着鼻端,确实不舒服。
长此以往,非但气功难练成,反而有可能练成“斗鸡眼”。
所以要掌握一个方法,练气功不论是调身、调息、调心,总要求是“松静自然”。
上次固篇幅所限,没有讲清楚,这里再说一下。
练功时要微闭双目(垂帘),轻轻地用余光向鼻端方向望去,而且是不时地去看,并非一直盯着鼻端。
四、“鼻端有白”的真正含义。
菜香气扑鼻的诗句
菜香气扑鼻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菜香气扑鼻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描写花香芳香扑鼻的诗句有哪些1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郑思肖《寒菊》)1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梅须逊雪3分白,雪却输梅1段香(卢梅坡《雪梅》)不是1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照旧.宋晏几道《清平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写的《梅》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长相思》李白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莲花》依依梦中心情. 观数点茗浮花,1缕香萦炷陶潜《羲皇侣》2.美食香气的好句描写美食香气的词语、句子如下:爽滑酥嫩肉汁4溢口感饱满回味悠长软嫩滑爽入口即溶酥脆香口玉盘珍馐秀色可餐饕餮大餐凤髓龙肝回味无穷唇齿留香色味俱佳垂涎欲滴 8珍玉食其味无穷近看,白白嫩嫩的小笼汤包饱满,润泽,嗯,看起来就非常好吃。
(.)瞧,那皮儿是多么的娇嫩呀,娇嫩得就似乎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脸蛋儿,轻轻1捏就破裂了。
透过外皮儿,你能清清晰楚地发现里面那纯美的汤汁儿.烧卖里碧绿的颜色,透出蒸熟后薄如纸的面皮,如同翡翠1般。
轻轻地咬上1口,皮1点便破,吃到里面由虾仁、韭菜和鸡蛋制成菜茸,爽口清润。
吃下去后嘴里还布满虾仁的香味,真可谓齿颊留香。
好词:美味清润浓香解暑冰凉清淡麻辣鲜香爽滑香醇甜爽甘饴咖啡秘制香辣配制特产透亮开胃滑润凉快爽黏糊糊滑溜溜酸溜溜香味浓郁凉爽爽口晶莹如玉冰凉可口胃口大开味甜似蜜芳香扑鼻色泽分明酸甜适中满口生津玉液琼浆肥而不腻大饱口福回味无穷香气扑鼻细嚼慢咽别有风味美味佳肴好句:柑橘是海盐的特产,橘子皮里面住着1个个金灿灿的小月亮,亲亲热热地住在1所房子里。
盐水鸭皮白柔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
转载第二届道教协会陈撄宁会长陈撄宁《静功总说》
转载第二届道教协会陈撄宁会长《静功总说》使脑筋绝对安静,排除一切思想,这是下手工夫最要紧的原则,也是神经衰弱最有效的良方,但因人们思想习惯,由来已久,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办到;为求达到这个目的,古人就立出许多法门,以庄子“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呼吸之气,初下手只用耳根,不用意识,并非以这个念头代替那个念头,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让它瞒过,这就算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浅深,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思去支配它,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
前人书中常有“心息相依”这一个专门术语,但未说明如何依法。
苏东坡的工夫,是先用数息法,后用随息法;朱子《调息箴》的工夫,则用《楞严经》“观鼻端白”法。
但数息要用意去做,不能纯然无念;观笔端白要开眼去观,时候久了眼神难免疲劳;只有《庄子》听呼吸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听也不觉疲劳;才能真合于“心息相依”这个轨辙。
今将三种方法列举如下,并加以浅释,好让学者自己去实验:(1)苏东坡养生说(见东坡《志林》卷一):原文“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勿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
……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人;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
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语;譬如盲人,忽然有眼。
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浅释:注意养生的人,食物要有节制,必须等到腹中觉得饥饿时,才可以进食。
尚未吃得十分饱满,就应当停止;每餐后宜到室外空旷地方自由自在的散步些时,使腹中的食物大部分都消化了。
此时就回房里去准备做静功;不论是白天或是夜晚,也不论用坐式或用卧式,听各人自便;只要管住自己身体不让它动摇,像木头人一样,就算合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了上段经文和译释,就可了解“观鼻端白”这句话的重要意义了。“观鼻端白”这句话,是佛家修习禅定种种止观的极则。
佛家有一部很重要的专门讲修禅定的经书,名《安般守意经》。“安般”是梵语“安那般那”的音译的略称。“安那”指入息,“般那”指出息,一呼一吸谓之一息,“安那般那”就是持出入息。“安那般那经”上常说:“有时鼻头止”,“有时心中止”,就是讲在修习息法(修习数息、随息、止息、观息、净息、还息,这叫“六妙门”,指六种息法)作止观时,要“观鼻端白”,道家谓之“团神”,即指此事。
用现代话来说,呼吸是由呼吸神经中枢指挥的,而念(心)是由思惟神经中枢
统领的,两个神经不协调一致,就会喘息不尽,杂念丛生;心息互不相依,就难制心一处,身病心病,均由此生。佛家定功教人修定要调好呼吸,持出入息,制心一处,其方法就是“观鼻端白”,使心依于息,息依于心,心息相依,把两个神经中枢协调为一个统一的司令部,那就是大脑皮层最好休息的时候,既不是兴奋态,也不是压抑态,而是最佳休息态,这时身体内部的各种内分泌、激素、腺素,就自然而然地会自我调整到最佳状态,道家所谓“还精补脑”,实际指此。功夫做到这一点,身体器官功能的各种疾病也就不药而愈、自我治疗了。
对制心一处,儒家气功,道家丹功,一般总是教人守住一窍或止住一处,佛家定功则叫人观(般若)空,因出入之气,经过鼻孔,两个鼻孔本身就是地水火风空五轮,就是空性,出入之气是因缘,观其空性则易心息相依,而不执著,自然而然入定。
观鼻端白”是修习如来禅的三个基本要点之一,也是修习如来禅第二步调心的修法。
“观鼻端白”,语出《楞严经》,乃佛家禅定功法原则。道家丹功,亦以为炼丹要诀,如《黄庭经》曰:“观志流神三奇灵”,“随鼻上下知肥香”。儒家气功,特别是宋儒讲“静坐”、“宴息”、“养气”、“调息”,亦以之为正法,如《朱子全集》所云:“鼻端有白,我其视之”。
何谓“观鼻端白”,观者,视也;鼻端者,鼻之尖头也;白者,呼吸出入之气也。“观鼻端白”亦即“视鼻端白”,此处说“观”说“视”,均指“内视”、“内观”。盖“观”(视)为心法,“鼻端”为色法,“白”为息法,统色、息、心法于此一句中,故名为“要诀”,或称为“极则”也。佛法之根本在般若,般若即“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空不空”。“观鼻端白”实际就是观(般若)空之法。
为了便于理解鼻息调气的修法,再将上段经文译成白话如下:
孙陀罗难陀(译名艳喜)起立自述说:“我从前出家,跟着佛学道。虽然受过形式上的戒律,但是始终不能够达到正定的三味境界。心里经常散乱浮动,没有获得烦恼漏尽的无漏果地。因此佛就教我与俱希罗(大膝氏)二人,先制心一处,专守一点。我制念在鼻端上,开始仔细观想注视。用这种修法,经过了三七二十一天,就看见了鼻子里呼吸的气息,一出一入,犹如烟雾一样(能达到这个程度,身心的感觉,就由轻安二渐至于空无感觉)。因此身心就由内在自然发出光明的境界。再扩而充之,光明渐渐地圆满,遍满所有的空间。整个世界,都普遍成为净裸裸的清虚境界,好像一个整体的玻璃体。再进一步烟雾
一般气功,都是在一呼一吸上做功夫,而佛家禅定,则是在一呼一吸之一息的转折上做功夫,即在呼转而为吸、吸又转为呼的中间一停上做功夫,所以叫做息道。真气便是息,清心即是道,心住般若(空性),真气从之,这就是息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不调息,呼吸往往是喘息,就是“出入之气不尽”,意念往往是散乱的,就是攀缘不止、杂念甚多,因而精神状态(包括思想意识在内)经常是处于“散位”;白天劳作一天,晚上做梦,叫做“梦位”;喝醉了酒,叫做“醉位”;有精神病患,叫做“狂位”。总是难得“定位”。其原因就是呼吸与意念两相脱节,息息不断,念念不停,而心息总不相依,所以得不到定力,到不了“定位”。《安般守意经》以一意之注为息,出入不尽为喘息。出入不尽者,意不在息,即安般不守意也。若意在息,则安般守意也。一语之微,涵盖全经要旨。
先从“观鼻端白”这句话的出处《楞严经》说起。《楞严经》卷五曰:“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提,心常善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俱希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的现象也渐渐消散,鼻子的出入气息,完全变成一片纯白的光相。由此心开意解,一切烦恼习漏净尽。所有出入的气息,化作一片光明,可以照到十方世界,就得到阿罗汉的果位。佛就预计我将来会得证自性的正觉。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位,我认为从消融气息,达到气住脉停,使气息止伏久住以后,发出心性的光明,最后使光明净裸圆满,灭尽一切烦恼的习漏,才是第一妙事,道家纳之为“精、气、神”三宝,佛家统之为“色、息、心”三法,藏传密教则析之为“脉、气、明点”三大秘藏。无论是儒家气功、道家丹功、儒家定功,在养气、炼丹、调息方法上都极端重视“观鼻端白”这一休养原则。现就佛家禅定方面对此作一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