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实习报告
自考教育学习即将结束,作为一名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学校要求,我到同煤集团同安煤业毕业实习,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生活。通过实习,使我加深理解了煤矿开采方法及工艺流程,掌握了矿井初步设计的基本步骤及规范要求,为今后走上煤矿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将在四台矿收集了解到的有关矿井资料总结一下:
一、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1、矿井位置及交通
大同煤矿集团同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岚县县城东南约13km处的梁家庄乡高家坡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梁家庄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1°42´28”~111°45´25”
北纬:38°10´35”~ 38°11´59”
井田西部有规划中的山西省太原市—陕西省榆林市的干线公路(井田内娄烦—岚县段现为217省道)通过,西北距209国道岚县站约11km,距太—古—岚铁路岚县站约11km。由井田向北可至岚县县城、岢岚县、忻州市及大同市,向东南可至娄烦县、古交市、太原市,向西南可至吕梁市,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
2、地形地势及河流
同安井田位于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山脉与芦芽山南端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沟谷纵横,除井田西部零星出露基岩外,均为黄土覆盖,地貌类型以黄土梁、峁为主。现代冲沟与黄土梁呈相
间排列格局,黄土梁顶面起伏和缓,走向近南北,冲沟呈树枝状展布,坡面陡立,中下部见红土出露。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的之前卯,海拔标高1390.4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194.8m,最大相对高差195.6m。
本区地表水均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之岚河支流。井田内沟谷均属季节性冲沟,平时干涸无水,沟谷宽100—200m、纵坡降0.062,沟底比较平坦,由于降水量偏少,地形坡度大,平时无清水流量,只有在雨季才有短暂的洪流,雨季汇聚各冲沟洪水,由南向北排出井田,汇入井田外东北部的岚河干流。
岚河属常年性河流,发源于岚县西白龙山,全长25Km,在娄烦县静游镇汇入汾河水库,河水流量受季节影响很大,尤其是雨季,山洪汇集,水势很大,干旱时流量甚小,历年平均流量2.82m3/s。
3、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干燥、秋季凉爽短促、冬季漫长寒冷,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8.0℃,最低气温为-29.2℃、最高气温为38.9℃,1月份平均气温-4.8℃,7月份平均气温16.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1.8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7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9.1mm,8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7mm,1月份年降水量最少,只有115mm。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02.3mm,一般最大蒸发量出现在5、6月份,最小蒸发量出现在1月份。初霜冻出现在每年11月上旬,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解冻,冻土厚度一般为1.17m 左右,最大可达1.46m,全年无霜期约189天,最大积雪厚度0.62m。本区盛行西北季风,沙尘瀑时有发生,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节风力最大,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16m/s。
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制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Ⅶ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段。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20多次,小震时有发生。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显示,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4、区域地质构造
(一)区域地层
宁武煤田的基底为一套古老的变质岩系,地层沉积总厚达2600-3500m以上,沉积中心位于煤田中南部宁武—静乐一带,地层厚度在3500m以上,而北部井坪-朔县一带仅几百米。中心出露最新地层为中生界侏罗系,向周围依次为中生界三叠系、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元古界及太古界五台群。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在南部静乐盆地及北部朔县平原区堆积厚度达200m 以上,详见表1-4-1。
(二)区域构造
本井田位于宁武煤田西南部,宁武煤田地处山西地台背斜北中部,煤田南北长,东西窄,呈北东向斜列。宁武向斜贯穿煤田南北,其轴向:井坪-阳方口近南北,阳方口-静乐为N30°E,向斜轴除朔县平原偏向西部外,一般偏向东部,且东翼地层倾角大于西翼,为一不对称向斜。
宁武煤田东部构造较西部复杂,地层倾角在30°以上,有的达70°-80°甚至直立倒转,大的逆断层多分布于此,中部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无急剧折曲,微倾斜波状起伏的较发育。断裂构造发育在煤田东西两侧,主要在东部,以走向N20°-50°E一组为主,多为高角度的正断层,逆断层较少,另一组为N15°-45°W,但数量稀少,规模较小,影响甚微。
(三)区域含煤特征
宁武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介于芦芽山(西面)和云中山(东面)之间,跨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四个市。宁武煤田也发育有两个时代的含煤地层,即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亦称为双纪煤田。
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南起关帝山北麓的煤层露头线,大约在后黑小-梁家庄一线;北到洪涛山南坡的煤层露头线,大约在向阳堡-朝阳湾一带;西界是春景洼-西马坊断裂带或煤层露头线;东界是芦芽山-娄烦断裂带或煤层露头线,面积为7678Km2。
侏罗纪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北、西、南、东四个方向均为煤层露头线,大致是南起闹林沟,北到三张庄,东西宽约15Km,南北长约80Km的范围,面积约1200Km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为宁武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形成于滨海三角洲沉积环境。主要是由一套泥岩、砂质泥岩,1-3层灰岩及不同粒度的砂岩组成。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宁武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是一套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的陆相含煤建造。
侏罗系中统大同组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宁武煤田的中南部,是一套以河湖相沉积为主的含煤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与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7-11层,煤层总厚2.43-7.50m,含煤系数为0.68-1.74%,其中可采煤层5层,大部分不稳定,多为局部可采煤层。
5、井田地质构造
(一)地层
据以往钻孔资料,本井田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Q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上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现将本区各时代地层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Q2f)
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性为青灰、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泥灰岩,含方解石脉、黄铁矿结核及生物碎屑,部分地段夹有角砾状灰岩和燧石条带,具溶洞,地层厚度77.00-85.00m,平均80.00m。
2、石炭系(C)
(1)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覆盖于下伏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之上,下部以灰白色、浅紫红色铝土泥岩为主,中夹不稳定的粘土层次底部为褐黄色极不稳定的“山西式”铁矿;上中部为灰、灰白、灰绿色泥岩、铝质泥岩,夹薄层石灰岩、薄煤层和石英细砂岩。地层厚度21.60~39.20m,平均27.50m。
(2)上统太原组(C3t)
自K1砂岩底至K4砂岩底,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地层之上,为一套具明显沉积旋回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岩性由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深灰色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含5、6、7、8、9号煤层,其中7、9号煤层为井田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为不稳定不可采薄煤层;所含L1、L2、L3石灰岩均为井田稳定的标志层。底部为K1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平均厚3.65m,成份以石英为主,分选性、磨圆度较好,缓波状层理发育,硅质胶结。本组地层厚度87.20~113.75m,平均99.50m。
3、二叠系(P)
(1)下统山西组(P1s)
连续沉积于下伏太原组地层之上,为三角洲平原环境下沉积的一套由碎屑和煤层组成的含煤地层,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岩性由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泥质岩中富含植物化石碎片。底部为K4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平均厚9.50m,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磨圆度较好,水平层理-缓波状层理发育,钙质胶结。含2、3、4号煤层,4号煤层为井田主要可采煤层,2、3号煤层不稳定、不可采,本组地层厚度57.62~78.40m,平均69.50m。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连续沉积于下伏山西组地层之上,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厚度95.44~112.20m,平均105.83m。由灰色、灰绿色、灰黄色、灰白色、灰紫色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铝质泥岩等组成,顶部常含有一层夹有大量紫色斑块的铝土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下部常含有煤线和薄煤层,底部K5砂岩厚1.05~8.59m厚度变化大,通常5m左右,为灰白色中粗砂岩,含大量岩屑和暗色、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