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天津高一检测)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①CaCl2溶液;②Na2SiO3溶液;③Ca(ClO)2溶液;④Ca(OH)2溶液,最终有沉淀析出的是()A.①②③④B.②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
CO2与CaCl2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少量的CO2与Ca(ClO)2溶液、Ca(OH)2溶液反应时可生成CaCO3沉淀,过量的CO2与Ca(ClO)2溶液、Ca(OH)2溶液反应时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
2.下列关于硅酸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硅酸盐中的阴离子都是SiO2-3B.硅酸盐都难溶于水C.通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说明硅酸盐就是由各种氧化物组成的D.Na2SiO3是一种最简单的硅酸盐,其水溶液可用作黏合剂解析:选D。
只有很简单的硅酸盐中的阴离子才是SiO2-3,A错;硅酸钠可溶于水,B错;硅酸盐可以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但硅酸盐并不是以简单氧化物形式存在的,C错。
3.下列关于SiO2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SiO2都能与碱及碱性氧化物反应B.CO2和SiO2与水反应分别生成相应的酸C.CO2是酸性氧化物,SiO2是两性氧化物D.CO2和SiO2都是由相应的分子构成的解析:选A。
CO2、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及碱性氧化物反应,故A正确,C不正确;SiO2不溶于水,也不能和水反应生成硅酸,B不正确;CO2是由分子构成的,SiO2是由Si、O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不正确。
4.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②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④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③错;水晶的成分是SiO2,而不属于硅酸盐,②错,C正确。
5.有下列几个变化:①Na2CO3→Na2SiO3,②SiO2→H2SiO3,③Na2SiO3→Na2CO3,④Ca(NO3)2→CaSiO3,其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只有②解析:选D。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选D 。
C 2H 6O 可以通过酿造方法制得,可知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乙醇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C 2H 6O +3O 2――→点燃2CO 2+3H 2O ,可知产物不引起污染,有机物燃烧时都发生氧化反应,这并不是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
2.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 .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 .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 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 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解析:选C 。
C 项葡萄糖被氧化成CO 2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2CH 4(g)+O 2(g)===12CO 2(g)+H 2O(l) ΔH =-445.15 kJ/molCH 4(g)+32O 2(g)===CO(g)+2H 2O(l) ΔH =-607.3 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ΔH =-890.3 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g)ΔH =-802.3 kJ/mol则CH 4的燃烧热为( )A .445.15 kJ/molB .607.3 kJ/molC .890.3 kJ/molD .802.3 kJ/mol解析:选C 。
CH 4燃烧热是指1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 2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
A 错,因CH 4不为1 mol ,B 错,因燃烧产物不是CO 2,D 错,H 2O 不是液态。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叙述正确的是(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g)ΔH =-1367.0 kJ·mol -1(燃烧热)B .NaOH(aq)+HCl(aq)===NaCl(aq)+H 2O(l)ΔH =+57.3 kJ·mol -1(中和热)C .S(s)+O 2(g)===SO 2(g)ΔH =-296.8 kJ·mol -1(反应热)D .2NO 2===O 2+2NOΔH =+116.2 kJ·mol -1(反应热)解析:选C 。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2.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是放热反应吗?
教
当
学 方
【提示】 1.一定。
堂 双
案
基
设 计
2.不是。因为这是个物理变化。
达 标
课
前
课
自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教
课
学
堂
目
互
标
动
分 析
探 究
【问题导思】
教
当
学 方
①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
堂 双
案
基
设 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如图所示:
析
动 探 究
教
当
学
堂
方
双
案
基
设
达
计
标
课
前
课
自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教 学
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课 堂
目
互
标 分 析
(1)实质:
动
探
①断裂1 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__收_____436 kJ的 究
能量。断裂1 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__收______243 kJ的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演示结束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一、单项选择题1.(2012·岳阳高二测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 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B .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C .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 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 也不相同D .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解析:选A 。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 指25 ℃,1.01×105 Pa 时测得的值(标准状况为0 ℃,1.01×105Pa)。
2.(2012·乌鲁木齐高二检测)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 ①酸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②碱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③比热容 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⑥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⑦操作所需的时间A .①②③⑥B .①③④⑤C .③④⑤⑥D .全部 解析:选C 。
根据计算公式ΔH = -4.18×10-3·m (溶液)·(t 2-t 1)n (H 2O )kJ ·mol -1可知C 正确。
3.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最小的是( )A .2A(l)+B(l)===2C(g) ΔH 1B .2A(g)+B(g) ===2C(g) ΔH 2C .2A(g)+B(g) ===2C(l) ΔH 3D .2A(l)+B(l) ===2C(l) ΔH 4解析:选C 。
等量的物质气态时的能量大于液态时的能量,由以上反应可知,C 选项中反应物2A(g)+B(g)的能量最高,生成物2C(l)的能量最低,该反应放热最多,ΔH 最小。
4.(2012·黄山高二调研)下列对H 2(g)+Cl 2(g) ===2HCl(g) ΔH =-184.6 kJ/mol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分子H 2和Cl 2反应,放出热量184.6 kJB .1 mol H 2和Cl 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 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C .在25 ℃、101 kPa 时,1 mol 气态H 2和1 mol 气态Cl 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 气体,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D .在25 ℃、101 kPa 时,1 mol 气态H 2和1 mol 气态Cl 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 气体,吸收的热量为184.6 kJ解析:选C 。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第一章 第一节第2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第一章 第一节第2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41.(2012·岳阳高二测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 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B .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C .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 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 也不相同D .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解析:选A 。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 指25 ℃,1.01×105 Pa 时测得的值(标准状况为0 ℃,1.01×105 Pa)。
2.(2012·乌鲁木齐高二检测)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 ①酸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②碱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③比热容 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⑥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⑦操作所需的时间A .①②③⑥B .①③④⑤C .③④⑤⑥D .全部解析:选C 。
根据计算公式ΔH =-4.18×10-3·m 溶液t 2-t 1n 2kJ·mol -1可知C 正确。
3.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最小的是( )A .2A(l)+B(l)===2C(g) ΔH 1B .2A(g)+B(g)===2C(g) ΔH 2C .2A(g)+B(g)===2C(l) ΔH 3D .2A(l)+B(l)===2C(l) ΔH 4解析:选C 。
等量的物质气态时的能量大于液态时的能量,由以上反应可知,C 选项中反应物2A(g)+B(g)的能量最高,生成物2C(l)的能量最低,该反应放热最多,ΔH 最小。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相同条件下,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 .由“C(s,石墨)===C(s ,金刚石) ΔH =+1.9 kJ·mo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D .在101 kPa 时,2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 2O(l) ΔH =-285.8 kJ·mol -1解析:选C 。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第1课时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焓变 反应热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定位] 的书写与应用。
1.熟知能量转化形式及反应热和焓变的
含义、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本质。2.学会热化学方程式
知识·回顾区
第1课时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一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即 有 新物质 生成;二是发生了能量变化,即 吸收 能量 或 放出 能量。
学习·探究区
2.反应热、焓变的概念
第1课时
(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释放或吸收 是ΔH ,单 位是kJ·mol-1或kJ/mol 。 (2)焓变是在 恒压 化学反应的 热效应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所 具有的焓与反应物所具有的焓之差)。
(3)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能 量
吸收 热量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探究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1. 氢气与碘蒸气化合反应的能量(或热量)变化, 可用下式表 200 ℃ 示:H2(g)+I2(g) ===== 2HI(g) ΔH=-14.9 kJ· mol-1, 101 kPa 它与化学方程式 H2+I2 △ 2HI 相比较而言,其特点为 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注明了各物质的状态:s (固体)、l (液体)或 g (气体)。 (3)在方程式的右边注明了 ΔH 的 数值 、正负号及单位。 (1)指明了反应的 温度 和压强 :若在 25 ℃、101 kPa 时
第1课时
2.已知反应 X+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 (C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目标要求]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焓变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单位:kJ·m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
单位:kJ·mol-1,符号:ΔH。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的总键能-生成物分子的总键能。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2)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4.反应热思维模型(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2)反应热的本质(以H2(g)+Cl2(g)===2HCl(g)ΔH=-186 kJ·mol-1为例)E1:E(H—H)+E(Cl—Cl)E2:2E(H—Cl)ΔH=E1-E2知识点一有关反应热的概念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D.焓变的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反应热的单位是kJ答案 C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D.电流流出的一极为正极解析:选C。
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C 错误;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为正极,B、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形成原电池后,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解析:选D。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电子流进的一极是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3.下列装置可以组成原电池的是()解析:选A。
B项中乙醇不是电解质溶液;C项装置不构成闭合回路;D项两极材料活泼性相同。
4.100 mL浓度为2 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解析:选B。
增大氢离子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但由于是跟过量的锌片反应,所以再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会增加生成氢气的量,故A错误;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锌置换出铜以后,就会构成原电池,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加入适量蒸馏水或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都会减小氢离子浓度,从而减慢了反应速率。
5.(2012·珠海高二检测)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构成下图的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棒变粗,Y棒变细,则X、Y、Z可能是下列中的()解析:选D X为正极,Y为负极,且电解质溶液中要有离子能够在X极析出,还要使Y极溶解。
6.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并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负极有Cl2逸出,正极有H2逸出B.负极附近Cl-的浓度减小C.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D.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解析:选D。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1章第一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2011年湖北武汉高二质检)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解析:选A 。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2.(2011年临沂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 .干冰蒸发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B .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C .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能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D .人们用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主要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解析:选BD 。
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A 不正确;酒精之所以能作燃料,是因为它燃烧放热,B 正确;木炭燃烧需要加热引发反应,但反应开始后,反应放出的热可使木炭继续燃烧,说明反应放热,C 不正确;D 正确。
3.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Al 与HCl(稀)反应B .C +CO 2=====高温2COC .KClO 3受热分解D .NaOH 溶于水解析:选A 。
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 正确;C 与CO 2生成C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 错误;C 项为吸热反应;NaOH 溶于水虽然放热,但不是化学反应,故不属于放热反应,D 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B .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能有热量的变化C .ΔH 的大小与反应时的温度、反应物的多少无关D .放热反应中,任何一种反应物的能量一定大于任何一种生成物的能量解析:选B 。
A 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热能,也可能有光能、电能等其他形式;B 项,物理变化也有可能伴随能量变化,如物质的液化、汽化等;C 项,ΔH 的大小与反应温度有关,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有关;D 项,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具体到某一物质,反应物的能量不一定大于生成物的能量。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课件1
料 备
课 堂
放出一定的热量,如果此热量足够大,可使反响维持下去,
备 选
堂
师 生 互 动
[点评] 能从能量和键能的角度准确理解ΔH的概念。 课 后 强 化
作
业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定
【例2】 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kJ·mol-1)
位
自 主 研 习
键
H— H
Br— Br
I—I
Cl— Cl
H— Cl
H—I
H— Br
键能 436 193 151 247 431 299 356
定 位
响物总能量,假设大于0,那么反响过程为吸热,小于0,那
自 主
么为放热,答案为A。
研 习
(2)ΔH=反响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问 (1mol N≡N键键能+3mol H-H键键能)-6mol N-H键键能,
题
探 究
代入数据即可得结论。
资
料
课
[答案] (1)A (2)ΔH=-92kJ/mol
H2在足量F2中燃烧比在Cl2中放热
________。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解析] 此题涉及键能与吸、放热的关系,考察了键
定 位
能与反响热的定量关系。(1)1mol H2在2mol Cl2中燃烧,参
自 主
加反响的H2和Cl2都是1mol,生成HCl 2mol。那么放出热量 :
的反响,不一定指参加反响的物质,A错;在反响中物质所
自 主
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响就放热,反之就吸热,C对;化学
研 习
反响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时吸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2012·太原高二检测)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Q 1① 2H 2(g)+O 2(g)===2H 2O(g) ΔH =-Q 2② H 2O(g)===H 2O(l) ΔH =-Q 3③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 2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 .4Q 1+0.5Q 2 B .4Q 1+Q 2+10Q 3 C .4Q 1+2Q 2 D .4Q 1+0.5Q 2+9Q 3解析:选D 。
③×2+①得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Q 1+2Q 3),③×2+②得2H 2(g)+O 2(g)===2H 2O(l) ΔH =-(Q 2+2Q 3)。
112 L 混合气体中含甲烷、H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 、1 mol ,则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放出的热量为:4×(Q 1+2Q 3)+12×(Q 2+2Q 3)=4Q 1+0.5Q 2+9Q 3。
2.在一定条件下,当64 g SO 2气体被氧化成SO 3气体时,共放出热量98.3 kJ ,已知SO 2在此条件下转化率为80%,据此,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SO 2(g)+1/2O 2(g) SO 3(g) ΔH =-98.3 kJ ·mol -1B .2SO 2(g)+O 2(g) 2SO 3(l) ΔH =-196.6 kJ ·mol -1C .SO 2(g)+1/2O 2(g)SO 3(g) ΔH =-78.64 kJ ·mol -1D .2SO 2(g)+O 2(g) 2SO 3(g) ΔH =+196.6 kJ ·mol -1解析:选A 。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教案(表格型).docx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时安排两课时授课时间整体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屮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吋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住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住成物的质最;3、了解反应热和焙变的涵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引入,亲身感触到化学反应屮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分析、定量计算,培养学生从现彖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口然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目标重点及理由分析教学重点是反应热的涵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耍物质基础,能源的充分利用是当代化学中要着重研究的问题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难点是AH的“ + ”与“一”,热化学方程式的|5^o化学能与热能转化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热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屮的应用,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进一步讨论在特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以热效应表现时的“质” “能”关系。
教学方法视频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学情分析学住在必修二屮己经学习过断开化7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化学反应过程中冇能量变化这一事实已经接受并认町,只冇定性的认识,没有定量的认识和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屮,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与计算,同时结合课本及与同学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过程,总结捉炼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加以应用。
教具使用多媒体、实验板书设计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焙变反应热1、定义:2、符号:AH3、单位:kJ • mol-1 或kJ/mol4、规定5、AH计算表达式二、热化学方程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引入]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课堂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B.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多少与其反应物用量有关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解析: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可推知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A正确;化学反应不是吸热就是放热,没有无能量变化的反应,B正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多少与反应物用量有关,C正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还有的以光能、电能等形式表现出来,D不正确。
2.化学反应过程中,除有新物质生成外,一定还有(B)A.体积发生变化B.能量发生变化C.质量发生变化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3.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A.上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解析:由题图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故图中表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D)A.碘的升华B.生石灰溶于水C.镁与稀盐酸反应D.熟石灰与NH4Cl晶体混合制取氨气解析:碘的升华吸热,但为物理变化,A项错;生石灰溶于水为放热反应,B项错;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错;熟石灰与NH4Cl晶体混合制取氨气为吸热反应,D项对。
5. 下列伴随的能量变化中,属于反应热的是( B )A .形成1 mol H —Cl 键放出的能量B .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吸收的能量C . Na 变成Na +吸收的能量D .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解析:A 项,不是完整的化学反应,反应热指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B 项,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反应;C 项,不是完整的化学反应;D 项,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6.已知:H 2(g)+12O 2(g)===H 2O(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 、b 、c 分别代表什么意义?a :__代表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___;b :__代表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___;c :__代表反应热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配套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2
第2课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目标 导航
1.通过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初步学习化学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 法,加深对中和热概念的理解。 2.熟知中和热测定的原理,实验仪器、药品,实验过程与操作。 3.能正确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减 少实验误差。
答案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
一、中和热测定实验的误差分析
例1 用“偏高”、“偏低”或“不变”填空。 (1)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_偏__低___。 (2)若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成“铜棒”,测得中和热的数值_偏__低___。 (3)在实验中用“50 mL 0.5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反 应测定中和热,若把50 mL的NaOH改成60 mL,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不_变_____。 (4)最后记录的温度不是最高温度,测得中和热的数值__偏__低____。 (5)量取NaOH溶液和稀盐酸时,均仰视刻度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_偏__高___。
解析答案
12345
4.含有11.2 g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1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 11.46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
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终止温度t2/℃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结果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 .会产生新的物质C .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 .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选C 。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并伴随能量变化,但物质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如:N 2(g)+3H 2(g)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g)。
2.(2012·湖北孝感高二调研)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右图的是( ) A .由铝和盐酸制氢气B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C .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混合D .碳酸钙的分解解析:选A 。
该图示为放热反应能量图。
A 为典型放热反应,B 、C 是吸热反应的典型代表;D 项碳酸钙分解时需高温持续加热,说明是吸热反应。
3.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 .硝酸铵 B .生石灰C .氯化镁D .食盐解析:选B 。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反应放热,使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选项中只有生石灰合适。
4.(2012·西安高二检测)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镁片与稀硫酸的反应B.碘的升华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解析:选C。
A、D为放热反应,B为物理变化。
5.已知H2(g)+12O2(g)===H2O(g)ΔH=-242 kJ/mol,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C.436 kJ D.188 kJ解析:选C。
E反应物键能-E生成物键能=ΔH。
故:E(H—H)+496 kJ×12-463 kJ×2=-242 kJ。
解得E(H—H)=436 kJ。
6.(2012·南京高二检测)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能量一定高于CB.B的能量一定高于DC.A和B的能量总和一定高于C和D的能量总和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自动进行解析:选C。
所有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C。
7.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H—N键的键能为391 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ΔH=-92.4 kJ/mol,则N≡N键的键能是()A.431 kJ/mol B.945.6 kJ/molC.649 kJ/mol D.869 kJ/mol解析:选B。
在化学反应中断键吸热,成键放热,则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所以-92.4 kJ/mol=436 kJ/mol×3+E(N≡N)-2×391 kJ/mol×3故E(N≡N)=945.6 kJ/mol。
二、双项选择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蒸发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C.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能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D.人们用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主要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解析:选BD。
干冰升华要吸热,这是物理变化,A不正确;酒精之所以能做燃料,是因为它燃烧放热,B正确;木炭燃烧需加热引发反应,但反应开始后,反应放出的热可使木炭继续燃烧,说明反应放热,C不正确;D正确。
9.(2012·太原高二检测)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C.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硫和1 mol 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D.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小于1 mol 硫和1 mol 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解析:选AC。
由S(s)―→S(l)―→S(g)间转化时自身具有的能量增大知,等量的S(s)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少,S(g)放出的热量最多,所以A对,B不对;再由S燃烧生成SO2是放热反应,所以SO2的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多即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多,故D错。
三、非选择题10.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弯管中A端液面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若在小试管中加入NH4NO3晶体再注入水,弯管内A端液面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小试管内反应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空气膨胀,压强增大,使右侧弯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3)NH4NO3晶体溶于水吸热,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答案:(1)2Al+6H+===2Al3++3H2↑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2)下降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从而使A端液面下降放热(3)上升NH4NO3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11.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焓变如下(Q1、Q2均为正值):①H2(g)+Cl2(g)===2HCl(g)ΔH=-Q1 kJ/mol②H2(g)+Br2(g)===2HBr(g)ΔH=-Q2 kJ/mol(1)比较Q1和Q2的大小,Q1________Q2(填“>”、“=”或“<”)。
(2)HCl和HBr更稳定的是________。
(3)1 mol HBr(g)具有的能量________ 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填“>”、“=”或“<”)。
(4)H2(g)+Br2(l)===2HBr(g)ΔH=-Q3 kJ/mol,则Q2________Q3。
解析:Cl2比Br2活泼,1 mol Cl2生成HCl,放热更多,放热越多,生成物越稳定。
物质由液态生成气态,是吸热过程。
答案:(1)>(2)HCl(3)>(4)>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5)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________。
A.H2B.Cl2C.Br2D.I2(2)下列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
A.HCl B.HBrC.HI D.HF(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
(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________。
你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破坏1 mol 物质的化学键时所消耗的能量与相同条件下形成1 mol该物质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相等,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
(1)生成1 mol H2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6 kJ。
(2)在氢化物中,生成1 mol HI时放出的能量最少,为298 kJ。
(3)分别计算出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次为:183 kJ、103 kJ和9 kJ。
答案:(1)A(2)C(3)放热(4)Cl2(5)能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在HX中,HCl最稳定13.盐酸或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
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或硫酸发生了反应,从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出发,设计了下面几种实验方案。
请回答有关问题。
(1)方案一:如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图中小试管用细线吊着,细线的上端拴在细铁丝上。
开始时使右端U形管两端红墨水相平。
实验开始,向下插细铁丝,使小试管内盐酸和广口瓶内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该小组同学借助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前后有温度的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小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则x=________。
(3)方案三:该小组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他们认为若洗气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从而证明发生了反应。
①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导管流出液体不畅,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