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四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四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Word版含解析

其次节化学电源[目标要求] 1.了解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的技术产品——化学电池。

2.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

3.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一、化学电池化学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常用电池1.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电池结构负极:Zn正极:MnO2电解质溶液:KOH溶液负极:Zn正极:Ag2O电解质溶液:KOH溶液电极反应正极2MnO2+2e-+2H2O===2MnOOH+2OH-Ag2O+2e-+H2O===2Ag+2OH-负极Zn-2e-+2OH-===Zn(OH)2Zn+2OH--2e-===Zn(OH)2总反应式Zn+2MnO2+2H2O===2MnOOH+Zn(OH)2Zn+Ag2O+H2O===Zn(OH)2+2Ag2.二次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电池结构负极:Pb正极:PbO2电解质溶液:H2SO4溶液负极:H2正极:O2电解质:酸性电解质电极反应正极PbO2(s)+SO2-4(aq)+4H+(aq)+2e-===PbSO4(s)+2H2O(l) O2+4H++4e-===2H2O 负极Pb(s)+SO2-4(aq)-2e-===PbSO4(s)2H2-4e-===4H+总反应式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2H2+O2===2H2O学问点一化学电池1.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碱性锌锰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MnO2+H2O===ZnO+Mn(OH)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2H2O+2e-===Mn(OH)2+2OH-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削减6.5 g答案 C解析本题要求利用原电池的原理,分析碱性锌锰电池:锌为负极,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故A正确;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而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C错误;由电子守恒知D项正确;由该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和原电池的原理写出正极反应式知B正确。

高中化学 2.3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2.3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新人教版选修4

(2)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 进行的反应。用“ ”表示。 (3)不可逆反应 有些反应因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而可忽略,正反应几乎完全进行 到底,一般认为这些反应不可逆。例如,H2 的燃烧、酸碱中和等。用 “===”表示。
(4)可逆反应的特点:
例如:将 2 mol SO2 与 1 mol O2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 +O2(g) 2SO3(g),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存在的物质有:SO2、O2、 SO3。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新知预习 1.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1)溶解过程的可逆性 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存在溶解、结晶平衡,即溶解平衡状态。
①表示:固体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 ②溶解平衡状态的含义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固体溶质溶解的速率和溶液中溶质分 子结晶的速率相等时,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答案】 A 【解析】 根据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可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 始,v 正最大,v 逆=0,最后达平衡时,v 正=v 逆≠0。
4 .对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 逆反应 N2(g)+3H2(g) 2NH3(g) ΔH<0,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断开 1 个 N≡N 键的同时有 6 个 N—H 键生成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N2、H2、NH3 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
2.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如:在一定条件下,把 1 mol N2 和 3 mol H2 充入某密闭容器中:
以上过程用 v-t 图像表示如右图所示: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020—2021人教化学选修四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含答案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Cl-、ClO 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b、c、d、e中,c最稳定B.b→a+c反应的活化能为反应物能量减生成物能量C.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ΔH=+116 kJ·mol-1D.一定温度下,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有a、b、d,溶液中a、b、d的浓度之比可能为11∶1∶22、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大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B.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C.N2O(g)+NO(g)===N2(g)+NO2(g)ΔH=-139 kJ·mol-1D.反应生成1 mol N2时转移4 mol电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风力、化石燃料、天然铀矿都是一次能源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断开1 mol C—H键要放出415 kJ的能量D.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4、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HCO-3(aq)+H+(aq)===CO2(g)+H2O(l)为放热反应B.ΔH1>ΔH2ΔH2<ΔH3C.CO2-3(aq)+2H+(aq)===CO2(g)+H2O(l)ΔH=ΔH1+ΔH2+ΔH3D.H2CO3(aq)===CO2(g)+H2O(l),若使用催化剂,则ΔH3变小5、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N2(g)+3H2(g)2NH3(g)ΔH=-2a kJ·mol-16、行为中有悖于这一保证的是()A.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B.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C.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D.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和资源的循环再生7、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选修4习题 第3章第3节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选修4习题 第3章第3节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盐类的水解基础巩固1下列物质溶于水,由于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的是( )A.SO3B.NaHSO4C.CuCl2D.NaF答案:C2下列对盐类水解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溶液的pH肯定发生转变C.水的电离程度增大D.是放热的过程答案:C3下列水解化学方程式或水解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COO-+H2O CH3COOH+OH-B.N+H2O NH4OH+H+C.CH3COOH+NaOH CH3COONa+H2OD.NaCl+H2O NaOH+HCl答案:A4常温时,纯水中由水电离的c(H+)=a mol·L-1,pH=1的盐酸中由水电离的c(H+)=b mol·L-1,0.1 mol·L-1的盐酸与0.1 mol·L-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由水电离的c(H+)=c mol·L-1,则a、b、c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c B.c>a>bC.c>b>aD.b>c>a答案:B5化学与生活、生产亲密相关。

下列生活、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品的溶液能够使pH试纸变蓝,且缘由是水解的是( )A.烧碱B.食用醋C.氯化铵D.纯碱解析:能够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呈碱性,纯碱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答案:D6pH=4的醋酸和pH=4的氯化铵溶液相比,水的电离程度较大的是( )A.前者B.后者C.等于D.无法确定解析:醋酸抑制水的电离,而NH4Cl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答案:B7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NaClO相比,NaCN溶液的pH较大,则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HCN和HClO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程度:HCN>HClOB.pH:HClO>HCNC.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HClO>HCND.酸根离子浓度:c(CN-)<c(ClO-)答案:D8将0.1 mol下列物质置于1 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 )A.KClB.Mg(OH)2C.Na2CO3D.MgSO4解析:由于碳酸钠的水解:C+H2O HC+OH-,会使溶液阴离子数增多,故C中阴离子数最多。

2020-2021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溶液pH的计算

2020-2021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溶液pH的计算

第2课时溶液pH的计算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的pH变化的图像是()答案:A2若用AG=lg 表示溶液酸度,当25 ℃时,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氨水混合,所得溶液的AG为()A.0B.>0C.<0D.无法判断解析:25℃时,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氨水混合,恰好生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则c(H+)>c(OH-),可知AG=lg>0,故B正确。

答案:B3将pH为8的NaOH溶液与pH为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氢离子浓度最接近于()A.2×10-10 mol·L-1B.(10-8+10-10)mol·L-1C.(10-8+10-10) mol·L-1D.(10-6+10-4) mol·L-1答案:A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 ℃纯水的pH=6,所以水在100 ℃时呈酸性B.pH=3的盐酸,稀释至10倍后pH>4C.0.2 mol·L-1的醋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D.常温时,pH=3的盐酸与pH=11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后pH=7答案:D525 ℃下将0.1 mol·L-1 HCl溶液和0.06 mol·L-1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则该溶液的pH是()A.1.7B.12.3C.12D.1解析:这是强酸和强碱的混合,要先判断混合液的酸碱性。

酸中c(H+)=0.1mol·L-1;碱中c(OH-)=0.12mol·L-1,等体积混合碱过量,根据pH的计算方法,要先求c(OH-),再求c(H+),最后求pH。

c(OH-)余==0.01mol·L-1,c(H+)==1×10-12mol·L-1,pH=-lg c(H+)=12。

答案:C6常温下,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A.11∶1B.9∶1C.1∶11D.1∶9解析:可设碱与酸的体积分别为V碱和V酸,由题意可知,混合后碱过量,可列等式:=10-(14-11),解之得V碱∶V酸=1∶9。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二选修三四五课后习题答案全套Word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二选修三四五课后习题答案全套Word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 1~100nm 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
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
1.水溶液 熔融状态 电离 阴阳离子 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酸根离子 H+ + OH-=H2O
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
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
2 / 71
9.(1) SO42-+Ba2+=BaSO4
10.略
第二章温习题 1.(1)A 组 CO2 ;B 组 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 C 组 O2 ; D 组 酸或强电解质等 (2) 2Cu+O2+H2O+CO2=Cu2(OH)2CO3 转移 4e2.还原性 3. C;S 和 KNO3 4.A 5.C 6.D 7.B 8.C 9.A 10.B 11.稀硫酸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 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 与 SiO2 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 D。)
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 SiO2,熔融烧碱时有:SiO2+2NaOH=Na2SiO3+H2O 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解析版)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课后巩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 硫酸钡B. 食盐水C. 二氧化硅D. 醋酸【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强电解质的判断,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物质类别、电离程度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硫酸钡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且溶于水的部分也能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故A 选;B.食盐水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选;C.二氧化硅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故C不选;D.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D不选;故选A。

2.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电解质B. CaCO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故C aCO3是弱电解质C. 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因此HF是弱电解质D. 导电能力弱的溶液肯定是弱电解质的溶液【答案】C【解析】A.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碳酸钙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C.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说明HF只能部分电离,因此HF 是弱电解质,故C正确;D.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以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关系,如硫酸钡形成的溶液导电性较弱,但是硫酸钡是强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Ca(OH)2=Ca2++2(OH)−B. FeCl2=Fe2++3Cl−C. H2SO4=H2++SO42−D. Al2(SO4)3=2Al3++3SO42−【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钙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Ca(OH)2=Ca2++2OH−,故A错误;B.氯化亚铁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FeCl2=Fe2++2Cl−,故B错误;C.硫酸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H2SO4=2H++SO42−,故C错误;D.硫酸铝完全电离,该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故D正确。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化学平衡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分别是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mol/L,O2为0.2mol/LB.SO2为0.25mol/LC.SO2、SO3(g)均为0.15mol/LD.SO3(g)为0.4mol/L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3.可逆反应H 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 H2、I2、HI的浓度相等D. 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 B(g) + x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为P%,若此时A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若x=1,则P>a B.若x=2,则P<aC.若x=3,则P=a D.若x=4,则P≥a6.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A.40%B.50%C.60%D.70%7.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H 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3N2+3H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百分含量为a%。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1 / 11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课后巩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1. 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Mg 2+(aq)+2OH −(aq),若使固体Mg(OH)2的量减少,而且c(Mg 2+)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MgCl 2B. 加H 2OC. 加NaOHD. 加HCl【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答该题。

【解答】A.加入MgCl 2,增大了c(Mg 2+),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故A 错误;B.加入适量水,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减少,由于仍是Mg(OH)2的饱和溶液,所以c(Mg 2+)不变,故B 正确;C.加入NaOH ,增大了c(OH −),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c(Mg 2+)减小,故C 错误;D.加HCl ,消耗了氢氧根离子,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质量减少,c(Mg 2+)增加,故D 错误;故选:B 。

2. 某温度下向含AgCl 固体的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减小 B.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不变C. AgCl 的溶解度减小、K sp 不变D. AgCl 的溶解度不变、K sp 减小【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K sp 的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K sp 与温度有关,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c(Cl −)增大,导致AgCl(s)⇌Ag +(aq)+Cl −(aq)逆向移动,则AgCl 的溶解度减小,且温度不变,则K sp 不变,故C 正确。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化学平衡与溶液习题1:在500 mL 0.1 mol/L HCl 溶液中加入1 g KCl,求该溶液的pH值。

首先,计算KCl的摩尔量:摩尔质量(KCl) = 39.1 + 35.5 = 74.6 g/mol摩尔量(KCl) = 质量(KCl) / 摩尔质量(KCl) = 1g / 74.6g/mol = 0.0134 mol然后,计算盐酸(HCl)的摩尔量:摩尔质量(HCl) = 1.0 + 35.5 = 36.5 g/mol摩尔量(HCl) = 浓度(HCl) * 体积(HCl) = 0.1 mol/L * 0.5 L = 0.05 mol根据物质的摩尔量关系,可知盐酸(HCl)反应完全后的物质摩尔量:KCl:HCl = 1:1,所以 KCl 的摩尔量 = HCl 的摩尔量 = 0.0134 mol所以,盐酸(HCl)与KCl反应后,生成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摩尔量为:氯离子(Cl-)的摩尔量 = 0.05 mol + 0.0134 mol = 0.0634 mol由此可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浓度(Cl-) = 摩尔量(Cl-) / 体积溶液 = 0.0634 mol / 0.5 L = 0.1268 mol/ L根据氯离子的浓度求溶液的pH值:pH = -lg[Cl-] = -lg(0.1268) ≈ 0.9所以该溶液的pH值约为0.9。

习题2:若已知 0.1 mol/L HCl 和 0.05 mol/L NaOH 完全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根据方程式可知,1 mol HCl 反应生成 1 mol NaCl。

所以 0.1 mol/L HCl 反应生成的 NaCl 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NaCl) = 23.0 + 35.5 = 58.5 g/mol所以生成的 NaCl 的质量为:质量(NaCl) = 摩尔质量(NaCl) * 反应生成的 NaCl 的摩尔量= 58.5 g/mol * 0.1 mol/L * 1 L = 5.85 g所以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5.85 g。

【测控指导】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练习:4.3.2 电解原理的应用

【测控指导】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练习:4.3.2 电解原理的应用

第2课时 电解原理的应用A 组(巩固基础)1.某溶液中含有溶质NaCl 和H 2SO 4,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溶液时,依据电极产物,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阴极只析出H 2B.阳极先析出Cl 2,后析出O 2C.电解最终阶段为电解水D.溶液pH 不断增大,最终为7解析:开头电解时,溶质中含有Na +、Cl -、H +、S O 42-,相当于电解HCl,析出H 2和Cl 2,随着电解的进行,H +先消耗完,此时溶质中剩有Na +、Cl -、S O 42-,再连续电解,照旧是Cl -失电子生成Cl 2,阴极为H 2O 中的H +得电子,生成H 2,这时溶质中含有Na +、Cl-、S O 42-、OH -,当Cl -消耗完时,电解的物质为H 2O,溶质中含有Na +、S O 42-、OH -,pH 明显大于7。

答案:DNaCl 溶液浸湿的pH 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觉a 电极与试纸接触处消灭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 电极是阴极B.a 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D.b 电极四周溶液的pH 变小解析:a 电极与试纸接触处消灭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说明a 极四周产生了Cl 2,Cl 2与H 2O 反应生成HCl 和HClO,HCl 使pH 试纸显红色,HClO 具有漂白性,能将红色漂白,所以a 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即a 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 --2e -Cl 2↑,b 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O-4e -H 2↑+2OH -,所以b 极四周的pH 增大。

答案:D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解析: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碳作阳极,假如用铁作阳极,则铁失电子而消耗,故A 不对。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选修4习题 第1章第2节 燃烧热 能源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选修4习题 第1章第2节 燃烧热 能源 Word版含答案

其次节燃烧热能源基础巩固1化学家借助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和热能,用空气和水作原料成功地合成了氨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合成中全部的电能和热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B.该合成氨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C.空气、水、太阳能均为可再生资源D.断裂N2中的N≡N键会释放出能量答案:C2将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

下列属于将来新能源的是( )①自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答案:B3“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质能、自然气C.生物质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答案:C4下列观点你不赞成的是( )A.氢气让人快活让人忧B.煤为人类供应能源和化工原料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C.煤气化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潜伏着的无形杀手D.水虽然是取之不尽的,但个别地区存在用水危机解析:A项中,H2让人快活是由于其为抱负能源,让人忧是由于其易燃易爆;B项中,由于煤作为能源时产生一些污染物,故也埋下了祸根;C项中,“无形杀手”是基于煤气化的气体是易燃易爆且有毒的气体;D项中,“水是取之不尽的”是错误生疏。

答案:D5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S(aq)+Ba2+(aq)+2OH -BaSO4(s)+2H2O(l) ΔH=-57.3 kJ·mol-1B.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H=-57.3 kJ·mol-1C.C8H18(l)+O2(g)8CO2(g)+9H2O(g)ΔH=-5 518 kJ·mol-1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ΔH=-5 518 kJ·mol-1解析:A项,存在离子反应S(aq)+Ba2+(aq)BaSO4(s),其ΔH不应再是-57.3 kJ·mol-1,错误;C项,水的状态为气态,不属于稳定氧化物,错误;D项,反应热的数值与辛烷的物质的量不对应,错误。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5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N2 (g)与适量H2(g)起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 kJ热量。

(2)1 mol N2 (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 kJ热量。

(3)1 mol Cu(s)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 kJ热量。

(4)1 mol C(s)与适量H2O(g)起反应,生成CO(g)和H2 (g),吸收131.3 kJ热量。

(5)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 mol 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出622 kJ热量。

(6)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 mol C8H18 (l)在O2(g)中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5 518 kJ热量。

4.根据下列图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P6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

、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或kJ•mol-1。

例如1molH2(g)燃烧,生成1molH2O(g),其反应热ΔH=-241.8kJ/mol。

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P10习题1、燃烧热数据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学选修4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典型的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习题:将以下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1) CH3-CH2-CH2-CH(CH3)-CH2-CH3(2) CH3-CH2-C≡CH(3) CH3-CH2-CH2-COOH(4) CH3-CH2-CH2-CH(Cl)-CH3答案:(1) 3,4-二甲基己烷(2) 1-丙炔(3) 丁酸(4) 2-氯戊烷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断习题:根据以下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部分信息,推断其结构:(1) C4H10O,该化合物可以被氧化成醛(2) C3H6O,该化合物可以被氧化成羧酸(3) C4H8,该化合物可以被溴水加成答案:(1) 丁醇(2) 丙酮(3) 丁烯3. 有机反应机理习题:根据以下有机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推断反应机理:(1) CH3-CH=CH2 + H Br → CH3-CHBr-CH3(2) CH3-CH2-CH2-CH3 + H2O → CH3-CH2-CH2-OH + CH3-CH3答案:(1) 其中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为:亲电加成机理,HBr中的H+攻击烯烃中的双键,生成正离子,再由Br-攻击正离子,生成产物。

(2) 其中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为:亲核取代机理,H2O中的H2O分子攻击烷烃中的C-C键,生成正离子,再由H2O分子攻击正离子,生成产物。

4. 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习题:写出以下无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方程式:(1)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2) 碳酸氢铵分解反应(3) 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答案:(1)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2) NH4HCO3 → NH3 + H2O + CO2(3) NH4NO3 + NaOH → NaNO3 + NH3 + H2O通过以上的习题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成才之路】2016年春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修4(习题)第2章 第4节 Word版含解析

【成才之路】2016年春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修4(习题)第2章 第4节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 第四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判断过程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 .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C .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D .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解析: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2N 2O 5(g)===4NO 2(g)+O 2(g)是吸热反应,又是熵增的反应,所以A 不正确。

高温、高压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向体系中输入能量,本质仍然是非自发的,所以B 不正确。

同一物质:气态时的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熵值最小,所以D 不正确。

答案:C2.(2015·四川广安月考)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B .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 .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 .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解析:ΔH -T ΔS 的数值――→根据正负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ΔG =ΔH -T ΔS①当ΔH >0,ΔS >0时不能判断ΔG =ΔH -T ΔS 正负,与T 有关。

②当ΔH >0,ΔS <0时ΔG =ΔH -T ΔS >0,非自发反应。

③当ΔH <0,ΔS >0时ΔG =ΔH -T ΔS <0,一定是自发反应。

④当ΔH <0,ΔS <0时不能判断ΔG =ΔH -T ΔS 正负,与T 有关。

答案:A3.下列关于焓变与反应方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其反应的方向无关B .化学反应的焓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 .反应焓变为正值时不利于反应自发进行D.焓变为负值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解析:焓变是与反应进行的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可逆反应的两个反应其焓变的数值相等,但是符号(变化趋势)相反,故A、B项错误;焓变只表达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不能用来独立判断反应的自发性,D项错误;ΔH>0,说明反应为吸热反应,不利于反应自发进行,C项正确。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最新)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最新)

化学选修4课本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节(P.6)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

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S的范围S<0.01 g 0.01 g<S<1 g 1 g <S<10 g S>10 g 2. 溶解平衡状态: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溶质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的状态,该状态下,固体溶质溶解的速率和溶液中溶质分子结晶的速率达到相等,但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

3.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的溶解平衡表示为:(2)特征逆:沉淀的溶解是一个过程动:动态平衡等: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定: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发生移动练习:1.已知溶解平衡Mg(OH)2 Mg2+(aq)+2OH-(aq),请分析当下列条件改变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并归纳其影响因素。

条件改变移动方向c(Mg2+) c(OH-)加水向右减小减小升温向右增大增大加MgCl2(s) 向左增大减小2.从物质类别、变化过程角度分析沉淀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何区别?答案(1)从物质类别看,难溶电解质可以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弱电解质[如BaSO4是强电解质,而Al(OH)3是弱电解质],而难电离物质只能是弱电解质。

(2)从变化的过程来看,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已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沉淀与溶解的平衡状态;而电离平衡则是指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达到平衡状态。

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溶质本身的性质。

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同是微溶物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易溶溶质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少数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Ca(OH)2的溶解平衡。

③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5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 1 mol N2 (g)与适量H2 (g)起反应,生成NH3 (g),放出kJ热量。

(2) 1 mol N2 (g)与适量O2 (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 kJ热量。

(3) 1 mol Cu(s与适量02 (g)起反应,生成CuO (s),放出157 kJ热量。

(4) 1 mol C(s与适量H2O (g)起反应,生成CO (g)和H2 (g),吸收kJ热量。

(5) 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 mol N2H4(l)在O2 (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 (l),放出622 kJ热量。

(6) 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 mol C B H18 (l)在O2 (g)中燃烧,生成CO2(g) 和H2O (l),放出 5 518 kJ热量。

P6 习题1. 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

、符号是△ H、单位是kJ/mol或kJmof。

例如1molH2(g)燃烧,生成1molH2O (g),其反应热厶H= —mol。

2. 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P10 习题1、燃烧热数据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2、石油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目前已使用甲醇、乙醇作为汽油的代用品,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找对应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可以再生的,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用氢气作燃料有什么优点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有什么问题它的发展前景如何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科学家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请你谈谈甲烷燃料开发的前景。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 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下表列出了生产1 t工业原材料的平均能耗:请画出一张柱状图来形象地表述这些数据,并提出合理利用资源、能源的设想。

是水泥和钢铁。

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私人汽车与公交车相比,前者的耗油量和排出的污染物均大约是后者的-,而后者载运的乘客量平均为50人,前者平均为2人。

请根据以上数据对这两种交通工具做出评价。

公交车个人耗油量和排出的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 -■,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 发展公共交通更为合理。

P13习题1. mol C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Q,放出多少热量2•完全燃烧多少摩H2使生成液态水,才能得到1000 kJ热量3. g硫粉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SQ,放出37 kJ热量,计算S的燃烧热。

4. g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Q,放出kJ热量,计算CH4的燃烧热5. g Q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Q,放出kJ热量,mol C2H2完全燃烧能放出多少热量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HH和C2H2,哪种气体燃烧放出的热量多(g)燃烧生成NO2 (g)和H20(g),已知(1) H2 (g)+ 2 02 (g)=H0(g) A H=- kJ/mol丄(2) 2 N2 (g)+Q (g)=NC2 (g) A H= kJ/mol丄2(3) 1N2 (g)+ 2 H2 (g)=NHs(g) AH=- kJ/mol试计算NH3(g)燃烧热量。

kg人体脂肪可储存约32200 kJ能量。

一般人每行走1 km大约要消耗170 kJ能量,如果某人每天步行5 km, 1年中因此而消耗的脂肪大约是多少8.—个体重为70 kg的人的脂肪储存的能量约为x 105 kJ,如果快速奔跑1 km要消耗420 kJ 能量,此人的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是多少9•某锅炉用t煤可烧开水50 t (进锅炉水温20 C),请计算该锅炉的热效率。

(1 t煤燃烧放热x 107 kJ>实际^用的無(提示:锅炉的热效率二:訓「亍賈x 100%)10.下表列出了生产1 m3塑料的能耗和可从同量塑料回收的能量。

乙烯现废品收购站已回收如下数量的废塑料:耐纶 5 m3、聚氯乙烯50 m3、丙烯酸类塑料5 m3、聚丙烯40 m3,如将它们加工成燃料,可回收多少能量11 制造一辆汽车和为延长汽车使用寿命而采用各种方法防止金属腐蚀,大约要花费x 107 kJ能量,而汽车在使用期限内所消耗的汽油能量约为x 109 kJ。

有人分析了这两个数据,认为与其千方百计去防止金属腐蚀以延长汽车寿命来降低能耗,不如在降低油耗上下功夫更具有实际意义。

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P19习题1•通常化学反应速率用—来表示。

2. 对于化学反应N2+3H b=2NHB,当分别用N2、H2、NH B三种物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它们的速率之比等于_之比。

3•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 (g)十B (g) =2C(g)反应进行到4 s末,测得A为mol, B为mol, C为mol。

贝卩:(1)用生成物C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a );(2)用反应物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c );(3)用反应物B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b )。

mol/ (L • s) 5 mol/ (L • s)mol/ (L • s) mol/ (L - s)4 已知4Nf+5Q=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 (NH3)、v (O2)、v (NO)、v (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4 5」(NH3) =v (O2) (O2) =v (H2O)2 4(NH3) =v (H2O) (O2) =v (NO)5 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 (A)、v (B)、v (C) 表示。

已知v(A)、v (B)、v (C)之间有以下关系2v (B) =3v (A),3v (C) =2v(B)。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3B=2C +3B2=C+B=2C +B=C习题参考答案1. 略。

2. 1 : 3 : 2。

3. (1) A;( 2) C;( 3) B。

4. D。

5. A。

(二)补充习题在A(g) (呂)的反应中,经t秒后C的浓度增加m mol/L,则用B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A. + LT1—mol r- L-1•叩贰' bg匕型mol * i * th 业 mol 讥一丄「参考答案:C。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P24习题1、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12,压强为p( 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 (g) +I2 (g) =2HI (g)A H v0。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 1 mol H2,反应速率加快吗理由是_。

(1)加快。

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2 (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也加快吗理由是_。

(2)没有加快。

通入N2后,容器内的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容器承受的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或其分压)没有增大,反应速率不能增大。

(3)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 1 mol N2 (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一,理由是一。

(3)降低。

由于加入了要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就必须使容器的容积加大,造成H2和|2蒸气的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减小。

(4)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 1 mol H2 (g)和1 mol I2 (g),反应速率_,理由是_。

(4)不变。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反应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反应速率不变。

(5)提高起始的反应温度,反应速率_,理由是_。

(5)加快。

提高温度,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2、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2NO=N2 + 2CQ,为了控制大气污染,提出下列建议:A.使用催化剂B.改变压强C.提高反应温度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理由是_。

2. A。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成千上万倍地提高反应速率,使得缓慢发生的反应2CO+2NO== N+2CO迅速进行。

给导出的汽车尾气再加压、升温的想法不合乎实际。

(二)补充习题1. 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引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t 1=75 s②t>200>t③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m G>m F>m BA.①B.①②C只有②D.全部正确参考答案 1. A、C; 2. Co第三节化学平衡P32习题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的状态。

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2•已知反应A (g) +3B (g) =: 2C (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

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 c (A) = mol/L、c (B) = mol/L、c (C) = mol/L,则 a 舟K-丄c(A) * c(B)3161X3•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是一发生变化,能够使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_,催化剂虽然能够—速率,但_化学平衡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