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学案学生用
中考说明文复习教案
中考说明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概括、提炼说明文要点的能力。
4. 训练学生运用说明文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旨在解释、阐述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 说明文的特点:真实性、知识性、条理性和生动性。
3.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结尾。
4.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及其写作技巧,结合典型例文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熟悉的事物,尝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进行编写。
4. 展示:每组选取一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评价、探讨,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作品:评估学生在练习中运用说明文写作技巧的情况,关注文章结构、内容完整性及表达准确性。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自我修改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文写作技巧。
2. 修改和完善课后练习作品,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
3. 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说明文的其他类型及特点。
六、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顺序说明文。
2. 事理说明文:以阐述事理为主要目的,通过对事物的分析,说明其原理、规律等。
3. 事物说明文:以介绍事物为主要目的,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展示其特征、功能等。
4. 顺序说明文:以时间、空间、逻辑顺序为线索,对事物进行系统、有序的说明。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说明文类型,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多样性。
2. 讲解:详细讲解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顺序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3.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 说明文的分析和理解5.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三、教学过程:1. 引导: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说明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如引言、主体、结论等,并给出实例进行分析。
3. 阅读:让学生阅读一篇说明文,指导他们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抓住关键词、理解图表等。
4. 分析:让学生分析所读说明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5. 写作:布置一道说明文写作题目,指导学生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适当的事例、组织结构等。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来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提交的说明文作文来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说明文文章。
2. 说明文写作题目: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写作题目。
3. 多媒体教具:如投影仪、PPT等,用于展示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说明文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说明文,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讨论结果。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写作技巧。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说明文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2. 互动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实践:1. 说明文写作练习:布置一道说明文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解释说明文的定义探讨说明文的目的和作用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如事实性、逻辑性、条理性等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快速浏览全文,抓住主题和关键信息细读重点段落,理解论据和论证过程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互动和思维碰撞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说明文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的PPT2. 说明文实例:准备几篇不同主题的说明文供分析使用3. 问题清单:准备一系列针对说明文阅读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3. 实例分析:分析给出的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说明文阅读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分享观点的能力。
3. 阅读练习:收集学生的阅读练习作业,评估他们对说明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七、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说明文进行深入研究,制作PPT并在班级分享。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家庭作业1. 阅读指定的一篇说明文,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2. 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说明文,进行深入阅读,准备课堂分享。
十、课程资源1. 说明文阅读教材和指导书,提供系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高三复习)[共五篇]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高三复习)[共五篇]第一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高三复习)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教学重点难点1、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课型:复习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高中学过的说明文《说数》、《南州六月荔枝丹》、《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自然笔记》二、把握考点首先,我们就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那么如何把握呢?(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1、文章的题目即明确特征2、从文中开头的语句找出事物的特征3、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4、结合文题,抓中心句【真题演练】2015年高考上海卷语段一第6小题6.综览全文,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
(4分)【答案示例】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
评分说明:一个特点1分。
第一个特点中的“易于混淆”、第三个特点中的“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是理论模型区别于地图的特征,须明确写出才可给分。
2009年高考上海卷语段六第26小题26.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
(不超过12字)(2分)【参考答案】桂能入药,又可食用。
(各1分)(二)、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明确了对象,抓住了特征,一篇好的说明文,还要安排好说明顺序,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对象。
在阅读时要抓表示说明顺序标志的关键性的词语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三)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下定义打比方列图表『(2017年考纲)(二)阅读社科类现代文1.理解(3)理解图表,用文字解释图表,完成图文转换。
中考说明文复习学案
中考说明文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格式。
2.、侧重于对说明文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理解。
复习过程环节一、读一读说明文相关知识并完成相关检测(一)、知识回顾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3、说明顺序:(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表及里等)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式。
(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
5.常见的说明方法:(二):自学检测1、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1).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
诸如泰山,黄河,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香格里拉等。
( )(2).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3)、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4)、星云分为亮星云和暗星云。
()(5)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6)、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试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
(2)成龄的岳桦木坚如磐石,入水即沉.........。
(三)常见考点回顾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环节二、合作交流、总结方法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人类(1)我们知道,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成为气体,在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光和下造成的。
臭氧处于地球上空约10—50公里的平流层内,其浓度最大处在离地面约20——25公里处,是罩在地球上仅3毫米的一层薄薄的“面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臭氧层。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进行实际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2.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3. 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方法4. 说明文实例分析5. 练习与运用三、教学过程1. 回顾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a. 引导学生回忆说明文的定义,强调说明文的目的和功能。
b. 讨论说明文的特点,如事实性、逻辑性、简洁性等。
2. 复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a. 回顾说明文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
b. 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材料等。
3. 学习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方法a. 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原因、举例等。
b. 教授如何分析说明文的逻辑关系和论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查他们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和复习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的运用,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通过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内容1. 说明文阅读的策略2. 说明文中的概念解释3. 说明文中的举例与证据4. 说明文的结论与意义5. 综合练习与讨论七、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阅读的策略a. 讲解如何快速捕捉说明文的主题和结构。
说明文复习导学案学生用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复习复习目标: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5.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谈看法建议等。
〖课前延伸〗(说明文知识知多少)1、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说明文一种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______、______是它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类型:①说明文(主要介绍形状、构造、发展变化等方面)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②说明文。
(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如:《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
3、常见的说明顺序:、、。
(顺序多用于事物说明文,比如《中国石拱桥》先介绍最早出现的旅人桥再介绍赵州桥,再介绍卢沟桥,最后介绍桥的当代发展;介绍建筑的时候常用如《故宫博物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用逻辑顺序,如《生物入侵者》)。
4、说明文的结构:、(、、、等,多用于事物说明文);(多用于事理说明文)。
5、常见的说明方法:、、、、、、、、等。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6、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最主要特点是: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课内探究〗复习检测:饺子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
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
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说明文复习导学案
课题:说明文阅读指导编制人王敏一、教学目标:1、回顾并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2、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说明文阅读方法的掌握三、自主复习: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构造、功用、制作方法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和()两大类。
依据说明语言和表达方式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和()两种。
3、说明顺序有()()()。
4、说明文的结构:()()()。
5、列举常用的说明方法: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四、过关斩将:请按“速读+搜索”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对语段作出分析并提炼出你所掌握的知识点。
我国石拱桥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提示:】可从体裁、说明对象及特征、结构、说明方法、顺序、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五、实战演练: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前五自然段答题1、从前两段看,对选文说明对象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四季的变化B、物候现象C、物候规律D、气候变化2、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是指()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B、布谷鸟唱歌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民谚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3、第三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作诠释、列数字B、下定义、举例子C、作比较、举例子D、分类别、作比较4、对“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说明文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尾声3. 说明文的常用表达方式:描述、解释、举例、比较、引用4.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明性、条理性5.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选材、组织、表达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尾声,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3. 分析说明文的常用表达方式:描述、解释、举例、比较、引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明性、条理性,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点在阅读中的运用。
5. 总结说明文的写作技巧:选材、组织、表达,并进行案例分析。
四、课堂练习:1. 阅读一篇说明文,分析其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选取一个说明文主题,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编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两篇说明文,分析其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写在作业本上。
3. 结合所学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说明文作品。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阅读和分析说明文的能力。
4. 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说明文的特征。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章解析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实施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分析、评价说明文。
4. 运用写作指导法,为学生提供说明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七、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材料:选取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说明文供学生阅读。
2. 说明文写作模板:提供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模板,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写作技巧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与要素3. 说明文的阅读策略4.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5. 说明文阅读练习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说明文阅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策略。
4. 练习法:提供说明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说明文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的PPT。
2. 说明文阅读材料:准备一些说明文文章,用于讲解和练习。
3. 说明文阅读练习答案:准备练习题的答案和解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阅读策略讲解:介绍说明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说明文阅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5. 练习:提供说明文阅读练习,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6. 答案解析: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解题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说明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阅读练习评估:评估学生在阅读练习中的表现,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
3.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说明文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特征和语言表达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2. 说明文的结构和常见元素3. 说明文的阅读策略4. 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5. 实践练习和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征、结构和阅读策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说明文例文,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和分析说明文,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
4. 实践练习法:提供说明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说明文阅读材料:准备一些说明文文章,用于讲解和练习。
2. 教学PPT:制作PPT课件,展示相关概念和例文。
3.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小组,方便进行讨论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讲解说明文的定义,解释其特征和作用。
3.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介绍说明文的常见结构,如引言、主体和结论,并给出具体例文进行分析。
4. 阅读策略讲解:介绍说明文阅读的策略,如快速浏览、重点阅读和批判性思维。
5. 实践练习:提供一篇说明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说明文,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说明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阅读练习的情况,包括理解内容、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分享观点和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拓展:1. 说明文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写作说明文,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说明文展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选择的说明文,并分享其阅读体会和理解。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特征和表达手法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2.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主体和结论3. 说明文的表达手法:描述、解释、举例、比较等4.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5. 说明文的阅读策略:快速浏览、重点阅读、批判性思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征、结构和表达手法。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说明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4. 练习法:设计阅读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说明文阅读复习内容的PPT。
2. 说明文阅读材料:准备一些说明文文章,用于案例分析和练习。
3. 阅读练习题:设计一些阅读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激发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引言、主体和结论,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组织方式。
3. 分析说明文的表达手法:描述、解释、举例、比较等,让学生学会识别和理解这些手法。
4. 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介绍说明文的阅读策略:快速浏览、重点阅读、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进行阅读。
6.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7. 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8. 阅读练习:让学生完成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9. 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阅读练习进行点评和反馈,总结说明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10.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说明文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明文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明文复习课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写说明文的基本能力,说明文写作指导。
(形式:列提纲、写作、修改)教学重点:写作教学难点:写作教具:胶片(1张)教学设想:前面教师与学生共同、系统地学习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并且学生进行了片断练习。
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写说明文方面有所进步,为了趁热打铁,提高基本的能力,我准备在此再进行一次大作文指导。
其基本步骤是:(1)讲述片断作文的缺点,引入新课。
(2)出示作文题目,《我们的教室》,并分组讨论"我们的教室"应向读者介绍的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说明文写作指导》。
(3)写作。
(4)交换修改。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次片断作文,导入新课:优点:(1)基本上合符了说明文的要求,不再象过去一样写成记叙文。
(2)并且能够综合地运用几种说明方法。
缺点:(1)介绍事物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2)缺乏条理性。
(3)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过多地叙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给人留下了似乎在介绍两件事的感觉。
二、出示题目出示练习题目:《我们的教室》三、让学生尝试着列提纲,其中提纲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1.你想介绍我们教室的哪些方面。
2.在介绍教室的各个部分时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3.按照怎样的顺序。
四、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纲,给学生作写作提示:教师应强调以下几点:(要求幻灯显示)1.关键是要说明其整体上的特征。
包括形状上、结构上的特征。
2.建筑物占有空间,其构造的各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位置。
因此,在介绍整体特征后,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有序地展开说明,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等。
说明文阅读复习学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说明文的文体常识。
2、掌握解题思路与技巧,提高说明文阅读和应试能力。
(重难点)二、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读《课外阅读训练》16、17页说明文阅读常识,结合《说明与检测》43页内容,梳理说明文以下知识:1、说明文的分类2、说明顺序3、说明方法及作用4、说明文语言特点5、说明文的结构方式(结构顺序)( 6分钟后开始PK)三、当堂训练:最佳饮料——白开水(2010.浙江省中考题)•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
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昧,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
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
(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
//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
//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
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
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
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升/升,自来水为20-30毫升/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升/升。
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④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写作技巧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与要素3.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4. 说明文阅读策略5. 说明文练习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写作经验。
4. 练习法: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结合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写作经验。
4. 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文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5. 评价: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给予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作品: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写作技巧运用情况和理解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说明文阅读策略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策略。
培养学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理解和评价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2. 教学内容说明文阅读的步骤与技巧关键词和信息的快速捕捉判断信息真实性和重要性的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阅读说明文的步骤和技巧。
实践法:学生运用所学技巧阅读实例,教师指导。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和遇到的问题。
4. 教学步骤阅读示范:教师展示如何阅读说明文,强调关键步骤。
学生实践:学生独立阅读指定说明文,尝试捕捉关键词。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讨论如何判断信息价值。
5. 教学评价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说明文阅读复习学案
二、考点提示1、找准说明对象及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及结构。
3、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及其表达作用。
5、理解主要内容,阐明所涉及的科学原理或生活现象。
三、直击中考(中考题练习)练习方式:自主练习——合作探究——交流点拨(一)低碳生活处处可为(2022年)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第二碳足迹。
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
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⑤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
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
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
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
八下说明文复习学案
说明文复习学案(一)一.出示目标:复习说明文知识点,掌握基本答题思路二.自主学习:阅读短文,勾划出要点(10分钟)说明文文体知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活板》;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如《向沙漠进军》等。
2、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找说明对象,首先应该看题目,其次看首尾段或中心句;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局部分析,综合概括,二是找关键语句。
(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及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大多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前到后,或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或由远及近等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大多有表示空间变化的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地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具体体现为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一般用于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等。
(五)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六种: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
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子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能增强说服力,从而突出事物的特征。
2、列数字是用科学数据来说明事物,可以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或规模,一般分确数说明和约数说明两种。
3、下定义是用科学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它能科学准确的提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4、打比方是取其相似点来打比喻,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化抽象为具体,吸引读者,也便于读者理解。
说明文专题复习学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链接说明文阅读考点,明确复习方向。
2、体验中考真题,探究说明方法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方法。
3、掌握并运用说明方法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方法。
知识点回顾1、说明文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主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二是抽象事理。
3、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
说明对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形态、性质、结构、成因、功用、发展变化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1)举例子:(2)列数字:(3)分类别:(4)作比较:(5)打比方:(6)下定义:(7)画图表:(8)摹状貌:(9)作诠释:(10)引用:真题链接感悟中考一、【2012年山东临沂】天外飞来准晶体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
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
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
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
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点解析: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二、原题回放2006年中考题《绿色塑料》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2007年中考题《神奇的长寿树》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方法梳理四、方法印证2008年中考题《揭秘雪崩》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步:根据题目先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雪崩。
第二步:给文章划分层次。
可以抓住其中的关键句。
如:“雪崩真的是那么不可预料吗?其实雪崩也是有条件的”“由于雪崩难以预料,因此对它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
寻找雪层联系的薄弱环节是预报雪崩发生的关键。
”第三步:概括层意。
雪崩的危害、雪崩发生的条件、雪崩预报的方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雪崩的特点。
2009年中考题《保暖的冰屋子》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五、当堂达标1、阅读《迷雾探踪》,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阅读《人脸识别的技术》,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一、考点解析: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及应用能力。
四、方法印证1、阅读《走向3D时代》第②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
第一步:阅读第二段,摘录出相关内容“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
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画面就会立体起来。
”第二步:将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找出特征与范畴。
第三步:形成简洁通顺的语言“3D是人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到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图像。
”2、阅读《升学指导》上《警惕!“基因恶魔”将要杀出》一篇,根据第②段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基因武器”下一个定义。
五、当堂达标(一)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光着脚夺得了马拉松冠军,他成为奥运历史上最著名的赤脚大仙,创造了奥运田径史的奇迹。
今天,奥运会赛场上再也难觅赤脚大仙的踪影,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动力学原理研制出的新一代跑鞋,使运动员如虎添翼,佳绩连连。
高科技跑鞋首先具有极佳的避震功能,穿着时倍感舒适和安全;它们还具有回输功能,能够释放吸震时候储蓄的能量,使运动员轻松省力;同时它们的附着力强,易于运动员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倒。
鞋底是跑鞋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中底。
高科技跑鞋的鞋底是由马蹄形的气垫后跟和各种适应脚的不同部位、不同运动形式的花纹组成。
所谓气垫后跟是指在鞋跟中央位置装有一个气垫,利用气垫吸震并同时吸收能量产生反弹力。
这比传统防震后跟仅有吸震功能大大改进了一步。
早在1991年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美国运动员刘易斯以9秒86的成绩打破当时的百米世界纪录时,他脚上的跑鞋就轰动了世界,因为那双鞋只有115克!这双鞋采用轻盈而坚固的陶瓷作为鞋钉材料,陶瓷耐磨并且钉子附近无需任何附粘物,这使鞋的重量得以减轻20克,当时它的售价为十几万美元,可谓价值连城。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百米女飞人玛丽安·琼斯的“水晶鞋”和短跑名将迈克尔·约翰逊的金缕鞋一露面就吸引了全世界运动员的目光。
这两双鞋都是科研人员花费了3年的时间进行研发的产物。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道红色闪电刺破雅典奥运会的红色跑道,年轻的中国选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横空出世,跑出12秒91的惊人成绩,不但赢得金牌,而且平了该项目的世界记录。
与辉煌战绩相映衬,刘翔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红色魔鞋”。
红色魔鞋是刘翔的赞助公司为他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特别制作的。
它是目前为止该公司生产的最轻的一双钉鞋,比巨星迈克尔·约翰逊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时所穿的116克的金缕鞋还要轻。
这双鞋用皮革制成,鞋帮采用了特殊的穿孔设计,足尖处运用了锁定系统。
在它绚丽的鞋底里面更是藏着关键技术:轻薄的鞋底使跑鞋更轻,提供了对冲击力的保护;鞋底柔韧的尼龙承拖盘,链接式前掌为运动中的转动提供保护;5根可拆卸式鞋钉,提供更强的抓地力。
这双鞋的设计可以使运动员穿着舒适,技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1、本文以“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二)(1)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
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
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2)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
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
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
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
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3)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
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4)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
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
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
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
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
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
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5)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
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
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根据病毒的特征,给病毒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35个字)说明文复习学案(三)(学生用)一、考点解析:对信息的捕捉、筛选、提取是否恰当,二、原题回放:07年中考《神奇的长寿巨树》阅读第②一⑥段文字,请仿照下面表格中的示例,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三、方法梳理: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方法:四、方法印证:1、09年中考《保暖的冰屋子》阅读文章的相关语段,说说雪具备怎样的“硬度”和“湿度”最适合建造雪屋?第一步:细审题干,看清要求,即雪具备怎样的“硬度”和“湿度”最适合建造雪屋?应该从两方面进行回答。
第二步:整体感知文本,找到相关段落(第4段)。
第三步:研读文本,筛选主要信息(关键词:坚实耐用、检测的办法:用小刀;坚实的潮雪:能握成团,但不出水,既能砌成雪砖,又能…)第四步:分两个答题点,从硬度和湿度概括出“最适合建造雪屋”的材料第五步:通过以上四步组织语言,用通顺的语句概括出答案:硬度:坚实耐用、用小刀才能插入;湿度:能握成团,但不出水(共2分,每项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2、10年中考《植物预测术》谢小军①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正处于地质史上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
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踪影全无,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
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也就是说一年可能会有27000个物种灭绝,而其中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地消失了。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却是由人类所驱动的。
④过度地垦荒伐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
据统计,目前地球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已被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
⑤大肆地狩猎、捕捞是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
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到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头,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头。
联合国声称由于过度捕捞,目前海洋中最主要的17种鱼类已有15种数量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种国际贸易一年的净利润能达到100亿美元,它的规模超过了非法军火贸易,仅次于毒品交易。
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就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但时至今日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剂等到处散播,无处不在;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等正在不断蹂躏着生态系统。
⑧可见,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不理性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如果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还不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么,今天的物种灭绝就会拉开明日人类终结的帷幕!1.第①段中加点的“又一次”具体指第几次?2.人类的哪四种不理性行为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请阅读《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有哪些特点?说明文复习学案(四)(学生用)一、考点解析:对文章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归纳是否简明准确,是否能够通过阅读文章的相关语段搜集筛选重要信息;二、原题回放:06年中考《绿色塑料》有什么异同。
07年中考《神奇的长寿巨树》第⑨段文字中提到,“目前还没有一种更科学、更完美的方法来测定树龄。
”请根据对本段内容的理解,谈谈这里所说的“更科学、更完美的方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
(3分)三、方法梳理:四、方法印证:1、阅读资料《迷雾探踪》从本文来看,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第一步:细审题干,看清要求,“雾的危害”。
第二步“结合问题,找到位置写雾的危害的在文章的3、4段。
第三步:针对问题,选出信息句“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生产。
”“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
”第四步:按不同类别归类整合出答案“大雾对交通影响很大;大雾危害农业生产;大雾中的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2、09年中考《保暖的冰屋子》在极地工作的科学家们建造的“冰屋”是对爱斯基摩人建造的“雪屋”请依据文章内容,谈谈“冰屋”与“雪屋”相比,在建造过程及建成后的效果上具有哪些优点?五、达标检测: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