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导学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部分)【复习目标】1.梳理、整合说明文的要点知识,明确说明类文章考查的要点。
2.探究中考命题,掌握答题技法与一般套语,提高阅读能力。
【导学过程】一.自主复习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和。
理解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
2.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等。
3.说明文的结构:、、连贯式和并列式。
4.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作用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②分类别,作用。
③列数字,作用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
⑤打比方,作用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⑥下定义,作用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⑦作诠释,作用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⑧引资料,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说服力。
引用说明在文章的开头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⑨摹状貌,作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
⑩列图表,作用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判断说明方法作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综合分析)5.说明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例:(1)某句话中的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①动词、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具体生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表程度、表时间、表限制、表范围等)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的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关系。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说明文文段中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有何作用?一般模式:该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是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或逼真,易于读者接受,提醒人们关注、重视,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忧虑之态、关注之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高三复习)[共五篇]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高三复习)[共五篇]第一篇: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高三复习)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教学重点难点1、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课型:复习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高中学过的说明文《说数》、《南州六月荔枝丹》、《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自然笔记》二、把握考点首先,我们就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那么如何把握呢?(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1、文章的题目即明确特征2、从文中开头的语句找出事物的特征3、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4、结合文题,抓中心句【真题演练】2015年高考上海卷语段一第6小题6.综览全文,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
(4分)【答案示例】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
评分说明:一个特点1分。
第一个特点中的“易于混淆”、第三个特点中的“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是理论模型区别于地图的特征,须明确写出才可给分。
2009年高考上海卷语段六第26小题26.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
(不超过12字)(2分)【参考答案】桂能入药,又可食用。
(各1分)(二)、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明确了对象,抓住了特征,一篇好的说明文,还要安排好说明顺序,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对象。
在阅读时要抓表示说明顺序标志的关键性的词语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三)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下定义打比方列图表『(2017年考纲)(二)阅读社科类现代文1.理解(3)理解图表,用文字解释图表,完成图文转换。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根据考点,自己会出阅读题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近几年中考的说明文,使学生牢固掌握解答说明文阅读题的方法。
2、自我归纳,老师引导,学生练习。
3、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练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说明文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1、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
2、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课型:专题复习四、课前归纳整理1、你认为说明文有哪些重点内容?请一一列出。
2、根据所给练习题,进行小组讨论,能归纳出说明文的考点有哪些吗?回答这些题目有哪些技巧,你注意到了吗?近三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比较练习:(一)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共8分)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
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
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5-《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苏陆琴).doc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
【学习过程一、温故(一)回顾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1.根据说明对象及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说明语言的风格,说明文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见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常见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种说明方法速记口诀:二、明确考点在江苏省历年的中考中,说明文的考查往往与议论文轮番进行。
2014年考查说明文的地区有南通、无锡、盐城、淮安、徐州5市,2015年则是无锡、扬州、苏州、泰州、宿迁5市。
下面是摘选的部分城市的说明文中考题,大家自主阅读,合作归纳:中考说明文一般考什么?1.2014年徐州题《黑匝子在,希望就在》(1 )黑匣子作为空难中的关键"证人",它能够提供哪些关键的证据?(2)本文⑧一⑩段介绍了黑匣子的哪几个特点?(3)分析"目前的飞行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可用数据"一句语言特点。
2.2014年淮安题《舞蹈的建筑》(1 )阅读文章,概括〃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
(2 )文章第(3 )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作用?(3)文章第(4>第(5)两段顺序能否对调,为什么?(4)文章第(6)段加点词"一直"能否去掉,为什么?3.2014年盐城题《从“雾都”到“霾都”》(1)从文中看,"雾"禾『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两点)(2)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阅读划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doc23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一、【明确复习目标】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内容,抓住对象的特征。
2、理清说明的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
3、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二、【说明文知识回顾】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两类: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3.说明顺序:4、说明文的结构:5.说明方法有:6.说明文语言特点和7、说明对象:三、【答题技能训练】1、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答题模式:2、.画出下面句子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的词语。
(1).《苏州园林》中“大多引用活水”、“往往安排桥梁”、“决不雷同”、“尽量工细”等语言,都极为准确.(2).《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中“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3).《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中“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4).《南州六月荔枝丹》中“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5).上面句(3)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说明文语言问题的答题模式:四、【答题技能巩固】一、中国皮影戏易树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说明文复习导学案学生用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复习复习目标: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5.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谈看法建议等。
〖课前延伸〗(说明文知识知多少)1、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说明文一种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______、______是它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类型:①说明文(主要介绍形状、构造、发展变化等方面)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②说明文。
(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如:《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
3、常见的说明顺序:、、。
(顺序多用于事物说明文,比如《中国石拱桥》先介绍最早出现的旅人桥再介绍赵州桥,再介绍卢沟桥,最后介绍桥的当代发展;介绍建筑的时候常用如《故宫博物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用逻辑顺序,如《生物入侵者》)。
4、说明文的结构:、(、、、等,多用于事物说明文);(多用于事理说明文)。
5、常见的说明方法:、、、、、、、、等。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6、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最主要特点是: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课内探究〗复习检测:饺子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
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
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2024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2023—2024学年(下)尤溪一中文公分校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教案课题:说明文阅读教学时间:课标学业质量描述: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复习目标:复习考点精讲1—5的知识点,在练习中掌握答题策略及方法指导,并用自己的方法梳理归纳。
复习重难点:练习中掌握答题策略及方法指导,并用自己的方法梳理归纳。
复习方法:自主复习法,梳理归纳法,合作交流法,点拨指导法复习内容: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考点精讲、阅读精练复习课时安排: 3课时。
复习过程:第1课时一、明确考点1.考点1 信息把握辨析2.考点2 信息筛选与概况二、链接教材(相关课后习题链接,预习作业检查)三、典例引路(历年(近三年)中考试题训练及讲评)1.方法指导(二)信息筛选与概况1.方法指导四、课堂练习(《面对面》习题训练及讲评)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完成此类题目的思考与方法六、课外跟踪训练题七、教学反思第2课时一、明确考点:考点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二、链接教材(相关课后习题链接,预习作业检查)三、典例引路(历年(近三年)中考试题训练及讲评)(三)方法指导四、课堂练习(《面对面》习题训练及讲评)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完成此类题目的思考与方法六、课外跟踪训练题七、教学反思第3课时一、明确考点1.考点4说明文语言2.考点5拓展探究二、链接教材(相关课后习题链接,预习作业检查)三、典例引路(历年(近三年)中考试题训练及讲评)(二)说明文语言1.主要题型说明文语言的考查,设问方式通常为:1.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第×段中加点词语“××”能否换成“××”?请说明理由。
3.请分析第×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说明文专题复习导学案1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共华中学供稿)复习目标:1、根据文体特点进行阅读理解。
2、归纳答题方法,规范答题语言。
复习重难点:归纳答题方法,规范答题语言。
复习过程:一、导入。
二、教师揭示复习要点:(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3)辨别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师生活动交流(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展示材料(1)《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巍巍中山陵》(2)龙卷风是底层大气中最强的小尺度涡旋系统,具有奇特的外形和巨大的威力。
它从雷雨云的底部向地面垂下一个弯曲的云柱,上大下小,远远看去,如同象鼻在空中游动。
由于强烈的吸力和旋风,“象鼻”所到之处,地面上的沙石、碎片、尘土和包括人在内的其他各种物件,都会被抛到半空,飞舞飘移。
在水面上则吸起高大的水柱,四周浪花飞旋。
几分钟后,一切有恢复了平静,留下的是一场灾难:树拔车翻、墙断屋破、人畜伤亡。
强龙卷风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
1925年3月18日美国出现一个罕见的强龙卷风,行程360公里,沿途造成689人死亡,1980人受伤。
2、学生归纳方法:(1)(2)(二)、理清说明顺序1、学生自主述说说明顺序种类,教师点拨。
1):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2):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3):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
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整体到部分;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等。
2、学生判断下面三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2)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有63.7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3)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
说明文复习导学案
课题:说明文阅读指导编制人王敏一、教学目标:1、回顾并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2、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说明文阅读方法的掌握三、自主复习: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构造、功用、制作方法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和()两大类。
依据说明语言和表达方式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和()两种。
3、说明顺序有()()()。
4、说明文的结构:()()()。
5、列举常用的说明方法: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四、过关斩将:请按“速读+搜索”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对语段作出分析并提炼出你所掌握的知识点。
我国石拱桥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提示:】可从体裁、说明对象及特征、结构、说明方法、顺序、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五、实战演练: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前五自然段答题1、从前两段看,对选文说明对象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四季的变化B、物候现象C、物候规律D、气候变化2、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是指()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B、布谷鸟唱歌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民谚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3、第三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作诠释、列数字B、下定义、举例子C、作比较、举例子D、分类别、作比较4、对“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说明文阅读的复习学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导学案一、中考考纲解读:1、整体把握实用性文本的主要内容。
2、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1、回顾说明文相关知识;2、通过具体的练习掌握答题技巧。
三、知识储备:1、说明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3、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明文语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
四、阅读短文《树轮密码》思考下列问题:①本文的介绍对象是什么?②对象有什么特征?③按什么顺序来说明?④用了些什么说明方法?⑤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一)树轮密码(12分 )在科技考古中,树轮年代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圈圈木质疏密、颜色深浅相间的同心圆圈,这就是树木的年轮。
树轮可谓是一部承载了众多信息的科学“巨著”。
年轮可以说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记载自己年龄的一种独特方式。
科研人员说,多数温带树种一年形成一个年轮,因此年轮的数目就表示树龄的多少;年轮的宽窄则与相应生长年份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干旱年份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窄;在湿润年份年轮就宽。
同一气候区域内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在同一时期内年轮的宽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因此,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之间能够交叉定年。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说明文的有关常识和落实知识点,使学生牢固掌握解答说明文阅读题的方法。
2、自我归纳,老师引导,学生练习。
3、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练习。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此次的复习教学中,让学生体悟到掌握解题方法和动手实践操作练习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
2、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型:复习课教学手段:多媒体复习指要1、了解说明文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3、辨析说明方法,把握说明顺序和结构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复习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师)同学们,九年寒窗,九年苦读,我们即将迎来丰收的喜悦。
面对中考,我们自信;面对中考,我们坦然;面对中考,我们欣喜。
我很高兴,今天我能和大家在一起复习说明文的阅读,希望能够为我们的中考添上一砖一瓦。
在学习之前呢,我们还要明确一下说明文的考点,请看屏幕。
(出示幻灯)二、考查要点铭记于心(全体读)(2分钟)1、在整体上,理解或概括全文的内容;2、准确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3、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准确的看出全文的结构特点;4、快速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5、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6、联系文章与生活实践谈自己的感受、发现或设想。
三、知识储备融会贯通(师)大家朗读水平真高!不过,这节课老师还要看看你们知识的储备量及运用能力。
首先,让我们随着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去研究一下赵州桥吧,请看阅读文段(一)第一小题(师生共同研究第一题,师引导:由第一小题我们得出学习阅读说明文的启示:那就是:(出示幻灯)阅读说明文,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对象,抓住特征,把握内容。
说明文复习导学案
说明文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回顾说明文基本知识。
2.把握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
3.熟悉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规律。
复习方法:结合中考典型例题,自主合作探究解题规律一、引入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它或者介绍具体事物的形态、性质、功能;或者阐释科学事理,目的是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2.温故知新,常识抢答(1)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说明文和说明文两种。
(2)、、、、、等是较为常见的说明方法。
(3)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顺序、顺序、顺序三种。
(4)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是,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还具有的特点。
(5)说明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式(如《松鼠》)、式(如《万紫千红的花》)和式(如《叫三声夸克》)三种。
3.说明文的主要考查角度(1)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2)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辨析(3)说明顺序的判断与分析(4)说明语言的品味与赏析二、考点探究之一: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1.知识回顾(1)说明对象就是文章中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2)对于事物说明文来说,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说明对象具体的特点。
对于事理说明文来说,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文章所阐释的科学道理思考:如何把握说明文的对象及特征呢?4实战练兵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分别找出它们的说明对象和特征。
1.《菊花》2.《加工食品为什么让人发胖》学习提示:1.文章见印发的资料;采用速读法,时间3分钟。
2.第1、2小组阅读第一篇,第3、4小组阅读第二篇,先小组完成再集体交流。
三、考点探究之二: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辨析1.牛刀小试请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1)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2)导弹按攻击地面目标来分有地地导弹、潜地导弹、空地导弹、反坦克导弹、反雷达导弹。
()(3)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4)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与策略。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特征和语言表达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提取能力。
4. 增强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回顾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如事实性、客观性、逻辑性等。
2. 复习说明文的常见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3. 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如准确性、简洁性、严谨性等。
4. 探讨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和进行有效推理。
5. 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上述阅读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3. 利用案例分析和实例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4. 采用定期的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和小组讨论报告,进行定期的评价。
3. 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认知和态度变化。
4. 结合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估学生在说明文阅读方面的进步。
五、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材料,包括文章、图表、视频等。
2. 教学指导手册和阅读策略手册。
3. 小组讨论指南和评估表。
4. 辅助教学工具,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说明文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回顾: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说明文知识和阅读技巧,通过举例或小测验进行巩固。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尝试运用已学的阅读技巧,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阅读的说明文,分享理解,互相提问和解答,促进深入思考。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说明文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七、教学活动:1. 阅读理解练习:设计一些针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说明文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尾声3. 说明文的常用表达方式:描述、解释、举例、比较、引用4.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明性、条理性5.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选材、组织、表达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尾声,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3. 分析说明文的常用表达方式:描述、解释、举例、比较、引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明性、条理性,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点在阅读中的运用。
5. 总结说明文的写作技巧:选材、组织、表达,并进行案例分析。
四、课堂练习:1. 阅读一篇说明文,分析其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选取一个说明文主题,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编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两篇说明文,分析其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写在作业本上。
3. 结合所学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说明文作品。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阅读和分析说明文的能力。
4. 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说明文的特征。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章解析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实施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分析、评价说明文。
4. 运用写作指导法,为学生提供说明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七、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材料:选取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说明文供学生阅读。
2. 说明文写作模板:提供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模板,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写作技巧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与要素3. 说明文的阅读策略4.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5. 说明文阅读练习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说明文阅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策略。
4. 练习法:提供说明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说明文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的PPT。
2. 说明文阅读材料:准备一些说明文文章,用于讲解和练习。
3. 说明文阅读练习答案:准备练习题的答案和解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阅读策略讲解:介绍说明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说明文阅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5. 练习:提供说明文阅读练习,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6. 答案解析: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解题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说明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阅读练习评估:评估学生在阅读练习中的表现,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
3.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说明文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说明文阅读复习》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考点,熟悉说明文考查的题型。
2、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要求,总结答题技巧。
【考点梳理——答题对策】掌握说明文文体考点,有针对性阅读,对症下药答题,能够快速而且准确回答问题,考试就能胸有成竹,获得高分。
下面就从常见的说明文考点来谈阅读说明文的考试应对策略。
1、明确说明对象。
2、找准事物特征。
3、辨析说明方法。
4、理清说明顺序。
5、体会说明语言。
6 、其他类型考题,如概括要点、归纳段意、结合实际谈看法等。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方法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说明文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回顾复习,巩固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题型。
通过实例强化训练,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阅读说明文。
【复习重、难点】:在训练中学会自主总结、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和方法。
【复习方法】:整理归纳、讲练结合、合作探究、自主练习等。
【评价方案】:1、针对目标1:结合已整理的说明文常识,三分钟巩固记忆,并以小组竞答的方式提问,95%的学生能基本掌握相关知识。
2、针对目标2:多媒体展示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并结合具体语段,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巩固训练,用提问、抢答、合作交流、技巧点拨等方式评价掌握情况,使约80%的学生会用一定方法解答问题。
3、针对目标3:运用提问、小组竞答、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运用练习自测、师生互评等方式评价对答题方法的掌握情况。
【复习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时值春暖花开,如果把“中考”比作我们人生中的一次旅行,那么说明文阅读复习(幻灯片1)就如同旅途中的一处驿站。
我们此次“旅行”的目标是什么?(明确复习目标,幻灯片2)要想顺利到达目的地,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储备行囊。
即储备说明文相关知识。
(一)自主回顾,储备知识(学生结合已总结的相关知识,自主回顾3分钟)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回顾复习。
(二)明确考点,找准方向(2分钟)过渡:储备行囊之后,我们不要急于出发,再来明确目的地的方向。
即明确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的考点。
(学生回忆训练过的习题,1分钟后自主抢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出示幻灯片3)1、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2、理清说明的顺序及结构;3、辨别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4、品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5、概括语段内容,筛选主要信息;6、联系实际谈看法、启示。
(三)示例引路,掌握技巧(26分钟)过渡:有了明确的方向,如果想快速到达目的地,我们就要讲究行路的方法,找到引路人。
即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特征和表达手法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2.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主体和结论3. 说明文的表达手法:描述、解释、举例、比较等4.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5. 说明文的阅读策略:快速浏览、重点阅读、批判性思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征、结构和表达手法。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说明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4. 练习法:设计阅读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说明文阅读复习内容的PPT。
2. 说明文阅读材料:准备一些说明文文章,用于案例分析和练习。
3. 阅读练习题:设计一些阅读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激发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引言、主体和结论,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组织方式。
3. 分析说明文的表达手法:描述、解释、举例、比较等,让学生学会识别和理解这些手法。
4. 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介绍说明文的阅读策略:快速浏览、重点阅读、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进行阅读。
6.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7. 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8. 阅读练习:让学生完成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9. 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阅读练习进行点评和反馈,总结说明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10.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复习导学案
说明文复习复习目标: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难点: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引导:1、通过识记、相互考查,组长抽查,实际运用等多种方法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掌握说明文考点。
学会答题技巧。
尝试分析答案的组成部分,试着编写答案。
课前预习:知识积累:1、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说明文一种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2、常见的说明顺序:、、。
我们学习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每种还有哪些小类?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如《核舟记》中间部分:头—舱---尾---背。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唐--宋--升死:《中国石拱桥》:古-----今(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中国石拱桥》第五段赵州桥,《核舟记》全文;B、先主要后次要:C、先原因后结果:《中国石拱桥》到9段。
D、由现象到本质:E、由一般到特殊:F、由整体到局部:《中国石拱桥》第6段卢沟桥。
注意:(1)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2)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
(3)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3、常见的说明方法:、、、、、、、、、。
各种说明方法定义:(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
如人分为:男人、女人。
(4)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中考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善于找准说明对象及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2、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3、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5、善于把握结构形式。
6、善于完成开放性试题。
学习重点: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更好地迎接中考。
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看,说明文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
不同文体,阅读起来自然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因此相关的文体知识,对提高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说明文是怎样一种文体。
它又有哪些特点呢?如何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更好地迎接中考呢?二、出示学习目标:(见幻灯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三、自主学习1、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分为哪些类型?2、说明对象的特征指的是什么?3、常见的说明顺序包括哪一些?4、说明的方法主要有哪一些?5、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6、说明文的结构主要有哪些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以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答案,查漏补缺,形成统一答案。
(2分钟)(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阅读技巧1、考查说明对象: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回答时形成一个短语:本文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例:《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八种形式:(1)由抽象(概括)到具体;(2)由主要到次要;(3)由原因到结果;(4)由浅入深;(5)由现象到本质;(6)由表及里;(7)由整体到局部;(8)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注意: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
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
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4、说明方法及作用:(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⑥、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⑦、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3)、跟踪训练①、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松鼠不敢下水。
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松鼠不象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跑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摹状貌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②、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列数据引用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5、语言准确性: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6、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主要有:(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2)并列式,几个段落并列存在;(3)程序式,说明的是生产过程。
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
7、开放性试题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对选文阅读后的感受、启发、体会。
具体的题型如: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应对技巧: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8、段意概括:句式:说明了……介绍了……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9、段落语句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向沙漠进军》5、6段照应上文游击战、阵地战顺序。
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看云识天气》10、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
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死海之变”中“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答:(1)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3)盐的沉积增多。
五、当堂检测:检测一下,看看同学们,这节课的内容是否都掌握了?(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龙卷风是底层大气中最强的小尺度涡旋系统,具有奇特的外形和巨大的威力。
它从雷雨云的底部向地面垂下一个弯曲的云柱,上大下小,远远看去,如同○1象鼻..在空中游动。
由于强烈的吸力和旋风,○2“象鼻..”所到之处,地面上的沙石、碎片、尘土和包括人在内的其他各种物体,都会被抛到半空,飞舞飘移。
在水面上则吸起高大的水柱,四周浪花飞旋。
几分钟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留下的是一场灾难:树拔车翻、墙断屋破、人畜伤亡。
强龙卷风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
1925年3月18日美国出现一个;罕见的强龙卷风,行程360公里,沿途造成689人死亡,1980人受伤。
1956年9月24日上海出现的一个强龙卷风,把11万公斤重的储油桶轻轻地举起,抛到15米高的空中,而后落在120米远的地方。
1、本段文字说明的对象的特征是;奇特的外形和巨大的威力2、文中○1、○2处加点的两个“象鼻”的意思是:○1大象的鼻子、○2指龙卷风3、文中详细介绍了龙卷风的巨大威力,略写了龙卷风的奇特外形4、画横线的文字,综合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为了将龙卷风的威力说得更具体、更确凿、更可信(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人类(1)我们知道,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成为气体,在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光和下造成的。
臭氧处于地球上空约10—50公里的平流层内,其浓度最大处在离地面约20——25公里处,是罩在地球上仅3毫米的一层薄薄的“面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臭氧层。
别看这薄薄的3毫米,在大气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却很大,臭氧层能“吞掉”90%以上的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从而避免了紫外线对人体及地球上所有生物造成的伤害。
(2)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观察表明,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
科学家们通过卫星的观测计算,年减少速率约为1%。
目前,温带地区上空的臭氧减少了6%——7%,而南极上空减少了40%,出现了臭氧“空洞”。
科学家预测,今后50年内,大气中的臭氧含量还将减少5%—9%。
现今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扩展到相当于北美洲那么广阔,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
科学家们还发现,目前甚至在北极、欧洲的上空也出现了“臭氧空洞”。
(3)影响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天文因素即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可影响到臭氧含量的变化。
如火山喷发可使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
而核爆炸、卫星发射、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及工农业生产、生活、机动车辆等所排放的大量废气和氯氟碳致使大气中的臭氧大量的被分解成氧分子,也可使臭氧含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