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不为人知的日企管理秘密

合集下载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介绍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介绍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介绍1.终身雇佣制度:在日本,大部分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度,即员工一旦被雇佣,便可长期留在企业工作。

这种制度使得企业在员工中建立稳定而细密的人际关系网,提高员工忠诚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终身雇佣制度也意味着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投入更多、更长久,以确保员工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和谐的劳资关系:在日本,劳资关系非常和谐。

企业和工会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更多地采取谈判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种和谐的劳资关系有利于减少劳资冲突,增加生产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此外,劳资双方共同参与企业决策的做法也有助于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日本企业非常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他们的管理哲学是"质量第一",即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以满足客户需求并超越客户期望。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日本企业广泛采用质量管理方法,如质量圈、Kaizen(改善)活动等。

这些方法鼓励员工不断提出改进意见、解决问题,并通过循环反馈实现质量的持续提升。

4.高度协作的团队文化:日本企业强调团队合作,鼓励员工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

在日本企业中,团队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而是追求共同目标,共同协作。

这种团队文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鼓励员工分享经验和知识,形成集体智慧。

同时,团队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5.长期经营的战略思维:日本企业注重长期经营,更多地采取长期而稳定的战略思维。

他们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占有率的稳定增长。

日本企业通过持续投资研发、不断改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竞争力。

这种长期经营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更加持久和有竞争力。

总之,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强调稳定、细节和团队合作,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培养,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这种模式使得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并成为不少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日本企业的成功奥秘

日本企业的成功奥秘

日本企业的成功奥秘成功是获得预期的结果,成功是属于执着,刻苦,有信心的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日本企业的成功奥秘,欢迎大家阅读。

日本企业特别是日本制造企业能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绝非偶然,秘诀只有四个字:育人育心。

摒弃以知识灌输和技能培训为中心的培养方式,本着“先心后技”的原则,重点培养员工的“诚心、热心与定心”,以此来统领技能传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共进。

日本企业的成功奥秘一:“诚心”的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往往是企业的主心骨,他们参与制定企业发展的基本方略。

在这一过程中,拥有“诚心”最为重要。

很多日企高管都认为,只有真诚地对待员工、顾客、工作,才能做到不自欺,不欺人,也不会被人欺。

日本企业对高管的“诚心”要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员工以诚相待。

日本企业界认为,人与人一起工作时会产生一个“活力场”,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员工的活力,并且使它们都投入到同一个方向。

日本企业为新入社的员工举行盛大的欢迎晚宴,为连续工作20年的资深员工举办庆典,社长亲自发放功勋奖励……员工真切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认为这样的企业值得他们定下心来努力工作,从而焕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第二,对顾客以诚相待,要永远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松下幸之助说过:“无论公司发展到多大,都不能失去感谢社会的心。

”基于这一认识,松下电器坚持向顾客、协作部门让利,长期奉行低价经营战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第三,以“诚心”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升。

在日本可以时常听到这句话:用二流的材料制造不出一流的产品,用二流的态度也制造不出一流的产品!日本企业在判断是否进行工作改善时,往往坚持一个根本原则——改善的结果是否对客户有利。

如果改善的结果只对企业有利,而对客户来说没有明显的好处,那就不能改。

这就是“一流的态度”。

一家著名的日本电子制造企业得到市场反馈,一个编码器可能属于不良产品。

该产品按规定先被放入自动性能识别装置做不良品测试,经过三次测试都没有发现问题。

日本企业职场管理制度

日本企业职场管理制度

日本企业职场管理制度日本作为一个经济体量巨大的国家,拥有众多知名企业,如丰田、索尼、本田等,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而这些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严谨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职场管理方面。

日本企业的职场管理制度以其独特性和有效性而闻名于世,深受国内外企业借鉴和学习。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日本企业的职场管理制度的特点和运作模式。

一、日本企业职场管理的背景日本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在19世纪末进入工业化时期。

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崛起为一个经济强国。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职场管理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模式不同,日本的企业管理体系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精神。

在日本企业中,员工被视为公司的一部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家庭关系,而不仅仅是雇佣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职场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日本企业职场管理制度的特点1. 长期稳定的工作日本企业在职场管理中非常重视员工的长期稳定工作。

在日本企业中,员工可以享受到相对稳定的工作机会,同时公司也会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晋升机会,以激励员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这种长期稳定的工作模式既可以稳定员工的生活,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 等级制度和晋升机制在日本企业中,晋升是一种基于业绩和表现的评价制度。

日本企业通常采用等级制度来管理员工,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和能力不断晋升。

与此同时,在晋升的过程中,公司也会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培养计划,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技能。

3. 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日本企业中,个人主义并不是主导的价值观,相反,日本企业更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之间会积极配合,相互协助,共同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信任感。

4. 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日本企业在职场管理中非常注重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众所不知的日企管理(二)

众所不知的日企管理(二)

众所不知的日企管理(二)中国有一句谚语:照葫芦画瓢。

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照葫芦画瓢的人都很笨,没有创新,没有出息。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一生中的创新也就那么一点,大部分还是学习和继承别人的精华,而学习和继承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模仿。

我有一个朋友,过去在日本从事铁路桥梁设计。

他告诉我,他在日本公司大部分雇员的素质不及现在国内设计院的同事,但设计图和设计计算书的质量仍然很高。

原因是日本企业选用的样本比较标准,雇员也照样本认真做,因此做出的东西质量很高。

每当新设计规范发行时,“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就会发行相应的设计算例或范本。

设计算例都是由专家做的,并且经过了反复检查审核,覆盖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堪称精品。

这些精品说穿了就是为了教大家模仿用的。

每当要进行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便选出相应的算例,然后基本上按照相同的步骤展开工作。

通常情况下,按部就班就能完成80%~90%的工作,剩下很小的一部分才请教专家或通过集体讨论解决。

一个工程下来,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都进步显著,几个工程下来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整套设计思路,并且通过总结还可以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几年下来,大部分人已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了,优秀者甚至已成了专家。

所以模仿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进步的方法,应该提倡模仿。

编制精干合理“三三制五人团队”:每个小组由1名主任设计工程师领导4~5名设计人员。

主任设计工程师1/3时间用于指导;1/3的时间用于自己设计;1/3的时间用于管理、协调。

仍然以我朋友工作过的土木设计咨询公司设计部为例。

每个小组由4~5名设计人员组成,在一名主任设计工程师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称为“三三制五人团队”。

即:主任设计工程师1/3的时间用于指导工作小组的设计;1/3的时间用于自己部分的设计;1/3的时间用于管理、协调,解决技术难题及平衡工作。

从美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来看,以这样的小组组成的团体既有强大的战斗力,又比较精干,分工较清晰,人员不容易重叠,便于管理,并且能很好地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日本企业管理精髓

日本企业管理精髓

日本企业管理精髓日本制造——品质优良的代名词,工艺精致、价格适中、外观精美、品质上乘、环保节能等是日本产品的特色,2010年世界五百强中日本企业就有68名,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在国内我们熟悉的知名品牌公司就有松下、东芝、丰田、索尼、本田、日立、日产、佳能等等。

另外日本企业寿命也名利前茅,存活超过百年的企业数不胜数。

那么日本企业为何能保持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及竞争能力呢?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日本企业的管理非常严谨规范,有非常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流程体系,日本企业的执行力度非常强,他们有非常强的执行意识,尊重规则、遵守规则,从会长到基层员工都会严格执行公司制度,按照流程做事。

并且日本企业的工作计划性非常强,每一项工作的前期准备、计划方案、贯彻执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都有条不紊的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我一个朋友在日资企业任职PMC经理时企业有近60条生产线,但他们的生产计划都能精确到后续6周的每一天,回复给客户并对交期负责,这在绝大多数企业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在细节管理方面,我们与日本企业的差距非常明显,企业的之中的废品垃圾严格按照分类摆放,甚至连文件夹的摆放顺序都用胶纸贴上明确标识,日本人的专着执着精神被我们很多人用“愚蠢”这个词来形容,比如再热的天,日本人都会西装革履的会见客户,一张桌子让他擦十遍绝对不会少,正是这一丝不苟的专着执着成就了今天高品质、精工艺的日本产品。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举世闻名,工作绝对排在第一位,甚至有时还需要有献身精神,他们认为工作才是人生的本质和真正含义,他们崇尚忠诚与奉献。

所以他们把公司当成家,勤勤恳恳、不知疲倦地工作一生,被人称作“工蜂”。

在日资企业经常看到日本人加班到很晚,但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的上班工作。

与我们绝大多数国人不同,我们只把工作当成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把工作当成是神圣的使命,真正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企业员工与老板一条心。

这是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真正差距所在。

日企工作管理制度

日企工作管理制度

日企工作管理制度
首先,日本企业的工作管理制度非常注重纪律和规范,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劳动法规。

在日本,企业有着严格的上班时间和加班制度,员工必须按时上下班,并且不能随意迟到早退。

此外,日本企业还要求员工遵守公司的行为规范,包括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保护公司机密等,违反规定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其次,日本企业的工作管理制度非常依赖于层级管理和组织架构。

在日本企业中,一般都会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和责任划分,员工需要服从领导的指挥和安排,不能擅自做决定。

此外,日本企业的组织架构通常是金字塔型的,从上到下逐级负责,每个员工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来完成工作。

再次,日本企业的工作管理制度注重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在日本,企业通常会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来评定其绩效,优秀员工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而表现不佳的员工可能会受到批评和处罚。

此外,日本企业还会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来激励员工,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业绩。

最后,日本企业的工作管理制度还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在日本企业中,员工通常会被分配到一个固定的团队或部门,必须和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此外,日本企业也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和促进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日本企业的工作管理制度是严格而规范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

通过严格的纪律和规范、层级管理和组织架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日本企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成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日企管理制度

日企管理制度

日企管理制度日本是一个拥有复杂而有序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国家。

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企业管理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从日本企业管理制度的背景、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1、战后重建期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一段长期的重建时期。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企业管理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势,日本的企业管理者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逐步建立了一套符合日本国情的企业管理制度。

2、东亚经济模式的形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的国家开始崛起并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东亚经济模式”。

日本作为该地区的先行者,其企业管理制度必然对东亚经济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3、全球化时代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日本企业管理制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日本企业管理制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全球市场的需要。

二、特点1、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日本的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日本企业管理制度强调集体主义。

在日本的企业中,员工和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员工通常会服从于企业的管理层。

其次,日本企业管理制度注重稳定性。

在日本的企业中,员工的职业生涯通常是在同一家企业度过的,企业通常会提供员工各种培训和晋升机会,以确保员工的稳定性。

再次,日本企业管理制度注重团队合作。

在日本的企业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员工之间通常会互相协助并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2、企业外部管理制度日本的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对外经营活动中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日本企业管理制度注重关系型经营。

日本企业通常会与各种产业和地方政府等建立紧密的关系,以确保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

其次,日本企业管理制度注重社会责任。

在日本,企业通常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并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3、考核制度日本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考核制度方面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日本的企业通常采用年度绩效考核制度。

企业管理:日本企业留人有秘诀

企业管理:日本企业留人有秘诀

1、制度留人提起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们会马上想到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作为一种就业制度,被世人认为是战后日本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的大企业普遍采用终身雇佣制度,小企业尽管未采用这种制度,但固定工也极少被解雇。

在终身雇佣下,一个人一旦进入一个企业,只要不违法或严重违反企业规定,只要企业不倒闭,他就无失业之忧。

这就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其义无反顾地为企业长期工作。

与终身雇佣制相适应的是年功序列制,其主要特点是员工年龄愈大、工龄愈长,熟悉程度愈高、工资也愈高。

日本企业中老员工的工资约为新员工工资的3倍,终身雇佣者的工资约为临时雇佣者的1.41倍。

如果员工经常跳槽,一切就会从零开始,所以日本企业的员工不会轻易跳槽。

显然这对稳定基本员工队伍、缓解劳资矛盾、增加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构筑利益共同体留人自本世纪60年代末以来,日本的许多私营企业开始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允许本企业员工以低于股票交易人价格收购少量企业股份。

员工持股者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参与企业分红。

企业下设"从业员工持股会",操办员工持股事宜,具体的办法是:逐月扣留认股员工少量工资,待扣款积累到购买股票最低金额即发给股票。

采用员工持股制,让员工持有少量的企业股份,不仅使员工能够产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把员工和企业捆绑起来,构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做到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很自然,持股员工既是企业的股东,又是企业的员工,员工为企业工作也就是为自己工作。

这种利益共同体,捆绑的不仅是企业员工,还有企业本身和企业发展,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3、倡导"参与管理留人"80年代,日本兴起企业文化热,其实质就是促进员工更多地关心和参与企业管理,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达到留住人才,稳定员工队伍的目的。

日本管理思想

日本管理思想

日本管理思想的特色
日本战后面临三大矛盾: 产品质量低下,人才奇缺,市场饱和
在日本文化精神的支配下,转化为日本的管理的三大特点: 产品质量低下导致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人才奇缺导致以人为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特色 市场饱和导致以战略管理为特点的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的管理
体现人本管理的三大管理制度,也被称为日本企业管理思 想的三大支柱:
文化方面的原因
• 2“忠”“孝”观 中国讲忠孝是有条件的,即在忠孝之上还有一个“仁”的观
念。针对罪恶不仁之举而大义灭亲,在中国可以受到称道, 而在日本则是难以想象的。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忠孝观 “与“报恩观”相融合,更加绝对化、无条件化、“义务 化”。19 世纪 30 年代,日本学者曾提出所谓“忠孝一致”,后 来发展为“君臣一体”、“忠孝一本”,这使得日本人的“孝” 同样也是针对作为共同体的“家”。因此员工要努力工作以 尽孝行,使共同体得以生存发展。
• 终生雇佣制 • 年功序列制 • 企业内工会制
终生雇佣制
• 终身雇佣制是由创立于1918年的松下公司提出的。其创业 者、被尊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提出:“松下员工在达 到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不用担心失业。企业也绝对不会 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这样一来,企业可以确保优秀 的员工,员工也可以得到固定的保障。松下开创的经营模 式被无数企业仿效,这一终身雇佣制度也为二战以后的日 本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系为结构基础的特殊社会组织.公司就是家,所以在日本公 司就是一个共同体,它是由虚拟的血缘关系控制非血缘关 系的组织,员工对企业尽职尽忠,反过来企业并不亏待员 工本身。员工的福利制度、养老医疗、奖金津贴等等,方 方面面的优势与便利条件都由企业替员工着想,这使得上 层管理人员同所有雇员之间形成一种同甘苦、共命运的情 感。况且,几乎所有的员工一旦进入企业就会为企业工作 几十年,员工与员工之间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相互关心 相互帮助,共同追求共同奋斗。因此而造就了企业的人际 关系融洽,重情重义的氛围,员工都把企业当作家一样看 待。

日本企业 管理制度

日本企业  管理制度

日本企业管理制度日本企业管理制度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作为世界上最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企业之一,日本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这里将介绍一些日本企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并对其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分析。

一、组织结构日本企业的组织结构通常以“部门制”为主,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能和责任。

在部门之间,通常通过“横向沟通和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合作,而不是严格按照层级关系执行指令。

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对于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非常有效。

此外,日本企业还注重组织内部的民主化和平等化,通常采用“上下结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

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是平等的,员工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这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管理理念日本企业的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客户为中心:日本企业非常注重顾客的满意度和需求。

他们通常将顾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此为核心来设计产品和服务,并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 追求卓越品质:日本企业对产品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追求“零缺陷”的生产和服务,致力于提供顶尖的产品和服务。

3. 重视员工发展: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他们通常会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以激励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

4. 强调团队合作:日本企业注重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他们通常采用“共同目标、共同责任”的管理模式,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5. 追求持续改善:日本企业坚信“不断改进、永无止境”,他们注重持续改善和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三、管理方法日本企业通常采用以下一些管理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1. 专业化分工:日本企业通常会将生产和服务分解成若干个环节,然后由专业的团队来负责。

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基于数据的决策:日本企业非常注重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他们通常会采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来进行决策,以此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日本企业管理制度

日本企业管理制度

日本企业管理制度日本企业管理制度是指日本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结构和规章制度。

作为世界上具有竞争力和声誉的管理制度之一,日本企业管理制度以其“精益”、“灵活”和“高效”的特点,受到了国际企业的关注和学习。

一、日本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1、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日本企业普遍实行集团化管理,组织有明确的层级,人员心服口服,对组织极具凝聚力。

2、崇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日本企业普遍注重员工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人本管理措施,如定期的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

3、鼓励创新和改善。

日本企业倡导改进和创新的精神,员工被鼓励提出改善性建议,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各项管理水平。

4、重视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内部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得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形成了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

5、推崇“持续改善”。

日本企业管理制度倡导持续改善的理念,注重细节,并采取了一系列持续改善的手段和方法。

二、日本企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组织结构日本企业管理结构通常采用“上下倒三角形”的层级结构,上层领导较少,下层员工较多。

在这种结构下,上层领导可以更好地管理企业,下层员工可以更好地得到指导和监督。

2、管理体系日本企业通常实行企业集团管理,集团内部的企业相互协调和合作,共同推动集团及其所属企业的发展。

3、人力资源管理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实行“内部晋升”的管理模式。

同时,企业还实行了一套完善的员工招聘、培训、激励和福利制度。

4、质量管理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实行全员质量管理制度,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

5、持续改善日本企业一直在强调持续改善,对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频繁的评估和改进。

6、创新管理日本企业非常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创新管理机制。

7、风险管理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管控。

8、企业文化日本企业一直在强调企业文化的建设,注重文化塑造对员工影响力。

八个你不知道的日本企业“不可思议之处”

八个你不知道的日本企业“不可思议之处”

八个你不知道的日本企业“不可思议之处”1.办公室里面没有上年纪的女性只要环视一下日本企业的办公室,就仿佛回到了90年代初的中国外企一样。

要问为什么,那是因为在日本企业工作的大多是年轻女性,基本上都是20来岁,很少有30岁或以上的。

中国企业中那种待人接物成熟老练的“阿姨级”人物,在这里基本没有。

在这里有人会问,日本年纪大的女性都到哪里去了?其实日本女性在结婚之后就会辞掉工作,一心一意相夫教子。

因此,女性们到了26、27岁的适婚年龄,就会纷纷辞职,离开公司。

2. 男性是天生的宠儿在日本的企业里,男性具有很高的地位。

虽然“女士优先”是世界通行的礼仪传统,但一进到日本企业,比如在乘坐电梯的时候,通常都是女性们微笑着按下电梯按钮,男性们则一副唯我独的样子率先走入电梯。

这种场面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在日本依然坚持“女士优先”的基本上都是外国人。

要数事事“男士优先”的国家,日本算是世界唯一了吧。

这种不平等在工资及晋升上也有体现,可以说男性自生下来就是宠儿。

就算是一起进公司工作,男性的工资都比女性多出好几万日元。

令人感到奇妙的是,日本的女性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现象。

这恐怕是传统的价值观在人们思想中留下的烙印吧。

3.日本企业中的仪式日本企业非常注重“礼节”。

这里指的不是同事之间的礼仪,而是公司内部的各种仪式。

很多日本公司在早上上班的时候要行“早礼”,到了晚上下班的时间就要行“晚礼”。

曾经有一次,我与一个外国人到日本的一个大企业参观学习,却发生了一件与“晚礼”有关的事情。

原因就在于那个企业的创业者自己创作的社歌(公司的主题歌)。

那位创业者可能在创业期间经历了很多艰辛,社歌的旋律充满了悲壮感。

听到社歌的瞬间,那位外国人用很严肃的语调说:“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啊,这间公司肯定死了什么重要的人。

”4.英语恐惧症日本是发达国家,因此我当初很看好日本员工的英语能力。

但后来才发现,日本的员工虽然能写英语,但说、听都不行。

5.咖啡依存症日本的职员在公司里消耗最多的就是烟和咖啡。

日本企业的管理

日本企业的管理

日本的管理
1.一个朋友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他在日本三菱重工工作,买应刷机给中国大陆的应刷长。

他有一次带国内一印刷厂老板去日本参观,这个老板在国内也做得比较大,有点志得意满。

参观时,日本人让这个老板进印刷厂前把鞋脱了,打他从印刷厂出来,发现自己的袜子居然还是白色的,整个印刷厂全部是自动化生产,就没有几个工人。

这和国内印刷厂环境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这个老板回国后,到处讲这个故事,这件事给他极大的震撼。

2.参观日本学校,内容是这样的:国内的一个教育考察团到日本的学校考察,参观了东京的一所初中,他们的学校也特别干净。

我们进去需要换鞋,每个人有一个鞋柜,上面居然预先写好了每个参观团团员的名字。

出来后,我就在想: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事我们都做不好?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幼儿园不干净,小学不干净,中学不干净,大学自然干净不了,这些人走上社会,社会也干净不了。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不论什么小事或大事都要从小做起。

不为人知的日企管理秘密

不为人知的日企管理秘密

不为人知的日企管理秘密什么是日本的企业管理?这个问题看似非常普通,实则涉及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具体做法的浩大体系。

我没有办法给出完整的答案,但却能将自己在日本企业工作的点点滴滴讲述出来。

让读者体会到我对日本企业管理的直观感受。

这次回国,同一些企业界的朋友见面交流。

他们都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王先生的角度看,什么是日本的企业管理?是丰田模式,还是松下理论……”面对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问题,我这个在日本工作12年的企业老员工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我只好将自己在日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讲给他们听。

没想到,朋友们却感到意外的惊喜,他们说:“这就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日本企业管理’。

”点滴之一:对时间的思考方法我最早去的日本企业是一家有150个社员的公司,平均年营业额在3.5亿元人民币左右。

社长由于非常喜欢喝啤酒和听中国的趣事,经常下班后约我喝酒、聊天。

有一天,我喝得“半醉”,问他:“你知道我们办公室的人每天都希望你干什么?”社长立即答道:“我清楚得很,希望我早下班,你们好溜!”真是一语中的。

下班时间——滞后思考原则下班时间——滞后思考原则:在办公室,下级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在生产现场,上司随时处于保障状态。

在日本企业中,办公室工作的员工,职务越低,下班时间就越晚。

因为下级必须随时准备回答上司提出的问题,随时为上司提供所需要的材料,随时执行上司的每一个命令。

只有当上司离开公司之后,下级才会有自己的时间,才能整理属于自己的内容。

在日本,员工们都会意识到:从社长到职员,来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工作,每一个下级的工作只是上司工作中的一部分,只有优先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才能保证上司工作的完成。

大家不仅要问,难道下级就不能比上司早下班吗?不是的,下级同样可以在上司之前下班,只要你在下班前同上司打声招呼,告诉他“我有事要先走,什么资料放在什么地方,需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找谁”等,就行了。

不仅如此,上司在下班之前,也要同下级打招呼:“我要下班了,你们还有没有让我急着办的事?”这种每天都相互通气和相互关照的企业风气,奠定了日本企业严格管理的基础。

“经常思考”的魔力——日本优秀中小企业的管理秘诀

“经常思考”的魔力——日本优秀中小企业的管理秘诀

“经常思考”的魔力——日本优秀中小企业的管理秘诀“管理不是发命令,营销也不是下任务,一切的‘管’与‘理’都应建立在自愿基础之上。

”今年4月,我随《中外管理》杂志“中外管理全球行”到日本进行企业考察。

其中,未来工业株式会社(简称“未来”)的文化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他们的理念非常简单,就四个字:“经常思考”。

若不是到实地考察,很难想象到:这家日本电子配料行业里的中小型企业,把“经常思考”作为战略性的经营理念贯彻始终,而且那么彻底认真,竟然敢与跨国大企业松下相争,并获得了成功。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家企业做的似乎都是“小事”。

探究其成功背后的秘密,就在于以小见大,以小搏大,以小取胜。

“未来”生产PVC管、电源插座等系列产品。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一家平日零加班、一年假期长达100多天(2008年将总共休假143天)的“休闲”企业却能够创造平均每年15%以上的利率增长。

是什么带来了如此的魔力?“小”理念“大”战略战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指明灯,没有正确的战略作指导,企业的生命力便不长久。

“未来”则把大战略渗透在“经常思考”这一小理念之中,并且结合得天衣无缝。

无论是走廊、会议室,还是在办公区,总能看见醒目的标识——“经常思考”。

当然,问题并不在于“经常思考”挂在墙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了企业的每一个成员行动中。

公司高层经常思考的是如何满足员工和客户的需要,而且从机制上确保“经常思考”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未来”有一条铁的规定:无论谁提出建议,不管采纳与否,一律奖励500日元。

如若采纳,根据价值大小再给予少则几千日元,多则几万日元的奖励。

这很有效地激活了全公司“经常思考”的活力与创造力。

因而,一个七八百人的企业每年可以收到一万多件提案。

也因为如此,在日本发明专利排行榜中,“未来”排在第12位,与松下等世界级大企业比肩。

“小”提案“大”智慧“经常思考”,已成为“未来”不断创新的思维常模。

日本企业管理精髓

日本企业管理精髓

日本企业管理精髓日本制造——品质优良的代名词,工艺精致、价格适中、外观精美、品质上乘、环保节能等是日本产品的特色,2010年世界五百强中日本企业就有68名,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在国内我们熟悉的知名品牌公司就有松下、东芝、丰田、索尼、本田、日立、日产、佳能等等。

另外日本企业寿命也名利前茅,存活超过百年的企业数不胜数。

那么日本企业为何能保持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及竞争能力呢?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日本企业的管理非常严谨规范,有非常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流程体系,日本企业的执行力度非常强,他们有非常强的执行意识,尊重规则、遵守规则,从会长到基层员工都会严格执行公司制度,按照流程做事。

并且日本企业的工作计划性非常强,每一项工作的前期准备、计划方案、贯彻执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都有条不紊的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我在日资企业任职PMC经理时企业有近60条生产线,但我们的生产计划都能精确到后续6周的每一天,回复给客户并对交期负责,这在绝大多数企业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在细节管理方面,我们与日本企业的差距非常明显,企业的之中的废品垃圾严格按照分类摆放,甚至连文件夹的摆放顺序都用胶纸贴上明确标识,日本人的专着执着精神被我们很多人用“愚蠢”这个词来形容,比如再热的天,日本人都会西装革履的会见客户,一张桌子让他擦十遍绝对不会少,正是这一丝不苟的专着执着成就了今天高品质、精工艺的日本产品。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举世闻名,工作绝对排在第一位,甚至有时还需要有献身精神,他们认为工作才是人生的本质和真正含义,他们崇尚忠诚与奉献。

所以他们把公司当成家,勤勤恳恳、不知疲倦地工作一生,被人称作“工蜂”。

在日资企业经常看到日本人加班到很晚,但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的上班工作。

与我们绝大多数国人不同,我们只把工作当成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把工作当成是神圣的使命,真正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企业员工与老板一条心。

这是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真正差距所在。

二、高度敬业的职业态度。

揭开日本管理之谜 10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技巧

揭开日本管理之谜 10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技巧

揭开日本管理之谜 10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技巧郭春野;郭三野【期刊名称】《学习月刊》【年(卷),期】1995(0)4【摘要】7.拜访顾客与建立市场份额在日本企业,旅游费用被列入正常的开支,因为旅游是为了鼓励企业管理人员去拜访顾客。

东芝美国公司的总裁经常很随便地登上飞机飞往得克萨斯州去赴一个半小时的约会,或者飞往南卡罗来纳去拜访一个客户。

在精工仪表美国公司也制订着这样一个时间表:它规定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必须花多少时间和顾客呆在一起。

譬如说:总经理必须花20%的时间与顾客在一起,其他人员如下:销售经理40%,生产经理30%、外勤服务经理20%、营销人员25%、工程人员5%等。

这是一种强调顾客重要性的数量化方法。

当然,它是与奖金挂钩的。

日本企业还十分重视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这与美国企业略有不同。

因为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他人之口了解到你的产品和质量。

【总页数】1页(P45-45)【关键词】日本企业;美国公司;得克萨斯;美国企业;顾客;产品市场占有率;数量化方法;企业管理人员;生产经理;市场份额【作者】郭春野;郭三野【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2【相关文献】1.行之有效的机房管理和维护技巧 [J], 刘胜军2.揭开小肯尼迪坠机空难之谜兼谈加强民用小飞机的管理 [J], 朱伟忆3.美国人眼中的日本式管理技巧 [J],4.揭开日本管理之谜——10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技巧 [J], 郭春野;郭三野5.揭开日本管理之谜——10种特效管理技巧 [J], 郭春野;郭三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系的管理制度

日系的管理制度

日系的管理制度一、组织架构日本企业通常采用集团化的管理结构,即以一个大公司为核心,下设多个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协同作战,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在这种结构下,公司内部的决策和指挥更加灵活,也更容易实现集中管理和控制。

日本企业中通常采用“上司-部下”的关系链条。

上司拥有更多的管理和指导权力,负责为部下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要对部下的表现负责。

这种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严谨和正式的,但同时也强调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

二、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十分注重尊重和信任。

在日本企业中,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很高,他们认为公司就是自己的“家”,愿意为公司奉献一切。

公司也会给予员工相应的待遇和权利,以此来建立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这种文化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此外,日本企业还注重“和合”文化,即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努力。

在日本企业中,个人主义往往被弱化,而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更受到重视。

员工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

三、员工培训日本企业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在进入公司之前,员工通常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以熟悉公司的文化和制度。

在公司内部,员工还会接受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培训,从业务知识到职业技能都会受到培训。

在实践中,员工还会通过参与项目、实习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日本企业还会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内部的活动,比如团队建设、项目管理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培训和活动,员工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

总的来说,日本的管理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声誉。

其高效的组织架构、严格的企业文化和完善的员工培训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管理制度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注重细节、强调团队合作和持续改善,这些理念值得其他国家和企业借鉴和学习。

日本公司管理秘诀总结

日本公司管理秘诀总结

日本公司管理的秘诀1、宾客至上,恪守时间观念。

日本各大公司视客户为“皇帝”,即使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也无一例外,平易近人,礼貌待客。

例如索尼公司总裁AkioMorita 先生,一位世界视像工业的领袖,在接待客户或来访者时诚恳、热情的样子使人感到他犹如一位普通的员工,毫无架子。

日本人对时间观念极为重视。

在R.Maury 先生采访的40多位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会见安排中,从无发生推迟或提前的现象,尽管会见在数星期之前就安排好了且在 1.5小时—2小时的会谈中从无发生秘书、纸条或电话的干扰而暂时中止会谈的情况。

2、独特的管理模式。

日本各公司在决定战略性决策时程序是从上而下,但职员在执行这些决策时则是从下而上。

以部门、班组为单位,内部团结、协作,相互关心、激励。

充分发挥和尊重集体的力量且讲究实效。

人们一般认为管理一个公司有三种方法:A、好的方法;B、不好的方法;C、日本人的方法。

欧洲当今流行的管理方法是属于19世纪的管理体制,受等级社会观念的影响,上下层脱离。

日本却不然,在其管理中融合着公司上下每一个人的激情,在此激情中促使公司的物资财富流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激情得到满足。

3、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各级管理人员首先得具备参与各种事物的复合能力;具有调动大多数高层员工的知识才干和潜在的创造性能力;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同时还必须具有诚实、积极和谦卑的品德。

日本人常用这么一句谚语告诫自己:“越是量足质高的稻杆,它的弯曲度就越大”。

4、公司组织纪律“军事化”。

为摆脱国家资源贫乏,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

日本各公司“先天性”地按“军事性”组织的模式展开了一场无情的经济战争,使其人均收入达到20000美元的经济大国。

一个日本公司犹如一个拿工资员工的家庭,他们的“军事性”组织模式具有家长制家庭的特性。

许多日本公司经理说:“员工就是我的孩子”。

5、不同的工作观念。

对每一个日本人来讲工作是神圣的,因此他们工作极为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日本的企业管理?这个问题看似非常普通,实则涉及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具体做法的浩大体系。

我没有办法给出完整的答案,但却能将自己在日本企业工作的点点滴滴讲述出来。

让读者体会到我对日本企业管理的直观感受。

这次回国,同一些企业界的朋友见面交流。

他们都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王先生的角度看,什么是日本的企业管理?是丰田模式,还是松下理论……”面对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问题,我这个在日本工作12年的企业老员工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我只好将自己在日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讲给他们听。

没想到,朋友们却感到意外的惊喜,他们说:“这就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日本企业管理’。

”点滴之一:对时间的思考方法我最早去的日本企业是一家有150个社员的公司,平均年营业额在3.5亿元人民币左右。

社长由于非常喜欢喝啤酒和听中国的趣事,经常下班后约我喝酒、聊天。

有一天,我喝得“半醉”,问他:“你知道我们办公室的人每天都希望你干什么?”社长立即答道:“我清楚得很,希望我早下班,你们好溜!”真是一语中的。

下班时间——滞后思考原则下班时间——滞后思考原则:在办公室,下级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在生产现场,上司随时处于保障状态。

在日本企业中,办公室工作的员工,职务越低,下班时间就越晚。

因为下级必须随时准备回答上司提出的问题,随时为上司提供所需要的材料,随时执行上司的每一个命令。

只有当上司离开公司之后,下级才会有自己的时间,才能整理属于自己的内容。

在日本,员工们都会意识到:从社长到职员,来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工作,每一个下级的工作只是上司工作中的一部分,只有优先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才能保证上司工作的完成。

大家不仅要问,难道下级就不能比上司早下班吗?不是的,下级同样可以在上司之前下班,只要你在下班前同上司打声招呼,告诉他“我有事要先走,什么资料放在什么地方,需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找谁”等,就行了。

不仅如此,上司在下班之前,也要同下级打招呼:“我要下班了,你们还有没有让我急着办的事?”这种每天都相互通气和相互关照的企业风气,奠定了日本企业严格管理的基础。

而生产现场下班的时间顺序与办公室下班的时间顺序恰恰相反:职务越高,下班时间就越晚。

这是因为,无论多么优秀的决策人和上司,一旦签订了契约,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在交货期内生产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优质产品。

这些产品的真正生产者是员工。

而且,无论多么优秀的员工,不仅无法独自完成某一个复杂完整的产品,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必须要上司大量的协作和协调来保障员工的操作。

如果上司先于员工离开现场,当天的任务就有可能完不成。

举个例子:日本企业(株)要完成一个控制箱的面板装配工作。

工作单上这样写到:工作内容:控制箱面板50个。

工作时间:7.5个小时(上午完成,下午完成)。

完成工作者:日本太郎。

可是,由于日本太郎长期从事这道工序,在11∶30就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液晶屏装配。

于是他在11∶00向上司提出,要求器材处在11∶30之前送来功能键和标签。

由于太郎手头的工作不能停,只有靠他的上司同器材处联系,本应在中午太郎休息时把功能键和标签送到现场的,现在必须在11∶30之前送到。

通过上司的协调,太郎从11∶30以后就开始装配功能键,而在下午4∶30就全部完成了50台面板的装配。

像太郎这样高效的员工,他的上司不仅乐意为其提供保障,同时也是今后给太郎加薪的一个最有说服力的理由。

不用说,这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例子。

然而就是在正常的7.5小时内完成工作的,上司不仅要听取太郎对当天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报,同时也要听取太郎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太郎下班之后,上司还必须为太郎准备第二天早上的工作,要使太郎一上班就有活干。

所以太郎的上司就算工作效率再高,在太郎下班之后再花上20分钟或半个小时是必需的。

因此,下班时间滞后不仅是日本企业最普通的做法,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最基本法则:报告——联络——相谈(商量),简称“报联相”。

由于日语中“报联相”与“菠菜”发音相同,我们中国人就戏称为“菠菜法则”。

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太郎有剩余的时间是因为工时计算太多,如果计算的工时本身就只有6个小时,太郎不可能有这样的剩余时间。

我认为这个提问不仅完全正确,而且为我们引出了日本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工时计算定律——“概率统计和工作引伸定律”。

这里暂不赘述。

交货时间——超前思考原则交货时间——超前思考原则:理想方式,丰田方式,中小企业(行情论坛)方式。

在日本,下级不是用合同规定的交货期来计算工作时间的,而是对自己的直接上司的完成期作为计算工作量的基础。

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理想方式,丰田方式,中小企业方式。

表明日本企业(株)在4月30日签订一个合同,交货期为5月31日,请看不同方式下各级对交货期的理解。

理想方式虽然合同中的交货期是31天,但为了应付突然事变,各级都有一个提前量,到了班长计算工作量时,只有15天,不到合同时间的一半。

既使这样,它也只是一种理想方式。

因为员工在5月1日能开始工作的先决条件必须是机器设备完好,材料到位。

设备完好是办得到的,但在合同签订之前就准备好了原材料不仅不可能,如果可能的话,除开社长有神仙般的先见之明,那实际上反映了企业的一种浪费。

因为材料积压,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占据仓库不仅人工,而且照明等费用也是极大的浪费。

丰田方式丰田方式被企业界誉为最节约最高效的方式,也被称为无仓库方式。

其实,丰田方式同样是一种理想方式,因为它是在有丰富的流动资金作保障的状态下进行的。

远的不说,光是2004~2006年3年间,丰田公司账簿上的周转资金,经常都在6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年纯利都在1000亿元以上。

丰田在得到订单之后,通过计算机网络迅速地将材料清单发往材料厂家,同时从银行预付大量的货款。

更由于丰田的声望和实际效益,材料厂家在接到订单后,暂不付钱也会抓紧生产。

因此,丰田实现了无仓库方式,而且同材料厂家签署发包合同到第一批材料入库最快的只要3天就能完成。

中小企业方式在日本,一般的中小企业,从合同生效到材料入手并开始生产,需要10天或半个月。

假如我们选定在13日(星期一)开始生产,到产品完成的最后期限30日,总共也只有13天(除去星期六和星期天)。

由于它比理想的情况还要少2天,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交货,唯一的办法就是采用“零废品法”,即:严格按照客户要求和生产程序,创造性地、优质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下面我将进行详细介绍。

点滴之二:“零废品法”“零废品法”:严格按照客户要求和生产程序,创造性地、优质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产品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把“零废品法”中强调的三个方面分开来说:(1)生产程序:就是操作规程说明书。

(2)创造性地、优质地:就是动脑筋,想办法提高效率。

(3)每一个动作:就是从材料取用到产品打包。

许多企业管理者都知道,影响产品质量的往往并不出在设计或关键内容上,而是出在诸如“螺丝没拧紧”,“线头焊接不牢”等细节上。

日本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做法很简单:一是严守操作程序和注重操作技巧。

二是动脑筋,改造工具,实现优质高效。

1.笨鸟先飞忠实地执行动作顺序:可减少多余的动作,做到整齐划一。

举一个装配机器左侧面板的例子。

要将左侧面板装在机器本体上,必须用相同的力度拧紧18颗螺丝。

员工A按照说明书上的动作顺序进行:(1)按照箭头所指方向,按螺丝顺位(1~18)将所有螺丝松松地拧进螺孔,使左侧面板和本体平衡嵌合。

(2)从5开始到18结束,用相同的力度按顺时针方向将螺丝全部拧紧。

让我们计算一下,所需的动作步骤:动作(1):1~18(平衡嵌合)18步动作(2):5~18(拧紧)18步即:完成左侧面板装配要用动作数36步。

日本员工在操作时都会严格按照这样做。

可是,自作聪明的员工B提出不这样做,他认为更能节约时间,其作法为:动作(1):箭头方向1~55步动作(2):从6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一次性拧紧18颗螺丝。

18步即:完成左侧面板装配只用动作数23步。

乍一看,说明书的动作顺序浪费了13步。

其实不然,这后一种做法,从理论上看似乎是高效率的做法,实际上它潜伏着很大的问题,让我们分析一下:由于本体螺丝孔和侧面板上的孔是分别加工的,无论多么精密都会有加工误差。

如果从6开始就一次性拧紧,左侧面板不可能移动,当其中某一个本体孔和侧面板孔的误差过大时,很可能连螺丝都放不进去。

让我们假设,第16号螺丝无法放进去,我们必须从15号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拧松15~6的13颗螺丝,将侧面板的位置做上下左右微调,放进第16号螺丝拧紧后,必须再从6~15将其全部拧紧。

但直到5号螺丝拧紧全部需要多少步呢?答案是:50步。

这与前面的36步多了14步。

这势必造成多大的浪费。

而且由于18颗螺丝不是一次性拧紧的,其松紧度不可能一致,其耐振动度也不一致,松的螺丝可能还没到保修期就掉了。

从概率理论上讲,发生无法放入螺丝的最大可能应在第18号螺丝。

按照上面的分析方法,其所要的最多动作数应为:56步。

用最多动作数减去说明书上的顺序步骤:56-36=20步,这就是可能浪费的动作数。

当这些不按操作规程的员工用56步才装上左侧面板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顺序操作的员工已将装右侧面板的工作做了一半以上了。

假如,这些不按操作规程的员工是性急的,或是按计件来给薪水的,由于动作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而高度紧张,他的动作会更慢,所需时间不仅会更长,还会因此带来其他质量问题。

小则个人受损,大则影响交货期。

我在这里,将拧螺丝的步数详细计算出来,其本意是想说明严格按照操作顺序是何等重要,装配十几颗螺丝都是如此,更何况精密而复杂的部件、整机呢?2.雁过留声一辆汽车,一架飞机单仅螺丝就有成千上万。

要在检修时将这所有的螺丝全拧一遍而没有漏掉的。

日本人教了我一个最简单的办法。

那就是在拧过的螺丝上打个记号。

例如:拧紧一架飞机上的5200颗螺丝。

还是那位日本太郎,他拧紧一颗就打个记号。

当他在拧完198号需要停手(去厕所或干其他)时,他把记号打在了198号上。

太郎这样对我说:有了198号上的记号,无论是自己继续,还是别人继续,都会心里踏实地从199号干起。

如果不打记号,哪怕是漏掉一颗螺丝,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就会造成螺丝的进一步松动和脱落,一步步加深故障,最终可能发生从天上掉下来的大惨剧。

由此可以看出:拧紧每一颗螺丝的工作是何等重要。

而且这简单的记号包含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巧。

3.不断改善太郎要给机器的本体装上两个轮子,轮高为30mm,他先用直尺来量,但实际操作中发现很容易产生误差。

于是他凭着自己过去丰富的经验,设计了一个专门的直角量板。

由于有了这小小量板,每个轮子都在同一高度下既准确而又迅速地被固定在脚上,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种由直尺到直角量板的演变,就是员工创造性活动的结果。

人们不仅要问:日本太郎凭什么这么快就能设计出量板呢?其实,在等待材料时间,就是员工大量的假想操作和学习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