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育阶段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改革与发展备受关注。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

在此背景下,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应运而生。

本项目旨在研究如何在区域范围内有效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做中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 分析当前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2. 研究国内外在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推进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3. 构建一套适用于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的策略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丰富和完善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理论体系,为推进“做中学”项目提供理论支撑。

(2)揭示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的内在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探讨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2、实践意义(1)为我国区域范围内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的推进提供具体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2)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4)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科学教育的“做中学”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特别强调探究式学习和学生的实践参与。

(1)美国:美国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较早地引入了“做中学”的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是“探究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

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的教学衔接研究

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的教学衔接研究

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的教学衔接研究摘要:与小学阶段中科学学科的内容的简单理解相比,初中的科学学科教学显然更加深刻、困难,并且以多方面的形式发展,并且通过定性发展从特定到抽象的转型到定量,出现与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和初中生物课程以及大量新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有效联系。

这种跨越发展使许多学生刚刚晋升初中,没有办法适应初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要求,并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些麻烦和困难。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小衔接;教学策略引言:初中与小学的衔接一直是小学科学教师最关心的教育热点话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不能适应初中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习科学知识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因此,实现初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使初中小学科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让学生的科学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是当前小学阶段科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初小科学相同概念间的差异1、相同概念表述不同由于小学生年龄层次较低,知识结构不完整,思维不严谨,大部分小学教材没有使用专业抽象的语言来表达科学概念,概念的表达也比较简略。

例如,“凝固”的概念在小学教科书中被定义为“从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

小学用两种具体的物质来定义它,水和冰,直观而生动。

初中科学教材将其定义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延伸至所有物质。

对于“速度”的定义,小学科普教材指的是“距离”,而浙江教育版初中科普教材指的是“路程”,其中的含义都是不同的。

2、相同概念深度要求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概念,小学和初中的深度要求也不一样。

例如,“机械运动与力”在中小学科学教科书中都有涉及。

在小学五年级的“运动与力”一章中,教材介绍了张力、重力、摩擦力等。

帮助学生建立相关部队形象的具体概念,使学生对概念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初二下册第二章“运动与力”,内容纵横加深。

基于一些力的原始概念,在水平方向上深入研究“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深入研究“力的测量、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最新中小学衔接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精品

最新中小学衔接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精品

最新中小学衔接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精品2023-10-26contents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文献综述和现状分析•研究重点和创新点•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结论和展望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许多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导致成绩下滑、学习兴趣减弱等问题。

因此,针对中小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背景下,开展中小学衔接策略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衔接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研究背景VS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增强其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从长远来看,本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价值。

02研究目的和方法03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对中小学衔接阶段的研究,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研究目的01探索中小学衔接阶段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当前中小学衔接阶段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衔接策略提供依据。

02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通过对中小学衔接阶段的关注和研究,提高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文献综述搜集与中小学衔接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个案研究选取一些典型的学校或个体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他们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为研究提供详细案例。

数据分析对调查和个案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有效的衔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针对中小学衔接阶段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为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的连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衔接的目标、方法和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衔接的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旨在使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小学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并将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进行有机的衔接,促进学科知识的连贯发展。

二、衔接的方法和策略:1. 重视前期知识的复习: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应重视前期小学科学知识的复习,注重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知识联系,让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关联和迁移。

2. 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4. 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的理解,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进行分类和组织,形成知识体系。

也要注重把握知识难度的适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开展教学活动。

三、应注意的问题:1. 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初中物理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要求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之间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2. 教材选用的衔接:要注意小学科学教材和初中物理教材之间的衔接关系,避免出现知识断层和重叠现象,合理选用有利于衔接的教材资源。

3. 教学方法的转化:小学科学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从简单的教师讲解向学生探究转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农村初中科学与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现状调研

农村初中科学与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现状调研

3 调 查 结 果 与 分 析
3. 调查 学生 认知 前 提能 力 '
前 提 能 力调 查 。 0 位 初 一 学 生 进 行 “ ” 对4 0 电
分 析 乡调 查 统 计 结 果 , 发现 2 %以 上的 科 学 教 师 对 学 生 认 知 前 提 能 力 的 认 识 和 利 0
学 生 能 确 认 水 及其 他 液 体 对 浸入 其 内 的物
C. I z D. F <F 无法 比较
A.6 B 2 ★ 1 . 1
C 6 D. .0 3
力为 F , z比较 F 、F 的大 小? - z
大小一样 的实心铁球和部分 空心铁球 沉没在水 中时 , 受到的浮力分 别 A. ・ B F =F 1 >F F .。
为 F- z比较 F 、F 的 大小 ? 、F , - 2 C. I 2 F <F D. 无法 比较
5 5
2 1 N0 3 0 2 0 Ch n E ca 1 n n ov i n i a du t o j n at o Her d al
教 学 案 例
比 , 样 高 中语 法 教 学 才 能找 到新 的 出 路 , 这
过 去 时 这 一 “ 照 物 ” 过 去 完 成 时 将 不 能 物 理 变 化 既 可 以 看 出 原材 料 仅 仅 是 形 态 变 参 ,
成 立 。 照 的短 语 标 志 有b b fr 等构 成 化如 : 刀 子 由铁 或 金 属 制成 , 明显 看 出 才 能 找 到 新 的 方 法 。 外 要 充 分 发 挥 教 师 参 y, eo e 像 很 另
的短 语 、 间 状语 从 旬 以及 宾 从 或 间接 引 时 原材料 ; e b ma e r m是化 学 变化 既被 制 d fo

浅谈初中和小学科学课程的衔接

浅谈初中和小学科学课程的衔接

浅谈初中和小学科学课程的衔接作者:费伟娟来源:《湖南教育·D版》2019年第03期小学科学课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科学的学习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科学教学应建立在小学生已经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基础上。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初中科学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已经存在,重复性的内容学生还需要学习一遍,教师也要重复小学科学教师的劳动,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一种浪费;同一主题的知识在小学阶段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有时甚至还高于初中阶段,导致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接受起來非常吃力。

本文以“天空中的星体”这一主题教学内容为例,浅析小学科学和初中科学的衔接情况及相应教学策略。

这一主题主要包含3部分内容:“天空中的星体之一——太阳和月球”“天空中的星体之二——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天空中的星体之三——探索宇宙的历史”。

(一)现行课标中该主题的要求情况关于“天空中的星体之一——太阳和月球”部分,课标有如下要求:关于“天空中的星体之三——探索宇宙的历史”部分,课标要求如下:另外,关于“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部分,课标也有具体要求,在此不再赘述。

(二)现行教材中“天空中的星体”相关知识分布情况我们发现老师们在处理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往往把握不好教学知识的深入程度和难度值,导致这一主题相关内容难教。

通过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教材和浙教版初中科学七至九年级教材进行整理分析,“天空中的星体”相关内容主要知识点对比分布如下:对比两个学段的科学教材,不难发现初中科学教材和小学科学教材。

一方面在知识上有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认识星座的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性,小学科学教材在这一课中安排学生认识星座,通过大熊星座寻找北极星,而初中教材在这一课中也安排了同样的内容。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研究摘要:初中物理是小学科学学科的延伸和深化,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衔接关系。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调查研究,探讨了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提出了一些衔接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连贯性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学科学;衔接;策略;方法一、引言初中物理是小学科学学科的延伸和深化,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阶段。

由于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之间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往往面临一些困难。

如何有效地衔接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之间存在以下差异:1. 知识体系不同:初中物理涉及到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和深奥,而小学科学主要是对周围环境及物体的观察和认识,知识内容相对简单。

2. 教学思维方式不同:小学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采用直观实象的教育方式;而初中物理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初中物理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小学科学的基础之上,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更高层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为了有效地衔接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强化小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基本概念和实践方法的认识,建立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复习小学科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小学科学教学强调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学也应该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训练。

通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渐习惯于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 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初中物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因此可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一些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科学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科学幼小衔接实施方案在教育领域中,科学幼小衔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幼小衔接的实施方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家校协作等方面探讨科学幼小衔接的实施方案。

课程设计针对幼小衔接,课程设计应该紧密围绕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展开。

在设计课程时,应注重贯穿各学科的知识融合和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此外,在设计幼小衔接课程时,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接受程度,设置合适的课程难度和深度,避免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教学方法科学幼小衔接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驱动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的应用也是教师在幼小衔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评价体系科学幼小衔接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维度、多角度的。

除了传统的笔试考核外,更应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记录、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家校协作家校协作是科学幼小衔接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场所。

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沟通平台等方式与家长交流信息,共同制定学生学习计划,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综上所述,科学幼小衔接的实施方案需要保证课程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评价体系全面,家校协作紧密。

只有全面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业成就。

让我们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幼小衔接实施方案,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学科的中小学衔接研究

科学学科的中小学衔接研究

科学学科的中小学衔接研究作者:邱慎明来源:《师道·教研》2021年第03期小学到初中,是学生成长阶段中一个重要的节点。

如果初中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学习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的设计,或者借助小学尝试过的科学实验来引入课堂,相信对于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中小学科学学科衔接的内容1.在科学内容上衔接。

初中科学课程的大部分主题,在小学的科学课程中都有所涉及,具体涉及哪些内容、具体的表述如何、通过何种方式学习、掌握的程度如何,都是初中科学教师需要了解的东西。

对于一些初中科学中的内容,小学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尝试去引入。

例如光源,小学的科学中表述为: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初中则强调“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由于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讨论:钻石和月亮是不是光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发光”的意思。

对于初中来说,小学课堂上的随堂实验虽然对于變量的控制不够严谨,但是实验材料取自学生生活中,实验过程也趣味盎然,这些实验在初中也完全可以改良后予以应用。

2.在科学方法上衔接。

动手实验一直伴随着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这是小学科学的一大特点。

但绝大多数实验都是随堂实验,比较随意。

虽然由于学生能力所限,无法做到精确的变量控制,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控制变量。

例如在学习到电磁铁时,可以启发学生:用一节电池还是两节电池,电磁铁可以吸引更多的回形针?导线缠绕的圈数越多,电磁铁吸引的回形针越多还是越少?还有转换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都可以在小学的科学中有所涉及。

3.在学习习惯上衔接。

小学课堂上动手机会多,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这都是值得初中学生继续坚持的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逐渐学会记笔记、举例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对于将来的初中学习也是很有好处的。

二、中小学科学学科衔接的途径1.共同备课。

我们将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进行结对,实施线上线下共同备课的方式来进行衔接。

小学初中衔接教研活动(3篇)

小学初中衔接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与初中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阶段,初中阶段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与初中的顺利衔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开展小学初中衔接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学与初中教育理念的差异,探讨衔接策略。

2. 分析小学与初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差异,研究过渡期教学策略。

3.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增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四、活动地点我校会议室、各教研组办公室五、活动内容1. 开幕式及专题讲座(1)开幕式:由校长主持,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及意义。

(2)专题讲座:邀请资深初中教师为小学教师讲解小学与初中教育理念的差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衔接策略。

2. 小学教师参观初中课堂组织小学教师深入初中课堂,观摩初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了解初中教学特点,为小学与初中衔接提供参考。

3. 教研组研讨各教研组围绕以下主题开展研讨:(1)小学与初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衔接策略。

(2)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家校沟通会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家校沟通会,了解家长对小学与初中衔接的看法,共同探讨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

5. 案例分析及教学设计各教研组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针对衔接问题提出教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6. 总结与反思活动结束后,各教研组进行总结与反思,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六、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协调。

2. 各教研组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本组活动的具体实施。

3. 各教研组定期召开活动协调会,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活动期间,学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设备支持。

七、活动评价1. 教师参与度:通过教师签到、参与研讨、提交活动总结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2. 活动效果:通过学生成绩、家长满意度、教师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浅谈科学学科中小衔接教学习惯

浅谈科学学科中小衔接教学习惯

浅谈科学学科中小衔接教学习惯对于科学学科来说,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阶段,初中科学是入门课程阶段,两者存在着相互依靠、前后延续的关系。

调查发现,初一新生刚入校,充满对学校、同学和未来初中学习生活的美好憧憬;但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教材内容的深广,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等,进而产生茫然、不知所措、失望、厌烦等心理。

不过,随着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不少教师对中小学数学、语文科目的衔接做了不少研究,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问题的发生。

但科学学科的中小衔接问题仍然突出。

从课堂研究中发现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除了学生自身存在的身心特点差异外还有学生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均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小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扶着走,思维比较片面不严谨,经常停留在学会上。

初中生的学习更具独立性、自主性、探究性,思考问题更全面、逻辑性更强。

一、科学学科中小衔接中常见的问题1. 从教材内容分析中小学科学在内容上存在着较多的重叠,有些课文题目甚至都一样,如《月相变化》等课。

如何衔接中小学科学知识体系,怎么考虑这些知识体系的重叠和互补,需要老师们的探讨,但由于团体之间的陌生,导致小学学得过深或过浅,初中则重复小学的教学或脱节于小学科学教学。

小学与初中之间没有很好的联系起来。

小学老师说:“这些东西到初中,你们就会学到的。

”初中科学教师则认为:“不管你小学科学教师怎么教,我初中科学教师都是重头再来,当你小学没学过。

”小学知识浅尝辄止,学习时往往注重兴趣培养,在大部分问题的学习上没有正确的认识。

2.从教学方式分析初中科学在教学上指向性很强,往往侧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生静下心来理性地思考并解决问题,而在兴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欠缺。

而小学科学目前很侧重于兴趣、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往往课堂上热热闹闹,课下学生则稀里糊涂。

且往往受条件限制,存在实验器材的不规范,实验过程的不严谨,探究过程的不合理等问题。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物理教育水平的提高,初中物理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变化。

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来说,与小学的科学教学衔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连贯性,也关系到初中生是否能够顺利地进入高中物理学习阶段。

因此,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1.知识点衔接的问题2.教学方法衔接的问题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主要以观察、实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发现。

而初中物理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将小学教学中的实验和探究等教学方法有效地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讲解和讨论结合起来,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初中物理教育则更注重孩子们在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初中物理教育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应与小学科学教育所设立的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自由发展。

1.引导小学生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掌握有关科学知识和思想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对小学的实践活动予以肯定,尽量避免对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批评和质疑。

2.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物理教育应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加强知识整合与运用在初中物理教育中,要将小学所学过的科学知识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运用。

避免对小学生的科学知识进行武断否定和忽视,而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尽量囊括小学科学的相关知识。

4.合理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小学科学的重要环节,初中物理教育要根据小学科学的特点,合理布置家庭作业。

尽量不让家庭作业变成一种负担,而应该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一种有机延伸。

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对小学和中学关注也越来越多。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衔接是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搭建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桥梁,指导学生在科学素养中得到全面发展。

本文就小学科学的重要性、衔接中学课程的必要性、联系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方式及对策进行探究。

一、小学科学的重要性小学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素养既是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中学高中科学素养的基础。

科学素养具有识见科学、了解科学和实践科学等三个方面,应从小开始,让孩子从小有科学兴趣,对科学“关怀备至”。

二、衔接中学课程的必要性小学科学是中学生物学习的基础,是中学课程衔接的必要条件。

但由于孩子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科学学习教育往往难以做好,孩子前期的科学学习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中学的教学。

因此,衔接中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加以重视,以确保孩子在中学有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三、联系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方式1. 完善小学科学教学体系。

改革者提出,以科学素养为主线,整合生理、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信息技术和科学文化史等专业知识,形成大类和小类的课程体系,紧密与全科教学相结合,把科学素养引入小学教育。

2. 加强小学实验教学。

在初中生物课程的衔接中,实验教学特别重要,要注重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在小学加强实验设计和要点教学,使孩子们初步掌握实验定义、能力训练及实验技能操作。

3. 落实小学科学考试。

要将小学科学教育抓紧,科学考试视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建立小学科学考试机制和实施机制,利用考试强化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生物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对策1. 完善小学科学教学体系,加大科学教育的投入,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

2. 积极开展小学生物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动科学素养的塑造和提升。

3. 完善小学科学考试制度,增强小学生的考试素养,做到技术精,思维全。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策略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策略

眯代叔t MODERN EDUCATION 专题研究z h u a n ti ya n jiu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策略■顾静[摘要]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存在系统的衔接性,但目前教学中,无论是知识安排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是 割裂的,影响着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

从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与小学科学的衔 接,有助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系统性、有效性开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中物理;教学衔接[作者简介]顾静,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七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物理教学。

(山东青岛266022)一、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的割裂及弊端(一) 割裂的表现1.内容的割裂通过对比初中《物理》教材和小学《科学》教材,我们发现初中《物理》中的声、光、热、电、磁、力、机 械和能量等内容在小学《科学》课程中都已有涉及。

不过相比初中《物理》而言,小学《科学》课程中涉及到 的物理知识虽然比较基础、简单,但是小学生掌握的知 识不扎实、不系统,缺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 和经历。

大多数学生不善于梳理知识,“学东忘西”,影响其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

2.学习方法的割裂在青岛市,多数小学和初中是分设的,学校的领导 和教师考虑较多的是横向交流,即同一学段、相同学科 间的老师交流,缺乏相同或相关学科不同学段间的纵 向沟通;即使现在开办了几所小学、初中一体的九年一 贯制学校,小学与初中的教育、教学还是相对独立的,更谈不上进行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的衔接教学。

主要 表现在学生学习方法僵化、不灵活。

在小学学习过程 中没有形成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已有知 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影响着学生进入初中后物 理科目的学习。

(二) 割裂的弊端I.小学阶段缺乏观察的培养,初中阶段对物理学 科兴趣较弱科学不仅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就在我们身边。

“观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而让学生学会观 察,是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幼小衔接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幼小衔接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幼小衔接策略幼儿园教学是幼儿启蒙教学的阶段,是幼儿认识世界、接触并了解身边事物的开始。

幼儿园教学对幼儿的意义非常大,是幼儿对各种事物第一印象的形成过程。

同时,幼儿园教学也是小学教学的基础。

教师做好了幼儿园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形成了基本的能力和素养,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顺利。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自然规律和现象为学习对象的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带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初步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和幼儿园科学教学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一)教学上的连贯性幼儿园科学教学和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之间,有一定的连贯性,也就是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就是能够通过真实的科学现象变化过程,将科学知识融入其中,同时小学科学教学还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初步培养。

而幼儿园科学教学基本上都是通过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带领幼儿走进多姿多彩的科学殿堂,让幼儿初次接触科学这门学科。

这种现象观察的教学形式,实际上就是将真实的科学现象展示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在科学现象的观察中,渐渐形成一定的表象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幼儿会对身边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会不断地向老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什么?而这些正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形式上,小学科学教学和幼儿园科学教学都存在一定的连贯性。

(二)教学上的差异性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毕竟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所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也是非常正常的,教师要清楚幼儿教学和小学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够做好科学教学的幼小衔接工作[1]。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幼儿园教学主要是引导幼儿知道,科学教学就是研究身边的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所以幼儿园科学教学在指导幼儿明确科学教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要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

而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的目标,除了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外,还包括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初步养成。

幼小衔接中的科学教育

幼小衔接中的科学教育

幼小衔接中的科学教育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其中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孩子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中的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在幼小衔接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教育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于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

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活动,孩子们能够主动参与,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其次,科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和总结,这些过程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科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孩子们能够了解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小建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幼小衔接中科学教育的实施策略1. 跨学科整合幼小衔接中,科学教育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开展跨学科的探究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比如,可以将科学观察与语言表达相结合,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通过口语表达和写作来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2. 实践探索幼小衔接阶段的科学教育应以实践探索为主,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实验、观察等活动中去。

可以设置小组合作,让孩子们共同探索问题并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基于问题的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提问来引导学习。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寻找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设情境在科学教育中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设置具体的场景和任务,让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进行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植物生长的实验中,可以给孩子们提供土壤、种子和水等材料,让他们亲手种植植物并观察生长的变化。

三、幼小衔接中科学教育的案例分析以"水的变化"为主题展开科学教育,以幼儿园为起点,小学为落脚点。

科学教育中的小学初中衔接问题-最新年精选文档

科学教育中的小学初中衔接问题-最新年精选文档

科学教育中的小学初中衔接问题-最新年精选文档科学教育中的小学初中衔接问题引言科学教育在学生的研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术兴趣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小学和初中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小学初中衔接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学科知识的跳跃小学和初中的学科知识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科学学科中,小学教育主要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的培养,而初中教育则更加注重科学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这使得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时可能面临跳跃性的学科知识差异,这对学生的研究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

教学方法的不匹配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

小学教育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教育则更注重系统性的知识讲解和教师的指导。

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已惯于一种教学方法,进入初中后可能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导致研究成绩下降和研究动力降低。

实践应用的缺失小学科学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而初中科学教育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然而,由于小学的实验条件和环境限制,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可能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这在研究和掌握科学原理时会带来困难。

解决方案加强教师配备和培训针对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差异,应加强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小学教师的培训,使其更好地了解初中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同时,初中教师也应了解小学教育中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进行衔接。

设计衔接性的课程在小学阶段,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初中知识的预备性内容,帮助学生渐进式地接触初中的学科知识。

同时,初中课程的设计也应考虑到小学阶段的知识基础,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初中研究。

建设实验平台和设备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应加强实验实践环节的建设,并提供足够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学校可以与科研机构或其他学校合作,共享实验平台和设备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策略研究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策略研究萧山区云石小学沈辽论文摘要: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必须把握科学概念的清晰与模糊,注意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做好实验仪器的规范性,注重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关注小学生科学习惯的养成,使中小学科学教育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我们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衔接作用,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知识体系对于科学学科来说,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阶段,初中科学是入门课程阶段,两者存在着相互依靠、前后延续的关系。

但目前存在的现状是:1、相互之间的忽视对小学科学老师来说,很多时候可以一句话:“这些东西到初中,你们就会学到的。

”初中科学教师则认为:“不管你小学科学教师怎么教,我初中科学教师都是重头再来,当你小学没学过。

”课程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中小学科学教师相互之间的陌生不信任,导致中小学科学教师变成两个陌生的团体,互不往来,互不探讨,互不研究。

2、知识体系的重叠中小学科学有些课文题目甚至是一样的,内容也很相同,或者很有联系,如《月相变化》等课,初中也有这课,小学也有这课,甚至教学内容都很相仿。

如何衔接中小学科学知识体系,怎么考虑这些知识体系的重叠和互补,需要老师们的探讨,但由于团体之间的陌生,导致小学学得过深,或者学得过浅,初中或者重复小学的教学,或者初中脱节于小学科学教学。

从科学的本体知识看,小学知识需要跟初中接轨,不能在小学阶段给学生建构一些错误的科学概念。

初中老师对“重量”一词非常的敏感,而学生就是带着“重量”进入初中段的。

小学教师本体知识的缺乏,教育程度的参差不齐,也使一些科学概念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3、能力之间的断层初中由于教学指向性,往往侧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缺失。

而小学科学目前很侧重于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概念上,并不多,整个小学阶段才142个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很在意探究,很在乎实验,但往往受条件限制,存在实验器材的不规范,实验过程的不严谨,探究过程的不合理。

4、情感态度的错位从情感态度来看,小学科学塑造学生一种科学习惯,养成学生对待科学的兴趣、态度。

这种情感态度的培养很重要,很多小学教师认为,对小学科学学科来说,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第一位的。

但进入初中科学后,情感态度价值观被漠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会从天堂掉到地狱。

站在小学科学的角度来看,认识初中的科学学科,更有利于思考:小学科学教师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是很多的科学知识吗还是探究的能力还是学习科学的兴趣还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在认识到中小学科学衔接的问题后,可以在策略上思考怎么衔接怎么正确衔接我们需要把握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合理衔接。

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小学科学教师正在对中小学科学衔接展开研究,而初中科学教师还麻木的站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讲台上。

一、把握科学概念的清晰与模糊小学三到六年级的142个科学概念,我们都要清晰的给学生建构。

什么是晶体,什么是纤维,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浮力等,不仅能让学生懂得,更让学生了解教材中科学概念的前后联系,特别是单元的知识线索,以及各册之间的相互延续。

让学生明白物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等在小学科学中的科学体系分布。

1、沿着科学概念的发展,设计建构活动。

每个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具有差异性的经验,学生探究等于自己的意义建构。

如《昼夜交替的现象》,整个单元都是让学生慢慢建构,不需要你在单元起始课里就说明白,从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开始,到《证明地球在自转》,然后学习《谁先迎来黎明》,一系列清晰的科学线索,而我们需要理解整个小学科学概念建构的线索。

有些科学认知的线索,放到了初中科学教育,比如小学阶段学了很多种类的动物,但涉及动物的清晰分类,是在在初中第一册的43页。

2、根据小学科学的启蒙特点,注重“点的清晰与面的模糊”。

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究竟学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越深越好,或者是以探究为主,不用涉及很多科学知识呢我们自然想到,初中的科学知识体系又是怎样的。

有些知识需要在初中里涉及,有些知识却由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完善的。

如六年级《放大镜下的晶体》,我们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晶体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非晶体往往是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

而不需要让学生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这个本质区别初中里会讲,而我们小学里也很难讲清楚,即晶体的熔点是一定的,初中科学也不用讲单晶体和多重晶体、以及有机晶体等,这是学生高中里所要学的,而晶体的各向异性和非晶体的各向同性、临界分切应力等要学生到更高阶段才能学到。

科学教师确切的把握本学段的知识深度,就可以了,探究越深越好、知识建构越完善越好对小学阶段来说有局限性。

学生不用很清晰的明确晶体概念的建构,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对晶体和非晶体的认知模糊。

小学科学阶段有“重量”一词,教师必须知道“重量”是不严谨的,“重力”、“质量”才是真正的科学概念,我觉得与其在初中阶段让科学教师骂,还不如在小学阶段区分一下,让学生明白我们说的重量,其实是“质量”,是多少克、多少公斤,三年级《空气有重量吗》教学中,还是将学生向“质量”方向引导。

到了五年级测重力、摩擦力、拉力、浮力则向力方向引导,教师可以讲解弹簧秤一边的单位是牛顿,是力的单位,我们可以仔细观察教材,教材中的弹簧秤其实一边是克、另一边就印着牛顿,教材上既然印上去,教师就讲清楚。

小学阶段对“电”的认知,也限于模糊阶段,但教师必须知道“电流”、“电压”、“电阻”概念,知道电池的串联是增加电压为主,电池的并联是增加电流为主,导线的长短涉及电阻问题。

小学生对“浮”的认知,往往是将物体浮在水面上才认知为浮,其实,到了初中里面,学生就会接触到“悬浮”,他们才会明白,只要物体不触及底部,都算是浮。

还有“月食”,学生往往认为月食被遮住的部分是黑的,其实到初中阶段说明了,月食时候,月亮被遮住部分是古铜色的。

当然,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可以模糊处理,模糊的界限是不给学生错误的认识,如果个别学生要求清晰的知识,教师可以课后跟他交流,让他明白一些较深的理解,这样,既有阶段的让学生能掌握小学科学知识体系,又有效接轨初中科学教育。

3、注意课堂语言的科学性。

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往往不完整,导致学生的意义建构没有条理,影响学生。

教师不能讲一些绝对的话。

如“能”与“不能”,“XX不能溶解”、“XX不能导电”。

教师需要训练完整语言,如《它们吸水吗》一课中,在四种材料比较吸水性后,教师往往会说:“木头容易吸水,纸容易吸水,塑料和金属不容易吸水”,就漏掉了一个前提“在我们比较的四种材料里”,有些木头结构紧密,也很不容易吸水的。

教师应该完整的讲,讲清楚前提,这样,在课堂里就不会发生“油比水重”、“塑料的韧性好”、“金属的硬度好”等不完善的说法,学生也容易说得完整有条理。

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明确小学阶段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概念体系,并拥有相关深厚的本体知识,至少要比学生多了解一个阶段,至少要得了解初中的科学知识。

二、思维的取向与延伸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小学与初中存在着同课名现象,甚至内容都差不多。

如初中里有《温度的测量》、《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水的浮力》、《能量的相互转化》、《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等一类课文,跟我们小学阶段的很相似,我们研究这些课文,发现知识并不比小学阶段的多多少,关键在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不同,五年级《证明地球在自转》与初中《地球的自转》,我们需要把握住,小学阶段是在培养学生的证据与假说,一种推理能力,一种演绎思维能力,而到了初中的《地球的自转》,则更侧重于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年段的学生,他们前概念的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向性不同,给我们的课的定位也不同。

在小学科学教育阶段,我们不仅要顺着小学生的思维,而且要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为初中科学的思维培养做铺垫。

1、“过程与结果并重”,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在上课时,我们很喜欢学生正确的答案,往往忽视了实验现象跟实验结果的联动。

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完整过程。

《它们吸水吗》第一个环节,学生回答“纸容易吸水,木头也容易吸水,塑料和金属不容易吸水”,我感到很满意了。

但后来想,过程和结果是并重的,怎么能忽视现象呢我们得让学生有整体的思维过程,所以,先问学生:“你们小组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将现象完整表达后,教师再问:“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就将实验过程和结果有效联系起来。

教师逐步的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实验里,会更加关注现象与实质的联系,学生的思维过程就完整了。

2、从“表象—表象符号—抽象符号”,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是喻伯军老师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学生,特别是三、四年级学生,从表象认识到事物本质,需要过渡,过渡任务就落在表象符号上,我们在一些课堂里,有效运用表象符号,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在《它们吸水吗》一课中,当水滴在材料上面后,我们再重组纤维的过程。

3、给予情境,触发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给学生观看古代造纸的视频短片,固然能让学生认识到古代造纸的方法与过程,而且培养了爱国主义的情感价值观。

但如果后面再放一个现代造纸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发现“人力-机械”过渡,不仅为六年级的机械单元埋下伏笔,而且学生欣赏到了现代化发展的气息。

在思考现代造纸术跟古代造纸术时,学生还会发现制造方法是差不多的,是纤维的打散与重组过程。

如果让我再深入挖掘,我甚至会告诉学生,我们国家最先进的造纸机械是进口的,为什么呢学生会深入思考:拥有四大发明的中国,现在科学技术—造纸技术严重落后,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去振兴国家。

这样的情感态度熏陶,难道不需要么4、追问学生,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它们吸水吗》一课中,学生很容易误识“容易吸水的材料好,不容易吸水的材料不好”。

前几节课也一样,“硬度高的材料好,硬度低的材料不好……”,教师提问:“容易吸水的纸比不容易吸水的纸好吗”,学生回答:“是的。

”教师举起纸盘或纸杯“那它们是用哪种纸做的”学生思维顿时触墙,他们就思考:哎,还是不容易吸水的纸好!很多人就扭转过来,“老师,是不容易吸水的纸好。

”教师在出示餐巾纸,“那它是用不容易吸水的纸做的吗”学生又楞住,这时,聪明的学生才提出:一样好,各有各的用途。

教师继续追问:“容易吸水的材料好呢还是不容易吸水的材料好”学生就马上从“纸”迁移到了“材料”。

《它们吸水吗》其实深入探讨的“它们”是材料,不仅仅是纸,而且“它们吸水吗”更深入的理解就是:我们利用和改造材料的吸水性,用于生产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