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合集下载

渔歌子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歌子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歌子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渔歌子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古诗带拼音版yú gē zǐ渔歌子zhāng zhì hé张志和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xié fēng xì yǔ bú xū guī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古诗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3、古诗赏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

“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

“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

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

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渔歌子古诗

渔歌子古诗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精彩的渔歌子古诗相关文章,仅供参考。

渔歌子古诗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古诗2教材依据《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设计思想《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渔歌子 课文

渔歌子 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渔歌子》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古诗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最新《渔歌子》古诗原文及翻译

最新《渔歌子》古诗原文及翻译

最新《渔歌子》古诗原文及翻译渔歌子古诗的意思渔歌子古诗的意思: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渔歌子》古诗原文及翻译《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渔歌子注释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渔歌子》赏析《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歌子》的诗意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张志和简介唐代诗人。

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浪迹先生,玄真子。

浙江省兰溪(今属金华市)人。

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

渔歌子的诗意和译文全文

渔歌子的诗意和译文全文

《渔歌子》是唐张志和的诗作。

译文如下:
渔歌子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

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意为: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

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的注释和译文

渔歌子的注释和译文
渔歌子的注释和译文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美的蹶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箸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1.渔歌子:是词牌名
2.西塞山:浙江湖州。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兆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蹶(gui)鱼: 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6.箬笠: 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签。

渔歌子古诗及翻译

渔歌子古诗及翻译

渔歌子古诗及翻译
原文: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

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xxxx西面。

③xx: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

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

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阅读训练及答案】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的,再描写近的,___的。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

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

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

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阅读训练及答案】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___的,再描写近的,_____的。

《渔歌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渔歌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①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浙江湖州。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⑥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⑧不须:不一定要。

鉴赏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

【渔歌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渔歌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渔歌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渔歌子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及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1/ 1。

《渔歌子》原文、译文及注释

《渔歌子》原文、译文及注释

《渔歌子》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原文:
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对照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浙江湖州。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⑥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⑧不须:不一定要。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及翻译解析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及翻译解析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及翻译解析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简析]这首词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的秀美景色: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碧波粼粼,一位渔夫头顶斗笠,身披蓑衣,在春天的斜风细雨中,十分悠然自得。

全诗静景柔和,色彩鲜明。

动静活泼:水涨鹭飞,斜风细雨。

江南烟雨,优美迷人。

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陶醉于田园生活的乐趣。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渔歌子》原文注释及简析

《渔歌子》原文注释及简析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

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

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

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

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

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

“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

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

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渔歌子古诗

渔歌子古诗

渔歌子古诗
1、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3、作者介绍: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

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

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

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

第 1 页共1 页。

渔歌子古诗原文及翻译

渔歌子古诗原文及翻译

渔歌子古诗原文及翻译
1、古诗带拼音版
yú gē zǐ
渔歌子
zhāng zhì hé
张志和
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xié fēng xì yǔ bú xū guī 。

青箬笠,蓝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属于。

2、古诗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民主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花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鲜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3、古诗赏析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

“白鹭”是闲适
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

“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
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

与富有诗
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

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
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
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教学目标: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拓展阅读,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

5.通过学习这首词,进一步感知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1、同学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且有一定的含义,能告诉老师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得?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张志和。

你们猜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我告诉大家,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取的,因为他16岁的时候,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他的原名叫做张龟龄,猜猜他爸爸为什么给他取张龟龄?是希望他能象乌龟一样长生不老。

多好的一个名字。

2、通过预习,你能说说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人吗?(唐代著名的词人)今天,我们要学的他的一首词——(教师板书课题:渔歌子)3、什么叫词?以前我们学过哪首词?(《忆江南》)一起来背诵。

其实古代的词和我们现在的歌词差不多,是古代懂音律的人写的曲子,文人填入词,是最早的词的形成。

为了记住每一首词,给这些固定的曲子起了固定的名字,叫词牌。

当我读渔歌子的时候不能读轻声,因为它是词牌,其读文题。

二、自由读词,初步感知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渔歌子》,一直读到你认为字正腔圆为止。

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

因此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朗读:首先让学生初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

着重注意下面这些词的读音(课件出示):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然后学生再读诗词,课件出示已划出停顿的诗词,要求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读书的要求逐步提高,体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认识过程。

这样通过试读、练读、个别读、范读,学生一步一步走入诗境,初步把握了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基调。

2、读到现在,你发现诗和现在学的词有什么不同了吗?诗每句都是比较工整,字数基本是相同的,而词呢,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也叫叫长短句三、反复诵读,想象画面,感悟诗境(一)释疑解难:首先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字典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通过释疑解难,初步扫清学习障碍。

(二)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教师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景,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此时你的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然后学生把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喜欢的画面写下来。

学生根据自读自悟所得,描绘出头脑中的画面,通过全班交流,形成生生互动,自主解读词义,形成最初词境。

同时也在渗透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读古诗词,要善于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才能更好的理解其意,品出韵味。

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

(三)丰富画面色彩,有感情朗读。

首先引导学生领会在这首词有什么色彩?(白、红、青、绿等)然后教师巧设意境: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

苍翠的西塞山,白色的鹭群,鲜红的桃花,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使人在读这首词时,仿佛是在看一幅优美的水乡春汛图。

除此之外,有心的作者还给这幅画染上一层斜风细雨,使整个天地都浸在了一片烟雨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引领学生通过对本首词色彩的挖掘,丰富脑中的画面,进一步体会到诗境之美,朗读的情感更上一个台阶。

(四)“身临”画面,有感情朗读。

欣赏视频,“身临”画面。

播放西塞山景色录像,学生边欣赏边听老师旁白: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翱翔,忽而低旋于水面,溅起层层涟漪;忽而停落于绿树枝丫,翘首远方;忽而飞向高空,尽展优美的姿态。

岸边的桃花在万绿丛中显得那样娇嫩。

这时正是鳜鱼最肥美的时候。

渔翁戴上青色的箬笠,穿上绿色的蓑衣,荡舟于江上,静心垂钓。

此时微风拂面,细雨如烟,眼前景象犹如仙境。

在学生描绘画面的基础上,给出一个更加生动的画面,加上老师的描述,使学生深入其境,感受诗意,读来更有了情感。

让学生动笔来写,更是注重全员参与,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动脑去想去写,进入词境,感悟词韵。

7、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回去吗?(不想)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张志和自封为烟波钓徒,他最喜欢这样垂钓的生活。

于是他非常有盛情地写下了渔歌子。

可是,他的哥哥叫张松龄,很担心他在外留连忘返,惹出麻烦。

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于赋歌》(课件出示),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

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你怎么知道?8、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朝廷的争斗,留连于山水之间,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会钓到鱼吗?可是张志和却说他钓到很多很多,他钓着了什么?这就是张志和毕生的追求(出示:心志平和)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渔歌子》说课稿【说教材】《渔歌子》是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优美清新的水乡画卷。

全诗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学习这首词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说目标】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拓展阅读,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

5.通过学习这首词,进一步感知词的特点。

【说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于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诗意,但是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诗画合一”的表现特点,感悟不同诗人笔下勾画出的渔翁的心绪,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说教法】这首词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优美恬淡,画面感强,因此教学这首诗词主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诗境,悟诗情,获得审美感受。

【说教学流程】《渔歌子》教学反思《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为了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抓住此中所描写的九种景物,去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

1、关注和挖掘词中蕴涵的美好感情。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喜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他张志和,是画家,是诗人,是词人是哲学家,他的作品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我从张志和的“心志平和”这个名字的来历引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让学生品味出诗人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2、运用版画,发挥想象通过此中所描述的九种景物,我把它们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说说它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孩子们各个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提取自己的生活经验,津津有味地描述,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学习的快乐。

3、以读为主,读有层次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

诵读是诗词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

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在多种朗读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进入情境。

初读时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找出词中蕴涵的景物后,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师生对读。

学生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4、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自己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今后我将注重积累,以使自己能将评价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教材分析】《渔歌子》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词。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通过学习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和三首古诗词,学生能够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是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优美清新的水乡画卷。

全诗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学习这首词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四年级的学生,在前三个年级的学习中,对于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诗意,但是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这首词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优美恬淡,画面感强,因此教学这首诗词主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诗境,悟诗情,获得审美感受。

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文本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塞、鹭、笠”,正确读写“白鹭、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拓展阅读,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

5.通过学习这首词,进一步感知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词的意境。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诗歌特色。

关于词中描绘的画面的视频及配乐朗读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1.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悠闲和美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

板书题目《渔歌子》。

齐读课题。

2.了解词牌名:“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古人用词牌表示词的节拍、旋律。

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读完这个题目你好像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个渔夫划着小船,在江上一边钓鱼一边唱着快乐的歌。

)3.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者张志和的资料。

【设计意图:板书完课题后,充分发挥想象,从字面上理解“渔歌子”是指渔夫在捕鱼时唱的歌,为“渔歌子”这个词牌名定下了快乐的基调,学生水到渠成地感受到了词人的心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