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评课稿
四年级《渔歌子》评课稿
四年级《渔歌子》评课稿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句话指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王老师执教的《渔歌子》,整堂课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突破难点有梯度,课堂拓展有宽度,教学方法有新度,课堂生成效果好。
亮点呈现1.课程定位准语文教学要凸显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植人文精神,传承经典文化,树立语文自信,树立文化自信,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老师能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能从育人角度教课程,力求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高效课堂模式,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四个维度落实教学目标,以落实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中心,通过各种活动干预,学生理解了诗意,感受到作者笔尖流淌的江南旖旎风光,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巧妙融合。
2.教材处理实教学中,王老师能用智慧的眼睛积极开发《渔歌子》这首词的教学价值,厚实丰实教材,活用教材,用活教材,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以落实学生语文素养为落脚点。
教学时,王老师从“语言的角度、意象的角度、表现手法的角度、诗题和作者的角度”四个维度,扎实地培养了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写法,润物无声地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落地有声。
(2).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体的不断自主发现。
从“诗词的诵读、音韵、吟唱”,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发现学习中让学生真正领略古诗词的魅力。
(3).同题拓展,丰富语言积累。
王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注意对文本的整合。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词的浸润,在课堂结尾作业布置环节,拓展胡令能《小儿垂钓》、柳宗元的《江雪》、王士帧的《题秋江独钓图》有关垂钓主题的同类古诗词,让学生把几个作品比较着去阅读、去感受感受同一主题下诗人的不同情怀。
相信在这样的比较阅读中,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
《渔歌子》微课教案与反思
《渔歌子》微课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渔歌子》。
(2)理解《渔歌子》的内容,掌握其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渔歌子》。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渔歌子》。
(2)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难懂词语的解释。
(2)诗中意象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展示《渔歌子》的文本和翻译。
(2)准备诗中的生字词卡片。
(3)搜集相关的诗词,进行对比分析。
2. 学生准备:(1)预习《渔歌子》,了解诗的大意。
(2)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诗词朗诵音频,营造学习氛围。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相关诗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渔歌子》,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诗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意象。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
5.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仿写,运用所学意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渔歌子》。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学生是否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反思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是否有效。
(2)教学过程中的讲解与示范是否清晰易懂。
3. 反思教学效果:(1)学生对《渔歌子》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渔歌子》教学实录与评析
渔歌子教学实录与评析简介《渔歌子》是一首著名的唐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这首诗是张志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渔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渔歌子》的教学并进行评析。
教学实录第一步:背景知识介绍在教学之前,先要进行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了解唐代的繁荣和盛世。
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渔民生活的基本情况,例如他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内容等等。
第二步:课文讲解在进行《渔歌子》的课文讲解的时候,要让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受和情感表达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渔歌子》的文本进行讲解。
1.诗歌的叙事结构《渔歌子》的叙事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描述渔民的生活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恬静美好的图景。
具体而言,张志和将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描述渔民垂钓的过程和描述自然景观的描写。
他通过描绘出清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样子、海鸥高飞的样子以及海豚穿水的样子等等,表现出了一个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而将这些景象与渔民垂钓的过程结合起来,也进一步强化了唐代文人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2.诗歌的情感表达《渔歌子》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歌,张志和在其中表达了对简单恬静的生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这个感情表达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让读者感受到渔民与海洋、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这种感性的描写也使得《渔歌子》和其他代表唐诗科技的唐诗不同,更多的是从心境和情感入手,从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欣赏。
第三步:创作分享在结合深入的课文讲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分享。
适当地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他们心目中的《渔歌子》可以表现出他们对深入了解这首唐诗的理解程度。
评析在对《渔歌子》进行评析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线索和结构《渔歌子》的线索和结构是非常清楚的,整首诗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描述渔民垂钓的过程和描述海景山陵的描写。
《渔歌子》优质教案及反思(通用
《渔歌子》优质教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这首古诗文,属于教材中“宋词欣赏”章节。
教学内容包括:词牌介绍、词的创作背景、词的朗读与解析、词意的理解、艺术特色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渔歌子》,理解词意,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学会运用现代文翻译古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意的理解,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渔歌子》,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和语调。
3. 解析:分析词牌、作者、创作背景,讲解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类似的古诗词进行对比分析,讲解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翻译《渔歌子》,教师点评并指导。
7. 课后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渔歌子》2. 内容:a. 词牌:渔歌子b. 作者:张志和c. 创作背景:宋代d. 重点词汇:渔歌、西塞山、白鹭、桃花、鳜鱼e. 句式结构:七言绝句f. 艺术特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翻译《渔歌子》。
b. 请比较《渔歌子》与《静夜思》的异同点。
2. 答案:a. 略b. 《渔歌子》与《静夜思》都是古诗,都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作者的情感。
不同之处在于,《渔歌子》以山水为背景,赞美自然风光;而《静夜思》则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评析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评析前言《渔歌子》是一首具有民间色彩和情感的江南民歌,以其轻盈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和浓郁的意境而受到广泛的喜爱和演唱。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渔歌子》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民间音乐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一、歌曲分析1.歌曲背景《渔歌子》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一首民歌,最早传唱于苏州、无锡、常州等地。
歌曲主要表现了渔民在湖泊中劳作的场景和对生活的感悟。
歌曲旋律轻松优美,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
2.歌曲结构《渔歌子》的歌曲结构属于AABB型。
歌曲共四句,每句的旋律和节奏基本相同,歌曲难度不高,容易掌握和演唱。
3.歌曲形式《渔歌子》以传统民歌的形式展现,没有过多的伴奏和华丽的乐器。
歌曲的演唱主要靠歌手的感情和声音来表达,需要有丰富的情感经历和演唱技巧。
4.歌曲意义《渔歌子》的歌词主要表达了渔民在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歌曲呈现的是一种乡村风情和生活格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实录1.前期准备在教学《渔歌子》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音乐知识普及和相关背景介绍。
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江南民歌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江南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也可以通过讲解渔民的生活和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歌曲学习首先,让学生跟着曲谱唱一遍《渔歌子》,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结构和旋律,掌握歌曲的唱法和节奏。
然后,分小组学唱《渔歌子》,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歌曲演唱的整体质量和感染力。
3.情感体验指导学生重视歌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深入理解歌词的内涵和情感感受,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和歌曲之间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同时,可以通过演唱比赛、歌曲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在浸淫于音乐中体验美好的情感。
4.歌曲展示指导学生进行歌曲展示和演唱,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艺术见解。
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和班级比赛,为学生搭建一个充满挑战和激情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我展示能力。
《渔歌子》微课教案与反思
《渔歌子》微课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渔歌子》的背景及作者。
2.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意境。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
2.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1.领悟诗词中的意象。
2.感悟诗词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渔歌子》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介绍作者范仲淹及其作品背景。
2.诗词解析(1)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江水”、“白鹭”、“桃花”等,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3)讲解诗词的韵律特点,如对仗、押韵等。
3.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词的理解。
(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如孤独、无奈、向往等。
4.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与《渔歌子》相关的诗词,如《渔家傲》、《浪淘沙》等。
(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渔歌”为主题的诗词。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体验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渔歌子》的内容和意境,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2.教学改进(1)在讲解诗词时,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创作中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教学感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1.播放《渔歌子》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介绍作者范仲淹及其作品背景。
二、诗词解析1.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
白话译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江水如碧绿如天。
意境解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白鹭在山前飞翔,江水碧绿如天。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江水”、“白鹭”、“桃花”等,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通用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对《渔歌子》的背景介绍、诗词解析、意境领略以及诗词背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渔歌子》的艺术魅力,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渔歌子》的作者、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渔歌子》所表达的淡泊名利、热爱生活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渔歌子》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渔歌子》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古人垂钓的画面,引出《渔歌子》。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张志和,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3. 诗词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析《渔歌子》,领略诗词的意境美。
4.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的典型意象,如“斜风细雨”、“青箬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诗词中的画面。
6. 诗词背诵:组织学生分组背诵,加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渔歌子》2. 作者:张志和3. 背景:唐朝,垂钓情趣4. 诗词内容:逐句解析5. 意境:淡泊名利,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渔歌子》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注重情感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渔歌子》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互动性。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典诗词,如《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解析过程中的意境领略;2. 作业设计中的学生个性化表达;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教学互动性。
《渔歌子(张志和)》教学案例与评析
提 了一个 问题 :“青 ”“绿 ”。为什么要 用青 色箬 笠 ,
生 5:我看 到 了那 一 群 自由 自在 的 白鹭 在翩 绿色 的蓑衣 呢 ?
翩起 舞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 :这个 问题 问得很 好 ,请 马上 与你 的 同伴 交
教 学素例 i 语 文教 学与研 宄 ·下 半月刊 2018年 O4月 127
得缓 慢 一 点 ,因为 一个 “飞 ”字可 以看 到 白鹭 各种 飞 的 样 子 。
师 :“嗯 ,有 意思 !感 谢 这位 同学把 我们 带到 山 前 ,让 我们 的 目光 聚 焦在 山前 ,如果 我 们把镜 头拉 近 、拉 得再 近些 ……你会 看 到什 么呢 ?同伴 之间交
生 15:我 觉 得 应该 是 说 前 面 写 的 是景 ,后 面 写 的是人 ,由景到 人 的转 折 。
师 :是 这样 的意 思吗 ?很 棒 的分 享 ,很 多 同学 已经 提笔及 时记 录 了。
生 16:我 们 小 组 刚刚 在 交 流 这 一 句 时 ,有 人
流一 下 ……(学 生 组 内交 流 )
生 :景 物 的词 。 (教 师打 乱顺序 ,学 生依次 接词 ) 【点评 】课前 的预 习加 上学 生 第一 次 细 读 ,究 竟对 词语 的理 解达 到 了怎样 的认知 程度 ?此环 节 的设计 从 抓重 点词语 突 破 ,检查 了 细读效 果 ,对 提 高学生 的 自主学 习 能力 大有裨 益 。 2.品读 揣摩 画 面意境 。 师 :没填 出来 的词都 被大 家补 齐啦 。寥寥数 词 的一 首 诗 词 ,光 景 物 的词 就 占 了 l9个 ,我们 单 看 每个 景 物 的词 ,它是 一 个 个 的点 ,可是 一 经 组 合 , 就奇 妙地 构成 了一 幅精 美 的画 面… …你 们 读 出画 面 的美 了吗 ?孩 子们 ,拿起 书再 细细 地去 读吧 ,好 好地 品一 品这 画面 中的美景 ! (生读 词 ,并 在 自己关 注 的字词 上批 注 ) 师 :特 别喜 欢 大 家 这样 静 静 读 书 的样 子 ,沉 思 、批 注 ,留下 阅读 思 考 的痕 迹 。好 ,现 在就 请 把 你 的发 现 在小 组 内交流 。 师 :好 ,没 关系 。现在 我们 先汇 报 交流 。(师提 出交 流要 求 :眼到 ;心 到 ;口到 ) 生 1:我们 特 别 喜欢 第 一句 “西 塞 山前 白鹭 飞 ”。首先 是这 个西 塞 山点 明了地 点 (学 生在 “前 ” 字 的旁边 批 注 :地点 ),然后 ……还 有这 个 “前 ”字 , 说清 楚 了“前 面”还是 “后面 ”,很 具体 。 师 :这 个 “前 ”字 很 具 体 ,不 好 意 思 打断 你 一 下 。怎 么“具体 了”?谁 可 以马 上补 充?这 位 同学在 发 言的 时候 ,你 可能 马上 就会 关注 ,然后 ……你 可 以提 出 自己的看法 和补 充—— 生 2:其 实我 也是 同意这 个观 点 ,这 个 “前 ”点 明 了方 位 ,我 有 补充 的是—— “前 ”字 好 像 把 眼前 所有 的 景物 、景色都 定格 在 眼前 了。 生 3:我 也 有补 充 ,一 个 小 点就 把 所 有视 线 范 围 内 的都 收下 来 了 ,很奇 妙 的 美 。这 个 “前 ”用 得 很 妙 ! 师 :好 的 ,感谢 你 们 用 心 的倾 听 ,这 样 的关 注 和 补充 (教 师示 意第 一位 汇报 的学 生 继续 汇报 ) 生 4:我 还 关注 “白鹭 飞 ”,这个 “飞 ”字可 以读
2024年《渔歌子》教案及反思
2024年《渔歌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渔歌子》的诗歌意境,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解读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诗歌意境的理解,意象的把握。
2.教学难点: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渔歌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渔家生活的诗歌,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2.诗歌朗读师: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朗读《渔歌子》,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生:(跟读)3.诗歌解读师:下面我们来解读诗歌,请大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歌的内容。
生1:诗歌描绘了一个渔夫在江上捕鱼,江水清澈,山色美丽,渔夫悠闲自在。
生2:诗中还提到了桃花和鳜鱼,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很好,同学们都抓住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诗歌中的意象。
4.意象分析师:诗歌中出现了许多意象,如江水、桃花、鳜鱼等,请大家谈谈对这些意象的理解。
生1:江水清澈,象征着渔家生活的纯洁和美好。
生2:桃花代表着春天的美好,与渔家生活相互映衬。
生3:鳜鱼是渔家的生活来源,也体现了渔夫的勤劳和智慧。
师:同学们的分析很到位,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优美的画面。
5.修辞手法分析师: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1:诗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生2:诗中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很好,这些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6.诗歌背诵师:现在请大家尝试背诵《渔歌子》,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生:(背诵)7.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渔歌子》的诗歌意境,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一、课堂实录课堂背景本次课程是一堂文学课,学习内容为唐代文学代表作之一《渔歌子》。
本堂课由文学老师王老师授课,教学场所为教学楼2102教室,上课时间为周五早上第一节课。
课前准备王老师提前一周在班级微信群内发了《渔歌子》的阅读材料,让同学们提前预习,并要求大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在上课当天,王老师先询问大家是否有疑惑之处,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课堂内容1.开场导入王老师在开场时用了一段《渔歌子》的语段:“沿溪紫烟缭绕,长堤淡草萋萋。
鹅湖藻径开,燕子飞来——当年曾见几回?”引导同学们想象唐代假山馆景致的美妙,吸引同学们对于本堂课的热情。
2.课文阅读王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一起朗读《渔歌子》,并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解读了一些古汉语的词语和习惯用法。
同时,王老师注重让同学们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入手,探究课文的艺术特色和主旨思想,引导同学们发散思维,善于组织语言表达。
3.课后练习为了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王老师在课后布置了一份题目,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相关问题。
这份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点,强化对于《渔歌子》的理解和品味。
课堂效果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跨越了时空障碍,接触到了唐代文化的一部分,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大美。
同时课堂氛围热烈,同学们积极参与,高质量地完成了阅读材料的预习和课后题目的作答。
二、评析课堂优点1.精心准备王老师在课前会对于文学材料进行精心挑选,并提前安排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学优势。
2.导入讲解王老师通过引用《渔歌子》的语段,通过语言艺术手法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帮助同学们融入到唐代假山馆的美景之中,并通过此段话,引出了课文的主旨思想,唤起了同学们学习要求的热情。
3.逐字逐句解读王老师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地解读了课文中一些生僻的古汉语词语,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并加深了文学鉴赏的认识。
4.课后练习王老师在课堂之外布置了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知识,增强透彻理解做难点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渔歌子评课稿
渔歌子评课稿《渔歌子》评课稿在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材中,诗词一直是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而《渔歌子》这首词,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师生一同走进那如诗如画的境界。
今天,有幸聆听了授课教师姓名老师所讲授的《渔歌子》,感受颇深,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看法。
先来说说这堂课的导入部分。
授课教师姓名老师没有采用常见的直接介绍作者和作品的方式,而是别出心裁地播放了一段优美的江南水乡视频。
视频中,青山绿水、白鹭翩飞、桃花嫣红、鳜鱼肥美,那如诗如画的美景瞬间就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紧接着,老师问道:“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们想到了什么?”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们的表达欲望,大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想到了春天的郊游,有的说想到了和家人一起在湖边散步。
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老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今天要学习的《渔歌子》,真可谓是巧妙至极。
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姓名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理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两句时,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翻译,而是让学生们自己观察画面,结合注释,尝试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然后,再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分享自己的理解。
有一位同学说:“我看到西塞山前面有许多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山下的桃花开得正艳,溪水潺潺流淌,水中的鳜鱼又大又肥。
”老师听后,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非常好,不仅把诗句的意思说清楚了,还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画面。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诗句的含义,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教学经历。
那是在教一首古诗的时候,我一开始就按照传统的方法,给学生们逐字逐句地讲解翻译,结果发现学生们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让学生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再来说说这堂课的朗读环节。
朗读是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之一,授课教师姓名老师深知这一点。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通用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这首古诗,位于教材第七单元《宋词精选》的第一课。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诗句解析、背景介绍、意境领略、词牌格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渔歌子》的词牌特点,理解诗句的含义,领会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牌格律的理解,诗句意境的领悟。
重点:诗句解析,词牌特点分析,诗人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张志和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4. 意境领略: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5. 词牌格律分析:讲解《渔歌子》的词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格律。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词作,分析其词牌、诗句意境等,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渔歌子》的词牌,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短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渔歌子》2. 板书内容:诗句解析意境领略词牌格律分析诗人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渔歌子》的词牌,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短词。
2. 答案示例:渔歌子·春景绿波荡漾,轻舟泛波,风轻云淡。
桃花映日,柳絮随风,鸟语花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渔歌子》的诗句、意境及词牌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课后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宋代词人的作品,了解不同词人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小学课文渔歌子评课稿
小学课文渔歌子评课稿小学课文渔歌子评课稿近期教研室开展了约课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市直学校与乡镇学校教研活动的实效,搭建了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这次约课活动做课的是小学谢老师主讲的《渔歌子》一课。
一般来说古诗词的教学应遵循一读二解三品四诵的流程,谢老师也遵循这个流程很好地把握了课堂教学中对话资源的生成和有效利用,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古诗词教学示范课。
整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谢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五个“注重”,下面我结合谢老师的教学简单谈一谈:一、注重积累。
上课伊始谢老师就从描写春天的古诗积累入手,然后自然导入到《渔歌子》的学习。
除了课前积累,在课堂教学中谢老师也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积累,如根据字词的部首来猜测字词的制作材料和意思、边想象画面边结合文字来学习古诗词等。
二、注重感悟。
整首词的.理解谢老师不是机械地牵着学生逐词逐句的生搬硬套地说词的意思,而是通过“通过预习你理解了什么”放手让学生自由感悟,采用多种方式来理解重点词,再由景物来体会词所描绘的画面,进而通过最后两句话来引导学生感悟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注重想象。
整堂课谢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的颜色,想象词中所描述的画面,通过你看见了……你听到了……闻到了……来品味词所描绘的意境。
四、注重拓展。
在品味了词的意境后谢老师适时拓展介绍了词作者及写作背景,还拓展了词作者的哥哥创作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通过拓展引领学生从更深层次来揣摩词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词人悠然自得、流连山水的归隐思想。
五、注重情趣。
在教学中谢老师还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词眼“不须归”,在教师用《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中的句子问和学生中《渔歌子》中的句子回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满了情趣,也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弄懂了作者“不须归”的原因。
当然所有成功的课也总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还值得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待提高:1、在品味词所描绘的景色时是否可以从“景物、颜色、动感”三个层次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体会后再进行“看见了……我听到了……我闻到了……”这样的想象画面练习呢?2、在日后的教研活动中重视说课,特别是教师授课以后自我反思的环节。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渔歌子课堂及评析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渔歌子课堂及评析9篇渔歌子课堂及评析 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3、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付娜的古筝曲《渔光曲》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9 词两首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子,一起来写写这首要学的词《渔歌子》。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设计这个环节是学生初步熟悉词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好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写字的能力。
】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一)、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三)、检查、指导: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
读出韵味和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这正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文本的桥梁。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过渡语: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读懂词的每一句的意思吗?能不能它读成一幅画呢?2、示范:读着“西塞山前白鹭飞”,你读懂了什么呢?如果就让你来画这西塞山,你的山会是什么样的?你会为它涂上什么颜色呢?并试着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生a:我会涂上绿色,因为山上有苍翠挺拔的树木,是绿的海洋。
生b:我的山是翠绿色,因为我从“桃花”一词可以知道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小草发芽了,但长得还不是那么茂盛。
多样化评估方式:小学四年级《渔歌子》教学评估教案
多样化评估方式:小学四年级《渔歌子》教学评估教案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与发展,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与改进。
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估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综合性发展需求,而且被动地“灌输式”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也极不利。
多样化评估方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教学中,以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而这种方法的实施也让我们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教学评估的主题为小学四年级的《渔歌子》教学评估教案。
实施时,我们选用了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地观测、记录和分析,以更精准、全面,更科学的方式进行评估。
一、评估准备工作在实施教学评估工作之前,我们进行了详尽的评估准备工作,确保评估的实施能够更加科学、全面、细致。
我们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包括了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目标。
根据这些目标,我们设计出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制定出具体的评估方案,包括评估方法、评估表格和评估工具等。
评估表格和工具涵盖了诸如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乐器演奏、朗诵等多种评估内容,而各种工具则涵盖了教师评估、自我评估、同桌互评等多种评估方式。
二、评估实施过程在教学评估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观测和记录。
我们采用教师评估的方法对学生的朗诵、唱歌技能、乐器演奏等进行评估。
通过同桌之间的互评,我们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以促进他们的相互学习和互相激励。
我们也让学生自行评估自己的表现,并在评估表上勾画出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提高的方面。
三、评估结果分析评估结果分析是教学评估的关键步骤。
通过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我们获得了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学生学习能力的数据,这些数据为我们进行精准的分析和评估提供了充分的材料。
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的朗诵表现、歌曲表现、乐器演奏等方面并进行了评估,在评估期间添加了 "期末总结" 这一评估方式,这一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总结自己这一段时间所取得的进步和自己还需要改进方面。
渔歌子评课稿
渔歌子评课稿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此词为我们展示了西塞山春天桃红柳绿、鱼肥水美的美好景象,抒发了作者融入大自然,达到物我两忘的美好愿望。
诗歌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个难点。
肖老师用生动的课例,给我们年轻老师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词中所蕴含的画面;读出诗人的愉悦心情。
肖老师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留下“青山绿水,白鹭高飞,鱼儿畅游,斜风细雨,渔翁垂钓”的美好景象,感受诗词的意境之美,感悟到诗人心境之悠然,促进了学生对词的理解。
同时,教室紧紧抓住“不须归”这三个字眼,带领学生寻找不须归的原因,让学生明白,不须归除了有美景方面的原因,还因为此人向往过悠闲自得的生活。
同时教师还补充了白朴的《天净沙·秋》,升华了学生对这首词的感悟,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张志和身上,而是构建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总体教学流程来说,本课流畅自然,环环紧扣,老师时时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感古诗教学之难。
古人云: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古诗教学难在内容跨度大,其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甚远,再者就是其文化底蕴深厚。
我喜爱读古诗,它能带给人美的享受。
在这次的“秋实杯”展课中,肖老师以大师的风范,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别致而唯美的语文课,使“难”得以化解。
四年级下语文评课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评课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_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语文评课-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人教新课标《渔歌子》一课主要写出了作者寄情山水,流连不归的情怀。
文章短小却字字珠玑,充满了情系美景,不愿回归仕途的情感。
陈老师饱含深情地带着学生到如此优美的诗境中走了一回,并深入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把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统一于扬教学的全过程。
达到了感性、灵性、悟性交融的诗意课堂,实现了语言、情感、精神层面的和谐共振。
我认为这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一堂体现语文本色的好课,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好课。
下面,我针对这堂课,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张志和,是画家,是诗人,是词人,是哲学家,他的作品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一堂课下来,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27个字,而是《渔歌子》背后整个美奂美仑的诗词意象。
特级教师袁瑢说,课堂上尽量少说老师跟你们一起干什么,多说让我们一起干什么,因为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思维﹑个性等交流互动时,教师就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在《渔歌子》的课堂对话当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启迪者,又是组织者、聆听者,陈老师时而与学生一起沉思、时而与学生一起感动、时而在学生疑惑处轻轻一拨、时而对学生的真切感悟会心一笑。
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早已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
创设语言学习的情景,远比枯燥的学习语言容易被学生接受。
在本课中,陈老师伴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已经掌握诗中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将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通过学生之口一一描绘出来。
了解诗意的整个过程,巧妙不着痕迹,通过这样巧妙地设计,让学生充分感悟词中描绘的景物美的同时,也为下文转折作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评课稿
从总体教学流程来说,本课流畅自然,环环紧扣,达到了词文教学和词语积累的双重目的。
执教者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使用好词,用好词理解词句,将好词串联起来,发挥学生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大拙大巧,层层递进,由景入情,由情入理,景、情、人一个也不能少。
最后联系实际,理解最后一句词文的深层含义,并使学生能现学现用,完成了整课的教学。
在本科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者明显侧重于学生词语的积累以及口头能力的表达的训练,让学生用词组来构建整理解个课文,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进行了词语和语言的训练。
由学生自己来构建诗的“情志画”,运用形容颜色的词汇,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现了江南美丽而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为词的教学增添了无数的色彩美。
执教者不断的运用“……的……”句式,让学生由片段到整体,进行山、白鹭、桃花、桂鱼、斜风和细雨的想象,并在这些基础上进行串联,形成一幅“渔歌图”,深入体会江南五彩缤纷,如诗如画,变化多端的美,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长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再由景入情,想象渔翁的形象,这是一个……的人。
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在这美丽的桃花溪水边,带着青箬笠,披着绿蓑衣的渔翁必定是一个悠闲自在的人。
进一步解析词句:从哪里看出他是个悠闲自在的人?初步理解词文最后一句。
执教者又拓展了李白的诗句,通过理解李白的心情,与张志和心意相通,体会当时的作者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
这样的教学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教给学生,可以通过已经理解的类似的诗文、词文来理解新课内容,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又通过追问再次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词文,由文中人延伸到了作者,回到了现实。
适时地出示背景资料,由情入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作者渴望乡野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官场束缚的心理情感。
又通过张志和“愿者上钩”不挂鱼饵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张志和是个“爱惜鱼儿,不忍可爱鱼儿被捕食的人”,完成了作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教学,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加全面。
执教者再次深入挖掘,通过千古名句“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解析运用,将词文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真正将知识教给了学生,真正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通过观摩本课,我学习到了教授诗词的方法,明白了诗词教学不仅仅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诗词韵律美的体会和朗读训练,更可以渗透更语文美的方面,真正达到语言词汇的积累运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不忘训练现代文,积累好词好句,更好和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