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以“一体化”促进“均等化”

合集下载

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03•【字号】绵府办发〔2016〕24号•【施行日期】2016.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绵府办发〔2016〕2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科技城管委会,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5月3日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自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我市切实将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城乡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但是,现行保障制度存在城乡政策不统一、城乡公用经费标准“倒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不相适应、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综合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

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教育领域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全市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教育布局,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在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实现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成教育强市和西部人才高地。

二、总体要求(一)完善机制,城乡一体。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作者:本刊记者来源:《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第8期日前,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17〕14 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现就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

同时,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学生流动,给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和城镇学位供给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大班额问题严重,一些地方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还存在一定差距。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完成教育脱贫任务的现实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2016 年5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7 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实施。

该《意见》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的“城镇挤”“乡村弱”,随迁子女就学矛盾和城镇大班额问题突出,乡村学校日趋小规模化,乡村教育质量亟待提升,流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难度加大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新部署,适应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新关切,我省制定了《实施意见》,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二、《实施意见》的发展目标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形成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基本消除“大班额”。

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方案

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方案

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方案义务教育是我优先保障和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4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府发〔20〕13号)精神,切实推进我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优化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资配置,整体提升我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在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实施科教兴和科教强战略。

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紧紧围绕提高质量这一战略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健全法治为可靠保障,按照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公平共享,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

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四个统一”,城乡义务教育资均衡配置,城乡师资均衡配置,新增教育资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

进一步巩固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进一步巩固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2021年,实现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基本消除大班额。

全面完成教育脱贫任务,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二、主要措施(一)提升城乡学校科学布局水平,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办学质量。

国务院发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发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发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意见作者: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6年第15期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意见》明确了十项改革举措,一是同步建设城镇学校,要按照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确保城镇学校建设用地和足够的学位供给;二是努力办好乡村教育,合理布局学校,采取多种措施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三是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乡村学校信息化水平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四是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五是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六是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落实并完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七是改革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教育治理能力,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八是改革控辍保学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完善资助政策,防止因上学不便而辍学;九是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推动“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十是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健全工作体系,促进健康成长。

多措并举、着力推进乡村教育区域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以山东省为例

多措并举、着力推进乡村教育区域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以山东省为例

多措并举、着力推进乡村教育区域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以山东省为例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魏风云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努力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乡村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广大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提供教育公共服务。

办好乡村教育,是全力服务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

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省乡村教育工作的现状,找准乡村教育改革发展存在问题,总结各地工作经验,破解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

课题组几个成员通过查看现场、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了山东省乡村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调研发现,目前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撤点并校”余波、城镇化进程推进、当地经济状况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人、财、物各种优质资源的不均衡问题。

有效解决区域内优质资源的不均衡问题,是破解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乡村教育发展振兴的突破口。

一、山东省乡村教育现状山东省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双过亿”。

2018年,全省共有幼儿园20231所,其中镇区幼儿园5996所,乡村幼儿园8053所,总体占比为69.44%;普通小学9674所,其中镇区学校2877所,乡村学校4774所,总体占比为79.1%;普通初中3051所,其中镇区学校1633所,乡村学校416所,总体占比为67.16%。

幼儿园在园幼儿307.55万人,其中镇区幼儿园115.12万,乡村幼儿园70.34万人,总体占比为60.3%;小学教育在校生725.97万人,其中镇区学校285.26万人,乡村学校170.7万人,总体占比为62.81%;初中教育在校生345.72万人,其中镇区学校174.99万人,乡村学校28.96万人,总体占比为58.99%。

乡村教育振兴助推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乡村教育振兴助推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争鸣乡村教育振兴助推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武小军城乡融合发展,就要让城镇和乡村贯通,不断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不仅是振兴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更是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统筹考虑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满足乡村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不断融合,既可“以城带乡”,也可“以乡带城”。

只有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让教育助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一、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目标推进城乡各类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县区学校布局趋于合理,大班额消除,乡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通过实施乡村基础教育信息行动计划,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二、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存在问题1.“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突出。

市区小学规模较大,农村学校生源逐年下降。

随着市区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市区内招生压力增加,规模较大,农村小规模学校不断增加,城乡结合部一些乡村连续几年没有生源,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加。

2.硬件建设还不够均衡。

农村学校硬件普遍不硬,由于乡镇学校数分散,规模较小,办学条件差。

农村初中、小学同城镇中小学相比,在设施设备上存在较大差距,普遍表现在寄宿制学校浴室建设比较滞后,标准化操场面积不足,功能用房不配套,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实验室、电脑、钢琴等数量也相对紧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城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整体教育质量的发展不够均衡。

城乡、校际教育发展仍不均衡,一是一些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仍然偏低;二是乡镇中小学与市直中小学相比,在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差距较大。

三是市直初中、乡镇初中同类学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建议1.优化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城乡教育均等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城乡教育均等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Legal SW t em A nd Soci et y 圈圈圈霞鲞图圈隧戮i。

三!!!堡!!望!圭2f叁整!查塾金提高城乡教育均等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史金融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从而也导致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由此导致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态势不断扩大。

本文从城乡间教育非均等化的角度来阐释导致非均等化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均等制度创新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44—02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呈全面快速增长趋势。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由此导致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态势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利益主体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如一些地区的老百姓出现了“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出面解决这些不公平的问题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给我们留下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教育发展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农村教育发展状况。

由于多年来各地区对城乡教育投入不均衡等原因,使得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明显,对农村子女教育影响较大。

尤其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加,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量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截至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已经达到884.7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约6%。

统筹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

统筹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

统筹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为全面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XX府发〔XX〕17号)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X府函〔XX〕102号)要求,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公平共享,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教,提高教育质量。

合理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动学区化、集团化和学校联盟方式办学,大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目标任务到XX年,实现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三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乡发展基本协调。

具体目标是:——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镇大班额基本消除,乡村完全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乡村小规模学校达到相应要求。

——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三、主要工作(一)同步建设城镇学校。

按照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十三五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预留足够面积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城镇规划并严格实施,保障城镇学校建设用地。

加快城北新学校建设,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合理调整中心城区学校布局,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03•【字号】陕政发〔2018〕6号•【施行日期】2018.0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8〕6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统筹推进我省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为实现教育追赶超越和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坚持以整体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构建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机制,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

到2020年,实现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统一,“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三、任务措施(一)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建设。

1.优先保障教育项目建设。

发展改革、财政、教育部门要优先保障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

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土地划拨价优先保障教育项目建设用地,并会同教育部门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城镇居住区(含棚户区改造项目)教育设施配建工作监管,教育部门要参与建设过程监管和竣工验收等工作。

湖北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湖北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湖北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研究-最新教育文档湖北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研究2016年7月,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1]、和2017年湖北省出台的《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7〕18号)均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义务教育一体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的首要任务。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和外出考察,就湖北黄石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情况进行调研,有关情况如下:一、黄石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近年来,黄石市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育质量、经费保障等方面努力缩小区域内、区域间和城乡间差距。

一是实施全面改薄和标准化建设工程,70%的学校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城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每年县域内教师交流比例达到10%,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城乡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三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改革,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平等分配到初中学校,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逐年提高。

四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标准和教师绩效工资标准,逐年提高财政性教育投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五是坚持以流入地和公办学校为主,实行公用经费财政补助资金可携带,14230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全部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目前,黄石市7个县市区均已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评估验收,5个地区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实现了义务教育县域内基本均衡。

二、黄石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原因1. 区域发展不平衡。

倡清廉 优环境 助发展——河津市教育

倡清廉 优环境 助发展——河津市教育

文王振宏近年来,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河津市教育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尤其是2021年以来,河津市扎实落实“双减”政策,狠抓清廉学校建设,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师生、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统筹城乡,推动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河津市按照“以城带乡、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思路,成立了7个义务教育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实施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加强校际交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

全市优秀教师成立中小学语文、英语、历史等8个名师工作室,采取城乡结对、定点帮扶、观课议课、校际研讨等方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6次,送教40余节,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在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经费拨付等方面向农村及薄弱学校倾斜,不足100人的学校均按100人划拨生均公用经费,有力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河津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河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及幼儿园布局规划方案》,积极推进河津市龙门学校建设项目(中学部16轨);拟将实验中学城关校区更名为第五初中,第四小学城北校区更名为第七小学,第三小学米家关校区更名为第八小学,第二小学米家湾校区更名为第九小学;职业中学原校址改建为第十小学。

同时,立足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保障农村学生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

针对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适龄学生不少于80人、上学距离超过3公倡清廉优环境助发展———河津市教育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暨落实“双减”政策综述Focus ·关注市县经验1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里,现有校舍满足基本办学条件的乡村,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有序恢复其农村小学的日常教学。

目前,河津市中小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严格小学、初中招生管理。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原则,河津市教育局每年都要制定《关于中小学招生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招生工作详细规划,严禁任何学校提前组织报名和招生。

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X〕40号),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公平共享,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教,提高教育质量。

合理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建设,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教育资源配置,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

二、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三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到XX年,大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三、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一)努力办好乡村学校。

合理规划乡村学校布局,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在人口稀少、偏远不便的地区保留或设置教学点;在居住分散的山区、民族地区等根据需要布局寄宿制学校。

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保障正常运转和基本质量。

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优先用于学前教育,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

(二)同步规划建设城镇学校。

科学编制城镇学校布局规划,保障学校数量、规模与城市(镇)发展和人口增长相适应。

市、县级政府要根据学校布局需要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义务教育用地专项规划,预留足够的学校用地,纳入城市(镇)规划并严格实施。

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新建配套学校建设方案,相关部门(单位)应征得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

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迅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待遇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生活的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落实。

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财政拨款用于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师资待遇,增加农村学生资助政策,保障农村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时,还加大医疗卫生服务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政府还推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保障。

其次,政府加强了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提高服务的可及性。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仅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府投资建设了一批现代化乡村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文化、体育等各类活动,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了信息化进程,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城乡公共服务管理,提高了服务的质量。

为确保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落到实处,政府加强了公共服务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的管理,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素质。

总的来说,随着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逐渐缩小,实现了公平公正。

然而,也需要看到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一些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仍然不到位。

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过剩,与农村相比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统筹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统筹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统 筹 发 展
推 进 城渗嘲湾 -体 化
◇ 王 建 华
城 乡 一 体 化 是 实 践 科 学 发
展观 、 推 动城 乡经 济社 会 统 筹 发 展 的重 要 途径 , 教 育作 为社 会 事 业 城 乡 一 体 化 的 重 要 内容 值 得 认 真 研 究 并加 快 发 展 。近年 来 , 湖南 省 长 沙 市 以建 设 教 育 强 市 市 政府 颁 布 实 施 《 长 沙 市 中长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0 1 1 - 2 0 2 0年 ) 》 ,在 明确 教 育 发 展 总 体 目标 的 同 时 ,对 推 进 城 乡教 育 一 体 化 发 展 各 项 工 作 提 出了明确要 求 : “ 坚 持 把 促 进 初中5 8 1 . 2元 ,农 村 比城市 分 别
强有 力 的支 持 。 二是 加大 对城 乡教 育投入 力
育 城 乡一 体 化 中进 行 了积 极 的
探 索 和实 践 。


强 化保 障 , 建立健 全
城 乡教育发 展机制
长 沙 市 通 过 不 断 加 大 对 教
育理 念 、 政策 、 法 规 的宣 传力 度 ,
充 分 发 挥 教 育 工 作 督 导 评 估 和 年度 绩 效 考核 的 “ 杠杆 ” 作用 , 引

体 化 发 展 的组 织 领 导 和 协 调
费改革转 移 支付 、城市 教育 附加
等教育 专项 经费 ,不断 加大公 共 财政 投 入 。2 0 1 2年 , 全 市 财政 教
保障。

二、 夯实基 础 ,
是 构 建 城 乡 教 育 一 体 化
大力改善 城 乡办学 条件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本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本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本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11•【字号】沪府发〔2018〕2号•【施行日期】2018.0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本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8〕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和教育部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教督〔2017〕6号)、《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若干意见》(沪委发〔2015〕2号)等的要求,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振兴乡村教育,全面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现就深入推进本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联动发展机制,激发学校变革内生动力,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整体提升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破解居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让城乡居民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一)区域自主发展与城乡联动相结合。

推动各区找准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定位和目标,以区为主体,落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加强统筹规划和部门协作,突破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有序流动的制度性瓶颈,健全完善市、区两级义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辐射推广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加强城乡统筹,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保定市为例

加强城乡统筹,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保定市为例

Vol.33No.1Jan.2012第33卷第1期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统筹城乡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而统筹城乡经济政治的发展重点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就是农村的教育问题。

城乡教育问题发展的不均衡性,就会导致就业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生活不平等、下一代不平等一系列的问题。

北大教授厉以宁指出:“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就是农村的教育问题,想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提高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保定市城乡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保定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充分重视与研究。

一、保定市义务教育的现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未得到根本扭转,保定市城乡义务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义务教育非均衡性问题凸显,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义务教育法》中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之间教育投入存在巨大差异根据统计数字显示,2001年保定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经费占总预算投入的9.98%,到2010年比例达到21.12%,这说明了目前保定70%的农村人口占用的教育经费仅占总教育经费的20%左右,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保定农村人口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二)城乡之间办学条件存在巨大差异由于城乡之间教育经费分配的严重不均衡,城乡之间办学条件出现巨大差异也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广大农村的中、小学,在校舍条件、校园环境、教学设施、以及人均拥有的图数量和计算机数量,远远落后与城市的中小学。

在经济落后乡镇的中小学,还一直延续的“黑板+粉笔”这种最低层次的教学模式。

关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的相关政策

关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的相关政策

关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的相关政

中国领导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均等化,出台了一系列
相关,以确保全国人民享有平等、普惠、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

1.教育:中国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扩大
学前教育覆盖,提高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推动城乡义
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2.医疗卫生: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全民医保,提高
保障范围和水平,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的建设和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3.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金
水平,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大病保险制度,加大对
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力度。

4.文化体育: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广播电视、图书馆、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文化设施,满足人
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5.社会服务: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社会服务保障,推动
社区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业发展,提高残疾人、儿童、妇女等特
殊群体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和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领导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
和公共服务机构的支持,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区域间和城乡间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
幸福感。

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字〔2017〕6号)精神,加快我市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乡村完全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

在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推动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主要措施(一)合理规划和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大力扩充城乡义务教育资源。

要根据新型城镇化规划、人口变化等因素,由教育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于2017年底前编制完成市、县两级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纳入城市、镇规划并严格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并由市、县两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负责监督落实。

城镇新建居民住宅应参照《石家庄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配套建设义务教育学校;达不到配建规模的开发项目可参照《石家庄市新改扩建居民住宅项目配建教育设施建设资金缴纳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缴纳相关费用,由所在地政府用于学校建设。

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
展的若干意见》
佚名
【期刊名称】《师资建设》
【年(卷),期】2016(029)007
【摘要】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費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总页数】1页(P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2.3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3.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4.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5.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家策划·DuJiaCeHua
深刻认识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重大意义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迫切需要统筹规划、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深层次推进教育公平的需要。

当前我国教育公平发展已经步入了新阶段。

一是在入学机会保障上,进入以精准、全纳促公平的新阶段。

二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公平步入从机会公平到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新阶段,亟待体制机制创新。

这种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便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向一体化。

城乡义务教育以“一体化”促进“均等化”
党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关于如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出了路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以“一体化”促进“均等化”。

在教育领域,义务教育属于基本公共服务,本次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高度重视,是推进我国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根本之举。

 
文 /
杨银付
·独家策划DuJiaCeHua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把提高质量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但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质量提高面临挑战。

一是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整体班额偏大。

2013年我国小学和初中平均班额分别为37.5人和48.8人,而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则分别为21人和24人。

二是随着前述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大班额问题更加突出,某些人口大省、某些发达地区、某些县城的平均班额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往哪里“定型”?就是要往具有根本意义的“一体化”方面定型。

 
《若干意见》文件的创新之处与特点 
第一,文件注重制度设计,突出了重点难点。

文件突出标准管理和制度创新。

一是城乡义务教育标准“一体化”。

《若干意见》系统、全面地提出,到2020年,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

二是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文件提出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这也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要求。

 
第二,文件注重综合施策,凸显了统筹协调。

其中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标准与程序并举。

在强调标准管理的同时,提出明确的程序要求。

二是软件与硬件并举。

十个方面的政策举措中,既有学校标准化建设等硬件要求,又有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等软件要求。

三是发展与改革并举。

十个方面的政策举措中,前四个相对较多强调发展,后六个相对较多强调改革。

同时,强调改革发展互动,以发展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第三,文件注重管理创新,强调了务实管用。

本次的文件特别注重管理创新,强调务实管用。

例如,在办好乡村教育工作中,提出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在统筹城乡师资配置中,要求创新管理,加快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示范区建设,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等。

 
切实抓好《若干意见》的落实 
《若干意见》是一个好文件,但要达到预期效果,还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把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切实建立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部门协同落实机制。

 
第二,要鼓励地方探索。

要尊重地方和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地方教育制度创新,鼓励基层创新,鼓励先行先试,鼓励不同区域从自己实际出发进行差别化探索。

以成都市为例,近年来着力推进市域教育统筹,创造了城乡义务教育六个一体化的重要经验。

全国其他地区也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第三,要加强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是促进政策落实的重要力量。

例如,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就需要及时的过程监测与督导评估。

(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