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中的常见运动模型
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模型建构
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模型建构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模型建构方法和其对学生的益处。
一、模型建构的定义模型建构是指通过构建各种物理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物理现象、规律或定律的过程。
它可以是一个实际的物体模型、一个图示模型或一个数学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二、物理模型的种类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包括实物模型、示意图模型、数学模型等。
1. 实物模型实物模型是指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用具体的物体来表示。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使用一个滑轮和一块滑块来展示物体在惯性状态下的运动。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亲自操作实物,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示意图模型示意图模型是指通过图示的方式来呈现物理概念。
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时,可以使用射线图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
示意图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过程,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3.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指通过数学公式和方程来描述和解释物理现象。
例如,在讲解运动学时,可以使用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来表示物体的运动情况。
数学模型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理现象。
三、模型建构对学生的益处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许多益处,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以及加深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1. 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模型建构,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操作和实验中,这种亲身体验能够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物理规律的奇妙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出对物理学的热爱。
2. 促进思维发展模型建构要求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物理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通过构建模型,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形式,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常见的物理模型
图4
练习:肇庆二模35题、深圳二模36题
二、传送带模型
传送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题型。它牵
涉到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动量等知 识,由于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既有对地位 移,又有相对传送带运动,形成了学习的难 点。
常用方法 1、受力和运动分析:受力分析中关键是注意摩擦 力突变(大小、方向)——发生在V物与V带相同的 时刻;运动分析中关键是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与方 向的变化——物体和传送带对地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比较。 2、二是功能分析:注意功能关系: WF=△EK+△EP+Q,式中WF为传送带做的功: WF=F· S带 (F由传送带受力情况求得),△EK、 △EP为传送带上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的变化,Q 是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Q=f· S相对。
常见的物理模型
轻弹簧模型
(一)特点:
1、质量不计,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
2、内部弹力处处相等; 3、当弹簧与物体相连接时,弹簧的形变和由
形变产生的弹力不会发生突变。
1、连体问题几个特殊状态
①压缩至最短:弹性势能最大;动能最小;弹力
最大。 ②恢复至原长:弹性势能为0;动能最大;弹力 为0 ③拉伸至最长:弹性势能最大;动能最小;弹力 最大。
C:对木块和子弹分别利用动能定理。
1 2 1 1 1 2 2 2 fx子 (嵌入 ) mv - mv 0 ; (穿出) mv1 mv 0 2 2 2 2 1 1 2 fx木 Mv 2 - 0; Mv 2 -0 则s 相对 x子 x木 2 2
如图 V0 V x木 X
子
二、倾斜放置运行的传送带
处理这类问题,同样是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
析,再判断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这类问题 特别要注意:若传送带匀速运行,则不管物 体的运动状态如何,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 力不会消失.
热点专题系列3 动力学中三种典型物理模型
2.如图甲,若 0≤v0<v 且 μ<tanθ:物块以向下的加速度 a=gsinθ- μgcosθ 运动。
3.如图甲,若 v0>v 且 μ>tanθ: (1)传送带比较短时物块一直以 a=μgcosθ+gsinθ 向上匀减速运动。 (2)传送带足够长时物块先以 a=μgcosθ+gsinθ 向上匀减速运动再以速 度 v 向上匀速运动。 4.如图甲,若 v0>v 且 μ<tanθ: (1)传送带比较短时物块一直以 a=μgcosθ+gsinθ 向上匀减速运动。 (2)传送带足够长时物块先以 a=μgcosθ+gsinθ 向上匀减速运动,再以 a=gsinθ-μgcosθ 向上匀减速运动,最后以 a=gsinθ-μgcosθ 向下匀加速 运动。
4.如图乙,若 v0>v 且 μ<tanθ:物块一直以 a=gsinθ-μgcosθ 向下匀 加速运动。
总结:物块在倾斜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形还有很多,但分析思路大体相 同:
(1)判断物块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从而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 (2)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判断 a 的方向和大小。 (3)根据临界条件 v 物=v 带确定临界状态的情况,根据 μ 与 tanθ 的关系 判断之后的运动情形。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答案
[解析] 小物块对地速度为零时,即t1时刻,向左离开A处最远;t2时 刻,小物块刚好与传送带共速,此后不再相对传送带滑动,所以t2时刻, 它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A错误,B正确。0~t2时间内,小物块 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大小不变;t2时刻以后小物 块相对传送带静止,与传送带一起以速度v1匀速运动,不再受摩擦力作 用,C、D错误。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的归类与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的归类与总结福建省沙县金沙高级中学365500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其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和载体向学生传递知识的。
物理模型不仅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主要讲述了物理模型的概念及分类方法,并结合整个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对物理模型进行分类与总结,最后指出运用物理模型教学的意义。
解决物理问题最重要的方法是建立物理模型,可以将物理问题总结为这样的一句话:处于某种物理状态或某种物理过程中的某物理研究对象在某物理条件下的问题。
在物理学中,不论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都应遵循以下的四个原则:其一,明确研究和学习的对象。
其二,明确研究和学习的对象所处的状态。
其三,明确状态的变化过程及此过程中的特征。
其四,选择正确的方式解决该物理问题。
由以上对物理问题的特点及解决物理问题方法的思考,拟分高中物理模型为以下三类:1.对象模型:对象模型是由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具体物质组成,且能代表研究对象本质的实物系统。
2.条件模型:高中物理模型中的条件模型就是将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舍去条件中的非本质因素,抓住其本质因素,将所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模型。
3.过程模型:过程模型是将物理过程理想化、纯粹化后抽象出的新的物理过程。
分清影响物理过程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只保留其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即得到了过程模型。
根据以上对物理模型的分类,本文从力学从以上三种模型对高中物理模型进行归类与总结。
一、在力学中常见的对象模型1.质点:把物体看成是没有质量,只有大小的点。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所研究的对象看成质点。
那么,在何种的情况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不是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呢?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以下的三种情况下可以将研究的对象看成质点:(1)物体只做平动;(2)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3)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寸,如远航的巨轮,人造卫星等。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归纳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自然现象。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模型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模型。
第一部分:力学模型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
它包括了三条定律,即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通过运用这些定律,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
2. 牛顿力学模型牛顿力学模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其中包括了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内容。
通过使用牛顿的运动定律和力的概念,我们可以解决各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3. 弹簧振子模型弹簧振子模型是描述弹簧振动的重要模型。
它包括了弹簧劲度系数、振动周期和频率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计算弹簧的振动特性。
第二部分:电磁学模型1. 电场模型电场模型描述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其中包括了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预测和计算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磁场模型磁场模型描述了磁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其中包括了洛伦兹力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和计算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力。
3. 电磁感应模型电磁感应模型描述了磁场变化对电荷的影响。
其中包括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和计算由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
第三部分:光学模型1. 光的几何模型光的几何模型描述了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其中包括了折射定律、焦距和成像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和计算光的传播路径和成像特性。
2. 光的波动模型光的波动模型描述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其中包括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双缝干涉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和计算光的波动特性和干涉衍射效应。
第四部分:量子力学模型1. 波粒二象性模型波粒二象性模型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重要模型。
统考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三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和“滑块—滑板”模型
系为xB=xA+L
物块A带动长为L的木板B,物块恰好不
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
到木板右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
系为xB+L=xA
例2. [2021·全国乙卷,21](多选)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长木板,
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质量为m2的物块,如图(a)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
专题三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和“滑块—滑板”模型
关键能力·分层突破
关键能力·分层突破
模型一
“传送带”模型
1.模型特点
传送带在运动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力,是传送带模型难点的原因,
例如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等;该模型还涉及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以及相对传送带的运动等;该
F作用在物块上,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其中F1、F2分别
为t1 、t2 时刻F的大小.木板的加速度a1 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c)所
示.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
小为g.则(
)
A.F1=μ1m1g
央.空香皂盒的质量为m=20 g,香皂及香皂盒的总质量为M=100 g,香皂盒与
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风洞区域的宽度为L=0.6 m,风可以对香皂
盒产生水平方向上与传送带速度垂直的恒定作用力F=0.24 N,假设最大静摩擦
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香皂盒可看作质点,取重力加速度g=10 2 ,试求:
跟进训练
1.如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0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
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此传送带的速度由0逐渐增加到2v0后匀速运动
高中物理模型大全
高中物理模型大全引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模型是我们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现象,并预测未知情况下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模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1.简谐振动模型简谐振动模型是描述振动现象的重要模型。
在简谐振动模型中,假设振动系统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例如弹簧振子、摆钟等都可以使用简谐振动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
2.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模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模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运动问题,如自由落体、斜抛运动等。
3.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模型是描述热传导现象的模型。
在热传导模型中,假设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传递速率与温度差成正比,与材料的热导率和截面积成反比。
这个模型可以用于解释热传导过程和计算热传导速率。
4.光的折射模型光的折射模型是描述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现象的模型。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个模型被应用于解决各种光学问题,如光的折射、全反射等。
5.电路模型电路模型是描述电流和电压分布的模型。
通过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原理,我们可以建立电路模型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
这个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电路中的各种问题,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
6.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是描述物体之间引力相互作用的模型。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模型可以用于解释行星运动、地球引力等现象。
7.声音传播模型声音传播模型是描述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模型。
根据声波传播原理,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声速在固体中最大,在气体中最小。
这个模型可以应用于解释声音的传播和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8.磁场模型磁场模型是描述磁场分布和磁力作用的模型。
通过安培环路定理和洛伦兹力定律,我们可以建立磁场模型来分析磁场中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力变化。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模型_概述及解释说明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模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圆周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物体在环形轨道上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和速度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数学描述和公式推导。
通过深入理解圆周运动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许多现象和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课程中关于圆周运动模型的基本概念进行概述和解释说明,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圆周运动这一重要物理概念,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主题和目标。
其次是圆周运动模型的基本概念部分,包括对圆周运动简介、特点以及在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力分析等内容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涉及到圆周运动的数学描述与公式推导,具体包括角度与弧长关系、角速度与线速度关系以及加速度与半径、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推导过程。
第四部分是实例解析,通过求解常见的圆周运动问题,演示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总结,对圆周运动模型进行认识与理解、应用与意义以及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并详细解释高中物理课程中涉及到的圆周运动模型,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圆周运动概念的含义和特点,并且能够应用相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文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所受到力和速度变化规律,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对于未来进一步研究圆周运动模型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领域的读者来说,本文还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2. 圆周运动模型的基本概念:2.1 圆周运动简介:圆周运动是物体围绕某一固定点以圆形轨迹进行的运动。
这种运动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如旋转的车轮、风扇叶片的转动等。
2.2 圆周运动的特点:在圆周运动中,物体围绕固定点做匀速或变速旋转,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圆周运动中物体离心加速度恒定,大小与距离固定点的距离成正比。
高中物理必修一·板块模型
高中物理必修一·板块模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物理必修一《板块模型》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是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构成和运动规律。
在板块模型中,我们将物质分为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和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分子、离子和晶体等不同层次。
通过板块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各种自然现象。
第一部分,介绍板块模型的基本概念。
板块模型是一种物质结构的模型,它将物质分为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和由基本粒子构成的不同层次的结构。
基本粒子包括电子、质子、中子等,它们构成了原子,而原子又构成了分子、离子和晶体等物质结构。
通过这种层次分解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部分,探讨板块模型在物质结构和性质方面的应用。
板块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理解,我们可以解释元素的周期表规律和原子的化学性质。
通过对分子结构的理解,我们可以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通过对晶体结构的理解,我们可以解释晶体的性质和各种晶体的特点。
第三部分,探讨板块模型在自然现象和技术应用方面的意义。
板块模型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自然现象和技术应用。
通过对电子结构和电子运动的理解,我们可以解释电流、电场和电磁感应等电学现象。
通过对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的理解,我们可以解释物质的热性质和热力学定律。
板块模型的理论也可以应用在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和能源技术等方面,为各种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总结板块模型对学生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板块模型,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还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块模型的理论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应该认真学习板块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
高中物理必修一《板块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结构和性质,促进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在自然现象和技术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杠杆模型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杠杆模型归纳总结物理中的杠杆模型是初中阶段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关键概念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对初中物理中的杠杆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从杠杆的定义、杠杆原理到杠杆的分类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说明和解析。
1. 杠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杠杆,简单来说,就是由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一个物体。
在杠杆作用下,受力物体的运动和平衡状态会发生改变。
杠杆的基本原理是力矩平衡,即在一个平衡的杠杆系统中,杠杆两侧的力矩相等。
根据力矩平衡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对杠杆的分析来解决与杠杆有关的物理问题。
2. 杠杆的分类根据支点的位置和力的作用方向,杠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杠杆。
(1)第一类杠杆:支点位于力的作用线之上或之下的杠杆。
在第一类杠杆中,当力的力臂与支点的距离相等时,力矩平衡,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第二类杠杆: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的作用方向位于支点的另一侧。
在第二类杠杆中,当力的力臂大于负载的力臂时,力矩平衡,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3)第三类杠杆: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的作用方向位于支点的同一侧。
在第三类杠杆中,虽然力臂较短,但仍可以通过增加力的大小来实现力矩平衡。
3. 杠杆的应用杠杆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杠杆应用。
(1)剪刀:剪刀是一种常见的第一类杠杆。
剪刀的支点位于两个刀刃的连接处,通过对杠杆原理的应用,我们可以轻松地将材料剪断。
(2)撬棍:撬棍是一种常见的第二类杠杆。
当我们需要将一个较重的物体抬起时,我们可以将一个较长的撬棍放置在物体底部,并施加小力于撬棍的一部分,从而实现力的倍增。
(3)梯子:梯子也是一种常见的第二类杠杆。
当我们爬上梯子时,我们施加的力位于梯子的一侧,支点位于地面上,通过对杠杆原理的应用,我们可以保持平衡并安全地爬上梯子。
4. 杠杆模型的意义和应用杠杆模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远不止以上几个例子。
通过对杠杆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矩的概念,并将这些概念扩展应用到其他相关的物理问题中,如浮力、测量和机械原理等。
高中物理力学44个模型
高中物理力学44个模型物理力学是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力学,我们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
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下面将介绍高中物理力学中的44个模型,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力学知识。
1.质点模型:假设物体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位置。
2.运动学模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3.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模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速度不断改变的直线运动。
5.抛体模型:研究物体抛出后在重力作用下的轨迹运动。
6.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定律。
7.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定律。
8.牛顿第三定律模型: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9.惯性系模型:描述物体的力学规律需要建立的参考系。
10.非惯性系模型:在非惯性系中描述物体的力学规律需要引入惯性力。
11.作图模型:通过绘制物体受力情况的示意图来帮助分析解题。
12.叠加原理模型: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合力来简化分析。
13.平衡模型:研究物体所受力使合力为零的情况,包括静平衡和动平衡。
14.弹簧模型: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受力大小成正比的物理模型。
15.胡克定律模型:描述弹簧弹性力与伸长(压缩)长度成正比的定律。
16.重力模型: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自由落体和斜抛运动。
17.动力学模型:研究物体受到的力对其运动状态的影响。
18.动能模型: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19.势能模型: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20.机械能守恒模型:封闭系统机械能总量在没有非弹性碰撞的条件下保持不变。
21.动量模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2.动量守恒模型:封闭系统内动量总量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23.质心模型:多个物体的质心位置与各物体质量与位置的加权平均值。
几种常见的直线运动模型
☆几种常见的直线运动模型☆实例类型规律v-t图象备注一1、自由落体2、沿斜面下滑单向匀加速atvv+=2021attvy+=二刹车单向匀减速atvv-=2021attvx-=1、注意刹车停止的时间2、逆向思维法三1、竖直上抛2、冲上光滑斜面往返匀变速atvv-=2021attvx-=1、具有对称性2、取抛出点为位移起点,x>0表示在抛出点上方;x<0表示在抛出点下方。
四1、有阻力上抛,阻力f恒定2、冲上粗糙斜面先以a1匀减速,再以a2反向匀加速mfmga+=1mfmga-=2五有阻力上抛,且阻力与v成正比。
先做a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再a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mkvmga+=1mkvmga-=2vto t1t2vto t1t2vkf⋅=阻t1时刻a=g六由静止先加速再减速xavavmm=+221222x)tt(vm=+212vto t1t2v m七由静止先以a1加速时间t,再以a2经过时间t返回出发点221211211212121tat vxt avt axxx-===-=3121=aa2121=vv八雨滴下落收尾速度加速度逐渐减小至零的加速运动mkvmga-=V逐渐增加,a逐渐减小,最终kvmg=时a=0,达收尾速度kmgvt=1、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经过一段时间当速度为v时,将加速度反向、大小改变.为使这物体再经过与加速过程所用时间的N倍时间恰能回到原出发点,则反向后的加速度应是多大?回到原出发点时的速度为多大?2、处于光滑水平地面上的质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立即改为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又经过t秒恰好回到出发点,求a1:a2=?3、(2014•陕西一模)如图所示,一物体m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从底端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力F做功为60J,此后撤出力F,物体又经过时间t回到出发点,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回到出发点的动能为60JB.恒力F=2mgsinθC.撤出力F时,物体的重力势能是45JD.动能与势能相等的时刻一定出现在撤去力F之后4、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经时间t后撤去F1立即再对它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2,又经时间t后物体回到出发点,在这一过程中,F1、F2分别对物体做的功W1、W2的关系是()A. W2=W1B. W2=2W1C. W2=3W1D. W2=5W15、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时间后,改做加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又经过2t时间恰好回到出发点,则该质点在前后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的比值?6、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经时间t1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经时间t2后恰好回到出发点.则a2与a1的比值应为下面的()A.1:1 B.t1:t2C.t2:t1D.以上说法都不对7、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经一段时间后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加速度大小为a2,全过程的位移为x,求全过程的时间.8、真空中的光滑水平绝缘面上有一带电小滑块,开始时滑块静止。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模型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模型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解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中常见的68个解题模型。
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模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重力模型: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5. 弹簧模型: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6. 摩擦力模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压力成正比。
7. 斜面模型: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8. 动量守恒模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9. 能量守恒模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部分10. 热传导模型: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11. 热膨胀模型: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
12. 热平衡模型: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13. 热容模型: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成正比。
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模型:PV = nRT,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
15. 热力学第一定律模型:热量的增加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与对外做功的总和。
三、光学部分16. 光的直线传播模型: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17. 光的反射模型:光线与平面镜或曲面镜相交时,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18. 光的折射模型: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遵循折射定律。
19. 光的色散模型:光在经过棱镜等介质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20. 光的干涉模型:两束相干光叠加时,会出现干涉现象。
21. 光的衍射模型:光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22. 光的偏振模型:光的振动方向只在一个平面上。
四、电学部分23. 电流模型:电流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大学物理模型汇总
大学物理模型汇总
引言
大学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有许多重要的物理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本文档汇总了几个常见的大学物理模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简谐振动模型
简谐振动是指一个系统在平衡位置附近以某个频率来回振动的现象。
这个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弹簧振子、摆锤等一系列物理系统的运动。
2. 牛顿力学模型
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根据牛顿三定律,我们可以预测物体运动的轨迹、力的作用等。
3. 电磁场模型
电磁场模型描述了电荷和电磁波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静电场和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荷的运动、电磁波的传播等现象。
4. 热力学模型
热力学模型用来研究热量与能量之间的转换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
它包括热力学定律、热力学过程等,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的温度变化、热平衡等问题。
5. 光学模型
光学模型研究光的传播与相互作用。
它涉及折射、反射、光的色散等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光的传播路径、成像原理等。
6. 相对论模型
相对论描述了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它对时间、空间、质量等概念提出了新的理解,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结论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大学物理模型,它们为我们解释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大学物理知识,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人船模型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人船模型知识点归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物理人船模型知识点归纳人船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器材,用于研究浮力、压力等物理现象。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人船模型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浮力和压力的原理和应用。
下面我们将对高中物理人船模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实验内容。
一、浮力的原理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向上的支持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等于排挤的液体的重量,方向垂直向上。
在人船模型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水面上的人船的放水量,观察人船的浮沉情况,来验证浮力的原理。
二、浮力的计算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ρVgF表示浮力的大小,ρ表示液体的密度,V表示物体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称量水的重量,并根据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数值,计算出物体的浮力大小。
三、浮力的应用浮力是人船模型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可以了解浮力的原理和应用,比如船只在水面上浮沉的原因、潜水艇的下潜和浮起等现象。
浮力的应用还涵盖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气球、潜水器等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都需要考虑浮力对物体的支持作用。
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通常用P表示,计量单位为帕斯卡(Pa)。
根据压力的定义,压强和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P=F/AP表示压强,F表示作用力,A表示面积。
在人船模型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在人船上施加外力,调节重物的放置位置,来观察人船表面的压强分布情况。
五、浮力和压力的关系浮力和压力是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在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以及重力加速度有关;而压力是液体对物体作用的力,并受到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的影响。
在人船模型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水面上的人船和水面之间的距离,探究浮力和压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物理现象的理解。
浅析物理学习中的常见运动模型
浅析物理学习中的常见运动模型作者:陈与争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02期摘要:高中物理是高考的重要科目,其中的运动知识,在高考物理科目中占有较大分值,要想学好运动知识,就必须掌握运动模型。
为此,本文谨就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常见运动模型进行分析与探讨,结合运动模型与自己的学习经验,希望能够给同学们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对提高同学们的物理水平起到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运动模型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具备观察及思考能力,并能够结合物理实践总结学习经验,以便于更好地掌握物理定义及相关定律,奠定自己的物理基础。
物理运动模型是以物理问题研究及物理模型为基础,可以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通过抽象化的分析方式进行题目解析,对于物理运动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
一、圆周运动模型高中物理学习中,圆周运动是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要明确圆周运动作为一种特殊曲线运动的独特性质。
在学习圆周运动相关知识时,我们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曲线运动规律,这使得我们对曲线运动有一定了解,就更加容易去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
圆周运动模型学习中,匀速圆周运动较为常见,需要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信息,包括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等,明确这些相关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以确保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相关知识。
生活中常见的匀速圆周运动现象包括火车、汽车的转弯,因此这一类型的例题较多。
例如,火车绕着一座山体行驶,将火车头及火车尾部分别视为一个点,将山体视作球体,则火车在进行匀速圆周运动时,火车头及火车尾部在哪个方面的数据一致?()。
A.线速度B.角速度C.加速度D.轨道半径对该题目进行解析,可知该题目在运动模型分析中较为典型,因此在解析题目时,要首先明确圆周运动的具体规律,掌握圆周运动中相关元素之间的关联。
经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运动周期及运动频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v=2πrT];[ω=2πT];[v=rω]。
方法26 高中物理模型盘点(十六)类平抛运动模型-高考物理学习记忆方法大全
方法26 高中物理模型盘点(十六)类平抛运动模型物理模型盘点——类平抛运动模型[模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是中学物理的重点知识之一,在每年的高考中一般都与磁场综合,分值高,涉及面广,同时相关知识在技术上有典型的应用如示波器等,所以为高考的热点内容。
[模型要点]1、类平抛运动模型: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恒定且垂直于初速度方向的运动,我们称之为类平抛运动.在解决这类运动时,方法完全等同于平抛运动的解法,即将类平抛运动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互相独立的运动,然后按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题.即将平抛运动的解题方法推广到类平抛运动中去.2、类平抛运动与平抛运动的区别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水平,只受与初速度垂直的竖直向下的重力,a =g ;类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不一定水平,但合外力与初速度方向垂直且为恒力,a =F 合m。
3、求解方法(1)常规分解法:将类平抛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初速度方向(即沿合外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特殊分解法:对于有些问题,可以过抛出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将加速度a 分解为ax 、ay ,初速度v0分解为vx 、vy ,然后分别在x 、y 方向上列方程求解。
4、求解类平抛运动问题的关键(1)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找到合外力的大小、方向,正确求出加速度。
例题中,物体受重力、支持力作用,合外力沿斜面向下。
(2)确定是研究速度,还是研究位移。
(3)把握好分解的思想方法,例题中研究位移,把运动分解成沿斜面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将两个方向的运动用时间t 联系起来。
5、带电粒子的类平抛运动模型其总体思路为运动的分解(1)电加速:带电粒子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在静电场中静止开始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经过电势差U 后所获得的速度v0可由动能定理来求得。
即2012qU mv =。
(2)电偏转:垂直电场线方向粒子做匀速00x v v x v t ==,,沿电场线方向粒子做匀加速,有:220tan 2y y x v qU qUL v t y dm v dmv θ===,, (要求自行作图推导) 在交变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常见的产生及变电场的电压波形有方行波,锯齿波和正弦波,对方行波我们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分段处理,对于后两者一般来说题中会直接或间接提到“粒子在其中运动时电场为恒定电场”。
高中物理模型-滑轮模型(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模型-滑轮模型(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模型-滑轮模型(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模型-滑轮模型(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模型组合讲解——滑轮模型张武喜【模型概述】滑轮是生活中常见的器具,根据其使用方法有动滑轮与定滑轮,在试题中还有它的“变脸”模型,如光滑的凸面(杆、球、瓶口等)。
【模型讲解】一、“滑轮”挂件模型中的平衡问题例1。
(2005年烟台市检测题)如图1所示,将一根不可伸长、柔软的轻绳左、右两端分别系于A 、B 两点上,一物体用动滑轮悬挂在轻绳上,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1θ,绳子张力为1F ;将绳子右端移到C 点,待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2θ,绳子张力为2F ;将绳子右端再由C 点移到D 点,待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3θ,绳子张力为3F ,不计摩擦,并且BC 为竖直线,则( )A 。
321θθθ<=B 。
321θθθ== C. 321F F F >>D. 321F F F >=图1解析:由于跨过滑轮上绳上各点的张力相同,而它们的合力与重力为一对平衡力,所以从B 点移到C 点的过程中,通过滑轮的移动,2121F F ==,θθ,再从C 点移到D 点,3θ肯定大于2θ,由于竖直方向上必须有mg F =2cos 2θ,所以23F F >。
故只有A 选项正确.二、“滑轮”挂件模型中的变速问题例2. 如图2所示在车厢中有一条光滑的带子(质量不计),带子中放上一个圆柱体,车子静止时带子两边的夹角∠ACB=90°,若车厢以加速度a=7.5m/s 2向左作匀加速运动,则带子的两边与车厢顶面夹角分别为多少?图2解析:设车静止时AC 长为l ,当小车以2/5.7s m a =向左作匀加速运动时,由于AC 、BC 之间的类似于“滑轮",故受到的拉力相等,设为F T ,圆柱体所受到的合力为ma ,在向左作匀加速,运动中AC 长为l l ∆+,BC 长为l l ∆-由几何关系得ll l l l 2sin sin sin γβα=∆+=∆- 由牛顿运动定律建立方程:mg F F ma F F T T T T =+=-βαβαsin sin cos cos ,代入数据求得︒=︒=9319βα,说明:本题受力分析并不难,但是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三、“滑轮"挂件模型中的功能问题例3。
“滑块—弹簧”模型和“滑块—斜(曲)面”模型-高考物理复习课件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目录
提升素养能力
2.如图2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P的质量为m,
Q的质量为3m,Q与轻质弹簧相连。Q原来静止,P以一定初动能E向Q运动并
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A )
3 A.4E
3 B.8E
目录
2
提升素养能力
目录
提升素养能力
A级 基础对点练 1.(2024·广东东莞高三检测)如图1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
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
从槽高h处自由下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研透核心考点
(2)若小车水平轨道AB相对水平面的高度为0.5R, 求滑块从左端滑离小车后落地瞬间滑块与小车左 端的距离为多少?
解析 滑块(可视为质点)滑上小车到滑块从左端滑离小车,滑块与小车水平方向
动量守恒,有mv0=mv1+2mv2
滑块与小车机械能守恒,有12mv20=12mv21+12×2mv22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滑块 b 沿 a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vg20
B.滑块 a 运动的最大速度25v0 C.滑块 b 沿 a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vg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习中的常见运动模型
高中物理知识就是在初中物理知识基础上进行延伸与发展的,其主要就是从表面的物理现象转向更加深入的物理研究。
我们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清楚感受到物理运动知识的逐渐深入。
本文就结合实际的例题,对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些运动模型进行分析。
物理这门学科中的知识点就是建设在现实客观事物上的,所以我们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学习观察与思考,在实际中逐渐地总结经验,对一些物理的定义以及定律进行深入了解与掌握。
这样才能够对运动相关的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并以此提升自己的解题效率与物理学习水平。
圆周运动模型
圆周运动就是曲线运动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我们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已经先对曲线运动的相关规律进行了理解,在学习与解答圆周运动时就比较简单。
而匀速圆周运动就是圆周运动知识点中比较常见的部分,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掌握线速度、角速度以及周期等相关的概念与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将定律使用到实际的例题中。
在这里主要就是将匀速圆周运动作为例子进行讲解。
例题1:在地球的表面上有纬度不同的两个点,其分别就是a与b。
若就是将地球当做一个球体,则ab两个点随着地球进行自转,同时进行匀速性的圆周运动,那么?@两个点在下面
哪个方面的大小就是一样的?
A、线速度
B、角速度
C、加速度
D、轨道半径
解析:这道题目就是一道十分典型的运动问题,我们在对这种题型进行解答的时候,要首先对这种运动的相关规律进行理解。
我们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时候就知道:线速度V、角速度,周期T以及频率f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物理教材中也有详细的描写:v=2πr/T,ω=2π/T=2πf,v=rω等等相关的式子。
因此在解答这道题目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根据V=rω来断定AC都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只有B选项。
直线运动模型
高中物理中的直线运动分成了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
直线运动。
我们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就需要对相关的基础性定义进行理解。
例如其中将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之为匀速直线运动,其特点就是物体在任何时间中经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一定的,其中瞬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速度也不会发生变化,其中合外力就是零,公式就是:s=vt。
但就是在实际生活化中就是不存在绝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其只就是将一个实际运动进行相似的处理,这就是一种被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在这里主要就是将匀速直线运动进行阐述。
例题2:在一个匀速行驶的大巴中,一位同学正在往各个方向使用一样的力进行立定跳远,根据这个现象在以下选项中找出正确的说法。
A、朝着与大巴行驶方向一致跳的最远
B、朝着与大巴行驶方向相反进行立定跳最远
C、朝着与大巴行驶方一致跳的最近
D、朝各个方向跳都就是一样的距离
解析:我们在对这道题进行解答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大巴与人一起进行了匀速直线运动,而人在进行竖直跳
的时候,因为受到了惯性的原因,人在空中的时候还需要在水平方向上与大巴用一样的速度进行运动,而这个时候与人站
在静止大巴上就是相同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将题目中的运动当做就是在静止的大巴上进行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朝着各个
方向跳的距离都就是一样的,所以正确的答案就是D。
平抛运动模型
例题3:标准排球场总长度就是18米,女排比赛网就是2、24m,在一场市级比赛中,女排运动员A在后排起跳强攻位置正好在距离网3米的正上方。
之后A击球速度不管多大,不就是下网则就是出界,试着分析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
我们在对高中物理中一些运动规律与知识定义进行学
习的时候,要多在实际的例题基础上进行锻炼,对一些常见的运动模型问题进行深入的解析,研究其中运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然后综合相关的定义来对题目进行解析,在解答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更加深入地对相关的概念进行记忆,进而真正达
到学习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