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苗寨吊脚楼
传统民居苗族吊脚楼(传说中的苗族吊脚楼)
传统民居苗族吊脚楼(传说中的苗族吊脚楼)贵州,不图名扬天下,总有那么一处,却总会默默的打动你。
细雨、农田、吊脚楼、苗歌、青山……简简单单的词语便构成了简简单单的苗寨生活。
西江千户苗寨,在过度的商业开发下,夜景也逐渐不再有最原始的苗寨模样。
那一座座吊脚楼的内里,才是苗族文化的精髓所在。
民间有句谚语:“客家住街头,仲家住水头,苗家住山头”。
苗族的历史就是一个惨烈逃亡的过程,也是一个顽强生存生生不息的励志故事。
蚩尤战败,族人便一路向西南地区逃亡,一次次战败下来,一步步被“逼”上了山头。
苗寨的地址多设在山巅、垭口、悬崖等险要之处,居高临下、可退可守,久而久之,仇家便不再找上门来了。
试问,苗族先辈们如何在“穷山恶水”的恶劣条件下生存呢?经过无数次实践,聪明的先辈总结出两样克服困境的法宝——梯田和吊脚楼。
吊脚楼解决了栖身的问题,梯田则解决了粮食问题。
贵州的加榜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如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
世人都说这里是人间仙境,只有农民才知这是生存的苦难啊。
吊脚楼是山的产物,越是山区,就越能体现出它的强大。
在山高坡陡的山区,修建房屋就无法像在平地那样打地基,吊脚楼依地形而建,克服了山地的陡峭与贵州潮湿多雾的天气。
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
这是先辈勤劳的结果、智慧的结晶。
标准的吊脚楼分为三层,最底层用来喂养牲畜、家禽,贮藏蔬菜以及堆放家具农具;第二层相对于地层来说比较干爽,是人居住的地方,有厨房、主卧、次卧等,在主厅和楼外有长廊座椅,民间称之为“美人靠”,在苗语里叫做“噶息”,是专供人休闲小憩、纳凉观景、绣花挑纱的地方;最上一层比较干燥,适合长时间存储粮食,是苗家的仓库,还可以晾晒粮食。
苗族同胞用这一座座吊脚楼克服了许多的不可能,一代代自强不息、开枝散叶、成就未来,而西江千户苗寨只是一个缩影而已,小万每每看到山上层叠的吊脚楼,在感慨之余,总会多了一份欣赏和敬意在其中。
苗寨建筑特点作文
苗寨建筑特点作文
《苗寨建筑吊脚楼+风雨桥》
吊脚楼是苗寨特有的建筑,一般分三层,第一层用来摆放农具与饲养家畜,第二层用于生活居住,第三层则用来存放粮食与生活用品。
里面的建筑全是木质结构,清一色的原木质地,有的崭新,有的古旧,青黑色的石瓦错落有致的在房顶堆叠。
建在白水河上的风雨桥一共有七座。
回望西江千年的历史,除了“风雨”二字,似乎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去总结与诠释。
最初建造这样的桥梁主要是为了遮风挡雨,方便居民的生活,以及改善整个村寨的风水条件。
所以,整个西江苗寨,连接各村寨的七座桥梁,前前后后都冠以“风雨”之名。
木桥不用一钉一铆,全以榫卯连接,看似脆弱,实则坚固——相互间的融合与连接是可以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的,也契合了苗族人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
只可惜洪水是它的克星,为了抵抗洪水,后来西江所修的风雨桥都采用了水泥和木材混合的结构。
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苗族吊脚楼
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苗族吊脚楼苗族自古就有依陡岭而居的习俗。
村落的选向依山势而定,只要靠近水源,野兽出没少且向阳,便能建寨。
大多聚族而居,几家或几十家住一个村寨,村寨的房屋紧密相邻,三五十栋或一二百栋紧挨在一起。
每寨七八户、几十户不等,三四十户的大寨较少见。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也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颇具特色。
传统的苗族吊脚楼建筑多为木结构,以瓦或杉树皮、茅草等遮盖屋顶,也有用薄石板为屋顶的。
各地房屋形式不大相同。
住在山区的多住吊脚楼,在二三层阶梯的坡地上,利用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竖立较长的木柱,上方则竖立较短的木柱来支撑,铺上楼板,盖房屋;楼下不住人,用在堆放杂物或饲养家畜。
木楼的窗户不大,室内阴暗,但能避风寒,房屋大都紧紧相靠,谷场则建在村边寨头,以免一旦失火,危及粮食。
苗族屋内的布局以火塘为中心,火塘用青石板砌成,再用椿木圈成正方形,然后在火塘周围以质地坚硬的木地板铺“地楼”。
“地楼"离地面约30厘米,内设火塘。
火塘边安设祭祀祖先的灵位,人们的起居、饮食、祭祖、敬神、打坐都在火塘旁。
因此,到苗家做客,如未得到主人邀请,不能在“地楼"火塘边的凳子上坐。
当主人邀请就座时,必须到外边擦掉鞋子上的泥巴才可在火塘边坐下。
苗家对于火塘有着特殊的情感,有书记载:“当时苗民被迫迁徙深山老林,无房居住,只好栖身岩穴,或者搭棚为屋,避风躲雨,因为穷得没有铺盖。
所以借助火坑烧火御寒。
"吊脚楼除了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形式外,还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即空间宇宙观念。
这在苗族吊脚楼正梁中央的普遍存在的那一神秘象征符号可见一斑。
符号呈圆形,分内外两层,外圈为朱红或墨汁绘就,中心则用红色,如一“卵”形,整个符号形状十分古拙。
其基本含义是房屋可以包含宇宙,容纳天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苗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接近,更为亲密,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
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
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独特的民居建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苗族民居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建筑风格,还彰显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介绍苗族民居的特点和魅力。
苗族民居被称为“吊脚楼”,这是由于建筑的支撑柱子很高,使得整个建筑仿佛漂浮在空中。
苗族民居常常建在山坡上,以便利水、通风和防守,同时也为了躲避洪水和野兽的侵袭。
吊脚楼的木质结构非常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才能建造。
苗族人民对于吊脚楼的建造非常讲究,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苗族民居通常由三层或四层组成,每层都有特定的用途。
底层是用来养动物和储物的地方,二层是起居的空间,三层是用于睡觉和存放粮食的地方。
有些富裕的苗族家庭还会有四层,第四层通常是用来储存家族的重要物品和纪念品。
各层之间有楼梯和走廊相连接,方便人们在不同楼层之间移动。
苗族民居的外观也非常独特。
建筑的外墙常常漆成鲜艳的彩色,用来表示家庭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苗族人民喜欢在民居的门口悬挂装饰物,如鸟笼、风铃等,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同时,苗族民居的屋顶通常是用瓦片盖起来,以防止雨水渗透。
屋顶的形状顶多将筒子状,这是因为苗族人民崇尚自然,希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除了外观特点,苗族民居的内部布局也非常注重细节。
民居内部的装饰主要以木雕、壁画和刺绣为主,展示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艺术才能。
同时,苗族民居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是火塘。
火塘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中心,人们在火塘旁边进行烹饪、取暖和家庭聚会。
火塘被视为家庭的象征,代表着家庭的和睦与温暖。
苗族民居不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人民重要的精神寄托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作为苗族传统建筑的代表,吊脚楼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技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当今的现代社会,苗族人民依然保持着对于传统建筑的热爱和传承。
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无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苗族人民自豪的象征。
总结起来,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繁复的结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吊脚楼的分析
吊脚楼结构形成与气候关系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
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
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肇始于环太湖地区,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
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最重要的是生态表现贵州多陡坡、峭壁、悬崖、坡地,常年多雾,吊脚楼是结合地形、适应气候的典型建筑作品。
贵州吊脚楼建筑平面灵活自由,依坡而建,体型错落多变,建筑对内对外较为开敞,建筑全部或部分高架于地面之上的建筑方式,非常有利于通风,避免了地面潮气侵入室内。
吊脚楼源于干栏建筑,但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干栏建筑。
纯干栏建筑的基本条件是底层全部架空,但西南地区山高崖陡,可种植粮食的田地稀贵,当地人采用在斜坡上建造房屋,挖填部分土石方作为房屋前、后部地基,后地基作为建筑的地面承重部分,前地基上用木构架做穿斗式掉层的吊脚楼,产生的建筑底层前部地面上升为楼层,与后部地面齐平,这样半楼半地样式的吊脚楼由此形成。
多彩贵州行(十一)西江千户苗寨之吊脚楼
多彩贵州行(十一)西江千户苗寨之吊脚楼吊脚楼是苗寨特有的住宅建筑,我当知青时曾经参加过当地苗族老乡的吊脚楼修建,在起房、架梁和上瓦等环节,成了寨子里大家欢聚的场合和时刻,事毕要聚在一起吃油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邀请参与者吃一顿饭。
在起房和架梁时,会有寨子的一位老者吟唱架梁的祝辞,大家还会一起唱立房歌,这些都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
苗族木匠师傅在建造吊脚楼是所呈现的工艺水平和精湛技艺令人佩服不已,一座吊脚楼的框架全系榫卯衔接。
一栋房子需要的柱子、屋梁、穿枋等等有上千个榫眼,木匠从来不用图纸,仅凭着墨斗、斧头、凿子、锯子和各种成竹在胸的方案,运用娴熟的技巧便能使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让一栋栋3层木楼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上,形成了苗家特有的建筑。
苗家人在迁徙到一个认为适于安家的地方后,为了留下平地作耕种用田,一般选在30—70度的斜坡陡坎上建造住居,在传承传统的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创建了穿斗式木质结构吊脚楼。
这种木质的吊脚楼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结构。
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
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
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在西江千户苗寨,我也特别注意了这里的吊脚楼的结构和形状,两相对比我发现与几十年前的还是有了较大的区别。
可能也是由于经济发达和时代进步的原因,西江苗寨的一些吊脚楼与几十年前那些质朴的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有的甚至没有吊脚了。
吊脚楼不全是站在山坡上,沿着寨子主干道的平地上也建了不少吊脚楼,特别是楼更大了,由原来的四榀三间改为了五榀四间结构。
当然,各层的用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是考虑到卫生的原因,一层基本上改变了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的做法。
在这里,一千多户苗家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相叠,鳞次栉比。
外人来到西江,无不为其巨大的规模与恢宏气势所震撼:与其说这是个村寨,不如说是一片森林,一片由吊脚木楼组成的森林,自山顶直铺到山脚,将整座山严严实实包裹起来。
苗族“吊脚楼”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发展和文化
苗族“吊脚楼”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发展和文化
按传统,祖宗圣灵的神龛要设在二楼的中柱脚。
苗族人民认为在吊脚楼里有祖先的圣灵日夜庇荫,阖家方能兴旺发达,人人皆可健康平安。
楼的板壁用刨光的杉木板封装。
每间的窗棂子用木条拼成形状不同的图案。
各间的房门均为独扇,惟有堂屋大门为两扇。
富裕人家还在大门上刻有龙凤浮雕。
大门上方,两头安装有两个
三楼多用半存放粮食和种子,是一家人的仓库;如果人口多,也装隔出住人的卧室。
厨房安置在偏厦里。
建筑的空间分割组合,以祖宗圣灵神龛所在的房间为核心,再向外延伸辐射。
家庭成员在这样的空间组合下生活,无形中便被祖宗圣灵所在的堂屋的空间引力所凝聚,从而为家庭的团结增强了亲和力。
祖先崇拜的苗族传统宗教,在吊脚楼的民居建筑上被充分完美的体现出来了。
吊脚楼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吊脚楼除了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形式外,还有其
深刻的文化内涵,即空间宇宙观念。
这在苗族吊脚楼正梁中央的普遍存在的那一神秘象征符号可见一斑。
符号呈圆形,分内外两层,外圈为朱红或墨汁绘就,中心则用红色,如一“卵”形,整个符号形状十分古拙。
符号一般请具有一定巫术的“掌墨师”或土家巫师用凿在黄色圆心处凿一圆洞,新楼主人则要跪下用衣服将木渣全部接着,最后再在梁木两端分别写上“乾”、“坤”二字。
之中。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千户苗寨吊脚楼作文
千户苗寨吊脚楼作文
哎呀呀,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千户苗寨,那里的吊脚楼可太有意思啦!
一走进千户苗寨,我就被那一排排的吊脚楼吸引住了。
嘿呀,那些吊脚楼就像一个个神奇的小城堡一样立在那里。
我兴奋地跑过去,看着那些独特的建筑,心里充满了好奇。
哈哈,我一会儿摸摸这里,一会儿看看那里。
“哎呀,这些房子怎么都建在这么高的地方呀?”我好奇地问爸爸。
爸爸笑着说:“这就是吊脚楼的特色呀。
”
我在吊脚楼中间穿梭着,感觉就像在一个迷宫里一样,嘿嘿,可好玩啦。
我还发现吊脚楼下面有好多柱子支撑着,感觉好神奇呀。
“嘿呀,这些柱子可真厉害,能撑起这么大的房子呢。
”我自言自语道。
我在吊脚楼里跑来跑去,开心得不得了。
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总也看不够。
哎呀呀,千户苗寨的吊脚楼真是太独特啦,我好喜欢呀,哈哈!。
贵州民居吊脚楼论述
贵州民居吊脚楼论述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悠久。
相应的,在建筑史上也有丰富的建筑经验以及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贵州民居吊脚楼就是丰富中华建筑风格中的一种。
本文以贵州民居吊脚楼为核心进行论述,分析其建筑装修风格以及建筑功能。
标签:贵州;民居;吊脚楼引言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建筑风格也是独具特色。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不同的地区也形成了其特有的建筑艺术。
例如客家土楼、土家吊脚楼等。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建筑风格也趋于现代化,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大多相雷同。
而我国现存的一些传统建筑形式则成为彰显民族特色的重要载体,成为我国建筑业的瑰宝。
本文就以贵州民居吊脚楼为核心进行论述。
1贵州民居吊脚楼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地势西高东低,多山多水,一直以来都比较落后与封闭,山区仍然保留着不少至今不被世人所知的村落。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村落逐渐被开发出来,而这些村落的房屋形态也以一种崭新的民居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贵州苗、侗、瑶、水、土家等民族居住地,有一种建筑随处可见,那就是南方山区典型的吊脚楼形式。
它几乎成为贵州民居建筑的代名词,是贵州民居的精华所在。
它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
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一种房屋。
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
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吊脚楼这一民居形式,很好地反映了贵州民居建筑构图的自由灵活和浪漫情趣,其中许多独具匠心的传统细部装饰处理,也能从一个侧面突出它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在传统贵州民居吊脚楼结构中,一般都分为三层,底层属于用以喂家畜,二层供居住,三层则是粮食及杂物堆放处,每家都有一个能眺望外景的出挑大阳台,设美人靠,屋顶形式极富特色。
2贵州民居吊脚楼构造特点吊脚楼是为适应山地地形,底层架空,并在转角欱子部位作一圈转廊,转廊出挑较大,均不落地,从底下仰视,如同吊在半空,故称吊脚楼。
【凝固华章】消失的建筑——苗族吊脚楼
【凝固华章】消失的建筑——苗族吊脚楼
吊角楼是一种典型的干栏式建筑。
建造时,顺坡面开挖成两级台阶式屋基,上层立较矮的柱子,下层立较高的柱子。
这样房子建成后,就可使前半间的楼板与后半间的地面呈同一水平。
而自上而下直接立在下层屋基处的柱子,则构成托举支撑前半间房屋的吊脚柱,吊脚楼即因此而得名。
苗族的吊脚楼历史自然比重庆的吊脚楼久远得多,个中蕴涵的文化风情却十分鲜明。
它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并不是找不到几十个平方的平地,而是平地上矗立起来的吊脚楼少了些气势,不能占风水之利。
苗族吊脚楼的材料以杉木为主。
杉木是能耐腐蚀的,中国著名盐都自贡的盐井天车都是用杉木扎制的。
按传统的标准,一栋三层三开间的吊脚楼,需用24根柱子,四五十根枕木,以及上万块瓦片即可建成。
但令人称奇的是,偌大一座楼房,除固定椽子用少许铁钉外,其它部位全部用卯榫构筑而成,反映了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
如今这样的杉木吊脚楼在湖南、贵州部分苗族居住区还能见到,但正在被水泥小楼所取代。
苗人建房有很多礼仪和讲究,丝毫马虎不得。
“踩新房”便是其中之一。
即当新房落成后,本寨或外寨的亲友都要携带礼物前来祝贺。
不知道这样的古礼,在水泥小楼落成时,是否还在举行?。
苗寨建筑特征作文
苗寨建筑特征作文你要是没去过苗寨,那可就错过了一场建筑的奇妙之旅。
苗寨的建筑啊,就像是从古老的传说里长出来的一样,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一走进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吊脚楼。
这吊脚楼可真是苗寨建筑的招牌明星呢!它就像一个高脚的巨人,稳稳地站在山坡上。
下面的几根木柱高高地撑起整个楼体,这木柱就像是巨人的腿,坚实又有力。
为啥要把楼建得这么高呢?这可大有讲究。
一方面,苗寨多山地,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地适应地形,让房子像是从山坡上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和谐。
另一方面呢,吊脚楼下面的空间还能用来堆放杂物或者圈养家禽家畜,真是一点空间都不浪费。
再往上看,吊脚楼的楼身可就更有趣了。
那木质的外墙透着一种古朴的气息,就像是一位历经岁月的老者在静静地诉说着苗族的故事。
外墙的木板拼接得严严实实的,偶尔还能看到一些精致的雕刻。
这些雕刻可都是苗族工匠的心血之作,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还有神秘的苗族图腾。
就像那些鸟儿,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墙上飞出来似的;那些图腾呢,充满了神秘的力量,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要探究背后的含义。
走进吊脚楼内部,你会发现它的布局也很独特。
一般来说,中间是堂屋,这可是整个家庭的活动中心。
一家人围坐在堂屋里聊天、吃饭,欢声笑语都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回荡。
堂屋的两边是卧室,虽然不像咱们现代的房子那么宽敞明亮,但是却充满了温馨的气息。
而且啊,从窗户望出去,外面就是美丽的苗寨风光,青山绿水尽收眼底。
苗寨里除了吊脚楼,还有鼓楼也是不得不提的建筑。
鼓楼就像是苗寨的心脏,它高高地耸立在寨子的中心位置。
鼓楼的造型十分独特,它像一个巨大的宝塔,层层叠叠的飞檐向上翘起,就像鸟儿展翅欲飞。
鼓楼的顶上还有一个大大的宝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是一颗镶嵌在苗寨里的明珠。
鼓楼可不仅仅是个好看的建筑,它还是苗寨里人们聚会、议事的地方呢。
每到重大的节日或者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寨子里的老老少少都会聚集到鼓楼里。
那场面可热闹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苗寨的大小事务,传承着苗族的传统习俗。
苗族的民族特色建筑作文
苗族的民族特色建筑作文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苗族的民族特色建筑,哇,这可老有趣了呢!我跟你说啊,苗族的建筑就像他们的民族文化一样,神秘又迷人。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苗族建筑的时候,嗯……那是好多年前的事儿了。
当时我就像个啥都不懂的小娃子,只知道“哇”地惊叹,这建筑咋这么独特呢?苗族的建筑里,最出名的可能就是吊脚楼了吧。
这吊脚楼啊,就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稳稳地立在那儿。
我听人说,这吊脚楼的构造可有讲究了,不过我记得好像是这样,不过也可能记错喽。
它的下层好像是用来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的,上层才是住人的地方。
你想啊,住在上面,就像住在半空中似的,多酷啊!我还听说啊,在建造吊脚楼的时候,那可是全村人的大事呢。
就像我们现在搞个大工程一样,大家都来帮忙。
男人们在那儿砍木头、钉钉子,女人们呢,就负责做饭啊,给大家送水啥的。
那场面,热闹得很!我就想啊,如果我能参与到这样的建造过程中,那该多有意思啊。
说不定我还能学会不少木工手艺呢,哈哈,不过我这笨手笨脚的,估计也就是给人家添乱的份儿。
说到这吊脚楼的风格,那也是各有不同。
有些吊脚楼的装饰特别精美,雕着各种各样的花纹。
我有个朋友,他叫阿强,他就特别痴迷于苗族建筑上的雕刻。
他跟我说,那些雕刻就像是苗族的历史书一样,每一个图案都有它的故事。
我当时还不信呢,心想,一个图案能有啥故事?后来我才发现,我错得离谱啊。
就拿那个蝴蝶图案来说吧,这蝴蝶在苗族文化里可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呢,好像是跟他们的祖先有关,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我这半吊子的了解。
苗族建筑还有个特点,就是它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得特别好。
不像咱们现在有些建筑,孤零零地杵在那儿,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苗族的建筑就像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周围有青山绿水环绕着,那感觉,就像一幅画似的。
我有时候就想,要是我能在这样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每天听着鸟儿唱歌,闻着花香,那得多惬意啊。
唉,可惜我只能偶尔去旅游的时候感受一下。
在苗族的村寨里,建筑的布局也很有讲究。
苗族的民族特色建筑作文
苗族的民族特色建筑作文《苗族的独特建筑:吊脚楼》在咱中国的大地上,苗族那可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他们的建筑就像他们的民族文化一样独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吊脚楼啦。
我第一次看到苗族吊脚楼是在一次山区旅行的时候。
那地方是个苗族寨子,周围都是山山水水,风景漂亮得像一幅画。
我一进寨子,就被那一座座吊脚楼吸引住了。
这些吊脚楼就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它们依着山势而建。
楼大多是木质结构,柱子啊梁啊什么的都是用一根根粗壮的木头搭起来的。
下面有几根长长的柱子直接立在坡地上,支撑起整个房子。
从远处看,吊脚楼就像一个巨人站在那里,脚下的柱子像是它的大脚。
我走进一户人家的吊脚楼。
刚踏进去,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木头香。
一层一般是用来养牲口的,还有堆放农具杂物什么的。
沿着那有点陡的木楼梯往上走,还真有点战战兢兢的感觉呢,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摔下去。
到了楼上,那就是生活的空间了。
客厅中间有个火塘,周围摆着几把椅子和小凳子。
听主人讲,这火塘可不仅仅是取暖的地方,在以前,一家人做饭、吃饭、聊天都围着这个火塘。
晚上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这里,火塘里的火噼里啪啦地响着,火苗映在每个人的脸上,那场面可温馨了。
我发现吊脚楼的窗户和门啊,都有很多好看的木雕。
那些雕花虽然不像城市里工艺品那样精致得一尘不染,但有一种质朴和生动。
有的刻着飞鸟,有的刻着花草,就像把大自然的东西印刻在了房子上。
睡觉的房间里,床也是那种老式的木床,周围有简单的雕花床栏,躺在上面感觉特别踏实。
从这家吊脚楼走出来,我在寨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
看到这些吊脚楼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暖暖的光,我就觉得这苗族的吊脚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它简直就是苗族人民生活的一个载体,承载着他们的欢笑和故事。
这奇妙的吊脚楼渗透着苗族人民的智慧,让生活在里面的人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让像我这样的外人瞧着就满心欢喜。
《吊脚楼里的生活气息》有一回,我又到了一个苗族的聚居地。
这次呀,我在那住了几天,就住在传说中的吊脚楼里,可算是真正体验到了这独特建筑里的烟火味儿。
【六年级作文】千户苗寨
【六年级作文】千户苗寨暑假在贵州旅行的时候,我们特地在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里住了一晚。
“千家万户”——自然指千家万户。
山脚下有成百上千的木质建筑,就像从山上长出来的一样。
它们与周围的草地和树木融为一体。
壮观的景色中有许多美妙的色彩。
这些木楼非同寻常,正是苗族独特的吊脚楼。
吊脚楼的结构很是奇特:二楼比一楼凸出一块,下面是长长的柱子,支撑起大大的阳台和房屋。
看起来摇摇欲坠,好像随时都可能会倒塌,可是当你真正的置身于上,却发现它其实十分平衡、稳固。
吊脚楼这种奇特的轻快与活泼的设计,离不开当地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这深山老林之中,不仅天气潮湿,而且地面上遍地毒虫,还有野兽骚扰。
而吊脚楼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让苗族人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使他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深深地扎根于此。
除了吊角楼,苗寨还有六座“风雨桥”。
风雨桥的天花板很大,两边都有门廊。
就像水上的房子。
即使刮风下雨也很舒服。
大桥非常宽敞,游客可以欣赏两岸的水景。
最令人惊讶的是,没有钉子,这座桥是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起来的,但它在一百年内不会倒塌。
这是多么好的工艺,伟大的智慧创造了多么奇迹!到了晚上,苗寨的灯火陆续地亮了起来。
一个山头……两个山头……都笼罩在明亮的光辉之中。
而灯火映照下的一座座吊脚楼,在黑色的大山下,衬得格外明亮。
这时候,苗寨就有了带着神秘的壮观,那样的美,让人叹为观止。
苗族人民的智慧创造了一座适应环境的高跷建筑;创造了一座神奇的风雨桥;让他们幸福地生活在这里,一起生活在西河边。
每当苗寨的图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总是忍不住赞叹:啊!多么美好的景色!啊!多么智慧的民族!。
情系苗寨吊脚楼散文
情系苗寨吊脚楼散文情系苗寨吊脚楼散文我的家乡,在巍峨的雪峰山下,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深渡苗族乡。
这里苗族文化底蕴极其浓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今年高考过后,难得如此清闲,于是回家陪陪年迈的父亲。
透过车窗,公路两旁不是青葱嫩绿的梯田、苗家寨子,就是黛绿的杉木竹海。
沿途的山水田园风光与苗寨风土人情融为一体,是人们观光休闲的旅游胜地。
平时与文友谈起家乡苗寨,他们自然会想起湖南的湘西,想起湘西吉首歌坛明星宋祖英,或湘西凤凰著名作家沈从文,就是想不起湘西(怀化市)洪江市还有个深渡苗寨。
由此可见,我的故乡多么地“名不见经传”。
等我介绍之后,他们似有所兴,感叹湘西还有这么一个纯天然的“世外桃源”。
回到家,见到父亲,寒暄之后,自然会想起几年前去世的奶奶与母亲。
看着老屋的吊脚楼,让我的思绪怎能平静!我家乡的吊脚楼,与湘西吉首、凤凰、慈利的大同小异。
因是山区,屋场狭小,为了扩大空间,大多使用吊脚楼。
吊脚楼是我们苗寨的传统建筑,也是湘西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
其后半部分建于实土之上,前半部分伸出实土之外,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其下空旷。
记得孩提时,也是夏天,每逢傍晚,奶奶或母亲就会在吊脚楼为我和弟妹“冲凉”。
那时竹林的山风习习,发出簌簌的天籁之声,但天气依然很燥热。
等“冲凉”之后,我与弟妹都被放在吊脚楼上的“凉床”上。
记得那时我家的凉床,因使用年岁已久,泛出红红的光亮,躺在上面凉舒舒(方言音)的。
等奶奶或母亲来穿衣时,我多么地不情愿,故意把双脚并起,结果常常被奶奶或母亲打p股。
有时天气实在闷热,难以入睡,我的父母就会把凉床抬出吊脚楼,放之庭院。
每逢父母还未来歇凉前,我和弟妹就与奶奶在凉床上数星星,总之数来数去,总数不清。
只知道那颗星最大,那颗星最亮。
启明星,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知道的。
有时,奶奶还会指着牛郎织女星,讲叙他们俩动人的'爱情故事,为此我常常在梦里恨死王母娘娘了。
到现在,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奶奶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还经常叫我们找出自己的那颗星。
吊脚楼描写作文
吊脚楼描写作文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湘西、鄂西、贵州地区的吊角楼也很多。
吊角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文化内涵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
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
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
上二步,喜洋洋,‘乾坤’ 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简介】也叫“吊楼”为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湘西、鄂西、贵州地区的吊脚楼也很多。
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当盖顶的,现在,鄂西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
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坚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
立屋坚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汉族村 落, 富人 的高堂大 屋与 穷人 的陋 室是 特别 直 观 的 ;而苗 族 的 吊
脚 楼 与苗 族 服 饰 一样 ,具 有 一 种 平 等
参 与,也 同时带来 了各 民族的建筑 文 化 ,形 成 了一 种 新 的文 化交 流 。
在 2 0 年 初 秋 , 我 在 西江 随 便 问 08
了一 位苗 族老 人 : “ 些 新木 楼你 们 怎 这 么称 呼? ” “ 家楼 。”这 称 呼有 些接 侗
吊 脚 楼 最 大 的 缺 陷 是 防 火 性 能
差。在西江 的历史上 ,既有战乱中的人
为纵 火 ,也 有用 火不 慎 的失 火 。 民 国末 年 的保 安 团纵 火 ,让这 个 千 户苗 寨 几 乎
此罐 乎名 薯_ ≯ 。
来 的屋 主 间的谈 话 。 “ 师傅 ,基 础 还 唐
是 用 点水 泥 嘛 , 我买 。” “ 要 白花 那 不
个 钱 。用 石 头 ‘ 干码 ’个 台 ,石头 立 起 码 ,用土 来 塞缝 ,在 转角 处 用 大石 头 收
边 。 哪家 都 是这 样 做 的 ,又 快 又稳 靠 ,
栏 目主 持 长 蓓
邮 箱/h n b i2] @ i ac m z a g e 5 2 s n .o
【 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
漫 议苗寨 吊脚楼
吊脚 楼 顺 应 山 势 ,不 需 要 改 变 山 形 ,却 又 虚 实 相 间 , 实 处依 傍 大 山 。虚 ● 文 / 未 人 余
处 空 灵 通 透 。 这 正 是 苗 族 人 与 大 自然 和谐 共 处 的 体 现 。让 人 不 得 不 赞 叹 苗 族
种 平 等 性 ,财 富 的 多 寡 与 之 不 相 关 联 。
这 种 平 等 性 奠 定 了 苗 寨 吊 脚 楼 的 审 美 基 础 ,给 人一 种 放 松 和 愉悦 。 ( 昊吉斌 / ) 摄
大发 展 ,把 临街 、沿 河 一带 原 有的 砖房 拆 除 ,而 营造 一批 新 的木 楼 。新 房 都有
保管你一两百年没得事的!” “ ,你 那
二 十 多年 来 , 我 已经 数 不 清 自 己
去过 多少 次 西 江 。每 一次 去 都会 有 一 些
能 不 能给 个 个 。 ” “ ,我 咋 那
苗 族 的 吊脚 楼 与 苗 族 服 饰 一样 。具 有
头的、鳞次栉比的吊脚楼 ,可谓魅力之
源。
好剥皮 ,杉木 又干得 快。”唐 师傅又 说, “ 最重要的是选好 中柱 ,要树梢不
断 、没 得 遭 过 雷 打 火 烧 、 树 干 又 直 又 圆 ,还 要会 结 果 果 的树 。你 只 要 按我 说
的做 ,一 点 问题都 没 得 。”
雕花面板和护栏,看上去非常养眼。这
是 西江 的旅 游 商业 区, 与 山头上 的 吊脚
楼 毗 邻共 存 。
五 百 多年 前 苗 族 的 先 祖 迁 徙 而 来
时,西江的 山头是一片原始林海 ,白水
河 沿岸 是 瘴 疠 弥漫 的沼 泽地 。人 们只 有 择 高处 建 房 而居 。 陡 峭 的 山 头 没 法 辟 出蜗 居 之 地 , 于 是 “ 边 楼 ” 应 运 而 半
不 上 茬 ,但 却 很 确 切 。 为 什 么 要在 苗
生——木房 一部分 落在坡崖或垒石上 ,
一
寨建 造被 当地人 称为 “ 家楼” 式样 侗 的木 楼?后来 ,我又 问 了正在为木 楼
扫 尾 雕 刻 的工 匠 : “ 们 是 西 江 苗 族 你
部分凌空而架,这就是吊脚楼 。吊脚
先民的智慧和审美。
户外 的空 间 ,那 里有 一排 可 以远 眺纳 凉
匡 家级非物质 史化遗产 名录
i 序号{3 1 8 ^类别 i传统 手工技艺 缡号 ;Ⅷ-3 - 1 ? 。项目名称:苗寨吊脚楼 营造技艺 j
的 “ 美人 靠 ” ,这 也 是 吊脚 楼 的 灵秀 之 地 ;三层 为 储 物 空 间。
楼 顺应 山势 ,不需要改变山形,却又虚 实相 间,实处依傍 大 山,虚 处 空灵通
透 。这 正是 苗 族 人 与大 自然 和 谐 共处 的
被焚为废墟。但 随着时光 的流逝 ,千户
苗 寨 的 胜 景 又 恢 复 呈 现 出来 了。 可 以 说 ,保 留西 江 的 吊脚 楼建 筑 ,最 关键 的
一
个 冬 日, 我在 西 江 的 建 楼 师 傅
唐 老 者 家 曾经 旁 听过 他和 一个 从城 里 回
袭前时间: 66 月 o年6 2
≯ ” 地区或单位 : 硼雀雷 山县 申报 费 一 简介 :西 江千 户 苗寨 吊脚 楼 ,穿。 譬 斗式未结构 歇山项≤前 樯柱 吊脚,调 , 。
吗 ?” “ 我们 是 黎平 侗 族 。” 原来 ,那 次 大建 ,本地 的工 匠不 够 ,就 招募 了大 批 黔 东南 各地 、各 民族 的优 秀 工 匠前 来
体现,让人不得不赞叹苗族先民的智慧
和 审美 。
是保 留它的营造技艺。只要工匠在 ,技 艺在,吊脚楼就永远不灭。西江现在还
有 四十 多名 建造 吊脚楼 的 匠人 ,这 是 最
要 深 入 探 讨 这 个 问题 , 需 要 明确
一
新鲜 的 、不 同于前 的感 受。这 个 古老 的 苗 寨 似 乎一 直在 变化着 ;近 几年 来 , 它 更 是 犹 如一 个朴 素 的村 姑 嬗 变成 家 喻 户 晓 的明 星。 它 的持 久魅 力 ,是在 于 那 些 永 恒 的 内蕴 及其 外 化 , 而布 满 了两座 山
个备 木 料 呢? ” 你 只 要把 几柱 房 、几 步 架 、开 间好 多 ,柱 高好 多确定 了, 我心 头就 有 数 ,错 不 了的。 备 木料 还 要 等季 节 。现 在 是 冬天 ,杉木 水 气 大 ,不好 剥 皮 ;你 到 明年 六 、七 、八 月 间砍 树 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