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PCB布线设计经验谈附原理图

合集下载

pcb布线规则及技巧

pcb布线规则及技巧

使用自动布线工具需 要合理设置参数,以 确保布线的质量和效 果。
自动布线工具可以自 动优化线路布局,减 少线路交叉和干扰。
考虑电磁兼容性
在布线过程中需要考虑电磁兼容 性,避免线路之间的干扰和冲突。
合理选择线宽和间距,以降低电 磁干扰的影响。
考虑使用屏蔽、接地等措施,提 高电磁兼容性。
04 PCB布线中的挑战及应对 策略
模拟电路板布线
总结词:模拟电路板布线需要特别关注信号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
01
确保信号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信号的 突变和噪声干扰。
03
02
详细描述:在模拟电路板布线中,应遵循以 下规则和技巧
04
考虑信号的带宽和频率,以选择合适的传 输线和端接方式。
优化布线长度和布局,以减小信号的延迟 和失真。
05
1 2
高速信号线应进行阻抗匹配
高速信号线的阻抗应与终端负载匹配,以减小信 号反射和失真。
敏感信号线应进行隔离
敏感信号线应与其他信号线隔离,以减小信号干 扰和噪声。
3
大电流信号线应进行散热设计
大电流信号线应考虑散热问题,以保证电路的正 常运行。
03 PCB布线技巧
优化布线顺序
01
02
03
先电源后信号
3. 解决策略:对于已存 在的电磁干扰问题,可 以尝试优化PCB布局、 改进屏蔽设计、增加滤 波器或调整接地方式等 技术手段进行改善。
05 PCB布线实例分析
高速数字电路板布线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高速数字电路板布线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则和技巧 ,以确保信号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考虑电磁兼容性
布线过程中需要考虑电磁兼容性,通过合理的布线设计减小电磁干扰和辐射,提 高电路板的电磁性能。

二十年经验浓缩:PCB布线设计经验谈附原理图

二十年经验浓缩:PCB布线设计经验谈附原理图

二十年经验浓缩:PCB布线设计经验谈附原理图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电池供电市场中,由于成本指标限制,设计人员常常使用双面板。

尽管多层板(4层、6层及8层)方案在尺寸、噪声和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本压力却促使工程师们重新考虑其布线策略,采用双面板。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自动布线功能的正确使用和错误使用,有无地平面时电流回路的设计策略,以及对双面板元件布局的建议。

自动布线的优缺点以及模拟电路布线的注意事项设计PCB时,往往很想使用自动布线。

通常,纯数字的电路板(尤其信号电平比较低,电路密度比较小时)采用自动布线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设计模拟、混合信号或高速电路板时,如果采用布线软件的自动布线工具,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很可能带来严重的电路性能问题。

例如,图1中显示了一个采用自动布线设计的双面板的顶层。

此双面板的底层如图2所示,这些布线层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

设计此混合信号电路板时,经仔细考虑,将器件手工放在板上,以便将数字和模拟器件分开放置。

采用这种布线方案时,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但最麻烦的是接地。

如果在顶层布地线,则顶层的器件都通过走线接地。

器件还在底层接地,顶层和底层的地线通过电路板最右侧的过孔连接。

当检查这种布线策略时,首先发现的弊端是存在多个地环路。

另外,还会发现底层的地线返回路径被水平信号线隔断了。

这种接地方案的可取之处是,模拟器件(12位A/D转换器MCP3202和2.5V参考电压源MCP4125)放在电路板的最右侧,这种布局确保了这些模拟芯片下面不会有数字地信号经过。

图3a和图3b所示电路的手工布线如图4、图5所示。

在手工布线时,为确保正确实现电路,需要遵循一些通用的设计准则:尽量采用地平面作为电流回路;将模拟地平面和数字地平面分开;如果地平面被信号走线隔断,为降低对地电流回路的干扰,应使信号走线与地平面垂直;模拟电路尽量靠近电路板边缘放置,数字电路尽量靠近电源连接端放置,这样做可以降低由数字开关引起的di/dt效应。

PCB板布线技巧

PCB板布线技巧

PCB板布线技巧1.合理规划布局:在开始布线之前,应该先对PCB板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要根据电路的功能和信号传输的需求,将元器件和功能块合理地部署在PCB板上。

在布置元器件时,应该注意使信号路径尽可能的短,并保持良好的信号完整性。

2.地线和电源线设计:地线和电源线是电路中非常重要的信号线。

在布线时,要保证地线和电源线的宽度足够大以承受电流负载,并且要尽量减小地线和电源线的阻抗。

此外,还需要注意地线和电源线之间的间距,以避免相互干扰。

3.运用差分信号线:对于高速传输信号线,可以采用差分信号线布线。

差分信号线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减小信号线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

在布线时,应保持差分信号线的长度相等,并保持一定的间距,以避免互相干扰。

4.控制信号和高频信号的布线:对于控制信号和高频信号,布线时需要格外注意。

控制信号线应尽量和地线分开,以减小相互干扰的可能性。

对于高频信号线,应尽量避免走直线,而是采用更曲折的布线方式,以减小信号的辐射和串扰。

5.设计适当的信号地方向:在布线时,需要合理地选择信号的走向。

对于高频信号和运放信号,应尽量避免穿越整个板子。

信号线的走向应避免和其他高频信号和电源线相交,以减小相互干扰的可能性。

6.控制阻抗匹配:在布线中,要注意保持信号线的阻抗匹配。

如果信号线的阻抗不匹配,会导致信号的反射和损耗,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和质量。

通过控制信号线的宽度和间距,可以实现阻抗的匹配。

7.确保信号完整性:在布线时,需要注意信号的完整性。

可以通过增加电容和电感等元器件来实现信号的滤波和隔离,以减小干扰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采用差分对地布线来降低信号的串扰。

8.注意电流回路:在布线时,需要特别关注电流回路的设计。

电流回路的布线需要注意回路的完整性,避免出现回路断开或者电流集中在其中一小段线路上的情况,从而引起电压降低和电流过载的问题。

以上就是PCB板布线的一些技巧。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设计要求和特性进行合理的布线设计,从而实现电路性能和可靠性的最优化。

pcb布线心得(流程详解、元件布局布线与EMC)

pcb布线心得(流程详解、元件布局布线与EMC)

pcb布线心得(流程详解、元件布局布线与EMC)
pcb布线技巧,轻松搞定布线、布局,主要包括:一、元件布局基本规则;
二、元件布线规则;为增加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采取措施;3、降低噪声与电磁干扰的一些经验等.
一、元件布局基本规则1.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
2.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1.27mm 内不得贴装元、器件,螺钉等安装孔周围
3.5mm (对于M2.5)、4mm(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
3. 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路;
4. 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
5. 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
6. 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

定位孔、紧固件安装孔、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
7. 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
8. 电源插座要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四周,电源插座与其相连的汇流条接线端应布置在同侧。

特别应注意不要把电源插座及其它焊接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器之间,以利于这些插座、连接器的焊接及电源线缆设计和扎线。

电源插座及焊接连接器的布置间距应考虑方便电源插头的插拔;
9. 其它元器件的布置:
所有IC元件单边对齐,有极性元件极性标示明确,同一印制板上极性标示不得多于两个方向,出现两个方向时,两个方向互相垂直;
10、板面布线应疏密得当,当疏密差别太大时应以网状铜箔填充,网格大于8mil(或0.2mm);。

PCB布线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PCB布线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PCB布线的技巧及注意事项布线技巧:1.确定电路结构:在布线之前,需要先确定电路结构。

将电路分成模拟、数字和电源部分,然后分别布线。

这样可以减少干扰和交叉耦合。

2.分区布线:将电路分成不同的区域进行布线,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电源和地线。

这可以减少干扰和噪声,提高信号完整性。

3.高频和低频信号分离:将高频和低频信号分开布线,避免相互干扰。

可以通过设立地板隔离和电源隔离来降低电磁干扰。

4.绕规则:维持布线规则,如保持电流回路的闭合、尽量避免导线交叉、保持电线夹角90度等。

这样可以减少丢失信号和干扰。

5.简化布线:简化布线路径,尽量缩短导线长度。

短导线可以减少信号传输延迟,并提高电路稳定性。

6.差分线布线:对于高速信号和差分信号,应该采用差分线布线。

差分线布线可以减少信号的传输损耗和干扰。

7.用地平面:在PCB设计中,应该用地平面层绕过整个电路板。

地平面可以提供一个低阻抗回路,减少对地回路电流的干扰。

8.参考层对称布线:如果PCB板有多层,应该选择参考层对称布线。

参考层对称布线可以减少干扰,并提高信号完整性。

注意事项:1.信号/电源分离:要避免信号线与电源线共享同一层,以减少互相干扰。

2.减小射频干扰:布线时要特别注意射频信号传输的地方,采取屏蔽措施,如避免长线路、使用高频宽接地等。

3.避免过长接口线:如果接口线过长,则信号传输时间会增加,可能导致原始信号失真。

4.避免过短导线:过短的导线也可能引发一些问题,如噪声、串扰等。

通常导线长度至少应该为信号上升时间的三分之一5.接地技巧:为了减少地回路的电流噪声,应该尽量缩短接地回路路径,并通过增加地线来提高接地效果。

6.隔离高压部分:对于高压电路,应该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对其他电路产生干扰和损坏。

7.注重信号完整性:对于高速和差分信号,应该特别注重信号完整性。

可以采用阻抗匹配和差分线布线等技术来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PCB布线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简化布线、分区布线、差分线布线等,同时需要注意电源和信号的分离、射频干扰的减小等问题。

超强PCB布线设计经验谈附原理图

超强PCB布线设计经验谈附原理图

超强PCB布线设计经验谈附原理图超强PCB布线设计经验谈附原理图(一)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电池供电市场中,由于成本指标限制,设计人员常常使用双面板。

尽管多层板(4层、6层及8层)方案在尺寸、噪声和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本压力却促使工程师们重新考虑其布线策略,采用双面板。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自动布线功能的正确使用和错误使用,有无地平面时电流回路的设计策略,以及对双面板元件布局的建议。

自动布线的优缺点以及模拟电路布线的注意事项设计PCB时,往往很想使用自动布线。

通常,纯数字的电路板(尤其信号电平比较低,电路密度比较小时)采用自动布线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设计模拟、混合信号或高速电路板时,如果采用布线软件的自动布线工具,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很可能带来严重的电路性能问题。

例如,图1中显示了一个采用自动布线设计的双面板的顶层。

此双面板的底层如图2所示,这些布线层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

设计此混合信号电路板时,经仔细考虑,将器件手工放在板上,以便将数字和模拟器件分开放置。

采用这种布线方案时,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但最麻烦的是接地。

如果在顶层布地线,则顶层的器件都通过走线接地。

器件还在底层接地,顶层和底层的地线通过电路板最右侧的过孔连接。

当检查这种布线策略时,首先发现的弊端是存在多个地环路。

另外,还会发现底层的地线返回路径被水平信号线隔断了。

这种接地方案的可取之处是,模拟器件(12位A/D转换器MCP3202和2.5V参考电压源MCP4125)放在电路板的最右侧,这种布局确保了这些模拟芯片下面不会有数字地信号经过。

图3a和图3b所示电路的手工布线如图4、图5所示。

在手工布线时,为确保正确实现电路,需要遵循一些通用的设计准则:尽量采用地平面作为电流回路;将模拟地平面和数字地平面分开;如果地平面被信号走线隔断,为降低对地电流回路的干扰,应使信号走线与地平面垂直;模拟电路尽量靠近电路板边缘放置,数字电路尽量靠近电源连接端放置,这样做可以降低由数字开关引起的di/dt效应。

PCB布线技巧分享

PCB布线技巧分享

PCB布线技巧分享
PCB布线是电子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布线设计可以提高电路性能和稳定性。

下面将分享一些PCB布线的技巧,帮助大家在设计电路板时更加高效和有效地进行布线。

首先,一个良好的PCB布线设计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尽量缩短信号路径,减少信号传输的时间和损耗。

其次是避免信号干扰,尽量减少信号线之间的交叉和交错,尤其是数模混合信号电路。

此外,要保持信号线的阻抗匹配,尽量避免信号线的阻抗不匹配导致信号失真。

最后,还要注意电源线和地线的布线,保持良好的电源和地连接,以减少电磁干扰。

在进行PCB布线时,还有一些实用的技巧可以帮助设计者快速有效地完成布线。

首先是使用层叠布线技术,将信号线和电源线分布在不同的板层上,避免干扰和串扰。

其次是采用直连式布线,尽量减少线路的弯曲和长度,以减小信号传输的延迟和损耗。

此外,还可以使用差分信号线,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尤其适用于高速传输的信号线。

另外,在PCB布线设计中,还可以考虑一些特殊的布线技巧,如使用跳线连接不在同一板层上的电路元件,减少信号线的长度和复杂度。

此外,可以使用特殊形状的线路,如扇出线、波浪形线路等,减少信号线之间的干扰和串扰。

另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地线填充技术,将多余的地线填满整个板面,减少电磁干扰和噪声。

总之,PCB布线是电子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布线设计可以提高电路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遵循基本原则和采用一些实用的技巧,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加高效和有效地完成布线设计,提高电路板的质量和性能。

希望以上分享的PCB布线技巧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设计愉快!。

pcb布线规则及技巧.PPTX

pcb布线规则及技巧.PPTX
在上部放置底层开窗的原因是因为上面要加一层钢片,开窗使露铜与钢片相连,引走多余电荷,开窗一般设置2-3个,在评估图底视图中有说明此部 分加钢片接地 在下部开窗是为了贴EMI屏蔽膜,防止和抑制电磁干扰,在评估图侧视图中有说明此部分加双面电磁屏蔽膜
覆盖膜
离型纸(生产过程中会被撕掉) 胶 PI(一种塑胶,聚酰亚胺)
3. MIPI线对应至少保证2W以上的距离,MIPI线对间最好走一条地线以作保护。 4. SCL和SDA是I2C的串行数据线,并不要求等长。在走线时应尽量不与时钟线MCLK
交叉,二者距离应至少保证2W,3W为宜(因为I2C串行数据线的工作频率大概是 400K,而时钟线的工作频率在1M以上,易产生干扰)
5. 电源线尽可能走0.2MM,如若空间允许,可调整为0.25MM;电源线与 地线之间有空间可将地线空间补大。 6. 一般情况下,电源线应先经过电容在进入芯片的引脚;模拟电源AVDD 和I2C数据线尽量不在一起,即AVDD不可从SCL、SDA中间通过。 7. 电源AVDD、DVDD、DOVDD应尽量分开,DVDD和DOVDD允许相邻,但其间 最好能隔地;电源线均应尽量少打过孔,尽量走总分结构,少有一路到 底。
该图布线存在一个警告,电源引脚成排时,除了可以采用U型布线外,还可以以两个引脚为一组引出一条线, 如右方图片所示
EMI是英文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的缩写,是 电磁干扰的意思。电源是发生EMI的重要来源。电源电路 中EMI电路的作用是滤除由电网进来的各种干扰信号,防止电源开关电路形成的高频扰窜电网,或对设备和应 用环境造成干扰。在其它电路或设备中,也往往要用到EMI电路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和抑制EMI的发生,以防止
8. AGND的目的是保护AVDD,布线时二者尽量平行。

PCB设计布线过程经验分享

PCB设计布线过程经验分享

PCB设计布线过程经验分享说到PCB板,很多朋友会想到它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从一切的家用电器,电脑内的各种配件,到各种数码产品,只要是电子产品几乎都会用到PCB板,那么到底什么是PCB板呢?PCB板就是PrintedCircuitBlock,即印制电路板,供电子组件安插,有线路的基版。

通过使用印刷方式将镀铜的基版印上防蚀线路,并加以蚀刻冲洗出线路。

PCB板可以分为单层板、双层板和多层板。

各种电子元件都是被集成在PCB板上的,在最基本的单层PCB上,零件都集中在一面,导线则都集中在另一面。

这么一来我们就需要在板子上打洞,这样接脚才能穿过板子到另一面,所以零件的接脚是焊在另一面上的。

因为如此,这样的PCB的正反面分别被称为零件面(ComponentSide)与焊接面(SolderSide)。

双层板可以看作把两个单层板相对粘合在一起组成,板的两面都有电子元件和走线。

有时候需要把一面的单线连接到板的另一面,这就要通过导孔(via)。

导孔是在PCB上,充满或涂上金属的小洞,它可以与两面的导线相连接。

现在很多电脑主板都在用4层甚至6层PCB板,而显卡一般都在用了6层PCB板,很多高端显卡像nVIDIAGeForce4Ti系列就采用了8层PCB板,这就是所谓的多层PCB板。

在多层PCB板上也会遇到连接各个层之间线路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导孔来实现。

由于是多层PCB板,所以有时候导孔不需要穿透整个PCB板,这样的导孔叫做埋孔(Buriedvias)和盲孔(Blindvias),因为它们只穿透其中几层。

盲孔是将几层内部PCB与表面PCB连接,不须穿透整个板子。

埋孔则只连接内部的PCB,所以光是从表面是看不出来的。

在多层板PCB中,整层都直接连接上地线与电源。

所以我们将各层分类为信号层(Signal),电源层(Power)或是地线层(Ground)。

如果PCB上的零件需要不同的电源供应,通常这类PCB会有两层以上的电源与电线层。

PCB布线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PCB布线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PCB布线的技巧及注意事项1.合理规划电路板上的元件布局:在进行布线之前,需要根据电路的功能和结构合理规划元件的布局。

合理布局可以减少跨线和交叉线,简化布线过程,并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例如,将相互关联的元件集中在一起,以减少连线长度和信号传输的损耗。

2.使用地平面和电源平面:地平面和电源平面是PCB布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在PCB中设置地平面和电源平面,可以有效减少地线和电源线的长度,减小同轴电缆的干扰和耦合,提高信号完整性和抗干扰能力。

3.利用电网连接:电网连接是PCB布线中常用的一种布线方式。

电网连接可以减小线宽和线间距,减小电路板上的导线一阶传输延迟,提高信号完整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布局时,应尽量合理规划电网的结构和布线的路径。

4.分析和优化信号传输路径:信号传输路径是PCB布线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部分。

通过分析信号传输路径,可以了解信号在电路板上的传输特性,并进行优化。

例如,可以采用直线传输路径,减小信号传输的损耗和干扰;可以避免信号线与电源线、地线和其他高频信号线的交叉,减小互相干扰。

5.处理高频和高速信号:在布线中,对于高频和高速信号需要特别注意。

高频信号容易受到串扰和反射的影响,因此对于高频信号,应避免长线和小弯曲。

对于高速信号,需要注意控制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减小信号的反射和射频干扰。

6.使用适当的布线规则和约束:在进行布线之前,需要根据电路设计的要求和约束设置适当的布线规则。

布线规则可以包括连线宽度、线间距、最小孔径等要素。

合理设置布线规则可以减小静电干扰和交叉干扰,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7.进行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在进行布线时,需要考虑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性是电路板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布线和使用滤波器来减小电磁干扰。

8.进行仿真和测试:在完成布线之后,需要进行仿真和测试来验证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仿真和测试,可以检测电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PCB布局思路与原理解析

PCB布局思路与原理解析

PCB布局思路与原理解析PCB布局是指在设计电路板时,将电子元件合理地布置在电路板上,以满足电路性能和功能需求的过程。

优秀的PCB布局不仅可以提高电路性能,减少电磁干扰,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下面是对PCB布局的思路和原理进行解析。

1.功能分区布局:将电路板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电源区、信号处理区、通讯接口区等,不同的区域安置不同的电子元件。

这种布局方式可以降低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整体布局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信号和电源分离:将信号线和电源线分离布局,尽量避免交叉和平行走线,减少互相干扰的可能性。

同时,在布局时尽量将信号线和地线相邻布局,以减小回路环路面积,降低电磁辐射和接收到的噪声。

3.确定元件布局:根据电路的功能需求和电子元件的特性,合理确定元件的布局位置。

一般而言,将大型元件和高功率元件靠近电源端,小型元件和低功率元件靠近信号端,有助于布线的简化和信号的稳定。

4.优化布线路径:从布局开始,尽量避免走线的交叉和穿越,减少信号线长度,尽量将信号线沿着规则的路径布线,如减小走线面积、缩减走线长度等。

此外,尽量避免走线沿着边缘走,以减少边缘效应和电磁辐射。

5.保留足够间距:在布局时要保留足够的间距,以便进行合适的走线和元件布置。

元件之间和元件与外围的间距要满足安规要求,以确保电路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地线布局:在布局时需要考虑地线的布局。

一般地,地线应该尽量靠近信号线和电源线,减小回路面积。

尽量避免大电流通过地线引起的电位差,避免影响信号的传输和引入电磁干扰。

7.理性使用层次:对于多层PCB,合理使用不同的层次布局,将信号层、电源层和地层分开布局,以最大程度减少干扰。

在布局时,要避免信号和电源层之间近距离平行布局,减少耦合和互相干扰。

8.引脚布局:对于引脚较多的元件,要注意引脚的布局。

尽量将引脚按照功能分布在周边,以减少引脚之间的连线长度和走线困难。

9.布局与冷却:对于高功率电子元件,要合理布局,并考虑散热问题。

PCB布线经验0

PCB布线经验0

PCB布线经验(一)这是个牵涉面大的问题。

抛开其它因素,仅就PCB设计环节来说,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1.要有合理的走向:如输入/输出,交流/直流,强/弱信号,高频/低频,高压/低压等...,它们的走向应该是呈线形的(或分离),不得相互交融。

其目的是防止相互干扰。

最好的走向是按直线,但一般不易实现,最不利的走向是环形。

对于是直流,小信号,低电压PCB设计的要求可以低些。

所以“合理”是相对的。

上下层之间走线的方向基本垂直。

整个板子的不想要均匀,能不挤的不要挤在一齐。

2.选择好接地点:小小的接地点不知有多少工程技术人员对它做过多少论述,足见其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要求共点地,如:前向放大器的多条地线应汇合后再与干线地相连等等...。

现实中,因受各种限制很难完全办到,但应尽力遵循。

这个问题在实际中是相当灵活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

如能针对具体的电路板来解释就容易理解。

3.合理布置电源滤波/退耦电容:一般在原理图中仅画出若干电源滤波/退耦电容,但未指出它们各自应接于何处。

其实这些电容是为开关器件(门电路)或其它需要滤波/退耦的件而设置的,布置这些电容就应尽量靠近这些元部件,离得太远就没有作用了。

有趣的是,当电源滤波/退耦电容布置的合理时,接地点的问题就显得不那么明显。

在贴片器件的退耦电容最好在布在板子另一面的器件肚子位置,电源和地要先过电容,再进芯片。

4.线条有讲究:有条件做宽的线决不做细;高压及高频线应园滑,不得有尖锐的倒角,拐弯也不得采用直角。

地线应尽量宽,最好使用大面积敷铜,这对接地点问题有相当大的改善。

5.有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后期制作中,但却是PCB设计中带来的,它们是:过线孔太多,沉铜工艺稍有不慎就会埋下隐患。

所以,设计中应尽量减少过线孔。

同向并行的线条密度太大,焊接时很容易连成一片。

所以,线密度应视焊接工艺的水平来确定。

焊点的距离太小,不利于人工焊接,只能以降低工效来解决焊接质量。

PCB布局秘籍(附放大器PCB布线实例)

PCB布局秘籍(附放大器PCB布线实例)

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应用工程师往往会忽视印刷电路板(PCB)的布局。

通常遇到的问题是,电路的原理图是正确的,但并不起作用,或仅以低性能运行。

在本文中,我将向您介绍如何正确地布设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板以确保其功能、性能和稳健性。

最近,我与一名实习生在利用增益为2V/V、负荷为10kΩ、电源电压为+/-15V的非反相配置OPA191运算放大器进行设计。

图1所示为该设计的原理图。

图1:采用非反相配置的OPA191]OPA191原理图我让实习生为该设计布设电路板,同时为他做了PCB布设方面的一般指导(例如:尽可能缩短电路板的走线路径,尽量将组件保持紧密排布,以减小电路板所占空间),然后让他自行设计。

设计过程到底有多难?其实就是几个电阻器和电容器罢了,不是吗?图2所示为他首次尝试设计的布局。

红线为电路板顶层的路径,而蓝线为底层的路径。

图2:首次布局尝试方案看到他的首次布局尝试,我意识到了电路板布局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直观;我至少应该为他做一些更详细的指导。

他在设计时完全遵从了我的建议:缩短了走线路径,并将各部件紧密地排布在一起。

但其实这种布局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以便减小电路板寄生阻抗并优化其性能。

接下来就是对布局的改进。

我们所做的首项改进是将电阻R1和R2移至OPA191的倒相引脚(引脚2)旁;这样有助于减小倒相引脚的杂散电容。

运算放大器的倒相引脚是一个高阻抗节点,因此灵敏度较高。

较长的走线路径可以作为电线,让高频噪声耦合进信号链。

倒相引脚上的PCB电容会引发稳定性问题。

因此,倒相引脚上的接点应该越小越好。

将R1和R2移至引脚2旁,可以让负荷电阻器R3旋转180度,从而使去耦电容器C1更贴近OPA191的正电源引脚(引脚7)。

让去耦电容器尽可能贴近电源引脚,这一点极其重要。

如果去耦电容器与电源引脚之间的走线路径较长,会增大电源引脚的电感,从而降低性能。

我们所做的另一项改进在于第二个去耦电容器C2。

不应将VCC与C2的导孔连接放在电容器和电源引脚之间,而应布设在供电电压必须通过电容器进入器件电源引脚的位置。

实现PCB高效自动布线的设计技巧和要点

实现PCB高效自动布线的设计技巧和要点

实现PCB高效自动布线的设计技巧和要点现在市面上流行的EDA工具软件很多,但除了使用的术语和功能键的位置不一样外都大同小异,如何用这些工具更好地实现PCB的设计呢?在开始布线之前对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及对工具软件进行认真的设置将使设计更加符合要求。

下面是一般的设计过程和步骤。

1、确定PCB的层数电路板尺寸和布线层数需要在设计初期确定。

如果设计要求使用高密度球栅数组(BGA)组件,就必须考虑这些器件布线所需要的最少布线层数。

布线层的数量以及层叠(stack-up)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印制线的布线和阻抗。

板的大小有助于确定层叠方式和印制线宽度,实现期望的设计效果。

多年来,人们总是认为电路板层数越少成本就越低,但是影响电路板的制造成本还有许多其它因素。

近几年来,多层板之间的成本差别已经大大减小。

在开始设计时最好采用较多的电路层并使敷铜均匀分布,以避免在设计临近结束时才发现有少量信号不符合已定义的规则以及空间要求,从而被迫添加新层。

在设计之前认真的规划将减少布线中很多的麻烦。

2、设计规则和限制自动布线工具本身并不知道应该做些什幺。

为完成布线任务,布线工具需要在正确的规则和限制条件下工作。

不同的信号线有不同的布线要求,要对所有特殊要求的信号线进行分类,不同的设计分类也不一样。

每个信号类都应该有优先级,优先级越高,规则也越严格。

规则涉及印制线宽度、过孔的最大数量、平行度、信号线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层的限制,这些规则对布线工具的*能有很大影响。

认真考虑设计要求是成功布线的重要一步。

3、组件的布局为最优化装配过程,可制造*设计(DFM)规则会对组件布局产生限制。

如果装配部门允许组件移动,可以对电路适当优化,更便于自动布线。

所定义的规则和约束条件会影响布局设计。

在布局时需考虑布线路径(routingchannel)和过孔区域。

这些路径和区域对设计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但自动布线工具一次只会考虑一个信号,通过设置布线约束条件以及设定可布信号线的层,可以使布线工具能像设计师所设想的那样完成布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强PCB布线设计经验谈附原理图(一)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电池供电市场中,由于成本指标限制,设计人员常常使用双面板。

尽管多层板(4层、6层及8层)方案在尺寸、噪声和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本压力却促使工程师们重新考虑其布线策略,采用双面板。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自动布线功能的正确使用和错误使用,有无地平面时电流回路的设计策略,以及对双面板元件布局的建议。

自动布线的优缺点以及模拟电路布线的注意事项设计PCB时,往往很想使用自动布线。

通常,纯数字的电路板(尤其信号电平比较低,电路密度比较小时)采用自动布线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设计模拟、混合信号或高速电路板时,如果采用布线软件的自动布线工具,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很可能带来严重的电路性能问题。

例如,图1中显示了一个采用自动布线设计的双面板的顶层。

此双面板的底层如图2所示,这些布线层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

设计此混合信号电路板时,经仔细考虑,将器件手工放在板上,以便将数字和模拟器件分开放置。

采用这种布线方案时,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但最麻烦的是接地。

如果在顶层布地线,则顶层的器件都通过走线接地。

器件还在底层接地,顶层和底层的地线通过电路板最右侧的过孔连接。

当检查这种布线策略时,首先发现的弊端是存在多个地环路。

另外,还会发现底层的地线返回路径被水平信号线隔断了。

这种接地方案的可取之处是,模拟器件(12位A/D转换器MCP3202和2.5V参考电压源MCP4125)放在电路板的最右侧,这种布局确保了这些模拟芯片下面不会有数字地信号经过。

图3a和图3b所示电路的手工布线如图4、图5所示。

在手工布线时,为确保正确实现电路,需要遵循一些通用的设计准则:尽量采用地平面作为电流回路;将模拟地平面和数字地平面分开;如果地平面被信号走线隔断,为降低对地电流回路的干扰,应使信号走线与地平面垂直;模拟电路尽量靠近电路板边缘放置,数字电路尽量靠近电源连接端放置,这样做可以降低由数字开关引起的di/dt效应。

这两种双面板都在底层布有地平面,这种做法是为了方便工程师解决问题,使其可快速明了电路板的布线。

厂商的演示板和评估板通常采用这种布线策略。

但是,更为普遍的做法是将地平面布在电路板顶层,以降低电磁干扰。

图1 采用自动布线为图3所示电路原理图设计的电路板的顶层图2 采用自动布线为图3所示电路原理图设计的电路板的底层图3a 图1、图2、图4和图5中布线的电路原理图图3b 图1、图2、图4和图5中布线的模拟部分电路原理图有无地平面时的电流回路设计对于电流回路,需要注意如下基本事项:1. 如果使用走线,应将其尽量加粗PCB上的接地连接如要考虑走线时,设计应将走线尽量加粗。

这是一个好的经验法则,但要知道,接地线的最小宽度是从此点到末端的有效宽度,此处“末端”指距离电源连接端最远的点。

2. 应避免地环路3. 如果不能采用地平面,应采用星形连接策略(见图6)通过这种方法,地电流独立返回电源连接端。

图6中,注意到并非所有器件都有自己的回路,U1和U2是共用回路的。

如遵循以下第4条和第5条准则,是可以这样做的。

4. 数字电流不应流经模拟器件数字器件开关时,回路中的数字电流相当大,但只是瞬时的,这种现象是由地线的有效感抗和阻抗引起的。

对于地平面或接地走线的感抗部分,计算公式为V = Ldi/dt,其中V是产生的电压,L是地平面或接地走线的感抗,di是数字器件的电流变化,dt是持续时间。

对地线阻抗部分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V= RI, 其中,V是产生的电压,R是地平面或接地走线的阻抗,I是由数字器件引起的电流变化。

经过模拟器件的地平面或接地走线上的这些电压变化,将改变信号链中信号和地之间的关系(即信号的对地电压)。

5. 高速电流不应流经低速器件与上述类似,高速电路的地返回信号也会造成地平面的电压发生变化。

此干扰的计算公式和上述相同,对于地平面或接地走线的感抗,V = Ldi/dt ;对于地平面或接地走线的阻抗,V = RI 。

与数字电流一样,高速电路的地平面或接地走线经过模拟器件时,地线上的电压变化会改变信号链中信号和地之间的关系。

图4 采用手工走线为图3所示电路原理图设计的电路板的顶层图5 采用手工走线为图3所示电路原理图设计的电路板的底层图6 如果不能采用地平面,可以采用“星形”布线策略来处理电流回路图7 分隔开的地平面有时比连续的地平面有效,图b)接地布线策略比图a) 的接地策略理想6. 不管使用何种技术,接地回路必须设计为最小阻抗和容抗7. 如使用地平面,分隔开地平面可能改善或降低电路性能,因此要谨慎使用分开模拟和数字地平面的有效方法如图7所示图7中,精密模拟电路更靠近接插件,但是与数字网络和电源电路的开关电流隔离开了。

这是分隔开接地回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前面讨论的图4和图5的布线也采用了这种技术。

超强PCB布线设计经验谈附原理图(二)工程领域中的数字设计人员和数字电路板设计专家在不断增加,这反映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尽管对数字设计的重视带来了电子产品的重大发展,但仍然存在,而且还会一直存在一部分与模拟或现实环境接口的电路设计。

模拟和数字领域的布线策略有一些类似之处,但要获得更好的结果时,由于其布线策略不同,简单电路布线设计就不再是最优方案了。

本文就旁路电容、电源、地线设计、电压误差和由PCB布线引起的电磁干扰(EMI)等几个方面,讨论模拟和数字布线的基本相似之处及差别。

模拟和数字布线策略的相似之处旁路或去耦电容在布线时,模拟器件和数字器件都需要这些类型的电容,都需要靠近其电源引脚连接一个电容,此电容值通常为0.1mF。

系统供电电源侧需要另一类电容,通常此电容值大约为10mF。

这些电容的位置如图1所示。

电容取值范围为推荐值的1/10至10倍之间。

但引脚须较短,且要尽量靠近器件(对于0.1mF电容)或供电电源(对于10mF电容)。

在电路板上加旁路或去耦电容,以及这些电容在板上的位置,对于数字和模拟设计来说都属于常识。

但有趣的是,其原因却有所不同。

在模拟布线设计中,旁路电容通常用于旁路电源上的高频信号,如果不加旁路电容,这些高频信号可能通过电源引脚进入敏感的模拟芯片。

一般来说,这些高频信号的频率超出模拟器件抑制高频信号的能力。

如果在模拟电路中不使用旁路电容的话,就可能在信号路径上引入噪声,更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引起振动。

图1 在模拟和数字PCB设计中,旁路或去耦电容(1mF)应尽量靠近器件放置。

供电电源去耦电容(10mF)应放置在电路板的电源线入口处。

所有情况下,这些电容的引脚都应较短图2 在此电路板上,使用不同的路线来布电源线和地线,由于这种不恰当的配合,电路板的电子元器件和线路受电磁干扰的可能性比较大图3 在此单面板中,到电路板上器件的电源线和地线彼此靠近。

此电路板中电源线和地线的配合比图2中恰当。

电路板中电子元器件和线路受电磁干扰(EMI)的可能性降低了679/12.8倍或约54倍对于控制器和处理器这样的数字器件,同样需要去耦电容,但原因不同。

这些电容的一个功能是用作“微型”电荷库。

在数字电路中,执行门状态的切换通常需要很大的电流。

由于开关时芯片上产生开关瞬态电流并流经电路板,有额外的“备用”电荷是有利的。

如果执行开关动作时没有足够的电荷,会造成电源电压发生很大变化。

电压变化太大,会导致数字信号电平进入不确定状态,并很可能引起数字器件中的状态机错误运行。

流经电路板走线的开关电流将引起电压发生变化,电路板走线存在寄生电感,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电压的变化:V = LdI/dt其中,V = 电压的变化;L = 电路板走线感抗;dI = 流经走线的电流变化;dt =电流变化的时间。

因此,基于多种原因,在供电电源处或有源器件的电源引脚处施加旁路(或去耦)电容是较好的做法。

电源线和地线要布在一起电源线和地线的位置良好配合,可以降低电磁干扰的可能性。

如果电源线和地线配合不当,会设计出系统环路,并很可能会产生噪声。

电源线和地线配合不当的PCB设计示例如图2所示。

此电路板上,设计出的环路面积为697cm2。

采用图3所示的方法,电路板上或电路板外的辐射噪声在环路中感应电压的可能性可大为降低。

模拟和数字领域布线策略的不同之处地平面是个难题电路板布线的基本知识既适用于模拟电路,也适用于数字电路。

一个基本的经验准则是使用不间断的地平面,这一常识降低了数字电路中的dI/dt(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效应,这一效应会改变地的电势并会使噪声进入模拟电路。

数字和模拟电路的布线技巧基本相同,但有一点除外。

对于模拟电路,还有另外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要将数字信号线和地平面中的回路尽量远离模拟电路。

这一点可以通过如下做法来实现:将模拟地平面单独连接到系统地连接端,或者将模拟电路放置在电路板的最远端,也就是线路的末端。

这样做是为了保持信号路径所受到的外部干扰最小。

对于数字电路就不需要这样做,数字电路可容忍地平面上的大量噪声,而不会出现问题。

图4 (左)将数字开关动作和模拟电路隔离,将电路的数字和模拟部分分开。

(右) 要尽可能将高频和低频分开,高频元件要靠近电路板的接插件图5 在PCB上布两条靠近的走线,很容易形成寄生电容。

由于这种电容的存在,在一条走线上的快速电压变化,可在另一条走线上产生电流信号图6 如果不注意走线的放置,PCB中的走线可能产生线路感抗和互感。

这种寄生电感对于包含数字开关电路的电路运行是非常有害的元件的位置如上所述,在每个PCB设计中,电路的噪声部分和“安静”部分(非噪声部分)要分隔开。

一般来说,数字电路“富含”噪声,而且对噪声不敏感(因为数字电路有较大的电压噪声容限);相反,模拟电路的电压噪声容限就小得多。

两者之中,模拟电路对开关噪声最为敏感。

在混合信号系统的布线中,这两种电路要分隔开,如图4所示。

PCB设计产生的寄生元件PCB设计中很容易形成可能产生问题的两种基本寄生元件: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

设计电路板时,放置两条彼此靠近的走线就会产生寄生电容。

可以这样做:在不同的两层,将一条走线放置在另一条走线的上方;或者在同一层,将一条走线放置在另一条走线的旁边,如图5所示。

在这两种走线配置中,一条走线上电压随时间的变化(dV/dt)可能在另一条走线上产生电流。

如果另一条走线是高阻抗的,电场产生的电流将转化为电压。

快速电压瞬变最常发生在模拟信号设计的数字侧。

如果发生快速电压瞬变的走线靠近高阻抗模拟走线,这种误差将严重影响模拟电路的精度。

在这种环境中,模拟电路有两个不利的方面:其噪声容限比数字电路低得多;高阻抗走线比较常见。

采用下述两种技术之一可以减少这种现象。

最常用的技术是根据电容的方程,改变走线之间的尺寸。

要改变的最有效尺寸是两条走线之间的距离。

应该注意,变量 d在电容方程的分母中,d增加,容抗会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