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精选.pdf
口腔解剖名词解释之欧阳文创编
口腔解剖名词解释转]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100个专升本备考题库 2012-2-2 22:46阅读(19)转载自米彩云赞赞赞赞转载分享评论复制地址举报编辑上一篇 |下一篇:口腔解剖生理学名...1.牙冠:牙冠有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和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之分。
解剖牙冠系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临床牙冠为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2.牙根:牙根亦分为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和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
解剖牙根系牙骨质覆盖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颈为界;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龈为界。
3.牙颈:牙冠与牙根交界处为牙颈。
因其呈线形,故又称颈线或颈缘。
4.牙釉质:牙釉质(enamel)是构成牙冠表层的硬组织,也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呈白色半透明状。
5.牙本质:牙本质(dentin)是构成牙体的主质,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在其内层有一容纳牙髓的腔,称为髓腔(pulp cavity)。
6.牙骨质:牙骨质(cementum)是构成牙根表面的硬组织,色泽较黄。
7.出龈:牙胚破酿而出的现象称出跟。
8.萌出:从牙冠出跟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叫萌出。
9.中线:中线(median line)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该直线位于面部正中矢状面上,中线通过左右两龈之间、鼻尖和左右两中切牙的接触区。
中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0.牙体长轴:牙体长轴(long axis)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11. contact area:系相邻两牙邻面的接触部位,称接触区或接触处。
12. height of contour: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称为外形高点。
13. 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相对而发生咀嚼作用的一面称为胎面。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1 1中线median line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该直线位于面部正中矢状面上中线通过左右两龈之间、鼻尖和左右两中切牙的接触区。
中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2牙体长轴long axis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3. 接触区contact area系相邻两牙邻面的接触部位称接触区或接触处。
4. 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称为外形高点。
3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成一线所成的角称线角。
4点角牙冠上三面相交处成一点所成的角称为点角。
5嵴牙冠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均称为嵴。
6颈嵴牙冠唇、颊面沿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7三角嵴为牙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
8轴嵴为轴面上从牙尖顶伸向牙颈的纵形隆起。
9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
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10.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11.临床牙冠暴露于口腔的牙体部分称为临床牙冠。
12.解剖牙冠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称为解剖牙冠。
13.临床牙根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牙体部分称为临床牙根。
14解剖牙根外层由牙骨制裁覆盖的部分称为解剖牙根。
15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出龈。
16萌出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叫萌出。
17楔状隙相邻两牙邻面接触区为圆突面在正常接触区的周围均有呈“V”字形的空隙称之为楔状隙。
18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成一线所成的角称线角。
19点角牙冠上三面相交处成一点所成的角称为点角。
20.管间吻合发自相邻根客间的交通支。
21根管侧支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成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牙骨质通向牙周膜。
23根尖分歧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
24根尖分叉为根管在根尖分散成2个或2个以上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不复存在。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1 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牙体外层被牙釉质覆盖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2 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牙体露出口腔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3 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牙骨质覆盖的部分。
4 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口腔内见不到的牙体部分。
5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出龈。
6 萌出(eruption):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牙萌出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
7 唇面(labial surface):前牙牙冠接近唇黏膜的一面,称为唇面。
8 颊面(buccal surface):后牙牙冠接近颊黏膜的一面,称为颊面。
9 舌面(lingual surface):牙冠接近舌侧的一面,称为舌面。
10 腭面(palatal surface):上颌牙牙冠舌面因接近腭侧,称为腭面。
11 邻面(proximal surface):同一牙弓内相邻两牙相互接触的面,称为邻面。
12 近中面(mesi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近的邻面,称为近中面。
13 远中面(dist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远的邻面,称为远中面。
14 牙合面(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
15 切嵴(incisal ridge):前牙无牙合面,切端【舌侧】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
16 中线(median line):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通过两眼之间、鼻尖、上颌两中切牙、下颌两中切牙之间。
中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7 牙体长轴(long axis):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
18 接触区(contact area):牙与牙在邻面相互接触的区域,亦称邻接处。
口腔解剖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名词解释转]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100个专升本备考题库2012-2-2 22:46阅读(19)转载自米彩云赞赞赞赞转载分享评论复制地址举报编辑上一篇|下一篇:口腔解剖生理学名...1.牙冠:牙冠有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和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之分。
解剖牙冠系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临床牙冠为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2.牙根:牙根亦分为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和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
解剖牙根系牙骨质覆盖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颈为界;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龈为界。
3.牙颈:牙冠与牙根交界处为牙颈。
因其呈线形,故又称颈线或颈缘。
4.牙釉质:牙釉质(enamel)是构成牙冠表层的硬组织,也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呈白色半透明状。
5.牙本质:牙本质(dentin)是构成牙体的主质,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在其内层有一容纳牙髓的腔,称为髓腔(pulp cavity)。
6.牙骨质:牙骨质(cementum)是构成牙根表面的硬组织,色泽较黄。
7.出龈:牙胚破酿而出的现象称出跟。
8.萌出:从牙冠出跟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叫萌出。
9.中线:中线(median line)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该直线位于面部正中矢状面上,中线通过左右两龈之间、鼻尖和左右两中切牙的接触区。
中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0.牙体长轴:牙体长轴(long axis)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11. contact area:系相邻两牙邻面的接触部位,称接触区或接触处。
12. height of contour: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称为外形高点。
13. 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相对而发生咀嚼作用的一面称为胎面。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
釉质namal为覆盖在牙冠部表面的一层硬组织。
其基本结构是釉柱。
釉柱enamalrod釉质的基本结构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而到达牙的表面。
在窝沟处釉柱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
绞釉gnarledenamel釉柱在近釉牙本质界内2/3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
釉柱鞘enamalrodsheath在一个釉柱尾部与相邻的釉柱头部的两组晶体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了的间隙这类间隙构成了釉柱头部清晰的弧线边界即所谓的釉柱鞘。
釉质生长线incremantallineofenamel幼稚周期性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
新生线neonatalline在乳牙和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的一条加重的生长线。
釉板enamellamella是一薄层的板状结构垂直于牙面有的停止在釉质内有的达釉牙本质界有的甚至伸到牙本质内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的结构。
釉丛enameltuft是一部分矿化较差而相对蛋白含量较高的釉柱起自釉牙本质界向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釉梭enamelspindle是位于釉牙本质界处的纺锤状结构在牙尖部位较多见。
釉牙本质界enamel-dentinaljunction是由许多紧挨着的圆弧形的小凹所构成的釉质和牙本质的交界线。
釉小皮enamelcuticle是指覆盖在新萌出的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一经咀嚼即易被磨去但在牙颈部仍可见残留。
釉面横纹perikymata是指釉质表面呈平行排列并与牙长轴垂直的浅凹线纹是釉质生长线到达牙表面的部位。
釉帽enamelcaps釉质表面的一些不规则的帽状突起。
牙本质dentin为构成牙主体的硬组织色淡黄其冠部表面覆有牙釉质而根部覆盖牙骨质。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pulpo-dentinalcomplex牙本质和牙髓因为在其胚胎和功能上相互关系密切故两者有此合称。
牙本质小管dentinaltubule为贯通于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充满了组织液和一定量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名词解释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名词解释一、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和作用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口腔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它主要涉及口腔内各种组织、器官以及其生理功能的解剖特点和生理机制。
口腔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它在咀嚼、咽喉、发音和呼吸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口腔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器官的关联,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1. 牙齿牙齿是口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用于咀嚼食物和语言表达。
它们包括牙冠、牙根和牙髓,由釉质、象牙质和牙本质组成。
牙齿的结构和数目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功能和解剖特点基本相似。
2.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口腔内壁的覆盖层,包括颊黏膜、唇黏膜、舌黏膜和硬腭黏膜等,它们在口腔中起着保护、吸收、分泌和感觉等多种功能。
口腔黏膜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舌头和咽喉舌头和咽喉是口腔与呼吸道相连的部位,它们在咀嚼、吞咽和语言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
舌头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口腔黏膜、牙齿等密切相关。
4. 唾液腺唾液腺是口腔中最重要的消化腺,它包括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等,主要用于分泌唾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口腔的湿润。
唾液腺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解剖学观察、生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医学影像学等,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口腔内部结构和功能。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应用涉及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对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不仅涉及口腔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解剖学特点,还包括口腔生理学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
口腔是人体消化和语言表达的重要器官,它的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口腔解剖生理学PDF
目录牙的口腔解剖1、牙的组成2、牙的分类3、牙的分区4、牙体解剖应用名称与解剖标志5、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6、牙列的形态及其生理意义7、牙列的大小8、牙排列的规律9、三种基本的牙合10、牙合的基本发育牙的正畸1、错牙合畸形的病因与形成机制2、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3、错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4、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机械原理5、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及其矫治特殊病例的补充说明一外形观察牙体由牙冠、牙颈及牙根三部分组成1.牙冠crown:在牙体表面被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暴露于口腔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临床牙冠显露于口腔内以龈缘为界的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长解剖牙冠以牙颈为界的牙体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短2.牙根root of tooth:牙体表面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临床牙根未显露于口腔的部分。
解剖牙根以牙颈为界的牙根。
3.牙颈dental cervix:牙冠与牙根的交界处呈一弧形曲线又称颈缘或颈曲线。
年轻人临床冠短于解剖冠临床根长于解剖根老年人临床冠长于解剖冠临床根短于解剖根1.牙釉质enamel:是覆盖于牙冠表层呈半透明状的白色硬组织是人体组织中高度矿化最坚硬的组织。
2.牙本质cementum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内层的淡黄色硬组织它构成了牙的主体部分质地不如釉质坚硬比骨组织稍高。
内为一空腔称髓腔。
3.牙骨质dentin 是覆盖在牙根表层的淡黄色硬组织。
4.牙髓dental pulp是充满在髓腔中的疏松结缔组织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正常的牙髓颜色为粉红色。
二剖面观察牙体由三种硬组织和一种软组织组成一根据牙的形态及功能分类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切割、撕裂、捣碎、磨细等咀嚼运动成为食糜而以利于消化吸收。
牙的形态和功能是相互适应的故可依次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及磨牙四类。
①切牙俗称门牙其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8个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
切牙主要用来摄取和切断食物一般不需要强大的作用力因而为单根。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1.transverse ridge即横嵴,是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嵴,横嵴是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的重要特征teral canal即根管侧支,又称侧支根管,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腔。
根尖1/3的根管侧支。
3.pulp horn即髓角,为髓室伸向牙尖突出成角形的部分,其形状、位置与牙尖外形相似。
髓角距牙合面的距离因年龄而异,乳牙与刚萌出不久的恒牙髓室大,髓角至牙合面的距离近;老年人髓腔内径变小,髓角变低,髓角至牙合面的距离变大。
4.clinical crown即临床牙冠,指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体组织。
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临床牙冠的长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常健康的牙齿临近牙颈部被牙龈覆盖,特别是年轻人的牙冠,临床牙冠常小于解剖牙冠;随着年龄增长或牙周病变,牙龈萎缩,部分牙根暴露在口腔内,临床牙冠大于解剖牙冠。
5.root canal orifice即根管口。
髓腔为一由冠部延伸至根部直至根尖部开口的连续结构,位于牙冠的部分空间较大,称为髓室(pulp chamber);位于牙根中心的管状系统,称为根管系统(root canal system);髓室与根管在牙颈部釉牙骨质界水平的分界呈现一漏斗状的移行结构,称为根管口。
6.pit即点隙。
牙发育的钙化中心叫生长叶(development lobe),其交界处为发育沟,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的汇合处,或某些发育沟末端所成的点状凹陷称为点隙。
此处釉质未完全连接,钙化不全,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7.T riangular ridge即三角嵴,为牙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每条三角嵴均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8. height of contour即外形高点,为牙体各轴面最突出的部分。
前牙的外形高点一般均在牙冠颈1/3,后牙的外形高点颊侧一般在牙冠颈1/3、舌侧一般在牙冠中1/3。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
QA1.中线(median line)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该直线位于面部正中矢状面上,中线通过左右两龈之间、鼻尖和左右两中切牙的接触区。
中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2.牙体长轴(long axis)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3. 接触区contact area:系相邻两牙邻面的接触部位,称接触区或接触处。
4. 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称为外形高点。
3.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成一线,所成的角称线角。
4.点角:牙冠上三面相交处成一点,所成的角称为点角。
5.嵴:牙冠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均称为嵴。
6.颈嵴:牙冠唇、颊面沿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7.三角嵴:为牙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
8.轴嵴:为轴面上从牙尖顶伸向牙颈的纵形隆起。
9.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
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10.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11.临床牙冠:暴露于口腔的牙体部分称为临床牙冠。
12.解剖牙冠: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称为解剖牙冠。
13.临床牙根: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牙体部分称为临床牙根。
14.解剖牙根:外层由牙骨制裁覆盖的部分称为解剖牙根。
15.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出龈。
16.萌出: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叫萌出。
17.楔状隙:相邻两牙邻面接触区为圆突面,在正常接触区的周围均有呈“V”字形的空隙,称之为楔状隙。
18.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成一线,所成的角称线角。
19.点角:牙冠上三面相交处成一点,所成的角称为点角。
20..管间吻合:发自相邻根客间的交通支。
21.根管侧支: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成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牙骨质,通向牙周膜。
23.根尖分歧: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
24.根尖分叉:为根管在根尖分散成2个或2个以上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不复存在。
口腔解剖名词解释(2)
口腔解剖名词解释(2)口腔解剖名词解释37.管间侧支:又称管间吻合(intercanal anastomoses)或管I'7交通支,为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可为1至2支呈水平、弧形甚或呈网状,多见于双根管型,根中1/3的管间侧支多于根尖1/3,根颈1/3者最少。
38.根尖分歧: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
根尖分歧(api-cal ramification)较多见于前磨牙和磨牙。
39.副根管:为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多见于磨牙。
40.牙弓:上下颌牙的牙根生长在牙槽窝内,其牙冠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彼此邻接,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dental arch)或牙列(dentition)。
上颌者称为上牙列(弓),下颌者称为下牙列(弓)。
41.修复学胎平面: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该胎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并与上唇缘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42.横胎曲线:又称Wilson曲线(curve of Wilson)。
连接同颌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称为横胎曲线;上颌者称为上颌横胎曲线,下颌者称之为下颌横胎曲线。
43. Spec curve;系下颌牙列的纵胎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
44. ,Bonwill等边三角:根据Bonwill的研究,下颌骨双侧骸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相连,恰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为10. 16 cm (4英时),称之为Bonwill三角。
45. Monso。
球面:Monson在Bonwill三角学说的基础之上,提出以眉间点为中心,以10. 16 cm (4英时)为半径作一球面,下颌牙列的胎面与此球面相吻合,上颌牙列的补偿曲线也是该球面上的`一部分。
46: intercuspal occlusion: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解
1 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牙体外层被牙釉质覆盖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2 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牙体露出口腔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3 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牙骨质覆盖的部分。
4 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口腔内见不到的牙体部分。
5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出龈。
6 萌出(eruption):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牙萌出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
7 唇面(labial surface):前牙牙冠接近唇黏膜的一面,称为唇面。
8 颊面(buccal surface):后牙牙冠接近颊黏膜的一面,称为颊面。
9 舌面(lingual surface):牙冠接近舌侧的一面,称为舌面。
10 腭面(palatal surface):上颌牙牙冠舌面因接近腭侧,称为腭面。
11 邻面(proximal surface):同一牙弓内相邻两牙相互接触的面,称为邻面。
12 近中面(mesi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近的邻面,称为近中面。
13 远中面(dist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远的邻面,称为远中面。
14 牙合面(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
15 切嵴(incisal ridge):前牙无牙合面,切端【舌侧】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
16 中线(median line):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通过两眼之间、鼻尖、上颌两中切牙、下颌两中切牙之间。
中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7 牙体长轴(long axis):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
18 接触区(contact area):牙与牙在邻面相互接触的区域,亦称邻接处。
19 线角(line angle):牙冠上两个相邻牙面相交处所成的角称线角,如近中面与唇面相交称为近唇线角。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1、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牙体外层被牙釉质覆盖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2、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 ):牙体露出口腔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3、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 ):牙骨质覆盖的部分。
4、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 ): 口腔内见不到的牙体部分。
5、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出龈。
6、萌出(eruption):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牙萌出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
7、唇面(labial surface ):前牙牙冠接近唇黏膜的一面,称为唇面。
8、颊面(buccal surface ):后牙牙冠接近颊黏膜的一面,称为颊面。
9、舌面(lingual surface ):牙冠接近舌侧的一面,称为舌面。
10、腭面(palatal surface ):上颌牙牙冠舌面因接近腭侧,称为腭面。
11、邻面(proximal surface ):同一牙弓内相邻两牙相互接触的面,称为邻面。
12、近中面(mesial surface ):牙冠离中线较近的邻面,称为近中面。
13、远中面(distal surface ):牙冠离中线较远的邻面,称为远中面。
14、牙合面(occlusal surface ):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
15、切婚(incisal ridge):前牙无牙合面,切端舌侧有切咬功能的嶠,称为切幡。
16、中线(median line):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通过两眼之间、鼻尖、上颌两中切牙、下颌两中切牙之间。
中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7、牙体长轴(long axis):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
18、接触区(contact area):牙与牙在邻面相互接触的区域,亦称邻接处。
19、线角(line angle):牙冠上两个相邻牙面相交处所成的角称线角,如近中面与唇面相交称为近唇线角。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归纳一、名词解释1.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为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而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每条三角嵴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2.横嵴(transverse ridge):为合面相对牙尖两三角嵴相连,横过合面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为下颌第一前磨牙合面的重要解剖特征。
3.斜嵴(obligue ridge):合面斜形相对的两牙间三角嵴相连,称为斜嵴。
为上颌第一磨牙重要的解剖标志。
4.牙列(dentition):牙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或牙列。
5.纵合曲线(sagital curve of occlusion):矢状方向的合曲线称为~。
6.横合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ulusion):冠状方向的合曲线称为~。
7.Spee curve:即司皮曲线。
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为下颌牙列的纵合曲线。
8.横合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ulusion):又称Wilson曲线。
在上颌,为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即上颌的横合曲线。
同样,连接下颌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凹向上的曲线,称为下颌的横合曲线。
9.牙尖交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10.覆合(over bite):是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
正常时为2~4mm。
11.覆盖(over jet):是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
正常时为2~4mm。
12.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牙尖交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13.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向后下移动少许(约1mm),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还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牙体外层被牙釉质覆盖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2 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牙体露出口腔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3 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牙骨质覆盖的部分。
4 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口腔内见不到的牙体部分。
5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出龈。
6 萌出(eruption):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牙萌出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
7 唇面(labial surface):前牙牙冠接近唇黏膜的一面,称为唇面。
8 颊面(buccal surface):后牙牙冠接近颊黏膜的一面,称为颊面。
9 舌面(lingual surface):牙冠接近舌侧的一面,称为舌面。
10 腭面(palatal surface):上颌牙牙冠舌面因接近腭侧,称为腭面。
11 邻面(proximal surface):同一牙弓内相邻两牙相互接触的面,称为邻面。
12 近中面(mesi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近的邻面,称为近中面。
13 远中面(dist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远的邻面,称为远中面。
14 牙合面(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
15 切嵴(incisal ridge):前牙无牙合面,切端【舌侧】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
16 中线(median line):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通过两眼之间、鼻尖、上颌两中切牙、下颌两中切牙之间。
中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7 牙体长轴(long axis):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
18 接触区(contact area):牙与牙在邻面相互接触的区域,亦称邻接处。
19 线角(line angle):牙冠上两个相邻牙面相交处所成的角称线角,如近中面与唇面相交称为近唇线角。
20 点角(point angle):牙冠上三个相邻牙面相交所成的角称点角,如磨牙的近颊牙合点角。
21 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牙冠】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22 牙体三等分(division into thirds):为了便于明确牙体各面上某一部位所在,常将牙【轴面】在一个方向分为三个等份来描述。
在唇(颊)舌向将牙冠邻面分为唇(颊)1/3、中1/3、舌1/3;在近远中向可将牙冠分为近中1/3、中1/3、远中1/3;在垂直向可将牙冠分为切(牙合)1/3、中1/3、颈1/3;牙根可分为颈1/3、中1/3、根尖1/3。
23 牙尖(dental cusp):牙冠表面近似锥体的显著隆起称牙尖。
位于尖牙切端、后牙的牙合面上。
24 舌面隆突(cingulum):前牙舌面近颈1/3的半月形隆突起,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
25 结节(tubercle):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而形成的小突起,可在牙合面、切牙切缘见到。
26 切缘结节(mamelon):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随着牙的磨耗逐渐消失。
27 嵴(ridge):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
根据其位置、形状、方向,可分为切嵴、边缘嵴、牙尖嵴、三角嵴、横嵴、斜嵴、轴嵴、颈嵴。
28 切嵴(incisor ridge):为切牙切端舌侧长条形的牙釉质隆起,具有切割功能。
29 边缘嵴(marginal ridge):为前牙舌面窝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牙合面边缘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30 牙尖嵴(cusp ridge):从牙尖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
后牙颊尖和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分别组成颊牙合边缘嵴和舌牙合边缘嵴。
31 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03名解):为后牙牙合面牙尖顶端伸向牙合面的细长形釉质隆起。
三角嵴由构成牙尖的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32 斜嵴(oblique ridge):牙合面两牙尖三角嵴斜形相连形成的嵴,是上颌磨牙牙合面重要的解剖标志。
33 横嵴(transverse ridge):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嵴,是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的重要特征。
34 轴嵴(axial ridge):为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的纵形隆起。
尖牙唇面的轴嵴称唇轴嵴,后牙颊面的轴嵴称颊轴嵴,【尖牙和后牙舌面】的轴嵴称舌轴嵴。
35 颈嵴(cervical ridge):牙冠唇、颊面上,沿颈缘部位微突的釉质隆起。
36 窝(fossa):牙冠表面不规则的凹陷,略似一个四周环山的盆地,称为窝。
如前牙的舌面窝、后牙的牙合面窝。
37 沟(groove):牙冠各面上,介于牙尖和嵴之间,或窝底部细长形的、似山间溪流的凹陷部分。
38 发育沟(developmental groove):牙生长发育时,两个生长叶相融合所形成的浅沟。
39 副沟(supplemental groove):发育沟以外的任何沟统称为副沟,其形态不规则。
40 裂(fissure):钙化不全的沟称为裂,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41 点隙(pit):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汇合处,或【某些发育沟末端所形成的点状凹陷】称为点隙。
此处釉质未完全连接,是龋的好发部位。
42 斜面(inclined surface):组成牙尖的各面,称为斜面。
43 生长叶(lobe):牙生长发育的钙化中心,其融合处为发育沟。
多数牙由四个生长叶发育而成,少数牙由五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44 楔状隙/外展隙(embrasures)(03名解):两牙接触区周围向四周展开的V字形空隙。
根据其部位称为唇/颊/舌楔状隙、切楔状隙/牙合楔状隙,在龈方者称邻间隙。
除上颌第一磨牙颊侧楔状隙大于舌侧楔状隙、下颌切牙唇舌楔状隙接近外,一般舌楔状隙大于颊楔状隙。
45 髓腔(pulp cavity):位于牙体的中部,周壁除根尖孔(有的尚有副孔和侧孔)外,其余均被坚硬的牙本质所包被,髓腔内内充满牙髓。
髓腔形态与牙体外形基本相似,但体积显著缩小。
46 髓室(pulp chamber):髓腔位于牙冠及牙根的颈部的部分,其形状与牙冠的外形相似。
前牙髓室与根管无明显界限;后牙髓室呈立方形,分顶、底及四壁,是髓腔中较为宽阔的部分。
47 髓室顶(roof of pulp chamber):与牙合面或切嵴相对应的髓室壁称髓室顶。
48 髓室底(floor of pulp chamber):与髓室顶相对的髓室壁称髓室底。
49 髓室高度:髓室顶、髓室底之间的距离称为髓室高度。
50 髓室壁(wall of pulp chamber):与牙冠轴面相对应的髓腔牙本质壁分别称近中髓壁、远中髓壁、颊侧髓壁和舌侧髓壁。
亦有将髓室顶和髓室底列入髓室壁者,即髓室共有六壁。
51 髓角(pulp horn):髓室伸向牙尖突出成角形的部分,其形状、位置与牙尖外形相似。
52 根管口(root canal orifice):髓室底上髓室与根管的移行处。
53 根管系统(root canal system):髓腔除髓室以外的管道部分,可以表现为根管、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副根管等。
54 根管(root canal):位于牙根内的大部分髓腔。
根管数目与牙根数目不完全一致。
55 侧副管(lateral accessory canal):根管系统中除根管以外的一切管道。
包括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副根管。
56 管间吻合(intercanal anastomoses):又称管间侧支或管间交通支,为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可为1至2支,呈水平、弧形、网状,多见于双根管型,根中1/3多于根尖1/3,根颈1/3者最少。
57 根管侧支(lateral branch of root canal):又称侧支根管,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腔。
根尖1/3者多于根中1/3,根颈1/3者最少。
58 根尖分歧(apical ramifications):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
多见于前磨牙和磨牙。
59 根尖分叉(apical furcation):为根管在根尖分散成2个或2个以上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不复存在。
60 副根管(accessory root canal):为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多见于磨牙。
61 根尖孔(apical foramen):根管在牙根表面的开口。
多数单根牙仅在牙根尖处有根尖孔;多根牙50%以上根尖孔不在根尖顶端,舌侧>远中>近中>唇颊侧。
62 牙列(dentition)/牙弓(dental arch):牙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位置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或牙列。
63 牙合平面(occlusal plane):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该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口腔修复中,常以此平面作为制作全口义齿牙合堤和排列人工牙的依据。
64 解剖学牙合平面: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65 司匹曲线(curve of Spee):即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该连线从前往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
切牙段较平直,从尖牙向后经前磨牙至第一磨牙的远颊尖逐渐降低,然后第二、第三磨牙的颊尖又逐渐升高。
66 补偿曲线(compensating curve):即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为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该连线从前往后是一条凸向下的曲线。
切牙至第一磨牙近颊尖段较平直,从第一磨牙的近颊尖至最后磨牙的远颊尖段则逐渐向上弯曲。
67 横牙合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lusion)/Wilson曲线(Curve of Wilson):在上颌,由于其磨牙向颊侧倾斜,使舌尖的位置低于颊尖。
因此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即为上颌的横牙合曲线。
同样,连接下颌双侧同名牙颊、舌尖所形成的曲线,称下颌的横牙合曲线。
由于下颌磨牙向舌侧倾斜,因此颊尖较舌尖高,其横牙合曲线凹向上,但下颌磨牙的颊尖被磨耗后可呈凸向上的曲线。
(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所成的曲线,上颌为凸向下,下颌为凹向上。
——《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辅导教材)》-李晓箐)68 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 ICO):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正常的牙尖交错牙合,上下颌牙最广泛、最紧密地接触,整个牙列及牙周组织受力均匀,便于承受和分散咬合负荷,最大限度发挥咀嚼食物的潜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牙合关系。
69 正中牙合(centric occlusion, CO):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多处于正中,故过去牙尖交错牙合被称为正中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