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样题
环境管理学题库
环境管理学题库一、选择题: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C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_______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_______审批阶段。
B/AA、竣工验收B、施工C、立项3_______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
BA、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C、行业主管部门4、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归_______DA、省环保局B、地方环保局C、国家环保总局5、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_______。
BA、进行B、完成C、开始6、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_______而言的,因此说环境是一个_______概念。
A/DB、客体C、绝对D、相对7、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_______权。
CA、执法监督B、执法C、监督D、管理8“以新带老”的原则就是_______AA、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B、以新技术改造带动老产品更新C、以新管理对策代替老管理对策9、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是_______。
CA、预防为主B、污染谁治理C、强化管理10、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直接动力是国家政府,而根本动力是_______。
AA、社会公众B、环保部门C、决策者11、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_______- 的管理。
BA、物B、人C、技术D、资金1、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A、自然资源B、废弃物D、环境质量2、中国的领海宽度为。
()A、3海里B、6海里C、12海里D、200海里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A、国家B、国务院C、环保局D、市政府4、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5、在环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原则应为()A、谁主张谁举证B、举证责任倒置C、共同举证D、一般的诉讼举证规则6、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是( )A、野生无主,谁猎谁有B、归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有C、归国家所有D、归全民和集体所有7、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 )A、环保行政主管部门B、农业行政主管部门C、水行政主管部门D、林业行政主管部门8、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 )。
环境管理学复习题
《环境管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环境管理的手段有、、、、。
2、环境标准分为、和 3级。
3、系统的整体功能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
4、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
5、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
6、环境管理的实质是人的行为,以求维护质量。
7、环境生产环节的基本参量:、两级。
8、我国环境管理现行的经济手段:、、、。
9、环境教育的形式:、、和。
10、工业污染物排放统计常用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
1、环境管理
2、环境生产
3、共赢原则
4、排污权交易
5、循环经济
6、清洁生产
7、环境功能区
8、环境规划
9、“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10、可持续发展
三、简答题
1、简述环境保护的总方针?
2、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
3、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环境信息的特点有那些?
5、环境管理的特点。
环境管理学试卷模拟题
1、下面关于环境科学说法错误的是DA、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B、环境自然科学是环境科学的分支C、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D、研究调整和控制自然的方法2、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不包括CA、转变人类社会关于自然环境行为的基本观念B、调整人类社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C、控制和改造自然D、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3、以下文章或书籍与环境科学无关的是BA、《寂静的春天》B、《适者生存》C、《增长的极限》D、《里约宣言》4、世界环境日是哪天AA、6月5号B、7月1日C、3月12日D、1月2号5、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CA、太湖蓝藻B、雾霾C、水资源短缺D、垃圾围城二、多选题1、下列哪些省份与清废行动有关的BCA、广东B、江苏C、湖北D、内蒙古2、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_______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ABCA、思想观念B、社会行为C、人类社会与自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D、不清楚4、下列属于环境科学分支学科的有ABCDA、环境工程科学B、环境社会科学C、环境人文科学D、环境自然科学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可持续性、公平性、_______。
共同性2、管理有_______、计划、组织、控制、领导五项基本职能。
创新3、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_______、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交叉4、环境管理学是_______、正在发展的科学。
新兴的四、名词解释1、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
2、环境法体系:由有关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的各种法律规范所共同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就是所谓的环境法体系。
3、可持续发展: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4、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环境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环境管理的概念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共赢原理概念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物质生产概念:物质生产是指人类从环境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产资料的总过程。
环境规划的概念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人口生产概念人类生存和繁殖的总过程。
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采用“减量化,再使用,在循环”的3R 原则,立足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按“物质代谢”关系安排生产过程和产业链条,形成一种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的循环模式。
老三项制度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制度:“新五项”制度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环境保护产业的概念: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为目的的产业群,包括水处理业,垃圾处理业,大气污染防治业,环保设备制造业,环保服务业等,广义的环保产业还包括从事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等工作的行业,如水资源保护,绿化造林等。
废弃物的概念:废弃物是指人类将从自然环境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环境评价的概念:环境评价是从人类社会的环境需要出发,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环境的优劣及其满足人类需要的程度进行评估,预测环境发展的未来趋势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自然观和(A)A.人——地关系观B.价值观C.消费观D.科学观2.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管理手段是(D)A.经济刺激B.污染治理C.环境评价D.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3.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的总过程称为(C)A.物质生产B.自然净化C.环境生产D.资源再生4.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是(B)A.考虑环境效益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经济发展D.保障可持续发展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D)A.状态B.思想C.生活方式D.行为6.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D)A.强制性B.权威性C.规范性D.①、②和③7.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D)A.国家审计机关B.社会审计机构C.国际审计机构D.①、②8.清洁生产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的年份是(B)A.1972B.1989C.1992D.20009.俄罗斯环境规划的突出特点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10.下列不是按性质划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A)A.环境制约型规划B.生态规划C.污染综合防治规划D.自然保护规划11.下列不是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D)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D.自然保护规划12.下列不属于日本环境规划特点的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13.下列不属于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是:(B)A.生产B.能量流动C.还原D.信息传递14.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dSe下列属于环境系统严重恶化的熵变类型是(B)A.dS<0B.dS>0C.dS=0D.dS不确定15.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中特定工业区执行的大气质量标准是:(C)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6.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中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D)A.I类B.II类C.III类D.W类E.V类17.噪声功能区划中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是:(B)A.0类B.1类C.2类D.3类E.4类18.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有明确的目标和判断准则;可借助计算机处理的决策属于:(A)D1994 )B 《国家环境保护七五年计划》 D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年计划》 A .结构化决策B .非结构化决策C .半结构化决策D .非程序化决策19. 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 )A .非线性规划B .动态规划C .线性规划D .多目标规划20. 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存在一个决策变量为非线性函数的规划属于(A )A .非线性规划B .动态规划C .线性规划D .多目标规划21. 风廓线是指(C )。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各章试题
1.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愈演愈烈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2.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上分,(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
3.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介质上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
4.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该书通过对全球经济增长模型的计算分析出,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本身)6.人类的社会行为主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7.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8.环境管理根据“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9.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地理空间上分,(局地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
10.纵观人类发展史,在原始文明时期(不存在当前所说的)环境问题,在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只是(局部的零散的),在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11.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
1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立的经济单位。
13.(参与)是公众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主要“管理”形式。
14.环境管理行动落实在环境管理的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
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成为环境问题。
但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由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环境变化。
2.废弃物:3.环境管理学:简答题1.环境问题出现和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根源?2.环境管理的目的3.环境管理的任务论述题1.请论述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五,判断题。
环境管理学试题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试题复习资料环境管理学试题出题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科学(1章)2.环境管理学(1章)3.可持续发展(2章)5.共赢原理(2章)6.界面(2章)。
7.冲突协同理论(2章)8.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3章)9.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有两种手段,分别是?(3章)10.经济手段(4章)11.环境信息公开(4章)12.环境绩效(4章)13.环境会计的作用(4章)14.环境审计的作(4章)15.环境统计(4章)17.案例研究方法(4章)18生态城市(5章)20区域开发行为5章)二、填空题1.环境管理的三大主体是什么? 1章)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2章)3.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2章)5.三种生产理论(2章)6.共赢原理(2章)7. 三生共赢(2章)8.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9. 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3章)10.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3章)11. 环境管理实验方法(4章)三、简答题1.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和任务2.环境管理的内容3.简述当前世界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4 个主要方向。
(2章)4.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章)4.简述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主要内容(2章)5.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应用(2章)5.简述冲突协同原理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章)6.简述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3章)7.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有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境统计(4章)8.实地研究方法的优点(4章)①适合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②研究的成果详细、真实、说服力强,研究者常常可以举出大量生动、具体、详细的事件说明研究结论;③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相比实验和问卷调查,操作程序不十分严格,在过程中可进行灵活的调整;④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9.实地研究方法的缺点(4章)10.农村环境管理落后的原因(5章)四、论述题1.试述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及行为科学在环境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环境管理学考试试题
环境管理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析(共20分)
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可持续发展:
环境标准:
清洁生产:
二、填空题(共20分)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____、____、____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____、____、____环境监测的常规分类:____、____、____环境监测的特点:____、____、____
环境标准制定的原则:____、____、____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____、____、____我国环境管理方针:____、____、____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式:_____、______
三、选择题(共20分)
四、简答题(共24分)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原则?
2、我国农村环境现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3、为什么要强化环境管理?
4、怎么理解谁污染谁治理?
5、我国环境保护有哪些原则?
五、论述题(共16分)
1、试论述共但有区别原则。
2、。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的措施:
1、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进行综 合平衡—宏观层次是先决条件。
2、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经 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谁污染谁治理政策的措施:
5.什么是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中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特点是什
么? 答: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 以及这些 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 法规及其
它要求
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3.酸雨通常指值低于(C)的降水
A、5.0 B、3.6 C、5.6 D、4.5
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B)
A.地方环保部门B.城市政府C.城市环境质量D.城市
污染防治水平
5.下面哪一项(B)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22.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时, 其执行 顺序为(A)
A.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优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优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
C.两个标准互为补充。
D.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级?
A.3 B.4 C.5 D.2
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9. 国家环保局成立于(B)年
A、1982年B、1983年1985年
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C
11.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
扩散
12.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级
环境管理学样题
环境管理学样题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前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答:(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2)a.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暖; b.臭氧层的破坏; c.酸雨区的扩展; d.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e.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f.水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g.有毒化学品污染及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等。
2、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答:(1)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2)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象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3、什么是环境管理学它的特点有哪些答:(1)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技术依据的科学。
(2)特点:a.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b.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的科学;c.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4、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它的主要原则有哪些答:(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2)主要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5、从三种生产理论概念及联系,简述它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三种生产理论包括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剖析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30分)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A《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A、5.0B、3.6C、5.6D、4.5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A.地方环保部门B.城市政府C.城市环境质量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B. 同时规划C.同时施工D. 同时投产使用6.下面不是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是( D )A、环境管理体系B、环境审核C、环境表现评价D、环境标志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A、城市政府B、发改委C、环保局D、环境监察部门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A、环境计划管理B、环境质量管理C、环境技术管理D、环境设备生产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C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12.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 B )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3.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C )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1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A )A.《我们共同的未来》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5.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 C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准D.环境基础标准16.国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应 ( C )A、严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相同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宽于地方环境质量标难D、不能确定17.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D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8.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B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19.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环境基准20.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B )A.环境基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经济上的合理性D.技术可行性21. 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时,其执行顺序为( A )。
最新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30分)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A《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A、5.0B、3.6C、5.6D、4.5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A.地方环保部门B.城市政府C.城市环境质量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B. 同时规划C.同时施工D. 同时投产使用6.下面不是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是( D )A、环境管理体系B、环境审核C、环境表现评价D、环境标志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A、城市政府B、发改委C、环保局D、环境监察部门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A、环境计划管理B、环境质量管理C、环境技术管理D、环境设备生产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C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12.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 B )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3.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C )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1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A )A.《我们共同的未来》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5.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 C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准D.环境基础标准16.国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应 ( C )A、严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相同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宽于地方环境质量标难D、不能确定17.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D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8.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B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19.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环境基准20.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B )A.环境基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经济上的合理性D.技术可行性21. 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时,其执行顺序为( A )。
环境管理学 考试答案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30分)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A、5.0B、3.6C、5.6D、4.5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A.地方环保部门B.城市政府C.城市环境质量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B. 同时规划C.同时施工D. 同时投产使用A、环境管理体系B、环境审核C、环境表现评价D、环境标志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A、城市政府B、发改委C、环保局D、环境监察部门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A、环境计划管理B、环境质量管理C、环境技术管理D、环境设备生产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12.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 B )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3.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C )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1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A )A.《我们共同的未来》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5.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 C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准D.环境基础标准16.国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应 ( C )A、严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相同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宽于地方环境质量标难D、不能确定17.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D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8.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B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19.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环境基准20.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B )A.环境基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经济上的合理性D.技术可行性21. 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时,其执行顺序为( A )。
环境管理学练习题.doc
环境管理学练习题第一章1.环境问题:。
2•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3.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4 •产生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5.环境文化:6 •人类的社会行为:7.环境管理学:8.环境问题产生原因:9.环境管理的主体:10.环境管理的对象:11.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的途径有哪些?12.防止或减轻企业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的途径有哪些?13.解决公众行为可能造成和引发的环境问题途径有哪些?1.可持续发展:2.三种生产理论3 •消费方式:4•提倡绿色消费、清洁消费、重视文化生活5.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6.环境问题的实质7.管理的基本职能:8•管理科学的“三个基础”管理科学的“三个层次”管理科学的“三个领域”9.行为:10.人与环境和谐的5种环境需要11 •共贏原理“三生共贏”12.界面:基本特征:正确判断界面的方法:13•度:14.冲突协同原理内涵:15.排污许可证制度16.十一五期间污染指标:十二五期间污染指标:第三章1・政策:2.环境管理政策:3.命令型和控制性的政策方法环境标准(三大类):(六小类):4.经济型和激励型的政策方法5.鼓励型和自愿型的政策方法环境会计环境审计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1.特尔菲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
特尔菲法,以匿名方式征询专家的意见,预测领导小组对每一轮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多次反复,专家的意见日趋一致,使结论可靠性增大。
三大特点:不记名、反馈性(3、4轮)、统计性(预测结果)2.地方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a.未作规定;b.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3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环境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4.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5•最佳可行技术(BAT)、最佳实用技术(BPT)6.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査的问题(三大类):7.实地研究方法:研究方式:观察、访谈8.三大类无干扰研究方法研究方式:第五章1.城市环境管理2.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3.农村环境管理4.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内容5.两高一资:6.生态农业:7.流域:8.流域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9.区域开发行为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1.废弃物:2.气体废弃物:3.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管理途径有哪些?(对于我国这种大型燃煤型国家的大气污染如何防治?)4.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有哪些?(对于我国燃油汽车的污染如何防治?)5. 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有哪些?6. “33211工程”——7. 三大公约:8. 环境影响评价: 三同时制度:9. 固体废物:危险废物:10. 固体废弃物的三化原则:11. 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12. 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第七章1. 政府产业环境管理:根据管理对象分为两类:三个特征:2. 政府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3. 政府对行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4. 产品生命周期:5. 环境标志:6.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7. 企业:8. 企业环境管理:9. 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0. 企业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审计: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作用:11 •清洁生产:为什么要进行清洁生产?12. IS014000:IS014000标准系列的意义:IS014000的特点IS014000与清洁生产的不同点:13. IS014001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五大要素, IS014000系列的环境体系运行模式:14. 环境管理体系:15. “德明”模式: 第八章1. 自然资源:类型2. 土地: 土地资源的特征:3. 基本农田:IS014000系列标准的基本构成表格:(小丿 土地资源开发的环境问外来物种影响笑染 4. 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5.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作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6. 草原资源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7.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 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物种灭绝涡更图:〜 栖息地丧失L 过錄8. 态多样性:9. 遗传多样性:10. 物种多样性:11.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自然保护区的分区管理: 第九章1. 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设置:2. 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3•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第十章1.全球环境问题:2 •为什么要进行全球环境管理?(全球环境管理的必要性)3. 全球环境管理的对象:4. 全球环境管理所应遵循的重要基本原则有哪些? 5•中国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 近亲繁。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题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题第⼀章绪论1. 环境问题出现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根源答:⼈类将⾃⼰异化于⼤⾃然,以⾃⼰为中⼼,按照⾃⼰的尺度和意志对⾃然中的⼀切事物随意操纵,最终使⾃然界⾛向了退化和毁灭,反过来⼈类则因破坏和毁灭⾃然,导致了资源短缺、能量枯竭、环境污染、⽣态破坏等⾃⼰的⽣存危机。
这才是环境问题出现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根源。
2.环境科学是伴随着什么诞⽣和发展的答: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的研究⽽诞⽣和发展的。
3.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可以归纳为六个⽅⾯:1探索⾃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揭⽰⼈类活动同⾃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关系;3探索环境变化对地球⽣命⽀持系统的影响;4揭⽰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及其对⼈体健康与⽣命的影响5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循环利⽤技术;6探索⼈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
4.环境管理的最根本⽬的是什么?答:1、⾸先必须改变⾃⾝⼀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2、必须从宏观到微观对⼈类⾃⾝的⾏为进⾏管理,3、控制⼈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4、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坏了的⾃然环境,5、并减少甚⾄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6、保证⼈类与环境能够持久的、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这就是环境管理的根本⽬的。
5什么是环境管理,基本任务是什么?答:在⼈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类从来没有停⽌对过⾃⼰⾏为的管理,特别是没有停⽌过对⾃⼰作⽤于⾃然环境⾏为的“管理”,即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类社会的⼀系列关于⾃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于⾃然环境的社会⾏为,控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形成和创建⼀种新的、⼈与⾃然相和谐的⽣存⽅式,更好地满⾜⼈类⽣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6环境管理的主体是什么?答:在环境管理中,政府、企业和公众都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它们同时在管理⾃⾝和另外两类主体中的参与者或相关⽅的⾏为。
7企业⾏为对资源环境问题有⾮常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哪些⽅⾯?A:企业是资源、能源的主要消耗者B:企业特别是⼯业企业是污染物的主要产⽣者、排放者,也是主要的治理者C: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也是保护环境⼯作的具体承担者,绝⼤多数的环境保护⾏动都需要企业的参与才能落实8公众⾏为对资源环境问题有⾮常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哪些⽅⾯?A:公众中的每个个体为了满⾜⾃⾝⽣存发展,需要消耗物品和服务,这是造成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的根源B:公众的⽣活⽅式对环境问题的影响重⼤,如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活和消费⽅式所产⽣的废弃物就有很⼤区别,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相同C:公众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府和企业⾏为,对环境保护产⽣间接地影响,由于认识的差异和看法的离散,这种间接地影响虽⾮常难以把握,但往往会具有根本性质和决定性。
环境管理学样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前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答:(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2)a.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暖; b.臭氧层的破坏; c.酸雨区的扩展; d.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e.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f.水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g.有毒化学品污染及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等。
2、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答:(1)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2)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象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3、什么是环境管理学?它的特点有哪些?答:(1)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技术依据的科学。
(2)特点:a.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b.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的科学;c.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4、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它的主要原则有哪些?答:(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2)主要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5、从三种生产理论概念及联系,简述它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三种生产理论包括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
环境管理学考试
其他1、环境管理的主体P20答:政府、企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2、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环境物质流的划分P24答:自然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3、固体废弃物管理的“三化”原则P192答: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4、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重要国际行动P3155、公平理论P57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学:P29答: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它着重研究管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社会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以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2、可持续发展P32答: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3、污染消纳力P42答:环境从物质生产环节返回的加工废弃物和从人的生产环节返回的消费废弃物,其消费这些废弃物的能力有一个极限。
当超过极限后会使环境品质下降。
4、资源生产力P42答:环境产生或再生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的速度也有极限。
当物质生产过程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环境资源生产力时,会导致作为资源的环境要素的存量降低。
5、共赢原理P65答:在指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6、界面P69答:相互作用、想无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是时间上的,甚至可以是其他形态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7、冲突协同理论P76答:在人类社会理性行为的作用下,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将冲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充分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限制冲突的消极作用的发挥。
& 环境信息公开P90答: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如区域环境质量信息、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息、企业环境行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前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2)a.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暖; b.臭氧层的破坏; c.酸雨区的扩展; d.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e.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f.水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
g.有毒化学品污染及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等。
2、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
答:(1)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2)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象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3、什么是环境管理学?它的特点有哪些?
答:(1)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技术依据的科学。
(2)特点:a.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b.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的科学;c.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4、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它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2)主要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5、从三种生产理论概念及联系,简述它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三种生产理论包括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
(2)三种生产理论:①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②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③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④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⑤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6、简述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
答: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时间上的,甚至可以是其他形态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首先,环境管理工作应当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界面上的活动,而不是去代替相关部门去具体地管理它们各自系统的内部行为。
其次,界面活动控制论指明了在各种人类社会行为中,首先要加以综合协调的主要是各方在界面上发生的社会行为。
7、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可分为几类?各包括哪些手段?
答: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命令型和控制型、经济型和激励型、鼓励型和自愿型三类。
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科学技术手段等。
8、环境管理技术方法的基础和保证有哪些?
答:(1)环境标准、环境统计和环境监测。
9、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有哪些?简述实地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
答:(1)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实地研究方法、无干扰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
(2)实地研究方法的步骤可分为5个主要阶段:选择实地、获准进入、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记录、总结分析。
10、简述环境信息的内容及特点。
答:环境信息是在环境管理的研究和工作中应用的经收集、处理而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环境知识。
它们可以是数字、图像、声音,也可以是文字、影像等以及其它表达形式。
特点:环境信息除了具备一般信息基本属性外,还具有时空性、综合性、连续性、随机性等特点。
11、什么是生态城市及城市环境管理?
答:(1)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城市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2)城市环境管理:a.各级人民政府是城市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b.制定城市环境规划:制定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环境现状调查和预测、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制订环境规划方案、制订方案实施的各项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c.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即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浓度; d.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即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e.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确定综合整治目标、制定综合整治方案、改革环境管理体制;f.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12、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a.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b.随机性和不确定性;c.不易监测性。
13、什么是废弃物?废弃物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答:(1)废弃物是指人类将从自然环境中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2)目的和任务:是运用各种环境管理的政策和技术方法,尽可能地限制废弃物的产生及排放,或使不得不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废弃物能与自然环境的容纳能力相协调,达到保证环境质量的目的。
14、什么是政府产业环境管理和企业环境管理?
答:(1)政府产业环境管理是政府运用现代环境科学和政策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产业活动中的环境行为为管理对象,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宣传教育的手段,调整和控制产业活动中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以及相关生产技术和设备标准、产业发展方向等的各种管理行动的总称。
(2)企业环境管理是企业运用现代环境科学和工商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和活动为管理对象,以减少企业不利环境影响和创造企业优良环境业绩的各种管理行动的总称。
15、什么是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什么?
答:(1)清洁生产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于产品,清洁生产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于服务,清洁生产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
(2)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16、14001标准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答:五大要素是:a.环境方针——阐述组织的环境工作宗旨,为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措施提供依据。
b.环境规划——为实施环境方针而确定环境目标、指标、工作重点、行动步骤、资源、措施和时间安排。
c.实施和运行——指执行环境计划,使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d.检查和纠正措施——指检查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e.管理评审——依据对环境管理系统审核的结果以及不断变化的形势,提出方针、目标和程序变动的要求,以求不断完善及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应性。
17、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如何分类?
答:(1)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2)自然资源按其产生的渊源及其可利用性,可分为以下三类:a.可更新资源,又称为再生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又称非再生资源;c.恒定资源,又称非耗竭性资源。
18、中国环境保护“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是什么?
答: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9、什么是“三同时”制度?
答: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3、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论述你对解决环境问题的理解。
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大自然,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随意操纵,从而形成不正确的自然观。
在这些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消费观等无不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最终导致了人类行为的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