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融合课程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融合课程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融合课程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引言
融合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整合到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主题中,以促进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中小学教育领域,融合课程已经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融合课程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并分析其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影响。

1. 融合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综合性:融合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性:通过实际项目和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

•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2. 融合课程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案例
2.1 小学英语与美术融合课程
•设计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英语作品,结合美术元素进行展示。

•培养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

2.2 初中科学与技术融合课程
•设计一个科学实验项目,涉及技术应用和原理解析。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融合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影响
•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

结论
融合课程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概念进行整合,可以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同时,融合课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未来,在中小学教育中进一步推广和探索融合课程教育模式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美术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美术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美术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素质教育下,小学人才培养方式发生了改变。

除了基础学科教学以外,还需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思维。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是近些年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降低教学难度,整合资源,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但该教学方式中的知识内容繁多,教师全面运用具有一定的教学阻碍。

所以本文主要以苏少版四年级下册教材教学为例,探索了小学美术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希望能给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探索引言: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部对小学生学习质量提出了新标准。

小学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如何实现全面育人,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美术课程作为学生审美理念塑造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教学需求。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教育理念,为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有利于构建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因此,教师需加强重视,从而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一、核心概念简述(一)跨学科教学简述该教学理念由20世纪美国伍德沃斯教授提出,主要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互动与交叉。

后来教育学者对其进行了重新界定,即教学活动打破界限,重新优化课程组合,建立起学科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课堂中学习。

我国学者研究室,认为“跨学科”包含三种含义[1]。

如:一是打破学科限制,将各种学科理论课程进行融合,展开教育活动;二是众多学科的学科群:三是主要研究跨学科规律与方法的高层次学科。

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跨学科教学简单来讲,也就是教师以本学科教学特征为基础,改变传统教学习惯,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科进行交流、互动、整合,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二)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简述该教学方式主要是转变之前线性的课程形态,而且坚持以“整合”的方式,将各种教育核心元素统计在一起,例如课程、师生、学习技术等。

核心在于突破课程之间的便捷,让学生围绕着现实生活中的主题,进行开放性学习。

学习期间,各种课程内容相互联动,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由他们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直接获取学习经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同时,校本课程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和作用,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小学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体育锻炼、文艺欣赏等为主要载体,借助实践环节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教育目标和教育需求,由学校编制的具有本校特色和实用价值的课程,是一种深入挖掘本校教育资源和办学特色,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1.人文关怀与美育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人文关怀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元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在校本课程中,美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而美育的核心就是要使学生具有欣赏和鉴赏的能力。

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设置一些文化、艺术、美术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能够体验到不一样的人文情怀和美育魅力,并通过这些体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整体审美能力。

2.科技创新与实践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科技创新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高科技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我们在综合实践中尽可能地加入科技创新的内容,如机器人编程、电子课件制作、网络通讯、3D打印等活动。

而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科技实验、科技创新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

3.生态环保与校本课程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态环保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生态环保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穿插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如种植绿化、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等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策略随着小学课程的改革和综合实践活动(以下简称综活)的开展,学科整合成为了教学的趋势。

学科整合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

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全面的、系统的、可继承的知识体系。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综活与学科整合的策略。

一、小学综活与学科整合的内在关系1.综活与学科整合的内在联系。

综活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局限于单一学科、单纯的知识内容,而是把教育教学中涉及的所有方面,如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统称为“综合实践活动”。

学科整合是指在教学中,把不同学科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交叉性、阶段性的学习模式。

”(据《小学语文、数学、科学教师培训教材》)。

可以看出,综活和学科整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2.实现综活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小学综活和学科整合的实现对于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一方面,小学综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全面、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知识,加深认知,避免枯燥的知识学习过程,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二、小学综活与学科整合的基本策略1.多元引入法。

将语数外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可以多元引入,多学科渗透。

例如,对于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材料,可激发同学们对物理、地理等学科的探究。

或者,在数学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领孩子们在真实的场景中探索数学,同时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2.跨学科探究法。

跨学科探究是一种学科整合的方法,设计者在项目中融入多个学科内容,并使各个学科知识相互关联,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真实性和精神,提高他们在跨学科领域的认知水平与探究能力。

例如,在“课本”中将科学、社会、历史等学科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不同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和综合的知识体系。

3.主题式学习法。

主题式学习法是以活动和实践为中心,联系不同学科、环节和过程组织,以主题为线索集中带领学生探究一个课题,使融合学习上升到真正的跨学科学习,管理实践经验。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运用多学科整合的方法实施多层次课堂教学是当代美术课程的需求。

要使小学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本质的联系,就必须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理解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小学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第一,融合音乐课程,实现艺术体验一门优秀的美术教学,只有让学生享受到艺术的乐趣,真正体会到绘画艺术带来的愉悦体验,才是成功的。

在一般课程中,适当引入影视短剧,或者让学生自编短剧来衬托教学主题。

学生在创作绘画时,要把音乐和绘画和谐地结合起来。

也能适度渲染教学内容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艺术体验。

一年级学生写字不和谐、笔画不稳是很常见的,绘本中经常出现“小蚯蚓”这样的单词或线条。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节笔控线条练习课,引导学生在练习线条变化时,从艺术语言上理解线条的变化:直线、流动的波浪线、之字形的起伏线、螺旋形的曲线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利用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和声音波动:快、慢、强、弱、含蓄,感受紧凑和松散的节奏,以及线条曲率的变化、节奏、顺序、粗细等在绘画中的变化。

学生的创作热情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激励下,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得到发挥。

通过音乐与美术的交叉课程,让学生练习线条的控笔,实现文字与绘画的量的积累。

第二,加强数学观察,提高教学效率艺术作品本身不仅包括相应的人文美,还包括结构美。

为了更好地学习艺术相关的内容知识,可以将数学相关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将数学思维的结构融入美术课,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优化学生的艺术学习效果。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投入艺术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授Robot的相关内容时,课堂教学可以渗透数学思维相关的工具,让学生捕捉到艺术课程知识的学习细节,让学生更好地分析所包含的知识情境,促进学生艺术学习的效率。

并让学生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和结构,给学生相应的启发,促进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的课程整合与跨学科学习

小学阶段的课程整合与跨学科学习

小学阶段的课程整合与跨学科学习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对他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而课程整合与跨学科学习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小学阶段的课程整合与跨学科学习的定义、意义以及如何实施。

一、课程整合的定义与意义1.1 课程整合的定义课程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或达成特定目标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互为补充,通过横向联系来提高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1.2 课程整合的意义课程整合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理解。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相互联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形成系统性的学习观念。

其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课程整合能够将学科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加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整合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跨学科学习的定义与实施2.1 跨学科学习的定义跨学科学习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在一起,通常通过项目式学习或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

它突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2 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跨学科学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施:首先,教师可以在项目设计中融入多个学科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来学习各学科的相关知识。

例如,在一个关于环保的项目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科学知识,还可以学习社会学、人文地理等相关知识。

其次,可利用多学科教材和资源进行教学。

跨学科教材和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无缝连接,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最后,通过跨学科学习的评估方式来鼓励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完成综合性的项目报告、展示或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三、小学阶段课程整合与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案例3.1 科学与语文的整合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科学知识,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来培养语文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课题实施⽅案《信息技术与⼩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案⼀、本课题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各种不同的因素都对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学产⽣着影响,⽽其中发展最为迅速,影响⽇益扩⼤的,莫过于以计算机及⽹络技术为核⼼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的促进和变⾰作⽤。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多媒体和⽹络技术为核⼼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产⽅式、⽣活⽅式、⼯作⽅式和学习⽅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类能⼒的提⾼和发挥作⽤带来了新的空间。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学数学教师必须进⼀步从⾃⼰学科的⾓度来研究如何使⽤信息技术来帮助⾃⼰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学数学课程进⾏整合——就像使⽤⿊板、粉笔、纸和笔⼀样⾃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本课题研究的题⽬为《信息技术与⼩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在这个名称中,我们需要对相关的概念进⾏必要的界定,以利于我们对整个实验研究的准确把握。

我们认为,在这个课题题⽬中,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的有四个概念:信息技术、⼩学数学课程、整合、实践与探索。

①信息技术。

就我们所理解的来看,信息技术所包含的范围是相当⼴泛的,它包括⼀切可能利⽤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段、⽅式⽅法等。

因为信息的来源是多样的,在学校教育中,对学⽣来说,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书本知识、图书馆、教师的讲授、社会环境、报刊杂志、电视、⼴播,包括现在的校园⽹络、国际互连⽹等。

⽽现在通常所理解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和国际互联⽹internet为核⼼的信息技术。

因此,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也仅界定为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络internet技术为核⼼的信息技术。

②⼩学数学课程。

现⾏⼩学数学教材版本较多,我们熟悉的就有北师⼤、⼈教版、苏教版等,⽽我们的研究主要是苏教版国家课程标准⼩学数学实验教科书。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跨学科整合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以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为例柳海荣柳洁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跨学科整合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以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为例柳海荣柳洁

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也至关重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结合 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科知识,科学地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例如,在教授英语 单词时,教师可以结合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用英语描述绘画 作品、演唱英语歌曲或者进行科学实验,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 可以培养其审美、创新和探究等核心素养。
5、结尾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结尾时播放一首英文歌曲《Heal the World》, 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
五、总结
本次演示通过对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概念、目标和新探路径的探讨, 分析了如何将核心素养教学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活动设计、课堂互动和语言 实践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能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思维 能力、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学 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具有重 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跨学科整 合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以小 学英语学科教学为例柳海荣柳

基本内容
在当今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 的基础素质培养和全面能力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次演示将以小学英语学科教 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跨学科整合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跨学科整合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小学英语学科,可以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 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小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 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将英语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例如,可以将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的内容融入英语课堂,让学生在英语应 用中提高综合素养。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程整合实践探究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程整合实践探究
其二,以单元主题为中心的整合。它围绕学 科间相似的主题进行整合,强调将学术性的整合 性主题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可解决实际问题的热点 话题。以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一课为例,学习 内容为了解如何保护地球。通过研读多学科教材, 教师发现在美术、科学、劳动、品德等学科中也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63
课程整合软化了学科间的界限,主题就是真 实的生活脉络,所有课程的学习旨在向现实生活 回归。在研究中,学生自由、自主地和同伴讨论, 从个体的学习者转变为实践的参与者,让原来安 静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成长的气息。在这里,课程 内容不再被人为割裂,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局限, 既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特点,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 意识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家长评价
学习能力
1 2 3 4 5 教师和家长
(问卷)
成果展示 同表伴演评)价(汇报、1 2 3 4 5 学生
道德品格 同伴、家长、教 1 2 3 4 5 学生、家长、
师评价(访谈)
教师
以 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一课为例,学习
内容为保护城市环境。教师依托项目式学习方式,
品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评价(见表 1)。此外,
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积极地监控和调节各种认知活
动,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进步,并
在此基础上进行再感知、再记忆和再思考,从而
发掘潜在的学习能力。
表 1 课程评价的四个维度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分 评价主体
自我评价(学习
学习兴趣
1 2 3 4 5 学生
档案)
智行
教苑拔萃
指向核心素养的 小学英语课程整合实践探究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探索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逐渐成为新时期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然而,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实践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实践活动课,探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行为和效果都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方法。

一、探究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指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启发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实践活动课中,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具体做法如下:1. 课前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课前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活动体验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答案。

例如:根据学生们熟悉的实践活动场景,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在实践活动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这样的问题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了解和处理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个实用的工具或用材料制作一项小装置,进行创新实验。

任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启发式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课中,应用启发式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实践探究。

例如,对于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试验、观察等方式,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团队协作教学法团队协作教学法是指利用协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内部竞争、小组间合作”来刺激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实践活动课中,探究团队协作教学法的有效方法如下:1. 推动小组内部竞争:通过小组内部活动设计,可以促进小组内部竞争,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自身水平。

全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整合探索——以江苏省镇江市红旗小学为例

全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整合探索——以江苏省镇江市红旗小学为例

全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整合探索———以江苏省镇江市红旗小学为例陶静【摘要】一所学校质量提升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容易产生共鸣的切入点。

江苏省镇江市红旗小学提出以全课程理念为引领,实现创新教育,通过项目化管理精准实施教师课程、家校融合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全课程理念;项目化管理;家校融合;教师课程【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8-0056-02【作者简介】陶静,江苏省镇江市红旗小学(江苏镇江,212001)校长,高级教师。

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解放思想,要解放思想,首先要想清楚新时代教育质与量的新内涵。

为此,学校展开了面向行政管理、面向德育、面向教学和面向家校融合的“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勇于实践、干出实效”系列专题研讨,形成了新时代教育质与量的新共识。

质,就是要培育有生命、有温度,社会认可和理解的教育;量,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江苏省镇江市红旗小学以全课程理念为引领,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彰显红旗品牌发展活力,创建学校品牌新生态。

一、全课程理念的内涵学校的课程种类太多,课时往往不够用,各级各类培训多,但是收效不理想,各类检查验收太多,大家疲于应付。

一年忙到头,感受就是一个字“累”,为什么会感觉这么累?因为学校千头万绪的事情最终都汇聚到四种人身上,即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

为此,我们在2018年初步形成了全课程的理念。

这里的课程不仅仅是面向学生与家长,还要面向教师与管理者;这里的课程不是指单一的课堂教学,而是涵盖了学校方方面面的全课程理念。

我们力求构建四大主体课程:面向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课程、面向家长的家校融合课程、面向教师的师德师能课程和面向管理的创新与行动力课程。

学校建立了以“校级+中层行政+教师+外聘专家”为成员的“全课程中心”,初步形成系统设计、自主创建和整体实施的全课程框架思路。

学校将通过三年时间逐步构建教师课程、学生课程、管理课程以及家长课程四大课程框架,让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进入四大运行轨道。

小学劳动教育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

小学劳动教育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

小学劳动教育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小学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增强实际生活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存在学科之间的割裂性,难以有效整合知识资源和利用跨学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劳动教育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探索跨学科整合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应用;3. 提出适合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方法;4. 通过实验或调查采集数据,对方案进行验证和分析。

三、调查对象及研究范围1. 调查对象:选择某市的小学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计300人;2. 研究范围:重点研究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整合问题,包括学科资源整合、学科方法的整合等。

四、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包括教师、学生及家长三种类型的问卷,调查他们对小学劳动教育的看法、需求和期望;2. 面访调查:选择某市的几所小学,对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深入采访,了解学校和教师在劳动教育中的实践经验和问题;3. 文件分析:对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教材等进行归纳和分析。

五、方案实施情况1. 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设计教师、学生、家长三套问卷,通过线上渠道和实地发放两种方式,确保问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2. 督导及面访:招募研究助理,通过线上培训和实地指导的方式,对问卷发放和面访进行督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文件分析:收集和整理相关文件、教材等,对其中涉及的劳动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一、数据采集1. 教师问卷:调查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整合现状的认知、实施情况和困难等;2. 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满意度、兴趣和学习动机等;3. 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认知、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影响和期望等;4. 面访调查:通过与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了解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情况及其问题。

小学生学习中的课程整合与创新

小学生学习中的课程整合与创新

小学生学习中的课程整合与创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生学习中的课程整合与创新成为了教育界的热议话题。

在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经验,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从课程整合和教学创新两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学习中的具体实践。

一、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小学教育中,课程整合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流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拓宽视野,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1. 跨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常见的跨学科整合包括自然与社会科学的整合、语言与艺术的整合等。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的活动和任务,促使学生跨学科地进行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比如,在探讨某个社会问题时,可以将社会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

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传统教育常常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实践教育更加注重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小学生学习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可以设置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创新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

小学生学习中的教学创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任务,共同合作完成指定的学习目标。

通过分工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和促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此外,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2. 形成性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考试,重视学生得分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

而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反馈,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培养。

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整合的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整合的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整合的策略探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探索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的整合。

这种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与科学知识,促进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造力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整合的策略,并提出实施建议。

一、整合的意义小学数学和科学课程实际上具有很多共同点。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而科学又需要数学作为工具和语言。

数学和科学的相互关系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愈加紧密。

因此,将小学数学和科学课程进行整合,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这两门学科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整合策略1. 紧密结合知识点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和现实应用情况来设计课程。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实验,将小学数学中的长度、面积、体积概念应用到科学实验中,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与科学实验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科学实验中出现的数据和图表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实践基础和应用场景。

2. 引入跨学科项目小学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引入跨学科项目。

通过开展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如测量和统计实验数据、应用几何概念解析科学模型等,这样的实践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数学与科学的关系。

3. 创设多元化课程整合课程的另一个策略是创设多元化课程,不仅涵盖数学和科学知识的基础理论,还包含了通过实验、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的生动形象展示。

在引入课程时,可以搭建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孩子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到和学习这种知识。

课堂上可以安排多种方法,例如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到愉悦和兴趣,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施建议1. 充分充分利用教材、课于例及实验教材、案例和实验都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资源。

在进行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整合设计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课本引导学习和跨学科实际应用活动综合的来完成任务。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研究(3篇)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深入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施策略、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思维能力、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三、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2. 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

3. 创设实践环境学校应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设备,保障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4. 设计实践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其实践能力。

四、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实施效果不佳。

实践教学整合计划:一年级上册

实践教学整合计划:一年级上册

实践教学整合计划:一年级上册
一、目标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帮助一年级的学生掌
握上册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将结合各
科目的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实践活动。

二、实践活动
1. 数学:手工制作几何图形
让学生用纸张制作各种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属性的理解。

此外,通过这些图形的拼接,学
生可以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图案,从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
能力。

2. 语文:故事剧场
学生们可以将课本中的故事进行改编,然后分角色表演出来。

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故事,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自然科学:户外探索活动
组织学生们去公园或者田野里进行自然观察,让他们亲自观察和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物链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自然科学知识。

三、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材料,明确活动的目标和要求,然后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实践活动的评估和反馈
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给出具体的反馈。

评估的标准应包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实践能力的提
高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从而更好地提高和完善。

五、结论
实践教学整合计划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计
划的实施,我们期待看到学生们在研究上的进步和成长。

实践教学整合计划:一年级上册

实践教学整合计划:一年级上册

实践教学整合计划:一年级上册
目标:
- 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的研究和应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
计划内容:
1. 实验课程:开展简单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 田野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的田野进行考察,让他们亲身感
受自然环境。

3. 社区服务:安排学生到社区进行一些志愿者服务,让他们学
会关爱他人并体验实践中的乐趣。

时间安排:
- 每周安排一次实验课程,持续1个学期
- 每月组织一次田野考察活动
- 每学期安排一次社区服务活动
师资配备:
- 由学校老师和实践教学专家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评估方式:
- 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田野考察记录和社区服务总结来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预期效果:
-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得到提升
-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锻炼
-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JeanPiaget)说过:“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

”活动是少年儿童学习的初始。

少先队体验活动是依据少先队组织引导少先队员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把少先队教育目的内化为少年儿童的自身品质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分为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少先队活动就包括在非指定领域之中。

比较两者的异同,将综合实践课程与少先队体验活动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既能改善少先队体验活动,又能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的任务,是少先队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新问题。

学校少先队组织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优势,以体验教育活动为途径,积极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实践少先队体验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整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

一、少先队体验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区别少先队体验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区别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着团队活动,两者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等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些正是两者整合的可能性。

但在教育活动内容的侧重点、组织方式、评价手段的不同方式等方面,也有一些差异。

这就要求少先队工作者在两者整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独特优势,促进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施。

二、少先队体验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经验(一)关注生活,目标体现综合化以往的少先队活动主要是关注如何对少先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往往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全面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下,少先队活动在活动目标上要体现综合化,要通过体验活动、探究活动,从少先队员的生活、学习目标出发,以主题式的活动调动少先队员认知、实践的主动性和潜能,提高少先队员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实践教学整合计划:一年级上册

实践教学整合计划:一年级上册

实践教学整合计划:一年级上册目标本实践教学整合计划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间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计划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将实践教学融入到各学科的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具体安排如下:- 数学实践教学: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解决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语文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 英语实践教学:通过英语角、英语剧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说能力。

- 自然科学实践教学:进行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资源准备: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器材、实践教具、实践教材等。

3. 教师培训与指导:组织教师参加实践教学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指导和支持。

4. 实践教学评估:建立实践教学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期望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整合计划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学生在各学科的知识掌握能力得到提高。

-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实施步骤1. 制定实践教学整合计划,并与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沟通和协商。

2. 调配所需资源,包括实践教学器材、教具等。

3. 组织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4. 安排实践教学课程,将实践教学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

5. 实施实践教学,监督和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

6. 定期评估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实践教学计划。

总结实践教学整合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将实践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NGDAIJIAOYANLUNCONG2016年11月小学阶段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徐滨南(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小学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0)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指导研究,不仅是我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课程实施中存在真问题、实问题。

通过对哈尔滨市一百多所小学校的走访,发放近千份的调研问卷印证。

三级课程同时进入学校,给教师带来的困惑、迷茫现象日益凸显,课程设置与课程实施之间出现的诸多问题,成为阻碍常态化推进课程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通过一个阶段的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指导课程整合与重构,不仅关系学校的发展,教师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学生终身发展。

其意义重大。

一、调查研究,深入剖析问题为有序指导整合提供依据研究中我们认识到: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要坚持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认识到新的教学观影响着课堂的教学结构,决定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深入剖析目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整合重构提供依据。

1.学校课程门类过多,致使学生不堪重负。

比如:以小学阶段三年级为例,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写字、心理健康、德育实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含黑龙江人文与社会、生命教育、技术)、校本等多达21门课程。

而每天按7课时计算,一周有一个半天是4课时,一共32课时。

在有限的课时下,过多的课程门类,学生不堪重负。

2.学科化倾向严重,难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由于分科设置,各学科彼此隔绝地向学生心灵“浇铸”,课程内容出现大量的重复、交叉的现象。

“两张皮”现象相当严重。

以继红、花园、铁岭实验点校进行全方位课程清理、梳理过程中。

发现一至五年级的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与地方课程《黑龙江人文与社会》《生命教育》《技术》交叉重复率达40%--60%。

大量重复主题内容,导致学生重复听,教师重复讲,致使课程价值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新课程实施犹如一潭死水,严重阻碍学生个性发展。

3.师资匮乏,难以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

通过大量调研,新课程至今没有开齐开满,市区相对好些,外县基本上没有师资,有活动临时安排。

进一步调查还发现:科学、品生(品社)专任教师只占应配任课教师数的32.6%;而综合实践活动、地方等课程外县几乎没有专职教师,都是由班主任代管,而一人兼数门学科的现象比比皆是。

兼课过多使得教师分身乏术,往往不能把精力投入到所研究课程之中,造成有的课程犹如壁上观,不过是“走过场”而已。

4.课程资源单一,难以回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建立学生喜欢课程体系是我们的理想。

从我市现有综合课程体系看,课程资源单一,缺少鲜明的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和学生生活特色,难以回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通过走访40多所学校,分析学生喜欢课程的相关要素看,课程设计脱离学生的实际比比皆是。

二、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研究是推进整合与学科疏离问题的关键为有步骤开展此项研究,我们把工作室成员分成三组,每组确立研究组长,梳理出整合与学科疏离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点。

1.深化课程整合理念的认识,明确目的。

研究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纵向横向整合,需要从深层次理解课程整合的理念,明确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与运用,突出对具体问题解决过程的研究思路。

2.理清不同年段需要整合的内容。

开展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

整体规划,分层梳理,有针对性的开展系列主题探究性活动。

3.加大力度开展课程间相互疏离的策略研究。

以统筹课程重复、交叉、学科割裂现象为主线,探索和构建课程框架体系。

我们以学科内、学科间、学科外为切入点,结合具体课例进行深入研究。

突出主题化学习,理解生活中问题。

4.着力开展课程整合模式指导研究。

依据教学目标梳理整合教材内容,从知识点出发拓展学习链,将知识与经验更好的结合,以综合实践为轴,进行多维度融合。

5.打破学科界限,寻找整合突破点。

进一步指导各学校清晰掌握课程整合学科核心内容课标、内容、结构、评价、管理上重大变化,把握整合突破点。

指导课程整合解决学科间疏离问题研究,以统筹课程重复、交叉、学科割裂现象为主线;以开展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提炼不同领域重复主题内容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典型经验为蓝本;卓有成效开【摘要】本文深入剖析课程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整合重构研究的关键点。

重点论述了课程整合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建设思想,提出了整合与重构的步骤、方法,总结了过程中的特色做法,为今后的课程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课程整合实践【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6)11-0022-02教研专题022DANGDAIJIAOYANLUNCONG 2016年11月展研究。

三、丰富内涵,加强理论再认识为整合重构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由于对课程整合缺少理论研究,有的教师认为课程整合就是简单的拼凑,认为只要相关内容“连接”就是课程整合了;还有的教师认为课程整合就是一个主题似乎和另一个学科内容相关,那么,这个学科就被拉入学科整合中来。

深化认识,为深入指导课程整合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从课程整合的理论体系探索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课程整合作为一种公认课程设计理念,其教学思想由来已久。

从赫尔巴特针对19世纪中后期分科课程存在弊端,根据统觉心理学原理,所提出科目中心整合课程说,到后来他的学生齐勒和赖因把他的思想系统化、具体化,并在实践中完善了科目主题中心整合说。

说明课程整合是消除科目间界限和割裂最好途径。

而课程整合倡导者之一霍普金斯认为,要消除科目之间弊端,需要寻找整合策略。

他认为课程整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梯度设计。

比如:他提出的课程整合四步骤,就是按照不同阶梯走向,由浅入深进行整合,体现“学科整合”的大势。

(1)相关课程整合说。

就是将彼此关联的学科加以沟通,进行局部综合。

这是最初级的综合。

(2)广域的课程说,就是将有相近的学科组成一大学科。

(3)核心课程说,由核心学科和外围学科组成。

(4)经验课程说,主张完全由学生经验与活动加以整合。

和霍普金有同样观点的美国学者雅各布斯,也提出六种的设计策略模式。

其主要特点体现学校本位设计,也就是在学科框架之内实现课程内容整合。

另外在平行设计中提出将两门相关的学科的某些主题安排在同一时间教学。

尤其在多学科设计中提法和霍普金斯广域课程说相类似的见解。

2.从实践中提炼课程整合内涵理论。

从赫尔巴特霍普金斯及雅各布斯等针对分科课程存在弊端提出研究思路。

说明课程整合是消除科目间界限和割裂最好途径。

他们认为要消除科目之间弊端,就是需要寻找整合策略,需要梯度设计,按照不同阶梯走向,由浅入深进行整合。

总结专家研究核心经验思想,结合实际教育教学。

理清我们整合的核心思想取向:一是打破学科界限,整合相关课程,将彼此关联的相近的学科组成一大学科。

二是以主题为主项目制。

其特点突出核心课程,突出经验课程,理解生活中问题。

就是由一个共同主题将多个学科整合在一个正式单元或学程里。

在跨学科设计,就是将学校课程中所有学科有意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常规的大单元或学程。

3.课程整合的基本涵义。

有人说课程整合就是知识整合;也有的认为课程整合是一种形态,也有人说是一种课程设计方式。

总之,大家理解不一致,也很难达到一致看法。

所谓课程整合,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是指将两种、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

从狭义上讲,课程整合就是将两种、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

我们理解课程整合的涵义,不仅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也是课程价值观深层变革。

同时也是一种课程设计的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的体现。

在不断实践中我们认为所谓课程整合:就是指将两种以上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

既涉及知识目标的整合,又包含师资的整合;既有做到加法也有减法,而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是立足于校情的课程改革。

四、实践创新,立足于学校教育发展新需求将课程整合引向深入根据哈尔滨小学校教学实际情况,本次课程整合重点以品生、品社、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包括技术、龙江人文、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专题内容,课程重复率最多的进行整合。

按照国家三级课程开设要求,一方面进行教学资源重组。

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科本身的价值,保持国家课程相对独立形态,整合过程中在内容精当的前提下,要向“小”学科倾斜,采取合作开发、实施,以保证“小”学科的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

这样,以校为主,借助这样统筹策划方式,才不会出现课程整合随意性和临时拼凑性现象,以至于出现学科程序重组有效方法不足问题。

1.分层梳理。

从确定的学科整合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梳理。

我们用了近一个月从学科内、学科间、学科外逐一进行分层梳理。

采取分科、分内容逐一分层清理—梳理—找关键词—找差距———提炼核心主题的方式。

寻找主题存在内涵点、挖掘学科间共同支撑点,探寻学科之间横向之间的相应的连接点,进行主旨内容深入的挖掘。

整合内容的范围由大到小逐步整理。

比如:对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梳理:《黑龙江人文与社会》中的冰雪景观及冰雪运动:“家乡的冰雪”“我们是‘冰雪小勇士’”“滑雪板的故事”“充满魅力的冰雪运动”,《生命教育》中的“我们的身体”“身体的警戒线”“我喜欢我自己”“男生和女生”和“成长的信息”教学内容重复。

再比如:依据课标对教材进行有序重组。

深入挖掘相同目标、确立核心目标,分解对应目标,聚焦重点目标是有效整合侧重点。

对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三门课程中都有关于人与自然的目标的表述。

研究中不难看出,上述三门学科有些课程目标是高度相关甚至重合的。

根据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逐一整合。

整合后遵循学生认知特点,遵循三维目标具体要求,使不同年级目标呈螺旋上升,确保课程目标不降低、无缺失。

2.综合聚焦。

以综合实践为轴,多维度融合,避免单相叠加。

也避免课程整合成简单知识拼凑。

从国家提出综合学科开展课程整合,从最容易把握的学科开始,再从综合性最强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是课程实现综合性的必由之路。

因为综合实践是综合成度最高的一门课程,是真正的跨学科综合,综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综合方法,达到课程整体优化的目的。

妥善处理好与各学科领域(下转第030页)教研专题023DANGDAIJIAOYANLUNCONG2016年11月(上接第023页)的关系,在有完备的课程整合能力之前,保持国家课程相对独立形态,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尝试并接近课程整合价值。

3.模块设计。

构建整合后课堂教学操作模式,突出活动课程,突出经验课程;突出主题化学习,理解生活中问题特点。

在教学环节把握上,要突出兴趣点,突出做中学,突出尝试体验、突出活动探究、突出合作交流、突出评价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