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03-2-10 被阅览数:7475 次文字【大中小】安徽省统计局2003年02月10日2002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方针政策,深化各项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569亿元,按可比格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3.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552.2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1243.7亿元,增长9.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623元,比上年增加402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0251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1%。
市场价格稳中略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1%。
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1.3%。
分类别看,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均下降0.1%,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用品、交通和通信、居住等分别下降1.1%、1.4%、1.8%和1.7%,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分别下降2.7%和2.3%。
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1.8%,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2%。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500.5万人,比上年增加37.5 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946.3万人,减少45.7万人;第二产业621.2 万人,增加23.1万人;第三产业933 万人,增加60.1万人。
年末全省在岗职工359.2万人,比上年减少12.8万人。
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22.8万人,增加4.7万人。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
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4%。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
宣城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宣城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宣城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宣城市调查队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上下一心,奋力攻坚,不懈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抓项目,有效克服了年初雨雪冰冻灾害、物价上涨、美国次贷危机等诸多不利影响,在困难情况下迈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新步伐,呈现出经济稳步上升、动力依然强劲、发展充满活力、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0%,经济总量跃上400亿元的新台阶。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6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 76.9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0.1亿元,增长10. 1%。
人均生产总值继2005年突破1000美元后,首次跨越2000美元,达2336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0:39.2:41.8变化为18.1:43.0:38.9,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工业化率由上年的31.1%提高到35.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4%,衣着类价格上涨5.2%,居住类价格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8%,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1%。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6.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4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954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432人,新增劳务输出338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7%。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影响日益加重,市场需求不足凸显,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经济下行和财政保障压力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务工面临新困难,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压力增加,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源:芜湖统计局】【日期:2010-07-14】【浏览次数:662】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注:(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幅按现价计算。
(2)带“*”数据的计量单位为百分点。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取得新成果【来源:芜湖统计局】【日期:2011-04-11】【浏览次数:29】“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芜湖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取得新成果,呈现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事业进入了新的振兴时期。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集聚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加大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力度,使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以有效提升。
在2010年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中,作为中部地区唯一入围城市,跻身榜单第21位。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同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使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全社会研发活动(R&D)投入经费26.9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39.6%;占GDP的2.43%;占比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投入经费26.1亿元,比2005年增长446.7%,年均增长39.7%。
全年各级财政共安排科技创新投入7.5亿元。
年末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奇瑞汽车、海螺集团和华东光电),省级创新型企业22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各类研发机构219个;高新技术企业223家,比2005年增加144家,增长54.9%,年均增长23.1%。
共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06个,其中国家级24个;在科研机构中,企业技术中心6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重点(工程)实验室20个,分别比2005年增加47个、15个和4个。
2008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国研网2010.01.12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及我市小岗村两次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破难奋进,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及各种自然灾害,奋力推进“三大战略”,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20.11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增幅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幅高5.4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22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73.84亿元,比上年增长9.7%。
三次产业比为23.742.933.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2639元,比上年增加1825元。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45.2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26.6万人,减少0.1万人;第二产业64.0万人,增加6.4万人;第三产业54.6万人,减少1.8万人。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不包括个体、私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7.4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2.4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继续推进。
列入省政府“十一五”改革计划的116家国有集体企业,已完成改制43家,正在实施的47家,其他26家改制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乡镇行政编制减少22%,事业编制减少1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海关滁州工作组正式成立并运行。
与南京都市圈及其他长三角城市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南京市签订了进一步深化全面合作的战略协议,滁宁城际轻轨被列入南京都市圈交通发展规划。
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全年运行在120.4~151.7之间;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景气指数全年运行在121.4~149.9之间,呈现前高后低总体处于较为乐观景气区间。
2007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2007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六大战略”,着力提升“861”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克服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呈现增长加快、质量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安徽建设加快推进。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73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4.7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282.6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2848.4亿元,增长12.3%。
三次产业结构为16.5∶44.7∶38.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2015元(折合1580美元),比上年增加1960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9436元/人,比上年增加2842元。
2007年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涨幅高于上年4.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5%。
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上涨5.8%,油脂上涨27.3%,肉禽及制品上涨33.4%。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818万人,比上年增加77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639.7万人,减少101.3万人;第二产业904.9万人,增加69.2万人;第三产业1273.4万人,增加109.1万人。
在岗职工321.8万人,增加0.9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85.3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农村经济仍较薄弱等。
合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明显变化,面对复杂的环境和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严竣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政企同心,积极应对,加快结构调整、共同克服困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县域经济发展,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全市经济实力再跨新台阶,经济发展速度在省会城市领先,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6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5.2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834.92亿元,增长21.7%,其中工业增加值654.92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724.72亿元,增长13.3%。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34482元,比上年增加6348元。
经济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格局,三次产业结构为6.3:50.2:43.5。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5和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2008年生产总值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4%。
八大类消费及服务价格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的价格分别上涨14.9%、6.8%、3.7%、3.6%、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与通信类、衣着类的价格分别下降0.3%、1.1%和3.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3%,涨幅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8%,涨幅高于上年7.5个百分点。
2008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8.9万人,超额完成1.9万人。
年末城市登记失业率4.1%。
二、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5%。
粮食、油料、棉花、蔬菜和瓜果播种面积分别为27.66、12.03、2.03、4.51和1.54万公顷,其中油料、棉花和瓜果比上年扩大10.2%、14.3%与5.1%。
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比上年上升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上升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下降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二手住宅价格上涨%;房屋租赁价格上涨%。
表1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 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食品其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鲜菜鲜果烟酒及用品衣着- -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 - - 务居住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比上年末上升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2008年安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2008年安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8年,安徽民营经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团结拼搏,开拓奋进,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全省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一)民营经济制度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2008年,一批事关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相继出台,为民营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与政策环境。
2008年7月份,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安徽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和民办非企业法人评选办法》、《安徽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全省民营经济经济发展,建立管理目标体系,正确反映和评价全省各地民营经济发展情况,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10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会议,表彰了一批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经营者、优秀创业者,并在会后出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各有关部门也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
如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民营科技企业所得税奖励政策具体操作办法》;省地税局的《关于发挥地方税收职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工商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的通知》;省质监局《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各部门结合了行业的具体情况,使有关规定更加具体、细化,便于操作和实施。
全省各市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来抓发展民营经济和推动全民创业工作。
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
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17.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2008年安徽省金融运行报告
2008年安徽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08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在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中迈出新的步伐。
全省金融业运行稳健,实现了“紧中求稳、松中求好”的均衡发展。
金融总量再上新台阶,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直接融资规模继续扩大;金融改革有序推进,地方金融体系逐步完善;证券业、保险业较快发展,金融市场交易活跃;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金融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2009年,安徽省将继续依托良好的区位、资源、产业及政策等优势,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保持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协调;进一步加大有效信贷投放,推动金融改革发展与创新,保持货币信贷运行平稳较快增长,努力发挥金融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1)(一)银行业稳健发展,货币信贷平稳运行 (1)(二)证券业经营稳健,融资能力提升 (4)(三)保险业稳定较快发展,经济补偿功能增强 (4)(四)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融资结构基本稳定 (4)(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征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 (5)二、经济运行情况 (5)(一)投资、消费持续增长,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大 (6)(二)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7)(三)物价冲高回稳,涨幅略高于上年 (8)(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8)(五)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8)(六)主要行业分析 (9)(七)主要城市群 (10)三、预测与展望 (10)附录: (11)(一)安徽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1)(二)安徽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2)专栏专栏1:安徽省农民工提前返乡的影响分析 (2)专栏2:安徽省与泛长三角区域经济金融合作 (7)表表 1 2008年安徽省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1)表 2 2008年安徽省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表 (2)表 3 2008年安徽省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3)表 4 2008年安徽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4)表 5 2008年安徽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4)表 6 2008年安徽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4)表 7 2008年安徽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5)表 8 2008年安徽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5)图图 1 安徽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1)图 2 安徽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2)图 3 安徽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2)图 4 2007~2008年安徽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3)图 5 1978~2008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5)图 6 1980~2008年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6)图 7 1978~2008年安徽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6)图 8 1978~2008年安徽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6)图 9 1984~2008年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7)图 10 1978~2008年安徽省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8)图 11 2001~2008年安徽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8)图 12 1978~2008年安徽省财政收支状况 (8)图 13 2002~2008年安徽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9)图 14 2002~2008年安徽省主要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9)一、金融运行情况2008年,安徽省金融部门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年货币信贷运行总体平稳,银行业改革有序推进,证券业、保险业较快发展,金融市场交易活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表15 2008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实际增长8.4%。
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7%,城镇居民家庭为37.9%。
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
2008年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六安市统计局2009年3月6日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5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3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205.9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198.8亿元,增长11.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5:36.1:38.4调整为24.2:38.6:37.2 。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768元(折合1283美元),比上年增加1546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121521元/人,增长37.7%。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8%。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6%,居住类价格上涨8%。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 5.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5%,同比上升9.9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2%,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截止2008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2万人,比上年增加1.5 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223.9万人,减少4.5万人;第二产业74.3 万人,增加2万人;第三产业93.8万人,增加4万人。
年末在岗职工20.37万人,比上年减少0.33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46万人。
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4.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1003.4万亩,比上年扩大54.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67.7万亩,比上年扩大16.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5.8万亩,比上年扩大2.5万亩。
蔬菜种植面积89.2万亩,下降3.1%。
全年粮食产量437.36万吨,增长8.9%,油料产量21.5万吨,增长16.3%;棉花产量10591吨,增长16.5%。
2008年淮南市经济发展速度皖北第一
2008年淮南市经济发展速度皖北第一 作者:null 文章来源:淮南统计信息网点击数:446
更新时间:2009-02-06 10:49:16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2008年度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反馈显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5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可比价格),增速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77.2亿元,增长21.1%,增速提高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37亿元,增长8.4%,增速同比降低1.6个百分点。
2008年,我市GDP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在皖北6市中,经济增速在皖北各市中我市位居第一,比第二位的淮北市高1个百分点,比蚌埠市高4.4个百分点%。
在全省十七个市中增幅低于合肥(17.1%)、池州(16.0%)、芜湖(15.8%)、马鞍山(15.5%)四市,位居第5位,同比前进10位。
安徽省人民政府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安徽省人民政府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23•【字号】•【施行日期】2009.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一、概述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安徽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稳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规范公开行为,不断深化公开内容,《条例》施行开局良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条例》颁布后,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进行了专题研究。
新一届省政府将推行政务公开作为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以独立章节写入《政府工作规则》,并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予以部署。
省政府办公厅作为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工作小组,组织推进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各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确定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分管领导,明确主管部门或指定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二)制定工作制度。
1.制定指导性文件。
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皖政〔2007〕120号),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对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关制度提出指导性意见。
2.规范主动和依申请公开。
印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主动公开的工作原则和具体要求。
制定了《关于做好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的意见》(皖政务办〔2008〕1号),明确依申请公开受理、办理程序等。
3.建立保密审查制度。
制定了《安徽省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暂行办法》(皖政办〔2008〕11号),规定了保密审查的原则、审查机构的职责、审查程序、责任追究等。
4.建立考评制度。
制定了《安徽省政务公开考评暂行办法》(皖政办〔2008〕48号),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包括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发布协调、保密审查和年度报告等方面)作为考评主要内容。
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
【发布部门】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发布日期】2009.02.18
【实施日期】2009.02.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2009年2月18日)
2008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887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1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137.4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3318.7亿元,增长11%。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3.5%,上半年增长14.2%,前三季度增长13.4%。
三次产业结构为16∶46.6∶37.4。
按常住人口计
算,人均生产总值14485元(折合2085美元),比上年增加2440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2949元/人,比上年增加3464元。
2008年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2008年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巢湖日报2009-04-07 专题·综合新闻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年大变化”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判断形势,积极有效应对,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7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7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10.30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68.26亿元,增长10.0%。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8%,上半年增长12.5%,前三季度增长13.4%。
三次产业结构为21.0∶43.9∶35.1。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34元(折合1675美元),比上年增加1825元。
2008年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全市生产总值479.33 13.2第一产业100.77 6.7第二产业210.30 19.1工业174.10 22.5建筑业36.20 3.4第三产业168.26 1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3.18 2.8批发和零售业33.79 10.8住宿和餐饮业9.10 12.6金融保险业 6.42 5.1房地产业15.61 7.6其他服务业80.17 12.4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上涨7.2%,上半年上涨7.2%,前三季度上涨6.5%,全年上涨5.5%,涨幅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生产资料产品出厂价格上涨5.5%,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2.9%。
2008年各类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类别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5.5食品13.0其中:粮食 5.5烟酒及用品 3.3衣着 1.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交通和通信-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5居住 4.1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7.12万人,在岗职工16.31万人,减少0.47万人。
2008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4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54.36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255.85亿元,增长13.1%。
人均生产总值32500元,比上年增长15.3%,按年末汇率折算为4755美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5.8∶57.0∶37.2调整为5.3∶60.6∶34.1。
财政收支。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2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39亿元,增长23.9%。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9.24亿元,增长15.7 %;营业税15.88亿元,增长32.2%;企业所得税4.79亿元,增长36.3%;城市建设维护税4.25亿元,增长14.7%;契税2.69亿元,下降15.5%。
全年完成财政支出8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其中,工商金融等事务支出10.86亿元,增长61.1 %;农林水事务支出4.26亿元,增长61.5%;教育支出11.09亿元,增长20.1%;医疗卫生支出4.06亿元,增长3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32亿元,增长7.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37亿元,增长18.9%;环境保护支出1.65亿元,增长164.4%。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41.1%;其中,城镇投资594.95亿元,增长42.5%。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34.57亿元。
本年项目建成投产率48.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38.1 %。
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第二产业投资320.38亿元,增长36.4%,其中工业投资318.63亿元,增长36.0%;第三产业投资291.35亿元,增长47.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50.23亿元,增长6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09-2-20 被阅览数:6063 次文字【大中小】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09年2月18日2008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887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1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137.4亿元,增长16. 4%;第三产业增加值3318.7亿元,增长11%。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3.5%,上半年增长14. 2%,前三季度增长13.4%。
三次产业结构为16∶46.6∶37.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485元(折合2085美元),比上年增加2440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2949元/人,比上年增加3464元。
2008年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全省生产总值8874.2 12.7第一产业1418.1 6.2第二产业4137.4 16.4工业3487.6 18.3建筑业649.8 6.4第三产业3318.7 1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547.4 10.5批发和零售业634.1 13.5住宿和餐饮业162.6 15.1金融业183.2 10.5房地产业342.7 4.4其他服务业1448.7 11.2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上涨8.7%,上半年上涨8.5%,前三季度上涨7.4%,全年上涨6.2%,涨幅高于上年0.9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9%。
2008年各类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类别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6.2城市 6.0农村 6.4食品14.3其中:粮食 5.7烟酒及用品 3.3衣着-1.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2.29%。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49.8亿元,比上年增长6.4%。
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8.1亿元,增长17.8%。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977.5万平方米,增加2589.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387.3万平方米,增加173.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88.9亿元,比上年增长33.3%。
其中,城镇投资5991.5亿元,增长34.6%;农村投资797.4亿元,增长24%。
技术改造投资1408.7亿元,增长30.6%。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2.6亿元,增长66.4%;第二产业投资2959.5亿元,增长3 0.3%;第三产业投资3646.8亿元,增长34.4%。
从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3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8.2%,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12.5%。
三产中的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6.3%,金融业投资增长89.2%,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98.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5 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51.6亿元,比上年增长51.6%,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28.5亿元,增长1.6倍。
商品房销售额807.4亿元,下降1.7%。
全年共安排“861”行动计划续建、新开工项目1220 项,总投资规模10940.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417.6亿元,其中省政府直接调度的2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63.7亿元。
奇瑞轿车三厂、马钢硅钢生产线、合肥格力年产300万台空调、合肥长虹年产200万部平板电视、顾北等7对矿井、国电蚌埠电厂、华电芜湖电厂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合武、铜九等铁路及沿江、合肥—淮南—阜阳、安庆—景德镇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全年新增煤炭产能149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720万千瓦,两淮亿吨级煤电基地正式建成。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635亿元,增长23.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30.5亿元,增长23%。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497.6亿元,增长22.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33.3亿元,增长26.3%;其他行业零售额34.6亿元,增长19.3%。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37.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日用品类增长36.2%,金银珠宝类增长35.7%,中西药品类增长24.2%,书报杂志类增长17.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1%,建筑装潢材料类增长36.6%,汽车类增长39.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
七、交通和邮电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全年旅客运输量9.54亿人,货物运输量9.23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2.8%;旅客运输周转量1100.76亿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2176.4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9%和9. 4%。
港口货物吞吐量2.73亿吨,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80.1万吨,增长12.3%。
全省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27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其中合肥机场旅客吞吐量2 52.5万人次,增长13.2%。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134.9万辆,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73.5万辆,增长28.4%。
民用轿车拥有量48.5万辆,增长30.6%,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34.2万辆,增长40.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5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19.7亿元,增长24%;邮政业务总量30.4亿元,增长14.8%。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13.8万门,比上年减少223.6万门。
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379.9万户,减少11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15.1万户,增加305.1万户。
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50.6部,增加3.1部。
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6.8万户,增加30.9万户。
2008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旅客运输量亿人9.54 9.5 其中:铁路亿人0.47 9.9 公路亿人9.01 9.5水运万人391 -6.5 旅客运输周转量亿人公里1100.76 12.9 其中:铁路亿人公里391.64 14.3 公路亿人公里682.13 12.9水运亿人公里0.66 -19.0 2008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货物运输量亿吨9.23 12.8其中:铁路亿吨 1.05 6.1公路亿吨7.02 13.0水运亿吨 1.16 17.9货物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2176.46 9.4其中:铁路亿吨公里1009.73 1.2公路亿吨公里628.44 15.8水运亿吨公里538.00 19.9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全年财政收入1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4.6亿元,增长33. 3%。
在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24.4%,营业税增长30.1%,企业所得税增长34.1%。
财政支出1622.8亿元,增长30.5%。
其中,教育支出增长32.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55.4%,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2倍,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8.9%。
全年十八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 76.4亿元,惠及5000多万城乡居民。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突破万亿元,达到1030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97.8亿元,增长22.6%。
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019.7亿元,增长1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47.5亿元,增长24.2%。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4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11.1亿元,增长20%。
其中,短期贷款2960.5亿元,增长11%;中长期贷款3623. 7亿元,增长28.3%,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778亿元,增长33.8%。
全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新股3 只(A股),增发1只,非公开增发3只,认股权证行权1只,共筹集资金176.5 亿元。
到2008年末,全省有上市公司55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781亿元。
全年省内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交易量8500亿元,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量14900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96.5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64亿元,增长23.8%;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232.5亿元,增长54.9%。
赔款和给付87.8亿元,增长61. 4%。
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41.7亿元,增长58.9%;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46.1亿元,增长6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8个,在学研究生34982 人。
普通高校93所,在校生80.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2%,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88万人。
普通高中782所,在校生133.7万人。
普通初中3181所,在校生309.9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02%。
小学16116所,在校生52 0.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4%。
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51.8万人。
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受益学生830.7万人。
2008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单位:万人指标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研究生 1.3 3.5 0.8普通高等教育27.3 80.8 19.1中等职业教育33.4 88.0 26.9普通高中43.6 133.7 43.7普通初中105.0 309.9 108.4小学85.0 520.4 103.9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4.7万人,比上年增长8.6%。
科研机构1100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420个。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2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万人。
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249.8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R&D)96亿元,增长31.9%,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08%。
有国家实验室(含筹备)2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3个,省级(含重点)实验室60个,部属(含院属)实验室27个。
全省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
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668项,主要科技成果:15MnNiNbDR钢制2000m3低温乙烯球罐研制与应用、HFC7240C/7200C型轿车、智能型杂质金属在线探测仪等。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0409件,授权专利4346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27%。
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667项;成交金额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全省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705个,其中系统内96个,国家检测中心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