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思想聚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思想聚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思想聚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怎样的呢,以下是unjs我细心整理的相关内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题目:在本模块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与了相关沟通研讨活动。

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 ,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仔细端详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消失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与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 300 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哈尔威船长》姓名班级学科丁艳红四班级语文工作单位教材版本太平镇小河学校长春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学问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哈尔威船长》是长春版学校语文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文是 19 世纪法国最宏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

这篇课文叙述了“诺曼底”号在海上失事,船长临危不惧地指挥船员,使船上全部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以身殉职的感人故事。

哈尔威船长危险时刻舍己为人、镇静机灵、指挥有方的宏大形象永久留在人们的心里。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详细要求,目标要明晰、详细、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通过语言及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名贵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同学对预备学问的把握了解状况,同学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把握状况,如何设计预习)四班级同学有肯定的阅读分析力量,喜爱表达,但是语言表达不够精确,也不够完整,需要老师提示。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4.钟表的钟摆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图形的_________.5.下列图形绕某点旋转后,不能与原来图形重合的是(旋转角度不超过180度)()6.如图1,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EFCG,EF交AD 于点H,那么DH的长为_________.7.如图2,D是等腰Rt△ABC内一点,BC是斜边,如果将△ABD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CD′的位置,则∠ADD′的度数是()A.25° B.30° C.35° D.45°8.要使如图3的图形旋转后与自身重合,至少将它绕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的度数为()A.60° B.90° C.120° D.180°9.如图4,三个同心扇形的圆心角∠AOB=120°,半径OA为6㎝,C、D是弧AB的三等分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 . 10.已知,如图5,在正方形网格内作出△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11.已知,如图6,△ABC,△ACD,△ADE是三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那么△ABC绕着顶点A沿逆时针方向至少旋转_______度,才能与△ADE完全重合12.已知如图7,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位置如图,请在△ABC的基础上,作出一个每次绕点A 旋转90°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旋转,并且知道了旋转中的一些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能够说出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的实例,并能利用旋转的知识找出旋转角与旋转中心.熟记旋转图形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学生思考作答形成知识体系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能熟练的掌握投
影相关概念
基本掌握投影相
关概念
仅知晓投影部 分
概念
对投影相关概 念
全然不知
区别比较
对不同投影能作
出准确区分
对不同投影能作
出基本区分
对不同投影能 做
出简单区分, 但不
够准确
不能区分不同 投

实际运用
能熟练运用投影 概念解决实际生 活中的问题
运用投影概念基 本能解决实际生 活问题
运用投影相关 概
念仅能解决生 活
中一些简单问题
不能有效运用 投
影概念解决生 活
中的问题
八、板书设计
1、 趣味情景导入;
2、投影相关概念讲解;3、学生之间互动,课堂讨论;4、相关习题讲解,进一步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模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投影
学科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湘教版2013年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该课题来自于湘教版2013年版第三章第1节,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 正投影的概念,能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正投影,会利用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解决实际问题。该 课题所关注的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对本节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方能认识我 们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以及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
生:观看图片,充分发表意见
触和掌握的知识有初
关系吗?
步认识和了解
相关概念讲解
边观察图片边听老师、墙壁
生:配合老师开展教学,对老师提出
学生对投影有最基本
等平面上留下它的影子, 把物体映成
的问题及时作出回应。
的认识,发现不同投影
它的影子叫做 投影 。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学会珍爱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主动地去思索生命的意义,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受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学生中普遍有一种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想法,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意义缺少思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必要的责任感。这种虚度年华的现象滋生出许多副面影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以迫在眉急了。
播放视频1:吃纸喝尿坚持108小时
提问:李老师是依靠什么创造了生命奇迹?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思考、
回答
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增加直观的感受
李老师依靠强烈的求生愿望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奇迹。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要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李老师之所以创造生命的奇迹,除了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个精神因素之外,吃纸喝尿这些应急自救方法也是重要的原因。同学们,如果遇到危险,你会应对吗?让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
生命考场——自救与互救知识
1.房屋突然着火,你知道怎样逃生吗?
2.遇到溺水者,你知道怎样救助吗?
3.遇到家中煤气泄露,你知道怎样做吗?
4.你一个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知道怎样应对吗?
…….
请同学们记住这些常识。因为生命如花,如果花朵凋零了,就再也不能绽放。只有注重安全保护生命,才可能实现人生价值。
3、生命的意义不在于__,而在于_____。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的____得以延伸。
4、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_____。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熟悉课本知识。
请看《一个坚持的故事》
视频:开学第一课的《一个坚持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14岁女孩李中俊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大意是:2008年9月的一天,家住重庆市巫溪县兴寨乡兴寨村的14岁小女孩李中俊在上学的途中,掉进了一个40多米深的天坑……

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八、板书设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1、120 160=
2、120 160 =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姓名:
赵亚楠
工作单位:
红山子乡总校
学科年级:
六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89页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难点:理解如何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互化
学生以小组形势完成习题
掌握三者之间的联系
2、准备题: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自主完成习题并汇报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数学教学设计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数学教学设计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说理。
.课件出示:学生春游图,学生思考交流说理。
学生分组进行抽取扑克牌游戏,得出结论。
学生发言。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抽屉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运用,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立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立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5
教师
素养
课前准备充分,工作态度积极;教态亲切和蔼,富有激情;普通话标准,语言简练准确,富有启迪性;知识面宽,教学技能娴熟;板书标准美观。
10
总评
评价人:
总分
注: 90分以上为“优质课〞,75-89分为 “良好课〞,60-74分为“合格课〞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抽屉原理
小棒 杯子 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
引你发现了什么?
导学生发现: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只要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这个结论都是成立的。
三、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第70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5
教学
内容
正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使用教材,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内容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5
教学
过程
落实“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抽象概括,总结升华——拓展应用,稳固提高〞五环节教学模式;教与学活动安排合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学方式灵活而富有新意;合理本课题的重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

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对有挑战性
的任务很感兴趣。这使得我们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
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
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
数出来的
出示:说说下面每个 模型的体积是多 少?
你这主意不错,那老师就把它转 化成规则的模型,现在请你说说 它的体积是多少?。
你怎么数得这么快?
可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模型再 去数。 因为含 有体积 单位 的 个数没 变,所以体积没变。
用很多块小正方体 拼成的不规则模型。
数小正方体的块数。
用 24 块小正方体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
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
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具备了一些基
分探究、发现——归纳、概括——初步运用三个步骤进行,其中“探究、发现”的过程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具体的拼摆过程,逐步领悟长方体长、宽、高的厘米数和每
排摆 1 立方厘米小方块的个数、摆的排数、层数之间的联系,进而归纳出计算长方体体
积的一般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和获得合作交流的体验,并在具体 的操作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学生自己尝试体验,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切实地把学生组织到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去,在积极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去感受和认识频数(率)概念的实际含义与来源。
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统计活动和实例,让学生理解频数(率)对于具体问题的具体含义,逐步掌握各种具体的频数(率)的共同本质,从而形成关于频数(率)的一般概念,不要抽象地了讲解频数(率),不给出频数(率)的数学定义,也不要求学生掌握和叙述定义。
(2)长度在5.95—6.45cm的麦穗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______.
(3)众数在_____组,中位数在___组.
四、课堂小结
学生交了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小结频数、频率的意义。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完全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会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并能列出相应的统计表。基本能能根据数据独立处理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频率=频数÷总个数
频数=频率×总个数
总个数=频数÷频率
2.频数之和等于总次数,频率之和等于1。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课件直观的展示,让学生能自主探究发现,更进一步理解频数及频率。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合作、交流、讨论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三、课堂练习。
(4)小丽根据小明的结果制成了下面的图表,你能从中迅速判断出该班同学最喜欢的篮球明星吗?还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一般地,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称为此数据的频数,而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此数据的频率。
2、整理频数,频率和总个数之间的公式。
3、由上表你有什么发现?1频数,频率和总个数之间的公式: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统计表、统计图、衡量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等,对本章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思路:这节课的设计只要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通过新旧“转化”思想来进行学习,使学生记忆更牢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实际应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等平面图形。
师提问:这些图形你们都认识吗?他们都是些什么图形?
指名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师提问:在这些图形中,有那些图形是你们学过的面积呢?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探究新知
1、师:我们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后,每个人都要佩戴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呢?
学生:三角形。
师:如果要想知道它用多少面料,要怎样解决呢?
我们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后,每个人都要佩戴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呢?
学生: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师: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猜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三角形的面积
姓名:
王元幼
工作单位:
硫市中心校
学科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并认识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思考方法,通过“操作-推导-转化-归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加深平面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为后面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作好铺垫。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物质的组成 教案设计(1)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物质的组成 教案设计(1)

教学设计模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物质的组成
姓名: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沪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的部分,从微观的角度对化学式的意义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同时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并学会分析及应用。

让学生体会并亲自体验微观世界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分析问题,应用问题,归纳问题等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

(2)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化学式的意义。

(3)学会化学式意义归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学习,体会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2)通过探究学习的活动,初步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模式,让学生体会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进步的快乐。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学习,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和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基本知识,具备微观世界的基础。

不具备系统的微观知识,对微观世界感兴趣,喜欢探索,但缺乏对知识的系统和建构。

教师引领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并且让学生亲自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讨论化学式的意义,同时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分析和归纳,体验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先复习元素符号的意义,为下边的探究学习做铺垫。

从而导。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立定跳远姓名:谭洪工作单位:恩施市第二中学学科年级:高二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是立定跳远和小游戏,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基本掌握立定跳远动作要领。

立定跳远是跳跃动作的重要内容,它是在跳跃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双脚起跳的练习,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量,以及提高学生协调灵敏素质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目标1)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正确立定跳远动作。

(2)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增强下肢力量及爆发力,提高身体协调灵敏素质。

并达到“跑跳结合及上下肢均衡发展”运动生理目标。

(3)社会适(应目标:通过采用游戏的方法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相互合作团队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他们的模仿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学内容枯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练习,他们就不怎么乐意学了,不过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就不一样了,他们就很乐意去做,乐意去学,去锻炼。

只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才符合他们的年龄待征和接受能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要求学生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跳起,上下肢的配合,平稳落地的动作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跳跃。

立定跳远又是体育考核项目之一。

于是在课中我分别安排纵跳摸高,立定跳远加冲刺跑,立定跳远加俯卧撑的游戏等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练、在学练中使技能得以接受、使情感得以升华。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为:摆臂与蹬地的配合、落地屈膝缓冲。

蹬地有力,落地轻巧,动作干净利索,毫不犹豫并充满自信。

教学难点则是:身体协调用力,起跳的角度,腾空中的展腹及落地时的收腹等。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热身::绕操场慢跑200m,关节操,徒手操。

规则: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跑并带学生做操。

要求:秩序井然,做操认真。

教师讲授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动作组成:预摆-蹬地起跳-腾空-落注意事项:摆臂与蹬地的配合、落地屈膝缓冲。

模板:教学设计方案 (邓光亚)

模板:教学设计方案 (邓光亚)

二、 进行 新课
演示:力推物动,力撤 物停。 提问: 这说明力对 物 体的运动 起什么 作 用? 演示: (1)轻推物体, 撤力物体立刻停止运 动。 (2) 猛推同一个物体, 撤力物体不立即停。 提问: 出现两种不同 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追问: 若撤力时同一 物体速度相同, 是否停 下时的距离一定相 同? 引导学生做探究 实验:速度相同的小 车在不同水平路面上 的运动距离有何不 同? 提示:两次释放 高度必须相同的原 因?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牛顿第一定律》 姓名: 学科年级: 邓光亚 高一物理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洋县中学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 内容的重要性)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揭 示了运动和力的的关系,是牛顿定律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正是因为它破除了长达近 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导致牛顿第二定律得出。 与此同时,它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这些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成为物理学理 论的支柱和基石。另外,伽利略的研究过程蕴涵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 会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充分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实验基础和推理过程,展示了伽 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猜想依据、推断结果这一思维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 关系,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基础,因其 抽象难懂而成为难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理想实验的魅力。学生通过回顾历史,了解亚 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的观点,并了解理想实验的方法与步骤,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 论。第二部分,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利用第一部分的实验,归纳总结出惯性定 律的内容。第三部分,惯性与质量。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学习和认识什么是惯性以及惯 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材内容从阐述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出发,引出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验证,最后 由动力学奠基人牛顿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2.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 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3.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4.理 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5.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 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6.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在发 展要求中:1.了解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角度的差异。2.会识别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2.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游渭河、汾河等。

问题2:黄河流域地形、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学生活动:读图,做出回答。

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主要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设计理念:通过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提供资料:黄河的景观图片。

提问:通过读图,你对黄河(水)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黄河含沙量大。

教师讲述: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这是母亲河的病,而且病的很严重,急需治疗。

(四)黄河忧患(功过)教师讲述: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

提供资料:黄河的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问题1:黄河个河段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读图讨论分析数据,认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

问题2: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继续读图,仔细观察,认识教师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下游“地上河”。

问题: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黄河下游为什么无大支流汇入?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探究。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

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探究2: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学生活动:读阅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河下游水患之间的关系。

环节3:学生归纳:黄河主要的“病症”是下游水患,其“病根”在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环节4: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P50-52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等问题。

教学设计反思 郭芳

教学设计反思 郭芳
(3)(出示课件)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
用省略号表示剩余。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4.请同学们把刚才你摆的图形的情况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5.练习,课本做一做第一题。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7÷2=3(盘)……1(个)
(余数小于除数)
9、教学反思设计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小白兔请客。小白兔买了一些草莓,请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吃,你能帮它摆一摆吗?分组活动。
(2)出示例1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草莓学具摆一摆。各组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 表情和神态的语句,体 会母亲爱子之情
品质? 1、 感悟菊花的寓意。(借景抒情) 2、 让学生体会“ 好好儿活” 是怎样的 1、 认真读读他俩去看菊花的这段 话,结合平时学习、理解的方法 来体会文中菊花描写所隐喻的 话语。 2、 小组讨论、展示究竟该怎么活才 是好好活。 3、 小组交流、合作、展示 4、 自己思考总结,举手表达思想 5、 仔细读,进行分析,更深层次感 受作者对母亲的爱,自己说一说 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心境 活? 3、让学生充分讨论:这秋天的怀念到 底是怀念什么呢? 那年秋天的花——北海的菊花 那年秋天的人——病逝的母亲 那年秋天的那段经历——双腿瘫痪, 母亲病逝 4、 课文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 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 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 纯的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 亲深切的怀念。 5、《合欢树》 《我与地坛》 《有关庙的 回忆》 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 的理解 再次强调总结需注意 的内容 鼓励学生主动说一说 自己的感受 鼓励学生多读,对比阅 读,多分析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我”摔东西时,躲 精心照料,花都死了 秋菊绽放怀念→母亲 爱“我” 病重还要推“我”去看菊花 不提“跑”“踩”等字眼儿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
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一、抓住文本特质,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一门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基本特征。 《秋天的怀念》 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文学作品,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展现了母爱的深沉与厚 重,表达了自己对母爱的顿悟及对人生新的思考,从而乐观坚强地迎接人生的风雨。这堂课我以“看 花”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引用明哲学家王阳明的话导入——梳理文章三次看花,理清文章线索—— 迁移拓展,对话心话——以花作结,寄语美好生活。为了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我把积累词语,体 会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及归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作为知识与能力训练点,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 此外,我通过对资料链接和迁移拓展引导学生树立坚强乐观的信念,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挫折,从新的 角度思考爱和人生,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二、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 以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为支点,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一步步走进文 本深处。第一个层面是在让学生破题质疑,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在此基础上进行释疑、探究、归结。 第二层面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 自主地选择探究的内容, 并归结方法。 比如对关于看花, 关于“我”和关于母亲三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分享中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作 者的情感,突破教学重、难点。第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对话自己或母亲,使其情感受到熏陶, 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旨。 三、读品结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秋天的怀念》 出现在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翼教版五年级下册, 则本文则出现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原子的结构 精品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原子的结构 精品

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比较好的“基础理论型”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

如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呢通过查阅了一些资料,决定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展开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

其次,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书写使用的不便,进而认识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主动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虽然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枯燥的,但由于事先灵活地组织好了教学素材,创设的教学情景,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表现非常活跃,教学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把教师讲解为主改为以信息技术手段的学生探究为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原子的结构,单靠教师在课堂讲解,学生很难在脑海里形成原子结构模型。

因此听着是懂了,但遗忘得也快。

为了克服这一点,课堂上运用影像资料、动画模拟、史料佐证来创设情景,阶段性地逐步启示学生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把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本人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非常重要,有问题才能创设探究的情景,通过探究活动才能发现知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地过程中学生才能学习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本人认为在教学中有几点需要研究、探讨:⒈本节课从严格意义上讲,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是完全自主的,而是在老师设计的“圈套”中进行的。

这样处理的原因主要在考虑到时间的限制。

本人最初的设计是:先让学生在课余查找一些人类认识原子的结构的史料,感知前人认识原子的历史,事先做一些辅垫。

再在课堂上利用动画启示,教学也许更顺畅一些。

但农村中学大多数是住读生,手头资料有限,上网查阅也不现实。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农村中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值得研究的问题。

⒉有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发言少,很少参与交流活动,如何培养这此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学生的表现和积极性差异较大,如何具体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在方式方法上值得探讨。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题名称:制取氧气
姓名:
刘亚兴
工作单位:
林东六中
学科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粤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及学习另一种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有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也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取氧气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加热氯酸钾
3、加热高锰酸钾
分解反应
三、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加热氯酸钾的文字表达式
加热高锰酸钾的文字表达式
提问:实验在二氧化锰参加反应了吗?
追问:那么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
板书:三、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提问:观察三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分解反应
学生操作交流并填实验现象和结论,认真观察实验操作和现象。
练习书写文字表达式并识记
回答:没有
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加热氯酸钾
3、加热高锰酸钾
回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加强记忆
【实验】投影并演示实验【2-6】、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投影并指导学生分组加热高锰酸钾
板书: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完整)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

(完整)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

. (3 2) 23
a 5 5 b5 5
a1b
1 5
(完整)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 学生 理解 指数 幂的 运算 法则
引导 学生 体会 化同 的的 数学 思想
注意 观察 学生 是否 理解 知识 点 可以 适当 交给 学生 自我 探究
说明 作为运算的结果,一般不能同时含有根号和分数 指数幂.(3)题的结果也可以写成 1 ,但是不能写成
(2) 3 3 6 .
3 93 2
主动
分析 (1)题中的底为小数,需要首先将其化为分数, 求解
有利于运算法则的利用;(2)题中,首先要把根式化成
领会
分数指数幂,然后再进行化简与计算.

(1)
1
0.1253
(1
1
)3
1
(23 )3
31
23
21
1

8
2
了解
(2)
1
1
111
3 3 6 32 (3 2)3 32 33 23
用有理数指数幂性质进行化简、求值。
谈谈自己的收获 总评
八、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还不错,教学方法还可改进 这是一节成功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相长的 效果
运算法则: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为:
(1) am an =

(2) am n =

(3) abn =

其中 (m、n Ζ) .
当 p 、 q 为有理数时,

建构 基础
其中 m、n N*且n >1.当 n 为奇数时,a R ;当 n 为
了解
偶数时, a 0 .
思考
学生
问题
1.将下列各根式写成分数指数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生谈体会。

读第4自然段,再来感受詹天佑这浓浓的爱国之情
他面对高山深涧,悬崖峭壁是怎样精心设计施工的?这里要抓詹天佑的所做、所说、所想,来理解他工作认真、严密;
3、学习“开凿隧道”,“设计线路”部分。

(1)从勘测线路中,我们可以看出詹天佑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们再来看看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又有怎样出色的表现呢?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把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在纸上画下来。

(上台讲为什么这样画,其余同学看他画的对不对,给与纠正)小组合作画示意图,
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

(2)、下面请同学们就来看看开凿隧道的过程。

(演示课件)你们边看边想,从詹天佑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中,究竟体会到了什么?
4、创造性地开凿隧道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的聪明智慧,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设计“人”字形线路时的奇思妙想,不信咱们就一同看一看课文的第6自然段。

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的走法。

(1)快速自由读文,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
(2)两人为一小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边讨论边画出“人”字形线路。

(标明方向)
詹天佑的智慧和才能表现在哪
些方面?。

发散学生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