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仿真实验报告三

合集下载

数字电路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图(1)逻辑与门测试电路
表(1)逻辑与门输入输出关系
A
B
Y
0
00Biblioteka 1101
1
所以逻辑与门的输入输出关系如式(1)所示。
式(1)
2.测试逻辑与非门的输入输出关系
……
3.测试XXX的输入输出关系
……
数字电路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基本逻辑门的使用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一、实验目的
1.使用Tina软件测试基本逻辑门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掌握与门、与非门、或门、或非门、非门等常用逻辑门的逻辑关系。
2.熟悉Tina软件的操作环境,掌握逻辑电路的画图和功能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试逻辑与门的输入输出关系
测试电路如图(1)所示,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数字电路仿真实训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仿真实训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多功能数字时钟的设计、仿真院系:信息技术学院班级:二班设计者:张三学号:79523指导教师:张延设计时间:2011年12月19日至12月23日信息技术学院昆明学院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一、设计目的为了熟悉数字电路课程,学习proteus软件的使用,能够熟练用它进行数字电路的仿真设计,以及锻炼我们平时独立思考、善于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应对问题的实战能力,提高实验技能,熟悉复杂数字电路的安装、测试方法,掌握关于多功能数字时钟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逻辑们电路、译码器、数据分配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触发器、计数器、锁存器、555定时器等方面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我认真的动手学习了数字时钟的基本原理,从实际中再次熟悉了关于本学期数字电路课程中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熟练掌握了关于proteus软件的使用,收获颇多,增强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另外,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我们此次设计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

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

且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

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设计一个数字时钟,具有“秒”、“分”、“时”计时和显示功能。

小时以24小时计时制计时;具有校时功能,能够对“分”、“时”进行调整;能够进行整点报时,报时规则为:在59Min51s后隔秒发出500Hz的低音报时信号,在59min59s时发出1kHz的高音报时信号,声响持续1s。

仿真实验报告

仿真实验报告

仿真实验报告[仿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某机械系统仿真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某机械系统的仿真建模方法和仿真工具的使用;2. 理解机械系统的动态行为,并进行仿真分析;3.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实验器材】:1. 计算机;2. 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ANSYS等);3. 相关参考书籍和文献。

【实验内容】:1. 了解待仿真的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根据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3.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观察机械系统的动态行为;4. 分析仿真结果,评估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性能;5.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意见,优化机械系统的设计。

【实验步骤】:1. 确定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了解其工作原理;2. 根据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3. 在仿真软件中,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实验;4. 按照实验计划,对机械系统的各个参数进行变化,并观察仿真结果;5. 分析仿真结果,评估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性能;6.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意见,优化机械系统的设计;7.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内容、实验步骤、仿真结果及分析、改进意见等内容。

【实验结果】:根据仿真实验的结果,得到机械系统在不同参数变化下的动态行为。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评估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实验报告中,可以将仿真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改进意见】:根据仿真结果和分析,可以提出改进机械系统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例如,对某个参数进行调整,优化机械系统的性能;或者对某个结构进行改进,提高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

改进意见应该具体明确,并提出可行性实施的方法和方案。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机械系统的仿真实验,掌握了仿真建模方法和仿真工具的使用,对机械系统的动态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结果和分析也对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模拟仿真实验报告

模拟仿真实验报告

模拟仿真实验报告标题:模拟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对某一特定系统进行模拟实验,以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模拟,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对某一特定系统进行模拟实验,以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系统在不同输入条件下的输出情况,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

2. 实验方法我们首先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仿真模型。

然后,我们利用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了模拟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改变了系统的输入条件,并记录了系统的输出情况。

最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3. 实验结果经过模拟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果。

首先,我们发现系统在不同输入条件下的输出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表现稳定。

其次,我们发现系统在某些特定输入条件下存在一些性能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最后,我们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4. 实验结论通过模拟仿真实验,我们验证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我们相信这些结论对系统的改进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模拟仿真技术在系统设计和优化中的重要作用,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一技术。

总之,本实验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对某一特定系统进行了模拟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我们相信这些结论对系统的改进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意识到模拟仿真技术在系统设计和优化中的重要作用。

仿真实验报告

仿真实验报告

仿真实验报告第一篇:仿真实验报告仿真软件实验实验名称:基于电渗流的微通道门进样的数值模拟实验日期:2013.9.4一、实验目的1、对建模及仿真技术初步了解2、学习并掌握Comsol Multiphysics的使用方法3、了解电渗进样原理并进行数值模拟4、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多场耦合模型,加深对多耦合场的认识二、实验设备实验室计算机,Comsol Multiphysics 3.5a软件。

三、实验步骤1、建立多物理场操作平台打开软件,模型导航窗口,“新增”菜单栏,点击“多物理场”,依次新增:“微机电系统模块/微流/斯托克斯流(mmglf)”“ACDC模块/静态,电/传导介质DC(emdc)”“微机电系统模块/微流/电动流(chekf)”2、建立求解域工作界面绘制矩形,参数设置:宽度6e-5,高度3e-6,中心(0,0)。

复制该矩形,旋转90°。

两矩形取联集,消除内部边界。

5和9两端点取圆角,半径1e-6。

求解域建立完毕。

3、网格划分菜单栏,网格,自由网格参数,通常网格尺寸,最大单元尺寸:4e-7。

4、设置求解域参数求解域模式中,斯托克斯流和传导介质物理场下参数无需改动,电动流物理场下,D各向同性,扩散系数1e-8,迁移率2e-11,x速度u,y速度v,势能V。

5、设置边界条件mmglf—入口1和7边界“进口/层流流进/0.00005”出口5和12边界“出口/压力,粘滞应力/0”;emdc—入口1和7边界“电位能/10V”出口5和12边界“接地”其余边界“电绝缘”;chekf—入口1“浓度/1”,7“浓度/0”出口5和12“通量/向内通量-nmflux_c_chekf”其余边界“绝缘/对称”。

6、样品预置(1)求解器参数默认为稳态求解器,不用修改。

(2)求解器管理器设置求解模式:初始值/初始值表达式,点变量值不可解和线性化/从初始值使用设定。

(3)首先求解流体,对斯托克斯流求解,观察求解结果,用速度场表示。

编码仿真实验报告(3篇)

编码仿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基于仿真平台的编码算法性能评估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编码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2. 通过仿真实验,评估不同编码算法的性能。

3. 分析编码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译器:Visual Studio 20193. 仿真平台:MATLAB 2020a4. 编码算法: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游程编码实验内容:1. 编写Huffman编码算法,实现字符序列的编码和解码。

2. 编写算术编码算法,实现字符序列的编码和解码。

3. 编写游程编码算法,实现字符序列的编码和解码。

4. 在仿真平台上,分别对三种编码算法进行性能评估。

实验步骤:1. 设计Huffman编码算法,包括构建哈夫曼树、编码和解码过程。

2. 设计算术编码算法,包括编码和解码过程。

3. 设计游程编码算法,包括编码和解码过程。

4. 编写仿真实验代码,对三种编码算法进行性能评估。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编码算法的优缺点。

实验结果及分析:一、Huffman编码算法1. 编码过程:- 对字符序列进行统计,计算每个字符出现的频率。

- 根据频率构建哈夫曼树,叶子节点代表字符,分支代表编码。

- 根据哈夫曼树生成编码,频率越高的字符编码越短。

2. 解码过程:- 根据编码,从哈夫曼树的根节点开始,沿着编码序列遍历树。

- 当遍历到叶子节点时,输出对应的字符。

3. 性能评估:- 编码长度:Huffman编码的平均编码长度最短,编码效率较高。

- 编码时间:Huffman编码算法的编码时间较长,尤其是在构建哈夫曼树的过程中。

二、算术编码算法1. 编码过程:- 对字符序列进行统计,计算每个字符出现的频率。

- 根据频率,将字符序列映射到0到1之间的实数。

- 根据映射结果,将实数序列编码为二进制序列。

2. 解码过程:- 对编码的二进制序列进行解码,得到实数序列。

仿真软件操作实验报告(3篇)

仿真软件操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仿真软件操作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布局。

2. 掌握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建模、仿真、分析等。

3. 学会使用仿真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器材:1. 仿真软件:XXX2. 计算机一台3. 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一、仿真软件基本操作1. 打开软件,熟悉界面布局。

2. 学习软件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各个部分的功能。

3. 掌握文件操作,如新建、打开、保存、关闭等。

4. 熟悉软件的基本参数设置。

二、建模操作1. 学习如何创建仿真模型,包括实体、连接器、传感器等。

2. 掌握模型的修改、删除、复制等操作。

3. 学会使用软件提供的建模工具,如拉伸、旋转、镜像等。

三、仿真操作1. 设置仿真参数,如时间、步长、迭代次数等。

2. 学习如何进行仿真,包括启动、暂停、继续、终止等操作。

3. 观察仿真结果,包括数据、曲线、图表等。

四、分析操作1. 学习如何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数据统计、曲线拟合、图表绘制等。

2. 掌握仿真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3. 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实验步骤:1. 打开仿真软件,创建一个新项目。

2. 在建模界面,根据实验需求创建仿真模型。

3. 设置仿真参数,启动仿真。

4. 观察仿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5. 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6.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建模、仿真、分析等。

2. 在建模过程中,学会了创建实体、连接器、传感器等,并能够进行模型的修改、删除、复制等操作。

3. 在仿真过程中,成功设置了仿真参数,启动了仿真,并观察到了仿真结果。

4. 在分析过程中,运用了仿真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并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模拟仿真实验报告

模拟仿真实验报告

模拟仿真实验报告模拟仿真实验报告1. 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模拟仿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利用模拟仿真技术,研究某一具体问题,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交通拥堵问题,并通过模拟仿真来探索解决方案。

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模拟仿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交通拥堵的产生原因和演化过程,从而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3.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Agent-Based模拟方法,即基于个体的模拟。

我们将交通系统中的每辆车辆视为一个个体,通过模拟其行为和相互作用,来模拟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情况。

在模拟中,我们考虑了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跟车距离、变道行为等因素,并根据实际交通数据进行参数设定。

4. 实验过程与结果在模拟仿真过程中,我们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多个道路和车辆的交通网络模型。

通过设定不同的车流量和道路容量,我们模拟了不同交通状况下的拥堵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当车流量超过道路容量时,交通系统容易出现拥堵现象。

拥堵时,车辆的平均速度下降,延误时间增加,车辆密度增大,交通效率降低。

5. 实验讨论与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交通拥堵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车辆密度过高,超过了道路的承载能力。

二是车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行为不协调,导致交通系统无法高效运行。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道路容量:扩建道路、增加车道数等措施可以增加道路的承载能力,减少拥堵发生的可能性。

- 优化信号灯设置:合理设置信号灯的时长和配时,可以提高交通流畅度,减少拥堵情况。

- 引导交通流向:通过引导车辆选择合适的行驶路线,可以分散交通流量,减少拥堵的发生。

6.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模拟仿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交通拥堵问题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数字应用建模实验报告(3篇)

数字应用建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建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字应用建模是将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数字应用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数字应用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数学建模软件的使用;3.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题目:某城市交通流量优化研究2. 实验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本研究旨在通过数字应用建模方法,优化该城市的交通流量。

3. 实验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该城市主要道路的实时交通流量数据、道路长度、交叉口数量、道路等级等数据。

(2)建立数学模型:根据交通流量数据,建立交通流量的数学模型,如线性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

(3)模型求解:利用数学建模软件(如MATLAB、Python等)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交通流量分布。

(4)结果分析: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优化后的交通流量分布对缓解交通拥堵的影响。

(5)模型改进:根据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4. 实验结果:(1)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到优化后的交通流量分布。

(2)优化后的交通流量分布较原始分布,道路拥堵程度明显降低,交通效率得到提高。

(3)通过模型改进,进一步优化交通流量分布,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四、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数字应用建模方法,成功解决了某城市交通流量优化问题,提高了交通效率,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数学建模软件的使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实验心得1. 数字应用建模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数电仿真实验报告

数电仿真实验报告
0
1
1
1
0
X
X
X
X
0
1
1
0
1
0
1
1
0
X
X
X
X
X
0
1
0
0
1
0
1
0
X
X
X
X
X
X
0
0
1
0
1
0
0
X
X
X
X
X
X
X
0
0
0
0
1
(2)、3-8线译码器
表3-8线译码器真值表
输入端
输出端
G1
G2A
G2B
A2
A1
A0
Y0
Y1
Y2
Y3
Y4
Y5
Y6
Y7
1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数字调制技术仿真毕业实习报告

数字调制技术仿真毕业实习报告

数字调制技术仿真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调制技术在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以及卫星通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传输介质上传播的模拟信号的技术,数字调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等优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调制技术,我选择了数字调制技术仿真作为毕业实习课题。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仿真实验,深入研究数字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调制解调过程,并分析不同数字调制方案的性能。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使用了MATLAB软件作为主要的仿真工具。

首先,我对数字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包括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等常见调制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然后,我根据这些调制方式编写MATLAB仿真程序,实现了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过程。

在仿真实验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1. 调制方式的选择与实现: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我选择了合适的调制方式,如2ASK、4FSK、8PSK和16QAM等,并利用MATLAB编写程序实现了这些调制方式的仿真。

2. 信道模型的建立:为了分析不同信道条件下数字调制技术的性能,我建立了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瑞利衰落信道和莱斯衰落信道等模型,并引入了相应的信道衰落参数。

3. 性能分析与评估:通过比较不同调制方式在相同信道条件下的误码率(BER)性能,我分析了调制方式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同时,我还研究了信道衰落、信噪比(SNR)等因素对数字调制技术性能的影响。

三、实习成果与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数字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了数字调制解调过程,并分析了不同数字调制方案的性能。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1. 随着调制阶数的增加,数字调制技术的传输效率不断提高,但误码率也随之增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场景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

数电仿真实验报告_2008302540289_修改

数电仿真实验报告_2008302540289_修改

诉讼数电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会并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2)利用逻辑转换仪对组合逻辑电路进行分析与设计二、实验原理组合逻辑电路是一种重要的数字逻辑电路:特点是任何时刻的输出仅仅取决于同一时刻输入信号的取值组合。

根据电路确定功能,是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过程,一般按图1—1所示步骤进行分析。

图1—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根据要求求解电路,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过程,一般按图1—2所示步骤进行。

图1—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逻辑转换仪是在Multisim 软件中常用的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和分析的仪器使用方便、简洁。

逻辑转换仪的图标和面板如图1—3所示。

三、实验内容:(1) 利用逻辑转换仪对已知逻辑电路进行分析。

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和表达式:在逻辑转换仪面板上单击由逻辑电路转换为真值表的按钮和由真值表导出简化表达式后,得到如图1-5所示结果。

观察真值表,我们发现:当四个输入变量A,B,C,D中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0,而当四个输入变量A,B,C,D中1的个数为偶数时,输出为1。

因此这是一个四位输入信号的奇偶校验电路。

(2)根据要求利用逻辑转换仪进行逻辑电路的设计。

a.问题提出:有一火灾报警系统,设有烟感、温感和紫外线三种类型不同的火灾探测器。

为了防止误报警,只有当其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探测器发出火灾探测信号时,报警系统才产生报警控制信号,试设计报警控制信号的电路。

b.在逻辑转换仪面板上根据下列分析出真值表如图1-6所示:由于探测器发出的火灾探测信号也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高电平(1),表示有火灾报警;一种是低电平(0),表示正常无火灾报警。

因此,令A、B、C分别表示烟感、温感、紫外线三种探测器的探测输出信号,为报警控制电路的输入、令F为报警控制电路的输出。

(3)在逻辑转换仪面板上单击由真值表到处简化表达式的按钮后得到如图1-7所示的最简化表达式。

(4)在图1-8的基础上单击由逻辑表达式得到逻辑电路的按钮后得到如图1-8所示的逻辑电路。

虚拟仿真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虚拟仿真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虚拟仿真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虚拟仿真实验数据的分析,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虚拟仿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3. 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数据,评估实验效果。

三、实验内容本次虚拟仿真实验以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酸碱滴定实验为例,通过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软件:采用国内某知名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

2. 实验步骤:a. 创建实验环境:设置实验仪器、试剂等。

b. 实验操作: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包括滴定液的准备、滴定操作、数据记录等。

c.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滴定终点、误差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表1:酸碱滴定实验数据| 序号 | 样品浓度(mol/L) | 标准液体积(mL) | 滴定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 || ---- | ----------------- | ----------------- | ---------------------- || 1 | 0.1000 | 22.40 | 红色变蓝色|| 2 | 0.1000 | 22.30 | 红色变蓝色|| 3 | 0.1000 | 22.20 | 红色变蓝色|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滴定终点体积的平均值为22.23 mL,标准偏差为0.07 mL。

通过计算,得到滴定终点误差为±0.2%,表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六、实验讨论1. 虚拟仿真实验的优势a. 安全性:虚拟仿真实验避免了传统实验中的危险操作,降低了实验风险。

b. 成本低:虚拟仿真实验无需购买大量实验器材,降低了实验成本。

数字仿真实验报告

数字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数字仿真技术,对线性连续控制系统和非线性环节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加深对控制系统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1. 软件环境:MATLAB R2020a、Simulink2. 硬件环境:计算机三、实验内容1. 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1)系统描述本次实验选取两个线性连续控制系统,分别为G(S) = 10/S(S+1)和G(S) = 4/S^2 2.828S。

(2)参数设置输入信号:阶跃信号,阶跃时间:0;初值:0;终值:1迟滞环节:迟滞时间:0开环传递函数:G(S) = 10/S(S+1),G(S) = 4/S^2 2.828S反馈环节传递函数:H(S) = 1(3)仿真结果与分析通过Simulink对两个系统进行仿真,得到如下结果:系统1:G(S) = 10/S(S+1)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所示,系统在t=0s时刻开始输入阶跃信号,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稳态值。

相轨迹曲线如图2所示,系统在相平面上的运动轨迹呈现出稳定的闭环运动。

系统2:G(S) = 4/S^2 2.828S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所示,系统在t=0s时刻开始输入阶跃信号,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稳态值。

相轨迹曲线如图4所示,系统在相平面上的运动轨迹呈现出稳定的闭环运动。

2. 非线性环节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1)系统描述本次实验选取非线性环节控制系统,为Wk(s) = 10/s(s+1),并对其进行饱和死区特性的仿真。

(2)参数设置输入信号:阶跃信号,阶跃时间:0;初值:0;终值:1饱和死区:非线性的上下限为(-2,2),幅值为5和10(3)仿真结果与分析通过Simulink对非线性环节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得到如下结果:阶跃响应曲线如图5所示,系统在t=0s时刻开始输入阶跃信号,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稳态值。

相轨迹曲线如图6所示,系统在相平面上的运动轨迹呈现出稳定的闭环运动。

3. 典型环节频率响应的数字仿真(1)系统描述本次实验选取典型环节频率响应,为G(S) = 10/S(S+1),并对其进行频率响应仿真。

matlab与数字信号仿真实习报告

matlab与数字信号仿真实习报告

一:实验题目:(提取淹没在噪声中的周期信号)提取淹没在噪声中的周期信号要求自相关(以判断周期)和互相关(以恢复信号自身)。

(a )生成信号x[n] =sin(0.1*n*pi),0≤n ≤499.增加一些均匀分布的随机噪声(其噪声幅度为2,平均值为0)以得到噪声信号s[n]。

作出每个信号随参数n 变化的图形。

是否能够从所画的x[n]中判断出任何的周期性?如果可以,求周期N 。

能否由所画得s[n]判断出任何周期性?(b)求x[n]的周期自相关rpx[n]并作图。

能否由所作的rpx[n]判断出任何周期性?如果可以,求周期N 。

这个N 是否与x[n]的周期相同?(c)利用上面所求的N 值(如果没有,则由x[n]判断)生成一个500样本的冲击串[]()i n n kN δ=-∑, 0≤n≤499。

求出s[n]和i[n]的周期互相关。

二:实验目的学习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的求解。

提取淹没在噪声中的周期信号,用Multable 编写所要求的内容,并画出图形。

要求自相关(以判断周期)和互相关(以恢复信号自身)。

五:程序框图六:源程序(a )1)x 的代码:n=0:1:500; %n 从0到500变化,每间隔为1 x=5*sin(0.1*pi*n); %正弦函数表达式 s='b-'; %线条颜色为蓝色 figure:subplot(2,1,1),plot(n,x,s); hold on; %画出线条xlabel('N'); %横坐标为Nylabel('幅度'); %纵坐标为“幅度”2)x 的自相关(判断周期)的代码:n=0:1:500; %n从0到500变化,每间隔为1 x=5*sin(0.1*pi*n); %正弦函数表达式[rxx,n]=xcorr(x);s='b-'; %线条颜色为蓝色figure;subplot(2,1,1),plot(n,rxx,s); hold on; %画出线条xlabel('N'); %横坐标为Nylabel('幅度'); %纵坐标为“幅度”3)v(随机噪声)的代码:v=2*rand(1,500); %产生随机噪声s='b-'; %线条颜色为蓝色figure;subplot(2,1,1),plot(n,v,s); hold on; %画出线条xlabel('N'); %横坐标为Nylabel('幅度'); %纵坐标为“幅度”title('v=2*rand(1,500)'); %名称为v=2*rand(1,500)4)y(噪声信号)的代码:n=0:1:500; %n从0到500变化,每间隔为1x=5*sin(0.1*pi*n); %正弦函数表达式v=2*rand(1,500); %产生随机噪声y=x+v; %产生噪声信号s='b-'; %线条颜色为蓝色figure;subplot(2,1,1),plot(n,y,s); hold on; %画出线条xlabel('N'); %横坐标为Nylabel('幅度'); %纵坐标为“幅度”title('y=5*sin(0.1*pi*n)+2*rand(0,500)'); %名称为y=5*sin(0.1*pi*n)+2*rand(0,500)5)y的自相关(判断周期)的代码:n=0:1:500; %n从0到500变化,每间隔为1x=5*sin(0.1*pi*n); %正弦函数表达式v=2*rand(1,500); %产生随机噪声y=x+v; %产生噪声信号[ryy,n]=xcorr(y);s='b-'; %线条颜色为蓝色figure;subplot(2,1,1),plot(n,ryy,s); hold on; %画出线条xlabel('N'); %横坐标为Nylabel('幅度'); %纵坐标为“幅度”6) 互相关的代码:n=0:499;x=5*sin(0.1*n*pi);v=rand(1,500)*2;s=x+v;i=(n/20==floor(n/20)); %冲击串re=xcorr(s,i);N=length(re);n=1:N;subplot(2,2,[1:2]);stem(i);title('冲击串图象');subplot(2,2,[3:4]);plot(n,re);title('经过躁声的周期性函数与冲击串的互相关图象');七程序结果及图表由图形可以判断原函数与其自相关函数的周期是相同的,都为N=12.5。

仿真 使用实验报告

仿真 使用实验报告

仿真使用实验报告引言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仿真使用的步骤以及相关思考过程。

我们将通过逐步思考来探讨仿真的实践过程,包括问题定义、模型构建、参数设置、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

问题定义在进行仿真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问题定义。

问题定义是仿真实验的基础,它决定了实验的目标以及所需的模型和参数。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变量的定义和范围,以及仿真实验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等。

模型构建一旦问题定义明确,我们就可以开始构建仿真模型。

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的简化和抽象,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和相互作用。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和技术,根据问题的特征和目标确定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参数设置在模型构建完成后,我们需要设置模型的参数。

参数设置是仿真实验的重要一环,它决定了模型的行为和结果。

在设置参数时,我们需要考虑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合理设置参数,我们可以模拟出不同情景下的系统行为,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仿真实验过程中,数据收集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收集仿真实验的数据,我们可以对系统的行为和性能进行评估。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和可视化工具来分析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联性。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问题解决方案的评估和优化建议。

结果与讨论最后,我们将总结仿真实验的结果并进行讨论。

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并与问题定义进行对比。

同时,我们可以讨论模型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结果与讨论,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结论通过本实验报告的撰写,我们详细介绍了仿真使用的步骤以及相关思考过程。

通过逐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构建模型、设置参数、收集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仿真实验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行为和相互作用,优化解决方案,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PID控制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ID控制原理,掌握相应PID控制器设计仿真程序的应用;
2.掌握计算机辅助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3.掌握计算机辅助系统频率性能分析;
二、实验环境
网络计算机系统(新校区机电大楼D520),MATLAB语言环境
三、实验内容
已知如图所示单位反馈系统
要求:
1.绘制系统的开环Nyquist图和Bode图,并判断该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1)程序:
num=[500 5000];
den=[1 33 337 1775 4950 5000];
figure(1);
%»æÖÆnyquistͼ
nyquist(num,den);
grid on;
%»æÖÆbodeͼ
figure(2)
bode(num,den);
grid on;
所得图像:
2)判断稳定性:
化成零极点形式:
程序:
num=[500 5000];
den=[1 33 337 1775 4950 5000];
%ת»»³ÉÁ㼫µãÔöÒæÐÎʽ
[Z,P,K]=tf2zp(num,den)
结果:
Z =
-10
P =
-20.0000
-3.0000 + 4.0000i
-3.0000 - 4.0000i
-5.0000
-2.0000
K =
500
由结果可知,所有极点均在左半平面,同时分析nyquist图,没有包围(-1,j0)点。

综上可知:该闭环系统稳定。

2.应用Ziegler—Nichols方法设计P控制器、PI控制器和PID控制器。

1)建立pidmargin函数的m文件:
function [sysc,Kp,Ti,Td]=pidmargin(sys,type)
margin(sys)
[Gm,Pm,Wg,Wc]=margin(sys);
Kcr=Gm;
Wcr=Wg;
Tcr=2*pi/Wcr;
switch type
case 1
disp('P Controler')
Kp=0.5*Kcr
Ti='No Design'
Td='No Design'
sysc=Kp;
case 2
disp('PI Controler')
Kp=0.4*Kcr
Ti=0.8*Tcr
Td='No Design'
sysc=Kp*(1+tf(1,[Ti,0]));
case 3
disp('PID Controler')
Kp=0.6*Kcr
Ti=0.5*Tcr
Td=0.12*Tcr
sysc=Kp*(1+tf(1,[Ti,0])+tf([Td,0],1)); end
运行结果:
P Controler
Kp =
1.7849
Ti =
No Design
Td =
No Design
PI Controler
Kp =
1.4279
Ti =
1.0882
Td =
No Design
PID Controler
Kp =
2.1419
Ti =
0.6801
Td =
0.1632
2)图像:
3.计算比较原系统与P控制系统、PI控制系统、PID控制系统的瞬态性能指标。

1)要分析瞬态指标,必须求出各个传递函数:
程序:
clear;
Kp=1.7849;
Kp1=1.4279;
Ti(1)=1.0882;
Kp2=2.1419;
Ti(2)=0.6801;
Td=0.1632;
Ki=Kp1*(1+tf(1,[Ti(1),0]));
Kd=Kp2*(1+tf(1,[Ti(2),0])+tf([Td,0],1));
Gc=tf([500 5000],[1 33 337 1775 4950 5000]);
Gc1=tf(Kp*Gc)
Gc2=tf(Ki*Gc)
Gc3=tf(Kd*Gc)
结果:
Gc1 =
892.4 s + 8925
-------------------------------------------------
s^5 + 33 s^4 + 337 s^3 + 1775 s^2 + 4950 s + 5000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Gc2 =
776.9 s^2 + 8483 s + 7140
----------------------------------------------------------------
1.088 s^6 + 35.91 s^5 + 366.7 s^4 + 1932 s^3 + 5387 s^2 + 5441 s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Gc3 =
118.9 s^3 + 1917 s^2 + 8354 s + 1.071e04
-----------------------------------------------------------------
0.6801 s^6 + 22.44 s^5 + 229.2 s^4 + 1207 s^3 + 3366 s^2 + 3401 s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2)计算系统瞬态性能指标:
程序:
(1)原系统的瞬态性能指标:
clear
num=[500 5000];
den=[1 33 337 1775 4950 5000];
sys=tf(num,den);
sysgroup=feedback(sys,1);
[y,t]=step(sysgroup);
step(sysgroup)
c=dcgain(sysgroup)
%·åֵʱ¼ä¼ÆËã
[max_y,k]=max(y);
peak_time=t(k)
%³¬µ÷Á¿°Ù·Ö±È¼ÆËã
max_overshoot=100*(max_y-c)/c
%ÉÏÉýʱ¼ä
r1=1;
while(y(r1)<0.1*c)
r1=r1+1;
end
r2=1;
while(y(r2)<0.9*c)
r2=r2+1;
end
rise_time=t(r2)-t(r1)
%µ÷Õûʱ¼ä¼ÆËã
s=length(t);
while y(s)>0.98*c&y(s)<1.02*c
s=s-1;
end
settling_time=t(s)
结果:
c =
0.5000
peak_time =
1.1632
max_overshoot =
22.9899
rise_time =
0.4653
settling_time =
2.9527
同理可得系统经P、PI、PID,矫正后的瞬态性能指标:(2)P控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
c =
0.6409
peak_time =
1.0186
max_overshoot =
44.5843
rise_time =
0.3661
settling_time =
5.0296
(3)PI控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
c =
1
peak_time =
1.1929
max_overshoot =
12.8259
rise_time =
0.5359
settling_time =
4.2701
(4)PID控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
c =
1
peak_time =
0.8870
max_overshoot =
23.5181
rise_time =
0.3709
settling_time =
3.0321
四、实验体会
1.此次实验,我们掌握了P、PI和PID控制原理,掌握相应三种控制器设计仿真程序的应用,以及三种控制器对原系统的系统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可知优越性最好的为PID控制器,其余依次为PI和P控制器;
2.熟练掌握了系统动态性能的求解程序方法,以及系统频率特性的分析;
3.通过实验操作,熟悉了MATLAB语言及应用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