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与防控.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和处置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和处置作者:田丛生等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年第11期田丛生田丛岩吉林省长岭县新安镇畜牧兽医站 1315251 疾病特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接触性传染病和全身性疾病。
临床上以发热、厌食、咳嗽、严重呼吸困难、疼痛、关节肿胀、跛行和中枢神经症状(共济失调),以及极高的死亡率为特征。
2 预防措施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新的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其流行与严重程度日益增加。
国家已把该病列入“二类动物疫病”进行防控。
因此,要遵循“养防并重,以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积极进行综合性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因该病的病原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猪受到某些刺激或疾病侵袭、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多发。
因此要加强对猪群的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
(2)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清除诱因。
要严格兽医卫生监督,杜绝外来病原菌的传入,严防引种时引进病原。
要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搞好经常化的隔离、消毒(每周带猪消毒2次,每月对舍外环境消毒2次)。
产房和保育猪舍要坚持严格的“全进全出”饲养制度,“分群管理”,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只混养,阻断病原体在猪群中的交叉传播。
人工固定乳头,确保仔猪吃足初乳,获得坚强的被动免疫,清除发病诱因。
(3)科学用药,搞好药物预防。
要在摸清本地区、本场发病规律的前提下,在发病前3周提前对整个猪群进行药物预防。
大多数副猪嗜血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呋、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泰妙菌素、替米考星和增效磺胺类药物敏感。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进行疾病预防,并要科学用药。
常用的药物有:泰妙菌素100mg/kg饲料+阿莫西林250mg/kg饲料,连喂2周;或头孢噻呋钠60~100mg/kg饲料,连喂1周后剂量减半,再继续喂1周。
或每吨饲料添加替米考星200g,连喂2周;或每吨饲料添加阿奇霉素500~800g,连喂10天,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3 发病后就地快速扑灭因该病是国家依法控制、扑灭的“二类动物疫病”,在猪群中一旦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病病例,就要快速反应,积极采取“双轨”运行办法,实施群防群控综合防治措施,就地迅速扑灭。
副猪嗜血杆菌预防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预防措施简介副猪嗜血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类健康的病原菌。
它引起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leuropneumonia)在猪群中易于传播,并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这里介绍了一系列预防措施。
1. 严密的隔离与检疫制度在引进新生猪到生产场时,需要对它们进行严格的隔离与检疫。
确保引入的猪只没有携带副猪嗜血杆菌。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的猪只,需要及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2. 提高生猪免疫力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对生猪进行疫苗预防。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生猪免疫力,降低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风险。
注意疫苗接种时要遵循正确的接种方法和时间,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于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环境卫生管理的重点措施:•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尿液,及时更换铺垫材料。
•加强猪舍内部和外部的消毒工作,使用有效的消毒剂,确保彻底消灭病原体。
•控制猪舍内的湿度和温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助于减少病原菌的生存和繁殖。
4.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
以下是一些饲养管理上的建议:•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只的身体健康。
•为猪只提供清洁的饮水,并定期清洗喂水设备。
•保持猪舍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
•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细菌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
5. 定期体检和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和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变和感染情况。
及时采取措施治疗或隔离患病猪只,避免疾病蔓延和影响整个猪群的健康。
6. 健全防疫措施建立完善的防疫措施,有助于及早预防和控制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确保猪群的充足饲料供应,提高猪只的营养水平和免疫力。
•加强员工的健康管理,培训员工正确的防护知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清理和消毒运输车辆,避免细菌通过运输工具传染。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与防制
2 0 1 5年第 3 6卷
副猪 嗜血杆 菌病 的危害 与防制
张广智 ( 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 2 6 5 4 0 0 )
中图分类号:¥ 8 5 8 . 2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7 . 1 7 3 3 ( 2 0 1 5 ) 0 6 . 0 0 3 2 0 2 纤 毛 活 动 的显 著 降 低 ,损 伤 纤毛 上 皮 。 引起 化 脓 性 鼻 炎 ,痫灶 处纤 毛丢 失 以及 鼻黏 膜和支 气管 黏膜 的细 胞急 性膨 胀 ,黏膜 损伤 可能会 增加 细菌和 病毒 入侵 的机会 。
形 成单位 ,就会 引起 全身病变 ,对于 初乳缺 乏症 ( C D C D1 猪 则会 导致几 天 内死亡 。在猪 感染 的早 期阶段 ,菌 血症
十 分 明 显 ,肝 、 肾 和 脑 膜 上 的 瘀 斑 和 瘀 点 构 成 了败 血 症
损 伤 ;血浆 中可检 测到 高水平 的毒 素 ;许 多器 官 出现纤 维 蛋 白血栓 。随后 ,在 多种表 面 出现典 型 的纤维 蛋 白化 脓 性多浆膜炎、多关节炎和脑膜炎等 。
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3 . 1 t 临床 症 状 取 决 于 炎 性 损 伤 的 部 位 , 在 高 度 健 康 的
猪群 ,发病 很快 ,接触 病 原后几 天 内就 发病 。临床症 状
包 括 发 热 、 食 欲 不 振 、 厌 食 、 反 应 迟 钝 、 呼 吸 困 难 、 疼
达5 0 %。以前 ,猪的多发性浆膜 炎和关节炎被 当作应激 反 应引起 的猪 散发性疾病 。后来发现 ,在S P F 动物或高度健 康 的畜群 中 ,副猪嗜血 杆 菌的 引入可 能导致 高发病 率和 高 死 亡率 的全 身 性 疾 病 ,影 响猪 生 产 的各 个 阶 段 。 目 前 ,在不 同 的畜群 中混养 猪 ,或在猪 群 中引入 新饲养 的 种猪 时 ,副猪 嗜血 杆菌 的存在 是个严 重 的 问题 。过 去几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
常 见 于 保 育期 的
达
400 / 0'
4
~
6
周
发 病率 可
。
大利 亚 广 泛 流行 的 血 清 型 为
型
,
而
。
定
。
HPS
属 于 需 氧 或兼性 厌 氧 菌 的
H P S 血清型为 4 型
兰 氏 阴性 菌
非溶 血 性
V
、
不运动
、
生
HPS
常 与猪的 几 种重 要病原 体
-
_
猪病防制
己口1 0
■ 兽医导刊
年第 1 期
总第 1 4
9
期
胡明 明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哈 尔 滨 兽 医 研 究 所
.
.
张艳 禾
。
王 春来
.
兽 医 生 物 技 术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黑 龙 江 哈尔 滨
15000 1
副 猪嗜 血 杆 菌病 又 称
“
革拉 瑟 氏
关节炎
水和
PBS
,
(磷 酸 盐 缓 冲溶 液 ) 中的 当
,
副 猪嗜 血 杆 菌 的 血 清 型 复杂 多
(
一
) 形 态 学及 生 理 生 化特
年
,
运 动 而 进 入 健 康的仔 猪体 内
或通
样 按 琼 脂 扩 散 血 清 分 型 方 法 (K R
,
G
)
,
性
1 9 10
德 国科学 家
Gla
s s e r
过 污 染 饲料 和饮 水而 经 消化道 侵入
可 将 副 猪嗜血 杆 菌分 为 l
,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养猪技术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由于感染副猪嗜血杆菌而导致,主要特征是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脑膜炎和胸膜炎,对任何年龄段的猪群都具有严重危害,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尤其是近几年,该病已经成为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危害的一种典型细菌性疾病,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传播途径。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带菌猪,特别是带菌猪会造成较大面积的传播。
一般来说,除无特定病原体猪外,大部分猪都含有该菌,往往在健康猪的呼吸道内存在,具有微弱毒力。
发病率的高低与猪免疫状况、细菌毒力密切相关。
另外,长途运输、气候炎热、受凉、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等,也会影响该病的发生。
发生特点。
任何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该病,一般在断奶前后以及保育阶段比较容易发病,发病率通常为10%~15%,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能够达到50%左右。
部分仔猪群由于没有获得母源抗体,会在断奶后1周出现发病,在断奶后10~42天达到发病高峰。
该病尽管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是春、秋、冬三季的发病率相比于夏季要高。
在整个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对其他多种全身性疾病的轻重程度以及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既与病毒性呼吸道冠状病毒相关,也与支原体肺炎逐渐流行相关。
2、临床症状病猪主要表现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被毛失去光泽,腹泻,呼吸困难,咳嗽,共济失调,关节肿胀等,且还会伴有化脓性鼻炎、化脓性支气管肺炎、心包炎以及胸膜炎等。
妊娠母猪患病后会发生流产,公猪患病后会呈现跛行。
病猪发生急性感染后通常在2~5天内死亡,慢性感染通常经过大约15天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且病猪预后不良,往往会形成僵猪。
3、实验室诊断病料采集。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胸腔积液、腹水、肝脏、心脏以及肺脏作为材料。
细菌分离与纯化。
在无菌条件下,先对病料表面使用经过灭菌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接着使用火焰进行消毒,再使用无菌剪刀剪取非病变与病变相交处的深部组织,在胰蛋白大豆琼脂(TSA)培养基上涂布,放在5%二氧化碳、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24 h培养,对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然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涂片镜检,接着进行纯化,再次于TSA培养基上接种,放于37℃恒温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会长出灰白色半透明状的圆形菌落,直径在1~1.5 mm左右,表面湿润、光滑。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 1 )易感动物: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 ,其他家畜不发病 。 ( 2 )发病 年 龄 :2 周龄 ~ 4 月龄 的青 年猪 比较容 易感 染 ,尤其 5 诊断 是哺乳仔猪、断奶后1 0 d 左右的猪更易发生,病死率可达5 0 %。 5 . 1 实 验 室 诊 断 ( 3 )传染 源 :病 猪 和带菌 猪为 主要 传染 源 ,尤 其是无 症 状 的 ( 1 ) 涂 片镜 检 :无菌 采集 病死 猪 的心血 、肝 、肾 、淋 巴结进 带 菌 猪是 最 危 险 的传 染源 ,本 菌主 要 存在 于 猪 的上 呼 吸道 内 ,构 行涂 片 或触 片 ,革兰 氏染 色 ,镜 检 ,可见 到 革 兰 氏阴性 的 细小 杆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7 年3 3源自卷第1 0 期 疫 病 防 控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综合 防控措施
李维 超
(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 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江 苏淮安 2 2 3 2 0 0 )
[ 摘 要 】 副猪 嗜血 杆 菌 病是 由 副猪嗜 血杆 菌 引起 猪 的一种 接 触性 细 菌性传 染 病 ,又称 猪 多发 性纤 维素 性 浆膜 炎和 关节 炎 、格拉 泽氏病。本病在临床上主要以发热、关节肿胀、疼痛跛行 、呼吸 困难以及胸膜、心 包、腹膜 、脑膜和四肢关节浆膜 的纤维素性炎症为 特征 。近 年来 ,该病 的发 病 率及 危 害程 度 呈逐 年上 升 的趋 势 ,并 成 为一 些 病毒性 疾 病 ( 如猪 繁 殖 与呼吸 综合征 、猪 断奶后 多 系统衰 竭 综合征 )的继发 病,给养猪业造成 了较严 重的经济损 失 本文介绍副猪嗜血杆 菌病的流行 病学、I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及其防治 技术 ,供养殖户参考。 [ 关键 词 ]猪 副猪嗜 血杆 菌 病 流行 病学 诊 断 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综合防控措施
动物诊所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嗜血杆菌病综合防控措施综合防控措施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革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以关节炎、纤维蛋白性浆膜炎和脑膜炎为特征性病变的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主要危害2~8周龄的保育仔猪、哺乳仔猪和生长猪,是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疫病之一。
一、流行病学副猪嗜血杆菌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10月到次年3月发病较多,可感染不同阶段的猪群,一般在断乳前后和保育阶段的仔猪比较容易发病,成年猪感染后一般无症状。
多继发于病毒性疾病或混合感染,一般散发也可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通常在10%~15%,疫情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主要通过污染物、飞沫、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也可以经消化道以及破损的皮肤传播。
本病菌是猪体内的常在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常存在于健康猪群的咽喉、鼻腔等上呼吸道黏膜上。
当猪抵抗力下降或发生应激反应时,潜伏感染的细菌就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导致本病发生。
二、临床症状1.急性型。
急性型病例往往发生在体况良好的仔猪群,患病猪初期皮肤潮红,病情严重的猪呈现酱红色;可见黏膜发绀、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可达40~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鼻孔有黏液性或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关节肿胀发炎,共济失调,有的病猪四肢呈现划水样神经症状,一般在发病2~3天后死亡。
2.慢性型。
慢性型病例多发生于保育阶段的生猪,患病猪被毛粗乱,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并伴有轻微的咳嗽症状,四肢无力或跛行,末梢发绀,生长发育不良,通常经过两周左右因严重衰竭而死亡,耐过的病猪预后不良而成僵猪。
三、防控措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效果不好,预防应采用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在猪场饲养生产过程中遵循“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1.加强饲养管理。
副猪嗜血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在饲养管理上尽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在疫苗接种和投药时尽量避免猪受到惊吓。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防治
2 临床 症 状
患鸭精神不振 , 缩脖 , 地面上有时可发现血便 。 ~ 2 3天后就 会 发现有 数只蛋 鸭死 亡 , 随后几 天 , 亡数量直 线增加 , 死 产蛋 率有所 下降或增长缓慢 。
3 剖检 变化
肠 黏膜充血 , 十二指肠有红色胶胨状物 。有的肠 黏膜上覆
通风 良好 , 勤换 垫草 , 保持舍 内干燥 , 防止饲料发霉 , 定期 消毒 鸭舍 、 料槽和饮水器 。晴天让鸭在舍外 多活动 , 多接触 阳光 。
屋顶下 加 1 个夹层 , 者在离地 面 2米处 , 或 横架 竹竿 , 铺上 草 帘或塑料 布 , 以利保温。早 上迟放 鸭, 傍晚早关 鸭, 减少下水次 数, 缩短下水 时间。上、 下午 阳光 充足的时候 , 各洗澡 1次 , 时 间为 1 O分钟左 右。加足饲料 , 气温 由冷转 暖 , 日照增 长 , 产 对 蛋有利 。饲料要从数量上 和质量上都满 足蛋 鸭需要 , 春季 , 优 秀的蛋鸭产蛋率有时会超过 10 0 %。保证青饲料供 给 , 青饲 料 白天可撒在水面 自由采食 , 晚上盛人筐 内放在舍 中央饲喂 , 青 料与精料 各 占 5 %, 0 缺乏青料 时可 添加维生素 , 效果很好 。 春末 正是 霉雨季节 , 稍有 不慎 , 出现掉 蛋换毛 。鸭舍 要 易
1发 病原 因
多数为第 1 年饲养蛋 鸭的养殖 户 ,对 蛋鸭 的饲养及疾 病
防治没有经验 。由于鸭舍大多为塑料大棚结构 , 白天气温逐渐
克珠利 ) 毫克 / 1 千克饮水 , 青霉 素 1 万单 位 / , 只 进行 交替使
用 预 防 , 收到 良好 的效 果 。 可
关好门窗 , 防止贼风侵袭 。北窗必须堵严 , 气温低时 , 最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作者:张发明,郑杰,王文泉,陈玲,杨国良,张红,李静,贾桂珍,常如军,张洪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2期摘要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条件性致病菌,常引起断奶前后仔猪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呼吸困难、高热等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综述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危害;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333-01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许多猪场都有发生与流行。
通过观察发现,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口蹄疫病毒(FMDV)、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以后,副猪嗜血杆菌的继发感染和发病逐步增多,危害逐渐严重。
1副猪嗜血杆菌的危害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早期未断奶的健康仔猪已携带此病原,可以从健康猪的鼻腔、气管、扁桃体中分离到。
自2006年中国发生猪“高热病”以来,HPS的继发对猪群的危害日益突出,因加重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导致仔猪死淘率高,降低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成为造成猪场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继发病原之一。
它的流行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环境条件恶化、饲养管理不当、胎龄结构年轻化、HPS强株出现、霉菌毒素等,尤其这几年导致严重免疫抑制的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的流行,造成猪群健康程度严重下降而使HPS继发流行,并呈急性和慢性发作,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1]。
带毒猪和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
发病率一般在10%~15%,致死率约为50%,当混合感染严重时则死亡率更高[2]。
目前,已有报道从广东、河北、山东、福建、上海、湖北、宁夏、湖南、河南、辽宁、黑龙江、北京等省市猪场发病猪群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应引起广大养殖户足够的重视[3]。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摘要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条件性致病菌,常引起断奶前后仔猪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呼吸困难、高热等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综述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危害;防控措施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许多猪场都有发生与流行。
通过观察发现,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口蹄疫病毒(FMDV)、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以后,副猪嗜血杆菌的继发感染和发病逐步增多,危害逐渐严重。
1副猪嗜血杆菌的危害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早期未断奶的健康仔猪已携带此病原,可以从健康猪的鼻腔、气管、扁桃体中分离到。
自2006年中国发生猪“高热病”以来,HPS的继发对猪群的危害日益突出,因加重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导致仔猪死淘率高,降低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成为造成猪场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继发病原之一。
它的流行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环境条件恶化、饲养管理不当、胎龄结构年轻化、HPS强株出现、霉菌毒素等,尤其这几年导致严重免疫抑制的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的流行,造成猪群健康程度严重下降而使HPS 继发流行,并呈急性和慢性发作,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1]。
带毒猪和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
发病率一般在10%~15%,致死率约为50%,当混合感染严重时则死亡率更高[2]。
目前,已有报道从广东、河北、山东、福建、上海、湖北、宁夏、湖南、河南、辽宁、黑龙江、北京等省市猪场发病猪群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应引起广大养殖户足够的重视[3]。
2副猪嗜血杆菌发生与流行新特点随着猪病混合感染日益严重,副猪嗜血杆菌逐步呈现新特点,如:发病日龄有新变化,发病日益低龄化,哺乳仔猪也能感染[4],以前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现在发现哺乳仔猪就有附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2];主要继发于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等病毒性疾病[5];单独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也可以致死猪只[4]。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后方可混群饲养。
同时,合理地安排兔子的繁殖季节,尽量避开在连阴雨天气断奶,而且在哺乳期间,要及时对乳房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减少球虫卵通过吸吮乳汁而传给幼兔。
5.3提供优质饲料给兔群提供优质的饲料,特别是维生素A、C、K等及微量元素要充足,逐渐调整粗饲料比例,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增效磺胺、莫能菌素等进行预防。
5.4发病后的处理措施一旦发病,将病免隔离治疗,每只肌肉注射庆大霉素4万单位,也可使用磺胺六甲氧,1~2次/d,连用3~5d,饲料中添加球痢灵、地克珠利、氯苯胍等进行治疗,饮水中添加磺胺喹啉或氨丙啉,每公斤饮水中添加250mg,连用10~15d,对病死兔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将粪便堆放到指定区域进行发酵处理。
■(编辑:赵晓松)疾病防治近年来,猪病频发,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较重。
猪副嗜血杆菌病就是常常继发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危害仔猪和青年猪,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和内脏器官多发性浆膜炎。
由于本菌血清型较多,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本病控制难度较大,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较大。
1病原体引发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副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呈多形性,有短杆形、球杆形或长杆、长丝状。
猪副嗜血杆菌血清型众多,有15个,易产生耐药性,发病猪体内的炎性分泌物广泛存在本菌[1]。
2发病特点猪副嗜血杆菌主要感染仔猪,以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居多,主要与转群和饲料更换有关,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本细菌为呼吸道内的条件性常在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
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
本病常继发于其他病毒性疾病或呼吸道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瘟等。
应激也可促使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生,特别是温差较大、猪群拥挤、有害气体含量多、转群、疫苗接种和剪牙、阉割等。
猪只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也可伺机暴发。
近年来饲料中玉米霉菌毒素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猪只的免疫力。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许多猪场都有发生与流行。
通过观察发现,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 )、口蹄疫病毒(FMDV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感染以后,副猪嗜血杆菌的继发感染和发病逐步增多,危害逐渐严重。
1副猪嗜血杆菌的危害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 )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早期未断奶的健康仔猪已携带此病原,可以从健康猪的鼻腔、气管、扁桃体中分离到。
自2006年中国发生猪“高热病”以来,HPS 的继发对猪群的危害日益突出,因加重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导致仔猪死淘率高,降低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成为造成猪场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继发病原之一。
它的流行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环境条件恶化、饲养管理不当、胎龄结构年轻化、HPS 强株出现、霉菌毒素等,尤其这几年导致严重免疫抑制的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的流行,造成猪群健康程度严重下降而使HPS 继发流行,并呈急性和慢性发作,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1]。
带毒猪和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
发病率一般在10%~15%,致死率约为50%,当混合感染严重时则死亡率更高[2]。
目前,已有报道从广东、河北、山东、福建、上海、湖北、宁夏、湖南、河南、辽宁、黑龙江、北京等省市猪场发病猪群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应引起广大养殖户足够的重视[3]。
2副猪嗜血杆菌发生与流行新特点随着猪病混合感染日益严重,副猪嗜血杆菌逐步呈现新特点,如:发病日龄有新变化,发病日益低龄化,哺乳仔猪也能感染[4],以前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现在发现哺乳仔猪就有附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2];主要继发于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等病毒性疾病[5];单独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也可以致死猪只[4]。
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猪的危害有哪些-.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猪的危害有哪些?概述: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
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
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
对于采用无特定病原或用药早起断奶技术而没有猪副嗜血杆菌污染的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会相当严重。
易患群体: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尤其是5-8周的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但多以隐性感染为主,表现为慢性跛行。
多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生,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病发症状:急性病例往往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部边缘发紫,下眼睑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亡。
猪群若存在其他呼吸道病,如支原体肺炎、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会加大,会加剧生产中保育猪的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小猪和中大猪。
病初期病猪高烧,且持续不退(从发病一直到死亡,病猪持续性高烧),体温40.5-42℃(严重的可达43℃),体表皮肤发红,严重者呈酱红色,个别甚至皮肤坏死脱落。
病猪精神萎顿,食欲、饮欲废绝,畏寒,拥挤而卧,昏睡不醒。
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
发病后期,病猪进行性消瘦,皮肤逐渐苍白,后发青变紫。
关节肿大,被毛粗乱(形如刺猬),耳朵发绀,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严重肿大。
解剖这类病猪,几乎都有心包积水和纤维素性渗出性肺炎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严重者肺脏和胸腔粘连,心肌与心包粘连呈绒毛心。
心源性水肿,在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较慢的后肢关节腔及关节腔附近皮下,多见浅黄色胶冻样渗出。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与防控.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与防控概括: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能保证猪群拥有比较好的免疫力,让 HPS 在猪体内失掉立足之地,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根本,就如房屋的地基,养殖场所管理状况的改良能够降低HPS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给养殖业所带来的危害,科学的防控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举措。
第一,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能保证猪群拥有比较好的免疫力,让 HPS 在猪体内失掉立足之地,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根本,就如房屋的地基,养殖场所管理状况的改良能够降低 HPS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饲养方面,采纳合理的饲料配方、优良的全价饲料,保证没有霉变和毒素污染,营养平衡,才能提升猪群的抵挡力。
环境方面,要实时清理圈舍,保持圈舍通风干燥卫生,调控好圈舍的室内温度。
减少应激要素,控制好饲养密度,注意天气变化,关于长途运输或许是免疫接种前及断奶后的仔猪,可往饮水中增添电解多维或许是多维糖粉等抗应激药物来减少应激反响。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和“分级饲养”的饲养管理模式,对新引进的种猪,应进行免疫接种或许用药物净化体内的致病病原,隔绝饲养一段时间以后再与其余猪群混养。
关于发病猪,因为生病后典型的纤维生性溢出物的汲取极其困难,所以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
关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当前广泛应用疫苗和抗生素。
抗生素是比较好的治疗门路,可滥用抗生素则会致使 HPS 产生耐药性,以及威迫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有研究表示,阿奇霉素、氟苯尼考、氯霉素、替米考星和头孢类药物特别敏感 ;恩诺沙星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能力则有上涨的趋向。
确诊为 HPS 后,最好先经过药敏试验,而后再用大剂量敏感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而疫苗免疫被以为是防控 HPS 暴发和流行最有效的方法,在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已宽泛使用。
HPS 疫苗在 1932 年初次进行报导,到现在 HPS 疫苗已经有自家灭活疫苗、商品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和菌影疫苗等几种种类,且免疫后都获得了必定的免疫成效。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措施.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措施概述: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成为对江西省养猪业呼吸道危害较大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众多猪场中,该病常以继发、并发感染形式出现,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常常给发病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该病如何防治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成为对江西省养猪业呼吸道危害较大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众多猪场中,该病常以继发、并发感染形式出现,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常常给发病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该病如何防治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江西省发病情况最近江西省出现大量的哺乳仔猪及保育期仔猪发热、精神沉郁、采食下降、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关节肿胀及神经症状等为特征的疫病。
根据流行病学、剖检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采取综合的防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我们对江西省1165个猪病例的统计,疑为副猪嗜血杆菌病318例,约占27.3%。
副猪嗜血杆菌病常和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其中与圆环混合感染的29.8%;与猪瘟混合感染的占20.1%;与蓝耳混合感染的9.4%;与圆环、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占12.7%;与圆环、猪瘟混合感染的占6.2%;与圆环、蓝耳混合感染的6.2%;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的占9.4%;单纯性感染的仅占6.2%。
发病情况在江西众多猪场均出现10日龄至3月龄的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保育期仔猪)陆续发病死亡,从表现明显症状至死亡约4-5天,大部分康复猪成为僵猪。
发病率一般为10-25%,个别猪场可高达50%,病死率为50%左右,有的可达80%。
一般药物效果不明显,氟苯尼考、头孢喹肟有一定的效果。
临床症状2.1急性型在临床诊断中较少见,发病猪多见于膘情较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精神沉郁,采食下降,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从出现症状至死亡一般不超过2天。
存活者生长缓慢。
2.2慢性型多见于哺乳及保育期仔猪,病猪体温一般不升高,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沉郁,发抖,打堆,呼吸困难,鼻孔有黏液性及浆液性分泌物,被毛粗乱、消瘦,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行动缓慢或不愿站立,关节肿大(约占35%)、转圈、共济失调,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最后衰竭死亡。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概括:最近几年来,跟着猪圆环病毒、兰耳病毒、免疫克制性疾病的多发,造成机体免疫力降落,进而极易继发大批细菌性疾病使病毒病的危害更为严重,对养殖业造成了不行估计的损失。
副猪嗜血杆菌病就常继发于兰耳病、圆环病毒病、猪瘟等病毒病。
我企业专家团经过专访和养殖户回馈状况,此刻河南、山东、湖南已有此病发生。
目前的疾病发生的比较复杂,常为多种疾病的混淆感染,对疾病的诊断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那么副猪嗜血杆菌的典型特点,及其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以下:一、临床表现副猪嗜血杆菌典型特点是出现纤维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胸膜炎和脑膜炎,该病曾一被以为是由应激所惹起的,其临床详细表现为:食欲不振、厌食、消瘦、被毛粗乱、反响愚钝,可视黏膜发绀,病猪侧卧,随之可能死亡。
体温高升,一般在40℃-41℃,出现显然的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痛苦(又尖叫推测)出现运动阻碍、关节肿胀、颇行发抖、腹部、耳部发绀、共济失调,如母猪流产,公猪慢性颇行。
应用抗菌素治疗感染,母猪、公猪成效不显然。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浆膜性和化脓纤维蛋白溢出物为特点,腹部心包膜有纤维沉稳。
胸腔、腹腔积液、肺部有炎症、粘连。
二、防控对策 1.要增强管理,解决猪病问题的最正确门路是提升饲养管理水平,从归根结底解决饲养管理问题。
第一解决仔猪有足够的免疫力,要对母猪进行免疫使其产生抗体、防止断奶应激,特别做好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喘息病的控制。
2.使用抗生素进行防治,现我企业在湖南、河南、三东等地的药物诊断,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喹诺、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有较高敏感度。
3.对猪群的预防:1-10 日龄和断奶前用长效畜福进行三针保健( 1 日、7 日、21 日)断奶后在防一次,若在同猪群发现病猪后可用弓链米先、红蓝血抗,咳喘嗜血清进行注射治疗。
猪群一旦发生该病后,依据我们的治疗经验,在临床治疗时对猪应用 AB 统治 +混感重症血清;红蓝统治 +菌毒芪肽;传奇百病清 +后期混感专治 4.对仔猪断奶后 2 周可使用附链弓清散+菌毒芪肽 +头孢退热散或蓝圆嗜血康 +传奇多毒解 +养殖无忧散进行预防,对该病的发生有显然的成效,建议在饮水中加入纤维素溶解酶,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猪群死亡率。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2)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2)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4.2实验室诊断4.2.1细菌分离一般应选取临床症状典型且最好未经抗生素治疗的病猪,采取人工致死的方法,从全身各个部位采取新鲜病料,且从采集病料到送检一般不超过24h。
同时应注意的是,仅从鼻腔、扁桃体或气管等组织脏器中分离细菌,对于评估是否由hps引起的致病是没有意义的,应从全身多个部位如心包、关节、心血、脑脊液等处进行病原分离。
4.2.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动物疫病的诊断或检测。
冼琼珍等(2017)利用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出特异引物,对来源于广东三水和广西的2株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成功扩增出长约822bp特异片段,与genbank 中已注册的相关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可达99.7%,2分离菌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9.7%,进一步证实基于16srrna基因的种特异性pcr技术鉴定副猪嗜血杆菌是可行的。
5治疗对于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并出现症状的病猪,猪多多论坛养猪人交流与学习的互动平台。
可以用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大剂量肌肉注射进行治疗。
但是副猪嗜血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在同一个猪场对不同批次出现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使用一种抗生素治疗,几个月甚至是几天就会发现治疗效果明显不如使用初期。
在还未出现症状之前添加敏感抗生素预防,可以暂时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但这种抱薪救火的.方式,可能会在之后造成更为厉害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
6预防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来理解副猪嗜血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个猪群免疫力低下的指示病,它的发病说明猪场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或者管理不善。
因此我们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必须从源头来控制,找出并消除原发病因提高猪群免疫力才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单从抗生素和疫苗来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往往是得不偿失。
综合方法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glasser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主要危害仔猪和青年猪,引起病猪发热、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和多发性浆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
因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很多,而且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通过疫苗和抗生素来控制本病难度很大,只能通过综合防治才能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
笔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控制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现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帮助多个规模猪场成功降低了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现叙述如下,希望对广大猪场有帮助。
猪患副猪嗜血杆菌病1病原德国科学家glasser于1910年报道,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以及脑膜炎患猪的浆液性分泌物中存在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后来分离出来鉴定为一种新的细菌: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多形性,从短杆、球杆到长杆甚至是长丝状菌体。
该菌生长时需要v因子,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呈现卫星现象,在鲜血琼脂上呈小而透明菌落,不出现溶血现象。
副猪嗜血杆菌目前已知有15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
2流行特点和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存在100多年了,但是绝大多数养猪历史在10年以上的老养殖户在xx年之前都没有听说过副猪嗜血杆菌病,在xx年之后,特别是xx年之后副猪嗜血杆菌病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猪场,让人们措手不及。
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已经有超过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成为养猪头号细菌性疾病的势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答案可以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两个发病特点来寻找。
特点一:副猪嗜血杆菌病多数情况下是继发于其它免疫抑制疾病,常见的有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霉菌毒素中毒等。
1996年,蓝耳病首次在中国报导,欢迎访问猪场动力网。
之后经历了xx年和xx年两次大流行;xx年,与圆环病毒感染相关的pmws在中国南方流行,xx年在全国各地规模猪场爆发pmws;近年来玉米霉变情况一直不乐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与防控
概述: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能保证猪群拥有比较好的免疫力,让HPS在猪体内失去立足之地,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根本,就如房子的地基,养殖场地管理状况的改善能够降低HP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给养殖业所带来的危害,科学的防控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
首先,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能保证猪群拥有比较好的免疫力,让HPS在猪体内失去立足之地,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根本,就如房子的地基,养殖场地管理状况的改善能够降低HP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饲养方面,采用合理的饲料配方、优质的全价饲料,保证没有霉变和毒素污染,营养均衡,才能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环境方面,要及时清理圈舍,保持圈舍通风干燥卫生,调控好圈舍的室内温度。
减少应激因素,控制好饲养密度,注意天气变化,对于长途运输或者是免疫接种前及断奶后的仔猪,可往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者是多维糖粉等抗应激药物来减少应激反应。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和“分级饲养”的饲养管理模式,对新引进的种猪,应进行免疫接种或者用药物净化体内的致病病原,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之后再与其他猪群混养。
对于发病猪,因为患病后典型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的吸收极其困难,所以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
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普遍应用疫苗和抗生素。
抗生素是比较好的治疗途径,可滥用抗生素则会导致HPS产生耐药性,以及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有研究表明,阿奇霉素、氟苯尼考、氯霉素、替米考星和头孢类药物非常敏感;恩诺沙星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能力则有上升的趋势。
确诊为HPS后,最好先通过药敏试验,然后再用大剂量敏感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而疫苗免疫被认为是防控HPS暴发和流行最有效的方法,在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已广泛使用。
HPS疫苗在1932年首次进行报道,至今HPS疫苗已经有自家灭活疫苗、商品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和菌影疫苗等几种类型,且免疫后都取得了一定的免疫效果。
但目前应用比较多且免疫效果相对好的主要是灭活疫苗。
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具有败血症的临床表征,因此体液免疫是主要保护机制,免疫妊娠母猪可以使母源抗体保护时间延长,有助于降
低仔猪全身感染的风险。
而现阶段,由于HPS血清型的多样性,还难以达到单价疫苗可以对所有的致病菌株都能产生保护力,所以比较科学可行的是定期测试,跟踪猪群抗体,及时查清影响本区域的致病菌株及其血清型,选用流行菌株对应的同血清型菌株的疫苗或者多价疫苗;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在科学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
相信HPS将会逐渐远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