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案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标细化】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我的预习】自主预习课本P77--81的相关内容,并完成下列相关问题.1.说出流水侵蚀的类型,并说出常见的流水侵蚀地貌,2.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为冲积平原,包括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及三角洲 , 说出他们常出现在河流的哪些部位?【我的疑惑】【课堂探究】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典型案例1】阅读教材P77--80的相关内容,及图4.17、图4.18。
2.给出一种凹凸岸的判定方法,并说明理由。
3.教材78页教材活动4.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为冲积平原,包括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及三角洲。
填表【迁移案例1】1.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以作用为主;B:,以作用为主;C:,以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深,大,多,水能资源;C处河段特征:,泥沙,江面宽广,利于(交通)。
2.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桑落洲”的诗: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常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指出诗中“桑田洲”、“古岸”对应的河流地貌及其主要的外力作用。
探究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典型案例2】1.地形区聚落分布原因聚落形状高原山区平原3. 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迁移案例2】.说明图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
【我的构建】【我的收获】【牛刀小试】1.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其中凹岸侵蚀属于(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垂直地面的侵蚀3.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4.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A.黄河三角洲 B.峡谷 C.黄土高原 D.沙滩5.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6.下列关于河流对城市分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城市全部都位于冲积平原地区B.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濒海、濒湖和沿河的平原地带C.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D.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带7.读图,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A.a B.bC.c D.d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完成8~10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艺〔1〕了解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掌握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局部及构成进程。
2.进程与方法〔1〕依据资料,可以剖析不同河段河流腐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表示图,可以剖析冲积平原各局部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教学重点】1.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
【教学难点】1.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原理。
2.河流演化进程中凹岸腐蚀和凸岸堆积的剖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构成进程和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剖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导入设计风水学在中国文明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诲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并应用此环境,积极妥协,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安康、平安又兴隆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外面却包括着中国现代朴素天文学的思想。
比如,殷商时代的寓居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就包括着丰厚的迷信道理,也表达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主要教学进程设计一、河流腐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河流腐蚀地貌1.溯源腐蚀及其构成地貌先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腐蚀方式并说出判别依据。
教员活动:结合图片解说溯源腐蚀。
甲河源头处遭到流水腐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伸。
经过临时开展,甲河的源头不时向乙河处移动,最后与之沟通。
可见,经过溯源腐蚀作用,河流向源头局部延伸,河谷加长。
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状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先生剖析招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2.下蚀、侧蚀及其构成地貌师生共同总结河流腐蚀地貌的类型及其腐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片让先生看法〝V形谷〞。
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构成的。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全章整合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整合[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掌握外力作用,特别是流水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4.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实践意义。
5.运用知识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影响,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专题一利用河流的水系及水文特征判断流域的地形特征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河流总是在重力作用下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且河流总是沿山谷发育,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常根据河流分布判定山谷,然后再确定河流地貌。
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定地形类型水系的特征与河流支流的汇入直接相关,而支流的发育与形成受地形限制。
(1)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
(2)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顶。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1)含沙量大,说明上游地区植被覆盖不好,水土流失严重。
(2)结冰现象,说明该区域冬季气温低于0℃,在我国应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汛期①若出现两次明显的汛期,一次春汛,一次夏汛,则说明该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我国应分布于东北地区;②若汛期与多雨季一致,则说明该区河流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存在非常普遍;③若河流汛期与气温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与横剖面形状可判断地形(1)河床较宽阔,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以侧蚀和堆积为主,且河道比较弯曲,其横剖面一般呈“U”型。
(2)河流河床深窄,说明该河流向下侵蚀强烈,一般是分布在高山峡谷中的河流,其横剖面一般呈“V”型。
[专题练习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专题二地形对交通运输建设和聚落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非常显著。
人教版高 一上学期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4
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两条课标都要求通过实例分析来认识形成地表形态的因素,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重在实例分析。
【教材分析】必修1模块重在阐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侧重于认识岩石与地貌,尤其是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概述性的阐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侧重于分析内力作用形成的山地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重在介绍以河流地貌为代表的外力地貌,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了解流水是湿润地区的主要外力,但这种认识仅是概括的、粗放的。
通过对具体的河流地貌的教学,不仅认识了河流地貌的具体表现,还能触发其认识其他外力地貌的方法。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高中生思维活跃,自主合作探究适合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分析】新课程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设计和陈述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鉴于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掌握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说出河谷演变过程;②知道流水堆积地貌类型,描述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
③理解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分析学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原理和规律分析,解释与本节课有关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分析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欲望,体会学习地理的成功感②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环境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发育导学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教学设计一、授课目的1.掌握流水损害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表示图,解析不同样阶段河流损害作用的差异。
3.认识流水积聚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形成过程二、自主学习河流损害地貌与积聚地貌1.河流地貌(1)分类: _________地貌和 _________ 地貌。
(2)成因:主要与 ________有关。
2.河流损害地貌:(1)定义: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 __________________形成损害地貌。
(2)形成①初期:河流浪差,流速,损害作用以向___和向_____损害为主,使河谷不断__和_______,横剖面成______型。
②中期:河流浪差变,河流向的损害作用减弱,向_________的损害作用加强,河流在 __岸损害,在 ___岸积聚,使河流更为波折,河谷被_____。
③成熟期: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不断_____,横剖面呈宽而浅的型。
河流积聚地貌( 1)定义: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搬运能力的情况下,下来而形成。
(2)分类①洪积平原(山前)季节性洪水或河流携带大量___________流出山口,河流变得广阔,流速减慢,搬运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积聚,形成_______ ,进而形成宽广的洪积平原。
②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在 _____损害, _____积聚形成水下积聚体,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 _______ 。
河流改道、河漫滩被荒弃连接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③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滨海地区)在河流入海处 , 水下坡度和缓,河水流速______,泥沙积聚在_________,形成三角洲,连接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三、研究谈论模拟实验一 .模拟河流损害作用的不同样种类(1)实验资料:必然长度的塑料盒、砂土、一面小旗、水(2)实验步骤:①将塑料盒呈必然角度的放置,并在盒内铺满必然厚度、粗细不均的砂土,将一面小红旗插在凑近塑料盒顶端的砂土中;②对着距离小旗一小段距离的砂土处灌溉水流,观察经过流水冲刷后河流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的变化。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河流地貌的成因;2.理解河流地貌特征及演变过程;3.辨认河流的凹岸和凸岸;4.认识河流地貌的基本类型;5.说出河流为聚落分布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产生的不利影响;6.掌握河流对聚落分布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河流地貌形成的影响;2.通过图片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3.结合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地貌特点;4.通过图片认识河流对聚落产生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地理,学会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地貌,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和生活联系密切;2.通过看黄河三角洲不同年份的图片,结合课本中的资料,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意识.【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河谷的演变过程;3.流水堆积地貌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河谷的演变过程;2.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我们知道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包括内力和外力,那么,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河流地貌及其对聚落分布产生的影响。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介绍:下面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这是位于长江上游虎跳峡,这个是长江下游的一张图片,它们都是河流地貌,所以,河流地貌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地貌,按照地貌成因可以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播放幻灯片并介绍:要学习河流侵蚀地貌,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河流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怎么形成的,首先,看第一点什么是河流侵蚀地貌.从概念上来理解的话,它指的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掀起和破坏地表物质,这样的话,所形成的地貌咱们称它为河流侵蚀地貌.板书:1.形成播放幻灯片并介绍:那么,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方式破坏地表物质的呢?接下来咱们学习一下流水侵蚀作用的形式,现在大家通过这张图片可以看出流水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三、情感目标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知识讲解,第2课时知识归纳与技巧点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1】【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河边玩耍的时候不知注意到如图中所展示的场面没有?(注意到了)那么同学们知道图中A、B、C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吗?(不知道)它们的名称简单的讲可以统称为河流地貌。
至于它们的具体名称和形成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2、河流侵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83倒数第二段,添出以下表格。
【播放幻灯片2】【播放幻灯片3】(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板书】(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艺1.了解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掌握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了解河谷的构成进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局部及构成进程。
3.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散布的影响。
进程与方法1.阅读河谷的演化进程表示图,可以剖析不同阶段河流腐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表示图,可以剖析剖析冲积平原各局部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时发作变化的辩证唯心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1.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教学难点】1.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原理【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2课时〔第1课时知识解说,第2课时知识归结与技巧点拨〕【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引见】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罕见的地貌之一。
依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构成和开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1、分类: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腐蚀地貌【板书】2、河流腐蚀地貌【引见】河流在活动进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构成腐蚀地貌。
河流腐蚀地貌是由溯源腐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构成的。
【引导读书】请同窗们快速阅读教材P77倒数第二段。
【板书】〔1〕河流腐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员总结】实践上河流的构成进程正是由于以上的腐蚀作用而构成。
究竟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构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下一个效果。
【板书】〔2〕河谷的构成原理【引导读书】请同窗们阅读教材P77局部,思索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腐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先生讨论回答】略。
【教员解说】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外形,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拟小,横剖面呈〝V〞字形。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了流水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河流的侵蚀方式:溯源侵蚀:像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向河床底部的侵蚀,使河流变深;侧蚀:向河流两侧的侵蚀,使河流变宽。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而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堆积较少,因此在河流上游下蚀严重,伴随着产生了溯源侵蚀。
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但水量较大,在流水惯性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对河流两岸侵蚀作用较大。
一、河流侵蚀地貌: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形成“V”形谷。
分布在河流上游。
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河湾。
一般位于中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成熟期: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拓宽呈宽浅的槽形。
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一般位于下游。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一)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二)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堆积不断扩大并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三)河口三角洲: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若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三、两种地貌类型的答题思路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
(物质条件)2、泥沙沉积。
(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
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
读下图,分析长江与鄱阳湖之间沙坎的形成过程。
概述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的发育
分析思考
思考巩固
在讨论分析中学会从案例和图片中获取地理信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河
流 侵蚀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的
外 搬运 流量 流速
作 洪积--冲积平原
难点
河水与潮水的相互作用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
板书
提问
板书
分析
多媒体展示
分析
课堂小练
小结
提问
板书
课堂小练
过渡
提问
板书
近几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特点分析
展示高考试题,分析其出题特点
河流的外力作用
河流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侵蚀 搬运 堆积
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用 堆积 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观看并思考
分析思考
通过观察,使学生对各种河流地貌形态有感性认识
思考发言
分析思考
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
多媒体展示
分析
展示
分析
课堂小练
提问
多媒体展示
探究一
课堂小练
多媒体展示
分析
课堂小练
展示
课堂练习
探究三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冲积扇
冲积扇的形成
河谷剖面结构图
河谷地貌的成因
例4 (延边州2017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01破坏和□02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
(2)河谷的发育过程及特点2.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12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冲积平原的类型[自我探究] 河流上游都是侵蚀地貌,河流入海口都有三角洲吗?[提示] 不一定。
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入海口并不都有三角洲,如刚果河河口地势高,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就没有三角洲。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01生产、生活用水。
02联系和运输。
(2)方便对外□(3)提供丰富的□03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04相对较小。
(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05规模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06线状分布。
(1)平原地区:聚落一般沿河呈□08洪水位的地方。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07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自我探究] 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提示]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
如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自我反馈』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B.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C.向河谷两岸侵蚀——谷底后退,谷坡展宽,形成“V”型河谷D.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答案 D。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境导入下边是我国唐代诗人的一首题为“庐山桑落洲”的诗: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所,往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间更悠悠。
目标任务一览任务导航2017 课标2003 课标教课内容建议1. 说出流水侵害地貌的形1. 联合实成,剖析流水侵害作用对Ⅰ- 1.3 联合例,剖析造地表形态的影响。
实例,解说内、成地表形态 2. 说出河流上、中、下游外力要素对地变化的内、河谷外力作用及地貌特表形态变化的外力要素。
点。
影响,并说明 2. 举例说明 3. 说出流水聚积地貌的形人类活动与地地表形态对成,说明冲积平原的三个表形态的关聚落及交通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系。
线路散布的 4. 剖析洪积—冲积平原、影响。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对聚落散布的影响。
河流侵害地貌与聚积地貌[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77~P80“河流侵害地貌与聚积地貌”,达成以下问题。
1.河流侵害地貌期间作用过程地貌种类A. 早期以向源泉侵害和向下侵害为主,向河谷两岸侵害为辅河谷不停加深和延伸,形成“ V”型谷B. 中期向下侵害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害作用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增强,凹岸侵害,凸岸聚积C. 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害作用为主河谷进一步展宽,呈“槽”型2.河流聚积地貌将图中 a、b、 c 三处的河流聚积地貌名称、散布、成因用直线连结起来。
[ 合作研究 ]第①步:事例研究以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民风候区一个小地区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
商讨以下问题。
(1)依据图示信息,判断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原由。
(2)图示河流曲折,说明河流流水的________( 蚀) 作用强。
(3)请用符号“ ”标明水库坝址的适合地点在左图上,并说明原由。
提示(1) 自北向南流。
原由:依据图中AA′、 BB′、 CC′地形剖面图和河床的海拔、形态( 由 V 字→U字形 ) 判断。
(2)侧蚀(3) 图中 BB′线流域最窄处靠南地点。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地貌类型及其发育位置。
2.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地貌概况(1)分类:按成因分为①______地貌和堆积地貌。
(2)成因:与②______作用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1)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③______”型。
(2)“V”型河谷形成后,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④______”型。
3.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⑤______的情况下⑥______下来而形成。
(2)典型地貌类型:⑦____________平原、⑧______平原、⑨______。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⑩______,由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⑪______,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⑫______。
2.有利条件(1)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作为⑬________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为聚落提供丰富的⑭______产品。
3.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⑮________的威胁。
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探究材料教材P77图4.17河谷的演变,P78图4.18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的内弯环抱处,为凸岸)。
如下图所示:1.教材中阐明的河流的侵蚀方式有哪三种?各有何影响?2.“河谷的演变过程”请用流程图的形式加以表示?3.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了流水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河流的侵蚀方式:
溯源侵蚀:像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流变长;
下蚀:向河床底部的侵蚀,使河流变深;
侧蚀:向河流两侧的侵蚀,使河流变宽。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而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堆积较少,因此在河流上游下蚀严重,伴随着产生了溯源侵蚀。
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但水量较大,在流水惯性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对河流两岸侵蚀作用较大。
一、河流侵蚀地貌:
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形成“V”形谷。
分布在河流上游。
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河湾。
一般位于中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成熟期: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拓宽呈宽浅的槽形。
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一般位于下游。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
(一)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二)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堆积不断扩大并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三)河口三角洲:
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若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三、两种地貌类型的答题思路
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
(物质条件)
2、泥沙沉积。
(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
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 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 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