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共28张PPT)

我们生活 在扇上。
三、河流的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河流的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思考】 2.利于三角洲形 成的条件有哪些?
①河流含沙量大; ②河口处水流缓慢; ③海水顶托作用强; ④滨海地区地势平缓;
3.刚果河为何没明显的三角洲?
赤道
刚果河三角洲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初期 中期
_向__下___和_向__源__头__ 侵蚀为主
向__河__谷__两__岸__的 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_深__而__窄__,谷壁陡峭,横剖 面呈“__V____”型
河流更为__弯__曲__,河谷__拓__宽__
继续向河谷两岸而__浅__ _的__槽__型
◆河 谷 的 形 成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城市和乡村。
◆吸引聚落分布的是:河流 堆积 地貌。冲积平原
1.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水源、交通、农副产品(地势、土壤)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河流地貌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耕地的破碎(水乡、山区)——规模小 耕地的连片(平原)—— 规模大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平原低地——沿河成线状分布 —注意防洪 山区河谷——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 —注意防滑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V 侧蚀 出

沟 谷 下蚀 深补给稳定型 加强 现 侧 蚀 型
谷 流 溯源 和

河河
水 侵蚀 延

湾谷




三、河流的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山前洪(冲)积扇 扇顶
扇缘
洪积-冲积平原

高中地理必修一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一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黄河
古代文明的发育
尼罗河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高原地区
聚落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 滩平原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 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 沿河聚落带,有沿海聚 落带
聚落形状
多呈狭长 的带状 呈明显的 条带状 呈带状、 团状
山区
平原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聚落呈狭长的带状
作用形成的。
( )
溯 源 侵 蚀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河流的侵蚀作用
作用形式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 念 对地貌的影响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 侵蚀 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 后退,河流向横向 侵蚀 发展
枯水期
河漫滩
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常限于河流凸岸
C、三角洲平原
携带的泥沙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 缓,河水流速减慢,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多个连接再一起就成了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C
山口: 冲积扇
洪积——冲积平原
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附近: 三角洲平原
河 谷 的 形 成
初 期
沟 沟 下蚀 谷 加 谷 流 溯源侵 深 水 蚀 和 延 长
成熟期
出 现 侧蚀 河 湾 槽 形 河 谷
沟 谷
V 字 侧 形 蚀 峡 谷
一、河流侵蚀地貌
作用力
侵蚀 搬 运 堆积
Hale Waihona Puke 上游(下蚀、 溯源侵蚀) V形谷 冲积扇 洪积扇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1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1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的侵蚀地貌
侵蚀方式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侵蚀方向
对河流的 影响
向源头方 向侵蚀
使河谷不 断向源头
方向延伸
向下侵蚀
使河床加 深,v字
形河谷
向两侧河 岸侵蚀
出现连续的 河湾,使河
流加宽
案例分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她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唐 古拉山脉,自西向东依次流经了青藏高原,横断山区,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平原
堆积而成
学以致用: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区的尼亚加拉河 上,河水从石灰岩崖壁上骤然跌落,形成落差51米的 尼亚加拉大瀑布。由于河水常年冲蚀,石灰岩崖壁不断 坍塌致使瀑布不断向上游方向后退。20世纪50年代前 ,瀑布每年后退102厘米,后来,由于采取了控制水流 、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使瀑布后退速度控制在每 年不到3厘米。目前,瀑布水流后面形成了一个凹陷区 域,瀑布形成了“水帘洞”。
山前 因为山前山谷出口处,地势平缓开阔,水流速 度放慢,搬运能力下降,堆积而成
2、堆积物的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分布特点?
从山口到冲积扇外缘由大到小分布
流水搬运能力降低,质量大的先堆积
活动(二):
观察三角洲和冲积扇的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三角洲: 1、三角洲的位置?泥沙为什么会在此处堆积?
河口 入海口处,河道开阔,河水流速减 慢,搬运能力下降,堆积而成
冲积扇: 1.冲积扇的位置在哪?为什么会在此出现? 2.堆积物的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分布特点?
三角洲: 1.三角洲的位置?泥沙为什么会在此处堆积? 2.为什么河水中有大量泥沙? 3.三峡大坝竣工后对长江三角洲有什么影响?
活动(二):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7: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7: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崇明岛
初初期期
PP 后期
QQ
溯源
使
侵蚀


R

Hale Waihona Puke 长QP位置
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 中下游 入海口
1、山前:
洪(冲)积扇
洪(冲)积平原
山前
2、中下游: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A B C
中下游
3、入海口: 三角洲 入海口
黄河 三角 洲
思考:
促使黄河三角洲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渤

我国的华北平原,在地 貌形态上也包括了山前 的洪积-冲积平原。
长江三角洲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谷的演变
初期
V型

为什么?
后期
U型

落差较大
初期
对比:
PQ段的落差变化。
后期
R
落差较小
落差较大
初期
水流速度快
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
侵蚀为主。
后期
R
河谷加深变窄,横剖面呈 “V”型
河谷拓宽,横剖面呈“U”型
水流速度慢,向下的侵蚀减弱,向河谷两
岸的侵蚀增强。
后期
R
落差较小
弯道 的变 化
中期
凹岸 A 侵蚀
B 凸岸 堆积
思考:弯道会如何变化? 弯道增大
张家界的河谷
1、张家界的河谷有什么特点? 深、窄
2、外力在河谷形成中的作用? 落差大,水流湍急,溪流向下侵蚀强烈。
3、内力在河谷形成中的作用? 地壳抬升,落差增大。
4、张家界的河谷处在发育的那个阶段? 初期阶段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高中地理必修1精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精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精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理必修1精讲之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内容分析】
“河流地貌的发育”分别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该部分仍以聚落为例,再次解释了地貌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由于河流地貌总是发育于一定的大地貌单元之上,所以,教材分三段阐述了河流地貌对所在大地貌单元,即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高一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一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理解河流侵蚀的三种类型;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开展过程;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图文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考虑的才能,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让学生加强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学习上升为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事物是变化开展的,开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河流侵蚀地貌。

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堆积地貌的分布 特征
山区——洪积—冲积平原。
• 洪水或河流流出陡峭的山区,突然趋于平缓 、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 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连接 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堆积物由大变小分布。
二、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山口: 冲积扇
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附近: 三角洲平原
冲积扇 洪积扇
二 河流堆积地貌
山区的谷口处(上游) A
B 中下游地区 C 入海口
思考:看ABC三个地区 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 堆积地貌?
2.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
河漫滩:凸岸的堆积体,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河漫滩平原: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 中下游
河漫滩
河湾与河漫滩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读右图,找出:1、 图中冲积扇的分布。 2、三角洲的分布。 分析: 从地貌构成 上看,黄淮海平原在 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 哪些利与弊。
[合作探究]
1、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A地位 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而且土壤肥沃,水资 源丰富。 在河流中下游,水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 聚落宜建在地势较高的B地。 2、B地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便于人、物流的集 聚和中转;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而且 B地周围地形开阔 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图4· 19黄河三角洲卫星影像
黄河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河流的含沙量大 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缓 入海口的潮差小 潮流搬运的能力弱
二 河流堆积地貌
山区的谷口处(上游) A
B 中下游地区 C 入海口
思考:看ABC三个地区 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 堆积地貌?
冲积扇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 流中下游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漫滩平原和三角 洲
河流地 貌条件
发育于其上的深切 河谷地势低、气候温 暖,两岸泥沙淤积而 成的河漫滩平原土 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 或地表水资源比 较丰富,并淤积有 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 富,而且河网密布,有 便捷的内河航运和 海上运输

聚落 分布
高原地区
山区Βιβλιοθήκη 平原大多呈条带状分布 在深切河谷两岸狭 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4)判断河流不同部位的外力作用类型。 河流上游以向源头侵蚀为主;河流中游以搬 运作用和向两岸的侧蚀作用为主;河流下游以 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 (5)判读河流横剖面的形态。河流上游河谷 呈“V”形;河流中下游河谷呈槽形。
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三角 洲
河流 入海 口的 海滨 地区
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极 多呈三角形,地势
缓,河流携带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 平坦,河网稠密,河
前方,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形成三 道由分汊顶点向海
角洲
洋呈放射状
【例1】 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读图,完 成下列各题。
(1)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
2.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 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典型地貌的类型、位置和形成。
类型
位置
洪积—冲 一般位于河流上
积平原 游,发育于山前
河漫滩 一般位于河流
平原
中下游
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的海 滨地区
形成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 相互连接而成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河流为聚 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生物
2.古代的居民点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
是因为 ( B )
a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b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c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利于农耕
d便于搬迁和居住
A.ab
B.ac
C.bc
D.cd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 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 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成熟期
横剖面呈 “U”型 (河谷宽而浅)
不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更宽
河谷的演变过程
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 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型。 中期:向下的侵蚀减弱,向河 谷两岸的侵蚀加强,河谷出现 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 主,河谷横剖面呈“U”型。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发育初期
向下侵蚀 向源头侵蚀
河谷加深 横剖面呈“V”型 河谷延长 (河谷深而窄)
发育中期
B A
向河谷两岸侵蚀
A.凹岸侵蚀 B.凸岸堆积 连续的河湾
河谷展宽
A
B




A
B
A
B
探究:凹岸与凸岸相比,哪里更适合建码头?
【点拨】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小结】
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特点(或类型)
向下和向_源__头___ 河谷_深__而__窄__,
发育初期 侵蚀为主

谷壁陡峭,横剖 面呈“__V__”型

发育期
向__河__谷__两__岸__的 河流更为_弯__曲__,

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_拓__宽_

继续向河谷两岸 河谷展宽,横
成熟期
侵蚀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长江源 河流不同地段地貌一样吗?形成原因是什么?
1.理解河流地貌的类型。 2.掌握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分布 及特点。(重点) 3.理解并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探究:1.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哪两种? 【提示】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如何形成的呢?
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流 的发育
河流堆积地貌
以河谷为例 以冲积平原

为例
貌 的 河流地貌
对高原聚落分布的影响
发 育
对聚落分
对山区聚落分布的影响
布的影响
对平原聚落分布的影响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2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D )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C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剖面呈宽而浅的 “___U__” 型
【活动】 探究: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原因。
(二)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三角洲平原形成 于河流入海口的 海滨地区。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 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连成平原。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冲积扇
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探究: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 是什么? 【提示】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 能力弱。
【点拨】 河流地貌的判定方法
(1)根据外力作用的形式来判定。河流侵蚀作用形成 的地貌有“V”型谷、“U”型谷等;河流堆积地貌 有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2)根据地貌所在位置来判定。河流上游多“V”型谷 等侵蚀地貌,山区河流出山口处多形成洪积扇,河流 中下游地区多形成河漫滩平原,河口处多形成三角洲。 (3)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来判定。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 多呈“V”型或“U”型,河流堆积地貌一般地势平坦 开阔,海拔较低。
【活动】 洪积扇和三角洲的形成
1.洪积扇的位置在哪?为什么会在此出现? 【提示】山前;因为山前山谷出口处,地势平缓开 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下降,堆积而成。 2.三角洲的位置又在哪?泥沙为什么会在此处堆积? 【提示】入海口处;河道开阔,河水流速减慢,搬运 能力下降,堆积而成。
【学与用】
有专家预测,在不久 的将来,崇明岛会和 北侧的大陆连在一起, 你也这样认为吗?
下图为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5.本次洪水 ( D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进步不是一段笔直的路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 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 有付出也有收获。
【欣赏回顾】
【对点训练】 下面为河流发育示意图,河流横断面①②③分别是 河流上的a、b、c三点的横断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流横断面①②③与a、b、c对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确的是( D ) A. a—① B. b—② C. c—③ D. c—①
2.若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 条件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A岸相连 B.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b河段 D.c河段以搬运作用为主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探究: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什么影响?
(一)河流地貌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华北平原耕地连片, 常形成大规模的乡村
江南水乡河网密布, 耕地破碎,乡村的 规模相对较小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自然条件
高原地区
地势高、 气候寒冷
山区 差
河流地貌 深切的河谷
洪积扇、冲 积扇和河漫 滩平原
聚落分布
多呈_带__状__分 洪__积__扇__、
布在深切河谷 两岸狭窄的
_冲__积__扇__
_河__漫__滩__平__原__ 和河漫滩
平原上
冲积平原 好
冲积平原
沿河发展, 形成_沿__河_ _聚__落__带
【活动】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 而在河流下游,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提示】上游是山区,地势较低处气温较高、地形 更平坦、取水更方便;下游地势低洼,地势较高处 可避免洪涝灾害。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 什么? 【提示】B地。因为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运输 便利,水源充足,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 农耕和基建。
探究:聚落如何趋利避害? 平原低地
加高加固河堤
聚落要高于洪水水 位,而且要避开滑 坡、泥石流等自然 灾害。
山区河谷
【对点训练】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 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2题。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3、4题。
3.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 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A ) A.侧蚀作用明显 B.受断层的制约 C.受溯源侵蚀作用明显 D.河流下蚀作用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