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
中药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药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摘要: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和代谢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草药作为一种潜在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就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讨。
研究发现,许多中药能够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丰度和功能,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也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探索中药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机制,并结合临床实践,从而为中药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药,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实验研究引言:肠道菌群是一种由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和古菌组成的微生物群落,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代谢和免疫调节功能。
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肠道炎症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肠道异常菌群。
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
中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调节人体内环境和维护健康的作用。
近年来,中药对肠道菌群调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研究的综合分析,评估中药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并进一步讨论其潜在机制和应用前景。
1. 中药对肠道菌群组成的调节作用1.1 中药干预菌群组成的实验研究不同的中药在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方面有不同的效果。
例如,某些中药能够显著增加有益菌群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丰度,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
然而,有些中药可能会增加有害菌群的数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选择中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1.2 中药对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菌群多样性是衡量菌群健康和稳定的指标之一。
中药对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些实验表明,中药能够显著提高菌群的多样性指数,从而增强菌群的稳定性和功能。
然而,其他研究则显示,中药可能对菌群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对于不同的中药和菌群群落来说,其调节多样性的机制可能不同。
茯苓双歧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双歧的功效与作用茯苓双歧是一种传统中药,其主要成分为茯苓和双歧杆菌。
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如降低血脂、抗凝血、抗菌消炎等。
而双歧杆菌是一种益生菌,主要作用是调节肠道菌群,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健康。
茯苓双歧的组合可以起到提高药效的作用,以下将详细介绍茯苓双歧的功效与作用。
一、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 降低血脂: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血脂,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
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常引发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
茯苓能够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从而降低血脂的含量,减轻血管负担,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2. 抗凝血:茯苓另一个重要的功效就是抗凝血。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动性。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 抗菌消炎:茯苓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轻感染症状。
此外,茯苓还可以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4. 利尿通便:茯苓还具有良好的利尿通便作用,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同时,茯苓还可以增加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改善肠道功能。
5. 抗肿瘤: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茯苓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具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肿瘤的效果。
二、双歧杆菌的功效与作用1. 调节肠道菌群:双歧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
人体肠道内有大量的菌群存在,其中有益菌和有害菌两种。
当有害菌的数量过多时,会引发肠道菌群失衡的问题,导致一系列肠道疾病。
而双歧杆菌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增加益生菌的数量,从而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保持肠道的健康。
2. 增强免疫力:双歧杆菌可以通过增加肠道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肠道免疫系统起到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作用。
而双歧杆菌可以增加肠道免疫细胞的数量,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从而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中药多糖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31-32.[15] 龚年金,梁欢.越婢加术汤加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9):1609-1612.[16] 何春凝.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的疗效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2):82,85.[17] 王建军.加味千金苇茎汤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临床价值[J].光明中医,2016,31(23):3453-3454.[18] 罗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玉屏风散联合西药治疗慢阻肺缓解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8):82-84.[19] 倪烨,王丽新.加味小青龙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机理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9):136-138.[20] 赵婧彤.加味苓甘五味姜辛汤合肾气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寒饮停肺,脾肾阳虚)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21] 高振,李风森,徐丹,等.小青龙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2016年更新版)[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2):721-730.[22] 余白桦,张丹芳,陈瑞发,等.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6,36(5):768-770.[23] 夏自银.加味麻辛附子汤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肾阳虚型)患者SAA、hsCRP及PCT干预的临床观察[D].云南中医学院,2017.[24] 马力群,王琦.王琦教授运用消癥通络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证经验[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9):11896-11897.[25] 柯诗文,朱伟,刘良徛.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温清并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浅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5):1965-1967.[26] 王燕青,王宁,胡海波,等.真武汤合麻杏甘石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2):256-257.[27] 满国玉.真武汤合麻杏甘石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2):129,132.[28] 罗红涛,漆成军.和解少阳法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141-142.[收稿日期]2019-10-30多糖又称多聚糖,是中药重要成分,也是中药的有效成分[1],随着深入研究,已有300多种多糖被提取出来。
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一、引言众所周知,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的关注和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就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1.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的机制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改变菌群的多样性:许多中药具有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从而增加菌群的多样性,维持菌群的稳态。
(2)抗菌作用:某些中药富含抗菌活性成分,可以对肠道内的有害细菌起到杀菌作用,从而减少有害细菌对菌群的影响。
(3)营养调节: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为有益菌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帮助其生长繁殖,从而调节菌群的平衡和稳定。
(4)免疫调节:某些中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少炎症反应,有利于肠道菌群的调节。
2. 具体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1)黄连:黄连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肠道内的有害细菌的生长,减少菌群紊乱。
(2)柴胡:柴胡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减少炎症反应。
(3)当归:当归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肠道菌群的生长,增加菌群的多样性。
(4)枸杞:枸杞中的多糖成分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有益菌的数量,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
三、中药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临床应用1. 中药在肠道菌群紊乱治疗中的应用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肠道菌群紊乱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
许多中药被广泛应用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 中药促进益生菌发展的应用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菌群,可以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和稳定。
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被发现对益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因此,将中药应用于益生菌的培养和生产中,有助于提高益生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对益生菌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与展望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已经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中草药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
中草药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提要本文选用15种传统杭衰老中药对双吱杆菌进行了体外生长促进实验。
结果发现刺五加、五味子、宁夏构祀子及阿胶对婴儿双吱杆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双歧杆菌是一类多形态、无芽胞革兰氏阳性杆菌。
该菌营养要求高,需要外源性生长因子,即双歧因子。
该因子能刺激双歧杆菌的生长。
现已证实双歧杆菌因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N一乙酞葡萄糖胺的多聚物,另一种是寡聚糖〔‘’。
本文旨在探讨阿胶,五味子,构祀及刺五加对双歧杆菌的生长的促进作用。
100毫升,蒸溶,备用。
1. 4中药纸片:用国产新华1号滤纸,打孔制成直径6mm纸片。
干燥灭菌(1200C )2小时。
每100张纸片加lml中药液,使其浸匀,再分别置无菌平皿在37℃烘干〔,,。
1材料与方法1. 1主要仪器:721分光光度计(四川分析仪器厂)、超净工作台、厌氧培养系统、Olympus双目显微镜(日本)、麦氏比浊管。
1. 2菌株:实验所用菌株为婴儿双歧杆菌Bif 1104,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流行病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实验时,取该菌接种于BL肉汤和BL血平板,置厌氧罐,用抽气换气法进行厌氧培养。
35℃经48小时培养后,用无菌盐水洗三次,每次2000 X g离心15分钟,用麦氏比浊管调整菌液浓度为1. 5亿/ml备用。
1. 3中药:本试验采用的中药为阿胶,五味子,刺五加,构祀等均购自重庆市中药材公司。
试验时,取五味子、人参、菌灵芝、熟地、黄精、黄蔑、获等、天冬、营蒲、何首乌、杜仲、冤丝子、刺五加、构祀各50克,分别各加水200毫升,置300瓦电炉上加热煮沸1小时,最后浓缩制成100毫升药液。
取30克阿胶,加水2实验方法2. 1纸片法:取上述制备好的菌液用一定大小的棉签均匀涂布于BL血平板上。
涂布的细菌量以不完全融合生长为宜,然后贴上上述中药纸片,每个平皿贴4片,用1个平皿作对照(贴有不含中药纸片)。
厌氧培养35 0C 48小时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涂片,革兰氏染色,油镜镜检。
中药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调节作用研究近年来,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越发重视。
肠道微生物群落是指寄生于肠道内的各类微生物的集合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对人体的健康和免疫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而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调节作用日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药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调节作用,并归纳总结相关研究成果。
一、中药在维持肠道微生物稳定性中的作用1.1 调节益生菌数量益生菌是指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如双歧杆菌和乳酸菌。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促进益生菌的繁殖和生长,维持肠道内益生菌的平衡。
例如,黄芩、黄连等中药成分能够增加双歧杆菌的数量,改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1.2 抗菌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不利菌群的生长,维护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例如,苦参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的生长。
二、中药对肠道疾病中微生物群落的调节作用2.1 肠炎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中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中药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减少病原菌的数量,缓解肠炎症状。
2.2 肠道感染肠道感染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中药对其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同时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加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发生的几率。
2.3 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中药在其治疗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中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减少有害菌群的数量,改善病情。
三、中药与肠道微生物群落调节的相关研究进展3.1 益生菌与中药的联合应用近年来,益生菌与中药的联合应用在肠道微生物群落调节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益生菌与中药相互作用,能够增强中药的疗效,提高肠道微生物群落调节的效果。
3.2 中药在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的代谢调节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被肠道微生物群落代谢后,形成有益代谢产物,对肠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中草药与肠道微生态系的相互影响
双歧 杆 菌等 4种有 益菌 的数 苗均 增加 并恢 复正 常 。 聂清等 用 中药三 补调 整抗 生素 引起 的微 生态 失调 小 鼠的肠 道 菌群 ,收到满 意效 果 。 魏林 等测 试 了 2 1种 中草 药在不 同浓度 条 件下 对舣歧 杆 菌的体 外增 殖 作 用, 表 明同一 种 中药 , 不 同浓 度时对 肠道 菌群 的影响 置异 较大 。
为病 理性 组合 状态 引起 。
2 . 2中草药 对肠道 菌群 定位 的影 响 吴 承 堂 等 比较 了清 胰 汤及 双 歧 杆 菌 合剂 对 急性 坏 l 步 匕 性 胰 腺 炎 肠 道细 菌移 位 的影响 。结 果发 现 ,清胰汤 不但 能显 著抑 制大肠 杆 菌 和 条件 性致 病类 杆菌 的增殖 ,保护 双歧 朴 菌等 有益 菌 , 还 能 降低肠 粘 膜通 透性 , 减 少肠 道细 菌总 位移 率 ,具有和 舣歧 杆菌 合剂类 似 的
肠 道对 有害 物质 的吸 收 。当 动物 处于 应激 、饲 料 突变 、长 期使 用抗 牛 素 以及 由外来 致病 菌感 染 ,病毒 、寄生虫 引起 的腹 泻等 病理 状态 时,常 常会 导 致肠 道萧 群异 常 。尤其 当机 体 胃肠功 能异 常 时 ,肠道 的微生 态系 会受 到 重破 坏 ,大肠 杆 菌等条 件 性病 原茼 大最增 殖 , 舣 歧杆 菌、乳 杆菌 、拟 杆 菌等 益生 菌数 量显 著 F 降 ;菌群 失 调又 反 过来通 过影 响机 体对 营养 物 质的吸 收 ,降 低机 体免疫 力 ,削弱 肠道 的屏 障功 能 , 进 一 步力 l 】 重 疾病 。 吴 三 明等对 脾虚 泄泻 忠者 进行 了肠 道微 乍态学 的初 步研 究 , 结 果脾虚 泄泻 患者 肠道 双 歧杆 菌 /肠杆茼 比值 低于 l E 常人。 禹慧 明等对 断奶 仔 猪在 不 同生理状 况 下肠 道菌群 的研 究表 明 : 卜 痢仃 猪 肠道 中肠球 菌 、梭 菌和 乳杆 菌等优 势 菌群 的 数最 明显 低于 健康 仔猪 。定 位转 移指 正常 微 生物群 离开 其 原籍 ,游 动到其 他 牛态 系 、生境 或生 活 小 并 定植 下来 。小肠上 部细 菌过 生 长综 合征 足 典型 的定位 转移 的例 。
不同中草药方剂对三种常见猪源微生物体外培养的影响
康凯培养 基 。培 养基均购 自大庆振华 实验仪器有
限公 司 。
13 数 据 处 理 试 验 数 据 采 用 S S . 中 的 . A9 0
D n a 法进行均值 多重 比较 。 u cn 1 1 3 微 生物 来 源 乳酸 杆菌 、双歧 杆菌 、大 .. 2 结 果 与分 析 肠杆菌购 自哈尔滨农业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 2 1 对乳酸杆菌 的影 响 .
来 自 生素类饲料添加剂 的使用 。现在 的研 究一 将滤 渣再 同样煎煮 2次 ,过 滤 ,将 3次滤液收集 抗 般 认 为 , 以植 物 有 效 成 分 ( 中草 药 制 剂 ) 主 体 的 在 一 起 , 浓 缩 至 6 Ⅱ , 将 浓 缩 液 3 0 0 rm 离 为 0 l l 0 p 饲料添加 剂应该是安全 、环保 的 ,中草药作为饲 心 1 i,取上清液 高压灭菌后置 4℃冰箱 保存 0mn 料添加剂对 动物肠 道 内的菌群具 有调节作用 ,是 备用【 l l 。
表 4 同配方、 不同浓度中草药对双歧杆菌的增值效果
配方
0 l5 :0 l2 :0 ll :0
配方 1 9.  ̄1 1 1 .  ̄5 3 1 .  ̄2 2 1 .  ̄3 8 6 72. 4 3 1. 66 1. “ 8 3 1. 6 5 73 6 56 2 23 5 配方 2 9.  ̄1 1 1 .  ̄6 O 23 7 10 1 . ̄. “ 6 72. 8 6 1. “ 1.  ̄6 l 7 6 8 8 6 5 47 5 6 . 3 7 0 配方 3 9.  ̄1 1 1 .  ̄9 2 l .  ̄2 o 6.  ̄0 7 6 72. 5 3 1. 0 1. 0 7 10 6 5 23 2 1 0 0 5 6 . 配方 4 9.  ̄1 1 1 .±9 8 20 71. 27 7 19 6 72. 4 0 l. 5. ̄6 O 5.  ̄0 7 6 5 0o 0 6 5 6 . 配方 5 9.  ̄1 l l .  ̄. m 9. ±. 6 72. 2 3 97 4 o8 6 5 53 0 0 5 1 .  ̄. 4 6 83 27 3
中药对抗菌耐药性的干预研究
中药对抗菌耐药性的干预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菌群耐药性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传统的抗生素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效果,使得治疗感染疾病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药对抗菌耐药性的干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药对抗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药的抗菌作用中药作为中医药传统的瑰宝,在抗菌作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许多中药能够通过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的效果。
例如,黄连、连翘等中药常被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系统感染等疾病。
这些中药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且对传统抗菌药物的耐药菌株能够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二、中药对菌群的影响除了直接抑制细菌,中药还能够对宿主菌群产生影响,从而对抗菌耐药性发挥干预作用。
宿主菌群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细菌生态系统,它在形成机体的第一道防线时起到重要作用。
中药通过调节宿主菌群的平衡,减少有害菌的数量,增加有益菌的比例,从而降低菌群耐药性的风险。
这种整体干预的方式对减少菌群耐药性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中药在抗菌耐药性干预中的应用中药在抗菌耐药性干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中药作为传统草药的特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与抗菌耐药性形成互补,能够有效地改善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中药对菌群的调节作用能够提供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思路,通过在维持宿主菌群平衡的基础上对抗耐药菌株的进一步传播产生干预作用。
这种整体干预的策略对于抑制菌群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中药的发展趋势虽然中药在抗菌耐药性干预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尚面临一些挑战。
目前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实验和基础科学研究。
此外,中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保证中药的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抗菌耐药性干预中的作用。
未来,中药还需要与现代医学结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中药治疗在临床上的规范和普及。
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
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是通过调节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
中药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繁殖。
同时,中药还可以调节肠道环境,改善菌群的生存条件。
例如,黄酮类成分可以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数量;单宁类物质可以促进菌群的多样性和平衡。
中药还可以调节肠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减少有害菌的侵袭。
中药中常用的一些成分对肠道菌群有特殊的影响。
例如,黄芩素是中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黄芩素可以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增加乳酸杆菌的数量。
此外,黄芩素还可以调节肠道免疫系统,增强肠道屏障的功能。
另外,黄酮类成分还可以增加肠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提高肠道菌群的代谢能力。
另一个例子是中药枳实,其中的皂苷化合物具有抑制肠道致病菌的活性。
实验证实,枳实可以抑制大肠杆菌和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同时增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
此外,枳实还可以通过抑制肠道细菌酶的活性,减少肠道有害物质的生成,保护肠道屏障的健康。
其他中药如黄芩、黄连、苦参等也有类似的影响。
这些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黄连素、苦参碱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通过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繁殖,调节肠道免疫功能,这些中药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肠道健康。
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还与个体差异、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人体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一些人可能对一些中药更敏感,而另一些人可能对同一中药无效。
此外,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也会影响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适当的剂量和用药时间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总之,中药对肠道菌群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节菌群的结构和功能,中药可以改善肠道环境,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增强肠道免疫功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掌握中药的功效和副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使用,以保证中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预防疾病发生
通过了解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预 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粪便微生物移植
将健康人或动物的粪便样本移植到实验动物肠道中,研究中药对肠道 菌群的影响。
临床研究方法
临床试验
01
招募志愿者参与临床试验,随机分组,一部分接受中药治疗,
另一部分接受对照治疗,观察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病例报告
02
对个别患者进行详细报道,分析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干预效果。
横断面研究
03
收集特定群体(如慢性病患者)的肠道菌群样本,分析中药对
中药中的成分能够直接与 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影响 其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
间接作用
中药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 系统、神经系统等,间接 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和活 性。
联合作用
中药与肠道菌群之间可能 存在复杂的联合作用,相 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02
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 用
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03
缺乏临床研究
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动物模型上, 缺乏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临床 研究证据,亟待开展相关研究。
未来研究展望
加强机制研究
01
深入探讨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药物研发和疾病
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发展个性化治疗
02
基于个体肠道菌群的特点,开展中药个性化治疗的研究,提高
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肠道菌群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01
02
03
代谢作用
肠道菌群能够代谢中药中 的一些成分,改变其药理 活性,从而影响中药的药 效。
吸收作用
肠道菌群能够促进中药的 吸收,提高其在体内的生 物利用度。
改善肠道菌群中药对肠道健康的疗效
改善肠道菌群中药对肠道健康的疗效肠道健康一直备受关注,而肠道菌群作为影响肠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也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和医学界的重视。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不平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改善肠道菌群成为促进肠道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方面,中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具有显著疗效。
一、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精髓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总结。
在改善肠道菌群方面,中药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益生菌的生长: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如大黄、苦参、赤芍等,具有促进益生菌生长的作用。
这些成分可以提供营养物质,为益生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2. 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的作用。
例如,黄连、黄芩等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减少对肠道菌群的干扰,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
3. 减轻肠道炎症: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中药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二、中药对肠道菌群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肠道菌群紊乱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中药在某些肠道菌群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例子:1. 肠道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紊乱与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轻肠道炎症,从而缓解疾病症状。
2.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肠道菌群紊乱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一些中药,如大蒜、山楂、荷叶等,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可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功能。
3. 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肠道菌群紊乱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如麦冬、丹参等,具有抗氧化和降压效果,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18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研究
18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研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菌,它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在一些情况下,大肠杆菌也会引起感染和疾病。
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中草药。
本文将介绍18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研究。
1. 陈皮(Citrus reticulata):陈皮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和柑橘苷,具有抗菌活性。
研究发现,陈皮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2. 地黄(Radix Rehmanniae):地黄具有消炎和抗菌的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地黄提取物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3.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金银花中的苦橙苷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4. 防风(Radix Saposhnikoviae):防风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实验证明,防风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5. 荆芥(Herba Schizonepetae):荆芥中的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研究显示,荆芥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90%以上。
6. 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黄柏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7. 牛蒡子(Fructus Arctii):牛蒡子中的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
研究发现,牛蒡子提取物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9. 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佩兰中的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研究显示,佩兰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高达90%以上。
10. 槐花(Sophorae Flavescentis):槐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
实验证明,槐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1.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山楂中的红素具有抗菌活性。
研究发现,山楂提取物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金银花水提物对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 ] 陈 5 奇 . 药 药 理研 究 方 法 学 [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中 M] 北 人
小 鼠在密闭容器 中受缺氧因素损害 , 主要反应在心和脑缺氧 。
2 0 7 1 0 o: 8 .
金 银 花 水提 物对 双 歧 杆 菌 与 乳 酸杆 菌体 外 生 长 的影 响
灌胃 1 , 次 连续 7d 末 次给药 后 4 i 行 乙醚麻 醉 , 开小 鼠颈 , 5r n a 剪 研究 [ ] 中国药物 与临床 ,0 5,( )4 9 J. 20 5 6 :3 . 部皮肤 , 分离出双侧颈总动脉 , 同时结扎 , 录小鼠结扎双侧 颈 [ 钟 星明, 并 记 4] 蒋绍祖 , 靖 , 白花败酱草提取物对小 鼠睡眠功能和 曾 等. 总动脉 至呼吸停 止的时间 , 并进行 t 验。结果见表 3 检 。 自发 活动的影 响[ ] 中国临床康复 ,0 4,(0)6 8 . J. 20 8 3 :6 8
维普资讯
L H H NM DC EA DM T R E I EER H20 V L1 N . I I E E II N A E I M DC RSA C 8 O. O5 SZ N A A 0 9
时珍国医 国药 20 年第 1 卷第 5 08 9 期
冉域辰 ,黎海 芪 ,刘 明芳
(. 1 四川省妇 幼保 健 院 , 四川 成都 60 3 ; 2 重 庆医科 大 学 附属 儿 童 医院 , 10 1 . 重庆 40 1 ) 004 401; 004 3 重 庆 医科大 学 , . 重庆
摘要: 目的 探 讨金银 花 水提 物 对双歧 杆 菌、 乳酸 杆 菌体外 生长 的作 用。方法 制 备金银 花 水提 物浓度 为 5% ,5 , 0 2%
中药对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对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中药的抗菌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药作为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抗菌研究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药对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的抗菌活性中药作为一种复杂的药材,在抗菌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能够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 医橘(Citrus reticulata)提取物:医橘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研究发现,医橘提取物对多种耐药菌株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2. 黄连(Coptis chinensis)提取物:黄连是一种中药材,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研究发现,黄连提取物中的黄连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黄连素还具有一定的抗生物膜形成和溶解作用,对治疗耐药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潜力。
3.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提取物:苦参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已被证明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研究表明,苦参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耐药菌株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特别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二、中药的抗菌机制中药的抗菌活性主要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以下是其中的几种重要机制:1. 直接杀菌作用:部分中药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能够直接破坏菌体结构,干扰菌体内的重要酶和代谢途径,导致菌体死亡。
2. 抗生物膜作用:许多细菌通过形成生物膜来保护自身,抵御抗生素的侵袭。
中药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破坏生物膜的作用,从而增加抗生素的渗透能力,对抗耐药菌株。
中药在维持生物微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中药在维持生物微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中药在维持生物微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肠道微生态: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衡的情况。
例如,黄连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肠道中的有害菌生长,增加有益菌的数量,从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2. 改善免疫功能: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免疫系统与微生态系统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可以对肠道微生物产生影响,从而维持微生态平衡。
3. 促进消化功能: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增加食物的吸收和利用。
优化消化吸收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4. 减轻炎症反应: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修复受损组织。
炎症反应过度会对微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可以维持微生态平衡。
总之,中药在维持生物微生态平衡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消化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等。
中药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对调节微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郑华;魏秋梅;蒋健林;谢婷婷;苏志恒【摘要】在全球系统生物学的背景下,肠道菌群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一个热点话题.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状况关系密切,中药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保护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代谢转化中药有效成分,使其更易被机体吸收,还有增强药效、减毒或者增毒的作用.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多组学技术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中药及中药复方发挥药效的作用物质基础及作用的分子机制,从而实现中药的现代化.【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8(027)022【总页数】5页(P54-58)【关键词】肠道菌群;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复方;代谢;相互作用【作者】郑华;魏秋梅;蒋健林;谢婷婷;苏志恒【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 广西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作为人体内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人类肠道菌群被视为一个由1013~1014个微生物组成的“超级有机体”,这些微生物的基因组至少是我们人体基因组的100倍以上[1]。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大多数中药以口服的形式给药,在肠道中选择性地被肠道分泌的酶代谢成为活性成分或者可吸收的成分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因此肠道菌群与中药的药效关系及药效物质基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本文系统地归纳总结了肠道菌群调节宿主代谢和宿主—共代谢作用,肠道菌群对不同中药成分的代谢和肠道菌群对不同疾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和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1 肠道菌群调节宿主代谢1.1 宿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组成肠道菌群组成复杂,拟杆菌、螺菌和消化链球菌等专性厌氧菌及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占了肠道菌群的99%,专性厌氧菌达97%,肠道菌群结构相对稳定。
乳酸菌中草药合生元的研究进展
乳酸菌中草药合生元的研究进展吕学贤黄兴国(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抗生素因为对养殖安全及食品安全的影响,在饲料上的使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都是替代抗生素用于饲料生产的绿色添加剂。
由中草药和乳酸杆菌制成的合生元除了能够提高乳酸杆菌促生长、提高免疫的功效之外,还可以发挥中草药的药效,治疗动物疾病,改善动物健康状况,将在绿色、生态、健康养殖中大有作为。
关键词:乳酸菌;中草药;绿色添加剂;健康养殖绿色养殖已成为当今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抗生素在饲料上的使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寻找饲用抗生素合适的替代品是当今动物营养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
微生态制剂被公认为是饲用抗生素的最佳替代产品,其中乳酸菌作为肠道内的优势菌群,与之相关的微生态制剂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在消化道中出现和定植的时间对动物的生长性能和抵抗力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乳酸菌具有营养要求高、增值缓慢等特点,需要生长促进剂来增强其定植和生长效果。
中草药在我国资源丰富,其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的效果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
中草药除具有促进生长、预防疾病外,还能够与乳酸菌协同作用,提高乳酸菌的定植速度,是一种优秀的乳酸菌生长促进剂。
因此科学家们近年在研究中草药和乳酸菌的协同作用规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研究进展。
1.益生元中草药中草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
研究发现:中药含生物碱、多糖、苷类、挥发油、鞣质和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通过抗菌物质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提高机体抗病力。
多糖具有促进胸腺反应,刺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干扰素的诱生等作用;苷类能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促进抗体抗原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生物碱能明显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刺激巨噬细胞吞噬;有机酸调节胃肠内的pH,防止有害细菌繁殖和提高酶的活性,达到防病治病作用。
此外,中药还含有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未知生长调节因子和色素,促进动物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促进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摘要:选用23种常用中药对双歧杆菌进行了体外生长促进实验,结果发现12.5%的黄芪、芦根、桠葫芦分别对双歧杆菌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
同一中药不同浓度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存在差异。
关键词:中药;双歧杆菌;影响微生物研究。
中药是我国医学宝库的精髓,许多中药含有能够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多糖类物质。
作者选用了23种常用富含多糖类中药对双歧杆菌进行了体外培养实验,从中筛选出了几种对双歧杆菌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中药,本文对此作一报道。
1 材料与方法1.1 菌种: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sm longum),菌种编号BM3,为本所第十一课题组分离、保存。
1.2 中药液制备表1 不同中药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中药*E1 *E2中药*E1 *E2麦门冬-0.084 -0.230车前子-0.219 -0.228五加皮-0.123 -0.161菟丝子-0.108 -0.113黄芪0.052 -0.023艹律草-0.288 -0.268芦根0.023 -0.034茯苓-0.096 -0.148党参-0.190 -0.198云芝-0.023 -0.108猪苓-0.225 -0.212灵芝-0.127 -0.179白芨-0.190 -0.244枸杞-0.124 -0.240玉竹-0.175 -0.234莱菔子-0.249 -0.258五味子-0.070 -0.107玄参-0.223 -0.187天门冬-0.041 -0.043桠葫芦0.011 -0.137半夏-0.083 -0.015败酱草-0.132 -0.179石斛-0.175 -0.264注:*E1为中药浓度12.5%时的E值;*E2为中药浓度25%时的E值。
1.2.1 中草药原料:麦门冬、五加皮、黄芪、芦根、党参、猪苓、白芨、玉竹、五味子、天门冬、半夏、石斛、车前子、菟丝子、律草、茯苓、云芝、灵芝、枸杞、莱菔子、玄参、桠葫芦、败酱草,均为植物药成品,购自于无锡荣康药店。
1.2.2 中药液制备:取各中药20g ,加水浸泡过夜后,煮沸45~60min,浓缩至20mL,成为含药液1g /mL的浓液。
1.3 培养基1.3.1 空白培养基:BL液体培养基,本所自制。
1.3.2 含中药培养基配制:取BL培养基2倍浓液和药液浓液,按一定的配比配制成中药浓度分别为6.25%、12.5%、25%、50%的培养基。
1.4 仪器:721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超净工作台,冷冻离心机(上海离心机研究所)。
1.5 方法1.5.1 双歧杆菌的液体培养:取冰箱保存的双歧杆菌BM3接种至BL液体培养基中,37e厌氧培养20h,再取生长好的菌液以5%的接种量转接新鲜配制的BL液体培养基中,同上培养。
1.5.2 含中药的培养基接种及培养:取生长良好的BM3液体,倒入无菌离心管中,4000r/min离心10min,倾去上清液,加入3mL无菌生理盐水,混匀后血球计数,再将此液适当稀释,调整菌液浓度108个/mL,取0.1 mL转接入各含中药的10mL培养基中,37e厌氧培养20h。
1.5.3 各中药对双歧杆菌增殖效果的判定方法:将接种好的含中药的培养基和不含中药的培养基,稀释10倍,分别检测其在波长600nm处的吸光度OD对照,再取同样的接种后的培养基,37e厌氧培养20h后,同上稀释10倍并检测其在波长600nm处的吸光度OD样品,求出各培养基OD的增殖$OD,令E =$OD样品-$OD对照,若E>0,说明该中药品种对双歧杆菌有增殖作用,若E[0,说明该中药品种对双歧杆菌无明显的增殖作用。
2 结果2.1 不同中药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比较将培养液分别配制成含各中药分别为12.5%和25%两种浓度,按每10mL培养液中接入菌悬液(浓度为108个/mL)0. 1mL方法接种后,37e厌氧培养20h后,稀释10倍测吸光度OD600,计算E值,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E值大于0,即在体外培养的情况下对双歧杆菌有增殖效果的依次为浓度12.5%黄芪、芦根、桠葫芦。
同一中药在不同浓度情况下E值不同,表明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2.2 中药浓度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取对双歧杆菌有增殖效果的中药品种黄芪,配制成6.25%、12.5%、25%、50%的浓度,检测各浓度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中药浓度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黄芪浓度(%)培养前OD600培养后OD600$OD E值增殖作用0 0.033 0.085 0.0526.25 0.136 0.218 0.082 0.030有12.5 0.205 0.305 0.100 0.048有25.0 0.341 0.370 0.029 -0.023无50.0 0.550 0.552 0.002 -0.050无如表2所示,黄芪浓度达12.5%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最明显,而浓度大于25%时,已无法表现增殖效果,药物对双歧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
2.3 接种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取在BL液体培样基中培养20h的BM3菌液10mL,4000r/min离心10min,倾去上清液,加入3mL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血球计数后,10倍系列稀释,取108、106、104个/mL各菌液0.1mL转接入含黄芪浓度为12.5%的各培养液中,37e厌氧培养20h,观察其对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结果见表3。
表3 接种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接种菌液浓度(个/mL) E值增殖作用1080.097有1060.048有104<0无如表3所示,10mL培养液中接入108个/mL菌悬液0.1mL,E值最高,增值效果最明显。
当10mL培养液中仅接入104个/mL菌悬液0.1mL时,培养20h,双歧杆菌几乎未生长。
说明接种量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否则无法显示正确结果。
3 讨论国内多年研究发现,传统中草药提取物中含有的多糖类物质如N-乙酰葡萄糖胺多聚物对双歧杆菌有促进作用。
田碧文等用15种传统抗衰老中药对双歧杆菌进行了体外生长促进实验,结果发现刺五加、五味子及阿胶对婴儿双歧杆菌有第12卷第4期:312002年8月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Vol112,No14:31Aug12002明显促进生长作用[1,2]。
魏林等发现中药对双歧杆菌生长促进作用效应与药物浓度有密切关系[3]。
本研究通过对23种常用中药实验,找到了能够对双歧杆菌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中药:黄芪、芦根、桠葫芦。
在体外培养情况下,采用12.5%浓度,E值均大于0,表现对双歧杆菌的增殖作用较明显。
尤其黄芪,在改善机体营养与能量代谢,促进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方面,与双歧杆菌的功能类似。
在反复体外培养实验中,黄芪中药液的增殖效果始终很明显、稳定。
若机体在补充活菌制剂的同时,辅以适量的黄芪药液将获得双重效果。
黄芩浓度为12.5%时,E值最大为0.048,表现对双歧杆菌有明显增殖作用,而黄芪浓度增大到50.0%时,其E值反而为-0.050,说明同一中药在不同浓度下,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差异很大。
试验过程中,应尽可能进行多个浓度的测试。
判定中药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采用了比浊法,即在同一培养条件下,根据样品吸光度的增加与否来判定增殖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每一样品、参比都应做培养前的相应对照,用以减少实验误差。
不同中药品种在进行比较时,应尽可能在同一批次完成。
本研究主要开展了体外实验,而在体内情况如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杜昱光,涂国云,康白1双歧杆菌促生长因子的研究[J]1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8 (6):50-511[2]田碧文,胡宏1阿胶、五味子、刺五加、枸杞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J]1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8 (2):11-131[3]魏林,张永红,郝维善1不同浓度的中药合剂对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J]1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 9 (5):29-301山羊毛提取L-胱氨酸水解条件的研究熊洁羽,王国军,朱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应用化学系,江苏常州213001)摘要:对山羊毛原料提取L-胱氨酸过程中水解条件对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可使收率在未回收母液情况下达4.6~4.8%。
关键词:%胱氨酸;山羊毛;水解条件中图分类号:TQ46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1X(2002)04-0032-02 收稿日期:2002-02-01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科研专项基金资助(98KJD180007)作者简介:熊洁羽(1957-),女,高工,从事精细化工研发。
胱氨酸原料或价格较贵或原料短缺限制了生产,因此开发新的原料路线及生产工艺是胱氨酸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课题[1~5]。
我国是主要羊毛产地,由于山羊毛可纺性能差(易断裂、摩擦效应及卷曲度差),利用率极低。
而山羊毛富含胱氨酸达9~11%,并含有精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因此研究开发山羊毛原料提取胱氨酸工艺技术,可提高山羊毛的经济价值[6]。
本文对阿尔巴斯山羊毛酸水解提取L-%胱氨酸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水解最适宜工艺条件,在未回收母液情况下产品收率达 6~4.8%。
图1 胱氨酸平均收率与因素关系图2 胱氨酸收率与因素A、B关系A:盐酸浓度,A1为8mol/L,A2为9mol/L,A3为10mol/L;B:浴比,B1为1B2.2,B2为1B2.0,B3为1B1.8;C:水解时间,C1为8h,C2为9h,C3为10h。
1 材料与方法1.1 原料:阿尔巴斯山羊毛,其主要氨基酸含量见表1。
表1 山羊毛主要氨基酸含量(产地:内蒙古)氨基酸胱氨酸Cys精氨酸Arg丝氨酸Ser亮氨酸Leu酪氨酸Tyr含量(%) 10.81 10.32 9.13 7.54 6.251.2 仪器及试剂:三口烧瓶,电热套,搅拌器,冷凝器,真空泵,酸度计,盐酸(工业品),氨水(化学纯),活性炭(工业品)。
1.3 方法11311 原料毛预处理:山羊毛用清水洗去灰尘污垢后,经稀碱脱脂、沥干、漂洗至中性后晒干备用。
11312 酸性水解:取100g山羊毛剪碎,先将料毛的1/4投入已加盐酸的水解三颈瓶中,待升温至65e时再将剩余料毛投入,控制搅拌速度60r/min,于112~114e条件下用盐酸水解。
11313 分离粗制:水解液经真空赶酸后,控制中和温度45e,用18%氨水调节pH值为4.8,静置25h,减压抽滤得棕褐色粗品。
11314 精制:粗品用2mol#L-1盐酸溶解,于80e活性炭2次脱色,滤液用5%稀氨水中和至pH为4.5,静置8h,减压抽滤,冷纯水洗涤,抽干后于65e干燥得精品胱氨酸。
表2 水解时间对L)胱氨酸收率和透光率的影响t/h收率/%透光率/%5 3.69 95.77 4.38 96.69 4.52 97.211 4.23 94.013 4.02 93.22 结果与分析由前期实验可知,影响山羊毛提取胱氨酸的因素较多[7~10],主要有料毛的预处理、酸水解条件、中和温度及终点、脱色次数及活性炭用量等,但水解过程是提高胱氨酸收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