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畜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畜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畜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畜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是提高畜牧业科研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畜牧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以期为有志于投身畜牧科研事业的学子提供参考。

一、培养目标畜牧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德才兼备、掌握畜牧学科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课程:包括畜牧学、兽医学、遗传育种、饲料营养、草地生态等课程,使研究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3.选修课程:根据研究生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生物技术、数据分析、企业管理等。

4.实践课程:安排研究生参加实验操作、牧场实习、企业考察等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1.导师制: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指导。

2.课题研究: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锻炼科研能力。

3.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4.联合培养: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

四、学位论文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具有创新性和较高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

论文内容应涉及畜牧学科的前沿领域,对畜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五、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

2.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3.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4.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代码:0906)(一级学科:兽医)学科负责人签名:分管院长签名:一、培养目标:培养在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或临床兽医学领域具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动物病原生物学、病原感染与免疫、微生物性食品安全监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生理机能调控和病理机制、药物(包括天然药物成分化学)及其作用机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动物疾病防治的兽医专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二、学制:3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感染与免疫,2、动物分子病毒学,3、动物机能调控,4、中草药作用机理四、课程学习要求:应重视课程学习,通过任课教师的讲授、师生讨论、文献阅读、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自学、思辨、写作、报告等方面的素养;具备根据科学发展需要和学科交叉的优势,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课程学习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4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完成读书报告6次,其中公开读书报告2次,读书报告计2学分。

2、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要求:第一学年末完成。

3、专业外语要求:必修一门。

4、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参照“农生环学部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研究成果基本要求的意见(试行)(农生环学部发【2010】3号)”六、其他: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14学分;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者,应修英语二外;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硕士主干课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代码:0906)(一级学科:兽医)学科负责人签名:分管院长签名:一、培养目标:培养在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或临床兽医学领域具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动物病原生物学、病原感染与免疫、微生物性食品安全监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生理机能调控和病理机制、药物(包括天然药物成分化学)及其作用机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动物疾病防治的兽医专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动物科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行为学、营养学、繁殖学、疾病学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培养方案对动物科学专业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动物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一、培养目标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扎实的动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动物科学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动物生产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动物生产、科研、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掌握动物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动物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2.具备动物科学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动物科学实验和观察;3.了解动物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4.具备动物生产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动物生产和管理工作;5.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动物生物学:介绍动物的起源、进化、分类和形态结构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不同动物类群的了解和观察能力;2.动物遗传学:介绍动物的遗传规律、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等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动物遗传问题的能力;3.动物解剖学:介绍动物体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进行动物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的能力;4.动物生理学:介绍动物的生命活动和生理机制,培养学生了解动物生理过程和适应能力的能力;5.动物行为学:介绍动物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调节机制等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6.动物营养学:介绍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等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动物饲养和营养评价的能力;7.动物繁殖学:介绍动物的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等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动物繁殖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能力;8.动物疾病学:介绍动物的常见疾病和防控措施等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治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动物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践等环节。

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实习环节旨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毕业实践旨在让学生对动物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2023年兽医学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3年兽医学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162301
动物解剖学
0
48
补修
3163202
兽医临床诊断学
0
64
补修
4164107
兽医传染病学
0
56
补修
716
分子生物学
0
32

补修
716
细胞生物学
0
32

补修
716
兽医免疫学
0
32

补修
7164001
兽医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
0
32

补修
培养环节及时间安排
培养环节
学分
时间安排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0
8350002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2
32

学科专业必修课学分
博士生=2
直博生=10
9164001
兽医学专题
2
32

必修
必修
716
分子生物学
2
32

必修
716
细胞生物学
2
32

必修
716
兽医免疫学
2
32

必修
7164001
兽医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
2
32

必修
选修课学分
博士生≥5
直博生≥13
学术交流=1
实践训练=2
课程学习计划入学后1个月内完毕;论文工作计划在获得博士学籍后第2学期内完毕
2.论文开题
2
博士生第2学期结束前完毕;直博生第4学期结束前完毕
3.中期考核
2
博士生第4学期末;直博生第6学期末
4.硕博连读生博士资格考试

动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创新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比较宽广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能够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在所研究的领域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2.培养的博士生能够胜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政府机关、公司和社会服务部们的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昆虫资源及其利用2.昆虫脑神经生物学三、修业年限博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 最高修业年限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1. 博士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导师群体智慧,加强博士生指导力量。

具体实施办法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建立实施博士生指导小组制度的规定》。

2.博士生入学后二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备案。

3.必修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科理论方法专题研究和学科前沿专题研究。

前2门在第一学年的秋季学期完成,后1门在第一学年的春季学期完成。

4.博士生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做研究论文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有博士生指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对开题报告的内容提出问题和指导性意见。

博士生每个月要在课题组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每学期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报告一次工作进展。

5.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在学期间在学院范围内至少做2次学术报告,导师应该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各种学术会议,扩大视野,提高水平。

6. 实行博士生助教制度。

鼓励无高校教学经验,且有志于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兼做助教。

五、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动物学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 学期备注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 3 秋季 动物学研究进展专题 60 3 必修课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专题 40 2第一外国语 40 2 第二外国语40 2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课 40 2 春季 秋季 任选一门选修课2.考核方式必修课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由学校统一授课并评定成绩。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身心健康。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动物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鱼类繁殖、生长与营养生理;水生经济动物病害与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学;动物生态与环境生物学;昆虫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昆虫生态与害虫防治;昆虫分类学与昆虫资源;昆虫病源微生物超微结构;杀虫微生物及其基因工程。

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必读和选读书目1.江静波等。

无脊椎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合编。

普通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王祖望,弓知彬。

鼠害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4.包建中,古德祥主编。

中国生物防治。

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1998。

5.北京农业大学主编。

昆虫学通论(上册,第二版)。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6.陈宜章主编。

分子神经生物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7.郑哲民,屠钦编著。

生物学文献引读。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8.袁锋主编。

昆虫分类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动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

动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

动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一、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身心健康、艰苦敬业,并具有现代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动物生物高技术人才。

本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不仅要求对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本学科发展前沿和新兴技术较熟练地掌握,灵活应用,还要涉猎相关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以适应工作需要。

通过本专业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完成,培养其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协作与国内外专家业务交流、开拓科研新局面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本学科包括1个研究方向: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动物生殖生物学:在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深入系统地研究精子、卵子的发生过程、受精过程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及其生物学机理,为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2)动物遗传育种:深入研究乳腺生物反应器转基因载体的构建、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家畜技术,不断优化相关技术环节,重点加强与家畜优良生产性能(乳、肉、绒毛等)相关基因的筛选与研究, 建立精子、卵子、胚胎及体细胞等遗传品种保存库,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保存提供资源,为加快我国家畜品种改良,建立农畜动物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提供稳定有效的技术体系。

(3)动物细胞学:重点开展胚胎干细胞、精原干细胞建系方法、胚胎干细胞培养条件以及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4)动物生殖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在现有IVF-ET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应用新一代试管家畜技术体系(包括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试管内杂交育种”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和家畜性别控制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上述研究具前瞻性、先进性和应用前景,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一般为三年,在职(不脱产)博士生一般为四年。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02)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2、要求掌握动物学专业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组织和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协作交流能力。

4、身心健康,能够胜任艰苦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置注重前沿性、基础性和交叉性,设定以下4个研究方向:1、细胞分化调控2、动物资源与保护3、动物遗传育种4、动物生理生化三、培养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续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审批程序批准,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和硕博连续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6年;不能按期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答辩的申请,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

为有利于博采众长,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立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博士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名单在学院备案。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导师应依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拟定出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 2年6月修订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立足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需求,培养生命科学领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2. 掌握生命科学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4. 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5.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具备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熟练阅读木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外语论文。

二、研究方向1. 动物生理及发育。

2. 动物多样性及分子系统3. 动物生化及分子生物学三、学习年限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7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成绩6 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

至少应修满12学分。

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学分,实验课不限。

(一)必修课1. 公共必修课①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当代(2学分,3 6学时)②博士生英语(I)(2学分,36学时)或博士生英语(II )(2学分,36学时)(二选一)2. 专业必修课①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2学分,3 6学时)(二)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可在全校范围内选修,具体课程请参照“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课程库”。

五、培养环节。

1. 学术交流开展学术交流是对傅士生的基木要求,不计学分。

具体要求如下:① 在读期间累计听学院、学校或其它团体、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8次以上。

②在读期间至少在学院或更大范围内公开做1次学术报告。

由导师监管执行。

2. 开题报告及综合考试在第二学期启动开展论文开题工作。

提交开题报告至毕业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8个月。

在进行开题报告的同时进行综合考试,内容包括:考核学生理论基础的系统、扎实及宽广度,专业知识的全面及深入度。

动物医学院博士生培养方案

动物医学院博士生培养方案
学分
最低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
研究方向
1.动物克隆与转基因技术;2.动物胚胎发生机理;3.动物生殖调控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
by016100
博士第一外国语
3
90

学位课
by016006
英语二外(一外非英语者必选)
0
60

学位课
by009004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071006
一级学科名称
生物学
二级学科名称
神经生物学
学习年限
非在职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不得超过6年
学分
最低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
研究方向
1.动物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2.分子神经生物学;3.动物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在学期间
2.学术交流与实践活动
按照学校有关要求
在学期间
3.读书报告
按照学校有关要求
开题论证前
4.开题论证
同学校要求
第二学期前
5.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同学校规定
6.补修课:以同等学力和跨一级学科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至少补修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3门。
课程名称:动物胚胎学与胚胎工程、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基因芯片技术。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
by016100
博士第一外国语

动物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71002)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动物学研究与利用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动物学研究与利用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动物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动物学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最新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动物生态学在学习动物分类学等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动物种群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动物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动物生态和动物保护相关研究技术。

未来主要从事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资源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

2、昆虫生理生化学主要学习昆虫化学生态学、森林昆虫生物化学等专业课程,掌握昆虫生长发育机理、昆虫代谢与环境关系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未来主要从事昆虫生理生化学、昆虫化学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

3、动物分类学系统学习动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形态、行为、分子系统等分类技术和技能。

未来从事动物分类学相关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必要时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6年。

一般半年至一年时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两年至两年半(及以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四、课程设置、学分和学时要求博士生课程按性质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总学分最低为15学分(同等学力总学分最低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余者为非学位课程。

动物生产博士培养方案

动物生产博士培养方案

动物生产博士培养方案简介动物生产博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动物生产领域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方案主要涉及动物科学、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为我国动物生产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目标1.研究型人才:培养具备深厚的学术基础和创新思维的科研骨干,具有独立开展动物生产相关研究的能力。

2.教学型人才:培养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基础的高级教师,能够在高等学校从事动物生产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3.管理型人才:培养具备较高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能够在动物生产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动物生产博士培养时间为3年,共需修读课程学分不少于30学分。

其中,学术型博士研究生需修读理论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研究方法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应用型博士研究生需修读学位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

培养课程设置理论基础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础•动物生理学•动物行为学学科专业课程•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解剖学与组织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疾病防控•动物行为与福利研究方法课程•科研论文写作与报告•统计学方法及应用•科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专业实践课程•动物生产实习•养殖技术实践•动物疾病防控实践•兽医技术操作实验培养模式动物生产博士培养模式采取学术导师制度,每位学生由一名教师作为主要导师,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和学业发展。

此外,博士研究生还需参与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实验室会议等学术交流和讨论活动,与其他研究生共同学习和成长。

学位论文要求动物生产博士研究生需撰写一篇学位论文,论文应具备以下要求: - 原创性:论文研究内容要具备新颖性,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 学术价值:论文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和理论意义; - 实践应用:论文研究成果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 结构完整:论文要求结构清晰、条理性强,论述逻辑严密。

XXXX大学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XXXX大学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6)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掌握坚实宽广的兽医学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兽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解决兽医学实际问题及从事有关学科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能在兽医学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创新型学术型人才。

二、培养方向1、预防兽医学2、基础兽医学3、兽医公共卫生学三、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博士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

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

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三至五年,六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1.课程学分①课程总学分17学分。

②学位课程13学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必修环节1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1六、毕业与学位要求答辩资格审核:博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原则上应具有海外研修经历(三个月及以上)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经历,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

学院对博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各学位点组织全体博士研究生进行论文预答辩。

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

预答辩不通过者,则延期毕业,参加下次的预答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02)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2、要求掌握动物学专业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组织和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协作交流能力。

4、身心健康,能够胜任艰苦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置注重前沿性、基础性和交叉性,设定以下4个研究方向:1、细胞分化调控2、动物资源与保护3、动物遗传育种4、动物生理生化三、培养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续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审批程序批准,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和硕博连续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6年;不能按期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答辩的申请,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

为有利于博采众长,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立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博士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名单在学院备案。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导师应依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拟定出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要对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工作等项的要求和进度作出计划与时间安排,培养计划可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完善。

五、课程设置1、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由学科点教授集体讨论决定(见附件1)。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至少修满16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专业必修课按研究方向设置2门,选修课2-4门(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1门课程),每学年为博士研究生开设学术讲座3-5次。

学分的计算一般为每学期的周学时数(每学期按18周计)。

2、课程教学大纲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由学科教授集体讨论,经教学院长审核,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确定。

3、课程内容简介课程内容简介包括学时、学分、开课学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见附件2)。

4、学术讲座学术讲座应体现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上的前沿性研究内容和成果,学术讲座一般由本学科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博士生导师主讲。

5、任课教师每门博士研究生课程由专门任课教师授课,任课教师一般是从教学、科研经验较丰富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人员中聘任。

6、开课学期公共学位课政治在第一学期开设,外语在第一学年开设;跨学院基础类课程原则上每学年开设一次,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课。

7、教材比较成熟的专业课尽量选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包括中文或外文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发展趋势,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经验自编教材,胶印使用。

暂时没有自编(胶印)教材的课程,教师必须将详细授课提纲印发给研究生。

鼓励任课教师采用双语教学方式给研究生上课,特别是研究生专业课的讲授。

六、学分分配1、学位课(10学分)(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2学分;(2)第一外国语:144学时,4学分;(3)专业必修课(2门,按方向设置),4-6学分。

2、选修课(2-4门,4-8学分)3、必修环节(2学分):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2学分4、有关说明:(1)专业必修课:在本一级或二级学科开设的博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中选择;(2)选修课:由导师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在学校开设的博士研究生基础课和本学科当年博士研究生课程及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选择确定;(3)学位课为考试课程,选修课为考查课程。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1学年内完成,特殊情况下不超过1年半。

(4)在为博士研究生制定具体培养计划时,导师还可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和博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指定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

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5)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在本一级学科范围内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研讨活动,记1学分;在学术研讨活动中做至少2次学术报告,介绍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阶段性进展,记1学分。

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将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及学术报告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保管,并记相应学分。

七、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填写开题报告表,开题报告表由教学秘书存入博士生个人档案袋中。

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完成,最迟应于第三学期开学后2个月内完成。

在导师指导下,博士研究生经过充分调研与论证,独立地做出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后,须公开答辩,接受检查,并获认可。

由研究室或研究课题组织包括导师在内的3-5位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进行审核。

先由博士研究生做30分钟的口头报告,然后考核小组进行质询,着重审核论文选题的意义、创新性和可行性。

对有争议的选题应提出书面改进意见和建议。

如果开题报告未能获得通过,在第四或五学期重新举行一次,仍未通过作退学处理。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选题的科学依据;(2)国内外研究动态;(3)研究内容;(4)预期研究目标及其创新性;(5)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八、资格考试和中期考核博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要参加资格考试,目的是考查博士研究生生是否掌握本学科专业领域深厚、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相关研究方向学术前沿的动向,以及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同时考察该生是否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通过资格考试者,不能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之后,对博士研究生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对其科学道德、思想修养、学习成绩、研究能力等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考查,对其中不合格者,取消博士生资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淘汰、分流。

中期考核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

考核程序:(1)考核小组组长宣读有关规定;(2)研究生向考核小组汇报入学以来的思想品德、学习、论文选题、查阅文献、开题报告及论文进展情况;(3)指导教师补充介绍研究生情况;(4)考核小组提问;(5)学生退场;(6)考核小组充分讨论后做出考核结论。

论文进展检查,由导师负责。

九、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依据。

学位论文撰写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1. 资格要求:(1)按时完成本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顺利通过课程考试,成绩达到优或良;(2)攻读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或者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以上重要刊物公开发表3篇(含录用,署名单位为河南师范大学)学术论文。

其中,基础研究有1篇发表在SCI、EI源期刊上,应用研究有1篇发表在二级学科最权威学术期刊上;(3)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4)和导师一起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2. 内容要求:(1)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研究工作有一定难度;(2)研究主题明确,问题集中,材料详实;(3)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深厚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4)熟悉与论文有关的学术背景,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论文没有遗漏重要文献,能反映出作者熟练检索、阅读、分析、评价和利用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的能力;(5)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有创造性成果,达到国内或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能表明作者具有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

3. 技术规范要求:(1)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

(2)独立完成论文。

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

(3)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译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推理严密,关键词得当。

(4)语言精练,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千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十、需阅读的主要文献见附件3附件1:动物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附件2:动物学博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B040201 课程名称:高级动物学总课时数:54 学分:3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1授课教师:陈广文、董自梅、陈晓虹、牛红星、牛瑶等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动物学相关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获得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内容:高级动物学主要内容包括淡水涡虫专题、昆虫系统学及昆虫生态学专题、两栖爬行类专题、鸟类生态学专题和哺乳类专题五部分,该课程就动物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历史、进展进行介绍,课程内容反映了现代动物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以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新趋势。

该课程为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的选修课。

预修课程:动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Mayr E, Ashlock PD. Principles of Systematic Zoology. (2d ed.) McGraw-Hill,New York,1991.2.Bagun˜ a` J. Planarians. I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asis of Regene ration: From Invertebrates to Humans” (P. Ferretti and J.Ge´raudie, Eds.), [M]. Chichester: Wiley & Sons,1998.3.Kenk R. Index of the genera and species of the freshwater Triclads (Turbellaria ) of the world. Smithsonian Contri. Zool. 1974,183:54-57.4. Ri eger RM. 100 years of research on ‘turbellaria’. Hydrobiologia, 1998, 383:1-27.5.刘德增.《中国淡水涡虫》.北京:北京出师范大学版社,199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