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概论
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
•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1.1城市设计的概念——理论性概念
2.关注行为和环境的城市设计——小组10(Team 10):
►提出的“门阶哲学”强调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微观层次。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直到专项规划中都包含城市设计的内容,城市设计始终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贯穿在城市规划的每个阶段
►城市设计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内容具体而细致。环境效益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
1.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
1.3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定性标准
►纵观世界城市建设发展历史,成功的街道、空间、村落、市镇和城市往往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如宜人的空间尺度、视觉愉悦、使用方便、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就属于人所公认的环境优点。
1.3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定量标准
•定量的城市设计标准通常以条例法规形式表达。
►如1969年,美国城市土地研究所与联邦住宅局合作推出了一套控制土地使用强度的体系(LUI:land use intensity)
►定性标准
►(1)可识别性
►指应具有明显的感性特征,便于识别,易于记忆,生动而引人注意。
►建筑上的国际式破坏了许多地方传统,曾经与众不同的建筑也因为照搬抄袭而湮没,所有的城市和城市建设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人们认为设计师应尽量设计出反映不同区域的差异或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形式,例如居住建筑、商业建筑或市政建筑的不同语汇。
•定性标准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城市设计概论教学方法探讨
教 学内容 、 结课形式等 多方面, 传统非 专业考查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 , 在 对这 门课进行教学调整, 而让教 学成果更加突 出。 从
1 资源环境与城 乡规划管理 专业特点
l 1
3 结合资环专业特色 的教学方法探讨
合计
( 调研成果辅 导、 分析构思 辅导 、 作业成柴辅导 )
1 2
31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 . 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理论课教学在常规认识中 , 以教师 的讲 、 生的昕为主 . 主要 学 通过 2 设置理论 内容 教师的讲授向学生传达课程所有 的理论知识 。 例如 . 城市规划专业 3 3 针对专业 特色. 2 . 前面提到 , 规划专业 的学生 . 城市 在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之前 , 已经 课 时的城 市设计 概论课 程 。 常见的授课计划安排为 :8 时左 右的讲 2课 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 因此 . 在为他们设置该 门课讲授 内容时可直接 授 , 课时左右的讨论。这样的授课计划 . 4 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 内 城市设计 因。 是因 引入正题 而资环专业的学生之前对城市规划 、
21 年 01
第 2 期 7
S IN E&T C N L G F R TO CE C E H O O Y N O MA I N I
O高校讲坛。
科技信 息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城市 设计概论教学方法探讨
田伟丽 张文剑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 河南 郑州 4 0 0 ) 5 02
【 关键词 】 资源环境与城 乡 划管理 ; 市规划 ; 市设计概论 规 城 城
城市设计: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适用:为市民而设计,而非特殊阶层。
……具有社会生活意义 安全:防卫空间;人行空间。
……人的基本需求 可达:交通顺畅;方便参与各种活动。
……可接近、可亲近 小巧玲珑
优
美
亲切美
符合人的尺度:以人为依据考虑空间尺度、界 面和空间比例将使空间变得亲 切。如高层建筑围合的空间中, 用低层的裙房作为缓冲,可避 免高层建筑的尺度产生对人的 畏迫感。 “人是万物的尺度。”
⑸、70年代纽约市乔纳森·巴奈特发表了《城市设计 概论》,提出了 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 的观点。强调城市设计不仅是空间设计,也是塑造城市 的过程。
⑹、80年代以来,美建筑师韦恩·奥图和唐·洛出版 《美国的城市建筑》一书,该书认为一个独立的建筑 物,城市设计项目,一个计划或一项政策,都会带来 相关影响,进而影响城市开发的导向和城市 形成的改
⑸.城市设计不够深度不够,规划师和建筑师对“城市 设计”这一中间环节不够重视。
二、城市设计的含义、目的、对象、内容
1. 城市设计的含义----相关定义
关于城市设计概念的表述多种多样,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 见解。
(1)“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 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 《城市规划基本法》98GB
变。这一理论促使人们把城市设计与城市开发、城市 管理整体联系起来。把开发建设与对城市结构和经济 的影响联系起来。
以上近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城市 设计的研究 越来越重视综合效益,已经从二维的平面形 式规划发展到由社会规划、经济规划和形体环境规划三 方面内容组成的综合规划,那么对规划师的要求也就越 来越高,要求我们不仅要有规划学科的知识,还要有社 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知识。
(完整版)城市设计概论第2讲
七、 影响城市设计的社会因素
(1)政治因素 行政介入、政见、社会发展策略
(2)法律因素 助法、守法、司法
(3)经济因素 公正、分期、社会资源分配
(4)文化因素 挖掘、创新、保护与转化
八、现代城市设计的丰富与发展:从体形环境到公共策略
(1)体形环境思想 城市设计对传统建筑学和形态 Nhomakorabea术的继承
第二讲、城市设计的特征
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进程
一、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产生
城市设计理论开始迅速发展
1889年奥地利建筑师卡罗・西特《城市的建造》一书出版。
城市设计学科与职业领域的出现
契机:20世纪50年代现代城市发展出现巨大的转变。
二战后城市重建潮
工业与科技的进步 现代主义 婴儿潮 ……..
城市环境恶化
(1)骨架空间(framework space),下分: a.流动:主要是为人、车服务的各类道路、站场等空间。 b.服务:包括为能源、信息、消防等所提供的空间
(2)活动空间(activity space)或称目的空间(objective space) 指为居住、工业、商业、行政、公共设施、娱乐、教育、卫生、文化
特定业主、基地,实施周期 短,焦点集中在基地内。
六、 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联系: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在城市规划框架下的深化和延伸和补充,同 时为城市规划决策和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区别:偏重城市物质空间、人、环境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形象成果表述,单 独成果以指导性为主,进入城市规划各阶段的成果则是法定性的。
促使城市设计独立的过程中,E·沙里宁为代表建筑师对现代城市设计的 倡导,以及战后英国、欧州许多城市和巴西利亚新城的建设实践,从理论和 实践上为城市设计正式登上学科舞台起到了推动作用。
城市设计概论91精品文档
3、城市街道的发展演变
在世界城市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形成 了以欧洲为西方代表的古代城市文明和中 国为东方代表的城市古代文明。两种城市 文明在各自的变迁和演化中,由于地理位 置的隔离和社会文明的差异,都建立了自 己独立的、相异的城市体系。因此,东西 方的传统城市形态有着很大的区别,城市 街道的形态和发展殊异,街道在城市中的 意义和作用也不完全相同。
不论城市的性质、规模、时代的变 化如何,街道是城市人的活动和物资运 输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街道的功能, 从过去到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 的不同、城市规模和性质等,表面上或 许有所差别,但就其本质来说,最重要 的还是起着通路(path)与场所(place)的 两种功能。
1).街道的通路功能(street as a path)
2)、传统中国城市街道
中国古典文明和西方古典文明发展的 历程迥然相异。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是连 续和统一,不像西方古代文明,不断地被 外来的文明所入侵和分裂。中国传统社会 制度和西方传统社会制度亦大相径庭,各 时期之间存在惊人的政治统一性,社会封 建关系延续了绵绵二千多年,而西方从未 有过长时期的帝国统治。
城市设计概论
第九讲、城市公共空间
一、城市公共空间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美国学者简•雅各布认为,“城市最基本的 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总是沿一定线路 进行的,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地方,就是城市 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 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 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 合而成的城市空间。他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 来的、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 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 场、公园与绿地等。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注: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画图题第一篇1.“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2.埃及公元前252023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
城为长方形,用墙分为两部分,墙西为贫民居住区,挤满250多个小屋;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面积与贫民区相同,有10~到11个大院,墙东路南为中档阶层的居住区。
3.P 007 卡洪城平面图(绘)4.城乡化的含义:城乡化这一概念最简朴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过程,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长。
②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的多雨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③土地及地区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城市拥有比较集中的用地和较高的人口密度,便于建设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涉及铺装的路面、上下水道,其他公用设施,可以有较多的文化设施,这与农村的生活质量相比有很大的提高。
城乡化也成为城市化,由于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其区别仅是文字使用的习惯或其规模的不同。
城乡化水平指城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城乡化发展的S型曲线(绘)P 013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乡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干达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加速阶段——当城乡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高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长,城乡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成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小龙整理-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小龙)题型:一、名词解释(5个,5分)二、不定项选择(12个,24分)三、连线题(1个,6分)四、简答题(5个,40分)五、论述(1个,15分)1.1城市设计的概念P5. 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城市设计的概念总结为: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1.2城市设计的三个层次(P2)一是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
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但它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如公路网,照明系统等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其重要的意义在于界定了城市设计的可能工作范围)1.3城市设计的任务《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被称为综合环境设计”。
1.4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1)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2)尊重自然、结合自然3)体现历史的连贯性4)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5)突出特色与个性6)实行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1.5城市规划的含义(了解内容)P7--81985年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为城市规划给出的定义: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用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作出的安排。
城市规划是为塑造或者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项政府职能、一种社会运动,或者是一门艺术,或者是三者的结合。
另: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相似之处都是将城市物质空间及其内容的安排座位主要的工作对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基本上内容差不多,都是社会、经济和空间(物质形态)发展并重,并赋予城市设计在形态设计、环境品质和景观艺术等方面的属性的预期。
城市设计作业
城市设计作业《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作业⼀、主题就⽯家庄的城市空间状况进⾏调研,获取关键数据,在此基础上运⽤课程中所学⽅法进⾏分析,并提出初步城市设计改造⽅案草案。
⼆、内容1、调研对象各调研组在统⼀协调基础上⾃⾏选择⼀处⽯家庄的街道(不短于200⽶)、⼴场(含与城市环境结合密切,与区段内社区居民⽣活密切关联的⼩型公园。
)进⾏调研分析。
2、调研与分析内容该部分为此次作业最重要部分,须通过调研获得详细数据,以了解城市设计相关关注内容及基础资料获取⽅法。
在表达⽅式⽅⾯,能够⽤简图、⽰意图和表格表达的尽量不要⽤⽂字描述。
任务书中指定的图表必须具备(可参考范表制作)。
以下列出的各个⽅⾯内容必须具备。
(1)现场速写每组不少于5幅(不含插⼊其它图表内的部分),扫描或翻拍后插⼊WORD⽂档,可以多幅占⼀个页⾯,但要注意图⽚的清晰度。
(2)环境要素调研调研街道、⼴场的绿化(草坪、灌⽊、乔⽊、花卉等)、⽔体(喷泉、⽔池、溪流等)、硬化要素(地⾯铺装等)、公共艺术设施(建筑⼩品、雕塑等)、游憩⽀持设施(座椅、倚柱、壁龛等供⼈停留倚靠的设施)、其它环境设施(照明设施、标识、垃圾桶等)的分布情况及其⾯积。
A.分布图:绘制现状简图(CAD制图),应清楚显⽰各要素的分布情况,另应在现状简图上以索引形式标明重要要素(如重要的公共艺术设施、典型铺装形式等)序号。
B.重要要素形态列表:在其它页⾯对应现状简图上的序号以列表形式列出重要要素的现状照⽚或速写(为适应列表,采⽤⼩图)。
C.统计表格:制表标明各环境要素的⾯积或数量(绿化⾯积、⽔体⾯积、铺装形式种类及⼤体⾯积、公共艺术设施、休息设施、环境设施等的数量)。
可参考下表制作统计表格:现场采集的分类图像。
(3)交通设施就以下两个⽅⾯进⾏考察,以分布⽰意图形式做出统计,⽤颜⾊或符号区分不同内容,也可以在图上加⽂字说明。
A.空间本⾝的交通属性:街道平均宽度、两侧建筑的性质、是否机动车可⼊、低速或⾼速、道路交叉分岔情况;⼴场的规模、是否机动车可⼊、出⼊⼝分布、主要承载活动(主要⽤于⼈流疏散还是承载交往活动)B.周边停车设施分布情况注意停车设施的类型(露天或室内停车场、路边停车区)(4)活动与空间调研对空间中发⽣的公共活动与空间的关系进⾏观察和记录,形成活动分布⽰意图和统计表格。
(完整)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
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
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
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城市设计概论
2021/5/23
[认识城市设计]
南京→高淳
2) 作为实践形态的城市设计理解倾向
➢ 城市设计是一种政策过程 (折衷的、讲求综合效益的设计,实质是决策过程) ➢ 城市设计是一种社会过程 (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利益之间的平衡和组织) ➢ 城市设计是一种环境整合 (城市各个方面的可持续性) ➢ 城市设计是一种社会实践 (通过设计、评价、控制、维护对城市良性引导)
2021/5/23
一 认识城市设计
2021/5/23
[认识城市设计]
南京→高淳
1、What---------什么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一词是由Urban Design/City Design翻译而来。 顾名思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的设计。 城市设计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说法。城市设计的概念具有不 明确性,学术界对其的认识和理论及研究多种多样。 一般的共识是:以城市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环境三维的 空间设计,来贯彻城市规划思想,指导城市环境元素的进一步设计。
----《市镇设计》F.吉伯特
2021/5/23
[认识城市设计]
南京→高淳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规划设计,是在城市规 划对城市总体、局部和细部进行性质、规模、布局和功能安 排的同时,对于城市空间的体型环境在景观关系艺术上的规 划设计。
----陈为邦 人们为了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 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2021/5/23源自13[认识城市设计]
南京→高淳
b 片区级城市设计
片区级城市设计主要涉及城 市中功能相对独立的和具有相对 环境整体性的街区。这是城市设 计涉及的典型内容。
其目标是,基于城市总体规 划确定的原则,分析该地区对于 城市整体的价值,为保护或强化 该地区已有的自然环境和人造环 境的特点和开发潜能,提供并建 立适宜的操作技术和设计程序。
现代城市设计概论
现代城市设计概论【摘要】建筑立面是现代城市设计中的要素之一,本文试对收集到的建筑立面定义进行分类,这些定义从建筑学、城市空间设计、城市美学等不同的角度研究建筑立面。
虽然定义之间会有着不同,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建筑立面;空间界面;城市设计【 abstract 】 the building elevation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city is one of essential factors, this paper tries to collect to the building elevation of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these definitions from architecture, urban space design, urban aesthetics of the building elevation angle different research. although the definition will have different between, but between them or have internal relations.【 key words 】 the building elevation; space interface; urban design中图分类号:tu3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前言一直以来,人们认同“空间”乃是建筑的“主角”。
毕竟,绝大部分建筑中,对人有实际意义的就是空间。
然而作为“配角”之一的立面,因其独有的艺术作用,亦在建筑中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建筑立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建筑立面的发展历程建筑立面是随着建筑的出现而出现的,正如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一样,建筑立面也经历着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如图1)。
图1 建筑立面的历史发展曲线在古代建筑史上,建筑功能的单一使得建筑立面成为了建筑建筑师们表达设计思想的场所。
城市设计概论作业
郑州市所选街区区域内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分析城市居住局部空间所选街区区域内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分析: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城市行政局部空间所选街区区域内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分析:为一“路”轴线式布局,其特点是面对二条城市干道穿越基地的条件,因势利导运用轴线式进行带形分布,各建筑群体串连起来,丰富而有序,宏伟而壮观,方便,服务快捷,彰显了城市肌理特色,富有生机活力,温馨和谐。
城市商业局部空间所选街区区域内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分析:环形建筑布局形态,“九宫格”式建筑理念的商住建设等,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独特的城市空间形象,各个组团由环形道路连接,所有建筑呈环状布置,形成了二个独具魅力的环形城市。
城市综合空间所选街区区域内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分析:进行组团式分布,各有特色,纹理不同,整个区域成整体式组团系统,围绕中心交通,形成环形系统,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郑州市所选街区区域内建筑特征及模式分析居住建筑建筑特征及其模式:现代式建筑风格,高层住宅建筑,砖混结构构成骨架,联户型住宅,平屋顶、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灰色或者红色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波浪形态的建筑布局高低跌宕,简单轻松,造型简洁,开放型模式具有开放性,自由性,服务的公众性,职能性,使其内部空间成为城市空间的延续。
行政建筑建筑特征及其模式:现代式建筑风格,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和设计的多样性,使其空调能耗非常高,远大于住宅,标准层平面主要有点式、板式,另有“口”字型建筑,“一”字型建筑,均为对称的布局方式,灰色墙面处理,造型简洁,线条简易较少,少曲线,平面占地面积较大,多在轴线的结尾设计行政中心,两侧对称布置辅助功能,反映出中国传统空间的围合感和纵深感。
中外各个时期的城市特征(城市设计概论)
2021/3/27
18
欧洲中世纪城市设计
1、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状况 ①中世纪初期城市处于衰落阶段,城市和乡村一样,完全 依附于封建主。 ②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新的城市建筑 类型的产生,出现了新的城市空间。 ③中世纪中期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 心位置。 2.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 (强调与自然地形的有机配合,不刻意追求对称规则)
27
2、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②城市建设集中在市中心与广场
圣马可广场
2021/3/27
28
4至15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 城市生长出现了新的规模。阿尔伯蒂(Leone Battista Alberti)的《论建筑》一书是文艺复 兴时期建筑成就的总结。他继承了维特鲁威 的思想理论,提出理想城市(Ideal City)设计 模式,以便利、美观为城市设计主要原则。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产生城市
2021/3/27
4
城市设计的缘起
一、城市的形成
“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政治、军事 目的而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
“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 品交换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 向。
2021/3/27
5
城市设计的缘起
并在规模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予以实现。当代美国著名城
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家艾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
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把这一时期城市设计方法总结为
“以空间、轴线、建筑实体、连锁空间、建立张拉力及
延伸等连接发展模式”
2021/3/27
13
古罗马城市设计
1、时代背景
①古罗马时期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②罗马征服了大部分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中有关名词1.用地面积:指所用基地(地块)四周红线框定的用地总面积。
单位:公顷(ha) 1ha=10000㎡2.建筑红线:指建筑用地相互之间的用地分界线。
不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建筑物的平台、窗井、基础、地下管线等不允许突出红线。
3.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分界线。
4.建筑高度:也称建筑极限控制高度。
指建筑物的最大高度。
限制建筑物最大高度以控制建筑物对空间高度的占有,保证空中航线安全及城市天际线控制等。
5.建筑范围控制线:基地上用以标定可建建筑区域范围的界线。
受红线后退及其它因素影想,基地上可建建筑的范围比红线标定的范围小。
建筑范围控制线与红线之间的用地归基地持有者所有,可布置道路、绿化、停车场及某些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等,并计入用地面积参加其他指标的计算。
6.建筑密度:又称建蔽率。
指基地上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基地总用地面积的比率。
(%)7.容积率:指基地内各类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基地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比值为1~2时,基地上可建多层建筑;比值为4~10时,基地上可建高层建筑。
(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通过给定基地容积率,可限制基地上最大总建筑面积。
城市类型按城市性质分类:(一)工业城市又可分为:多种工业城市单一工业城市(二)交通港口城市又可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三)中心城市(四)县城(五)特殊职能的城市又可分为: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游览、休疗养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按人口规模分类:1.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2.大城市:人口50 万以上不足100万;3.中等城市:人口20 万以上不足50 万4.小城市:人口不足20万。
分析拟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避免两种倾向:1.以城市的“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2.不分城市基本因素主次一一罗列,失去指导规划与建设实践意义。
确定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定性分析: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
经济职能的定量分析从三方面着手:1分析主要生产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主要生产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
利用同一经济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分析,以其超过部门结构整体的20~30%为主导因素。
3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所占比重的大小来表示。
城市人口的构成(一).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二).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
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生育率、和就业结构。
(三).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分等组合情况。
影响城市住宅类型的选择,城市生活的文化设施的配置,城市生活居住区的组织。
(四)劳动构成:亦称城市人口构成,指人口按分类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
城市人口分类:1.劳动人口:包括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2.非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劳动构成是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职业构成:指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即职业类型)划分,各占总人数的比例。
职业构成反映城市的性质、经济结构、现代化水平、城市设施社会化程度、社会结构的合理协调程度,是制定城市发展政策与调整规划定额指标的重要依据。
职业类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第二产业:工业、地矿业、建筑业、交通邮电业;第三产业:商业、文、教、卫、金融、广播等其它行业。
城市人口的变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者之和构成城市人口增长值。
(一).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加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二).机械增长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的机械增长的人口数对年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千分率。
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三).人口平均增长速度(或人口平均增长率)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或者两者合计的增长)。
根据城市历年统计资料,可计算历年人口平均增长数和平均增长率,以及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平均增长数和平均增长率,并绘制人口历年变动累计曲线。
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1.劳动平衡法:是我国城市规划中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有较大发展、国民经计计划比较具体落实、人口资料比较齐全的城市。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基本人口的百分比=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1-服务人口百分比+被抚养人口百分比)2.职工带眷系数法:适用于估算新建工业企业和小城镇人口的发展规模,以及确定住户型式提供依据。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人数或=职工总数×居民系数*带眷系数:指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
3.综合平衡法:以国民经济为依据,对城市人口增长采用自然增长规律和机械增长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规划期城镇总人口数= 城镇现状总人口数×(1+年自然增长率)+新增职工人数×居民系数±机械增长人口数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指在城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
一般分常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动人口两类。
流动人口比例直接牵涉到城市交通、商业、服务行业等的规模与布置,是影响城市规模的重要因素。
城市用地条件分析与适用性评价(一).自然条件的分析1.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
(1).建筑地基地基构成情况及地基承载力。
(2).滑坡与崩塌(3).冲沟冲沟的分布、坡度、活动、发育条件等。
(4).地震地震烈度(基本烈度、设计烈度)(5).矿藏分布与开采情况。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1).水文条件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等。
(2).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动态条件。
3.气候条件(1).太阳辐射(2).风象风向、风频、风速,风玫瑰图。
(3).温度(4).降水与湿度4.地形条件(1).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
(2).地面高程、高差等是设计依据。
(3).地面坡度对规划和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4).地形与小气候有关。
(5).地貌对通讯、电波有一定影响。
(二).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评定)用地评定是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来鉴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
(三).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分析1.建设现状条件:是指城市现存的各项物质内容的构成形态与数量的状况。
(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方面;(2).城市设施方面;(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
2.工程准备条件:地形改造、防洪、改良土壤、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滑坡等。
3.基础设施条件:为支持工程建设和建成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必要的基本设施。
“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
通常将用地分为三类:一类用地: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城市用地的构成类型中、小城市:市区,郊区。
市区内有各种用地,郊区有若干乡、镇构成。
大城市、特大城市:市区,近郊区,近郊工业区,远郊区,卫星城。
用地平衡表(二).用地平衡表的作用:通过编制用地平衡表,检验城市各项用地的分配比例以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定额指标,为合理分配城市用地提供必要依据。
1.反映城市土地使用的水平和比例,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2.用以比较城市之间建设用地的情况;3.作为规划管理单位审定城市建设用地的必要依据。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反映城市生产、生活中有密切联系并随着城市发展变化存在一定协调关系的各项建设用地。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形态:1.集中紧凑:用地布置比较集中,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也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方便居民生活,节省建设投资。
多采用这种布局型式。
2.分散疏松:受自然地形或交通干道的分隔,形成若干分片或分组,就近组织生产生活的布局形式。
比较分散,联系不便,市政工程设施投资高。
1.工业布局影响城市布局;2.协调工业区与居住区、工业区与交通之间的关系:(1).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2)有污染的工业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3).工业区与水陆交通系统要有良好的配合3. 兼顾旧区与新区的发展需要:(1)明确科学、合理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2)新区与老区要融为一体、协调发展;(3)妥善安置开发区与中心城的关系。
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城市用地结构清晰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一个标志。
结构清晰是反映了城市各主要组成用地功能明确,各用地之间有一个协调的关系,同时持有安全、便捷的交通联系。
要注意:1.城市各组成部分力求完整、避免穿插;2.分析研究城市用地功能组织时,充分考虑使各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使城市交通有很高的使用效率。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城市道路来实现的,城市道路系统是联系各功能区的“动脉”,通过“动脉”的活动,强化各区的功能;3.反对从形式出发,追求图面上的“平衡”。
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1.合理确定第一期建设的方案;2.城市建设各阶段要互相衔接、配合协调;3.加强预见性,布局中留有发展余地。
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比较(一).从不同角度多做不同方案。
(二).方案比较的内容:1.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等条件;2.占地、迁民情况;3.生产协作情况;4.交通运输条件;5.环境保护;6.居住用地组织;7.防洪、防震、人防等工程设施;8.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9.城市总体布局;10.城市造价。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完整的交通系统由两部分组成:1.各分区内部交通系统:联系各分区内生产和生活用地,使居民上下班及日常生活活动在较小的范围内即可解决。
2.全市性交通系统:联系各分区之间的交通,主要解决城市货运以及各分区之间客流、货运的交通。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
干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
单位:公里/公里²干道网密度越大,交通联系越方便,但过大会造成城市用地不经济。
干道间恰当距离为600~1000米,相当于干道网密度为2~3公里/公里²。
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大部分城市的道路按三级划分: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活动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红线宽度为30~50米;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度为25~40米;支路(街坊道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为12~15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