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那小学校史简述
参观学校的观后感5篇
参观学校的观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search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参观学校的观后感5篇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我们对影片的评判和分析能力,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参观学校的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定海小学校史室解说词
定海小学校史室解说词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xxx小学校史室参观。
让我们今日一起走进xxx小学校史室,xxx小学校史室开设于,xxx年,至今已有xx多年的历史。
,xxx年,xx月校史陈列室被列为舟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x小学校史室自建成开放后,由学校校长、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负责管理、宣传、讲解。
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也络绎不绝,还常常有国外的友人、城区中小学师生和机关单位等来校史室参观学习。
今天让我一起走进位于学校体艺馆一楼近98平方米的校史室,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门口旁的“让历史见证”的画板,还有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xxx校长音容笑貌依旧,仿佛诉说着那段与红色相遇的故事。
接着,让我跨入展厅内,看台上陈列的是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看到上面的文字,让人感受到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仿若自己已置身于那个鲜活的历史之中,重新发现和认识这所百年名校。
xxx年xx月,中国共产党在xxx的第一个组织——xxx独立支部在这里诞生,成为领导xxx工农运动的中心。
xxx年至xx年,xxx区委和xxx地委先后派员来xxx,都以xxx 小学为落脚点。
xxx年xx月,xxx县委工作委员会也成立于此,领导xxx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到校史室墙上,这里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校门、教室和校徽、校园,以及校歌、校训,反映出了这百年老校的沧桑变化。
校史前言
呼伦湖畔,无际草原,青史留痕,厚德载物,教人求真,求做真人,校史明志,启鉴后人。
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文明的传承绵延不息。
旺泉小学诞生于1963年(简写校名更迭),自建校至今,亦已半世沧桑,校址几经变迁,校名几度更迭,历任()届校长,一路走来,既有披荆斩棘第高歌奋进,亦有文革十年的低谷徘徊,更有创新发展的欢呼雀跃。
旺泉小学筚路蓝缕,自强不息,书写了一部充满奋斗与追求,光荣与梦想的历史,如今旺泉人更是求真务实,矢志不渝,散播知识种子,开启智慧门扉,以丹心和热血,谱写华美乐章。
莘莘学子,奋力拼搏,昂首云天,汲取知识营养,以青春和热血,实践强国诺言。
这里是我校五十年发展的缩影,一件件历史文物印记这我们走过的脚印,一幅幅新旧照片见证了我们渐行渐强的发展,字里行间有半个世界的风雨沧桑,奖杯、锦旗所说这几代人的追求奉献。
我们以空间的有限展示时间的渺远,虽不能涓滴无遗地呈现旺泉小学五十年来的方方面面,但至少可以勾画出旺泉小学这个独一无二的文化生态的轮廓。
当这无比壮丽的史诗画卷缓缓展开,当您静静地站在每一块展板前,我们真诚地期待有那么一幅画面,一段文字能让您怦然心动或神思飞扬。
总结前人的经验,续写明天的辉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但终因时代风云变幻,我们难以展示她的风骨容颜,只能以偶拾的方式,录下她的一些片段,以见证过去的坚实,祝福美好的明天。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1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我们都没有参观过校史馆。
所以,当我们听到徐老师说能在校史馆里待20分钟,并能看些校史资料后,我非常兴奋,心想:终于有机会去校史馆了,这回我一定要好好参观参观。
来到校史馆,一些名人资料啦、奖杯啦,全部映入眼帘,我赶紧拿出笔记本记起来,因为认真记了,所以现在写作文才有题材。
前天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我们学校不愧是百年名校,就连著名的校友也这么多:像航天学家黄本城;画家张树云;书法家邹梦禅;高级经济师曾联松等等著名的校友。
既然说到校友,那我也来介绍一下校的创办人——孙诒让。
孙诒让先生,又名德通,字仲容,号籀庼,生于瑞安城关,祖籍潘岱砚下村,孙衣言子。
近代教育家,清同治六年中举人。
我要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比如多做大扫除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现象就上前提醒,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承下去。
百年的历史孕育的百年文化,百年的文化传载了百年的梦想,百年的梦想铸就了百年的辉煌,百年的风韵见证几代人的成长,愿世纪实小拥有更辉煌的明天!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212月28日这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x大学校史馆,校史馆里究竟有些什么呢?来到x大学后,来接待我们的是研究生吴燕姐姐,这次参观与以往别的的参观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导游或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而这次吴燕姐姐“抛”出七个问题,让我们带这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吴燕姐姐的问题一提完,同学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射”进了校史馆。
我也随着人流冲进了门。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x大学的校风和校训,我马上抄了下来。
再低头一看,地上有一块玻璃,玻璃下记载着x大学的创立日期和创立人。
一下子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兴。
接着我又站在资料室门口向四处浏览了一会儿,才发现了我要找的'资料,那是x大学五位校长的名字和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位牙科毕业生的名字。
小学校史
博白镇第三小学简史一、博白镇第三小学办校历史。
博白镇第三小学创建于1988年6月(原校址博白师范内),1993年搬迁到现校址,至今已有27年的光辉历史。
1996年被定为县龙头小学之一。
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组织的“两基”评估验收。
二十七春秋易序,二十七年筚路创业,学校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办学业绩显著辉煌,为县、内外各初中输送了大批优秀加特长的学生。
一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广大校友的关心支持下,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建设“花园式”校园,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在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不断改革探索,成果丰硕。
学校服务两个居民委,服务区人口50000多人。
整个校园占地面积18003平方米,有教学楼3 幢,建筑面积9929平方米。
现有55个教学班,学生4671人,教职工18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78人,教师合格率100%;领导18人。
二十多年来,学校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深化改革,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学校逐渐成为县内外闻名的一所小学。
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和校园建设的蓝图已定,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博白镇第三小学一定能够跻身广西乃至全国名牌小学的行列。
二、教学宗旨学校办学宗旨是: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孝德、科技为两翼,建设一流的学校管理、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创新人才的特色育人学校(简称为“一体两翼五一流”)。
三、所获荣誉学校先后获评为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雏鹰大队和尝试教学先进单位、全国“红领巾,手拉手”助残先进集体以及区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区文明庭院、区“红领巾”示范学校、市文明学校、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和市支教先进单位;并多次获县教育教学成果突出奖。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解说词一、导入词:各位领导,来宾(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紫阳第一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
走进今日紫阳一小,你首先看到的是西大门两旁的对联:上联是“儒学山麓传世纪薪火承前启后”,下联是“朱子庙址育万千桃李继往开来”,她告诉我们,这所百年老校是在孔庙、朱夫子庙的原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到今天(2012年)已109岁了。
二、各篇章解说词:(一)跨入校史陈列室,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参观线路图“,它告诉我们,这个校史陈列室分别由“概述——百年图强历程——今日紫阳一小——园丁风采——桃李芬芳——百年校庆” 六大篇章组成,其中,“百年图强历程”又分“清末初创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四个部分。
(二)下面,我们按顺序参观。
这是介绍紫阳一小数次历史演变的概述。
她共记载了紫阳一小所经历的十八次校名变革,每一次变化都留下了一定的历史印记。
旁边照片所示的就是各个不同时期紫阳一小留给我们的印象:不同时期的校门、教室和校徽、校园,富有灵气的校歌、校训,都反映出百年老校的沧桑变化。
(三)紧接着的是不同时期的办学历程:清末初创时期,以地方绅士和族立学堂为主,学生二三十人不等,靠毛茶捐为常年办学经费。
这是《皖政辑要》对清末初创情况的记述,这是清末董氏学堂的学历证明,这是清末时期自编的乡土教材——《婺源地理教科书》。
民国时期,学校逐步形成规模。
民国初年,学校办办停停,由潘兆瑞、程学典等校长一直坚持到民国十一年,改校名为县立诚立小学,举江家瑂为校长,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国二十年,地方士绅力举程可式出任校长,学生近四百人,校内体制健全,办学设施日渐完善,婺源教育兴旺发达由此开始。
民国三十四年,学校改简师附小,开始增设简师班,部分学生由此参加了革命队伍。
中心小学校史(全1)
牛家镇中心学校校志概述牛家镇中心学校的前身是满洲国松江省、双城县爱良村办的国民优级小学,对学生进行的是奴化教育。
公元一九四五年的八月十五日光复以后,国民优级小学改称牛家中心小学,归属于松江省拉林县。
文革时期改称政新小学,粉碎“四人帮”以后又称牛家中心小学,公元二零零五年一月教育体制改革后,教育办和中心小学合并,统称为牛家中心学校。
光复以来,中心学校已历经六十几度春秋,二十一任校长。
这段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建校以来到文革期间(1947.3——196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6——1976.10),粉碎“四人帮”以后整顿改革发展时期(1976.10——2004.12)。
机构改革后(2005年1月——现在)。
各时期简况如下:公元一九四五以来,中心学校就是一所有六个班级的完全小学。
在文革前一段时期内,由于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稳步发展,到公元一九六五年止,主校已达十七个教学班,设南分校两个教学班。
这时期学校由于执行了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使用统编教材,有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也不断地提高。
文化大革命时期,同其它学校一样,中心小学也:“停课闹革命”,使许多教师遭受迫害,规章制度和学校财产均遭迫坏;学生不安心上课,“只升级,不学课”,造成了有文凭而没水平的现象。
这期间,学校增设了初中班,全校达二十四个教学班,教职工四十名,学生达九百余名。
政新村于公元一九七一年拨给学校七十五学农基地,支持学校开门办学。
学校又相继开办了砖厂修理部、电焊条厂,养了车马,开了豆腐房,但又都半途而废,相继破产。
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教育有了恢复和发展。
由于有了新的教学计划和统编教材、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到一九八六年,全校增至二十六个教学班,教职工四十一名,学生九百三十二名。
同年,学校又修建了一千零五十平方米的砖瓦结构校舍,使学校建设有了相当规模。
这期间,学校教育秩序很快恢复,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各项设施也相继添置齐全。
农村小学校史范文八篇
农村小学校史范文八篇百年校史百年辉煌石鼓区角山乡三星小学(前身三官町小学),自1949年创建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
角山乡三星小学曾是一个庵子。
历经百年风霜,在前人与后人的共同努力下,使我们学校培养出一大批时代发展的优质人才,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1949年解放后,国民党水洋交通队队长蔡耀江任三官町小学校长。
蔡校长在任职八年当中,遵照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按上级指示精神办学,学制五年,学校一派生机。
1957年,蔡校长被划为“右派”、“历史反革命”,病丧牢中。
从而,1957年9月至1959年1月,学校没有校长。
1959年2月,学校更名为“角山乡三官町片校”,刘富和同志担任校长,任期五年。
刘校长在职期间,学校兴旺发达,分管七所小学(杨泗、三星、角山、莲花、利民、和平、五星)。
学校遵照上级指示精神,健全学校各项制度,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964年9月至1970年1月,范树生同志担任三官町小学校长。
1969年角山乡马头山和三字墙内,学校别名“何书房”。
1970年2月,学校更名为“角山乡三星小学”,何良斌任校长。
何校长在任职两年当中,狠抓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得到了规范。
1972年8月至1980年7月,李举仁、伍枚连、何英丽分别接任三星小学校长。
他们在任职期间狠抓校风、学风、班风,端正了办学思想,教学质量好。
1980年9月至1994年1月,何良斌、何良涤、李顺一、汤凯辉同志分别担任三星小学校长,一共走过了十四年春秋,他们在任职期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制订了《教师出勤管理制度》、《小学教学质量奖罚制度》,教学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走向了新历程。
1996年2月,学校更名为“角山乡中心校”,分管三星、杨泗、角山、莲花、云山、五星、前进、杨岭、旭东九所村小。
黄道阳校长在任职四年当中,全面贯彻党的义务教育方针,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学校充满了活力,教学走向成功。
猴场乡补那小学校史
猴场乡补那小学学校简史猴场乡补那小学2008年12月24日补那小学(撤并前,原名为高潮小学)建于一九六九年九月,座落于猴场乡补那村一组,原是一橦石木结构的二层楼瓦房。
共有六间教室,两间小保管室,当时从大队里抽出稍有文化知识的人员(代课教师)参与任教,主要由王敏高老师具体负责,开办到一至五年级(完小),共有学生近二百人。
后来由于年久失修,木头、木板腐烂,已经倒塌。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把高年级(三年级以上)转到包包民族学校就读,一、二年级就采取师生分散设点教学(新寨、补那、平寨等教学点),都借用民房进行教育教学。
后来,得到人民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团体的关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一九九二年初,上级部门投资购买建筑材料,支付主体教学楼的施工费用,在村委领导班子大力帮助下,动员补那村村民出工出力运输水泥、钢筋、火砖、石头,无偿提供煤灰等,经大家的共同努力,于一九九三年三月份已修建好校园占地面积1014㎡,建筑面积320㎡(六间教室,两间小保管室)的教学楼,并同时交付学校使用。
一九九三年春季学期,从片区中心学校(包包民族学校)调专任教师王文其老师到补那小学具体负责管理,当时一共只有4名老师,其中有2名是民办教师。
处于此种条件,当时只能设办一至四年级,共有学生一百五十多名。
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于一九九九年初,老校长王文其老师退出教育工作籍。
一九九九年春季学期,受乡人民政府和教辅站的委托,任命赵明同志负责管理。
得到政府、教育局、教辅站的关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逐年调动专任教师和聘请代课教师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
于二00六年秋季学期,学校共有5名专任教师,1名支教教师,3名代课教师,开办六个年级,共有学生180多名,成立了村级完小。
出乎意料之外,好景不长,到二00七年秋季学期,1名专任教师因病去世,支教教师支教年限满,代课教师嫌代遇低,自然走人,学校只剩下4名专任教师,只开办到三年级,有学生49名。
一座图书馆中的学校
一座图书馆中的学校作者:谢玲马雪晴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18年第05期常州市博爱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7年的老校,原名武进县丰西乡第十一初小,1952年更名为常州市博爱路小学,2003年又更名为常州市博爱小学。
2015年8月,博爱小学进行原地重建,在发扬悠久厚重的学校文化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成为了一座“图书馆中的学校”。
走进博爱小学,可以看到主体建筑的外墙就像一个巨型书架,一层一层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本本超大型图书。
据博爱小学校长巫惠群介绍,学校以整体打造“阅读环境学习社区”为目标,力求营造一种全景式的学习环境、全息式的学习氛围及资源型的学习空间,最终向着更高的办学品质发展。
那么,这座图书馆中的学校是如何诞生的?都设置了哪些“场馆”,有哪些“馆藏”?孩子们在这样一所学校中是如何阅读、全面成长的?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深入走进校园,开始对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学校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打造多维空间,校园处处溢满书香图书馆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天堂,学校是学生心灵的家园。
博爱小学是如何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学校现任校长巫惠群,她创造性地提出了“图书馆中的学校”这一理念。
而谈起这一理念的缘起,巫校长首先为记者讲了一个故事:2011年9月的一个中午,她突然听到办公室外面传来了一阵哭声,出去一看,发现一个女孩两眼通红。
巫校长连忙问原因,这时旁边的一个同学抢先解释说,这个女孩想借阅《哈利·波特》,可连续排了两个中午都没轮上,书没有借成,所以很伤心。
这件事给巫校长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她这样问自己:“如果学生连借一本书都这么困难,还怎么让他们大量阅读?还怎么让阅读成为学生成长的厚重基石,成为博爱小学的亮点和特色?” 2012年初,正值校安工程改建,整个校区都需要原地重建,“我当时就想,机会来了。
我们要建一所图书馆中的学校,要让书本就在学生身边,让学习随时发生。
”巫校长说。
环境改造人,氛围塑造人。
学校校史档案与校文化建设
学校校史档案与校文化建设李娜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中心小学264100摘要:校史档案是记录了学校自建立至发展变迁过程的文献资料,凝聚着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校园文化继承、弘扬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是追溯学生知识教育成长的摇篮,其校史档案更具文化表现力。
本文具体分析了小学校史档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突出作用,重点研究各种措施以完善校史档案、促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校史档案校园文化小学一、小学校史档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突出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与历届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意识中逐步形成自身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学校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为运动方式而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文化韵味和历史魅力的精神产物。
校史档案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与核心。
小学校史档案是依据历史的前提下,对学校的发展的总结,是文化建设重点弘扬部分。
1.校史档案有利于学强化校教育理念小学的校史档案记载了学校的办学并发展历程,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育人准则,概念性的阐述了其文化内涵和修养,有利于吸引家长的眼光、吸引大量的生源。
小学校史档案中也记载从本学校走出去在更长远的求学历程上取得了优秀成果的学生,以此彰显自己的教学能力并激励学生学习。
小学生的思想是非常容易塑造的,学校可以通过校史档案的建设,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2.校史档案有利于促进学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校史档案记录了学校的所有活动和改革经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回顾自身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案例,以史为鉴,汲取成功经验、失败案例,在教学探索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自己。
很多小学的教学生涯源自建国初期,它们的育人方式和准则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儿童,促进地区甚至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校史档案展示了各所小学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从而反映了校园文化的变迁与完善,对新时期校园文化的创新有有效的指导作用。
马场镇波那小学观看优秀影片活动总结
观优秀影片做文明少年
---------我校组织观看第34批向全国中小学生
推荐优秀影片节目
为了进一步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育人功能,推进学校影视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我校在4月15日利用中午活动时间,组织我校学生观看优秀影片《镇海保卫战》。
《镇海保卫战》以中法战争为背景,再现中国近代反侵略史上唯一取得全胜的重大海防战役,展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正能量。
同时,影片也深刻揭示了晚清政府官员腐败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机,组织学生观看这部电影,对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要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地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奉献力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观影之后同学们不仅为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所折服,更为法国的侵略行径所不耻。
都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级爱国热情。
信息提供者:陶玉向
图文:陈洪忠审核:周维华。
奥运黄春微+永嘉外国语实验小学
该校所有教师均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专业知识背景。
教师资格
该校实行晋升制度,根据教师的年度考核结果、工作表现等因素进行晋升,同时设立了多种奖励制度,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晋升制度
教师资格及晋升制度
该校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培训计划,包括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课程、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等,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03
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办学特色
每个班级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
国际化教育
多元化课程
校园文化建设
与多个国家的优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包括语言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等,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学生互访与体验
教师培训与合作
与国际学校的合作项目
开展国际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合作等项目,加强与国际学校的合作与交流。
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材和教学方法,与国际学校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
学生国际交流活动及成果展示
06
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及展望
建立高效课堂
以“课堂革命”为突破口,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办学成果
学生综合素质高,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学生综合素质高
学校的教学质量优异,有多名教师获得省、市级表彰和奖励。
教学质量优异
学校的科研成果丰硕,有多项课题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
科研成果丰硕
学校的社会声誉良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波那小学少先队队员名单
波那小学少先队队员名单
二年级:夏珠蔡昌龙李二妹徐梦芯蔡飞艳黄婷王兆雄罗家庆宋雨宋欢欢陈朝斌熊泽镇
韩梦何吉喜曾红林徐静杨光英杨梅王耀庆三年级:赵伟张龙权蔡琛王维龙柠
四年级:赵林徐俊峰徐梅蔡江丽陈朝霞
五年级:彭娜王锦涛赵丽毕厚会邱天丽杨冬发徐恒徐庆祥曾润和吉欢黄博文王锁夏仕伟韩江
龙黄江波杜安龙杨开心王兆恒张金凤
刘茂花徐霞杨传姜家丽徐远夏仕勇沈明琴
余城郭浩杨明虎
六年级:宋小婷申勇韩武英王春菊龙传敏陈忠品伍建曾雪王芹芹方富林周波王春菊。
嘎那小学学校简介
嘎那小学学校简介
嘎那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创建于1968年,距八嘎乡政府8千米,占地总面积1000平方米。
现在,学校有教学班1个,学生19人,有教职工2人,专任教师2人,其中,达本科学历1人,中师学历1人,是一支作风踏实,教书育人,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学校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各项管理、各项活动之中。
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紧密围绕“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这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为幸福的人生奠基,为成功的人生铺路”的办学理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及特长的培养,开展、跳棋、跳绳、踢毽子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抓好行为养成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还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现有环境基础上进行艺术化,人文化的设计和改造,让每一件物品都发言,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学生的作品、思想表达的窗口。
“园丁勤耕耘,桃李满天下。
”多年来,在师生的齐心努力下,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结出了累累硕果,连续三年的学年度测评,一直跻身全乡前三名。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正朝着创办一流学校而努力。
如今,嘎那小学全体教师正在以崭新的风貌和奋进的思想,带领全体学生以全新的姿态走向未来,走向灿烂的明天。
波绒乡中心小学简介
波绒乡中心小学简介波绒乡位于聂拉木县西北部,离县城130公里,离日喀则403公里,离中尼公路40公里。
全乡有8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总人口2385。
波绒乡中心小学的前身是波绒乡民办小学,始建于1993年,当时只有25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只有200㎡,建筑面积64㎡。
1997年国家投资15万元,新建了两间教室和六间教工宿舍,占地面积达6000㎡,建筑面积1000㎡,当时学校145名在校生和7名教师。
2001年被列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国家总投资58万元,新建了学校校舍,进一步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2007年国家投资75万元改扩建教学楼和学生食堂,再进一步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在2010年7月投资17万元扩建学生食堂.现学校总占地面积达到9711㎡,建筑面积1693㎡,生均校舍面积为5.7平方米,学校图书共1453册,生均图书4.9册。
2010年,我校在校生299人,住校生258名,已开设了6个教学班。
一年级65人,二年级52人,三年级47人,四年级42人,五年级42人,六年级51人,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
专任教师15名,其中3名本科学历,11名大专学历,1名中专学历,专任教师年龄都在22岁-33岁.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18年以来我校不仅是增多学生和教师的数量,而且在培养新人才工作中也有不小的成就,这18年里,我校共培养898名学生,其中623名考到了聂拉木县中学。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学校管理,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了藏语文、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社会、体育、美术、自然科学、劳动技术等自治区教育厅新课改规定的全部课程。
我校将继续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质量立校、科研先导”的办学方针,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狠抓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力争以更完善的管理,更优异的成绩,让社会放心,让广大家长放心,建设成为波绒乡精神文明的主窗口,为全乡做出突出的作用。
学校校史心得体会
学校校史心得体会学校校史心得体会1第一段:引言部分(150字)。
作为一名南华大学的学生,我有幸参观了校史馆,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且难忘的经历。
南华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校史馆记录了该校的发展历程和校园文化,深深地打动了我。
通过参观校史馆,我对南华大学的辉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汲取到了勇气和智慧。
第二段:校史馆的陈列和叙事(250字)。
校史馆的展览布局精心设计,分成不同的时期,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着南华大学的发展历程。
我首先走进百年校园展厅,展厅内壁上挂满了校史的图片,几乎每一张都记录了校园的发展与变迁。
我看到南华大学最初只有几间简陋的教室,但在坚持教育理念的背后,几十年的发展成就了校园的壮丽景象。
我在展厅内还看到了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展板,通过他们的故事,我对南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第三段:展览与互动的结合(250字)。
校史馆不仅通过展览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南华大学的历史,还设置了一些互动区域,使参观者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校园文化。
在互动区,我通过展厅内的电子设备了解到了南华大学的一些历史瞬间,例如第一次图书馆借阅记录、首届文艺晚会的片段,这些细节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南华大学的弥足珍贵的历史。
同时,在互动区还设置了模拟教室和实验室,我们可以体验南华大学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环境,这种亲身参与的体验让我更加珍惜自己作为南华学子的.身份。
第四段:校史馆带来的内省与思考(300字)。
在参观校史馆的过程中,我对南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这些辛勤和智慧的结晶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南华大学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伴随着困境和挫折,但学校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持着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初心。
作为南华学子,我也感到责任重大,要勇于担当,为学校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校史馆还通过展示学校的文化和师生的精神风貌,引发了我对于自己的文化自信和人格塑造的思考。
第五段:校史馆的意义与启示(250字)。
部编版小学数学幼小衔接大讲堂PPT课件
在长达百余年的建校史中,海小积淀了深厚的文 化底蕴,形成了“高质量、严要求、轻负担、有特长” 的办学特色。秉承“致知力行”的校训,在探索全面 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积累不少成功的经验。
学生发展,一切皆有可能 信息素养的养成。
注重基础学力 的提高。
创造性与开放性 思维的培养。
课程理念
强调传统文化教育和道 德教育。
5、爱上阅读。 读,可以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专注度,
语言的习得,离不开耳朵。 读,可以拓宽阅读的广度。
读,可以营造亲子阅读的氛围。
念书给孩子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 去旅行,共同分享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 而亲子之间交换的丰富语言,是 一个家庭最大的财 富。
——松居直《幸福的种子》
幼小关键在于心态 ◆做一个“平和”的家长。 ◆做一个“智慧”的家长。 ◆做一个“懒惰”的家长。
让我们牵着孩子的手 伴着他慢慢的长大
晚霞:大家都很想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但快乐并不意味着 随心所欲,孩子还是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集体中生活。 在家庭中可以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时间从5分钟开始,逐渐 延长至15分钟或更长,以促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
2、培养孩子具有规则意识。
• 别人发言时不随意打断。
• 做完一件事再做另外的事。
• 嘴里有食物的时候不说话。
下午 第四节 第五节(眼) 第六节 学生清校 教师下班
7:15 7:50 8:00 ~8:40 8:40~9:05 9:15~9:55 10:05~10:45 10:55~11:30
1:10~1:50 2:00~2:45 2:55~3:30 4:00 4:30
幼小怎样衔接? 观点一:养成好习惯比学业“抢跑”更重要
课程类型
坂仔中心小学简介
坂仔中心小学简介我校创办于1900年。
前身为“坂仔铭新小学”,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大师林语堂先生出生和幼年就读的地方。
解放初期与“坂仔宝野小学”合并,更名为“坂仔小学”。
文革中,更名为“宝南小学”。
1978年恢复为“坂仔中心小学”。
学校现占地14622平方米,校舍4843平方米。
校园布局合理,呈现“花园化”、“乐园化”、“学园化”。
形成三区(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设有28间宽敞明亮的教室。
配有少先大队活动室、科技室、体育室、仪器室、音乐室、图书阅览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听课室、广播室、教育室、舞蹈室等学习活动室。
活动区里拥有4800平方米的大操场,有60米的跑道、跳远坑、高低杠等。
生活区里有20多间教师住房,36平方米的食堂,26蹲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厕所。
目前我校设有22个教学班,学生986人,教师53人,其中小中高1人,小学高级教师9人,专科学历20人。
我校在邱景川校长的正确领导下,狠抓教育改革,强化学校管理,提出“办特色学校,育全面发展人才”的战略设想,确立了“三优、一特、四会”的特色学校目标(三优:优良学风、优异成绩、优秀人才。
一特: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四会: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创新的新型人才)。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学生主体地位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实验活动。
承担漳州市《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实验项目,取得成果。
总结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县推广,并参加市课题实验汇报课,得到专家一致赞赏。
树立了“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形成了“课堂教学高效,课余生活丰富,学习环境优美”的特色。
近年来,全校有教改成果论文52篇分别在《全国优秀教育论文》、《漳州教育》、及县《教育教学论文选编》上发表;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农村示范学校”、“先进达标少先大队”、市首批“教学常规管理优秀学校”、“课改先进学校”、“优秀少先大队”、“文明学校”、“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那小学校史简述
1940年至解放初期,王思义先生兴办私塾,每生交两斗稻谷作为学费,所授课程为三字经,幼学等课程,校址在现在的波那村小波组。
50年初到60年代末,波那小学由党和政府兴办,校址迁至喂猪房(现在的大波老村和螺丝塘交界处),当时由王安正老师和龙家义老师负责授课和学校的日常管理。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校址迁移到小波那王安华老人住房里边办学,此时由杜开明、陈文俊、胡州明、叶正芳、徐文玉、田兴美等教师负责授课,当时由胡州明老师任波那小学校长。
在校学生有180余人。
1973年到1991年由各生产队投工投劳,捐献物资把学校建在苗子大地,当时教师有王胜忠、尚金文、曾居琴、曾居勇、曾居敏、王正祥、王安正、龙家义、崔明理等教师,办有带帽初中,分小学一至五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增加到350余人,服务半径遍及上下坪寨,六枝龙场、滕家村等自然村寨,住宿生达到50余人。
1992年因地震灾害重新建校于现在的波那新村,先后任教的教师和负责人有曾庆方、尚金文、王恒生、胡兴、尚金荣、周维华等人,学生增加到360余人,因上级安排和部署波那小学和毛栗小学合并,建校到现在的波那小学(波那村和毛栗村的接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