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一地理第二册第4章 第1节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第1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问题1 (综合思维)在图中方框内标注东、西、南、北四个方 位。
提示:四个方格代表的方向:上西下东,左南右北。
问题2 (综合思维)A太阳自__________方升起、_____________ 方落下、正午时太阳在__________方。
提示:东南 西南 正南 问题3 (综合思维)该地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什么方向? 提示:正北。
①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②注记是地图
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③绘制地图时,注记横写应从
右到左,竖写应从上到下 ④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用一样的符号
表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A [图例是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符号,①正确;注记是用来 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②正确;绘制地图、注记应该横写从 左到右,竖写自上而下,③错误;在地图上,所有城市不都是用一 样的符号,④错误。]
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的分布
(1)科技工作者考察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变化,下列属于
需准备的生活用品的是( )
①雨衣 ②防晒霜 ③羽绒服 ④地质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科技工作者对现代绿洲分布的调查,应选取的观察路线
() A.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
B.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东向西
C.沿河流自下游向上游
标上地点,方便使用者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像山川河流和 地标这些重要地形都应当标明,如果画的是纪念地图,那就 把对你有重要意义的地点标出来
绘制 图例
使用者可以据此了解地图上的颜色、标记和线段的意义。可 以用渐变色来表示海拔高度和海洋深度。如果用图标来表示 地理要素,使用时务必在全图中保持一致
4.有关图例和注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复习课件
答案:(1)气温 降水量 (2)全球气候变暖
影响:①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 地;会使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会引起土壤盐渍化等;② 全球气候变暖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暖热气候向极地扩展, 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世界各国改变农牧业 结构;③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中低纬海区台风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还会加剧传染病的流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误区警示易错点:臭氧层空洞只危害人类健康 辨析:臭氧层空洞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而臭氧
层中的臭氧每减少1%,紫外线辐射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将 增加7%,白内障的发病率会增加0.5%。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 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
A.夏季
B.冬季 C.春季 D.秋季
(3)臭氧含量的减少,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 )
A.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B.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
C.导致海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区
D.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解析:首先读图时要注意,图中有两个横坐标,一个是月份,一 个是平均臭氧总量,纵坐标是纬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均臭氧 总量赤道最小,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出现在赤道北侧的低纬度地区, 数值小于240;就季节而言,图中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大值出现 在3-4月份,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大值出现在10月,均为所在半球 的春季。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臭氧含量的减少,会导致吸收紫 外线能力减弱,大量的紫外线透过大气到达地表会危害人体健康, 导致皮肤病发病率升高,会造成农、林、牧、渔业减产。 答案:(1)A (2)C (3)B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55页 0092页 0094页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现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 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第三节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 容量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 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活动
分析探讨京津冀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思考:在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京津冀地区需要注意哪些 问题?京津冀地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京津冀地区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需注意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 问题包括北京“大城市病”; ②区域城市体系失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③产业分工合作不明确; ④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交通路网不完善,区域核 心城市与周边地区联系薄弱;
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4.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课程目 标
学习目 标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 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和突破的重点领域。 掌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重点) 京津冀各自独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为先进的生产力
生态环保 三地协同发展,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要提高资源节约、 一体化 集约利用,提升京津冀生态系统承载力
.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定位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协同治理路径
思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有几条? 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P89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有三条:交通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示意 长江黄金水道布局示意
案例研究
长江经济带地理背景
思考: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理背景是什么?
长江经济带覆盖范围大(横跨我国东、中、 西三大区域)、交通便捷程度高、区位优势 明显、资源储量丰富且种类多样、工业基 础雄厚、产业聚集、城市密集、是全国农 业生产区和工业大走廊等。
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示意 长江黄金水道布局示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3
资源利用方
式
粗放利用
资源利用率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废弃物处置 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
循环经济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 利用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
境问题
合
首页
Z T D 自主预习 I ZHU YU XI
探究
首页
Z T D 自主预习 I ZHU YU XI
探究学习
AN JIU XUE XI
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3)该酒精厂是如何实施清洁生产的? 提示:该酒精厂在生产全过程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所有生产环节 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到了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 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最终排放的消化液作为农肥回归大地,得 到永续利用。该酒精厂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 的良性循环。 (4)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 效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效益、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探究学习
AN JIU XUE XI
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
1-3 4-5 6
4.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5.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教案设计-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理。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面对的是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段,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导。高一1班为理科次重点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强,具备一定水平的地理学科素养。虽然是理科学生,若示例贴近生活,策略允许探究,应可激发地理学习热情。所以教师讲课时应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免去繁琐的知识灌输。
回归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理,巩固重点、难点
提问——我们的校园中有哪些保护环境的方式?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
小组讨论,把能做的环保工作汇总。
一个小组的代表展示讨论和的结果。
激发学生参与环保工作的热情
简要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补充完善笔记
学习
评价
展示2016年学考“环境问题”原题
尝试作答
使学生熟悉考点和考查方式
教学评价
1、在探究任务中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2、利用“猿题库”APP进行课堂检测。
培养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根据环境问题形成原因、机制,得到了环境问题的四个大类。
将书本上给出的具体环境问题进行分类。
完成环境问题的分类
帮助学生将熟悉的环境问题与教材中的分类结合起来
展示部分桂林的环境问题图片
江东村居民燃烧垃圾
桃花江上游河段水污染
灵川县采石场生态破坏
漓江水资源衰竭
关注身边的环境
(发出惊叹)
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严重性和环保工作迫切性的直接感受。
展示学生不断提交的《导学案》任务表格图片。
完善《导学案》
按环境问题的分类,组织各小组代表发言。
每个示例做适当点评。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四章 本章整合
分析角度
分析思路
实例
交通运输 条件
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
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 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展的重要保障
有利于经济发展
主要分析人口数量、人口 高素质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有 人口状况
质量、人口增长情况等 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科技条件 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越发达, 是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土壤、水源 要意义
等自然条件
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 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有利于农业 的发展
主要分析自然资源 美国东北部、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
自然资源条 件
的数量、品质、分 布状况以及资源的 地域组合状况
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 煤炭资源,对钢铁工业的发展十分 有利,从而形成重要的钢铁工业区
第四章
本章整合
地理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自我构建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知识网络自我构建
答案 ①交通一体化 ②车辆导航调度 ③毗连区 ④大陆架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一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
分析角度
分析思路
实例
气候、地形、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
纽,
发达,便于货物迅速运往欧洲各国。第(3)题,不同意
我国企业继续在西欧多国大量建设海外仓的理由可从西欧地
区
、交通便利、建设成本高等方面分析。西欧面积较小
且以
为主,水陆交通便利,重复建设海外仓的成本较高;经济发达,地
价高,建仓成本高。
思路导引答案 适应市场 运费 市场 信息技术 市场 欧洲中部 交 通网络 面积小 平原 题目答案 (1)海外仓采用大规模集中运输,效率提高,运费降低(物流成本降 低);接近市场,物流时效提高,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海 外仓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市场分析、物流追踪等),利于适应市场变化。 (2)德国经济发达,是我国出口商品的重要市场;地处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 越;是中欧铁路的重要枢纽,交通网络发达,便于货物迅速运往欧洲各国。 (3)西欧面积较小且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便利,重复建设海外仓会造成浪 费;经济发达,地价高,建仓成本高。
2012地理精品课件:第四章第一节(中图版必修2)
3.资源短缺
主要原因 水质污染、工 水资源短缺 农业生产用水 量大及降水少 土地资源短 城市建设用地 缺 增加等 利用效率低、 能源短缺 浪费严重 环境问题 典型案例 华北平原的 春旱、南方 缺水 耕地减少、 草场退化等 东部地区天 然气短缺
例1 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
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环保部门开展 了调查。根据下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 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产生“ 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①有较高浓度的一 次污染物(如二氧化氮等),②有强烈太阳光和 较长时间的日照。 材料2:3月24~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 值如下表所示。
思考 2.我国酸雨灾害为什么南方重于北方? 【提示】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特别 是长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国江南各大城市中大多燃烧的是高硫含量 的煤。(2)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微粒均 为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形成的酸雨缺少足够的 中和,北方与此相反。(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 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区地 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气体扩散。(4)南 方温暖湿润降水多于北方。
例2 2008年2月28日,中国首次大学生北极考
察队从北京出发,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进行 为期半个月的考察。以下是考察期间获得的材 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冰雪之都”奥斯陆以前2月的平均气 温是-2℃,而今年2月的极端最低气温仅-2~ -3℃;去年的几个星期,从挪威海域通过北冰 洋,再到白令海峡,出现的无冰地带,比前些 年同期宽了不少。 材料2:北极上空存在臭氧洞,科学家预测未来 15~20年臭氧洞还将扩大。
自然原因: 气候的变 化;人为 原因:人 全球气 类活动排 候变暖 放大量二 氧化碳; 大面积毁 坏森林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
P32图册
• 中国的生态破坏
总结:
生态破坏 表现 环
物质 能量 环 人类 社会 境
境
废弃 不协调 物
环境污染
环 境 问 题
分布
城市以环境 污染为主。
区域性
乡村以生态 破坏为主。全 球 性Biblioteka 发展中国家 比发达国家 严重。
深圳市环保标志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 类 面 临 的 主 要 环 境 问 题
全球 气候 变暖
原 因 危 害
人为原因: 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了变暖 自然原因: 处于间冰期,气温较高
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加剧风 暴潮及洪涝灾害,海水倒灌导致农田盐渍化,气候 异常
臭 氧 层 破 坏 大 气 污 染 酸 雨
危害: 对人体和生物体造成巨大伤害 原因: 人类排放的氟氯烃等 大 气 污 染 酸 雨
酸 雨 的 成 因
生成硫酸、硝酸和金属盐类的颗粒 酸性颗粒随雨水降到地面而成酸雨 硫酸型
酸雨的主要类型
硝酸型
酸雨为什么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
什么是酸雨
PH值小于5.6的雨水就叫酸雨(包括 雨、雪、霜、雾、露、雹、霰等)
①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
酸 雨
酸雨的危害
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 危及人体健康 ①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 目前人们对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还没 有最终定论,但有一点已达成共识,自工 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 大量的二氧化碳(其他温室气体有二氧化 碳、甲烷、氮氧化合物、氟氯烃、臭氧 等),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 暖。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件
0002页 0051页 0093页 0222页 0268页 0385页 0552页 0585页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第三节 地域联系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 理容量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 件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 分布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 件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 件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 容量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 件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0002页 0086页 0175页 0222页 0259页 0329页 0414页 0478页 0580页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 理容量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 分布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 容量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 化
中图版中华地图社高中地理第二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人口密度表示, 单位:人/平方千米。
2006年: 全国人口的平均密度约为:135人/平方千米
(世界平均约为:43人/平方千米)
上海:2930人/平方千米(2008年)
一、世界人口分布
1、各大洲人口分布情况
阅读课本中的表格“世界各洲人口密度”:
找出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洲, 增长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原因是什么?
人口金字塔类型 主要人口问题
形成原因 引发的社会问题
采取的措施 人口发展情况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稳定型、缩减型
人口老龄化
生活、医疗水平高; 社会保障福利好
劳动力短缺,青壮年 负担过重;需求不旺, 影响经济增长
鼓励生育 推迟退休 接纳移民
人口规模减小
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压力
(1)人口金字塔类型? (2)人口特点? (3)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4)产生怎样的影响? (5)应采取什么政策?
控制人口增长 (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发展情况
人口规模减小
人口快速增长
四、我国的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
1、人口国情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资源 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2、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增长型
稳定型
3、人口问题
(1)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2)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3)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4)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
人口发展模式
增长阶段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增长速度 规模
工业化 之前
低增长
高
高
低
缓慢 很小
工业化 初期
地理中图版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四章_第一节_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word版含解析
疱丁巧解牛一、全球气候变暖1.温室气体的变化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4~0.8 ℃,全球气候呈变暖的趋势。
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会增强大气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使气温增高,各种温室气体的变化如表4-1-1所示。
温室气体(前三栏单位均为:10-6ML/L)工业化之前的浓度(1750~1800年)1990年浓度年增值在大气中的衰变时间(年)CO2 280 35 400 1.6 50~100CH4 0.79 172 0.015 10N2O 2.88 31 000 0.8 150CFC110 280 10 80CFC120 484 7 170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变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全球海平面呈大起大落的变化趋势与地质历史上的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距今13万年前后,末次间冰期来临,地球气温较高,大量陆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次间冰期期间,气温起落仍有变化,海平面时而高时而低,在0~50米上下波动着。
至距今约3万年时,末次间冰期结束,进入短暂的末次冰期,地球气温较低,大量地球液态水变成固态冰雪,海平面急剧降低,一度出现末次冰期的鼎盛期,气温最低,海平面低至130米。
其后又进入现代间冰期,地球气温回升,海平面回升。
地球变暖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温室气体具有特殊的性质,它对太阳短波辐射没有多大的影响,放任其进入地球环境;而对地面长波辐射起到了强烈影响,吸收能力巨大,使得地球热量在近期时间内出现了盈余,气温升高。
视野开拓冰芯的研究价值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实现了人类首次从地面进入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冰穹A最高点,测得了-58.4 ℃这一迄今为止在南极冰盖测得的最低年平均温度,取回135米冰芯。
其中108米取自冰穹A最高点,另一些取自这次建立国际共享的自动气象观测站。
这108米冰芯约被分成了150段,每段长度在七八十厘米左右。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学教案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理解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学习重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教学难点】: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 【知识梳理】: 二、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二、全球性环境问题表现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质量降低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基本生态过程即生态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和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类的生存资源衰竭:由于人类大规模、长期的开采与破坏,导致矿产资源可开采的年限不断减少的现象【课堂感悟】人类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可以加速或者减缓自然的变化,无论是什么,超过某种底线就会带来灾难。
A.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B.上空出现臭氧洞,危及人类生存C.地壳下沉D.水土流失使人们丧失耕地12.韩国和日本近几年酸雨危害也十分严重,他们把原因归结为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这主要因为( )A.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B.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C.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核电比重太高D.中国农业大量燃烧秸杆和薪碳林13.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B. 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C. 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D. 大量工厂的废气排放到空中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
据此回答14—15题14.数据表明 (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15.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16、图1为“漫画——圣诞老人划船送礼”其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湿地面积 B.打量排放污水C.过度开采地下水D.打量燃烧矿物燃料二、综合题1、读下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第1节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60分)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下图并完成1~4题。
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2.臭氧层位于( )
A.对流层顶部 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
C.平流层中 D.高层大气中
3.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4.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一个美丽富饶的岛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印度洋的美景、连绵秀美的海滩、郁郁葱葱的棕榈树和热带森林、美丽的珊瑚岛,使塞舌尔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度假胜地,赢得“旅游天堂”的美誉。
然而近年来,海水温度上升,导致塞舌尔海域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迅速消耗着海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
与此同时,浮游生物尸体形成的沉积物为某些海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原本清澈碧蓝的海水变成了暗绿色。
据此回答5~8题。
5.塞舌尔位于北京(40°N,116°E)的( )
A.东北方B.东南方 C.西北方D.西南方
6.导致塞舌尔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水体富营养化 B.海洋污染 C.全球变暖 D.海水温度上升
7.塞舌尔的许多岛屿已是“千疮百孔”,原因是( )
A.海浪机械侵蚀 B.海浪化学溶蚀 C.物理风化 D.风力侵蚀
8.海平面上升将使塞舌尔居民不得不考虑选择迁居他乡,这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社会因素
2008年9月16日,世界气象组织发表了当年南极臭氧层观察公报,公报称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已经形成,面积超过2007年。
据此回答9~11题。
9.导致臭氧层空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B.大量破坏森林植被
C.人们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系统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
D.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的结果
10.臭氧层空洞出现可能会导致( )
A.世界气候变冷 B.人体免疫力降低
C.文物古迹遭破坏 D.降落酸雨,使河湖水酸化
11.保护臭氧层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B.大力植树造林
C.推广新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技术与利用率
(2009·浙江文综卷)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完成12~13题。
12.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13.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护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某年欧洲降水pH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述各国中,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 ( )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E.意大利
(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对于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________ ℃;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_ ℃和________℃。
(9分)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