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名师公开课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的背景知识:《短歌行》的作者、创作年代、历史背景等。
2. 诗文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主题等。
3. 诗的审美鉴赏:诗的语言、韵律、意象等。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短歌行》的作者、创作年代、历史背景等。
2. 自读诗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查阅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主题等,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诗的背景知识,分析诗的语言、韵律、意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诗文,巩固生字词。
3. 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其语言、韵律、意象等,下周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文所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包含诗文内容、生字词、作者背景等资料。
2. 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学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 投影仪:确保课堂教学过程中能顺利进行投影展示。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互动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7篇)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时期。
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
二、检查自主阅读:1.了解曹操其人及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短歌行》公开课
志
一统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全诗着眼点:
忧
全诗落脚点:
志
功业 低沉
贤才 昂扬
一统天下
探讨写法
诗人是如何曲折地表达出他求 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 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 用典的作用: 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 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 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2.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绝
展示内容 展示组 展示位置 点评组 质疑组
探 究 问 题 6、7组
1:作者 究竟忧什 么?
前黑板
探 究 问 题 8 、 9组 后黑板
2:诗中 曹操是如 何抒发这 种忧?
1 、5 组 自由
2、3、4 自由 组
展示说明:
1、展示者书写工整,答题规范。 2、非展示者继续讨论其他问题。 点评质疑要求:
借代
何以解忧?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唯有杜康。
艺术手法鉴赏
登幽州台①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①注释: 幽州台: 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 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 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 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 及见到, 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 只 见茫茫宇宙, 天长地久, 不禁感到孤单寂寞, 悲 从中来, 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
1组 前黑板 7 组
质疑组
自由
预习案 2、3组 后黑板 8 组
直译诗句2
自由
预习案 直译诗句3
4组 前黑板 抽签决定 自由
预习案 5、6组 后黑板 9 组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课件
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了多种 修辞手法,如比喻、用典、借代 等,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结构
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感慨开 头,以抒怀和劝慰结尾,中间穿插着 对贤才的渴求和珍视。
韵律
诗歌韵律和谐,语言优美,每句诗的 字数和韵脚都安排得恰到好处,读起 来朗朗上口。
03
《短歌行》的思想内涵
。02《短歌行》的文价值诗歌的主题和情感01
02
主题
情感
曹操的《短歌行》主题是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中表达了曹操对时光荏苒的感慨,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以及对贤 才的渴求和珍视。
诗歌的意象和修辞
意象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对 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等,营造出一种苍凉 、慷慨的氛围。
,笔力矫健。
04
05
《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和背景
《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所作 的一首四言诗。
当时曹操已经平定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正准备南下统一全国。然而,他面临着 众多强敌和内部矛盾的困扰,形势十分
严峻。
曹操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功 业未成的感慨,以及对贤才的渴望和招 揽之意。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 展现出曹操作为一代豪杰的胸襟和气度
《短歌行》所表达的思想与现代许多 文学作品的思想是相通的,共同反映 了人类对生命、对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
形式关联
《短歌行》采用的形式对现代诗歌的 创作形式产生了影响,许多现代诗人 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形式新颖、内 容独特的诗歌。
THANKS
诗中曹操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现 代人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 奋发向前。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的基本情况。
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
运用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
对曹操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短歌行》的背景、诗意和主题。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3.3 文本细读法: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对比分析法:比较《短歌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引入《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4.2 文本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4.3 讨论与提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回答学生的问题,解答疑惑。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针对学生的难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短歌行》及相关注释、译文。
6.2 参考资料:关于曹操和《短歌行》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6.3 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7.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生命吟唱——《短歌行》与《归园田居》一、对比导入,知人论世一个生活在汉末三国时代,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统一北方;一个生活在东晋末南朝宋时期,曾任小官,弃职而去,归隐田园。
一个是拨乱世的英雄,要建功立业,广纳贤才;一个是田园诗人,要远离官场世俗,躬耕自乐。
人生境遇不同,追求不同,心境不同,诗作风格不同,一个慷慨悲凉,一个平淡自然。
他们多找到舒适安放自己灵魂的生命状态,发出自己独特的生命吟唱。
二、朗诵揣摩,感音乐美引领学生诵读体验,在音准、节奏、流畅、情感方面注重调整。
把握节奏上的轻重、停连、快慢、长短、高低,来展示情感的变化和起伏。
四言诗,二二拍,多为忧思悲凉,亦有慷慨豪迈之声。
五言诗,二三拍,多为归家所见所闻,充满欢欣。
三、品读诗歌,赏艺术美结构严谨:两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分别围绕主题词如何展开全诗歌?《短歌行》“忧",忧什么?为何忧?《归园田居》“归”,从何归,为何归,归何处,归如何?2赏析手法:(1)比喻:譬如朝露,指出人生短暂“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将贤才比喻为喻为高空的明月,何时摘取?美好而又遥远,可望而不可即。
又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匠,何枝可依”中乌鹊难以停靠比喻贤才尚在徘徊的情景。
(2)引用和化用:“青青子衫,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诗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
又如“哟哟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竺”也是引用《诗经》诗句,其意在表达诗人期待贤者的热诚。
比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3)远近、动静、视听结合描写景物。
四、玩味诗歌,悟情感美《短歌行》中作者忧愁,正因为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对贤才充满期待,竭诚欢迎;贤才遥不可及且又徘徊择主;求贤若渴,在于诗人要向周公那样建功立业。
7.1《短歌行》-优秀公开课获奖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
英雄的慷慨悲歌
主旨归纳
诗人在诗中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 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表 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
天下三分月色 两分尽在曹家 三国时代
是历史的丛林地带 云蒸霞蔚,郁郁葱葱 尽管 处处是战乱和争逐 时时是逃奔和死亡 却在乱世的缝隙间 叠起了辉煌的文学成就
三国时代 是历史的丛林地带 云蒸霞蔚,郁郁葱葱 尽管 处处是战乱和争逐 时时是逃奔和死亡 却在乱世的缝隙间 叠起了辉煌的文学成就
短歌行
英雄志家国,因感时光逝; 心存归心盼一统,人才盍不归?
导入
• 苏轼在《赤壁赋》中曾借客人之口评价一位英豪“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顺流而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那这位英雄,在手握大军,将成大事之时,又会赋何诗 呢?
• 今天我们走进曹操的《短歌行》,领略这位英豪的内心世界。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原是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 故尽礼娱宾。
此处表达贤才若来,对贤才的礼遇。
求贤不得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明确: • 比喻:贤才喻为明月。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暗喻贤才难得 • 大意:天下的贤士们呀,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想象贤才归已
《龟虽寿》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 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老骥长嘶,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激励人心 的意绪情感。
期盼人才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确:比喻、引用 • 以《子衿》中的思恋爱人,表达对人才的渴望;同时隐含着“子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优秀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短歌行》的原文及其翻译。
2.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3. 《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分析。
难点:1. 《短歌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2)引导学生回顾《春望》等之前学过的杜甫诗歌,巩固对杜甫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杜甫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修辞等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分享自己对本诗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短歌行》。
2.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短歌行》。
3.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艺术特色分析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短歌行》的文本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短歌行》与其他杜甫诗作的不同之处。
3. 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古代文人,深入体验杜甫的情感世界。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一、教案基本信息《短歌行》的公开课优秀教案参考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等。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友情、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感受古代诗人的人文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及主题解读。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难点: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情感。
理解古代诗人所表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关注《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韵律。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从价值观的角度解读《短歌行》。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欣赏与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短歌行》的文学美。
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感悟文章。
3. 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简要分析其文学特色和主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内容、创作背景和文学特色的理解程度。
3. 技能提升: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提升的朗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短歌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短歌行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内容,掌握歌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短歌行》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歌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录音机、黑板、多媒体投影仪等。
2. 材料准备:《短歌行》的歌词、相关资料和图片的复印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回顾一下中国古代诗词的学习,回忆一下他们曾经学习过的古文词曲,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短歌行》。
2. 学习《短歌行》的背景知识(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短歌行》是南朝梁代文学家陈亮创作的一首戏曲。
教师简要讲解该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陈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该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听课文录音(15分钟)教师播放《短歌行》的录音,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朗读歌词,使学生逐渐熟悉歌词的内容和韵律。
4. 分组合作学习(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一段《短歌行》进行分析和讨论。
要求学生从歌词的意义、音韵、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思考,并撰写一份简短的小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 小组展示和讨论(15分钟)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讨论。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加深他们对《短歌行》的理解和认识。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扬,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了解、欣赏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短歌行》,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意识。
《短歌行》课件-(公开课)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 诗人为何而忧?
忧:贤才难得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
时光易失, 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曹操——一代枭雄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 操
奸贼
奸雄 英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曹操——一代枭雄
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 定乌桓、降刘宗、走赤壁、克马超、收张鲁、 封魏王
关于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 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理论上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要接》。 作为文学家:精通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 中,也常常横槊赋诗。“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风格苍劲悲凉。
短歌行
曹操· 短歌行.mp3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 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 龟虽寿》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 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 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短歌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短歌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短歌行》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对于《短歌行》内容的研究,引导学生审视社会现实、人性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2.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 理解《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4. 分析《短歌行》中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三、教学重点1. 了解《短歌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2.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3.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和影响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a. 引入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b. 导入分发《短歌行》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并提出问题c. 分析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从诗歌结构、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d. 讨论小组讨论《短歌行》中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e. 总结总结《短歌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打下基础f.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g.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和撰写文章2. 教学方法a. 导入法:通过介绍《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阅读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短歌行》的文本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c.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d. 总结法:通过总结《短歌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e. 归纳法:通过归纳《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f. 实践法:通过撰写文章,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六、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的书面作业: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价学生对于《短歌行》的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2. 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于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学习诗歌中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
(2)掌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兴、用典。
2、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中复杂深沉的情感。
(2)对诗歌中历史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场景,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夕,横槊赋诗,豪情满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短歌行》,一起领略这位乱世枭雄的内心世界。
2、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首《短歌行》作于曹操赤壁之战前,当时他求贤若渴,希望有更多的贤才来辅佐他,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文本解读(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几句诗表达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过去的日子已经太多,而功业未成,所以他感到时光紧迫。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诗人心中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绪,但忧愁的思绪难以忘怀。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只有美酒。
这里的“杜康”代指酒,表现了曹操借酒消愁的无奈。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诗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曹操在这里借用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思念。
因为渴望贤才,所以他一直沉吟思考,如何才能得到他们的辅佐。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曹操)【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情感风格2、了解典故使用特点,梳理本诗典故内容,理解作者用典用意3、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悲凉慷慨背后的深意【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悲凉慷慨背后的深意【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悲凉慷慨背后的深意【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正音学习任务:文本细读,品悲凉慷概播放视频鲍国安《三国演义》吟诵《短歌行》片段。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根据所听吟诵和自我诵读,谈一谈你对该诗风格的感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悲凉慷慨一、何处慷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曹操引用诗句,即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操借用这个典故,以周公自比,自己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接纳人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部分内容主要写出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求,请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份情感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曹操《短歌行》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曹操《短歌行》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对诗进行深入解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
理解诗中的生命观和人生哲学。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短歌行》全文。
相关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
2.2 教学重点:诗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诗的哲理和人生观。
2.3 教学难点:诗的深层含义和文学批评方法。
学生对诗中情感和意境的体验。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曹操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的意义和价值。
3.2 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诗的不同部分,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3.3 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对诗进行深入解读。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探讨诗的主题和意义。
3.4 写作与展示: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与诗相关的短文或画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短歌行》文本。
相关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幻灯片。
朗读和音乐设备。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短歌行》,了解曹操的历史背景。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资料。
6.2 课堂活动:朗读与讨论:学生分组朗读诗的不同部分,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的《短歌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歌行》,理解并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短歌行》的文学背景,理解诗句的意义。
3. 通过对《短歌行》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
难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古风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引入《短歌行》的学习。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纠正读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对生字词的掌握。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5. 主题探讨: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解析,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短歌行》,并互相交流、评改。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生字词3. 诗句解析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短歌行》的主题,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生字词掌握较好,但在主题探讨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朗读技巧2. 生字词的掌握3. 诗句的解析方法4.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5.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朗读技巧1. 语音语调: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短歌行》的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并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短歌行》的译文、注释和背景介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习素材:其他曹操的诗作或相关文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背景。
2. 新课呈现:朗读《短歌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文本解读: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解释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4. 对比分析:与其他曹操的诗作进行对比,探讨《短歌行》的独特之处。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在曹操一生中的地位和意义,探讨其创作动机。
2. 分析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让学生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3. 对比其他期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探讨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异同。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课堂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回答与《短歌行》相关的问题。
2.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解释其原因。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短歌行》。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解析、背景介绍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短歌行》的字词、句式及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 了解《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短歌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掌握诗歌的字词、句式及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曹操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曹操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课件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3. 解析:对诗歌的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背景介绍:讲解曹操创作《短歌行》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例题讲解:以诗歌中的一句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其他句子。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作者:曹操3. 诗歌内容框架4. 重点字词、句式及修辞手法5. 诗歌背景及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进一步了解曹操的文学成就。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短歌行》的字词、句式及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理解《短歌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短歌行公开课
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譬如 pì
呦呦 yōu
子衿 jīn
三匝 zā
度阡 dù qiān 越陌 mò 契阔 qì kuò 谈讌 yàn
鼓瑟 sè
可掇 duō 吐哺 tǔ bǔ
朗诵诗歌
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读出情感。
朗诵诗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抑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扬
抑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扬 抑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扬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 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
文化常识
行:古代诗歌体裁 。 《短歌行》: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 照歌词音调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比 较短促,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诗句都是四 字句,朗读节奏为二二节拍。
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 的体裁。如《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代悲白头吟》等。
短歌行
曹操
新知导入
同学们,东汉末年,群雄并峙、逐鹿中原,曹操完成了 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 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文 学样式——建安诗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 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美学风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7、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绍 8、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 主礼。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 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 负我!”遂行。 ——《武帝纪》
示例
曹公,人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
作者简介
• • • • • • • • •
简历
姓名: 别号: 字孟德(小名阿瞒) 性别: 男 生卒年月: 155年-220年 籍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国家: 魏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座右铭: 挟天子以令诸侯 评价: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职业成就
• A 政治家 (丞相):北方屯田,兴修水 利 ,用人唯才 •B
军事家
(统帅): 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 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琮、走赤壁、 克马超、收张鲁、封魏王。
• C 文学家 (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 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 建安诗人(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 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 悲壮慷慨,把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 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 长”、“慷慨多气”。这一独特的风格被后世称为 “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
• 一忧人生苦短
诗人到底”忧”什么?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忧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补充时代背景
•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 又在官渡之战一 举消灭了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 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 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想一统天下, 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战乱连年, 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因而忧愁幽思,苦 闷煎熬。
• 《举士令》 •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
治世之能臣
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 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 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 、 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 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 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 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 [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 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题解:
《短歌行》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 《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 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 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 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 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 愁和苦闷。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 郑风· 子衿》。原写 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 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 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 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shēng):出自《诗经· 小雅· 鹿鸣》。 苹:艾蒿。 掇, 拾取,摘取。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 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枉驾”;用,以。存,问候,思 念。 讌(yàn):同“宴”。 匝(zā):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 形解》 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 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 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雅· 鹿鸣》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
重视人才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人生短促。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等
诗歌的主旨 :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 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 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扩展:曹操的诗篇
• • • •
龟虽寿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扩展:曹操的诗篇
《蒿里行》
• 关东有义士, 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 • 军合力不齐, 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 嗣还自相戕. • 淮南弟称号, 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jǐ)虱, 万姓以死亡. • 白骨露於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乱世之奸雄
1、宁教我负天下人, 不教天下人负我! (吕伯奢) 2、杨修之死 3、七十二疑冢
他人的评价
1、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 ——陆机《辩亡论》
2、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 足 。 ——唐太宗 3、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 为甚。 ——裴松之《三国志(注)》 4、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毛泽东 5、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易中天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风格:悲凉沉雄、慷慨激昂、不尚藻饰、质朴自然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 《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 《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课后作业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曾讨董 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zhà)风 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他是奸是忠,是善 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自己搜集相 关材料,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 情告白,要写得有激情。 (100字左右) “没有一个光辉圣洁的英雄身上没有一个缺点, 也没有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徒心灵没有一方净土”
初读诗歌 理解大意
短歌行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jīn wèi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yōu s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mò qiān qì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bǔ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
求贤不得
志
一统天下
功业未就
英雄的慷慨悲歌
全诗着眼点:
功业
低沉
忧
贤才
全诗落脚点:
昂扬
一统天下
志
探讨写法
•
诗人是如何曲折地表达出他求 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用典
比兴
• 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 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诗句、故事。 • 比:比喻
•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郑风· 子衿》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姑娘思念爱人 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里。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回音? 曹操思念贤才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
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
你,是因为你有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更因为
你是人生的斗士。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补充时代背景
当时各方军阀为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设 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 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曹操一方虽 猛将如云,谋臣似雨,但为了完成统一大业, 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同 时,一些贤才也正在择良木而未栖。在曹操 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 袭来。
• • • 义士:讨伐董卓的将领。 盟津:孟津 (河南省)。 嗣:继后。 群凶:董卓及部将。 踌躇:徘徊观望,犹豫不前。 还:(xuan二声)不久。
扩展: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
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 人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