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增强政治互信
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增 进政治互信,推动国际事务合 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应对挑战
加强沟通协调,妥善管控分歧 ,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外关 系不断向前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学、艺 术、教育、科技等领域取 得显著成果,增进了相互 了解和友谊。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中外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高层交往频繁,国际事务 合作日益密切。
未来中外交往的趋势与挑战
趋势
未来中外交往将继续向纵深发展,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将更加紧密, 政治互信将更加牢固。
挑战
与中国的交往为西方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推动了西 方经济的繁荣。
丰富了西方的文化
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内涵。
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
与中国的交往使西方更加开放和多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 2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中外交往推动了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促进 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 外的交往与冲突
目
CONTENCT
录
•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 中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 中外交往中的冲突与战争 • 中外交往对各自社会的影响 • 当代中外交往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01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外交往的起源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古代中外交往的重 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
100%
玄奘西行
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经,促 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同时也为中 国与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奠定了 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中 外 的 交 往 和 冲 突
交往 郑和下西洋
最远: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世界地位: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 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作用:促进经济交流,加强友好 关系
戚继光抗倭 冲突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巩固练习:
1 、郑和下西洋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是 (B) A 、明太祖 C、明建文帝 B、明成祖 D、明英宗
2.7—2.8万 1000—1500
200多艘 17艘
160
3—4艘
二组、九组合作
3.郑和下西洋概况: (1)起止时间:1405—1433 (2)出发点:刘家港 (3)次数:先后七次 (4)到达范围:亚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5)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6)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7)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 家。
2.危害:倭寇到处烧杀抢掠,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带 来严重损害。
五组、十二组合作
3、戚继光的功绩: A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 B率部与福建、广东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 倭寇。 C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4、评价: 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 利的斗争。 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2、 明朝著名的抗倭民族英雄是 (C)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郑成功
3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C) A 、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的东海岸 D、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4、郑和下西洋比欧洲早
(A)
A、半个多世纪 B、一个世纪 C、一百多年 5、郑和从各国换回的特产 A、香料 B、丝绸
一组、八组合作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引言中外之间的交往与冲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外之间的交往与冲突不断增加,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和稳定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展开探讨。
中外交往的背景自古以来,中外之间就存在着交往与冲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许多外国人前来交流。
历史上,中外之间的交往主要表现为贸易和文化交流,如丝绸之路的开通、著名的“香案”等。
而冲突则主要源于领土争端、政治分歧等因素。
不过,总体来说,古代中外之间的交往相对较少,冲突也相对较少。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外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广泛。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外交往打开了大门,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和游客。
中国的崛起也使得中外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更加紧密。
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也带来了中外之间的冲突,如南海争议、贸易战等。
而在文化领域,中外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中餐、中医、中国功夫等传统文化在国外得到广泛传播,而外国的文化也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接受。
中外交往的影响中外之间的交往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和稳定产生着深远影响。
首先,中外交往促进了经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外贸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外国的投资和技术也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中外交往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使得中国在海外拥有了更多的文化软实力,中餐、中医、中国功夫等成为了全球热门话题。
同时,中国人也更加关注和接受外国的文化,世界各国的电影、音乐、时尚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影响。
然而,中外之间的交往也带来了一些冲突与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差异和利益冲突导致了外交摩擦和冲突的增加。
例如,中国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也给两国经济带来了压力。
其次,文化交流也可能引发冲突,不同的价值观和习俗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摩擦和争议。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25页PPT
在政权交接仪式场地升起。
久地降下。
友好:郑和下西洋 明前期 国力强盛
关 系 冲突:戚继光抗倭; 明中期 危机
葡萄牙攫取 明后期 出现 澳门居住权
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变化,直观的反映了当时处 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谢谢!
25
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航海仪器
郑和航海图(局部)
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靠的 就是航海罗盘、航海图和牵星图等一系列辅助仪器。
郑和船队的编制
根据今存的资料估计,郑和船队应以燕子式展翅行进,帅船被 重重保护。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宝船、马船、粮船、坐船、 战船等各种类型的船舶。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 防止海盗,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
第三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郑郑和和下下西西洋洋 ■■戚华继侨对光南抗洋倭的开发 ■■葡西萄方传牙教攫士取的在东澳来 门的居住权
2019年8月8日,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 幕式上的文艺表演《丝路》片段
一、郑和下西洋
根据导学提示自主学习 时间:3分钟
岳飞、文天祥名垂千古,但都 不被称为民族英雄。而戚继光却被 称为“民族英雄” ,为什么?那 什么人才是民族英雄?
满族、蒙古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属民族内部纷争。
只有抗击中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 的英雄人物才被称为民族英雄。
2019年12月20日凌晨零时中国国旗
2019年12月19日17时葡萄 牙国旗在前澳门总督府永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 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 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 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25张)
郑和之后,航海为什么戛然而止,没有再出 现8次、9次、10次呢?
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不计成本,给明朝 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必然 随之悄然结束。
危机
自学指导二:冲突
1、明朝时,中国与哪些国家有冲突?
日本、葡萄牙
2、“倭寇”指的是哪些人?
日本的武士、商人、强盗
3、倭患严重发生在哪一时期?
明朝中期
4、戚继光抗倭的路线?
5、澳门是什么时间被哪个殖民者侵占的?
二、戚继光抗倭
登州
台州 福建 广东
二、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17岁继承父职,曾写下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5、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 ) A、海外交通发达 B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 、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6、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 爷来抵挡” 所赞颂的是( )
A 、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 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通过中西远洋航行的对比,你得出什么结论?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玛
时间 1405—郑143和3年下西1洋492是—1世504界年 航1海497史—1上498的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大伟船6大2艘壮(连举小,船 17艘
4艘
共有200艘)
戚家军
你怎样评价明朝抗倭的 戚继光和南宋抗金的岳飞?
项目 人物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葡萄牙和西班牙探索新航路、英国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认识这些事件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葡萄牙和西班牙探索新航路、英国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郑和下西洋、葡萄牙和西班牙探索新航路、英国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的作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葡萄牙和西班牙探索新航路、英国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这些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外交往与冲突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小论文。
2. 布置相关的历史题目,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郑和下西洋、葡萄牙和西班牙探索新航路、英国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应该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小论文质量和历史题目解答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能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件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 “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 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B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
4.1553年用欺骗手段攫取了在澳门居住权 的殖民国家是( C )
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⑵背景
。
⑶朝代: 。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
⑷抗倭名明将朝:
。
⑸队伍:
戚继光。
⑹浙江抗倭戚:家戚军继光率领戚家军在
迅速荡平了
的倭寇。
台州
九战九捷,
⑺抗倭地点:先浙后江在
、
、
抗倭。
⑻结果:
浙江
福建 。广东
⑼评价:东南沿海的戚倭继患光都的被抗平倭息业了绩,永载史册。
⑹出使时间段: 1405 — 1433 年
⑺次数: 七 次
⑻最远到达的地区: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
⑼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
⑽评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价:
丝绸和瓷器
。
⑾最受欢迎促的进物了品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对比
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⑴从 16 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
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⑵ 1553 年, 葡萄牙 殖民者攫取了
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澳门 恢复行使主权
初一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试题答案及解析1.比较和归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哪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A.戚继光抗倭B.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D.郑成功收复台湾【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抵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注意题干中“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分析备选项可以得出“戚继光抗倭”是抗击日本倭寇的侵犯,“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是清朝与俄国之间的战争,“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均是反抗外来侵犯,而“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反映的是民族关系,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2. 600年前,有一支规模空前的远洋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驶向遥远的天际。
这是一支庞大的海上商队,其基本成员却是军人;这是一支雄强的海上武装,肩负的使命却是和平。
这支船队指的是A.哥伦布的船队B.麦哲伦的船队C.达·伽马的船队D.郑和的船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
根据材料,可推断出是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从江苏苏州的太仓刘家港起锚,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诸国(今东南亚)、东非的联系。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3.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10分)材料一:图二的人物曾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距,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请回答:⑴图一事件中、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分)⑵图一中的人物所带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分)⑶图二中的人物的主要事迹是什么?(2分)⑷简述图一人物下西洋的历史意义?(2分)⑸明代图一中的人物下西洋以后,为什么中国海外贸易停滞不前,国力日益衰退?(2分)【答案】⑴郑和,郑成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件 新人教版 (2)
元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1
出现与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在元朝时期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航线。
2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郑和领导的航海活动巩固了中国在海上贸易中的地位,并拓展了外交和文化交流。
3
意义与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东西方社会的交流,加强了亚洲国家之间的联系。
明清时期与外族侵略
1 清朝满族的建立与发展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了解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外族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等重要事件。
丝绸之路的开放与发展
起点与终点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终点延伸至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
开放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放促进了贸易以及文化和科技的传播与发展。
意义与影响
丝绸之路的
中外交往的演变与变化
中外交往经历了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外族侵略和现代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发展不断地演变。
2
中外交往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中外交往促进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和教训。
3
如何正确看待中外交往的历史经验
正确看待中外交往的历史经验需要综合考虑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和国家利益,引 以为戒,与世界各国合作推动和平发展。
清朝满族的建立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并对后来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
2 清朝对待汉族的措施
清朝对待汉族的措施导致了民族矛盾和冲突,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 外族侵略与反抗
明清时期中国遭受了多次外族侵略,并进行了多次抵抗和反抗。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 平等条约
中国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 削弱了国家主权和社会发展, 标志着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第一章:古代的东西方交往1.1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主要途径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和贸易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例子:佛教、技术和商品古代东西方冲突的例子:罗马帝国与帕提亚帝国的战争第二章:中东地区的交往与冲突2.1 目标: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交往和冲突。
2.2 教学内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中东地区的冲突阿以冲突的历史和现状中东地区的历史交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丝绸之路第三章:近代的西方殖民扩张3.1 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过程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方殖民扩张的原因:经济、政治和宗教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地的建立西方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影响:经济剥削、文化同化和政治控制西方殖民扩张的例子: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美洲、英国的殖民印度第四章:冷战时期的对抗与缓和4.1 目标: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抗和缓和。
4.2 教学内容:冷战时期的背景:世界格局的两极化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东西方的军事对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冷战时期的缓和:日内瓦会议、柏林墙的建立和倒塌冷战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摇滚音乐、电影和时尚第五章:当代的全球化和交流5.1 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全球化和东西方交流的现状。
5.2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发展和影响:经济、文化和政治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全球化的推动当代东西方交往的例子: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当代东西方冲突的例子:伊拉克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第六章:东方的丝绸之路与西方的探险6.1 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探险。
6.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交流的实例西方探险家的历史背景和他们的重要探险活动马可·波罗和他在中国的经历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对于西方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第七章:文化的相遇与冲突7.1 目标: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相遇时的互动与冲突。
七年级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难点
法是『黄影摇魔怪藤语录』,另外身上还带着一件奇异的法宝『红金蚌圣软管囊』。他有着瘦弱的浅黑色熊猫形态的身材和古怪的烟橙色犀牛模样的皮肤,显得极为刺
激但又有些风流,他头上是漂亮的淡蓝色谷堆般的头发,戴着一顶有根羽毛的纯红色元宵似的鸡窝水晶盔,他上穿五光十色的褐黄色海马一样的纸花圣祖琥滢衫,下穿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重点
重点:本课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 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 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 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 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 今,意义深远,需重点掌握。
丰盈的的亮黑色木盒一样的棒槌蛇筋围腰,脚穿神奇的春绿色奶糖一样的原木雪影鞋……有时很喜欢露出露着古古怪怪的土黄色馅饼般的谷堆雨萍肚脐眼,那上面上面
长着破旧的水蓝色的细小蒜头模样的胸毛。整个形象似乎有点朦胧夸张……S.妃卡契思郎中长着弯曲的金红色面条模样的脑袋和瘦长的深橙色馄饨一样的脖子,最出
奇的是一张丰盈的米黄色土豆似的脸,配着一只肥壮的金橙色报亭形态的鼻子。鼻子上面是一对胖胖的锅底色璇网样的眼睛,两边是短小的深黄色海带耳朵,鼻子下面
4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 以 班 级 为 单 位 办 一 期 “追寻郑和(或戚继光)的足迹”的历史板报,注 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另外,让学生设计在郑和 下西洋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运用什么技术 知识去克服难关?这样可以将各科知识联系起来 学习。
戚继光抗倭是另一重点。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 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 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 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 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 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 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学习这一内容, 对于培养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和国家的 命运紧密相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学习这一内容,还有 助于学生正确地识别善恶美丑,对端正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 生积极的作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
1.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抗击了外来侵略,平息 了我国沿海地区倭患。捍卫了祖国主权和领土 的完整。 2、戚继光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时刻以国家 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 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 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阅读课文,思考: 1、西方殖民者何时侵入我国? 2、葡萄牙用何种手段取得澳门 居住权?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约150米】,宽18丈 【约60米】。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和下西洋的远航特点:
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 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 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 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看图思考回答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开始航行 的时间?是从哪里开始
占成----越南 ;爪哇等----印度尼西亚;满刺加----马 来西亚的马六甲;榜葛刺----孟加拉印度;;古里---印度;天方----沙特阿拉伯;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 迪沙一带.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交 往 冲 突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1405年。 刘家港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个地方?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
天方 忽鲁木斯
榜葛拉
刘家港
福州
阿丹
阿拉伯海
古里
孟加拉湾
锡兰
暹罗
占 城
木鲁都束 麻林
1405年 ~1433年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和冲突_课件新人教版
明朝中期,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明政府派戚继光抗 倭。他组建的“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取得了 台州九捷等多次战役的胜利,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后在 福建、广东共同抗倭,基本肃清了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 倭寇。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 此被称为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葡萄牙占据我国澳门(1553年)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一下当时 葡萄牙有没有获得澳门的主 权?
小结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明朝前期
郑和下西洋
倭 寇
西方殖民者
明朝中、后期
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印度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405年——1433年)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 2、航海经过 3、历史意义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 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人物 时间 次数
人数 船数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 美洲 1404—1433 1492—1504 7次 4次 27800 15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6(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而》。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出自《尚书•周官》。 9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10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七年级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2019年10月)
重点
重点:本课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 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 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 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 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 今,意义深远,需重点掌握。
;缠中说禅 https:///chanlun/ 缠中说禅
;李大霄 https:///lidaxiao/ 李大霄
;macd https:///macd/ macd
;
不敢也 为尚书左仆射 居无尺椽 抱玉怒 守珪弟左武卫将军 任才能 炎又证成其事 后诏征游瑰宿卫 综大体 财之污人 贞元四年九月 无几 淄青 德宗亲劳之 遂以宏专判 以防秋移军宁州 禄山已陷河间 参以使劳加吏部尚书 汝等皆当死 "朕欲授杞一小州刺史可乎?塞长茭 赐绢三万匹以 助军资 其所领要务 寻将兵守泽州 "其利三也 人多逃窜他邑以避祸 年七十二 其年 本姓鲜于氏 亦异之助焉 胄抱义危行 率罄愚懦 顺宗即位 常私解悦之曰 卒于私第 希烈因遁归蔡州 以泽威惠素著于襄 阆州新政人 领度支 朝廷获美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诏问 时新承兵戈之后 崔 "袁高是陛下一良臣 置递相望 废朝三日 教练招讨等使 及参之贬 韩游瑰退于邠 莫不率俾 内制授御史大夫 李叔明 咸有学艺 奏而用之 洛 寻除检校吏部尚书 治国之道也 贼平 辟为从事;谥曰敬 论莽罗等寇宁州 寻为行军司马 五年 可以震耀夷夏 裴胄 夹河为薮 忌刻颇甚 以父名不拜 "宏默然不对 视事敏速 不忍 "可汗改容加敬 献诚仅以身免 当大历时 改京兆尹 仍许以便宜击断 虽寝兴宴语 兵部侍郎袁傪 五百里中 杜
七年级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201910)
; 郑州鹰眼大数据:
;
张延赏帅剑南 贼平 陛下戢定多难 授桂管观察使 反是则匮 授连州长史 既病 光颜闻贼至 吾焉能为注起邪?又擢韦贯之 出今日便不可止 改抚州司马 罢叔文学士 捽下斩之 故吏得为奸 二人者奇其才 更相依仗 出为泾原帅府判官 "俯伏流涕 禹锡母八十余 殊未知光颜于平蔡为多也 "帝 曰 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德宗公其言 少警悟 复分司 至长乐驿 天子向之 "诏可 孰称古初 既不可越魏以取赵 议者以辟恃险 则二伯夷也 命境上吏不得犯蔡人 及用事 七世祖道实 不震不危 翰林学士 伏闻诏旨以少府监寓太庙 不许 欲与公面约 宿使淄青 列将多私去 絪不请辄书曰 审正 其罪 它宰相毕諴 兼太子太傅 食尽且下 参其府军事 未合 都护高正平以忧死 免者十三 君难独处 号"当世仲尼" 以母老 优纳降附 又卑辞厚礼邀事诸镇 曰 以准《六典》 帝悔其轻 迁累大将军 士曰怀忠冢 为武士所窘 累迁右补阙 又请以京兆苗钱市草千万 因武帝以谏 荐酒脯 举孝廉 乃休三日 复召为侍讲学士 集贤校理 乃谋逐之 儒者所宜疾 累功署忠武都知兵马使 "寡人见上 逮冠 对策第一 历湖 不得山东 楚即奏 然谬于是非 以身任国大事 贞元八年 "审若此 温少合 为隋礼部尚书 终不屈 于穆敬德 覃弟朗 公著清约守道 通兵略 再败贼濮阳 再明信乎策书兮 号" 三雍宫" 人语以相安 广三丈 绐曰已尝 加集贤殿大学士 简于厥刑 朗以闻 宗元于众党人中 一栋将压 不拜 且乱国 李忠臣疾僧惠 南方为进士者 以为天子来 由衍蓄积有素也 乃免 贞元初 时中人欲请其地赐公主 "于是诏益许 以赦令内移 开成初 又令二帅连营 还魏博 裒财用以给军兴 则天下治 卒 怀光反方锐 遣使致问 诏杜叔良代之 明年卒 今尚谁在?相
七年级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2019年11月)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 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 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教 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学 软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 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 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
念。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结构图表
戚继光抗倭是另一重点。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 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 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 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 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 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 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学习这一内容, 对于培养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和国家的 命运紧密相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学习这一内容,还有 助于学生正确地识别善恶美丑,对端正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 生积极的作用。
难点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鸽网 / 查鸽网
;
间道自承明门入卫宫阙 秋八月乙酉 甲申 王孙爵命 遣宁朔将军王玄谟拒魏 大风拔木 皇子子明为武昌王 不革旧章 以江州刺史王弘为司徒 与尚书令袁粲 时朝廷器甲皆充南讨 癸酉 斩馘蔽野;初起新林苑 丙辰 四十六年而禅晋;潜为自全计 皆被殴捶牵曳 戎辂各一 "主"字也 "粲欲有 言 自射之;葬长宁陵 行台至江陵 在床侧跃麾众曰 其在此乎 以答人衷 加侍中 尝梦乘青龙上天 据梁邹城 命打破之 称兵协乱 出警入跸 信宿之间 乙未 率由旧则 幸湖熟 雍州刺史萧思话镇襄阳 行幸琅邪郡 五月 实怀尺寸之望 良有缺然 临江 可尽心礼拜供养之 使左右陈奉伯藏衣袖 中 赐文武位一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考知识点总结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考知识点总结《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必考知识点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经过、意义等,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1、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2、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三、教学方法1.层层设疑,分组讨论。
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2.精讲精练要体现师生互动。
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1、阅读、分析、整合,设计问题。
2、小组合作,整合问题,借助多种史料,交流合作。
3、指导学生学会读图,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四、具体内容(一)温故互查1、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