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16课_中外交往与冲突_导学案

第16课_中外交往与冲突_导学案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习带来不便【知识梳理】一、郑和下西洋1、明朝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遣郑和下西洋。

2、______年,郑和率领________多人,乘坐__________,从________出发,第一次下西洋。

到_______年,郑和先后______次下西洋。

到过亚非_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_______世纪。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___________,日本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举例说明)2、戚继光抗倭:在 __________ 九战争九捷,荡平了_________倭寇。

后来又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肃清倭寇。

3、评价: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__________,其___________永载史册。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___________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2、___________ 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3、__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问题探究】2、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课堂检测】1.下列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③皇帝的支持④联合东南亚其他国家,抵抗倭寇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2.下列杰出历史人物中,属于明代民族英雄的是()A.岳飞 B.文天祥C.郭守敬D.戚继光3.历史上第一个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殖民国家是()A.英国B.法国C.葡萄牙D.西班牙4.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5.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D.造船技术高超6.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①波斯湾②红海一带③非洲东海岸④非洲最南端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7.郑和下西洋起航的港口是()A 上海B 刘家港C 广州D 福州8.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地方叫“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A.靖难之役B.戚继光抗击倭寇C.郑和下西洋D.土木之变9.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类性质()A.玄奘西游B.戚继光抗击倭寇C.郑和下西洋D.鉴真东渡10.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崇祯帝11.“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说出其起止时间及最远到达的地方?(2)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3)为什么航海者能取得成功?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教学反思】。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精选4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精选4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精选4篇)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本课重点是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

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学过程】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将郑和的航海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区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人物地点时间次数人数船数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7次27800人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1504年 4次 1000~1500人 17艘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说3艘)船只大小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120吨100吨50吨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学生讨论、归纳。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导学案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培养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习带来不便。

◆新课导入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了加强同的联系,明成祖派遣下西洋。

2.时间:年,郑和率领船队,第次出使西洋。

3.到1433年,郑和前后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

4.意义:(1)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

(2)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 ”。

2.背景:明朝中期,倭寇入侵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明政府派遣等抗倭。

3.概况:戚继光组建“ ”,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后又率部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4.评价:戚继光是我国的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年,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的居住权。

当堂训练1.中国扩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

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

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郑和下两洋2.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A.抗元的决心B.抗倭的决心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3.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丝绸之路开辟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郑和下西洋④玄奘西游天竺A.①④③②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4.右面是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第1页(共2页)张洪中学七八年级政史备课组1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表,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学习方法】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1、明朝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遣郑和下西洋。

西洋指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年,郑和率领________多人,乘坐__________,从________出发,第一次下西洋 。

到_______年,郑和先后______次下西洋。

到过亚非_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_______世纪。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___________,日本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举例说明)2、戚继光抗倭:在 __________ 九战争九捷,荡平了_________倭寇。

后来又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肃清倭寇。

3、评价: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__________,其___________永载史册。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___________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2、___________ 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3、__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二、课内学习活动一、、试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盛况:(自主学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试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一、自主学习(一)郑和下西洋1.背景: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2.目的:为了加强同的联系,郑和下西洋派遣。

3.过程:(1)时间:从年到年前后,先后七次下西洋(2)路线:郑和的舰队从出发,到过亚非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4.意义:加强了我国和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2.背景: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与奸商勾结为患,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3.过程:戚继光组建出一支抗倭队伍,人称“”,在浙江九战九捷。

后又赴,与当地军民并肩抗倭。

4.意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

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从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2.年,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二、儿歌记忆我国航海历史上,郑和七次下西洋,亚非经济大交流,友好关系长又长。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战斗是名将,英勇善战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浙江。

知识拓展动脑筋:1.郑和为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答:他们讲的各有道理,但都只讲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郑和远航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这些都是郑和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的科学技术条件。

再就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有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也是他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科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设计:
审核:
审批: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月日星期
课题: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课时
累计课时
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P93—98)
流程及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解读目标(3分钟)
导入:请同学们看P93的导入框
目标:
1、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重点)
2、戚继光抗倭(wō)
(1)背景:①元末明初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他们就是“倭寇”。
②明朝中期,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2)经过:戚(qī)继光率军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3)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
“夯实基础”:
1.先独立完成夯实基础
2.再自觉对学(对答案、对笔记),将答案板书在黑板上,对子间互相批改,用彩笔在书本上划记重点
3.对子间背诵
4.课堂抽测(形式:开火车小组间互抽)
小知识: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例如倭寇骚扰江苏昆山县城,“孤城被围凡四十五日,大小三十余战。其六门并被攻。被杀男女五百余人,被烧房屋二万余间,被发棺椁(挖坟盗棺)四十余县。各乡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棺椁三四,有不可胜计而周知者”。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联系材料二中戚继光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中学“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班级 姓名 编号 日期: 2014-4- 审批:课题: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设计者:燕子 年级·组制 一年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同类演练(时段:正课 时间:10分钟)“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 自评: 师评:基础题: *1、郑和一生,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 A .1400年 B .1405年 C .1417年 D .1433年 *2、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地点是 ( ) A .广州 B .福州 C .刘家港 D .泉州 *3、郑和下西洋的物质条件是 ( ) A .皇帝的支持 B .郑和坚韧的毅力 C .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D.造船技术先进 4.派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A .朱元璋 B .明太祖 C .建文帝 D .明成祖 5.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 A .开拓殖民地 B .掠夺财富 C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6.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今年(2013年)相距多少年 ( ) A .605 B .609 C .607 D .608 *7. 郑和下西洋到达的最远地方是 ( ) A .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 .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 .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8. 郑和下西洋时,带去的货物中最受欢迎的是 ( ) A .丝绸、纸张 B .金属器皿、青瓷碗盘C .纸张、金属器皿D .丝绸、瓷器 *9.下列人物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的是( )A .岳飞B .陈胜C .曹操D .戚继光 10、1553年,攫取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 ( )A .西班牙殖民者B .英国殖民者C 法国殖民者D 葡萄牙殖民 11、在继承了父职后,他激昂地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他是A .文天祥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俞大猷 ( )发展题: 识图回答问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1、说出右图中的人物是谁?2、他生活在哪个朝代?3、他组织的一支抗倭军队被称为什么?4、他领部队在台州抗倭中取得了怎样的战绩?5、请你结合史实来评价图中的人物。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掌握中外交往的主要事件和影响;(3)分析中外冲突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2)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情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客观评价的态度;(2)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倡导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介绍古代至近代各个时期,中外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背景。

2. 中外交往的主要事件:梳理古代至近代中外之间的重大交往事件,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3. 中外冲突的原因:分析导致中外冲突的各种原因,如领土争端、宗教信仰、贸易竞争等。

4. 中外冲突的解决途径:介绍中外冲突的解决方式,如外交谈判、军事对抗、国际仲裁等。

5. 影响与启示:分析中外交往与冲突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外交往的主要事件、中外冲突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2. 教学难点:中外冲突的背景、原因和解决途径的复杂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知识。

2. 授课:按照教学内容,采用讲解、讨论、展示等方式进行授课。

3. 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相关历史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综合测试: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中外交往与冲突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2、元末明初,“”侵略骚扰我国。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将领,到沿海抗倭,他组建了一支抗倭队伍,人称“”,在台州战役,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3、从16世纪开始,一些相继来到我国的沿海地区,进行活动。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合作探究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是什么?
2、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3、我们从戚继光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归纳与小结
当堂练习
课堂大练兵(高效练习,体验成功)
1、选择题
(1)、“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这段话中的“我之云帆高张”是指()
A、戚继光抗倭B、郑和下西洋C、文天祥抗元斗争D、郑成功收复台湾
(2)、中国人民对外交往源远流长,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哪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1)郑和第一次远航出发的地点是哪里?最远到达哪里?
(2)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作用?
(3)郑和下西洋反映出一种什么精神?
课后作业
学生反思
A、亚非B、美洲C、东亚D、欧洲
(3)、被称为“倭寇”的是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
A、朝鲜的商人和海盗B、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C、东南亚的海盗D、欧洲殖民者
(4)、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我国广东澳门是在()
A、1553年B、1644年C、1624年D、1622年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03——2005年,全国开展了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的活动,为纪念郑和下西洋这个历史上伟大的壮举,我国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航海日。
学科
历史
课题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年级七年级使用班级来自学生人数课型新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文明交流1.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及其影响。

1.2 教学内容: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希腊文明与波斯文明的冲突与交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交融第二章:中古时期的交流与碰撞2.1 学习目标:探讨中古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与冲突。

2.2 教学内容: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蒙古帝国的建立及其对亚洲的影响十字军东征与欧洲对亚洲的认识第三章:近代早期的全球互动3.1 学习目标:分析近代早期全球范围内的交往与冲突。

3.2 教学内容: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殖民扩张美洲大陆的发现与欧洲列强的争夺亚洲非洲地区的殖民统治与反抗斗争第四章:现代世界的多极化发展4.1 学习目标:理解现代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交往与冲突。

4.2 教学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格局的变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对峙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交往与合作第五章:当代世界的交往与冲突5.1 学习目标:探讨当代世界的主要交往方式及其引发的冲突。

5.2 教学内容: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冲突文化多样性与文明冲突地缘政治与军事冲突第六章:跨国公司与全球经济一体化6.1 学习目标:认识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及其对国际交往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跨国公司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跨国公司对国际交往的影响和挑战第七章: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7.1 学习目标:了解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

7.2 教学内容:国际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挑战和局限性第八章: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8.1 学习目标:探讨文化交流在全球范围内的意义和影响。

8.2 教学内容:文化交流的定义和形式丝绸之路、文艺复兴等历史事件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文化交流在促进全球理解和冲突解决中的作用第九章:全球性议题与国际合作9.1 学习目标:分析全球性议题对国际交往的影响和挑战。

中外的交流与冲突导学案

中外的交流与冲突导学案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型:新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识记郑和下西洋、戚(qi)继光抗倭(wo)、葡萄牙攫(jue)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识图能力。

分析郑和远航与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强民族自豪感。

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过程】一、海之荣------郑和下西洋〖基础自探一〗(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1.阅读课本93-96页,圈点勾画出“西洋”的范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规模、到达地区、交流情况及意义。

2.在94页《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中,用彩笔描出最远航线,并标注出发地和最远到达地区。

〖合作探究一〗(集思广益,力量无穷!)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郑和下西洋的远航壮举对当今中国发展有哪些启示?(友情提示:从主、客观因素等方面全面分析原因)二、海之危------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基础自探二〗阅读96-97页,完成下面表格(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合作探究二〗(集思广益,力量无穷!)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联系课本中戚继光的诗句,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德值得学习?【基础自测】1.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A给皇帝购买外国的贵重物品B促进对南洋的开发C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D发展对外贸易2.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古里和锡兰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D占城3.郑和描述舰队远航的情景时曾说过有关夜晚航行的内容,郑和的舰队能在黑夜中辨识航向是因为: A郑和舰队的庞大 B明朝造船技术的先进C指南针用于航海 D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4.“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

据此,我们应主要学习他的A忠君思想 B拒官态度 C军事才能 D爱国精神5.历史上第一个侵入我国的西方殖民国家是A英国 B荷兰 C日本 D葡萄牙6.下列历史人物被称做民族英雄的是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和7.下列关于明朝抗倭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倭寇是指日本武士②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地区倭患严重③倭寇只在海上骚扰过往商船④戚继光曾率戚家军取得台州大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歌颂的是:A 玄奘西游天竺 B鉴真东渡日本 C马可波罗来华 D郑和七下西洋【课外拓展】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外关系的发展历程;(2)掌握中外交往中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析中外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历史事件;(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外关系的正确认识;(2)树立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国际观;(3)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理性看待历史冲突。

二、教学内容:1. 中外关系的发展历程概述;2. 古代的中外交流与冲突;3. 近现代的中外关系与冲突;4. 当代的中外交往与冲突;5. 重要历史事件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外关系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 教学难点:中外冲突的原因、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历史图片或播放一段历史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外关系的兴趣,导入新课;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教师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中外关系的发展历程,掌握重要历史事件;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历史分析与表达能力;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外冲突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重点知识点;3.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中外交往与冲突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4.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对中外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七下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七下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路线简图;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2.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重点和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中外的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间: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_________时;3.次数:先后次4.到达范围: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沿岸和______ 东海岸。

5.作用:促进了中国和_____各国的___________,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__________。

6.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_____________;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_____。

二、明朝时期中外的冲突:1.戚继光抗倭①倭寇:元末明初,________,日本的______、______和_____,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②明朝中期,民族英雄_________率领的________在______九战九捷,荡平了__________的倭患。

③评价: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_______________.。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_______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_______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_______的居住权。

【巩固练习】1.“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幅对联主要称颂的应该是A.张骞出使西域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C.郑和下西洋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2.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A.甘薯 B.瓷器 C.玉米 D.马铃薯3.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

上述国家以“三宝”为地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历史上A.鉴真东渡日本 B.戚继光抗倭 C.华侨开发南洋 D.郑和下西洋的壮举4.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一首民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七年级下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七年级下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的事实。

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的能力。

3.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的学习和分析,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4.通过对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三.教学难点:古今地名叫法不同,学习困难。

四.预习自学:1.郑和下西洋的有关历史知识。

(郑和简介,条件,目的,意义和概况包括:目的、时间、次数、人数、海船数目、规模、到达范围)2.戚继光抗倭。

(背景,戚家军,抗倭经过,结果,评价和p96动脑筋)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背景,时间,“攫取”、“居住权”是什么意思)五.小组探讨:1.你认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3.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4.联系明朝对外关系中重要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势。

(提示:结合本课的内容的分析,明朝前期,国家强大,派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期,国势衰落,倭寇骚扰,西方殖民者入侵三方面总结)六.自由展示:1.假如你是随郑和和船队的一名成员,充分发挥想象力,谈一谈到达亚非某一国家或地区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

2.p96动脑筋七.学法指导:1.仔细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明确“西洋”的地理概念,认识郑和第一次航海的经过和七次远航到达的地区。

2.结合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帮助识记当时的地名和国家名字。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2)了解中国古代对外冲突的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中印战争等。

(3)掌握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外交往与冲突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1)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2)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中国古代对外冲突的历史事件:(1)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中印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主要事件及其影响。

(2)中国古代对外冲突的主要事件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技术及其对世界航海史的影响。

(2)抗日战争和中印战争的背景及其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事件、背景和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中外交往与冲突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外交往与冲突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题的研究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需15课时,本章占用5课时。

2. 教学顺序:先讲解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再讲解中国古代对外冲突的历史事件。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外交往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内容标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讲述戚继光抗倭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远航的条件;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意义及地位。

(2)倭寇的组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及概况,对戚继光的评价(3)葡萄牙对我国的侵略【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一、郑和下西洋1、条件:明朝前期,国家强盛。

2、目的:为了加强同的联系,派遣郑和下西洋。

3、概况:(1)时间:年,郑和舰队从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洋。

至年,先后次,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

(2)交流:①最受当地人的喜爱,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

②许多国家的随船对前来中国访问。

4、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5、地位: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商人和海盗。

2、背景:(1)明朝中后期,倭寇侵害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了我国主权。

(2)被明政府派往浙东沿海抗倭。

3、概况:(1)戚继光组建“”。

(2)在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

(3)进入福建、广东,平息了的倭寇。

4、评价:戚继光是我国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一、郑和下西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可见课本P85《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材料二:我国当代专家吴晗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

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探究思考】(1)结合课文及材料一,说出该地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航海的出发地点是哪里?此次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初中历史教案中外交往与冲突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中外交往与冲突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中外交往与冲突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和冲突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初步了解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情况•丝绸之路的开启与影响;•郑和下西洋的活动;•耶稣会的传教活动;•中国的外交文化和礼制。

2. 中国古代与外国的冲突情况•匈奴的南侵与抵御;•入侵和抵抗:元军与明朝、清朝与西方列强;•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情况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并让学生回答:丝绸之路是怎样开启的?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有什么影响?2. 学习与讨论(2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阅读材料,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并制作一张海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和提问。

3. 拓展延伸(10分钟)•向学生介绍耶稣会的传教活动,并让学生思考:外国文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4. 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并归纳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情况,回答相关问题并写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中国古代与外国的冲突情况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答:中国古代有哪些与外国的冲突情况?这些冲突有哪些影响?2. 学习与讨论(2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阅读材料,总结元军与明朝的冲突,并制作一张简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和提问。

3. 拓展延伸(10分钟)•向学生介绍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冲突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有哪些启示?4. 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并归纳中国古代与外国的冲突情况,回答相关问题并写在笔记本上。

第三课时:外交文化与礼制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外交文化和礼制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外交文化和礼制的理解。

2. 学习与讨论(2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阅读材料,总结中国的外交文化和礼制,并模拟外交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第一章:古代的东西方交往1.1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主要途径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和贸易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例子:佛教、技术和商品古代东西方冲突的例子:罗马帝国与帕提亚帝国的战争第二章:中东地区的交往与冲突2.1 目标: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交往和冲突。

2.2 教学内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中东地区的冲突阿以冲突的历史和现状中东地区的历史交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丝绸之路第三章:近代的西方殖民扩张3.1 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过程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方殖民扩张的原因:经济、政治和宗教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地的建立西方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影响:经济剥削、文化同化和政治控制西方殖民扩张的例子: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美洲、英国的殖民印度第四章:冷战时期的对抗与缓和4.1 目标: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抗和缓和。

4.2 教学内容:冷战时期的背景:世界格局的两极化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东西方的军事对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冷战时期的缓和:日内瓦会议、柏林墙的建立和倒塌冷战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摇滚音乐、电影和时尚第五章:当代的全球化和交流5.1 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全球化和东西方交流的现状。

5.2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发展和影响:经济、文化和政治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全球化的推动当代东西方交往的例子: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当代东西方冲突的例子:伊拉克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第六章:东方的丝绸之路与西方的探险6.1 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探险。

6.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交流的实例西方探险家的历史背景和他们的重要探险活动马可·波罗和他在中国的经历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对于西方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第七章:文化的相遇与冲突7.1 目标: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相遇时的互动与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16 主备人:赵亚飞 审阅人:秦海龙 审核人:王亚锋 班级: 姓名: 时间:2014-5-20
第1页(共1页)张洪中学七八年级政史备课组
1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表,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学习方法】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1、明朝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遣郑和下西洋。

西洋指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年,郑和率领________多人,乘坐__________,从________出发,第一次下西洋 。

到_______年,郑和先后______次下西洋。

到过亚非_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_______世纪。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日本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戚继光抗倭:在 __________ 九战争九捷,荡平了_________倭寇。

后来又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肃清倭寇。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___________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__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二、课内学习(探究活动)
活动三、戚继光抗倭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如何评价戚继光?(小组内合作讨论)
活动四、葡萄牙什么时间攫取澳门居住权?澳门什么时间回归祖国?澳门的回归说明了什么问题?
(自主学习)
活动五、释疑解惑:(同学质疑、自由展示、解决困惑)
活动六、拓展提高(自由展示)
结合明朝对外交往与冲突的史实,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林?
活动七、课堂检测(小组间竞争展示) 1.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
A.1405年
B.1421年
C.1433年
D.1565年 2.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
A.印度洋一带
B.东南亚一带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非洲南端 3明朝抗倭名将是( )
A.林则徐
B.戚继光
C.关天培
D.岳飞 4.1553年,攫取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 )
A.荷兰殖民者
B.西班牙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5.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出发点是( )
A.广州
B.泉州
C.南京
D.刘家港 6.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 )
A.明成祖
B.明太祖
C.建文帝
D.明武宗 7.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民族英雄的是(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岳飞
D.于谦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从16世纪开始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业绩 9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是( )
A.显示明朝的实力
B.加强对外贸易
C.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10.从“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上看,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 )
A.印度
B.法国
C.阿拉伯
D.索马里 1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因为( ) A.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B.规模大、次数多、航程远
C.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12.倭寇指的是日本的( )
①渔民 ②武士 ③商人 ④海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活动八、课堂小结(学生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九、课堂收获(各抒己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后复习
作业:P94、P96动脑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