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微元法:江苏省高考物理试题特色解法 苏教版
江苏高考物理试题评析
江苏高考物理试题评析1绪论江苏省从2000年实行“3+X”高考改革以来,8年来进行了4次科目设置改革。
综观历年来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在坚持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试题新颖、灵活、基础,高于教材但是又不仅限于教材,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物理试题的立意以从过去单纯的知识积累的考查转向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考察,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统一[1]:一、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二、体现了实验基本知识与实验探究性的统一;三、体现了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的统一;四、体现了考试选拔性与人性化关怀的统一。
2 江苏省历年物理高考试卷题型分布特点2.1 2003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这一年江苏省的高考进行了改革,采用了3+1+1模式的高考改革方案,这是与高中课程改革后的新课程相配套的。
高考试题的好好研究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对于其试卷特点的研究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多指导,对于以后对物理高考的复习准备亦有很大帮助。
这年的试卷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一、试题考查的教材的覆盖面广,几乎考查了高中部分所学物理的全部内容,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
二、题型、题量等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有选择题、实验填空题、计算题,能充分考查出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区分度高,有利于高等学校的选拔。
三、题型不仅多,重点也突出,有对于高中阶段重要物理规律的考察,比如第Ⅱ卷第12小题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考察,第Ⅱ卷第19题对动量守恒定律的考察,第18题对功能关系的考察,第13题、第16题等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重点规律的理解。
这些知识点在单独的考查的时候,更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性,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比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起来,共同考查,比如第19题、第20题。
高三物理微元法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大全(原卷版)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原卷版)高考物理卷的最后一题,有的是用微元法解的题目,题目的难度很大,是为了区分最优秀的考生与优秀的考生的,本文通过研究微元法解的题目,探究微元法解题的方法和规律。
1.什么是微元法?“微元法”是高中物理涉及到的一种数学方法,渗透着微积分的思想,是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之一,是牛顿力学的数学基础.通过对某一微元的研究求解物理量,有些物理问题中,当我们研究某个物体或某过程而无法求解时,可以把物体或过程进行无限分割,取某个微元做为研究对象,利用这个微元在一微小位移或微小时间内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这种方法常常叫做微元法。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
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如求和)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
微元法在处理问题时,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的方法。
这是一种深刻的思维方法,是先分割逼近,找到规律,再累计求和,达到了解整体。
微元法是对某事件做整体的观察后,取出该事件的某一微小单元进行分析,通过对微元的细节的物理分析和描述,最终解决整体的方法。
微元法是个比较深奥的东西,其原理是微积分,就是将整体化为局部,在局部中进行适当的省略计算后再累加。
3.“微元法”的取元原则:选取微元时所遵从的基本原则是(1)可加性原则:由于所取的“微元” 最终必须参加叠加演算,所以,对“微元” 及相应的量的最基本要求是:应该具备“可加性”特征;(2)有序性原则:为了保证所取的“微元” 在叠加域内能够较为方便地获得“不遗漏”、“不重复”的完整叠加,在选取“微元”时,就应该注意:按照关于量的某种“序”来选取相应的“微元” ;(3)平权性原则:叠加演算实际上是一种的复杂的“加权叠加”。
江苏物理高考试题分析与启发
江苏物理高考试题分析与启发2011年江苏高考已经尘埃落定。
那么2011年江苏物理高考试题有什么特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考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
一、2011年江苏物理高考考什么表:2008~2011年江苏物理高考各题知识点分布综合表中内容分析可知,2011年江苏物理高考整张试卷从“题型与结构、分值与占比、内容与重点、范围与难点”等各方面都延续了自2008年开始实施的江苏省“3+学业水平测试”的新高考方案以来的命题风格,试卷整体比较平稳,没有偏题、怪题、也没有陈题,质量较高,整体难度与2010年基本持平。
试卷强调物理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力和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功和能、场(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和路(电路),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物理思想方法的考查。
二、2011年江苏物理高考特点纵观整张试卷,2011年江苏物理高考试卷总体有以下显著特点:1.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
试卷所考查的知识涵盖了《2011年江苏物理高考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的全部11个主题及选考部分的12个主题,力学约占30%,电磁学约50%,热光原、近代物理约占20%,具体地:(1)力学——直线运动(包括v—t 、a—t图像)、竖直上抛运动、平衡问题、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弹簧秤的使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简谐运动等;(2)热学——永动机、分子的平均动能、气体内能、理想气体膨胀做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等(我们泰州没有选这部分);(3)电磁学——电场的力和能的性质、电场线与等势面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q—t和i—t图像、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 —R图像、传感器、电阻的测量、磁场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和棒在磁场中运动、交流电和变压器等;(4)光学、近代物理——光的折射、狭义相对论、黑体辐射、氢原子能级跃迁(电离)、核反应遵循的规律(如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近两年江苏新高考物理试卷解读及备考复习建议
cm。
(3)作出 2h - t 图线,如图
2
4 所 示 ,则 可 得 到 重 力 加 速 度
g=
m/s2。
图3
物理·高考研究
图4
物理基础知识包括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对基础知识的教学,首先是让学生理解,也就是让
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规律表达式的符
号意义、数学关系和物理关系;其次是让学生领会
律、功能关系
4
10
运动合成与分
解
10 道,每道题 4 分,共 40 分;非选择题 60 分,其中实
11
测重力加速度
创新实验
15
11
牛顿第二定律、
匀变速直线运 4
动、功能关系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 11 道,每道题 4 分,共 44 分;
12
光的反射与折
射
8
12
直流电路创新
实验
15
13
带电粒子在匀
强磁场中的运
题号
对高三备考复习和基础年级物理教学具有十分明
5
电磁感应
分值
题号
分子动理论
5
光的折射
6
4
6
光的干涉
7
气体状态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 4
律
7
共点力平衡
4
近两年江苏新高考物理试卷的结构和形式基
8
功能关系图像
4
8
电磁感应
本相同,试卷由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板块组
9
电场基本概念
4
9
气体等温变化
实验
4
10
牛顿第二定
物理·高考研究
近两年江苏新高考物理试卷解读及备考复习建议
挖掘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微元法素材应对江苏高考压轴题
挖 掘 高 中 物 理 教 材 中 的 微 元 法 素 材 应 对 江 苏 高 考 压 轴 题
张 忠 刚
( 州 市 候集 中学 , 苏 徐州 徐 江 2 10 ) 2 0 0
从2 0 年 开 始 , 苏 高 考 压 轴 题 连 续 四 年 都 考 核 了应 用 06 江 微 元 法 求 解 电 磁 感 应 与 运 动 学 的 综 合 问 题 。 因为 在 平 常 的 教
微 元 的 思想 。
在 必 修2 1 页 “ 一 做 ” , 供 了 向心 加 速 度 表 达 式 的 第 8 做 中 提
^ ,
推 导 过 程 。 … … 当a “ =
中 at 小 的时 候 就 表 示 加速 度 ” 这 很 ,
at
种 处 理 方法 与 瞬 时速 度 完 全 相 同 。 在微 小 的时 间 段 内 . 以 即 可 用 平 均 值 来 代 替 瞬时 值 , 而得 出瞬 时 值 的 概念 。 从 课 本 在 提 出 平 均 功 率 和 瞬 时 功 率 、平 均 感 应 电动 势 和 瞬 时 感 应 电 动 势 、平 均 电 流 和 瞬 时 电 流概 念 这 些 概 念 时 虽 然 没 有 再 一 一讨 论 .但 教 师 如果 能 够将 这 些 概 念 的建 立 与 瞬 时 速 ’ 度 和 瞬 时 加 速 度 的概 念 建 立进 行 类 比 , 时 间 进 行微 元 化 , 对 不 仅 能 让 学 生 加 深 对 概 念 的 理 解 ,而 且 能 为学 生学 习微 元 法 提 供机会。
2必 修 2 本 6 页 又 对 如 何 计 算 大 小 不 断 变 化 的 弹 力 做 . 课 4 功进 行 了论 述 ,还 提 出 了让 学 生 结 合 F 图 像 独 立推 导 弹 力 —x 做 功 的计 算 。通 过 对 弹力 做 功 的 计算 , 生 能学 到 “ 学 面积 法 ” 的 求解 变 力 做 功 的方 法 。 3选修 3 1 本 3 页 教 材 先 微 分 再 求 和 计 算 电 容 器 容 纳 . —课 2 的 电量 。 材 呈 现 了 电容 器 放 电的 电 流 图像 . 在 图 中绘制 了 教 还 网格 。 教师 不 妨 让 学 生思 考 此 处 面 积 的含 义 . 了“ 有 面积 法 ” 的 铺 垫 , 生应 该 不 难 得 出 “ 积 ” 是 电荷 量 。 学 面 就 五 、 分 法在 电磁 感应 中 的综 合 应 用 微 电磁 感 应 综 合 问 题 中导 体 棒 的 运 动 通 常 是 变 加 速 运 动 , 这 时微 元 法 就 体 现 出 它 的优 越 性 ,而 且 运 用 微 分 法 求 解导 体 棒 切 割 磁 感 线 类 问 题 的 解 题 步骤 与 运 用 牛 顿 第 二 定律 相 似 。 首先 , 受力 分 析 ; 次 , 出加 速 度 的表 达式 ; 次 , 该 时 刻 其 列 再 从 起 取 一 段 微 小 的时 间 .则 速 度 增 量 为 △v a 、 位移 增量 为 = At △X V 、 动 的 电荷 量 为 Jq I ; 后 , 据 ∑△v ∑a = = at流 = At最 根 = △t V - ;  ̄ ; v ∑AX ∑v = ; Jq ∑I = 得 出待 求 量 。 - atx ∑ = atq
江苏省高考力学实验题的命题特色及备考策略
江苏省高考力学实验题的命题特色及备考策略作者:孙乐,李轶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第5期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441057) 孙乐李轶2005年秋,江苏省以第二梯队身份进入新课程改革,2008年夏,江苏省新课改第一次高考如期进行.近几年来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特色鲜明,注重双基考查,高考的导向作用突出,为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指明了方向.1试题分析江苏省近3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分析见表1.2命题特色2.1注重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查2014年第11题第(1)问考查学生的作图能力(力的图示法求合力的大小).第(3)问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把握和对实验结果影响因素的判断,尽管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但得分情况仍不容乐观,要求学生具有细致的审题能力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会顺势答题.2015年第11题第(1)问考查学生对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和操作细节的理解,要求学生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先通电后释放的原则,在竖直方向上纸带保持竖直的做法.第(2)问考查纸带处理的实验运算技能,会用极限思想通过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2016年第11题第(1)问考查学生对ΔEp =mgh 中h 的理解.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钢球在A点时的球心之间的竖直距离.第(2)问考查学生对ΔEk=12mv2中v 的计算,实质仍是极限思想的理解,这两问属于基本原理和基本运算的考查.2.2注重传统与创新的衔接和过渡,不拘一格设置情景2014年第11题第(2)问考查学生对非弹性形变背景下的三力平衡的理解.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这表明胡克定律已不适用,传统的F =kx 的思维应该摒弃,需要构建新思维.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不同的长度时,读数有可能相同,根据实验过程最终O 点和a、b 两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前后两次偏离竖直方向上的夹角相同,得出Fa =Fb.2015年第11题第(3)问考查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体会数据的变化规律,总结出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实质是对变加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是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2016年第11题第(3)问考查学生对数据的敏感程度和数据分析能力.表中的ΔEp 与ΔEk 之间存在差异,且ΔEp 小于ΔEk ,这绝对不是由于空气阻力造成的(本实验空气阻力会使ΔEp 大于ΔEk),使得学生再次回归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寻找ΔEk 大的原因(实质是v 的测量偏大).从传统思维到创新思维的演变要紧跟实验装置的特点和实验数据的获取过程,决不能盲目的凭经验主义,不假思考的死记硬背式的答题.2.3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2014年第11题第(4)问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注意事项,该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从实验器材的角度(橡皮筋的选择),实验操作的角度(水平力缓慢移动),实验改进的角度(改用弹簧称或力传感器)作答,只要合情合理就行.2015年第11题第(4)问考查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结果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这表明塑料管对磁体没有任何影响,没有电磁阻尼作用,对比实验的结果得出的结论实质是对法拉第电磁感应的理解.2016年第11题第(4)问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改进建议,在理解实验误差产生原因以及v 的测量偏大的原因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可行性建议.分别测出光电门和球心到悬点的长度L 和l,计算ΔEk时,将v 折算成钢球的速度v′=lLv.3备考策略3.1加强对力学实验基本原理和常规设计方案的理解力学实验有以下4个实验:①实验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②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③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④实验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4个实验中①③④都与打点计时器有关,所以关于纸带处理和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要倍加关注,同时还要关注物理思想,如实验②中等效替代的思想,实验③控制变量的思想,实验④中转化的思想. 3.2加强对力学实验考查细节的关注实验①纸带处理时应关注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计算时时间间隔t 的计算,不能盲目的误以为t=0.02s或t=0.10s.实验②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应关注估读问题.实验③应关注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以及怎样才能恰好平衡摩擦力.实验④数据处理时应关注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3.3加强对力学实验常规设计方案和创新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实验②有教材常规设计方案的构建(结点O的位置同一次实验前后保持一致),也可在常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方案的构建(结点O的位置前后两次实验可以不一致),不管怎样,都是共点力作用下的三力平衡问题,通过力的图示构建平行四边形.实验③可利用木板模型完成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且满足m?M ),也可以利用气垫导轨完成实验(不需要平衡摩擦力但要满足m ?M ),还可以借助传感器测量小车受到的拉力(不需要满足m ?M ),故要结合具体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具体分析.实验④可利用自由落体运动,也可利用竖直上抛运动探究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时,会出现ΔEK <ΔEP 的结果,利用竖直上抛运动研究时,会出现ΔEK >ΔEP 的结果.不管怎样,都是空气阻力的影响,故应选择密度大体积小的重锤为实验对象,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实验④还可借助连接体模型探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死记硬背.收稿日期:2016-08-25。
苏教版物理高考试卷及答案指导
苏教版物理高考仿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问经过5秒后,汽车的速度大小是多少?A、5 m/sB、10 m/sC、20 m/sD、25 m/s2、一块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斜向上拉力作用,大小为10牛顿。
如果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2,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重力加速度取(g=9.8m/s2))A、4.0 NB、3.92 NC、2.0 ND、1.96 N3、在下列各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物理量是:A. 质量B. 时间C. 温度D. 力4、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斜向上的力,若不考虑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B.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C.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同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B、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D、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6、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是水平向右的拉力,大小为F1,另一个力是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F2。
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力为()A、F1 - F2B、F1 + F2C、F1D、F27、在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等于速度之比。
B、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
C、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等于加速度之比。
D、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之比等于加速度之比。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下列关于物理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一个不变的定值C、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D、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惯性的概念,但并未指出惯性与质量的关系2、下列关于电磁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总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B、电容器的电容是由电容器的结构和介质决定的,与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和电荷量无关C、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表明,在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D、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表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B、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C、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无关三、非选择题(前4题每题10分,最后一题14分,总分54分)第一题(一)计算题(共10分)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速度为5m/s,运动时间为10秒。
高考物理 解题检验法四则教学论文
物理解题检验法四则解过物理题之后,回头检查一下,结果是否正确,解题有何得失,概念理解是否准确,规律应用是否恰当,计算过程是否无误,是非常必要的。
通常自己做的题,按原路思考,往往检查不出错误来,本文介绍四种检验方法。
一、 物理意义检验法解出结果后,要分析结果的物理意义,看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例1. 从20m 高处落下的水,如果水的势能的20%用来使水的温度升高,水落下后的温度升高多少度?解: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t Jcm mgh ∆=%20,约去m 得:C cJ gh t 03.92.41208.920.020.0=⨯⨯⨯==∆。
显然,结果与事实不符,如果从20m 落下温度升高9.30C,则从200m 落下温度升高930C,那么,天上掉下来的雨点,会把人烫伤甚至化为汽。
错误原因在于,等式左边的m 以kg 为单位,等式右边的m 以g 为单位,二者不能“约”去。
正确的方法是:各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制,则水的比热),/(102.43K kg J c ⋅⨯=这样也不用写热功当量J 了,m 可以约去,为: 0093.0102.4208.920.020.03=⨯⨯⨯==∆c gh t (度)。
为了用物理意义检验法,要记清一些重要的物理量的数值的数量级,例如常用的交通工具的速率,常见用电器的功率,一些物质的密度、电阻率、折射率,各色光的波长、频率等。
二、 量纲检验法量纲检验是解题结果检验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即如果量纲错了,结果一定错了;但量纲对了,结果不一定全对。
例如周期公式有:单摆:gl T π2=,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k m T π2=,LC 振5电路:LC T π2=,三者的根号中的单位必须是2s ,否则错误;当你记不准确公式(例如单摆公式中l 和g 谁在分子上,谁在分母上)时,也可按此法处理,即gl 单位为22/s s m m =,k m单位为22//s s m kg m kg m N kg =⋅⋅=,LC 单位为2//s sA s A V c s A V F H =⋅=⋅=⋅。
江苏省苏州市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压轴题易错题
江苏省苏州市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压轴题易错题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1.我国自主研制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若某段工作时间内,“天鲲号”的泥泵输出功率恒为4110kW ⨯,排泥量为31.4m /s ,排泥管的横截面积为20.7 m ,则泥泵对排泥管内泥浆的推力为( ) A .6510N ⨯ B .7210N ⨯C .9210N ⨯D .9510N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设排泥的流量为Q ,t 时间内排泥的长度为:1.420.7V Qt x t t S S ==== 输出的功:W Pt =排泥的功:W Fx =输出的功都用于排泥,则解得:6510N F =⨯故A 正确,BCD 错误.2.估算池中睡莲叶面承受雨滴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小明在雨天将一圆柱形水杯置于露台,测得1小时内杯中水上升了45mm 。
查询得知,当时雨滴竖直下落速度约为12m/s 。
据此估算该压强约为( )(设雨滴撞击唾莲后无反弹,不计雨滴重力,雨水的密度为1×103kg/m 3) A .0.15Pa B .0.54PaC .1.5PaD .5.1Pa【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由于是估算压强,所以不计雨滴的重力。
设雨滴受到支持面的平均作用力为F 。
设在△t 时间内有质量为△m 的雨水的速度由v =12m/s 减为零。
以向上为正方向,对这部分雨水应用动量定理有()0F t mv mv ∆=--∆=∆得到mF v t∆=∆ 设水杯横截面积为S ,对水杯里的雨水,在△t 时间内水面上升△h ,则有m S h ρ∆=∆ =h F Svtρ∆∆ 所以有压强3345101012Pa 0.15Pa 3600F h P v S t ρ-∆⨯===⨯⨯=∆即睡莲叶面承受雨滴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为0.15Pa 。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3.一条长为L 、质量为m 的均匀链条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中有三分之一悬在桌边,如图所示,在链条的另一端用水平力缓慢地拉动链条,当把链条全部拉到桌面上时,需要做多少功( )A .16mgL B .19mgL C .118mgL D .136mgL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悬在桌边的13l 长的链条重心在其中点处,离桌面的高度:111236h l l =⨯= 它的质量是13m m '=当把它拉到桌面时,增加的重力势能就是外力需要做的功,故有1113618P W E mg l mgl =∆=⨯=A .16mgL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19mgL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118mgL ,与结论相符,选项C 正确;D .136mgL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故选C . 【点睛】如果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本题,首先应规定零势能面,确定初末位置,列公式时要注意系统中心的变化,可以把整体分成两段来分析.4.水柱以速度v 垂直射到墙面上,之后水速减为零,若水柱截面为S ,水的密度为ρ,则水对墙壁的冲力为( ) A .12ρSv B .ρSv C .12ρS v 2 D .ρSv 2【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设t 时间内有V 体积的水打在钢板上,则这些水的质量为:S m V vt ρρ==以这部分水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钢板的作用力为F ,以水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有:0Ft mv =-即:2mvF Sv tρ=-=- 负号表示水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与水运动的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知道,水对钢板的冲击力大小也为2S v ρ ,D 正确,ABC 错误。
高中物理教学习题解答方法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习题解答方法分析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214221) 高 群●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高中物理课程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要求,对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习题练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物理课堂教学的本色.因此,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老师便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物理习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着重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习题解答的方法.关键词:高中物理;解答;习题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333(2017)12-0047-01 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以育人为目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高中物理习题解答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量设计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习题解答水平.一、高中物理习题解答方法分析的重要性(一)讲授物理习题解答方法可以优化课堂效果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初步掌握了知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物理习题解答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和解答习题的习惯,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二)物理习题解答方法分析可以实现课后巩固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物理习题解答方法,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探究已经设置好的物理习题,这样不但能够巩固学生所学,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二、高中物理教学习题解答方法(一)多解习题教学为了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物理知识,老师应该尽量在学生平时的习题练习过程中讲解多元化的解答方式,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物理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例如一道物理练习题为: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 =28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8s时到达高度H=64m.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6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老师在讲解这道练习题的过程中,便可以坚持小题大做的原则,将动力学、运动学、速度图像和功能关系等物理知识点全部融合到这道题的讲解过程中,以此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二)采用多问题习题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坚持小题大做的原则,尽量采用多问题习题教学策略,将所有知识点尽量融入到习题练习中,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物理基础知识.同时,针对一个问题采取多种提问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解答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物理知识.例如:某一长直的赛道上有一辆小车甲,前方200m 处有另一小车乙正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小车甲从静止出发以22m/s2的加速度追赶;求:(1)小车甲出发多长时间追上小车乙?(2)当小车甲刚追上小车乙时,甲车立即刹车,使车以4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为了让学生深入掌握物理知识,老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几个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这个物理教学知识点.同时,透过这个小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出传统解题的误区,从而大幅度提升高中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和解题水平.(三)采用多变化习题教学在学生解答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习题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难以下笔.因此,在小题大做的过程中,为了彰显物理本色,老师应该严格遵循练习题能够合理变化的原则,然后采取合理延伸高中物理习题的方式,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挖掘相关例题所隐含的物理知识点,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同时,在采用多变化习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坚持以教材内容为基本,综合分析该习题的物理情境和物理运动状态,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基本的习题练习中掌握多种解答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运用能力.例如:火车通过桥梁、隧道的时候要提前减速.一列以72km/h的速度行驶的火车在驶近一座石拱桥时做匀减速运动,减速行驶了2min,加速度大小是0.1m/s2,火车减速后的速度是多大?若以这样的加速度减速行驶,则经过5min后火车的位移是多少?根据上述例题,还可以改变为:一辆自行车以100m/s 前行在上坡时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减速行驶了3分钟,加速度为0.1m/s2,自行车减速后的速度是多大?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不同习题进行解答,有利于让学生掌握物理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物理解题水平.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进行习题解答方法分析,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让学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解答水平和物理水平.参考文献[1]陈珍黎.“少教多学”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理科园地,2015,11(4):13-15.[2]周子佳,杨雨平.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考试周刊,2015(44):136-137.—74—All Rights Reserved.。
浅谈高中物理苏科版力学的解题方法
浅谈高中物理苏科版力学的解题方法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25400) 毛中峰●摘 要: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因此学生要对力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针对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力学题的解答误区.本文就提出解题三步骤:审题、构建模型、排除干扰,来探讨力学的解答方法.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方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333(2016)33-0046-01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年的高考中,力学题占了很大一部分分值,因此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但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力学题非常的困难,即使教师进行讲解剖析,他们依旧感觉到吃力,因此力学又是教学难点.那么如何破解这个教学难题呢?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住解题技巧.因为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力学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学生找到了其中的解题规律和思路,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许多类似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一、认真审题是前提高中物理力学题,主要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题,选择题的文字描述一般很少,所以针对少量文字的题干,学生需要进行仔细推敲,因为每一个关键词都可能隐藏着信息.而针对文字描述较多的填空题和综合题,有时就需要从众多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找到最有用的那一个,因此针对物理力学题,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你审题:1.找关键词语.学生在进行力学题解答时,对于题干中出现的信息,不能只注意到特殊性的条件和字母,对于某些看似是可读不可读的文字描述,同样要进行研读.因为中间可能隐藏着整道题的关键线索.而力学的关键词语大致可以分为限制类、物理变化类和变化过程类等等,因此对于这些关键词,学生要仔细推敲.例如:质量为M 的铅块被长为L 的铁丝悬挂静止,这时,一个质量为m 的水平飞行的子弹击中铅块,问子弹要以多大的速度击中铅块,才能使铁丝在铅块运动过程中始终绷紧?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题干,找到关键词语.由题中可以看出“始终绷紧”就是关键词,它表示铅块M 与子弹m 必须一起绕悬点做圆周运动,由此可以分析出可能的情况.2.挖隐含条件.高中物理之所以非常困难,除了物理变化过程复杂多变之外,还有就是隐含条件的存在.这常常使学生感觉条件不足,而陷入解题困境.因此,在审题的时候挖出隐含条件,是每个学生应该掌握的解题要点,比如比较常见的“光滑平面”也就是表示摩擦可以忽略不计,即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零.又比如“一颗子弹在空中自由飞行”,那么这里的“自由”就表示子弹仅仅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对于一些隐含条件,学生要找准,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题目解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力学题目中,有时要考虑客观条件,比如一个重力98牛,体积0.05立方米的救生圈,是否能够托起体重500牛的人?许多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就生搬硬套公式,结果当然是不能托起.但是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在题中还有一个隐含条件“人使用救生圈”,在实际生活中,人使用救生圈时,人的大部分身体是在水里的,所以人是不会沉没的.二、构建模型是关键构建正确的模型是解答物理力学题目的关键,其主要考验的就是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要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正确的画出直观形象的图形,以充分利用信息,解答问题.因此,构建物理模型就成为审题的关键手段,它能展示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并确定物理量间的关系,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物理模型既可以是运动的过程图、状态变化图、受力分析图等等,也可以是通过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例如:一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用水平恒力A 推动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B 来推物体,当恒力B 作用时间与恒力A 的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43J ,则恒力A 和恒力B 所做的功各是多少?这道题解答的关键,就在与要弄清楚恒力A 和恒力B 的位移、大小关系和各自做功的情况,因此在审题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画示意图或构建物理模型的习惯,解答物理问题,如果能进行画图示意,就一定要画图.因为直观的模型能帮助自己更准确的理解题意,并分析和探讨整个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因此不仅是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等,几乎无一例外不是用画图来加强认识联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自己能够重新理解一遍题意,对物理过程的变化了然于胸.三、排除干扰是重点在力学题目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故意多出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可能会让学生判断错误.因此在进行题目解答时,应该准确的判断出哪些是干扰条件,哪些是多余条件,哪些是错误条件,因此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谨防以假乱真.物理力学题目经常会利用一些显而易见的条件来迷惑考生,考生以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正确的解答思路,但是需要结合条件进行分析之后,才能进行答题.例如:某人向空中发射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物体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物体炸裂为a ,b 两块,若质量较大的a 块的速度方向仍沿原来的方向,则从炸裂到落地这段时间里,a 飞行的水平距离一定比b 的大,这个结论是对还是错?有学生看到题干中“质量较大的a 块”之后,就凭感觉认为结论是对的.但事实上,是没有掌握力的独立原则和运动独立性原则.2.谨防干扰条件.在力学题目中,出题者往往会用一些多余的条件,来误导学生.或者安排一些巧妙的歧义和一些是而非的判断,来考察学生的抗干扰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在审题过程中,只有迅速地排除这些干扰因素,解题才能迅速而正确.例如:从同样高度落下的陶瓷花瓶,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什么?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有学生往往受到惯性思维的干扰,认为水泥地比草地坚硬,给陶瓷花瓶的作用力就大.也就是说掉在水泥地上的陶瓷花瓶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陶瓷花瓶动量改变小.但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应该表述为“掉在水泥地上的陶瓷花瓶动量改变快,掉在草地上的陶瓷花瓶动量改变慢”.力学之所以一直是高中物理的重点考查内容,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力学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检验作用.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力学知识,能有效提升学习物理的信心.而针对力学题的解答,主要就要通过审题、构建模型、排除干扰条件三个方面来入手,正确运用定理规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破除学生对力学题的恐惧症.参考文献[1]孟德聪.浅谈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常见的解题方法[J ].学周刊,2011,33:134-135.[2]熊继土.高中力学复习初探[J ].社科与经济信息,2000,06:107-108.[3]刘鹏.浅谈高中力学的解题思路及技巧[J ].亚太教育,2015,25:23.[4]袁志红.浅谈如何克服高中力学中的学习困难[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S 2:35-37.—64—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高考真题物理卷子
江苏高考真题物理卷子
江苏高考物理试卷一直备受考生关注,其试题设计体现了考生的真实水平,对考生的知识储备和解题能力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江苏高考真题物理卷子的一些特点和解题技巧。
一、试题特点
江苏高考物理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泛,覆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试题设立综合且具有一定难度。
试题不局限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试题中也存在一些基础的计算和推理题目,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解题技巧
1. 细心审题:在做江苏高考物理试题时,考生应当认真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准确把握题目要求。
细心审题可以避免因理解错误导致答案错误的情况。
2. 逻辑推理:部分物理试题需要考生进行逻辑推理,分析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找出解题的关键点。
考生应该注重分析问题本身,理清思路,避免在推理过程中出现偏差。
3. 联系实际:物理知识离不开实际生活,部分试题会与日常生活或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生在解题时可以通过联想和归纳,很好地理解题目背后的物理原理。
4. 时间分配:江苏高考物理试卷题量较大,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掌握答题节奏。
可以从易到难地完成试题,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每个题目,确保试卷的全面性。
通过对江苏高考真题物理卷子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物理试题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题技巧。
考生在备考时应多做真题,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信通过努力和不懈的训练,每位考生都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前程似锦!。
高中物理解题中微元法的应用
高中物理解题中微元法的应用
朱士才
【期刊名称】《文理导航》
【年(卷),期】2017(000)026
【摘要】我们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解题思路不到位、抽象思维以及微元法不能灵活使用等情况,致使解题过程出现卡顿而影响我们解答物理试卷的心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在高中物理学习阶段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物理中的微元法,那么我们的物理学习将会变得格外轻松,也能够使得我们物理成绩大幅度提升。
因此我就根据自我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为例,为同学们讲解微元法如何在高中物理中贯彻落实。
【总页数】1页(P73-73)
【作者】朱士才
【作者单位】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江苏淮安22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试论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2.高中物理解题中微元法的有效应用
3.高中物理解题中微元法的应用研究
4.高中物理解题中微元法的有效应用
5.高中物理解题中微元法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巧用“vt”图像,智取力学难题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物理教学论文《巧用“v-t ”图像,智取力学难题》力学知识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其基本思想贯穿高中物理的每一个章节,是历年高考中进行综合能力考查的一块“热土”,分数比例大,题目难度高。
许多问题因涉及物体多、过程复杂而困扰学生思维,甚至用解析法无法顺利解答,此时如果科学地运用图像分析,则犹如快刀斩乱麻,茅塞顿开,可谓强攻不如智取。
下面例举三题,以飨读者!例1.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木块,枪沿水平方向先后发射两颗质量和速度都相同的子弹,两子弹分别从不同位置穿过木块。
假设两子弹在穿过木块时受到的阻力大小相同,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两颗子弹先后穿过木块的过程中( )A .两颗子弹损失的动能相同B.木块每次增加的动能相同C .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相同D.木块每次移动的距离不相同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分析能力,难度高。
若用解析法,很难推理出备选答案有关的表达式,其过程显得十分繁琐或束手无策,从而无法完整解答。
若用图像法(简解如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穿过”,建立合适的图像,答案将变得柳暗花明! 解析:如图1所示,同时画出木块和两颗子弹的V -t 图像,其中图线a 表示第一颗子弹的运动,图线b 表示第二颗子弹的运动,图线c 表示木块的运动。
因为两颗子弹都“穿过”木块,所以穿过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的相对位移△L 相等;因为两颗子弹受到的阻力大小相同,所以穿过过程中两颗子弹的加速度相等,木块前后的加速度相等,即图线中有关斜线平行。
由图可见,面积△L 相等,则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 f △L 相同,(C )答案正确; 又(t 1-0)< (t 3-t 2), V 〞<Vˊ,(V 0-V 〞)>(V 0-Vˊ),所以两颗子弹损失的动能△E k ˊ<△Ek〞,(A )答案错误;又(V 2-V 1)>(V 1-0),所以木块每次增加的动能△E k1<△E k2,(B )答案错误;面积S 2>S 1,所以(D )答案正确。
2022年高考物理真题名师评析(江苏卷)
A. 在移动过程中,O点电场强度变小
B. 在移动过程中,C点的电荷所受静电力变大
C. 在移动过程中,移动的电荷所受静电力做负功
D. 当其移动到无穷远处时,O点的电势高于A点
4.上海光源通过电子-光子散射使光子能量增加,光子能量增加后( )
A. 频率减小B. 波长减小C. 动量减小D. 速度减小
【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光子能量、动量及其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
根据光子能量公式E=hν,可知光子的能量增加后,光子的频率ν增加,A错误;根据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可知光子波长减小,选项A错误,B正确;根据光子动量公式, ,可知光子的动量p增加,选项C错误;根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假设,真空中光速不变,选项D错误。
7.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 和 两个过程,其中 为等温过程,状态b、c的体积相同,则( )
A. 状态a的内能大于状态b
B. 状态a的温度高于状态c
C. 过程中气体吸收热量
D. 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正功
【参考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p——V图像的理解及其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由于a→b的过程为等温过程,即状态a和状态b温度相同,根据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可知状态a和状态b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而理想气体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所以理想气体状态a的内能等于状态b的内能,选项A错误;由于状态b和状态c体积相同,且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可知Tb<Tc,又因为Tb=Tc,故Ta<Tc,选项B错误;
因为a→c过程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正功;而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可知气体吸收热量;选项C正确,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长期研究高考试题,发现,江苏省 2006 年到 2009 年 4 年来高考物理卷中的最后一 题:电磁感应大题,在标准答案中,都是用微元法解的,可以说是江苏省高考物理试题的 特色解法,因为全国卷和其他省市卷都没有。经笔者研究,也可以采用另外的解法。 1. 2007 年高考江苏省物理卷第 18 题(16分) 如图所示,空间等间距分布着水平方向的条形匀强磁场,竖直方向磁场区域足够长,磁感 应强度B=1T,每一条形磁场区域的宽度及相邻条形磁场区域的间距均为d=0.5m,现有 一边长l=0.2m、质量m=0.1kg、电阻R=0.1Ω的正方 形线框MNOP以v 0 =7m/s的初速从左侧磁场边缘水 平进入磁场,求 (1)线框MN边刚进入磁场时受到安培力的大 小F。 (2)线框从开始进入磁场到竖直下落的过程中 产生的焦耳热Q。 (3) 线框能穿过的完整条形磁场区域的个数 n。 解: ( 1 ) 线 框 M N 边 刚 进 入 磁 场 时 , 感 应 电 动 势 E Blv 0 1.4V , 感 应 电 流
1 2 mv1 2
F mg sin F '
感应电动势 Bdv
R 安培力 F ' BI ' d
由牛顿第二定律,在 t 到 t t 时间内,有 v
感应电流 I '
F t m
则
v = ( g sin
B 2d 2v )t mR
有 v1 gt1 sin
【解答】 (命题者提供的解答) (1) 设装置由静止释放到导体棒运动到磁场下边界的过程中,作用在线框的安培力 做功为 W 由动能定理 mg sin 4d W BILd 0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且 Q W 解得 Q 4mgd sin BILd (2) 设线框刚离开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 v1 ,则接着向下运动 2d 由动能定理 mg sin 2d BILd 0 装置在磁场中运动的合力
BILd 。 BILd mg sin
【解析】 (本人研究的另外解法) 第(1)问,同原解答 第(2)问:设线框刚离开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 v1 ,则接着向下运动 2d ,速度变为 0,根据动能定理
1 mg sin 2d BILd 0 mv12 ,所以 v1 2
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磁场区域 1 B 棒b 磁场区域 2 B 棒a 磁场区域 3 B 磁场区域 4 B 磁场区域 5 B
d1 d2 d1 d2 d1
d2 d1 d2 Θ d1
15.解析:⑴因为a和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相等,按回路方向相反,所以感应电流为0,所 以a和b均不受安培力作用,由机械能守恒得
Ek mgd1 sin
v1 v 2 d 2 2 t
在有磁场区域,对a棒: F mg sin BIl 且: I 解得: F mgsin
Bl v 2R
⑥
B 2l 2 v 2R
因为速度 v 是变量,用微元法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在一段很短的时间 t 内
v
则有
F t m
B 2l 2 v t v g sin 2mR
E , R
B 2l 2 B 2l 2v kv ,其中 k , 由于速度是变化的,所 R R
1
用心
爱心
专心
以力是变化的,线框在水平方向只受安培力作用,安培力与速度成正比,线框在水平方向 的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所以 v
k x ,从初速度 v 0 运动到水平速度为 0, m
v0
B 2l 2 v , R
F t v m B 2l 2 x v0 mR
求和,
(
B 2l 2 )vt v , mR
解得 x
mv0 R 1.75 线框能穿过的完整条形磁场区域的个数 n= 4.375 ,取整 1.75m , 2 2 0.4 B l
数为 4。 解法 2. 新解法 线框在进入和穿出条形磁场时的任一时刻,感应电动势 E Blv ,感应电流 I 受到安培力的大小 F= BIl ,得 F
(原答案此处一笔带过,实际上这一步很麻烦,以下笔者给出详细过程:
B 2 l 2 d1 , ④代入⑦得: t 4mgR sin
⑧代入⑤得: v1 v 2
⑧
8mgd 2 R sin B 2 l 2 d1
⑨
⑦+⑨得: v1
4mgRd 2 B 2 l 2 d1 。) sin 8mR B 2 l 2 d1
I
E 14 A ,受到安培力的大小 F= BIl 2.8 N R 1 2 (2)水平方向速度为 0, Q mv0 2.45 J 2
(3)解法 1 原答案给出的解法. 线框在进入和穿出条形磁场时的任一时刻, 感应电动势 E Blv0 , 感应电流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 R
受到安培力的大小 F= BIl ,得 F 在 t t 时间内,由牛顿定律:
因为导体棒刚进入磁场区时的速度为 v 2 ,刚离开磁场区时的速度为 v1 , 所以
v v
1
v2 ,
vt d , t t
1
B 2l 2 所以: v1 v 2 gt sin d1 2mR
联立④⑤⑦式,得 v1
⑦
4mgRd 2 B 2 l 2 d1 sin 8mR B 2 l 2 d1
2 BILd 4 gd sin m
注意: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的位移是 d ,而不是 2d ,且因为是恒流,所以安培力是恒
6
因为线框在磁场中的运动时受到的合力 F mg sin F安 ,而 F安
B 2d 2 v 是与速 R
度 v 成正比的力, 所以把线框在磁场中的运动分解为在重力的分力作用下的速度随时间均匀 变化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在安培力作用下的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两种运 动,前者速度的变化与时间成正比,后者速度的变化与位移成正比,有
(v)1 gt sin , ⑥
(v)1 表示由于重力作用而引起的速度的变化。
因为安培力 F Bil 对在安培力作用下的运动, 成正比。 所以,由于安培力作用而引起的速度的变化为 使速度减小,所以加负号。
B 2l 2 B 2l 2 v kv (其中 k )与速度 2R 2R
用心 爱心 专心 3
a.b在任意一个磁场区域或无磁场区域的运动时间均相等, 所以a穿出任一个磁场区域 时的速率v就等于 v1 .所以
4mgRd 2 B 2 l 2 d1 。 v 2 2 sin 8mR B l d1
(注意:由于 a.b 在任意一个磁场区域或无磁场区域的运动时间均相等,所以 a 穿出任一 个磁场区域时的速率 v 都相等,所以所谓“第 K 个磁场区”,对本题解题没有特别意义。) 解法 2. 笔者的解法:运动分解法 在无磁场区域,棒做匀加速运动,有: v 2 v1 gt sin ④
1 2 1 2 mv 2 mv1 mgd 2 sin 2 2
③
解得: Q mg ( d1 d 2 ) sin ⑶解法1. 原答案给的解法:微元法 设导体棒在无磁场区域和有磁场区域的运动时间都为 t , 在无磁场区域有: v 2 v1 gt sin 且平均速度: ④ ⑤
⑩
为了形象地表示两种匀变速运动,画出以下图象。左图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匀加速运动,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右图是速度随位移变化的匀减速运动。
3.2009 年高考江苏省物理卷第 15 题(16 分) 【题目】如图所示,两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安装在一光滑绝缘斜面上,导轨间距为 L、 足够长且电阻忽略不计,导轨平面的倾角为 。条形匀强磁场的宽度为 d ,磁感应强度大 小为 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长度为 2d 的绝缘杆将导体棒和正方形的单匝线框连接在一 起组成“ ”型装置。总质量为 m ,置于导轨上。导体棒中通以大小恒为 I 的电流(由外
①
⑵设导体棒刚进入无磁场区时的速度为 v1 ,刚离开无磁场区时的速度为 v 2 ,即导体棒刚 进入磁场区时的速度为 v 2 ,刚离开磁场区时的速度为 v1 ,由能量守恒得: 在磁场区域有:
1 2 1 2 mgd1 sin m v1 Q m v 2 2 2
②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在无磁场区域:
(v) 2
B 2l 2 d1 , ⑦ 因为本题安培力 2mR
B 2 l 2 d1 , v 表示经过有磁场区 综合⑥、⑦两式,令 v ( v)1 ( v) 2 得 v gt sin 2mR
域速度的变化,即 v v1 v 2 ,所以 v1 v 2 gt sin
B 2 l 2 d1 ⑧ 2mR
④、⑧两式联立解得 t
B 2 l 2 d1 4mgR sin
⑨
⑨代入⑤得
v1
4mgRd 2 B 2 l 2 d1 sin 8mR B 2 l 2 d1
v1 就是所要求的棒 a 穿出任一个磁场区域时的速率, v
4mgRd 2 B 2 l 2 d1 sin 8mR B 2 l 2 d1
mv R k m x ,通过的位移为 x v0 ,即 x 20 2 1.75m ,线框能穿过的完整条形磁场 m k B l
区域的个数 n=
1.75 4.375 ,取整数为 4。 0.4
2. 2008年高考江苏省物理卷第15题 15、(16分)如图所示,间距为L的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导轨 光滑且电阻忽略不计.场强为B的条形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磁场区域的宽度 为d 1 ,间距为d 2 .两根质量均为m、有效电阻均为R的导体棒a和b放在导轨上,并与导 轨垂直.(设重力加速度为g) ⑴若a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时,b以与a同样的速度进入第1个磁场区域,求b穿过第1个磁 场区域过程中增加的动能△E k ; ⑵若a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时,b恰好离开第1个磁场区域;此后a离开第2个磁场区域时, b 又恰好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且a.b在任意一个磁场区域或无磁场区域的运动时间 均相等.求b穿过第2个磁场区域过程中,两导体棒产生的总焦耳热Q; ⑶对于第⑵问所述的运动情况,求a穿出第k个磁场区域时的速率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