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教案(网络部分)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学科名片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制单元第一单元主备教师使用教师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社会,网络的相关知识。
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树立对科学技术的崇敬之情,以崇尚科技为荣知识目标了解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能力目标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网络的利与弊,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先观看视频,再谈谈感受。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如何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多媒体展示材料)设计意图:在信息化时代,面对各种媒介信息,如何选择、理解和评判,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
通过本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媒介素养,进而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觉得天气预报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
1.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学生讨论回答)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军之所以这么忙碌,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没有学会“信息节食”。
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
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3.展示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4.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怎样避免再出现这种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沉迷于网络会耽误学业,影响身心健康。
中学生要学会自主掌握和分配时间,适当使用网络,杜绝网瘾。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1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3.学生能够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信息检索、网络交流、网络安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网络改变世界的具体表现。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网络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规范,抵制不良信息。
3.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需要合理利用。
二、教学重点1.网络对现代社会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2.正确使用网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网络的复杂性和双面性。
2.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网络规范。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一组关于网络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感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或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认为网络技术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学习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讲解】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功能等。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并记忆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对网络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网络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教师讲解】结合案例和资料,详细讲解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如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社交媒体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网络问政、舆论监督等给政治民主带来的新渠道;网络文化、数字创意等给文化繁荣带来的新动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网络改变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3.如何提高网络道德素养,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4.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实效性。
4.通过网络正能量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和网络知识,能够使用网络进行基本的交流和信息检索。但在网络道德、法治意识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本章节将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树立网络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发挥网络在学习、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策略:利用网络平台、在线学习工具等,开展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网络技能。
3.强化实践教学,组织网络安全教育、网络道德讲座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教学策略:通过专家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等,主要考察学生对网络知识、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的理解。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我会关注他们的解答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合理利用网络-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合理利用网络-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学科与年级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对我们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
2.意识到网络使用不当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3.掌握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
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如何呵护网络健康成长,做到有益于我们的人生。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网络的作用
1.通过授课、小组讨论,了解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并探讨网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学生在小组内选取一个网络应用场景,进行调查研究并分组展示。
第二课时:网络使用不当的危害
1.通过案例分析、授课和小组讨论,了解网络使用不当可能带来的身心健康危害,并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控制网络时长,不要沉迷于网络。
3.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4.不参与不良信息传播。
第三课时: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
1.通过案例分析、授课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如筛选信息、分辨真伪、避免网络欺诈等。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网络信息筛选的实践活动,并分享经验和心得。
教学方法
1.授课法
2.小组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4.实践活动法
教学评估
1.小组展示分数占比:30%
2.课堂表现分数占比:70%
总结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网络使用不当可能带来的身心健康危害,并学会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次学习,掌握网络的优缺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有益于我们的人生。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使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结构。
让学生掌握如何连接网络、浏览网页、搜索信息等基本操作。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安全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连接网络的方法和步骤。
浏览网页和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网络连接和信息搜索。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安全案例,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回答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学生能熟练操作网络连接和信息搜索。
学生能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二章:电子与即时通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和即时通讯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电子和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沟通。
2.2 教学内容电子的定义和功能。
即时通讯工具的定义和功能。
如何申请和使用电子。
如何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沟通。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和即时通讯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电子和即时通讯工具。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回答电子和即时通讯的定义和功能。
学生能熟练操作电子和即时通讯工具。
第三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输出设备等。
3.2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
使用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的操作。
使用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的操作。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
学生能熟练使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创建文档、编辑文本、设置格式等。
4.2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教案第一章:网络的利与弊1.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的普及和影响2. 认识网络的利与弊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1.2 教学内容1. 网络的普及和影响2. 网络的利与弊案例分析3. 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建议1.3 教学过程1. 导入:调查网络使用情况2. 讲解网络的普及和影响3. 分析网络的利与弊案例4. 讨论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建议5. 总结与反思第二章:网络信息的辨别与自我保护2.1 教学目标1. 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能力2.2 教学内容1. 网络信息的辨别方法2.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3.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原则2.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信息辨别小游戏2. 讲解网络信息的辨别方法3. 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4. 讨论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原则5. 总结与反思第三章:网络交流的艺术3.1 教学目标1. 掌握网络交流的基本礼仪2. 学会文明上网3.2 教学内容1. 网络交流的基本礼仪2. 文明上网的重要性3.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交流情景剧2. 讲解网络交流的基本礼仪3. 学习文明上网的原则5. 总结与反思第四章:网络游戏的利与弊4.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游戏的影响2. 认识网络游戏的利与弊3. 培养学生健康参与网络游戏的能力4.2 教学内容1. 网络游戏的普及和影响2. 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案例分析3. 健康参与网络游戏的方法和建议4.3 教学过程1. 导入:调查网络游戏使用情况2. 讲解网络游戏的普及和影响3. 分析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案例4. 讨论健康参与网络游戏的方法和建议5. 总结与反思第五章: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5.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成瘾的表现2. 学会预防网络成瘾3. 培养学生面对网络成瘾的干预能力5.2 教学内容1. 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危害2. 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3. 面对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5.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成瘾案例分享2. 讲解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危害3. 学习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4. 讨论面对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5. 总结与反思第六章:网络购物与消费维权6.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购物的优势与风险2. 掌握基本的消费维权知识3. 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和维权意识6.2 教学内容1. 网络购物的优势与风险案例分析2. 消费维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理性消费的重要性6.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购物经历分享2. 讲解网络购物的优势与风险3. 学习消费维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讨论理性消费的重要性5. 总结与反思第七章:网络理财与金融安全7.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理财的基本知识2. 认识网络金融安全风险3.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意识7.2 教学内容1. 网络理财的基本知识2. 网络金融安全风险案例分析3. 正确的网络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意识7.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理财产品介绍2. 讲解网络理财的基本知识3. 分析网络金融安全风险案例4. 讨论正确的网络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意识5. 总结与反思第八章:网络公益与志愿服务8.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公益的发展与意义2. 掌握网络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3. 培养学生参与网络公益的意识和行动8.2 教学内容1. 网络公益的发展与意义案例分析2. 网络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参与网络公益的重要性8.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公益活动介绍2. 讲解网络公益的发展与意义3. 学习网络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讨论参与网络公益的重要性5. 总结与反思第九章:网络法律与道德规范9.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2. 认识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意识9.2 教学内容1. 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案例分析2. 网络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3. 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意义9.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法律案例分享2. 讲解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3. 学习网络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4. 讨论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意义5. 总结与反思第十章:网络素养与终身学习10.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2. 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提高网络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10.2 教学内容1. 网络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案例分析2. 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网络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义10.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素养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讨论2. 讲解网络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3. 学习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4. 讨论提高网络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义5. 总结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初中初识互联网教案
教案:初识互联网课程目标:1.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3. 认识互联网的利弊,培养正确的网络素养。
教学重点: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互联网的利弊和正确的网络素养。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互联网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互联网?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二、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0分钟)1. 讲解互联网的定义:互联网是指全球范围内,通过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的庞大网络系统。
2. 介绍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ARPANET到TCP/IP,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
3. 讲解互联网的组成部分:硬件、软件、协议、服务。
三、讲解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10分钟)1. 讲解互联网的基本功能:信息传递、沟通交流、娱乐休闲、在线学习等。
2. 演示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浏览网页、发送邮件、聊天工具、下载文件等。
3. 学生实际操作,掌握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
四、讲解互联网的利弊和正确的网络素养(10分钟)1. 讲解互联网的利: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等。
2. 讲解互联网的弊:信息过载、网络依赖、网络安全问题等。
3. 培养正确的网络素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保护个人隐私、遵守网络规则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强调正确的网络素养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互联网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和困扰。
2. 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做到正确使用互联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互联网,掌握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互联网的利弊,培养正确的网络素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网络改变世界教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网络改变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认识网络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3. 理解网络的两面性,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网络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3. 网络的两面性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三、教学难点:1. 网络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2. 如何在享受网络便捷的防范网络风险和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与弊。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网络影响、网络行为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情境模拟法:创设网络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的利与弊,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网络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网络的利与弊。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网络影响、网络行为等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5. 情境模拟:教师创设网络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的利与弊。
7. 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对网络改变世界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评价方式包括: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情境模拟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网络案例时的观点、分析和结论,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使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功能。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遵守网络规则和安全意识。
1.2 教学内容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网络的基本功能:信息检索、在线交流、娱乐、学习等。
正确使用网络,遵守网络规则,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的正反面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的功能和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的定义。
讲解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讲解网络的基本功能。
分析网络的正反面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1.5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课后查找有关网络的资料,加深对网络的了解。
设计一份网络使用计划,包括每天的上网时间、浏览内容等,以培养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
第二章: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培养学生筛选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
搜索引擎的高级使用技巧:关键词搜索、短语搜索、布尔运算等。
筛选和评估搜索结果的方法。
2.3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搜索引擎,教师巡回指导。
2.4 教学步骤讲解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
讲解搜索引擎的高级使用技巧。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搜索引擎,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示搜索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如何筛选和评估搜索结果。
2.5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课后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巩固所学技巧。
设计一份搜索任务,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完成,以培养比较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第三章:电子邮件的使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
3.2 教学内容电子邮件的基本知识:电子邮件的格式、发送和接收原理等。
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的使用方法。
3.3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课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培养他们的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通信协议等。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什么?在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引入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二、理论讲解(30分钟)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3. 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4. 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介绍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互联网、局域网、无线网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中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四、实践操作(4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网络拓扑结构设置和参数配置的实践操作。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结果为主要依据,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实践操作的准确性。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根据上述教学内容和评价结果,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教案的示例,你可以根据题目和内容需求来填写具体的内容和步骤。
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互联网基础知识教案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互联网基础知识教案第一课时:互联网概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互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特点和应用领域;3.认识互联网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时主要介绍互联网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内容,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互联网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重点:1.互联网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互联网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难点:学生对互联网的理解以及互联网的应用领域的具体案例。
五、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例如:“你们都知道互联网吗?它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 概念解释与知识点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解释互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同时,介绍互联网的基本特点和应用领域。
3. 讨论与案例分析(20分钟)与学生一起讨论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列举一些具体案例,如电子邮件、社交网络、购物平台等。
4. 拓展延伸(15分钟)向学生介绍互联网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他们思考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互联网相关文章,总结互联网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设计说明】本教案侧重对互联网的定义、基本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讲解和讨论。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互联网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互联网- 定义: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递- 发展历程:ARPANET -> NSFNET -> 互联网- 基本特点: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高效性、智能性- 应用领域: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在线购物、在线教育等【教具准备】PPT或黑板,教师笔记。
第二课时以及后续课时的教案可以按照相似的格式进行编写,分别涵盖互联网中的其他知识点,如网络安全、搜索引擎、在线娱乐等,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互联网基础知识。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优秀教案:计算机网络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优秀教案:计算机网络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的计算机网络单元设计的优秀教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能够通过实例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实例;4.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意识培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二:讲解详细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应用。
步骤三: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操作,如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或查找网络故障等。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理解。
步骤四: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步骤五: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时要注意安全问题。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可以使用问答、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价。
参考资料-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材- 互联网资源。
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信息的获取方法和途径,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网络信息的获取方法与途径。
2. 网络信息的筛选与评估。
3. 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
4. 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网络热点事件,引发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心得体会。
二、网络信息的获取方法与途径(15分钟)1. 教师介绍搜索引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获取网络信息的方法。
2. 学生现场演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三、网络信息的筛选与评估(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筛选有用信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网络信息评估的方法。
四、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5分钟)1. 教师讲解网络信息的传播途径和规律。
2. 学生举例说明网络信息传播的现象。
第二课时:一、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10分钟)1. 教师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网络中的自我保护经验。
二、网络信息的传播实践(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网络信息传播方案。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传播方案,互相评价。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网络信息的获取与传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网络信息获取、筛选、评估的能力。
3. 学生对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网络信息的获取与传播,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二网课班会教案范文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课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对网课的适应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网课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网课的特点和优势。
2. 网课学习习惯的培养。
3. 网课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网课中保持专注。
2. 如何提高网课学习效率。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
2. 网络学习平台账号和密码。
3. 相关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网课的兴起和发展,引导学生思考网课的特点和优势。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网课中的学习体验和遇到的困难。
二、讲授新课1. 网课的特点和优势- 课件展示:网课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如时间灵活性、资源丰富等。
- 学生讨论:网课的优势有哪些?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提高学习效果?2. 网课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件展示: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时间管理、环境布置、学习计划等。
- 学生讨论:如何培养良好的网课学习习惯?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3. 网课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 课件展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何在网课中与同学、老师有效沟通。
-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网课中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分享合作经验。
三、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定自己的网课学习计划。
2.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计划,互相提出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网课学习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一份网课学习计划表。
2. 每天记录自己的网课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时长、学习内容、遇到的问题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网课的特点和优势,学会了如何培养良好的网课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在网课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初二网课班会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课的特点和重要性,增强学生网课学习的自觉性。
2. 提高学生在网课中自我管理、时间规划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对象初二全体学生三、教学时间45分钟四、教学地点线上课堂五、教学工具1. 线上会议平台(如Zoom、腾讯会议等)2. 投影仪或电脑屏幕3. 纸笔(用于学生记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主持人开场:以轻松愉快的语言引入班会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播放网课学习相关视频:简要展示网课学习场景,让学生对网课有直观认识。
(二)主体部分(30分钟)1. 网课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网课学习在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必要性。
- 引导学生认识到网课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2. 网课学习的方法- 分享优秀网课学习经验,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做好笔记等。
- 强调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自我管理- 讨论如何合理安排网课学习与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
-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高自律性。
4. 沟通协作- 强调在网课学习中,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与老师和同学保持良好沟通。
- 介绍线上协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在线文档、讨论组等。
5. 网络安全- 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 强调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参与网络不良行为。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分享: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在网课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网课学习的重要性,并对学生提出期望。
3. 布置作业:布置与网课学习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学习心得、制作学习计划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网课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网课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班会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分析本次班会的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根据学生反馈,不断优化班会内容和形式,提高网课学习的有效性。
202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202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202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2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对生活和研究的影响。
2. 掌握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网络的定义和作用。
2. 合理利用网络的意义。
3. 网络的不良影响及预防方法。
4. 网络安全知识和个人信息保护。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网络的普遍存在和普及程度,激发学生对网络话题的兴趣。
步骤二:研究网络的定义和作用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网络的理解和经验。
2. 引导学生总结并定义网络的概念。
3. 探讨网络在生活和研究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实例。
步骤三:合理利用网络的意义1. 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的积极作用,如获取信息、交流社交、研究资源等。
2. 分享并讨论合理利用网络的好处和益处。
步骤四:网络的不良影响及预防方法1. 介绍网络不良影响的几个方面,如沉迷网络、信息泄露、网络暴力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方法和技巧。
步骤五:网络安全知识和个人信息保护1. 研究网络安全知识,包括防火墙、密码保护等概念。
2. 强调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教授相关方法和技巧。
步骤六:小结和拓展1. 复本课研究内容,检查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深入研究。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评估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和意识。
2. 设计小组活动和个人练,检查学生在合理利用网络和网络安全方面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工具(投影仪、电脑等)2. 针对网络安全的相关视频、文章和图片3. 教师准备的讨论提纲和练题注意事项1. 在引导学生研究网络不良影响时,避免直接引用未经确认的内容,以确保内容的可靠性。
2. 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态度和行为,并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3. 教师应做好示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并保护个人信息。
以上为202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合理利用网络的内容安排,供参考使用。
初二网课班会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课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对网课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课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 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
教学重点:1. 网课的特点和优势。
2. 网课学习习惯的培养。
3. 网络学习氛围的营造。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网课中保持专注。
2. 如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有效沟通。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 网课学习资料。
3. 学生发言稿。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网课的定义和起源。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网课教学?二、讲授新课1. 网课的特点和优势a.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网课与传统课堂的对比,让学生了解网课的特点。
b. 讲解网课的优势,如:灵活的学习时间、丰富的教学资源、个性化学习等。
2. 网课学习习惯的培养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网课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自律性差、容易分心等。
b.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等。
3. 网络学习氛围的营造a. 强调网络学习氛围对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网课学习效果,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 角色扮演:模拟网课学习场景,让学生体验网课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沟通。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网课学习的重要性。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网课学习中的心得体会,给予鼓励和肯定。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网课的认识程度。
2. 学生网课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次班会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二语文网课设计方案
初二语文网课设计方案1. 课程背景本课程为初二学生的语文网课,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丰富、有效的学习体验。
本课程将以《人教版》为教材,包括课本知识、文学名著、诗歌鉴赏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的习惯。
2. 课程设计2.1 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包括以下内容:1.课本知识:包括语音、字形、词汇、语法等知识点2.文学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的选读3.诗歌鉴赏:包括唐诗宋词、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的鉴赏和赏析2.2 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在线教学形式,课程内容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在电脑、手机等设备上进行学习,并且具有强大的互动性。
2.3 知识点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本课程提供了大量的知识点练习。
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单项选择、填空、判断、主观题等。
每个知识点的练习量都有一定要求,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任务。
2.4 阅读训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训练,课程需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且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材料的阅读理解练习。
2.5 作文指导本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设置作文指导环节。
老师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写作指导,包括语言、思路、结构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作文写作。
2.6 课程评估为了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设置了多项课程评估机制。
包括知识点练习、阅读训练、作文评估和综合评估等。
每个课程评估分数都会被记录下来,并且可以通过学生的账户随时查看。
3. 教师团队本课程由一支资深的语文教师团队授课。
教师团队拥有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提供学习建议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初二信息技术教案简案及反思
初二信息技术教案简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初二信息技术教案简案及反思教案简案: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年级:初二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特点。
3. 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
4.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3. 网络资源的利用和信息交流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计算机网络,并引导学生讨论其用途和特点。
- 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服务器、客户端等。
- 分类讲解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如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检索。
-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在使用网络资源时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
- 提出学生自主拓展的问题和思考方向,如网络安全、网络发展趋势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
通过导入环节,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对计算机网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我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并引导他们思考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场景。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了他们在使用网络资源时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最后,在总结与拓展环节,我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学生自主拓展的问题和思考方向,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我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而不是给予他们直接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网络基础知识(1)初步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区分典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初步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概念。
(3)通过学习对电子邮件和网上信息共享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4)对Internet 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Internet的兴趣。
建议1课时。
网络的概念及网络的作用。
网络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课堂教学要避免空洞的概念解说,尽新生事物介绍给学生。
基于这一点,教材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了计算机网络概念,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给出计算机网络更精确的定义。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计算机网络,如果在网络教室上课,可以通过网上邻居来简单讲解计算机网络。
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分布在同一教室的计算机局域网,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感性认识。
对学生素质比较好的学校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网卡、网线和设置共享等进一步讲解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区分广域网和局域网,了解两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覆盖的范围,并根据覆盖的范围,引入遍布全球的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主要介绍了因特网的电子邮件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利用教学课件给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巨大作用和用途。
如果在网络教室(有Internet出口)上课,可联入因特网,进入一些网上学校、网上图书馆、网上商店等,感受一下因特网上的丰富信息,初步体验上网的乐趣。
一、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并无精确的定义。
为方便学习,可以将其定义为: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其进行物理上的连接,并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网络中的计算机是相互独立的。
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主从关系,即一台计算机不能强制启动、停止或控制网络中的另一台计算机。
但是,计算机之间又相互连接,彼此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共享软、硬件资源。
计算机网络连接通信有两种介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即同轴电缆线、双绞线和光纤等传输介质;无线通信,即通过微波、地球通信卫星等无形介质通信。
常见通信设备有:网卡、集线器(Hub)、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网络软件常见的有:Novell、Windows 9X、Windows NT、Unix、Linux等。
二、网络的分类1.按覆盖的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按其覆盖的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缩写为LAN)指在一个小的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的系统,规模可大可小,可能是几台计算机,也可能是几百台计算机,可以位于同一个教室,也可以位于同一家大公司。
其主要特点在于,通信速度快,能支持计算机间的高速通信,可靠性较高,误码率低;网络节点的增加、删除比较容易;结构比较规则,拓扑结构主要包括星型结构、总线结构和环形结构。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缩写为WAN)覆盖面广,传输距离长,网络内的信息量大,但广域网的数据传输速度慢,误码率高。
其网络结构多是不规则的,广域网上计算机型号多,网络操作系统也不尽相同,所以广域网的连接也比较复杂。
广域网的传输媒体主要有卫星、电话网等等。
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是因特网,实际上它是连接各种广域网、局域网的一个国际互联网,任何一台计算机或一个计算机网络,只需使用TCP/IP通信协议,就能联入。
我国已于1994年正式联入Internet 。
至今我国已建成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等主干互联网络。
到目前为止我国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有1254万台,网络用户达3370万。
另外,有人将作用在LAN与WAN之间的城市网络划分为城域网(Metropolian Area Network,缩写为MAN)。
2.按交换方式分类按照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可划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
3.其他分类还有多种网络分类,如以太网、令牌环网、令牌总线网等,是按不同协议划分的网络;NT网、NOVELL网、UNIX网等,是按操作系统不同而划分网络;校园网、企业网、税务网、金融网,证券网、电子商务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等等,是按不同应用而划分的网络。
三、网络的作用网络的主要作用是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其次是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易于分布处理。
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信息的传输,这一功能为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用户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数据传输的最常见形式就是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相比具有快捷、低价的优点,很受人们的欢迎。
只要是能够数字化的信息,如程序、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都能作为电子邮件的内容在网上进行传输。
资源共享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的作用,它包括软件共享、硬件共享及数据共享。
软件共享是指计算机网络内的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资源,包括各种语言处理程序、应用程序和服务程序。
硬件共享是指可在网络范围内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硬件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对一些高级和昂贵的设备,如巨型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器、绘图仪、高分辨率的激光打印机等。
数据共享是对网络范围内的数据共享。
网上信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可以供每一个上网者浏览、咨询、下载。
另外,利用计算机网络还可以实现网上教育,网上办公,电子商务等。
从而克服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四、局域网结构常见的局域网有以太网(Ethernet)和令牌环网(T oken Ring)。
以太网是一种总线结构网,示意图如上。
联网的计算机使用相同的通信总线。
总线材料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以太网采用一种叫“载波监听/多路存取”的通信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在同一时刻有多个计算机同时访问总线而造成的访问冲突问题,在这种通信方式下,以太网的数据传输率为100Mbps。
以太网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性能价格比好。
缺点是当网上用户增多时难免会引起访问冲突。
组成令牌网的各台计算机,是通过网卡和电缆联接到集线器(hub)上的,电缆可以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线。
从物理结构上看,令牌网呈以集线器为中心的星形状(如上图所示),但从集线器内部来看,各节点的计算机在逻辑上是串联关系,并成为一个闭合的环,数据在环上高速单向流动,每个节点按位转发经过的信息,并以令牌传递法来协调控制各节点的发送,以实现各接点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令牌网的优点是易于主机相联,网络规模较以太网大,缺点是组建网络的费用比以太网高,出现故障也不易排除。
五、Internet 发展史Internet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前身是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
最初的ARPAnet 只连接了分别位于犹他大学、加州大学圣他巴巴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国际研究学院的4台计算机。
为了能够联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并使数据传输更加可靠,ARPAnet 的研究人员于70年代开发出了TCP/IP协议,从此,该协议就成为Internet的通行标准。
在整个70年代,联上ARPAnet的计算机约有200台。
这时的ARPAnet,通信能力已趋于饱和,因而,在80年代,ARPAnet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网络称为NSFnet。
NSFnet包括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这些中心之间有高速专线,作为NSFnet的主干线。
在这一时期,美国国内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校园网和局域网也纷纷联入NSFnet,从而使NSFnet成为当时最大的TCP/IP网络,起着Internet的主干网作用。
到80年代末,联上Internet的计算机数量已有8万台左右。
由于当时Internet主干网建立和维护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资助,所以只允许用于科研和教育的目的。
但此时的Internet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国际网”,网上方便的信息共享和通信,对商界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90年代,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的经营方向。
到1995年,原由国家资助的主干网NSFnet结束了它的使命,正式宣布停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多个公司分摊经营的Internet骨干网络。
从此,Internet才真正向社会公众开放,任何团体、个人都可申请接入Internet。
商界的介入,为Internet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使Internet 得以飞速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1)初步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能够区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不同,能初步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
(3)能过学习电子邮件和网络信息共享能够对网络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对于Internet 有一个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网络的概念及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或多媒体网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从我们刚开始学习计算机到今天,我们已经把计算机的许多知识和许多应用软件都学进我们大脑的“存储器”。
可在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计算机都是一体的,任何一个计算机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相互的交换资料、传递信息、共享文件,把原本遥远的天涯海角变成咫尺天涯!这,就是神奇的计算机网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为什么会这么神奇。
二、新授教师通过投影或屏幕展示一个校园网网络结构,并放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影片。
1.计算机网络根据出示的校园网结构图,向学生介绍:把许许多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就叫做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类型出示幻灯片,分别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类型: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
3.计算机网络作用通过多媒体影片和上网实例介绍,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电子邮件、局域网的操作)三、学生练习(1)在教室内的网络上找到离自己最近的计算机和最远的计算机。
(2)把教师机上的某个文件拷贝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第2课因特网浏览(1)初步了解Internet和连接Internet的基础。
(2)掌握拨号上网的基本操作。
(3)增加对Internet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建议1课时。
(1)重点:走进因特网的常识。
(2)难点:新知识新概念多;建立拨号连接。
进入Internet要有必要的硬件、软件准备,以及一些相关手续,教材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进入Internet要为计算机配备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要到当地的Internet服务机构办理上网手续。
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建立“我的连接”和拨号上网。
是为了让学生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行拨号上网查询自己所需信息。
在桌面上建立“我的连接”的快捷方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Internet上丰富多彩、趣味无穷的信息,激发学生进入Internet的欲望,如果在有Internet 出口的网络教室上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打开浏览器,浏览设置好的网页,这样既增强了好奇心,又增强了进入Internet的欲望,然后在进行如何在桌面建立“我的连接”的操作。